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初中英语论文

Qu:Est提问策略及其应用—对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的行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Qu:Est提问策略及其应用—对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的行动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已有的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使用美国两位教授的Qu:Est提问策略,选择与某初中学校一位英语教师(李玲)合作的行动研究方式,深入课堂教学现场,探索这样几个问题:李玲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使用Qu:Est提问策略她在教学能力上有了哪些变化?李玲课堂提问策略的形成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其具体的思路如下:首先,对已有的教学提问的相关文献进行疏理;然后,踏上研究之旅为研究开始做准备,在准备工作中,主要是介绍了Qu:Est提问策略的主要内容和李玲的一些基本情况。接着描述李玲在行动研究之前,行动研究之中,行动研究之后的变化发展过程。紧接着对李玲学习Qu:Est提问策略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提问策略的影响因素做出探析。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是论述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从四个方面对教学提问进行分析:提问目的;问题设计策略;提问策略;有效提问的条件。其目的是为后面的研究开展提供一个支撑。
第二章首先介绍Qu:Est提问策略,并对选择Qu:Est提问策略的原因做出分析;然后对李玲的基本情况一个初步地交代,其中包括她所在的学校、她的四节常态课以及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第三章依照行动研究的时间顺序展开。其基本的内容包括行动之前-李玲的备课,行动之中—在课堂中使用Qu:Est提问策略,行动之后—李玲Qu:Est提问策略后的改变。
第四章从李玲的外在环境和个人因素入手,探寻李玲教学策略改变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其外在的环境主要包括李玲所在的学校,领导的管理风格,学生及家长,新教材的理念及考试导向的冲突,教学任务和外来力量。个人因素包括:李玲的成长历史,个性特征,身体素质和专业发展历程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H319【目录】:
Abstract5-9
一、研究缘起9-11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9-10
(二) 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10
(三) 课堂教学提问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10-11
(四) 个人研究旨趣11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1-14
(一) 问题11-12
(二) 课堂提问12-14
(三) 问题与提问的关系14
(四) 提问的策略14
三、研究内容14-15
(一) 研究的主要问题14-15
(二) 研究思路15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15-18
(一) 文献法16
(二) 观察法16-17
(三) 访谈法17-18
(四) 实物分析法18
五、研究过程18-22
(一) 研究对象的确定18-19
(二) 研究者个人因素的思考19-20
(三) 研究者和合作教师的研究关系处理20
(四) 进入和离开研究现场20
(五)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20-21
(六) 研究中伦理道德的处理21-22
六、研究的意义22-23
(一) 理论意义22
(二) 实践意义22-23
第一章 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23-28
一、提问的目的24-25
二、课堂问题设计策略25-26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26
四、有效课堂提问26-28
第二章 踏上行动研究之旅28-35
一、Qu:Est提问策略28-32
(一) Qu:Est提问策略的概述28
(二) Qu:Est提问策略的具体内容28-32
(三) 选择Qu:Est提问策略的原因分析32
二、聆听李玲32-35
(一) 初识李玲32-33
(二) 四节常态课33-34
(三) 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34-35
第三章 在行动中渐变35-47
一、行动之前—李玲的备课35-36
(一) 常规备课方式35-36
(二) 备课方式的改变36
二、行动之中—在课堂中使用Qu:Est提问策略36-39
(一) 观察策略36-38
(二) 比较和对照策略38
(三) 回忆策略38-39
(四) 分组和重新聚焦的策略39
三、行动之后—李玲学习Qu:Est提问策略后的改变39-47
(一) 李玲对课堂提问的反思40
(二) 李玲话语的改变40-42
(三) 李玲课堂提问的问题42-44
(四) 李玲课堂提问的片断分析44-45
(五) 李玲所教班级的成绩45-47
第四章 在矛盾中求生存47-59
一、李玲面临的困惑47-48
二、李玲的提问策略形成的外在环境48-54
(一) 李玲的所在的学校及学校体制48-49
(二) 领导的管理风格49-50
(三) 李玲的学生及家长50-52
(四) 新教材的理念与考试导向的分歧52-53
(五) 李玲的教学任务要求53
(六) 外来的力量53-54
三、李玲提问策略形成的内在因素54-57
(一) 李玲的成长历史54-55
(二) 李玲的个性特征55
(三) 李玲的身体素质55
(四) 李玲的家庭55-56
(五) 李玲的专业发展历程56-57
四、李玲提问策略的形成因素总结57-59
一、本研究的总结59-60
(一) 教师地位的再认识59
(二) 研究Qu:Est提问策略带给我们什么59
(三) 教师教学策略发展的条件59-60
二、本研究的反思60-62
(一) 研究方向的反思60-61
(二) 研究伦理的反思61-62
(三) 资料分析的反思62
三、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62-63
参考文献63-67
一、英文部分63-64
二、中文部分64-67
附录一:第一次访谈提纲67-68
附录二:第二次访谈提纲68-69
附录三:李玲的日志69-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媛;[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邦平;;[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徐菁;[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陈琦,张建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陈桂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王笃勤,尹静,王振河;[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刘玉海;[J];吉林教育科学;1999年12期
李如密;[J];教学与管理;1996年02期
马丽娟;[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02期
王本陆;[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金传宝;[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广文;[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以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王蓉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胡艳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张晓戍;谢亚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王庆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王圣扬;王金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王浩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张传开;[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张公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王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晓东;;[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宏芳;;[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俞可;;[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李丹婷;;[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林晓珊;;[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于守艳;王晶;;[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梁迎春;;[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志宏;;[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董东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陈晔;;[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俊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红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崔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菊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龙耀;[D];南京大学;2010年
刘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焕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黄桂琴;[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耿士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黄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贾丽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海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丁一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孙小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敏霞;[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11期
姚宏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王阜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黄亚贤;[J];湖北教育;1994年12期
洪松舟;卢正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黄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2期
杨欣;;[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李春艳;;[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游秀清;[J];教学与管理;2004年14期
李国芝;;[J];教学与管理;2006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雪梅;[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赵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魏薇;[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朱海霞;[D];西南大学;2008年
沈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建伟,陈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何克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辛涛,申继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马向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2期
陈桂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高潇怡,庞丽娟;[J];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陈勃,申继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庞丽娟,叶子;[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张应强;[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张天宝,王攀峰;[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匡腊英;;[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1期
王朝轶;许迎军;;[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蔡秀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年11期
杨丽冬;贺红菊;;[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1期
王明霞;;[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姚宏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邵毅;;[J];海外英语;2010年06期
邓鹏丽;;[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余美姣;;[J];学周刊;2011年11期
笪冬梅;;[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斌;李娜;;[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杨坚;訾跃平;;[A];'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陈晶;杨舒杰;;[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俞嗣皎;李大庆;陈国柱;李井怀;于甜;;[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侯智惠;;[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董圣鸿;王燕;胡竹菁;戴海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婧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季民;张亮;金洛楠;;[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邓文红 新乡市第四实验学校;[N];驻马店日报;2009年
陈秀强;[N];西藏日报;2004年
莱芜市羊里中学
杨增涛;[N];莱芜日报;2008年
麦积区区府路小学
刘琛璇;[N];天水日报;2009年
睢县董店一中
时振杰;[N];商丘日报;2010年
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汤云翔;[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实验小学
张丁香;[N];学知报;2011年
河北保定清苑中学
陈红娜;[N];学知报;2011年
张爱军 山西省左权二中;[N];科学导报;2011年
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陈怀江;[N];甘肃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淑芳;[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张宗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尹向东;[D];重庆大学;2006年
邹志勇;[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杨正林;[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华玉妹;[D];浙江大学;2005年
毕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谈颂;[D];四川大学;2005年
张晓丽;[D];山东大学;2005年
方金水;[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丽;[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王红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何裙裙;[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徐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董倩英;[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彭清;[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杨小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爱雪;[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郭勤勤;[D];河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一个初中水平又不懂英语的要学C语言,和编程可以吗?
一个初中水平又不懂英语的要学C语言,和编程可以吗? 100
1 如果你坚定信心,那完全没问题的。2 C语言,涉及的英语方面很容易,呵呵,毕竟开始学习不会有人找你翻译文档。但是如果遇到英文不懂,你一定要能坚持下去3 你考虑的不应该只是这一方面问题,个人认为,你得从自身出发,有没有编程的兴趣,如果天天让你对着代码,是否感觉枯燥,如果遇到一个问题无从下手,能否找到人帮助....以后哪方面工作,别盲目的学习。4 你必须准备一台电脑,以及书籍。总之,能做到如上几点,学到基本的东西是没问题的,至于精通,个人认为,还是需要在公司里面的磨练
其实身边如果有一个可以帮助的学起来可能就容易点了,那么要从哪些基础开始学呢/
1 准备一本好一点的书,先装一个(比如:谭浩强写)
2& 别带着很多疑问(比如编写第一个“HELLO WORD!”别问输出这个有什么用啊,这个只是为了教你简单的操作。)的了解一下。
3 开始对照书本,学习简单的,,基本算法,,函数,指针....书上都是按章节讲的。
4 每看完一章,就自己用电脑编写课后练习题,等你学完这本书,就已经能参加一般公司的笔试了。
太谢谢您了,说得那么清楚我能加你QQ吗,在学的过程中不耸的在请教你。
提问者 的感言:好 满意答案
完全可以 的
我现在就是这个专业的 我们班男生 靠B级英语 也就是初中水平 都不过 才考二三十分 但是 这些编程专业就都学得很好
只要你有兴趣想学到手
而已 程序中的英语单词 大多是重复那些单词
单词量一点也不大
就那些个单词 不多 主要是你是会写出程序 单词完全不是障碍
是不是要先学C语在学编程。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嗯 我现在是大一
上学期学 在学校嘛 有理论课 也有上机房实践操作的
你要自学吗
我觉得挺不好学的 说真的 我都学不好 这是下学期了 在学C#
我加你为好友你能多少教我一些吗。我把分数全给你。
其他回答 (5)
编程范围可大了,想学的话就可以,关键在兴趣,别三分钟热度
不懂英语可以吗?那些命令都看不懂可以吗?可以不可以教我怎么入门,从最基本的开始。
可以啊。买一本教材学习,在网上找视频,c语言入门到精通等视频
能不能教我一下,真的很想学,没读书就是什么都难啊。
可以自学的。自己买教材,看教程,看视频就可以。
能不能从哪些基础开始学清楚的说一下啊,如过有人指点一下就好了。
&&C语言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从入门开始讲的,要教材才能学好
看到那些命令我头都晕,不过又很想学,没基础就是了。先学编程还是C++语言
可以,兴趣动力、刻苦钻研!相信一切皆可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要10年8年的吗?能不能说一下您当初是怎么样学的
可以呀,我现在高中,我是初一学的Basic和C,有兴趣可以一起交流,其实关键就是基础和坚持,指针,数据结构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耐心,如果只是玩玩,就放弃吧,如果你要一个可以交流的人,就加我吧,一起学习吗
很高兴认识你,我QQ
编程中的英语单词也这是那么几个,而且还是估定的,你要有信心!编程只是需要你的逻辑思维强就行!其余的都只是铺设!祝你成功!
等待您来回答
编程领域专家&&&&&&&&&&&&&&&&&&&&&&&&&&&&&&&&&&&&
& 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
发布日期:
&&&&&&&&&&&&&&&&&&&&&&&&&&&&&&&&&&&&&&&&&&&&&&&&&&&&&&&&& 松江七中& 李炯
&&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种对教师角色的重新界定,使课堂提问的理念、方式、行为面临挑战。按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提问应成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和英语思维的有效动力,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作为师生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笔者针对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存在的诸多不足,就“有效提问的作用”、“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和“增强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主要场所。学会一种语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和巩固等阶段,这些阶段都要在课堂上完成。作为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既为学生的语言输入提供了重要的来源,促进了师生互动;又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提问是达到此目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同时,提问又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语言训练。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存在着诸多不足。许多英语师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数量多,内容浅,使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演变为“满堂问”。课堂教学中过多的问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过于肤浅,缺少信息沟,且问法单调,看似有问有答,但实际上缺乏实用价值,置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开发生的智力。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在卢湾区专业发展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通过观摩多堂优质课,结合个人实践课,经过导师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的作用和应遵循的原则作出以下小结:
&&& 二、有效提问的作用
&&&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去钻研。对英语学习,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地学习。那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就要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实验告诉我们, 师富有艺术的活动和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生集中精力、振奋精神、提高兴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课例一:A老师教学牛津英语8A Chapter4 Numbers: Everyone’s language 第一课时,在导入环节首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发出一系列的读音,由于这些读音不同于汉语,加上与英语也有差异,学生听起来感到奇特。教师抓住契机问学生:“What do they mean?”要求学生猜测这些音符代表什么。学生的好奇心由此激发起来了,七嘴八舌地探寻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有的说是months(月份),有的认为是fruits (水果),也有的猜是 animals(动物)。当学生对问题答案莫衷一是时,他们的思维正处于被问题高度激活的兴奋状态,老师恰到好处地在此时揭晓答案:“They’re numbers.”原来老师是用日语、俄语、德语在表述数字一到十,而这节课的主题恰好是“数字”,学生在被问题激发起兴趣后就能非常主动地继续带着兴趣进行围绕主题的课文学习。
&&& 2.启发思维
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教师有效地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疑窦,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答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例二:B教师在上牛津英语8B Chapter5 Some days这篇诗歌时,以押韵词(rhyme),句式(pattern)和情感(feeling)三方面作为切入点,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英语诗歌。在任务后阶段,老师要求学生动笔写关于四个季节的诗歌,而在活动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In different seasons, what are different?”给出提示性图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学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由问题引发思考:在不同的季节里什么会不同呢?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有的想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嫩绿的草和枝叶,五彩缤纷的花朵;夏天赤日炎炎,知了声声;秋天金黄的稻谷和麦穗,丰收的季节;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有的想到了春天阳光和煦,温暖舒适;夏天汗流浃背,酷热难当;秋天秋高气爽,凉快惬意;冬天寒风凛冽,严寒逼人……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由于贴近学生生活体验,令学生思维被高度激活,在发言阶段出现了不少精彩的句子。如:
Different seasons, different colours.
Different seasons, different feelings.
Different seasons, different views.
这个实例让我们看到,在课堂上教师一个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智慧火花不断迸发,它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知识经验,找出新的答案。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3.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英语课堂交际化是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语境,有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想说的冲动,能促使师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以提问这一桥梁自然地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实践和提高。
课例三:C老师上的是牛津英语8A Chapter5 Walt Disney的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是有关迪斯尼乐园及其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的。在导入环节,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依次提出了以下五个问题:
1.Do you like watching TV?
2. Which kind of programme do you like?
3. Can you talk about cartoons?
4.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
5. Which do you like best?
这些问题是有关电视、卡通方面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与他们的爱好和年龄特点合拍,消除了他们的课堂紧张感和厌烦感,学生因为问题符合他们的口味,让他们觉得有许多的话题要表达,因此踊跃举手想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思想,学生在由听到说,由问到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拖入到活动里,充分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提高了交际能力。
4.承上启下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内容讲到另一个知识内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处,可以使用有效提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例四:D老师在进行牛津英语6B Module1 Unit3 A trip to Los Angeles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时,将现在完成时的初步掌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她在教材的处理上竭力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将课文内容进行分段处理。在课文第一段的处理中,老师呈现了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在第二段的处理上则突出了现在完成时中过去分词的正确使用。在课文第三段的处理上老师依然贯穿了现在完成时的讲授,在进入该段课文学习前,老师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 Has Grandma got enough space in her suitcase?
2. Has Mrs. Wang got enough space in her suitcase?
老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在语法结构上沿用了现在完成时,与本课的重点内容相呼应;在内容上延续了前两段的故事情节,使学生的注意力由第一、二段课文内容转向第三段内容,为后面进一步呈现和讲授现在完成时否定句和疑问句的句型结构进行了知识铺垫。
三、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难易适度
&&& 提问的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太难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产生惧怕心理,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再积极主动地回答。太容易的问题缺少启发性,学生回答时不动脑筋,思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学生当前的理解水平,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我国学者胡春洞认为,在提问的难易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目前的智力和英语能力,最好是1∶3,即一难三易。他举例说,如在课文教学中,yes/ no questions 或true/ false statements 应是wh-questions 的三倍。
&&& 2.富有层次
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注意层次,《学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句话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即提问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按照教材的内容层层设问,问题之间构成必然的内在联系,互为铺垫,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层层推进,步步为营。
课例五:E老师在进行牛津英语7B Module1 Unit 3 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课文单词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设计的:
1.Show students a picture of a dog, and ask them “What do you think it is?”(It is a dog)
It is lovely but poor, because it has no home. It is a homeless dog. How about children without home? (homeless children)
How about people without home?(homeless people)
And how about animals without home? (homeless animals)
Teach the students the new word“homeless”.
2. Do you know who can take care of the homeless animals? (SPCA)
Yes, but unluckily,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o take care of the poor animals, what can we do to help?
(We can raise money for them)
Teach the students the new word“raise”
3. Who can we help with raised money?
(Homeless animals, sick children, the old and the disable)
4. How can we raise money?
(We can have students’ we can sell CDs; we can give our …)
5. We can have a food festival also. Do you want to go with me? Have you got ready for it?
New phrase“get ready for”
&6. I am afraid that we cannot go there because we can’t find enough information from the poster. 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is?
在E老师的课堂中,问题设计具有很清晰的层次感,在利用小狗图片引出a homeless dog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导推出homeless children—〉homeless people—〉homeless animals,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考虑问题的有效设置,这些关联度不大的词组很难以“一线串珠”的形式逐层呈现给学生,老师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关键单词的复现率,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又为后面问题的提出做好了铺垫,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问题:“Do you know who can take care of the homeless animals?”是建立在前面homeless animals基础之上的以此引出SPCA这个动物保护组织,再由SPCA没有足够的钱,老师继续追问:“What can we do to help?”……教师正是通过有步骤的提问来步步引出课文中的新单词,同时又渗透了课文内容,为学生构建了完整的语言情境。
3.面向全体
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教师的提问如果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才是成功的提问。在有些课堂上,我观察到一些教师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的学生,根本不关注是否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往往使这些学生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缘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他们永远也不能再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又有一些教师在提问方式上采取先点名后提问,其结果就是我们看到只有被点到的学生在那里积极思考、努力作答,而其他学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上述例子正是由于教师在提问时忽略了提问对象的参与面而导致提问无效。因此教师在提问时既要顾及到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想到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和策略的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设置问题难度应考虑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成功”的意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教师可以采取让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回答稍难一些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容易的问题。这样,程度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程度相对滞后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
4. 耐心等待
在英语课堂上,有的同学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不少老师生怕因此而耽误、浪费教学时间而出现老师不愿甚至懒得提问的现象。实际上,教师此时若能以耐心的态度延长一点等待的时间,且加之以适当的暗示,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即成长的机会,会让他们的教书育人活动充满活力。让学生对输入的教师语言有适当的加工时间,才会促使他们更便利地输出语言。那种看到被提问学生困窘就立即放弃,重新点名提问的做法,不仅会伤害被提问学生的自尊,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加重课堂上全体学生的心理负担,失去主动参与回答的信心,严重的还会放弃对英语学习所作的努力。学生们都不愿积极地语言输出,就会使语言教学无法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提问后,需要等待3~5秒钟或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可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充分理解问题,也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思考并努力正确回答问题,增加语言输出量以提高交流水平。
5.关注情感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情绪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自尊心以及学习动机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过度焦虑的干扰学生会面对提问陷入窘迫,从而又会降低其以后的学习动机,甚至企图逃避学习。教师提问不当也会加剧学生的焦虑,产生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压力,当学生在答题时,教师应该用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对学生回答的正确部分以点头或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给以肯定。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可以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最后让这位同学再次回答。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主观的努力,而不是运气或侥幸。
课例六:F老师在上牛津英语8A &A day in the life of Whiz-kid Wendy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Are you a whiz-kid(你是天才少年吗?)”全班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在学生正确理解whiz-kid(天才少年)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之前,F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显得有些突兀,学生对这个词语缺乏认同感,甚至会认为老师在讽刺自己,因而他们在惊愕之后无以作答。
&&& 四、增强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 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在上课前,师生应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对上一节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 &&课例七:G老师在上牛津英语7B Module 1 Unit 3,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第二课时warming up 阶段首先通过口头提问、回答问题来复习学生上一课时已学过的14页课文要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y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Where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When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Who is going to help them?
其次给出这些答案句子让学生朗读,旁边标注相应的特殊疑问词。最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Poster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的内容,做什么?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老师有意识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同时巧妙运用教材处理,让学生尽可能多开口,在Poster旁边打上特殊疑问词。学生只要根据这些词的提示,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把上一课时所学课文的内容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文,因为有了知识背景的铺垫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有效的导入总能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新知之后恍然大悟,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
课例八:H教师在进行牛津英语8B A dangerous servant第一课时教学的导入阶段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es a dangerous servant make you think of?”教师巧妙利用课题中看似有剧烈冲突的两个词:dangerous(危险的),servant(仆人),既然具有危险性,他又如何能担当起服务于人的仆人角色呢?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展开想象和猜测,学生的积极性由此被调动起来,有的说:“Maybe it’s money.”有的说:“Maybe it’s fire.”……当老师最后引导出主题“electricity(电)”时,学生纷纷想知道原因,他们的有意注意力由此被很好调控,指向课文学习。
&(三) 提出问题,突出重点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显得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也使学生不清楚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点。备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点,设计提问,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课例九:在进行牛津英语8B Chapter4 A dangerous servant第一课时教学时,由于这堂课信息容量非常大,学生既要了解电的多方面背景知识,又要能熟练运用多个举行围绕电这个主题作出相应阐述,考虑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抓住要点,在第一部分的处理上H老师采取了提问的方式,将这堂课要传授和操练的关键句型和信息知识蕴含在问题中呈现给学生,如下:
What does electricity enable …(electrical appliance) to do?
If there is no electricity, what will happen?
How do we get electricity?
What kind of energy can they (electrical appliances) produce?
How can electricity come to our flats?
这五个问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学生对关键知识点做出应有的关注,并通过解答的过程对它们进行充分的操练、巩固,同时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更好理解电为人类服务的一面“servant”这一概念
&&& (四) 提出问题,挖掘内涵
&&& 利用提问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
&&& 课例十:I教师在上Oxford English 7B Module 3 Unit 1,‘Changing our lives’时,在分析完课文后,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Fred and Doris?” 这种类型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想法各述己见,有的学生回答:“They are kind.”,有的学生回答:“They are happy. ”,也有学生认为:“They are honest. ”……通过这样的课堂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发言,明确了做一个勤劳、诚实、善良的人能使生活充满意义,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升华了课文内容,培养了他们的情操。
(五)提出问题,促进交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用来让人们交流思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学以致用。
课例十一:J老师在进行牛津英语8B Chapter7 A new newspaper第一课时教学时,在教授完与课文相关的单词、词组,如:editor(编辑)、chief editor(主编),scretary(秘书),experience(经验),take charge of…(掌管……)……等后,老师在post-task阶段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所在学校将要出版一份新的报纸,将招募工作团队,鼓励各组各抒己见,认领职务,畅谈理由。在这个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利用提问形式,在屏幕上呈现: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y?
What should you do for our school newspaper? 并附以表格形式的范例:
good at writing and editing
take charge of different sections
很好地对学生的讨论活动进行了界定和掌控,使学生的讨论能始终围绕教学要求进行,实现学以致用,灵活正确地选用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语用交际。
&& (六)提出问题,提高参与
以往在教学的活动反馈阶段,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老师抽到的小组或个人在那里热热闹闹地表演或操练,而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则好像看客一般,无所事事,有的甚至旁若无人地在讲废话或做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课例十二:K老师在post-task(任务后)阶段设计了集体讨论的活动,假设学生所在学校将要出版一份新的报纸,各自会在其中担任何种职务。在任务反馈阶段,教师很自然地请了几组学生就讨论主题进行阐述,但老师的这一活动并没有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述后结束,而是这之后,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Who is the chief editor?/Who is the secretary?/Who is the photographer in the group?/Why?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非常巧妙地将活动面由台上少数几个热热闹闹活动着的学生辐射向台下更多“袖手旁观”的学生群体,促使他们在活动中也必须动起来,在同学活动的时候他们必须观察同学的行为、倾听同学的言语,当老师提问时他们必须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眼动、耳动、脑动、心动参与到活动中,担当起其中一分子。
(七)提出问题,关注反馈
好的课堂教学大多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及时检测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和任务指令的理解和领会。
课例十三:L教师在进行牛津英语学法指导课Adverb of manner教学时,在post-task阶段,设计了一个Miming的活动,先选一个学生上来看教师手中的纸条,根据纸条上的内容来做动作给其他学生看,然后,再教师说“开始”后,其他的学生抢答所看到的动作。教师的指令是这样的:Here’s some slices of paper. There’re some actions on them. I’ll choose one student to come here and have a look at one of the actions and then mime it out. After I say ‘start’, if you have got the answer, you can stand up and speak it out.由于该指令非常长,教师采取了提问的形式来检验学生能否领会、是否有遗漏,问题分别为:If somebody is the actor, can he tell you the answer in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和Can you give me the answer before I say ‘start’?在这里教师采用提问策略很好解决了指令过长学生可能出现信息遗漏的问题,以问题形式切中重点地检测了学生的理解情况,避免了此时用母语解释所带来的对语境的干扰,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
讲授新课之后巩固提问,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新课之后的检查提问是必要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补充或强调。
课例十四:M老师在进行牛津英语6B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第一课时教学时采用了提问的形式用以下几个问题多角度、有层次、有步骤地检测了学生对所教课文的理解
1.How much of the earth is water?
2.Where do many fish and sea animals live?
3.What kind of animals are whales, dolphins and sharks?
4.What do you think of whales / dolphins / sharks/sea horses and starfish?
虽然问题不多,但简练、精到切中要点引导学生在思考、回答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在此过程中当学生对What do you think of dolphins?不能很好进行反馈时,老师及时对此作出问题调整,通过Do you think dolphins are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s? Do you think dolphins are one of the most intelligent animals?来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降低难度,增加信息输入,创设台阶帮助学生知识生成。
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的观念应该不断更新。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有效提问,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使学生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有利于学生从单纯的“学会”发展到“会学”。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出版社(2004,001-002)
2.姚喜红.课是“问”出来的——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2)
3.张伟.投石冲破水中天——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激疑艺术.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优秀论文专刊
4.段金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文章作者:
文章出处:
文章浏览次数:
上海市松江区第七中学 & 2008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谷阳北路333号 邮政编码:201600
电话:021-
网站访问次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英语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