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革更书逐吕极品太子爷》中的语法现象?

英汉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分析及其转换--《西华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英汉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分析及其转换
【摘要】:无论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是对于隐喻研究而言,语法隐喻的重要性都日益为人们所认可。语法隐喻是科技语篇中的重要现象,该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于1985年在其著作《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的,是指语言表达形式上的隐喻化,它阐述了多种方式表达一个命题的语法功能。语法隐喻具有表达简练、客观及浓缩信息等功能。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集中体现为名词化和动词化,而名词化和动词化的应用使科技语篇具有了较强的逻辑性,同时也非常具有说服力,产生较好的认知效果,因此这一理论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根据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语言隐喻最初被分为三种类型: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篇章语法隐喻。而后韩礼德为完善这一理论,提出语法隐喻综合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13种语法隐喻类型。本文旨在分析语法隐喻在英汉科技语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完成英汉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现象的转换。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结构;其次回顾了语法隐喻理论20年来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重点强调了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理论的贡献;再次,本文阐述了科技语篇简洁、客观、信息密度大等语言特点,语法隐喻这一手段的介入有助实现这些特点;接下来介绍了语料的收集方法,分析过程和统计结果,分析表明语法隐喻大量存在于英汉科技语篇中,而且存在的形式几乎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功能,并提出汉语中的一致式与英文中的隐喻式在转换时的对接,同时重点讨论名词化和动词化同级转换和升级转换;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本文以语法隐喻为理论框架,对比分析13种语法隐喻类型在英汉科技语篇中存在的异同,以便提出有效方式来完成英汉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的相互转换。文中重点讨论了语法隐喻在英汉科技语篇中的两种重要体现形式,即名词化和动词化的转换。虽然本文在语法隐喻系统研究方面贡献微薄,但作者希望本文在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具体表现形式、功能及英汉科技语篇的跨文化交流等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英汉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转换也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但至于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其他表现方式,及英汉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转换的其他对策,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H314;H146【目录】:
摘要4-6Abstract6-8Contents8-10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3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11-12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12-13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2 2.1 Brief introduc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13-18
2.1.1 Halliday’s initial research on grammatical metaphor14-16
2.1.2 Halliday’s reclassifica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16-18 2.2 Studies on grammatical metaphor at home and abroad18-22
2.2.1 Studies on grammatical metaphor abroad18-19
2.2.2 Studies on grammatical metaphor at home19-22Chapter Three Applica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Scientific Discourse22-30 3.1 Features of scientific discourse22 3.2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scientific discourse22-30
3.2.1 Nominalization24-26
3.2.2 Verbalization26-30Chapter Fou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Chinese andEnglish Scientific Discourse30-44 4.1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between Chineseand English scientific discourse30-36 4.2 The function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scientific discourse36-44Chapter Five Convers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cientific Discourse44-52 5.1 Conversion from Chinese congruent forms to English incongruent forms44-45 5.2 Conversion of nominaliz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cientificdiscourse45-49
5.2.1 Shift of nominalization on the same rank46-47
5.2.2 Shift of nominalization towards higher ranks47-49 5.3 Conversion of verbaliz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cientific discourse49-52
5.3.1 Shift of verbalization on the same rank50
5.3.2 Shift of verbalization towards higher ranks50-52Chapter Six Conclusion52-54Bibliography54-5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7-58Acknowledgements58-5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归去来兮辞》语法现象梳理(经典版本)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归去来兮辞》语法现象梳理(经典版本)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蒙古史研究》2003年00期
《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摘要】:正《元典章》、《通制条格》等元代汉文载籍及元代白话碑文中有大量译自蒙古语的白话公牍,多为蒙元统治者所颁发的各种旨书(圣旨、懿旨、令旨、法旨等)及中央省、院、台官的奏议、劄付。这些白话公牍的语言虽然采用了元代汉语的口语元素,但同时也掺杂了大量的蒙古语成分,具有鲜明的混合语体特点,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直译体"。需要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H212【正文快照】:
《元典章》、《通制条格》等元代汉文载籍及元代白话碑文中有大量译自蒙古语的白话公腆,多为蒙元统治者所颁发的各种旨书(圣旨、鼓旨、令旨、法旨等)及中央省、院、台官的奏议、割付。这些白话公犊的语言虽然采用了元代汉语的口语元素,但同时也掺杂了大量的蒙古语成分,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海峰;[D];南京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德熙;;[J];方言;1983年01期
确精扎布;;[J];民族语文;1983年04期
恩和巴图;;[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照那斯图;道布;;[J];民族语文;1984年06期
那顺乌日图;;[J];民族语文;1990年04期
余志鸿;;[J];民族语文;1992年03期
道布,照那斯图;;[J];民族语文;1993年05期
祖生利;[J];民族语文;2001年05期
照那斯图;[J];民族语文;2002年02期
道布,照那斯图;[J];民族语文;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道流;[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王媛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罗素珍;何亚南;;[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沈丹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周文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王梅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孙立新;;[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樊德华;;[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李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安志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通拉嘎;赵小兵;;[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胡阿旭;吕士良;格根塔娜;于洪志;;[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包桂兰;呼和;;[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哈斯其木格;呼和;;[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胡阿旭;吕士良;格根塔娜;于洪志;;[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朱庆之;;[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潘雪莲;;[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胡红彦;哈斯其木格;呼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赵敏之;;[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马薇薇;;[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善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春兰;[D];南开大学;2010年
李秉震;[D];南开大学;2010年
郭红;[D];南开大学;2010年
刘艳红;[D];南开大学;2010年
董正存;[D];南开大学;2010年
莫启扬;[D];西南大学;2011年
刘志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乌吉斯古冷;[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斯·劳格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桂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宝乐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孟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孙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魏春妮;[D];湘潭大学;2010年
李岩璞;[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宋艳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李敏;[D];南昌大学;2010年
陈丹丹;[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李秀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美彪;;[J];蒙古史研究;1986年00期
舩田善之;;[J];蒙古史研究;2003年00期
方龄贵;[J];民族研究;1990年03期
刘浦江;[J];中国史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祖生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德熙;[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8年02期
李艳惠,石毓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江蓝生;[J];古汉语研究;1994年04期
刘丹青;[J];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蔡美彪;;[J];考古;1988年09期
刘照雄;林莲云;;[J];民族语文;1980年03期
确精扎布;;[J];民族语文;1983年04期
马树钧;;[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恩和巴图;;[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照那斯图;道布;;[J];民族语文;198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泰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祖生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语法隐喻在小说中的体现——对《简爱》中Mrs.Reed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2004年
语法隐喻在小说中的体现——对《简爱》中Mrs.Reed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
【摘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是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人物的话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和小说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Halliday1996修改后的语法隐喻理论,分析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Charlotte Bronte代表作《简爱》中Mrs.Reed话语的语法隐喻运用情况,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Mrs.Reed对待Jane Eyre的态度是恶劣的、让我们更好地把握Mrs.Reed的性格,进一步探讨语法隐喻在小说语篇中的功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561.074【正文快照】:
1.引言小说是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足“真正的艺术”(李维屏,2003)。而对话足小说语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占乃心灵之窗,小说中的人物通过门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身份经历、文化教养及性格等。作者通过人物的会话揭示他们的性格,表达自己读者也往往足通过人物之问的对话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王玉琴;;[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陈小冰;龙华丹;;[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应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张娟;田春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张丽;;[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赵玉娟;吴雅娟;;[J];大家;2011年14期
赵霞;;[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张仰媚;;[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宋露茜;陈炼;王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幸君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裴振霞;;[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庞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林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官晓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温冬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高贞;;[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高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齐迪;;[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陈维真;;[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凡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金晶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刘翼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谢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承宇;[D];厦门大学;2007年
高明强;[D];复旦大学;2005年
石洛祥;[D];西南大学;2009年
黄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李力;[D];厦门大学;2003年
顾乡;[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旭;[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梁甜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邸蓓蓓;[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陈芸;[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彭宜之;[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姜颖金;[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吴亚丽;[D];暨南大学;2008年
黄泽火;[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石金媛;[D];吉林大学;2007年
江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孤立个体集合体”,Stand Alone Complex的通用诠释。指原先互无关系、各自独立的人们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为了某个相同目的而统一行动。基于无数独立意识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交会,产生了更高级形式的指导性整体意识。它通过对个体施加干预而产生影响的现象。举个例子,金融市场中有很多投资者,他们都想赚钱,他们相互影响,他们的买卖形成价格走势,大多数投资者以价格走势作为决策的基础之一。价格走势可以看做是“指导性整体意识”体现,叫市场先生。投资者思想与行为的交会产生了市场先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市场先生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不存在的作品产生出了原创的拷贝。相关链接-------------------------------------------------------------------------------------------------------------------------------感谢@Ricardo Lee
《失控》中提到了“蜂群思维”“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虫子的固有属性就蕴涵了集群,蕴涵了这种神奇。我们在蜂箱中发现的一切,都潜藏在蜜蜂的个体之中。
在 GIG Episode-15 里 Tachikoma 们讨论了「个别主义集团」的逻辑悖论——「个别主义者」强调个体间的差异,但是当这种意识形成群体,那么他们在持有「个别主义」思想的这一点则是没有差异的,所以这些持有「个别主义」意识的人是无法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团体的。但是当时确实存在由「个别主义者」组成的犯罪集团,因此他们又对如何反驳这个悖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在个别主义者形成集团之前他们就已经拥有了在形成集团后才能统一的行为意识,而他们只是在以独立的个体身份(以为自己是凭借自由意志行动的)执行这些行动,但是当所有个体都以各自的方式执行了他们的行动之后,他们整体的行为就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抽象意义中的团体。那么是什么让这些个体在集团形成之前就具备了统一的行为意识呢?对此他们得出一个让人无言以对的结论——「在个人和集团以外,人类还有第三个意识决定主体。」为了支持这个结论,Tachikoma 们还参阅了 Richard Dawkins 的 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尝试从微观(基因)的层面解释(类比)文化模因(Meme)的利他式传播模型;以及 James Lovelock 的 Gaia Hypothesis(盖亚假说)中从宏观(地球与生物)的角度解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共存发展形态。结合当时的「个别主义者」集体自杀式犯罪行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模因也是一种利他式行为。类比来说,Richard Dawkins 的研究表示由基因传播的模因以保证基因的延续繁衍为宗旨,在必要时可以做出利他式行为。比如自然界中某个动物种群受到天地的攻击,一些较为强大的个体可能会挺身而出,牺牲自我保全其余个体。这种纯粹的利他式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基因所携带的繁衍式模因诠释——只要保全群体中的部分个体,与做出牺牲的个体相似的基因就能够继续繁衍下去,因此是有利的。相对而言,「个别主义」如果形成模因,则可能是通过牺牲自我,使得更多的外界个体关注「个别主义」。当一个个体获取到大量「个别主义」的资讯时候就会形成「模仿犯」,从而「感染」更多的个体,延续「个别主义」模因。最后 Tachikoma 们得出是人类的神经网络与数字化的互联网在通过电子脑的连接下出现相互作用,形成类似基因的利他式文化传播行为,从而大面积地向人类个体传达了某种行为模因,而人类对这个「第三个意识决定主体」的存在毫无察觉,仍旧以为自己的行为意识还是「个别的」。这种能够导致毫无关联的个体在没有统一领导主体的情况下做出目标一致的有组织行为的文化模因传播现象在动画中被统称为 Stand Alone Complex。关于这一部分的详细哲学分析请参考 Arthur Koestler 的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机器中的幽灵),我估计这部番也是基于这本书的一些理论进行创作的,你看连名字都差不多。这本书是 1967 年出版的,现在已经快绝版了,不过我竟然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印刷本,等放假了拿去当小说读去。总之这部番在对 Pre-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方面的哲学探究可谓是前所未有地深刻。当人类的思想能够被数字化进而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Synchronize),个体的存在意义将会被逐渐削弱,而 Stand Alone Complex 这种现象则会成为主导整个社会文化模因的基础单位。这不禁让人联想,达到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后的社会是否会是以整个社会群体作为文化模因的子整体(Holon-Parton)。如果是的话,人类将成为一个统一的个体,个人所持有的个性将会彻底消失。
谢谢lz邀请。我针对这个问题问了下我的同学,以下是他跟我讨论的内容。&br&首先他让我看&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hilosophy_of_Ghost_in_the_Shell%23Stand_Alone_Complex&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osophy of Ghost in the Shell&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这段:&br&&img data-rawheight=&675& data-rawwidth=&1082& src=&/8f69ab2cccf80c9a5537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2& data-original=&/8f69ab2cccf80c9a55379_r.jpg&&就像lz说的,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br&&u&&b& &Stand alone complex&&/b&&/u&&br&&br&
It is basically the same idea as a copycat crime,
except that the original doesn't really exist. If someone were to take
an urban legend about a crime and actually commit it as described in the
legend, that would fit the definiteion of a Stand alone complex,
provided the criminal didn't know it was a myth.&br&&br&
Bear in mind that copycat criminals typically have vastly different motivations than the original does anyway.&br&&br&
In the first season, the kid who plays the part of the Laughing Man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was the one who created the myth in the first
place. He edited all the footage of the hostage scenario in the park
with the logo over the criminal's face, as a public announcement of his
intention to end corporate corruption, of which he'd already discovered
some evidence of in the whole Cyberbrain Sclerosis situation. That's all
it was meant to be.&br&&br&
However, it caught the imagination of a lot of people, who began using
the Laughing Man logo in various acts of corporate espionage and
vandalism,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the man in the footage, rather
than the kid who doctored the footage, believing they were following the
pattern of a real Laughing Man. As such, they were following a
fabrication.&br&&br&
In the second season, you have the Individual Eleven, a collection of
people working independantly of each other for the common goal of
refugee rights, all using the name of a book that doesn't seem to really
exist. Realistically, since this was being caused by a virus, it
doesn't cleanly fit the concept of a stand alone complex, but from the
outside looking in on it, it definitely bears a strong resemblance and
as such was investigated as one for a long time.&br&&br&
From an overall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SAC sontinues the questions
all GitS has concerning the definition of life and what it truly means
to be alive in a world full of people with mechanical bodies and brains
that can be interpreted as data.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 Alone Complex
concept adds in new wrinkles on that about whether the common beliefs
across races and religions is evidence of a human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whether an individual can truly exist in a world
where everyone has their brains plugged into the internet. (To take that
last point to an extreme, but modern variant: Does the fact that we are
discussing this question right now with each other mean that we lose a
small portion of our own individuality in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These points tend to be explicitly discussed, but not answered, in the
Tachikoma conversations.
谢谢lz邀请。我针对这个问题问了下我的同学,以下是他跟我讨论的内容。 首先他让我看 的这段: 就像lz说的,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
"Stand alone complex" It is basically the same idea as a copycat crime,
except tha…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太不專業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语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