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知识点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语法知识点总结重点,语法,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归纳总结,高一英语,英语必修1,高中英语,英语必修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教版必修一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 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二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 vt?= 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 v0―gt
  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g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v0t+at?/2
  2.平均速度:vt= v0+at
  3.推论:
  (1)v= 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v0?=2as
第四节 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
  (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 并联:k= k1+k2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F2?+2F1F2cosθ)
  tanθ= F2sinθ/(F1+ 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F1?+F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
  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最大: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F1?+F2?
  分力的计算
  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物质性(必有施/手力物体),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小时),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无关。二力的产生和消失同时,无先后之分。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作用效果。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P76、77,以及单摆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见B书P93)
第四节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 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物体的受力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 a
  ? 运动学公式 ? 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六节 超重与失重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视重)。
  2.只要竖直方向的a≠0,物体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仪器称值)。
  4.实重:实际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
  5.N=G+ma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与v无关)
  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m/s?。
  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如果有)产生压力,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
第七节 力学单位单位制的意义
  1.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2.基本单位可任意选定,导出单位则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系数确定的。基本单位选取的不同,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国际单位制(符号――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电流(I)――A,物质的量(n)――mol,热力学温度――K,发光强度――cd(坎培拉)
  2.1N:使1kg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即1N=1kg?m/s?。
  3.常见单位换算:1英尺=12英寸=0.3048m,1英寸=2.540cm,1英里=1.6093km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欢迎你,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一次函数: ...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52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I.定义与定义...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50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反比例函数 ...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44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高中数学相对...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41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高中数学相对...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33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高中数学相对...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29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掌握幂函数的...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25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两个平面的位...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1:21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直线和平面的...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0:44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空间两直线的...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0:41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立体几何初步...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0:39
  数学知识点是高考的基础,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数学知识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直线与方程 ...
来源:新东方在线12月14日 10:28
  高一数学的学习很重要,是为了后两年打下基础,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供大家参考。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来源:新东方在线10月04日 11:36
  2016寒假快结束了,同学们的寒假作业是否已经做完。以下是新东方在线高考网小编整理的《2016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  点击下载2016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
来源:新东方在线02月19日 11:36
  2016寒假快结束了,同学们的寒假作业是否已经做完。以下是新东方在线高考网小编整理的《2016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  点击下载2016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
来源:新东方在线02月19日 10:41
高中网络课堂
全程特惠班
【文科全科】
【理科全科】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提分特训营
2017高考一轮复习
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提高班(精讲+特训)
¥680.013666试听
高中化学选修3高分特训班
¥390.013666试听
高中化学选修3基础精讲班
¥390.013666试听
高一【英语】寒春暑联报班
¥1480.013654试听
新东方在线英语名师,专注于中考及高考英语知识体系构建、方法技巧总结、高考试题预测,让无数学子爱上英...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寒春暑联报班
¥1480.013654试听
新东方在线英语名师,专注于中考及高考英语知识体系构建、方法技巧总结、高考试题预测,让无数学子爱上英...
高二【英语】...
2017高考语文冲刺班【直播+录播】
¥1299.013631试听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
2017高考语文...
高考地理【15】天快速提高班
¥580.013627试听
高考文科全科【15】天快速提高班
¥3480.013628试听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
高考文科全科...
2017高考生物冲刺班【录播+直播】
¥1299.013625试听
个人简介: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快速提分见长,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注重基础知识的...
2017高考生物...
2017高考生物三年真题解析课程
¥169.013625试听
高考政治【15】天快速提高班
¥580.013627试听
新东方在线高考政治名师,新东方20周年功勋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考文综高分得主,主张...
高考政治【15...
2017高考政治三年真题解析课程
¥169.013626试听
2017高考政治冲刺班【录播+直播】
¥1299.013626试听
新东方在线高考政治名师,新东方20周年功勋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考文综高分得主,主张...
2017高考政治...
2017高考地理冲刺班【录播+直播】
¥1299.013627试听
林潇老师,原福州新东方地理组组长、北京新东方地理组组长,负责地理组教研,高考课程授课;现为...
2017高考地理...
2017高考地理三年真题解析课程
¥169.013627试听
高一网络课堂
实用 o 工具
交流 o 下载
高考课程排行榜
高考公开课
新东方在线高考微博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历史学习方法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学习啦【历史学习方法】 编辑:谢桦
  新版人教版必修一将原有的九个单元整合为八个单元,八个单元又分成中外历史相互对照编排的四大模块,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相关史实,便于师生探究历史规律和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制度
  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 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 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 &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最高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 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 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 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 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 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民主革命的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1. 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扭转中英贸易逆差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
  3. 在《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和关税协定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
  4.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太平天国运动首次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6.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7. 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8. 1859年《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的产物,是洪仁玕个人智慧的结晶,没有得到实施的原因是没有必要的社会条件
  9. 1894年7月,丰岛海战标志中日甲午战争开始,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标志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10. 1895年,《马关条约》开始,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其中最明显的体现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1. 19世纪末列强进入帝国主义,对外表现是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
  12. 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13. 惩办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参加反帝性质组织,表明了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 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1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有效的限制了总统的权力。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8. 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转移到嘉兴的南湖举行
  19. 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20. 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1.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2. 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3. 1927年9月,秋收起义中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4.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和根据地建设
  25. 长征是一次战略转移,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6. 国共第二次合作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27.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最大的胜利)、武汉会战;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百团大战;海外战场:远征缅甸
  28. 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9.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春开始的重点进攻对象是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30.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1. 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了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内容: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巴黎公社(日)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巴黎公社革命脱离了广大的农民,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还处于上升期
  6.俄国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掌握实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说明的二月革命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7.《四月提纲》提出了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的破产,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8.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起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首先提出,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认)
  2. 1954年人大召开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1956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4. 1947年,建立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65年,建立了最后一个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 文革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7.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 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9. 第一次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10.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在香港。&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2.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3. 国共两党关系经过了: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再合作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在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2. 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有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5.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6. 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7.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日关系改善的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出现外交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8. 新时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2.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 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过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 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5. 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 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7.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推动的民主改革
  8.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9. 不结盟运功的特点是:非集团、不结盟,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0.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12.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13. 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14.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力量中心的转变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 & & &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代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l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l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
  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
  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
  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单元:第五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①特点:出现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
  ②标志性建筑:米诺斯王宫
  2、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纪)
  ①特点: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国兴起,出现线性文字B。
  ②特洛伊战争出现在这个时代。
  二、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
  三、古希腊城邦
  1、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黑暗时代结束,古希腊进入复兴时代。复兴时代的标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现
  2、概念: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3、地理环境:
  ①多山少耕地&&农耕经济不发达
  ②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5、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
  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贵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实质:公民政治
  7、政体划分的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划分。
  四、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了解)
  1、原因:
  ①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②三面环海,多岛屿港湾,航海业发达。
  2、影响:
  ①促进古希腊商品的生产和海外贸易
  ②利于古希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文明。
  第六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制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解析】雅典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的是君主制。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贵族推翻王权,建立了贵族制。
  【重点问题突破】君主制与贵族制的不同:
  君主制:世袭、终身、专制
  贵族制:选举、任期、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在一定程度上说贵族制取代民主制是一种进步,为后来雅典向民主制过渡创造了条件。
  2、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
  ①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基本特点的体现:
  ①公民大会: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体现了人民主权。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代表由抽签选举产生,每个公
  民当选2此后就不能再次当选,体现了轮番而至。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并且审议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三、实质
  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是奴隶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五、评价
  1、积极
  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②民主政治使决策更全面。
  ③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非君主任命,受人民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消极:
  ①是公民主体的民主。
  ②外邦移民、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③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第七课 罗马的政体与法律
  一、罗马政体演变
  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1、贵族共和制
  ①执政官:共和国的最高官职,有任期,只由贵族担任。
  ②元老院:最高权力机关,是古罗马的决策机构,成员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③公民大会:负责选举公职人员,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④保民官: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
  ①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②实质: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③作用: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进入相对稳定的&罗马和平&时期。
  (2)帝制:三世纪初,戴克里先公开实行君主统治。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源头
  (1)内容:①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习惯法的汇编。
  ②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隶制,维护了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
  (2)评价 ①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②虽没有给平民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
  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查士丁尼法学总论》③《查士丁尼学说汇纂》④《查士丁尼新敕》
  3、罗马法
  (1)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
  (2)对罗马法的评价: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①《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②它保留了罗马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社会矛盾,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③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的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第三单元 第八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迫切要求得到相应的政治地位。
  (新贵族:指的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也就是说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的旧贵族)
  2、过程
  ①13世纪,《大宪章》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
  ②1640 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詹姆斯二世下台,最终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之争。
  ④1689年,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登基。《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权力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①《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②英国由人治走向法制。
  ③促进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君主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②议会主权至上
  ③君主受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
  【注意】(1)《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的文件,但它并不是成为宪法。
  (2)英国议会组成:上议院、下议院、国王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①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②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责任,成为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最高行政机关。
  2、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党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党上台组阁,该党的领袖成为首相,
  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选择点】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
  4、随着内阁制形成,英国的两党制也形成
  形成过程
  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
  ②19世纪,辉格党发展成自由党 托利党发展成保守党
  ③20世纪初,自由党被工党取代,今天英国政坛上活跃的两党是自由党和工党
  三、1832年议会改革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2、内容: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获得了进入议会的资格。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九课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美国)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独立,
  1781年,《邦联条例》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这个时候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1、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①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②邦联松散的状态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③美国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和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
  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3、1787年宪法的三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有民选产生。
  【要求】结合课本记住三权分立示意图。
  (二)1787年宪法的发展与完善
  ①1789年,美国国会提出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②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条和14条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
  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1787年宪法制定与完善的历史作用
  ①根据宪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②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保证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成为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二、美国两党制(驴象之争:驴:民主党;象:共和党)
  (1)形成:华盛顿之后形成。(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制形成,
  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之前
  ①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奴隶主利益)
  ②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了解】美国南部奴隶制和古希腊奴隶制的区别
  古希腊:纯粹的奴隶制
  美国南部:利用努力进行生产,将产品卖给北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奴隶制。
  (3)南北战争之后,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但是政治主张有所不同。
  【重点问题突破】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
行政首脑与立法机构的关系
首相对议会负责
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执政的关键
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在总统竞选中获胜
  第十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法国)
  一、法国政体的演变
  1791年前,波旁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1791年,《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二、法国大革命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
  ③思想原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重点问题突破】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统治下的三个等级
  ①第一等级:教士
  ②第二等级:贵族(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
  ③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被统治阶级)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成果:
  ①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②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推翻王权,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
  1、建立的根本原因:为了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稳定资本主义统治。
  2、建立过程: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统治。
  ②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注意: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君主专制与封建君主专制并不完
  全相同,带有维护资本主义性质)
  3、统治政策 ①对内:维护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财产制度,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恢复旧制度,
  尤其是等级制度。
  ②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4、1815年,灭亡。
  四、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2、法国&1875年宪法&
  ①内容: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内阁
  立法权:议会
  总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②、意义
  l 经过长期斗争,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
  l 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点问题突破】
  1、法国1875年确立的政体与美国和英国的不同。
  (1)与英国不同: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有国王;法国为总统共和国,没有国王。
  (2)与美国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和议会独立、制约。
  2、法国革命过程中权力机关演变
  三级会议&&制宪议会&&国民大会&&国民议会
  第十一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国)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
  ①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正统&原则维持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②根本原因:封建割据阻碍了德国的发展
  ③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提出统一的主张
  2、统一的过程: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3、统一的历史意义
  积极: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问题,也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
  局限: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二、德意志帝国
  1、建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1)内容: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①帝国元首:皇帝。
  ②行政权:皇帝首相。首相由皇帝产生并对皇帝负责。
  ③立法权: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联邦议会:权利大,议长由首相担任,议员由皇帝任命。
  帝国国会:权利小,议员由普选产生,有立法权,但不能通过任何对政府不利的法律。
  (2)颁布的历史意义:
  ①积极: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②消极: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造的彻底完成。
  【重点问题突破】
  1、英法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议会独立立法权
行政与立法机构的关系
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皇帝首相控制议会
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有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
  2、法国和德国政体比较
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对议会负责
皇帝首相控制议会
  三、魏玛共和国
  1、建立: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1918年德国颁布了新宪法,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
  2、特征:
  ①人民享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
  ②依然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被誉为&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
  l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民族复仇情绪抬头。
  l 希特勒法西斯实力进行欺骗性宣传
  ②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③教训:在德国这样的国家,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必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鸦片战争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形成大约60年左右时间,形成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点:
  1、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
  2、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3、1894年,甲午战争 签定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获取原材料,
  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但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沉重打击英国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鸦片贸易,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2、虎门销烟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开始禁烟,
  1839年发生了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年
  4、结果: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5、《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贸易)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
  ③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6、影响
  ①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②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及启示】模块P52页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在华利益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改约
  2、过程
  ①第一阶段:年《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内容
  (1)《天津条约》内容
  ①开放10个通商口岸
  ②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外国军舰、商船可自由在沿海、沿江口岸航行
  ④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2)《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开天津为商埠
  ②割九龙司给英国
  4、影响
  ①中国领土与主权被进一步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权利结构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十四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3、具体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兴起
  1、准备: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基督教)
  2、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3、1853年定都天京形成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政权
  4、军事上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6年达到全盛
  5、政治上颁布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重点突破】《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为三级九等,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
  ②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评价
  ①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在产品分配方面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积极性,是一种空想,无法实现。
  三、天平天国运动的衰落
  1、由胜转衰的标志:1856年天京事变
  2、重建领导核心:军事上启用陈玉成、李秀成
  政治上启用洪仁玕
  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3、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②广大将士目的不明确
  ③统治者思想变化
  2、客观原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五、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太平天国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六、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三大不同点
  1、双重使命(反帝反封建)
  2、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提出《天朝田亩制度》
  3、提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比较(不同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不同
斗争侧重点不同
斗争方式不同
依靠宗教不同
  八、《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的不同点
  1、对私有制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反对私有制;《资政新篇》赞同资本主义私有制。
  2、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推动太平天国达到顶峰;《资政新篇》没有实施。
  第十五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基本国策。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国内市场狭小,日本需
  要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因此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
  ③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
  ①开始的标志:日本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甲午战争开始。
  ②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主权)
  ②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是中国财政不堪重负)
  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最里面为重庆)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变化,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是《马关条约》所有条款中危害最严重的一项)
  4、《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通过内容分析可以得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是:三国干涉还辽。三国指俄国、德国和法国)
  ③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④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⑤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文已影响 人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324人看了觉得好
152人看了觉得好
142人看了觉得好
【历史学习方法】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