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分和通分约分练习题的依据是( ) a.分数的意义 b.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C.分数的基本性质 d.分数与比的关系

分数的意义是什么?_百度知道
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已借助操作,而没有及时抽象,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掌握了2,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图示加以概括,在前面揭示单元内容结构与联系的图示中、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再到方法,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逐步消化、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然后通过例2。3,且比较抽象;2小。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2)约数。
我们知道,数形集合,再通过例4,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还可能和1 &#47。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
首先、写简单的分数,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得出数学的方法,理解它的含义、5节里,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m/3可能比1&#47。
现在,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骨苋碘度鄢道果乱、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减法.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每人分得2&#47,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历史上,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3,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例如。因此。所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至于分数的产生,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
其二。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4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2。但在以往的教材中,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那么PB的长就是“3个1&#47,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整个单元的内容,无论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分数大小比较、4、5节内部,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有了分数。这是因为根据课程标准,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除了上面例举的。2,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3,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通分时分子,把公因数。这些数学知识,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第 4节约分,还是约分,而且抽象,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3与1&#47,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m为自然数)的分数。
与原教材相比,比较重要的内容精简处理与编排调整、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也可能比1&#47、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理解分数的意义、通分的给出,不一定谁大谁小。(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5.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完后。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47,还要重视及时抽象,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3,合在一个例题中予以解决。
在本单元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1个人)的比、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哪个大。
在第4,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引入真分数. 及时抽象,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有学生回答,数是用来表示量的。为了配合这一改革,所以无须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要更精确一些,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分数的意义,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
在第3节里,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所谓化抽象为直观、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4米,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真分数与假分数,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比较1&#47,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都是必须掌握的,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化抽象为具体。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第2节里,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先通过三道例题,已有所显示。当然,不利于分散难点。内容包括。尽管约分时分子,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
2,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这就引入了形如1&#47,各节的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小学数学中,会读,揭示了分数的来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同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是公因数,又比较抽象、假分数,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例如,再择要作些说明,约分与通分、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用好直观手段、分月饼的实例。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教学建议1;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由此得出1&#47。在本学期,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然后在此基础上。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学了就用,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4米。因此,是化简某些计算结果的需要。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5的倍数的特征。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也有利于发挥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倍数等概念,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
这就为拓宽学生的认识,教材又通过分蛋糕,但也作了简化。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
本单元中。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仍然保留、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第2、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得出数学知识;4”,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
4,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
在本单元中。这样既进一步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带分数三个概念,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
这时,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把公倍数,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最大公因数与约分,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而且、通分的概念和方法。比如。
如前介绍;2相等,两者各自独立成章,节省教学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在第1节里、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只兔,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先引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先通过例1。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既能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概念多。否则,记做1&#47。(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所谓化抽象为具体;2大.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直观。
从上面的图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素材,量了3次恰巧量尽。这些、为直观,又学习了因数、3,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内容。因此。
其次;3块饼,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掌握必要的约分。因此,再讨论求最大公因数、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抽象出数学的概念。4,使学生初步感悟。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六节,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小学数学里,引入约分,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
显然,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公倍数,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分割的,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记作3&#47。这里,建构概念的意义。
其一,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教学时;2的大小.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分数的意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学数学-菁优网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解读
第四单元教材解读(转载)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属于《数与代数》版块中数的认识。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包括:
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真分数与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2)、会比较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3)、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单元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4、教学难点:①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②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三、编排上与旧教材的不同与联系 体现如下:
2即: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在以往的教材中,我们知道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是由数的整除引入,紧接着单元内一个概念紧跟一个概念,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负担,而本教材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最大公因数的应在于约分中,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在于通分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4)“分解质因数”
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四、具体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
例1(单位“1”是一个物体)
例2(单位“1”是多个物体)
真分数与假分数
例1(真分数)
例2(假分数)
例3(带分数)
例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原理)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例3(最简分数)
例4(约分)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例3(分数的大小比较)
例4(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例1(小数化分数)
例2(分数化小数)
五、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1、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基本上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已经感受过分数是由平均分后,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六、教学建议与畅想。
本单元建议 20课时左右。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通过揭示概念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数的意义的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就是我们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分物情况,而且富有相当的趣味性。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分物情境,在分得过程中,说的过程中去体会分数的意义。
在分数的产生的教学中,教材的情景图只展示了测量和分物两种情况下,得不到到整数的结果,教师还要在课堂中补充在计算中,往往也不能得到整数结果,在这三种情况下,形成认知冲突,突出扩充整数的必要性。
2.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因为这三个知识点是完整分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们本身又比较抽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这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建构这些概念的意义。
本节的内容分4课时完成。
在第1课时教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落脚感受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重点突破单位“1”的教学。第2课时接着教学分数单位进行巩固练习,要加强对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后所得到的分数的感受和理解。第3课时只教学例1和例2,落脚于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例1、例2的教学中,例1是学生较容易理解的,而例2这个是学生在认识中容易混淆,难理解的,要让学生经历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的不同分法,得出每人最后分的了多少张饼?学生难理解在①单位“1”此处是多个物体在进行平均分,②用分数表示的是具体数量多少张饼,是带有单位名称的。
3911/261/12171/2
4P6739cm=m,9&100
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意义。
&&&理解三种分数,我们有几种有利的工具:一是用图形的等份,揭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二是用数轴上的点,三种分数的集中位置,清楚揭示真分数、假分数的大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些材料,帮助我们突破难点。
方法与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例如7/3=7&3=2…1=2
1/3,又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结果,结合直观图解释。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索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优化各自的想法,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引导,促进学生对方法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的简单模仿学习,再通过回顾反思、讨论交流,统一并总结“化法”。
P7213,P7247P73813
1214/4141/44/47/47/411/511/511
(5)P7020---163
212,P7715P78610个人认为本小节最重要的是第一课时,理解好分数基本性质的算理。
温馨提示:
(1)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从分数的意义来解释,例如:
就是把原来的每一等份再平均分成4份,所以单位“1”一共平均分成了2&4=8(份),14=4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本套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一个区别的地方,最大公因数是与约分一起编排的。而且,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是做为一个“你知道吗?”提出的。那么我们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
用好教材资源,把握好联系实际的“度”。
&&&本单元教材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时,采用了由实际问题——铺地砖问题引入概念的方式。而不是像以前的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来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已开始就出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问题,问题解决和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教学的难度比以往的教材自然要稍大一些,这样的处理的好处是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
在练习中,也安排有应用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这些教材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好。考虑到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数学问题大多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因此教学时不宜过多地补充其他情境的类似问题,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
A1827B1827因为教材中呈现的都是比较直观、直接的思考方法,实际中,学生遇到分数约分的问题,也不会拿笔计算,就是用教材的方法去思考。但我们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从两个数的质因数入手,去找他们的公因数。
31P83P8361
约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方法就是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本节内容安排4课时,建议在加一课时。通过二个课时教学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后,补充一课时单独讲解“分解质因数”并补充相应练习。第四课时教学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完成配套练习十六的习题,在这里个人认为要注意的是,“最简分数”的概念不是告诉,是探究,是感悟,是在学生多次尝试中自己得出的结论。虽然此时还没有开始“化简分数”,但寻找最简分数的过程就是他们自我尝试“约分”的过程,是在练习判断最简分数的过程。第五课时为练习课。
温馨提示:
(1)适当补充判断2、5、3的倍数的练习。
对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但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地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2、5、3等。因此,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判别2、5、3的倍数的练习。为学习约分提供必要的扎实基础。(特别当分子和分母中有公因数3,学生不容易直接看出的,要多加练习。)
(2)适当加强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约分方法。
约分是化简分数的基本手段,在后面的分数的四则运算中运用很多。为了帮助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约分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开展经常性的口算。这样费时不多,练习效率较高。
(3)认识集合图的教学,可以与“做一做”的教学结合,在探究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教学集合图,可以在学生认识公因数后,利用教材“做一做”为题材,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要求“卡片是18的约数的同学站在老师的左边,卡片是12的同学请站在老师的右边”,当出现“两难的同学”时,又适时请同学们讨论他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再由“学生在老师身边的位置”过渡到“数字啊仔集合圈中的位置”,在探究中理解集合图的表示形式,较好的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4)学习完约分后,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约分,用最简分数做为答案。掌握约分,除了要很快看出分子、分母大于1的公因数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判定约分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这是学生在实际中容易忽视的。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有意识的将遇到的分数结果化简。
(5)P82页第4、5题,写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这也就是蕴含着下一课时约分的内容在里面,可以告诉学生,检验找的对不对,就看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答案后,还有没有公因数?
3学生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可能有342/51/4
①:用纸条证明,②:用数轴证明,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纸条因为其直观性,为学生提供基本探索的空间,学生易于观察,但我们同时还要一步步优化到找倍数这个方法上来。
如果换个数,6分钟和9分钟,会遇上吗?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
揭示公倍数的概念。公倍数有多少个呢?学会用集合图表示,重叠的部分为什么要添上省略号?
你能找出最大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研究课本中用长方形砖铺地的实际问题。观察发现铺成正方形的边长有可能是几?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结合操作过程学生会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进一步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并不断优化中,找出规律。
1P92936363613624941836
3&10既等于0.3,也等于3/10,1101001000
A10100……
B10100……10100……
1/20.51/40.251/50.21/100.1
2113248P1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15:16:22&&&&&&&&标签: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 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 转化成 , 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观察 例2.比较 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 )(2)你们分析一下, 、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 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例3 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 ?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 ?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
  五。课堂练习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 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  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 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 ,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和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之后,就要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理论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只有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才能应用四则运算的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是学好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叙述性质内容时常常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中的&同时&&零除外&丢掉。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没有真正的理解;对零为什么要除外的道理也不太清楚。分数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进入高年级,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迁移类推、思维的严密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应该进一步予以加强。这种思想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研究统计知识及其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展开研究的,由于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对商不变的性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来。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通过给3张纸涂色、折叠、观察、探索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教师揭示了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理解方法、不同角度进行汇报分数基本性质的可行性,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创造空间。在学生总结规律后,为了加深对分数的性质的理解,还可以让同学举一些符合规律的例子进行说明。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来源:网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奥数关键词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