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练得肩关节疼曾经扭伤,练太极拳之后更加严重了,请问怎么办

练太极拳不伤膝盖,记住这几句话就可以了
练太极拳不伤膝盖,记住这几句话就可以了
传统太极拳
太极拳很重视下盘功夫的锻炼,两腿的负荷较大,而且重心的转移,两腿的虚实变换较多,有时甚至要一腿站立,支撑全身。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说,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就可能会感到肌肉酸胀,这是习练中的正常现象,是练拳的必经过程。这时候决不能停下不练,而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酸胀没有加剧,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适当地稍加一点运动量,过了这一关,腿部力量增强了,动作逐渐协调了,就会慢慢习惯,适应这项运动,酸胀现象就会慢慢消失。在公园里,常看到一些太极拳习练者做弓箭步时,脚外撇的角度太大,超过45度,甚至接近90度,这样脚尖和膝盖不在同一个方向,偏离较大。太极拳强调上虚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拳是着重腿部的锻炼,不断地调整重心和虚实变换,由于脚的过于外撇,与膝盖的方向过于偏离,就很容易膝盖扭伤。有的做弓箭步时,前膝与脚尖相齐,甚至向前超过脚尖,后脚跟掀起。以致身体过于前倾,身体重心过于前移,劲力向前去了,未能落在底桩跟上,动作不能做的饱满有下塌的感觉。实脚膝盖髌骨向前倾斜,无形中加重膝关节部位的负荷,时间久了,就会引发膝关节的损伤而疼痛。当转为下一弓箭步时,虚实没有转换,前脚仍弓箭步踏实,外撇45度,这样就加重了前脚的膝关节扭动负荷,运动次数增多后,也会造成膝关节损伤而疼痛。初学太极拳者在做弓箭步还可能出现四种毛病:(1)一足在中线旁,另一足踏在中线上,成前后弓箭步。(2)两足分别踏在中线的两侧,两足夹角呈直角,即成丁弓箭步。(3)两足踏在中线的同一侧,形成绞丝步。(4)两足踏在中线的两侧,成平行弓箭步。这四种毛病中,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弓箭步的稳定性,站立不稳,容易扭伤膝关节。还有的人急于求成,做分脚时抬得过高和做下势时姿势过低,超出自己的适应能力,造成一脚站立不稳倾跌和硬性扭伤膝关节。也有人在练太极拳时,没有先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如拉伸韧带,活动关节,舒筋活络,集中注意力等,总之一句话,身心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立即练拳或练推手,也可能会拉伤韧带,扭伤膝关节,甚至跌仆造成伤害事故。 所以,当有人问到我,练太极拳担心膝关节扭伤疼痛,怎么办才好时,我会坦诚地告诉他,练太极拳是一项对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的运动,老幼皆宜。只要习练方法正确,是不会造成膝关节疼痛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传统太极拳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传统太极拳功夫学习交流&>&&>&&>&&有关于"" 的文章列表
练太极拳时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 &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十要”是练太极拳的行为准则。在练太极拳时对身体各部位应该有什么样的要求,才能更有利于做到“十要”,从而使习练太极拳能够达到应有的健身效果和更好的技击能力呢?我们的师傅杨振铎宗师总结的《二十字口诀》,即“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膀尖,连手腕,带手指。”虽然指的是上肢各个部位,但对全身各部位也能起到由此及彼的连带作用。在多年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搜集了不少练拳老前辈的有关拳谚、歌诀。下面是我们的练拳体会,同时也将这些拳谚、歌诀提供给太极拳习练者参考。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要求,就是规矩。&&& 练拳掌握规矩,有利于基础筑得牢,拳艺提高快。因此,我们从求内着眼、求形着手,必须明规矩而守规矩,然后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神妙境界。&&& 人体由头、上肢、躯干、下肢组成。一、头部 & 头部包括发、眼、耳、鼻、口、牙、舌、面、颌、项等部位。其要求,头顶虚领,项部竖直,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僵,气血不畅。&&& 头为一身之主,百脉之宗。练拳时,头要正直,领起,转动时自然平正。有利于提起精神,保持平衡,稳定重心,减轻压力,调节中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做到动作轻灵、沉着、稳健。&&& 头若前倾,身必前俯;头若后昂,身必后仰;头若左歪,身必左倾;头若右斜,身必右偏;此皆行拳之大病。克服此病,必须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的具体要求是:&&& 头顶百会穴轻轻上领,谓之“虚领”。前额发际的天庭穴向前顶劲,谓之“顶劲”。眼平视,耳静听,鼻呼吸,口微闭,牙轻扣,舌上抵,面自然,颌内收,项放松。发警起。发为血梢,是为气血运行的末端。警起血梢,是紧闭门户,使全身的毛孔闭合,肌肉紧凑,气血集聚,增大身体中的内劲。& &&眼平视。&&& 眼有鉴察、观看的作用,是人传达神意的窗户。眼平视就是眼观六路,练拳时意欲向何处,眼神先去,身手是随着前去。定式时,目光应视前方,身体转动时眼随身转,照顾上下左右。切不可身手向前而眼观其它方向,此即为身眼不合。练拳时要神凝于目,眼随手,手随眼,眼随足,足随眼,互相配合,全神贯注。&&& 耳静听。&&& 耳为灵性,是监听器官。能听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之声。凡眼看不到的地方,耳都能听到,故有耳听八方之说。练拳时,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听音辨向。经常注意耳后高骨的完骨穴,可使气血贯注于耳,耳方能自然灵敏。&&& 鼻呼吸。&&& 鼻是气出入的通道,是呼吸之门。控制呼吸在于咽、喉。咽主口之呼吸,喉主鼻之呼吸。咽、喉是口鼻呼吸的气门。用鼻呼吸要自然,做到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如感觉呼气不畅,可张口徐徐呼气,不可憋气。自然呼吸,呼吸自然,看起来差不多,其实质却不一样。自然呼吸是胸呼吸,呼吸自然是腹式逆呼吸。腹部以肚脐为界线,脐上为上腹部,脐下为下腹部。呼气时下腹突出,吸气时上腹鼓出。吸要吸得进,呼要呼得出,内形和外形结合,气沉丹田,强壮身体,达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要求。&&& 口微闭。&&& 口微闭,是指上下嘴唇要自然闭合,嘴角的地仓穴要向内收。口的作用有四: 一是利于保护牙齿。二是利于气的下降。三是防止冷空气与有害气体吸入内脏。四是可减少口中津液的挥发,并可产生口水,这种口水称圣水,玉液,人参果。口水可消毒,滋润五脏六腑,利脾,健胃,强肾。&&& 练拳时口应微闭,不可将口大张,呲牙咧嘴;嘴唇绷得太紧,可造成不必要的身心紧张。发劲时可张口发声,劲随声发,震慑对手。&&& 牙轻扣。&&& 牙在四梢中属骨梢,是骨的末端。牙轻扣是指在练拳中,上下牙轻轻扣合,不要把牙咬得过紧,咬牙是在发劲的一瞬间。牙咬得松与紧是随发劲的大小而随时变化。松咬可全身放松,动作轻灵;紧咬浑身是胆,全身有力,有蔑视对手,压倒一切的气势。&&& 舌上抵。&&& 舌在四梢中属肉之末端,为肉梢。舌上抵是指舌抵于上齿的根部,劲力向前上方发放,接通任督二脉之气,称鹊桥。舌中抵是将舌抵于上下齿之间,劲力向前发放。舌下抵是将舌抵于下齿的根部,劲力向下方发放。&&& 面自然。&&& 面部的表情一般来说,有喜、怒、忧、思、悲、惊、恐等。练拳时,要面带微笑,体态才能自然放松,精神才能高度集中。这样外示安逸,才能神不外透,意不外露。面部表情有涣散对手的作用,使对方产生麻痹思想。也可使对方望而生畏,精神受到压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术。颌内收。颌内收有利于虚领顶劲,颈项竖直。练拳时下颌不可向前仰起,以免呼气时,因不能适应运动量的加大引起呼气不畅,影响虚领顶劲和拔背的姿势。项松竖。项的作用有二,一是竖项,二是挺项。竖项是在意识控制下完成的,要松竖项不犯僵硬,松竖项既可保持头的端正,又可使头在左右转动时保持灵活性,有利于左顾右盼。挺项是在爆发劲力时,项部挺实有巨大的顶劲,有效抵御油锤贯顶的巨大压力。练拳时项部要端正松竖,不可软塌低头。眼神向何处转动,颈项也随着向何处转动。头部歌诀头宜中正百会领,左右歪斜皆为病;天庭之位须前顶,前俯后仰身难正;下颌宜收不宜突,颈项竖时须意领;眼观六路看前方,瞟眇斜视神必乱;耳听八方身灵敏,脑后辩声顾左右;鼻是通道呼吸畅,顺其自然不憋气;舌头要抵上下动,接连鹊桥气通行;牙宜轻扣不宜分,始终紧扣是毛病;嘴唇上下宜轻闭,地仓微收利气沉;头为身主是首领,若不中正全失中。&二、上肢上肢主要有肩、膀、肘、腕、手等部位。要求肩松、肘垂、腕坐、掌撑,形于手指。肩是两肩最顶端的高骨处和肩关节。是上肢的根节。松肩是将肩顶骨落下,肩关节松开,肩井穴放松,气血可顺利通过肩部,使胸、背、肘气血相通,紧则固,松则通。因此一定要先将肩井穴放松。沉肩是肩松开下沉。两肩微扣,向下沉劲,促使气血和内劲下注于涌泉,上注于肘手,中蓄于腰脊。上可增大上肢的支撑劲力,下可起到坚固脚步的作用。总之,松肩以通气,沉肩以贯劲。松肩的练法是,用意念想一下肩井穴,动一下锁骨,肩就松了。并非用拙力所为。练拳时从全身放松上想,对肩关节也从放松上想。懂得虚实是变换后,要从沉着上着想,使内劲由松柔趋于沉着,手臂极为轻灵圆活,但又极为柔软沉重,这样就产生了刚柔内含,似松非松,富有弹力性的掤劲。沉肩时腋下要空,可容一拳。练拳时两肩要平齐,防止在转动时形成两肩一高一低,破坏身法的中正。定式时,肩要与胯成一垂直线,两肩松沉,并微有前合之意,气贴脊背,两肩一线贯通,互相呼应。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肩与胯保持上下对准,做到肩与胯合,肩平身正。肩部歌诀 之一肩宜里合并松沉,松开肩井气通行;两肩内合劲成一,沉肩垂肘推山动。前肩伸,后肩撑,左右两肩力争衡;前肩按,后肩拌,左右两肩阴阳换。肩部歌诀 之二肩劲要沉,虚腋勿耸。向前微合,有助含胸。一举一动,两肩要平。一高一低,有阻正中。两肩骨节,似有一线。互相呼应,团聚自然。腋留余地,可容一拳。伸缩缠绕,随心所欲。摇肩晃膀,抖劲力出。如风摆柳,活泼无滞。肘肘是承上接下的转换部位,是劲力的会藏之所,在上肢部是中节,关键穴位是曲池。肘要松垂并微屈,用意贯注于肘尖,使手臂在伸缩运转时,轻灵沉着而不飘浮,有回旋的余地。撑肘,张肘,坠肘,裹肘,可增强坐腕的作用。在定式时,肘尖要和膝关节上下呼应,两肘在前后、左右、上下也要相互呼应合住劲。手臂在上举时,肘尖要有下垂之意。肘部若远离身躯向外突出,是舍近求远的做法,既妨碍沉肩,也影响沉气。肩松气到肘,肘沉气到手,手心一空,气就到指尖。合肘以求劲整,领肘以求变化。撑肘以求圆满,催肘以求发力。沉肘的练法,想一下曲池穴,意想肘尖接触到地面,手腕有活动的感觉就成了。肘部歌诀心肘两相依,起落常护心;用肘宜近取,最忌远处寻;变化要迅速,露形势已尽;中起领根梢,裹肘能制人;腕腕关节在全身关节中最为灵活,旋转度很大。应重视坐腕。坐腕在手臂伸缩缠绕中,腕部既不强硬,也不软弱,而是柔活有韧性地运转。到定式时,腕部应该随着身法的落胯,塌腰,沉气等沉着下坐,并有定向,促使手掌徐徐贯注内劲,这叫坐腕。腕部如果松懈无劲,手臂必然没有掤劲,易被对方拿住手腕而被制。松腕的练法,想一下神门穴或想双手抚摸大西瓜,腕就松了。腕部歌诀 之一手之变化,决策于腕;掌根锐骨,即为腕动;玲珑活泼,刚柔着穏;擒拿点打,无不应顺;掌腕合窍,方能制人;腕滞力拙,徒劳费神。腕部歌诀 之二腕连手与臂,三节活动把;气由丹田出,抖腕把劲发;上下左右旋,内拉外推把;外甩内拦臂,全靠腕当家;行路练腕功,日练四十八。手手最为灵巧,是传感器,一切听、化、发劲都通过手,手法的变化最多,是上肢的梢节。关键穴位是劳宫。太极拳的手型分掌、拳、钩三种,套路以掌法为主。运之于掌,形之于指。掌法有正掌、立掌、垂掌、仰掌、侧掌、俯掌、反掌等七种。掌法的特点,出掌和收掌都应自然舒适,不绷挺,不屈曲,内气弥散于掌间。手掌未前伸时,手掌微带窝形,形如荷叶状。蓄而不张,这是虚掌;在前伸的过程中,螺旋形的旋转前伸,逐渐舒展,减少窝形,这叫由虚而实;到终点时窝形消失,微微展指,坐腕,掌根贯劲前凸,意劲贯注于指尖,这叫做实掌。将掌收回时,螺旋形的旋转后缩,手掌逐渐由舒展而复归于含蓄,仍成窝形,这叫由实而虚。掌型不对,内气散不出去,难以做到粘黏连随,无法进入身无形,手无相的境界。手掌歌诀气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实始用力,吐气需开声。拳拳要握成平扁方形,四指并拢,拇指贴在食、中二指节上,手心松握小气球,腕部松柔圆活,毫无僵滞。不论松握、紧握都要有团聚气势的意念,做到分之不能开,击之不能散。出立拳时(虎口在上),小指中节领劲;出平拳时(拳心向下),中指根节领劲;出栽拳时,中指二节领劲;出拳往上冲时,中指根节领劲;出拳上挑下拨时,大指二节领劲;出拳下劈时,腕骨外旋,小指根节领劲。领劲之法是劲点乘势转圈,随方向变换,以劲能贯注于拳为标准。由拳变掌时,将手心之气推出。由掌变拳时,将手外之气拢回手中。由拳变半握拳时,四指略松展,拇指压在拳眼上,腕微鼓,内气才能通至中指根。握拳要实,不要握死。握死内气不能流通于手腕之间,导致僵滞拙力,内气不畅。拳的歌诀行拳以心主,拳打一气连,出拳如山崩,收拳快如风,拳眼步三灵,目须盯敌情,起落和进退,贵乎在自用。钩钩手是五指松垂聚拢,撮在一起,内含小气球,腕部鼓起,内气才能畅通无阻。若五指紧捏在一起,腕部有拙力,钩尖僵硬,内气不通。钩手是练腕力和指力的方法之一,要求掌心含空,指不用力,无紧绷感,多用于刁、拿、锁、扣手法。钩手歌诀钩手法别奇,五指撮一起。擒敌变化多,钩手出绝技。指指包括足趾,是筋的末梢,有主宰四肢之收缩,手掌之开合,身体之转动,两足之进退起落的作用。出手伸掌时,手如瓦拢,曲中求直,指宜微屈,微向后翘,内劲趋向指梢,达到指似钢锥。出步发力时,掌踏趾扣,五趾抓地,有趾欲透骨之意。出俯掌时,由小指领劲移向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尖端,使内劲贯到五指指肚。出仰掌时,由拇指领劲,依食指、中指、无名指,劲贯小指尖。平掌起落中指尖领劲,中指尖劲足,其余指尖劲也足。定式时,眼神注于那指,那指贯足内劲,一指劲足,其余也会贯足劲力。手尖与足尖相呼应,两手尖也相呼应,手尖、鼻尖、足尖对齐,称三尖相对。手指歌诀练成妙指法,秘诀在眼神,指气眼之法,点打武艺真。三、躯干躯干包括胸、肋、腹、背、脊、腰、臀等部位。要求,胸含背拔,腰松臀敛。胸为颈下腹上部位,胸与背相对应。对胸的要求是,有含有提,有开有合,含胸以顺气,提胸以下腰,开胸以舒张,合胸以聚气。回要胸空,出要胸实。含胸是胸肌放松,胸腔微内含,心中感觉松快。含胸有利于呼吸畅通舒适,气不上浮,使气沉丹田。含胸对于两腿的起落和进退有辅助作用。胸的虚实管两手,胸微内含,两锁骨松沉,左右胸肌交替变换虚实,弧形旋转。重心下降,身有主宰,这就是运化在胸。含胸的方法,意想两乳头往下沉气至肚脐下。开始练拳,不善含胸,容易挺胸或凹胸,形成驼背,应注意避免。肋肋包括胸肋和腰肋,作用有二:其一,保护五脏六腑;其二,对肺的伸缩开合,呼吸吞吐量的大小起重要的主宰作用。肋的练法,两肋象手风琴似的向左右两侧极力张开,上下升降如伸懒腰,可增强肺活量,补充足够的氧气。腹腹有上腹部与小腹部之分,以肚脐为界。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是松静,也要求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有顺逆两种,顺呼吸即呼时小腹内收,吸时小腹外鼓;逆呼吸即呼时小腹外鼓,吸时小腹内收。小腹外鼓即为“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在发劲时,有助于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下盘稳固,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加大爆发力,使发劲沉着松静。气沉丹田,姿势上要做到尾闾正中,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提顶吊档,胸背肌肉松沉,肋骨节节松沉,就能做到气沉丹田。背背指脊椎体两侧,上至左右肩,下至左右腰部。拔背的作用是有利于卷劲和放劲,避免脊柱松弛过度,产生低头弯腰等现象。拔背的练法,意想脊椎骨鼓起来,大椎穴和衣服相接触就成了。吸气时背宜轻拔,呼气时背宜紧拔。使劲力上移至大椎处,再分散到前胸两膀、两肘、两手上。脊脊就是脊椎骨,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脊椎是主宰上体左右转动的中轴,也是全身上下连接的桥梁,更是发放全身劲力的主宰。转腰旋脊,力由脊发,立身中正,都离不开脊柱,正脊柱通百脉。正脊柱好处有四:一、调整阴阳,调整气血。二、带动四肢,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三、保持躯干正直,气宇轩昂。四、使内劲起于脚根,通于脊背,形于手指。腰腰是一个圆周,包括左右腰,前腰(腹部),后腰(命门)。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动作的变化,重心的稳定,劲力的发放,起主宰作用。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练拳时,首先腰部要放松,无论是前进、后退、左旋、右转,都应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腰部松而沉,可使丹田气沉得充分,下肢稳固,转动灵活。腰部松而直,可挺起腰杆,脊柱坚强有力,劲贯四稍。腰不松沉,易使臀部外凸,尾闾不正,上重下轻,脚下无根,虚实不清,转换失灵。太极拳主宰于腰,活泼于腰。腰松全身松,百会涌泉上下通;腰紧全身紧,四肢百骸难通灵。松腰的方法,一收小腹不要想腰,腰就松了。腰的歌诀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臀练太极拳要求敛臀,不蹶屁股,收尾闾。收尾闾可使脊柱产生上下对拔的争衡力,使脊柱舒展和柔软,保持中正劲,不使劲气分散,稳固重心和根基。敛臀是提肛、缩阴、松腰、圆档、合胯,使丹田抱气,缩阴开肋,松腰提胸,合胯争衡。提起精神,满身轻利。敛臀的方法,两肋稍微收敛一下,两环跳穴缩回,尾椎向前托起小腹,臀就敛了。臀部歌诀留臀收肛,意推丹田,上提下压,气贯腰间,抖劲喊放,势欲推山,臀法制人,仙着难言。四、下肢下肢有胯、裆、膝、脚等部位。胯是下肢根节。要求:胯松裆开,就像骑马,膝裹足抓,像站在车内突然刹车时下肢的用力。胯关节的练法,常做弯腰、压腿、踢腿、压膝等动作。练拳迈左步时,右胯微向后撤,同时左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凡前进或后退时,两胯节直竖,与两肩节齐进齐退,动向一致,保持尾闾中正,久练胯会松开。胯部歌诀 一胯起时一胯落,起落高低使用多。下体枢纽全在此,莫把此处视等闲。裆裆即会阴部,裆要圆,要虚,不可尖裆。胯根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就能圆。胯松沉,臀部微敛,裆劲自足。下蹲时,裆的高度不低于膝,否则会形成荡裆,虚实变换不足。拧腰时,裆需扣,不扣则散。活腰时,裆需松,不松则滞。塌腰时,裆需合,不合则浮。塌腰合裆为蓄劲,活腰松裆为柔劲,出劲时,需扣裆拧腰。腰裆不松活,内劲运转迟钝,腰不塌,裆不扣,发劲就会浮而不力。膝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荷最大,活动最强的关节,是决定起落、进退、窜奔、跳跃的关键部位,是下肢中节。对膝的要求是松、扣、顶、提。松是膝关节放松,膝不挂力。扣是微向里扣,以利气血通达。顶是膝上顶,里外顶,跪膝用膝击打。提是把力量集中于膝,把周身之力透达于脚尖。做踢腿或独立动作时,先提腿把力量集中于膝关节,提膝与胯平或高于胯。膝的练法,经常做独立双手抱膝,使膝部紧贴胸部,膝提得高,腿也能踢得高。膝部歌诀足来提膝,近便加膝。膝起望怀,膝落近移。脚脚包括脚趾、脚掌、脚跟,承担着人体的全部重量,是下肢的梢节,又是全身的根节。是步型,步法的根基。步型是定势后,两脚形成的尺寸、位置、方向、角度。有弓、马、虚、仆、丁、歇、平行、独立等步型。步法是两脚在进退、闪展、腾挪、转折时各种变换的方法。有上、退、进、撤、跳、盖、行、跟、插、摆、扣、碾等步法。两脚轮换运转时虚实要分明。凡向前的步法,提大腿,膝带脚尖下垂,脚面不可绷紧,由屈而伸,缓缓迈出脚尖,由下垂渐变为上翘,脚跟轻轻着地,脚掌、脚趾全面落实(按跟、掌、趾的顺序)。凡后退的步法,先提大腿,膝带脚跟,脚尖下垂,缓缓后伸,轻落大脚趾,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按趾、掌、跟的顺序)。横开步法,轻落大脚趾,脚掌、脚跟落地,全面落实。脚尖的上翘、下落、外撇、里扣、前进、后退,都须大拇指领劲,注意转动中的落点定向。太极拳上肢的动作是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下肢是以脚领膝,以膝领股。手尖、脚尖轻领手、脚运行,胸腹也随手脚运转,上下相随,一气贯通。脚部歌诀脚为人之马,全身凭它驾;弓步站如钉,虚实要分清;马步埋深桩,练蹲三柱香;虚步单立腿,试探假与真;实则双脚立,虚则退如飞;进退侧跳步,移变轻松静;起步踝要松,迈步如猫行;步步要均匀,轻巧柔活灵。以上是练太极拳时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说明:在写作这篇文章时,曾参考了顾留馨、王培生、顾树屏、曹志清、王长青等诸前辈的有关著述。&作者简介: & 边秀宏,男,太原机车车辆厂退休职工。1948年出生,1969年从部队退伍。曾拜形意拳名师王辅仁为师,后又学练太极拳。第四代杨氏太极拳嫡传人杨振铎先生的入室弟子。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 张未仙,女,太原机车车辆厂退休职工。1955年出生。第四代杨氏太极拳嫡传人杨振铎先生的入室弟子。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练太极拳髋关节的运用—鲍静潜
练习太极拳时,对每一个动作的变化都要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特点,从人体的结构出发,切不可听某某老师说的或自认为正确就行,一切都要从科学的训练方法出发。比如,我们人体躯干和四肢的连接,是我们人体的肩关节和髋关节,这四个大关节。而且这四个关节为球窝关节,它们有着共同的特性,可以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绕环等功能。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太极拳中的纵放屈伸、螺旋缠绕、松活弹抖等要求都要依靠这四个关节来完成。所以,合理的运用它们,练习时就能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只谈一谈髋关节的运用,髋关节由股骨和骨盆共同组成,股骨头位于髋臼内,股骨连接膝关节,连接胫腓骨到脚,形成我们下肢。因为,髋关节的结构,要求我们练拳时,要采用后开前合,圆裆泛臀的身体形态。即股骨头内旋,加大髋关节活动幅度,由于股骨头连接膝关节和两脚,所以膝关节也不可外撑,两脚不可外八字,要求足尖微内合,要求摆正、放平行。但不要夹裆和形成“人”字裆。比如,我们观察猫、狗、老虎等等动物时,它们在奔跑和运动中都是身体前合、臀部泛起、后腿用力。再比如,我们人类平时在快速奔跑时;搬运重物时等等,也都是这样的形态。因为,这样最舒服,这样才能用上力,这样才最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练拳时两脚外八字,向外撇,因为脚连接膝盖,造成膝盖外撑,膝盖影响股骨外翻,使股骨头外撑,则髋关节运动不便,做旋转时只有依靠膝关节,但膝关节又不能旋转,经常造成膝关节疼痛。所以,我们大家平时练拳时,一定要研究一下人体解剖,按照人体的结构训练才不会受伤。
 文/陈鑫太极 鲍静潜
小井聊体育
凤凰网山东综合
乐活望族新苑
中国篮球派
张立德摄影报道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练太极拳膝关节疼痛怎么办?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练太极拳膝关节疼痛怎么办?
1、在练太极拳之前,先做一些准备活动,活动活动各个关节,抻抻胳膊、踢踢腿,做做下蹲、让膝关节左右、内外划圈这些动作,久而久之。关节的活动度就灵活了,疼痛就会消失;2、补钙,45岁以上的人开始出现骨质疏松,应及时补充,建议口服钙尔奇D,多晒太阳,每天保持户外运动2个小时以上;3、如果局部红肿疼痛、功能障碍的话,可能是退行性骨关节病,包括骨刺形成、关节腔积液等,应及时到医院骨科就诊,急性期应限制活动,使炎症消除、积液吸收,关节腔内注射额玻璃酸钠,润滑关节腔;4、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但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逞强而过度活动,造成关节肌肉拉伤,适得其反。
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关节腔积液等,应及时到医院骨科就诊1、在练太极拳之前,先做一些准备活动,关节腔内注射额玻璃酸钠,造成关节肌肉拉伤,适得其反,多晒太阳,每天保持户外运动2个小时以上,活动活动各个关节,抻抻胳膊。关节的活动度就灵活了,疼痛就会消失,做做下蹲、让膝关节左右;3、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可能是退行性骨关节病,包括骨刺形成、补钙,45岁以上的人开始出现骨质疏松,应及时补充,建议口服钙尔奇D、如果局部红肿疼痛、功能障碍的话、内外划圈这些动作,久而久之;2;4,但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逞强而过度活动,急性期应限制活动,使炎症消除、积液吸收、踢踢腿,润滑关节腔。祝您早日康复!更多请参考:唐人blog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个人认为,练太极拳对膝盖造成伤害多数是因为动作做的不到位、动作有错误、没有按动作要领要求练拳等主要原因造成、无错误动作,就应该停止练习。只要动作做到位,如你所说的疼痛,若是严重的话就去医院检查检查,没事了就应该如我上面说的做,动作做到位、无错误动作、按要领要求练拳则对膝盖没有影响。练太极拳最好由明师教,多休息,不会出现任何因错误而导致对身体健康有害、按要领要求练拳则对膝盖没有影响。若是对膝盖产生影响
膝痛是基本功不到,要用胯去作的动作结果胯作不出来,只有下意识的用膝去找,结果膝受力点不正确损伤膝关节。
先将架子抬高,每次练拳前充分做好准备运动,弓腿时脚尖要与膝尖方向一致,且膝尖不能弓过脚尖,此乃保护膝盖的最好方法。
先休息一下,缓减后可继续习练,只是架子要高一点,并不是太极拳不可以低架子而是你不能做对。要把具体道理讲清楚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架子高一点就可以把这些问题绕过去。
可能架势过低伤到了膝盖,可以问一下骨科医生,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膝关节疼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