近几十年来最伟大发明微信是什么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人类与技术环境 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
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人类与技术环境
  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跟技术环境的①_________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②_________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和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每秒运算5000次③_________到当前的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  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1、文中①②③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变革 发展 演变B、变革 演变 发展C、发展 变革 演变D、演变 变革 发展2、本文通过________和人脑的比较,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自然智能快。3、从第三段内容看,科学界的有识之士肯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B、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C、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D、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所属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B2、电子计算机3、人的大脑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4、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人类与技术环境 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说明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从而区别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
二、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三、分辨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其作用。
四、理清说明顺序。
五、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六、理解并分析说明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七、从说明文中获取知识信息,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说明文阅读步骤:
第一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步: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设置的每个干扰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
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
解说:根据事物的性质、功用等一定标准分门别类,逐一说明。
好处:能把复杂的事物条理分明地解说清楚。
例子:香港的中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官立学校、津贴学校、资助学校和私营学校四类,然后逐一说明它们的特色。
解说:用数据精确地说明对象。
好处:运用准确的数据,能准确和科学地显示事物的特点,增加可信性及说服力。
例子: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2006年,货运处理量约360万公吨,货物总值高达17,450亿港元。
解说:把事物的现象、状态、变化过程等具体和详细描述出来。
好处:使事物如在眼前,如临其境。
例子:海马妈妈产卵时把卵直接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卵就在育儿袋中孵化发育。雄海马&分娩&时,用它的尾巴紧紧卷在海藻上,肌肉收缩时,身体一仰一伏地摆动,当它仰起时,育儿袋的袋口就打开,小海马就跟着出来了。
解说: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好处: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把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明白。
例子: ① 歌坛中有很多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就如天后容祖儿的勤奋。② 新高中课程的选修科目真多,较新的科目有: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技与生活、综合科学等。
解说:引用典籍、名言、谚语、诗词、文章、传说等来说明事物。
好处: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权威,并增添趣味。
例子: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自己在京城咸阳建造了一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富丽堂皇的宫殿&&&阿房宫&。
注释:(此句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两句,说明阿房宫的壮丽景象。)
解说:把事物加以比较以突出所说明对象。
好处:突显事物相同或相异之处及其性质、特征。
例子:张衡的地动仪比西方的早了一千多年。
解说:以人们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喻。
好处:能把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复杂的事物变为简单,使人易于理解,把事理解说得具体及易于明白。
例子: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小鮎鱼的叫声像蜜蜂飞过,嗡嗡作响。
解说:只是解说事物的某些方面,或是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某些特点,并清楚指出对象的意义、范围或内容等。
好处:语言简明、准确,常用于解说原理和概念。
例子: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人类与技术环境 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6&主题:你心目中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是啥?
&浏览:7048&& 回帖:121 &&
泡网分: 0.083
精华: 1帖子: 20478
注册: 2002年10月
原文由 我顶我顶顶顶 在 18:54发表
避孕套!如果没有避孕套,估计现在世界上有更多我们这样无聊的人在讨论无聊的问题! 人类可能是唯一XX不全是为了繁衍的动物。
泡网分: 16.74
注册: 2007年11月
刚洗了一大桶,否则要干到半夜了。
[ggyyyy 编辑于
泡网分: 13.923
帖子: 1179
注册: 2008年01月
原文由 小西 在 21:04发表
人类可能是唯一XX不全是为了繁衍的动物。 还有一种动物也这样,海豚。
泡网分: 26.723
帖子: 1181
注册: 2004年03月
原文由 Z980 在 22:50发表
中国的GDP第二,不是政体造就的,是人拼出来的。暂且不论制度好坏。中国人自古能干,虽然搞科学不行,但是搞技术还是不错地,而且勤劳方面举世无双。发展到今天也不是30年时间,前30年的基础可不是白打的。如果光论发展速度,前30年可能比近30年还快,只不过由于基数小看着不明显罢了。一个强有力的ZF+勤劳、聪明的人民,造 ......&&尊重你发言的自由......
泡网分: 74.344
帖子: 17703
注册: 2005年03月
安全套吧?
泡网分: 14.863
帖子: 2744
注册: 2009年01月
原文由 Z980 在 22:50发表
中国的GDP第二,不是政体造就的,是人拼出来的。暂且不论制度好坏。中国人自古能干,虽然搞科学不行,但是搞技术还是不错地,而且勤劳方面举世无双。发展到今天也不是30年时间,前30年的基础可不是白打的。如果光论发展速度,前30年可能比近30年还快,只不过由于基数小看着不明显罢了。一个强有力的ZF+勤劳、聪明的人民,造 ......&&没有前三十年的基础后三十年发展个屁!况且后三十年的发展是物价飞涨的发展,是泡沫式的发展,没啥实质的内容,好的东西都被外资控股,每年的GDP数据有大部分是房地产泡沫吹起来的,中国最伟大的发展就是服装鞋帽小五金工具代工加工小企业资源滥伐污染环境造就一些暴发户和大批贫民,看现在一些成功人士那些不是靠国有全民企业改制攫取全体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和国有财富以及大批创造这些全民和国有财富的工人下岗促成的?
泡网分: 14.863
帖子: 2744
注册: 2009年01月
不要忘记了有些发明是邪恶的,一些企图控制能源控制人口控制资源的利益集团,也就是垄断资本集团非常会利用一些发明来控制这个世界,比如说核武器,转基因等等~~
泡网分: 16.263
帖子: 1370
注册: 2007年04月
有人说是0 和 1
汽车论坛版主
泡网分: 331.416
精华: 13帖子: 88402
注册: 2001年03月
最伟大的发明:电视技术!
汽车论坛版主
泡网分: 331.416
精华: 13帖子: 88402
注册: 2001年03月
原文由 Heero 在 09:08发表
最后一个是反面教材 正反是相对的。
泡网分: 74.344
帖子: 17703
注册: 2005年03月
原文由 yunwuchen 在 00:02发表
安全套吧? 原文由 名琴 在 01:59发表
有人说是0 和 1 O(∩_∩)O哈哈~
泡网分: 10.078
注册: 2008年10月
电子计算机
泡网分: 32.625
帖子: 2521
注册: 2003年12月
泡网分: 29.075
帖子: 2117
注册: 2004年10月
突然明白了自恋癖,自大狂,井底之蛙,管中窥豹,夜郎自大,等,等,等,等,的含义咧,附带脑残片的应用。
原文由 Z980 在 22:50发表
中国的GDP第二,不是政体造就的,是人拼出来的。暂且不论制度好坏。中国人自古能干,虽然搞科学不行,但是搞技术还是不错地,而且勤劳方面举世无双。发展到今天也不是30年时间,前30年的基础可不是白打的。如果光论发展速度,前30年可能比近30年还快,只不过由于基数小看着不明显罢了。一个强有力的ZF+勤劳、聪明的人民,造 ......&&
泡网分: 6.549
注册: 2009年11月
泡网分: 49.166
帖子: 12048
注册: 2002年03月
没有阴极射线管的发明,其他一切都是扯淡。
泡网分: 41.861
帖子: 5497
注册: 2004年01月
最伟大的发明是对统治者的驯服,把他们关在笼子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前总统布什
泡网分: 13.996
帖子: 1013
注册: 2008年09月
原文由 rajiao 在 10:40发表
没有阴极射线管的发明,其他一切都是扯淡。 安全套与此无关吧
泡网分: 14.905
帖子: 3631
注册: 2009年11月
最伟大的发明应该是 互联网—BBS—无忌论坛
泡网分: 9.421
注册: 2009年06月
伟大是什么意思?什么才算伟大,
部首: 亻& &&&部首笔画: 2& & 总笔画: 6
(形声。从人,韦声。本义:高大;壮美)
同本义〖gigantic〗
伟,大也。——《华严经音义》引珠丛
猗欤伟欤!——《文选·汉武帝·贤良诏》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三国志·诸葛亮传》
风骨伟岸。——《宋史·韩世宗传》
庞然修伟。——《聊斋志异·促织》
应元伟躯干。——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伟干长躯(身材高大、魁梧);伟木(高大的树);伟干(魁梧的身躯);伟美,伟秀(魁梧英俊);伟悍(魁梧勇猛);伟貌(体貌魁梧);伟壮(魁梧壮大);伟状(状貌魁伟);伟丈夫(有抱负有作为的男子汉;身体魁梧的男子)
奇异〖extraordinary〗
伟,奇也。——《说文》
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者。——《韩非子·说疑》
又如:伟服(奇异的服装);伟行(不平常的行为)
伟大〖great〗
伟哉夫造物者。——《庄子·大宗师》。向注:“美也。”
又如:伟而(伟大健美);伟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伟懋(伟大茂盛);伟烈(伟大的功业);伟迹(伟大的业绩或事迹)
宏大;盛大〖magnificent〗
不为伟乎。——《史记·荆燕世家》。索隐:“盛也。”
又如:伟度(宏大的度量);伟量(宏大的器量);伟略(宏伟的谋略);伟望(很大的名望);伟博(巨大);伟峻(雄伟挺拔);伟懋(盛大)
卓越〖brilliant〗。如:伟士(伟彦。才智卓异的人);伟才(卓越的才能);伟如(卓异出群貌);伟异(伟特。卓异出众);伟然(卓异超群貌);伟绝(奇伟卓绝);伟论(高明超卓的言论);伟识(卓特的见识);伟奇(卓越不凡)
远大〖bright〗。如:伟志(远大的志向);伟奇(非凡的气概);伟抱(远大的抱负);伟鉴(远大的见识)
看来&伟大&足形容外观的词语
泡网分: 14.622
帖子: 2809
注册: 2009年02月
我觉得是塑料
泡网分: 14.863
帖子: 2744
注册: 2009年01月
最大的发明是编造谎言,发动战争,掠夺资源,做地球人上人~~
泡网分: 12.834
帖子: 1375
注册: 2008年05月
“为人民服务”
泡网分: 14.863
帖子: 2744
注册: 2009年01月
最大的发明是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地球人分成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
泡网分: 14.863
帖子: 2744
注册: 2009年01月
原文由 poplarr 在 11:22发表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已经改革成为老板服务了~~
泡网分: 56.887
帖子: 8025
注册: 2001年12月
泡网分: 23.878
帖子: 8283
注册: 2005年06月
原文由 Z980 在 22:50发表
中国的GDP第二,不是政体造就的,是人拼出来的。暂且不论制度好坏。中国人自古能干,虽然搞科学不行,但是搞技术还是不错地,而且勤劳方面举世无双。发展到今天也不是30年时间,前30年的基础可不是白打的。如果光论发展速度,前30年可能比近30年还快,只不过由于基数小看着不明显罢了。一个强有力的ZF+勤劳、聪明的人民,造 ......&&啧啧,你这脑子。。。。。。。
泡网分: 31.213
帖子: 14993
注册: 2008年11月
原文由 poplarr 在 11:22发表
“为人民服务” 喂,人民,(过来给老子)服务!
泡网分: 11.969
帖子: 1850
注册: 2009年01月
电子计算机
泡网分: 25.336
帖子: 1138
注册: 2004年06月
半导体吧,没这个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人类最伟大的一项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 人类最伟大的一项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 计算机这个光怪陆离的怪物,从当初单纯地运算数字,拓展到现在无所不能的地步,是迄今人类历史中所发明的一切工具和机器设备中最神奇,最伟大,影响远景最深远的一项发明创造。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学科可以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特别是通过计算机创造出来的互联网时代,简直象似把人类送入到另一个星球的高级文明之中。如果中国过去还有什么古代发明、现代成就,还可以自夸自说一气的话,站在互联网的计算机面前,我们真要羞愧我们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对人类究竟贡献过什么奇迹?
&&& 但是查询有关计算机发展历史,仍有国人把中国发明的珠算盘也列入计算机发展史中,还说这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写过光辉的一页。谁都在4、5岁学算术时,大人都拿出小棍棒和石子模拟一番数字的概念,中国发明的珠算盘也就是这种简单的原理创造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和现代计算机的原理毫不相干。
&&& 尽管其他现代发明创造的所有东西,其原理和思维方法都与中国毫不相干,但是国人膨胀的虚荣心,每次非要找出理由拼凑出一点东西写进去,以此证明这些发明创造都和中国有关,或者都是中国领先知道多少多少年之类的说法,由此意淫&颗空洞虚夸的&中国心&,他们自作自画地也不想一想,世界是怎样看待中国的? 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没有哪一个国家会照着夜郎自大的中国人的说法去编印历史。否则这100多年里,包括周边国家,谁还敢小看中国,招惹和欺负中国?
&&& 计算机完全是欧洲人也包括后来独立的美国人,用了近400年历史才得以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项伟大发明,他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努力。述说这段漫长的历史过程非常乏味,这只能说明其中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影子而已,因此我只能扼要地罗列其中的一些内容。
&&& 计算机的先驱是从一种加法机的原理开始的。第一台加法机是1642年由法国科学家、数学家兼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设计的。他是为了帮助做收税员的父亲而设计的。这个装置使用了一系列有10个齿的轮子,每个齿代表从0到9的一个数字。轮子互相连接,从而通过按照正确的齿数向前移动轮子,就可以将数字彼此相加,这是第一部机械加法器。在17世纪70年代,德国哲学家兼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对这台机器进行了改良,设计了一台也能做乘法的机器。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人从不使用古老的中国珠算盘的原因。
&&& 1666年,在英国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1673年,Gottfried Leibniz 制造了一部踏式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加法机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1773年,Philipp-Matthaus 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12位的计算机器。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器。1786年,J.H.Mueller 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1801年,法国发明家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在设计自动织机时,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即使用了穿孔的薄木板来控制复杂图案的编织。
&&& 1847年,计算机先驱、英国数学家兼发明家查尔斯&巴比奇,开始设计机械式差分机。差分机,具有现代数字计算机的许多原理,他构想出旨在处理复杂数学题的若干机器。总体设计耗时尽2年,这台机器可以完成31位精度的运算并将结果打印到纸上,因此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而分析机是巴比奇的设计之一,它具有现代计算机的许多特征。它有一个以一叠穿孔卡片的形式存在的输入流、一个储存数据的&仓库&、一个进行算术运算的&工厂&和一个产生永久纪录的打印机。但由于设计过于复杂且改动过于频繁,巴比奇直到去世也没有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现实。以后人们才把巴比奇的差分机造出来,这台机器有8000个零件,重5吨,目前放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里供人参观。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巴比奇及其合伙人数学家奥古斯塔&埃达&拜伦,都是现代数字计算机的真正先驱。
&&& 1847年,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发表了著作《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Logic》,阐述了正式的逻辑学公理,建立了布尔代数(也称逻辑代数)。他的逻辑理论建立在两个逻辑值0、1和三个运算符与、或、非的基础上,这种简化的二值逻辑为计算机的二进制数、开关逻辑元件和逻辑电路的设计铺平了道路,并最终为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数学基础。1854年,出版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Thought&,是讲述符号及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
&&& 1882年,William S. Burroughs 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于加数器的发明。1889年,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何勒里斯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想出了使用类似雅卡尔的木板那样的穿孔卡片来处理数据。通过使用一种将穿孔卡片从电触点上移过的系统,并被用于 1890 中的人口调查。这台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1896年,美国人赫尔曼&何勒里斯,开发的机械制表立足于穿孔卡片制表数据统计。他根据织布机的原理,利用卡片穿孔,开发了卡片制表系统,这一系统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起初赫尔曼&何勒里斯发明这一系统是为了统计死亡率。后来这种制表系统渐渐普及开来,在1890年度的人口普查中,被用来计算美国人口。他成立了制表机器公司,是IBM公司的创始人。
&&& &&模拟计算机是在19世纪末期开始制造的。早期型号是靠转动的轴和齿轮来进行计算的。用任何其他方法都难以解答的方程,可以用这样的机器来求其近似数值。开尔文勋爵制造了一台机械潮汐预报器,这实际上就是一台专用模拟计算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械模拟计算系统以及后来的电动模拟计算系统,被用作潜艇上的鱼雷航线预测器和飞机上的轰炸瞄准具的控制器。人们还设计了另一个系统,用于预测密西西比河流域春天的洪水。1939年11月,美国人约翰&阿塔纳索夫和克利福德&贝里在艾奥瓦州立学院制造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这台原型机和后来的研究工作都是悄悄完成的。这是一部16位加数器。&&.
&&& 所谓现代计算机是指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代替陈旧落后的机械或继电器技术。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科学家图灵,以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约翰&冯&诺依曼。那时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只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图灵的贡献主要是: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发展了可计算性理论;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冯&诺依曼的贡献主要是: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依曼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伦敦北面的布莱切利公园为工作地点的一组科学家和数学家,制造了最早的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之一:&巨人&。到1943年12月,这个包含了1500个真空管的&巨人&开始运转了。它被以艾伦&图灵为首的小组用于破译德国用恩尼格码加密的无线电报,他们的尝试大部分是成功的。
1946年2月,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这台计算机共服役9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ENIAC计算机被授予了专利。但是,数十年后的1973年,当该机被揭露吸收了在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中首次使用的原理后,这项专利就被废除了。
&&& 现代计算机的划代原则主要是依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不同来划分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发展历史。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纳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到了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1971年,Intel公司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Intel&4004,由它装配了第一台微机MCS4,从此揭开了微型计算机大发展的序幕。30多年来,微处理器的性能和集成度几乎每18个月增加一倍,而价格却下降一半。
&&&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1984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1984年,DNS域名服务器发布,互连网上有1000多台主机运行。1985年11月,Microsoft 发布Windows操作界面,但需要DOS的支持,类似苹果机的操作界面,以致被苹果控告。1985年12月,发布MS-DOS 3.2,这是第一个支持3.5英寸磁盘的系统。但也只是支持到720KB。到3.3版本时方可支持1.44兆。1988,光计算机投入开发。由于光子比电子速度快,光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高达一万亿次。它的存贮量是现代计算机的几万倍,还可以对语言、图形和手势进行识别与合成。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 日,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1998年2月,Intel发布333 MHz Pentium II处理器。采用0.25微米技术,提高速度,减少发热量。日, Microsoft发布Windows &98操作系统。日,AMD公司推出了采用全新架构,名为Athlon的处理器,并且在CPU频率上第一次超越了Intel公司,从此拉开了精彩激烈的世纪末处理器主频速度大战。2007年 Intel IDF 大会推出震惊世界的2万亿次80核CPU。
&&& 不论何种计算机,它们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一)、硬件&&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及总线等。个人电脑(PC)的主要结构分:1、主机部分:主板、CPU(中央处理器)、主要储存器(内存)、扩充卡(显示卡、声卡、网卡等有些主板可以整合在&些)、电源供应器、光驱、硬盘,2、外设部分: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摄像头、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等等。
&&& (二)、软件&&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下面再介绍一下互联网的创造历史。
&&&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稱网际网路,或音译为因特网、英特网,是网路与网路之間所串连成的庞大网路,這些网路以一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輯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互联网並不等同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出于冷战考虑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互联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在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1995年随着网络开放予商业,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 国际互联网Internet 60年代就诞生了,为什么没有迅速流传开来呢?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联接到Internet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网络的权限也很分明,而且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极端单调枯燥。一个出生于伦敦书香门第的人:蒂姆&伯纳斯&李,当时尚在牛津大学学习,他曾经试图找出一种能像人脑一样通过神经传递、自主作出反应的程序。即编制一个高效局部存取浏览器Enguire,并把它应用于数据共享浏览,这也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浏览器之一了。1989年3 月,蒂姆向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递交了一份立项建议书,建议采用超文本技术把CERN内部的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在系统建成后,将可能扩展到全世界。
&&& 当时是超文本技术刚刚出现的时期,国际间的超文本学术会议频频举行,每次都有大量论文涌现。但是,除了蒂姆,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将超文本技术引入计算机网络中来。终于在1989年的夏天,蒂姆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和第一个Web客户机。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只能算是一个简单的电话号码查询,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1989年12月,蒂姆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World Wide Web,即我们熟悉的WWW;1991年5月WWW在 Internet上首次露面,从此揭开了Internet的新纪元,从此我们也开始了网上的冲浪。
&&& Web通过一种超文本方式,把网络上不同计算机内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从一台Web服务器转到另一台Web服务器上检索信息。Web服务器能发布图文并茂的信息,甚至在软件支持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布音频和视频信息。此外,Internet的许多其它功 能,如E-mail、Telnet、FTP、WAIS 等都有可通过Web实现。美国著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认为:1989年是Internet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的确WWW技术给Internet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Web浏览的方式给了互联网靓丽的青春。从此整个网络才以向公众开放。
&&& Web技术是最常用的网络应用技术,它是用户向服务器提交请求并获得网页页面的技术总称。这一技术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俗称Web1.0和Web2.0。第一阶段多是属于一些静态应用,例如获取HTML页面,或者与服务进行简单的交互,比如用户登录,查询数据库,提交数据等(这些应用也被称为Web1.5)。第二阶段更强调用户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互动性,甚至于网络应用程序。事实上,Web2.0并不是一个技术标准,它可能使用已有的成熟技术,也可能使用最新的技术,但必须彰显互动概念。
&&& 是不是蒂姆没有看到WWW的价值呢?不是的。其实早在1992年,也就是著名的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发明的浏览器尚未问市之前,蒂姆和他的研究伙伴曾向欧洲权威的律师咨询,考虑开放&网软&公司(Websoft)销售网络浏览器软件,但他最后放弃了这个决定。因为蒂姆当时预见到一旦他的浏览/编辑器问世,势必引起网络软件大战,使国际互联网陷入割据分裂,为了他所钟爱的WWW事业,他决定在WWW的百家争鸣中扮演一个技术直辖市的角色,而不是角逐财富的商人。
&&& 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正如蒂姆所预见的,网景与微软的浏览器之争,被称为环球第一商战,快速膨胀的网络已有瘫痪之虞。为此在1994年,蒂姆创建了非赢利性的环球国际集团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邀集Microsoft、 Netscape、 Sun、Apple、IBM 等共155家互联网上的著名公司,致力达到WWW技术标准化的协议,并进一步推动Web技术的发展。蒂姆坚持,W3C最基本的任务是维护互联网的对敌性,让它保有最起码的秩序。   他反复重申建构Web技术的初衷是籍由WWW作为创意和效率的工具,提供使用者更好的共事与资讯获取交流环境,但当前WWW的增长象&缓慢地深层爆炸&般的(蒂姆语)进军商业领域,欲局限人际关系沟通的后果是作为创始者始料未及和十分遗憾的一点。总部设在美国麻省理工(MIT)的W3C现已有40余名工作人员,分工为若干研究开发小组,任务就是力图引导网络革命的发展方向,蒂姆风趣地把它称之为一项&如驾驶着大雪橇从山顶上以加速度向下滑的惊险工作&。   当1996年底美国《研究和发展杂志》授予蒂姆Scientist of the Year(年度科学家)称号时,蒂姆&伯纳斯-李认为WWW开启信息时代新纪元,不过是&偶然的因缘&&水到渠成而已&。他也不后悔没有自组网络软件公司,这对他来说,只是&取与舍&,并非&得与失&。回顾过去,蒂姆----这位满怀浪漫理想主义的科学确家,以谦和的语气说:&Web倒是可以给梦想者一个启示--你能够拥有梦想,而且梦想能够实现。&的确,Web是蒂姆在紫丁香和实验室之间的梦想,而伟大的国际互联网正是由无数象蒂姆&伯纳斯-李这样的先驱们的无私耕耘下成长起来的。
&&& 最初,互联网代表那些使用IP协定架设而成的网络,而今天,它则用来泛指各种类型的网络,不再局限于IP网络。一个互联网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而互联网专指美国的前身为ARPA网、使用IP协定将各种实体网络连结成此单一逻辑网络。有关互联网的协议可以分为3层:
&&& 最底层的是IP协议,是用于报文交换网络的一种面向数据的协议,这一协议定义了数据包在网际传送时的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Pv4版本,这一版本中用32位定义IP地址,尽管地址总数达到43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今全球网络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IPv6版本应运而生。在IPv6版本中,IP地址共有128位,&几乎可以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v6地址&。IPv6目前并没有普及,许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不支持IPv6协议的连接。但是,可以预见,将来在IPv6的帮助下,任何家用电器都有可能连入互联网。
&&& 第二层的是UDP协议和TCP协议,它们用于控制数据流的传输。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协议,仅为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提供简单的接口。而TCP协议则具有高的可靠性,通过为数据报加入额外信息,并提供重发机制,它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包、没有冗余包以及保证数据报的顺序。对于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可以选择TCP协议;而相反,对于性能优先考虑的应用如流媒体等,则可以选择UDP协议。
&&& 最顶层的是一些应用层协议,这些协议定义了一些用于通用应用的数据报结构,其中包括: DNS:域名服务;FTP:服务使用的是文件传输协议;HTTP:所有的Web页面服务都是使用的超级文本传输协议;POP3:邮局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陆等。
&&& 同样,这个全球性的网络也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制定所有主机都必须遵守的交往规则(协议),否则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电脑、不同的操作系统都能够通用的互联网。由于互联网服务托管商数量的增加,1983年11月,计算机科学家开发了域名系统(DNS),并推荐使用的地址系统。小说家威廉&吉普森(William Gibson)使用了&虚拟空间&(cyberspace)和&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等术语,并开创了计算机科幻小说的新类型。1984年,互联网使用了新制定的域名系统,如目前已为网民熟知的.gov、.mil、.edu、.org、.net和.com等域名。
&&&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必须要有某种方式来确定联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绝对不能出现类似两个人同名的现象。这样,就要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为每一台主机确定名字,由此确定这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的&地址&。然而,这仅仅是&命名权&,这种确定地址的权力并不意味着控制的权力。负责命名的机构除了命名之外,并不能做更多的事情。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在美国成立,主要管理互联网的域名和IP地址分配。
&&& 网络连接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是用户与互联网间连接方式和结构的总称。任何需要使用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互联网接入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带宽由最初的14.4Kbps发展到目前的10Mbps甚至100Mbps带宽;接入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电话拨号方式,发展成现在多样的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接入终端也开始朝向移动设备发展。并且更新更快的接入方式仍在继续地被研究和开发。根据接入后数据传输的速度,Internet的接入方式可分为宽带接入和窄频接入。
&&& 常见民用宽带接入:ADSL(非对称数字专线)接入,接入带宽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bps)。有线电视上网(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接入带宽 3-34Mbps。光纤接入,接入带宽10-100-1000Mbps。无线(使用IEEE 802.11协议或使用3G技术)宽带接入,1.5Mbps-540Mbps。常见民用窄频接入:电话拨号接入,接入带宽9600-56Kbps(V.92标准)。窄频ISDN接入,接入带宽64/128Kbps。GPRS手机上网,接入带宽最大53Kbps。UMTS手机上网,384Kbps。CDMA手机上网:(2G) cdmaOne,150Kbps。
&&&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蚂蚁般地辛勤工作,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互联网,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互联网反映了人类所共赏的无私精神,互联网也使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和平共处。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他(她)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而且,无论你是谁,你永远是受欢迎的。
&&& 在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始终是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受重视的一项功能。由于电子邮件的出现,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广义的、宽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人有效的传媒,互联网通过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几千人乃至几十万人访问的网站,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互联网可以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一个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而互联网的出现,电子邮件和环球网的使用,正好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 你不会由于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挤在外。在当今的世界里,唯一没有国界、没有歧视、没有政治的生活圈属于互联网。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贫富,互相传送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和见解。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悄悄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正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一样,互联网将会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上网人数达到2.98亿人,宽带上网人数为2.7亿人,手机上网人数有11760万。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22.6%。目前仍只有不到1/4的中国居民是网民。目前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冰岛85.4%、新西兰(76.3%)、瑞典74.9%、丹麦69.4%、香港69.2%。中国的邻国韩国、日本的普及率分别为71.2%和68.4%。(2008年统计数)
&&& 对中国人大多数民意的影响力来说,互联网还处于处女阶段,互联网远不如电视的影响力大,因为大多数中国人还生活在电视机时代,而非计算机网络时代。在中国,使用计算机网络大多数集中在80、90后的年青人身上,而这一代人兴趣最大的是娱乐游戏,关心最多的是赚钱与商业,而非政治方面。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的不同声音对政府和国家的影响力是有限的。网络来的消息就好比过去七、八十年代的小道消息,没有权威性,人们对它将信将疑,甚至于可以完全不与理睬。
&&& 另一方面是官方对网络内容审查制度。网络内容审查是一种对网络承载的内容进行审查,并对部分内容进行过滤、删除、关闭等行为,内容审查通常伴随对相关人员与组织的行政处理。网络审查主要针对危害国家安全、侵犯版权与个人隐私、通过网络进行违法活动以及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宣传和教唆等行为。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立法,并且在政府设有相关部门进行监控和管理,只不过在中国更严格些。公安部门、国安部门及新闻宣传等部门联合承担相关行政权责,并辅以防火长城等技术手段对网络活动进行严密监控。然而对网络内容的审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言论的自由,在何种程度上、采取何种手段进行网络审查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