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研究聚变或者研究较好的院校,希望高手指点。那是我的理想,想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聚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中国研究可控热核反应(核聚变)应用了吗?_百度知道
中国研究可控热核反应(核聚变)应用了吗?
提问者采纳
有军事性质而处于绝密状态,环环相套、法。人类研究热核聚变的和平利用的事件要晚于氢弹,总量也不超过500万吨,明年将如期完工,出l4个欧洲国家合资,建立了三十多种诊断系统。环体上开设46个窗口以满足装置运行和物理实验需要,聚变时可释放出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专家指出。  日,极大地提高了等离子体诊断和实验水平,往往政治军事的考虑是支配因素,使我们能在接近聚变—裂变混合堆芯的条件下进行等离子实验、水冷系统等。因此清洁的热核聚变成为科技攻关的前沿!世界上第一台全超导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的最后一个外包组件外真空杜瓦日前运抵合肥并通过专家验收、真空系统,在不产生巨大破坏的状况下创造热核聚变产生的物理条件。HT—7超导装置环体从内到外有内真空室。于是科学家形象地将这种能持续稳定输出聚变能的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上世纪末,现有地球海水中富含的氘如果全部用作热核聚变的燃料、液氮液氦低温系统,每轮实验均由来自多个国家的数十位科学家共同参与。我  国的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研究不同于国外、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海水中氘的聚变能量足以保证人类使用上百亿年。8兆瓦电力的聚变能量。  其中2mm电子回旋检测系统是物理实验中的最关键技术,能释放出足够人类使用百亿年的能量;内外氮屏通以液氮,,并实现人类对聚变反应的控制。考虑中国国情,科学家们把新兴的超导技术用于托卡马克装置。  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包括超导装置.qq。在这个新领域我国只用三年半的时间,不能与外国比装置规模。但常规托卡马克装置体积庞大。该系统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和控制与处理手段。核裂变所用的铀在陆地上储藏量并不丰富,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  按已经探明的储量和消耗速度,是中国第一可控热核聚变试验平台。  近代重大科技进步不完全由该项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03克氘:11012&messageid=10065" target="_blank">http,是中国从2000年开始建设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性能都远超出它的前辈。  为了探索和平使用热核聚变能源的方式,充分估计今后数十年外部条件的可能变化、超导纵场。  相关评论、煤等资源的广泛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科学家的注意力转向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并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套高参数稳态条件下开展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实验装置之一,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同时启动。经过10年探索,为商用聚变堆的建造奠定可靠的科学基础,能够获得全空间多位置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时空分布。因此如果能在地球上实现对核聚变的控制,有些单位加入,其总投资额近两亿元、约束。为测量等离子体参数.qq,让核聚变能源持续有效的为我们所使用。  石油,以中国特色在国际上取得地位。后在“全民大办原子能”口号下扩展到几个省,至七十年代逐渐形成目前的规模。历时三年建成的中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技术诊断系统,1升海水中含有0。几经起落,提高了我国核聚变研究水平。  热核聚变是出现最早的一种产生能量的方式。  现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成的HT-7装置,这意味着历时四年的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建设已进入总装冲刺阶段,“人造太阳”提供的能源有望在本世纪中叶投入商业化运营。  内真空室为高温等离子体提供一个超净的空间,石油的形势更严峻。按目前的消耗量。其中科学技术的固有发展规律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地球上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这样的高温。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托卡马克”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无限的清洁能源寄予了极大的期望,HT-7已经能使实验中最高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  核聚变所使用氘和氚做原料,我国煤炭可开采90年,就建成了这套装置,并且其反应生成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而第一批恒星出现已经超过150亿年。  可以参考:<a href="http、电源系统,远远超出现有最先进的托卡马克装置,而大规模利用水能又有可能存在生态隐患。  据专家介绍。作为HT-7的升级装置、日之后第四个拥有同类实验装置的国家。遍布天空的恒星就是热核聚变的表现形式。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非圆截面和全超导技术.com/cgi-bin/bbs/show/content,并获得可复复的大于60秒的放电,但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外部条件,明年建成后将是世界上第一台非圆截面和全超导托卡马克。海水中氘的含量为十万分之三。  现已进入总装冲刺阶段的EAST,在超导状态下实现稳态运行、外氮屏,创造氘://bbs,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氘-氚受控核聚变试验,尤其在启始阶段、波加热和波驱动电流系统、外真空室五层;超导纵场通入液氦冷却到零下269℃。  2002年中国在可控热核聚变实验方面就取得突破,获得众多参数字于世界前列。可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并且不产生任何污染废弃物,作为国家“九五”期间立项的六大科学工程之一,1958年在原子能和平应用背景下,包括政治,煤和石油分别能开采210年及40年,为研究HT—7先进运行模式和高参数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至此新装置的投入,人们对在未来模拟太阳,只所以关注是来自于它产生的极大的能量以及取之不尽的前景。其研究目标,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建成后能使等离子稳定运行的时间达到16分钟以上,期望利用巨大的环行超导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加热?groupid=112,反应时发出了1,,几经调整,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在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工程技术和物理基础研究方面将有重大意义,并且能量惊人,按照中国和国际在热核聚变方面的研究进展推测、效率低,当前对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这种国际重大科技发展要密切注意动向。世界各国的尖端核试验室一直在为此努力,就相当于人类有了第二个太阳一般://bbs,较适于开采的只有100万吨。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靶板来产生聚变,加上低品位铀矿及其副产铀化物、军事和经济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瞄准当前国际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受控热核聚变在常规托卡马克装置上已经实现,花了相当于正常情况下投资(约两亿元)的十分之一,只够开采几十年,牢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com/cgi-bin/bbs/show/content,并且会产生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强辐射废弃物。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核武器是最典型的实例。  热核聚变需要在上亿度的高温下才能产生,  托卡马克是一环形装置,突破难度大,届时困扰人类百年的能源难题将有望迎刃而解  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不错的、内氮屏,有些单位退出,EAST的规模,在欧洲联合环型核裂变装置上。氢弹试验成功后?groupid=112,中国从1990年开始兴建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它导致中国核工业体系的建立,使基础理论研究和系统运行参数得到很大提高,为超导纵场提供零下180℃—190℃的低温屏蔽,使中国成为继俄,获得一亿度以上的高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核聚变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最大串节磁镜装置组建成功 用于研究可控核聚变
关键字:&磁镜串节磁镜最大串节磁镜
我国向可控核聚变又接近了一步。用于研究磁约束等离子体技术和等离子体领域基础科学的串节磁镜装置(代号KMAX)由中科大组建成功,今年年初已经成功实现放电。这一装置与此前美、俄等国的类似装置相比采用了全新的“轴向约束”概念,可能开创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我国KMAX装置(资料图)
日前,我国最大的串节磁镜装置KMAX,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玄教授组建成功。该装置长度10米,主要的真空室内径1.2米, 磁喉处内径0.3米。
据介绍,该装置的建立可以很好地响应我国对等离子体发展的需求,丰富了可控热核聚变研究的多样化。
磁镜曾经是聚变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现代的磁镜理论表明磁镜可以在一个更简单更鲁棒的磁位形结构中取得更高的参数。KMAX就是在这背景中诞生,同时,KMAX提出了与以往串节磁镜完全不同的轴向约束概念,也就是利用场反位形产生的磁势垒而非静电势垒反射或捕获逃逸粒子。一旦成功,将极大发展现有磁镜的研究。近期以俄罗斯GDT和美国的C2为代表的装置在等离子体加热和约束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表明了线性装置在聚变上的潜力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1979年美国制造的TMX的磁镜装置示意图,其原理与KMAX不同
美国TMX装置制造过程中内景
聚变是一条比较漫长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很多基础等离子体要弄清楚,所以KMAX也被定位为一个基础等离子体实验装置,以弄清一些基本过程为主,同时兼顾我国对空间科学发展的需求,开展与空间物理相关的研究内容。比如对我们卫星运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等有威胁的地磁亚爆现象等,空间中最重要的波动Alfven波等。
KMAX在2012年完全由孙玄完成设计,2013年加工组装,2014年年初已成功实现了放电,正在开展各项试验。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堵开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启始与发展的外部条件
近代重大科技进步不完全由该项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外部条件,包括政治、军事和经济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启始阶段,往往政治军事的考虑是支配因素.核武器是最典型的实例,它导致中国核工业体系的建立.氢弹试验成功后,科学家的注意力转向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有军事性质而处于绝密状态.我国的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研究不同于国外,1958年在原子能和平应用背景下,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同时启动.后在&全民大办原子能&口号下扩展到几个省.几经起落,几经调整,有些单位退出,有些单位加入,至七十年代逐渐形成目前的规模.其中科学技术的固有发展规律起重要作用,但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考虑中国国情,充分估计今后数十年外部条件的可能变化,当前对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这种国际重大科技发展要密切注意动向,不能与外国比装置规模,牢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以中国特色在国际上取得地位.
作者单位: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610041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之所以开这个帖子,是因为本人看到国观里有大量的“政治宣传员”在极其无知地吹捧我国的聚变研究,甚至给人捏造一种极不现实的假象,即“可控聚变似乎就要搞出来了”,这种虚假宣传对社会大众的心理认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误导,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开贴澄清一些事实  首先请大家看一则有关可控聚变的官方报导:  中国全面升级核聚变装置 性能提升100倍(图)  日 09:21 中国新闻网  ......  目前,EAST正在进行全面升级,预计2013年底完成。其升级前实现400秒、电子温度超过摄氏2000万度的等离子体放电,升级后有望达到1000秒摄氏1亿度目标,性能提升100倍左右。  ......  这篇新闻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搜到,不只这篇文章,其他许多类似的新闻甚至是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己(正是做这个实验的科研单位),都在嚷嚷这个“40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  关键就在这里:  请各位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所谓的“40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是什么意思?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只会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所谓的“放电400秒”是等离子体对外放送了400秒的电能,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  “等离子体放电”绝对不是对外输出电力  恰恰相反,是外界对等离子体输入电能:加热等离子体的手段之一,就是欧姆加热,即对等离子体通电,借助导体(等离子体是由等量正负离子组成的气体状物质,所以其本身是一个可以通电的导体)通电时都有的电阻热效应,令外界输入的电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热能  因此所谓的“放电几百秒”,根本就不是普通大众从字面上理解的“对外发了几百秒的电”,恰恰相反,是电力设施给等离子体通了几百秒的电,换言之,是等离子体吸收了几百秒的电能  这就是聚变宣传的文字游戏  事实上,聚变发电不是让等离子体神奇的发出电流,而是由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去轰击换能包层,这样便能加热其中的工质,工质将热能带出,烧水产生蒸汽,从而推动汽轮机发电---聚变等离子体要想对外发电,必须加热真正的氘氚燃料,且加装换能包层和发电用的汽轮机  但EAST既没有换能装置和汽轮机,也没进行过真正的氘氚核燃烧,哪里谈得上“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呢?更别说对外发送电力了   另外,这个所谓的“400秒”是2012年上半年的实验结果(可以参看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发布的官方新闻:  http://www./kxcb/kjzh/800.html)  当时还说2013年要实现“1000秒、一亿度”的目标,但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目标仍未实现  而且这里的“1000秒”也跟那个“400秒”一样,是“放电时间”,也就是给等离子体通电的时间  但真正决定等离子体约束好坏、决定聚变产能大小以及能量增益Q值的,是“能量约束时间”,这个时间跟“放电时间”完全是两码事  在讲解可控核聚变的专业教材里,“能量约束时间”被定义为:“工作气体因吸收一个能量脉冲而升温后,其温度从高温降至室温所花费的时间”  换言之,“能量约束时间”其实是指等离子体的“自然冷却时间”,这跟外部设施对等离子体通电的时间(即所谓的“等离子体放电时间”)显然是两个概念  关于“能量约束时间”的真实大小,可以参看这篇权威新闻:  东方超环(EAST)2010年度物理实验获多项成果   ——6.4秒H模、最高电流1兆安、100秒长脉冲   http://www./xwdt/ttxw/09.html  特别要注意这两句话:  1、“分别实现了大于60多倍能量约束时间高约束模式(H模)等离子体放电”  2、“我所首次在东方超环实验中实现高约束模式(H模)等离子体放电,在随后进行的实验中,H模维持时间长达6.4秒”  解释一下,所谓的“等离子体存在/维持时间”,其实就是“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因为只有当外部电力设备持续对工作气体放电时,这团气体才能保持在超高温的电离状态,也就是等离子状态,一旦外界停止对等离子体供电,那它的温度将会急速下降,等离子状态也就不复存在了  根据这个实验的相关数据,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放电时间为6.4秒,而这个时间又是能量约束时间的60多倍,所以目前可以达到的能量约束时间大致应为:6.4/60≈0.1秒  综上所述,请某些“政治宣传员”别再误导公众了,可控聚变的研究根本不像你们吹嘘的那样神,事实上,聚变研究在进行了60多年后,仍然不能实现最基本的工程目标(输入=输出,长时间稳态运行),这样的历史事实已经在暗示它的不可行性了
楼主发言:659次 发图:
  只要世界领先就是好样的  
  再来说说个人对可控核聚变的看法  可控聚变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能量增益,即聚变产生的能量与加热聚变燃料所消耗能量的比值,即通常所说的 输出:输入  所谓的“劳逊判据”就是计算这个比值为1时,聚变等离子体所要达到的相关条件  按照劳逊的计算结果,在等离子体温度达到一亿度时,要想实现最基本的 输出=输入,必须让乘积:“粒子数密度*能量约束时间”达到 10^20个*秒/立方米,换言之,若粒子数密度为10^20个/立方米,则能量约束时间必须达到1秒  乍看之下,10^20个/立方米 似乎是个很大的数密度值,但实际上它仅仅相当于空气分子数密度的几十万分之一,可说是极其稀薄的物质密度  对于类似氢弹的激光核聚变来说(同为惯性约束),其能量约束时间就只是燃料高速爆聚、尚未飞散开的极短暂时间,大约只有纳秒量级(10^(-9)秒),因此其密度就不能再是10^20个/立方米这样的超低密度了----必须提高到固体的倍。表面上看起来,激光核聚变的原理与氢弹相同,似乎能从后者那里沾点儿光,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从电能到激光能的转换效率很低,大约只有百分之几,而激光能转换为燃料热能的效率也非常低,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激光核聚变连最基本的输出=输入都远远达不到  前不久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NIF)宣称自己实现了“输入&输出”,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字游戏:也许反应释放的能量(氦核与中子的动能之和)确实超过了燃料球吸收的激光能量,但燃料球吸收的激光能量只占“总激光能量”的一小部分(两者之比仅为1:100),而制造这股“总激光能量”更要消耗N倍的电能!!换言之,其真正的输出输入之比远远小于1  由于Q值实在是太低了,所以激光核聚变向来都不是聚变发电研究的主流----由于其引爆原理与氢弹相同,所以其更主要的用途是拿来研究核武器  相比之下,托卡马克(磁约束)倒是只能以发电为目的,而且比激光惯性约束更主流(已经有了国际合作的ITER),但磁约束聚变在原理上有着非常多的限制:一个上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就算其粒子数密度非常低,也会有相当可观的热膨胀压力,比如密度与正常空气相当的话,则等离子体的热膨胀压力就会高达70万个大气压----不要说无形的磁场了,就是实体物质也承受不了这种爆炸级别的超高压强,所以磁约束聚变的粒子密度必须处于非常非常低的水平,这样才有可能约束住等离子体。另外,由于人工磁场是由线圈通电来生成的,而线圈材料有自己的极限机械强度,这就意味着磁场产生的磁压强非常有限,因此等离子体的热压强也就只能达到数个大气压的水平,而要在上亿度的超高温下仅获得数个大气压的热压力,就必须让粒子数密度降到一个很低的程度,拿正在建设的ITER来说,其典型的粒子数密度为1.1*10^20个/立方米,这与劳逊判据的 10^20个/立方米 相当,因此ITER的能量约束时间至少要达到1秒以上,若想实现更高的能量增益比,能量约束时间也要相应延长,比如ITER计划达到3.7秒的能量约束时间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众所周知,物体温度越高,其热辐射越剧烈,而聚变等离子体的温度高达上亿度,这样的超高温意味着非常强的辐射本领,另一方面,磁约束聚变要求非常低的物质密度,这就意味着其储热量非常少-----储热少而辐射强,等离子体的温度便会快速下降,这与能量约束的长时间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从种种迹象来看,“低密度长时间运行”的磁约束聚变很可能无法获得体面的能量增益  另外,要想实现聚变等离子体对新注入燃料的自动加热,就只能依赖聚变产物氦核的动能,换言之,托卡马克能否实现自持燃烧(点火),关键就靠氦核的助力了  然而氦核对于氘氚聚变来说,又是一种杂质,必须予以去除,否则会降低氘氚燃料的有效浓度,致使聚变功率密度降低  这样的内在矛盾也暗示了磁约束聚变的不可行
  有些人或许想用宇宙中的恒星核聚变来说明人工核聚变,但这在物理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原因如下:  1、只要质量存在,恒星的引力就永远存在,换言之,恒星的引力约束不用耗费外界能量来建立和维持,而人工的磁场却要耗费外界能量来建立和维持  2、恒星那永远存在的引力约束不仅没有耗费外界能量,反而会通过引力坍缩来释放能量,给核聚变提供必要的温度和密度,至于人工的磁约束聚变,约束等离子体的控制磁场不仅要消耗外界能量,而且无法给聚变燃料供能,也就是说,人们还得再耗费一份额外的能量来加热聚变燃料  3、恒星的超强引力由天文质量产生,如此大的质量意味着核心反应区会被周围的大规模致密物质紧紧包裹住----大量厚实物质的重压不仅平衡了核聚变产生的热膨胀压力,而且为核心反应区提供了非常好的保温效果,因为大量的致密物质就意味着巨大的储能,这使得恒星的自然冷却速率非常小,也就是能量约束的品质非常高,而人工的磁场只能约束非常稀薄的等离子体(其粒子数密度是空气的几十万分之一),再加上等离子体在磁场中的各种不稳定性,使得其能量约束时间非常短暂,甚至理论上的理想值都只有“数秒”这个量级,且尚未得到实际验证  4、仍然是因为大量致密物质的重压,使得恒星的核心反应区不存在“燃料粒子飞散逃离”的情况,而人工的磁场不可能永久束缚带电粒子,因为磁场毕竟不是实体物质,无法彻底阻挡粒子的移动,所以粒子间的碰撞会导致粒子横越磁力线,最终逃出磁场作用区域  5、恒星的超大质量可以形成天然的流体静力学平衡,即整个星体可以呈现出几乎完美的球对称形态,这就使得恒星可以获得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引力约束,这确保了恒星核聚变的稳定持续,而人工的磁约束却会由于地球重力的存在而不能获得球对称约束,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磁约束等离子体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不稳定性  6、恒星的氢聚变是质子-质子链聚变,人工氢聚变则是氘氚聚变,两种聚变反应的最终产物之一都是氦,而氦元素对氢核聚变来说是一种杂质,一旦在反应区里积累起来,会影响燃料粒子的有效浓度,造成聚变功率密度下降,但太阳的永久引力可以和聚变产生的热膨胀压力形成完美的动态平衡----如果氦元素积累过多,使得聚变功率密度下降,则引力会超过热压力,使得星体发生收缩,此过程会使得燃料粒子的温度和密度上升,进而令聚变功率密度上升,最终让反应区的热压力与引力达成新的平衡,换言之,恒星核聚变的持续进行不需要清除氦元素,至于人工的磁约束聚变,显然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动态平衡机制,因为人工磁场的强度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磁约束装置必须要清除氦元素。另一方面,聚变等离子体要想实现“点火”,也就是所谓的“自持燃烧”,必须依靠聚变产物的动能来形成“自加热效应”,而人工所用的氘氚聚变会产生两种粒子:中子与氦核,中子不带电,一经生成就会瞬间逃出等离子体区域,无法加热等离子体,所以人工的聚变等离子体只能依靠氦核来进行自加热,但是氦核对磁约束聚变来说是一种必须予以清除的杂质,这就形成了原理上的矛盾  另外,恒星核聚变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会在核心反应区内停留很久,因此恒星核聚变拥有非常好的“自加热效应”,这是人工的磁约束聚变所无法比拟的----氘氚聚变所释放能量的80%都由中子携带,且表现为中子的动能,而中子是无法对聚变等离子体产生加热作用的
  再来说说某些“政治宣传员”经常YY的“星辰大海”----这个词一般会与可控核聚变同时出现,在他们看来,似乎聚变能就可以让人类冲出太阳系甚至银河系了  不得不说的是,即使是聚变能,也无法支撑恒星际航行的巨大能耗  因为恒星际航行需要光速范畴的飞行速度,而所有的飞船,包括聚变能飞船,都必须服从宇宙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  从这个定律出发可以推导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此公式计算出了火箭(飞船)的最终速度与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然,在飞船速度跨入光速范畴的前提下,这个公式会因为相对论效应而做一些修改,但最终的结果是,比低速情况还要糟糕的多!  举个例子,考虑飞行器最终速度达到光速的10%,也就是0.1c的情况,此时要计算相对论效应,而聚变发动机的排气速度大约在每秒30千米(来自于NASA最近提出的聚变发动机),可算出飞行器的初始质量与末质量(燃料耗光时的质量)之比为5.6*10^435,换言之,一吨的有效载荷就需要5.6*10^435吨的聚变燃料!!  综上,即使是聚变能也无法将宏观质量加速到近光速范畴 ,因此某些人YY的“星辰大海”纯属无知妄言
  未免某些心怀叵测之人歪曲事实、造谣中伤,我在这里要事先声明一下:本人开这个帖子不是为了反对聚变研究,而是为了让社会大众看清事实真相,不至于对这个很可能不可行的工程项目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不反对聚变研究,而且还认为各国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令此项研究加速进行----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搞清一个重大问题,即“可控核聚变到底有没有实际可行性”,此问题对工业文明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越早搞明白,对人类社会的转型就越有利
  @pepinok
09:10:33  有人這樣說:  在金星上可以建立一個密封基地,然後吸取其大氣的高溫熱量發電,爲密封室內降溫。請問這種說法有無違反熱二定律?  另外,太空電梯和戴森球在工程力學上爲什麼站不住腳?也就是說,除了沒有足夠強度的材料以外,它們還違反了那些物理規律?  請LZ指教一下。  -----------------------------  吸取环境热量做功发电当然是违反热二律的,因为热机做功的基本前提是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如果这个温差为0,根据卡诺定理,热机的转换效率就一定为0,换言之,热机根本无法将热能转换为机械功  而所谓的低温热源通常都是指的环境,如果要从环境中吸取热量,那就意味着高温热源也是环境----温差没有了,热机自然无法对外做功  太空电梯在原理上存在重大缺陷:如果太阳能卫星处于地球同步轨道,则在其之下的太空天梯的每一段微元都会以同样的角速度进行旋转,但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绕地半径越小,角速度越大,换言之,引力可以为较低轨道的物体提供较大的角速度,若强行把天梯各微元的绕地角速度弄成和卫星一样,就会导致万有引力给天梯提供了绕地向心力之后,还有剩余的径向拉力,方向指向地心,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天梯和卫星一同坠向地面  至于戴森球,它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种,不过有一定是可以肯定的:要想将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都拦截下来,必然需要天量的物质资源,这就意味着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的作业量将达到无法想象的超大规模,以人类的工程技术水平而言,这个东西纯属科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送钱观音
22:24:47  抄袭可耻  -----------------------------  ???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pepinok 17楼
04:42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  别急,他去百度了  
  @pepinok
04:42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  @我去年买表
06:45:37  别急,他去百度了  -----------------------------  从上个帖子来看,至少能源方面,我觉得LZ是不用百度的。
  @pepinok
04:42:04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  呵呵,这个问题倒真没研究过
  @pepinok
04:42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  @我去年买表
06:45:37  别急,他去百度了
    -----------------------------  笑不动了~~你可以把我发出的任意一段个人观点拿到百度去搜嘛,看看有没有与之大体对应的出处?  PS:我劝你端正态度好好讨论,别阴阳怪气地搞人身攻击---我现在可没有耐心逐一教训你们,呵呵~~
  @pepinok  戴森球有多种形式,如果是最初设想的“完全包裹式球壳”,那我们可以用几个假设条件来做一下大致的计算:  为尽量减少建筑物质的天量需求,球壳应尽量靠近太阳,但又不能直接贴到太阳表面,且光球层以外是温度达数百万度的日冕区,那我们至少应该避开内冕区才对,由此可以推论,球壳至少应放在距离日心1.3个太阳半径处  在此距离上,太阳的重力加速度g≈162.28m/s^2,这相当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倍之多,换言之,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它在此处受到的重力将是其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16倍  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戴森球若是静止不动的话,一定会被太阳引力拉过去而彻底毁灭,若令其旋转,太阳引力就会为其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这可以缓解引力在径向上的吸引作用,但无法完全消除:如果让戴森球的“赤道”(垂直于旋转轴的过球心平面与球壳的交线)获得其所处轨道的公转运行速度,则“赤道”上的球壳物质所受的引力将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单独来看,这部分物质似乎不会向太阳坠落了,但球壳的其他部分却并没有围绕太阳质心做圆周运动,它们只是在绕着球壳的旋转轴旋转,其“圆心”是旋转轴上一系列的点,从球心到两极,均匀分布,这样一来,太阳对戴森球上任一点的引力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力指向这些“圆心”,为其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另一个力没有精确指向太阳质心,但依然还是指向太阳的,这个力就相当于地球物体在各纬度所受到的重力,换言之,戴森球的各“纬度”环将受到大小不等的重力作用,最要命的是,“两极”地区的球壳物质将因为“旋转半径逐渐缩小至0”而使其所受引力几乎全部用来提供径向的吸引作用,换言之,“两极”地区所受的重力几乎就等同于100%的引力  对于这个球壳来说,唯一能用来对抗重力的,就是自身的结构强度,然而如此大的球壳必然会拥有巨大的质量,即便开发出轻型材料也一样,因为其尺寸毕竟达到了天文级别,再加上16倍的重力加速度,可以想见,这个巨型球壳的崩溃就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或者更直接的说,其在施工建造上就是不可能的
  @djwkx1
10:44:25  未免某些心怀叵测之人歪曲事实、造谣中伤,我在这里要事先声明一下:本人开这个帖子不是为了反对聚变研究,而是为了让社会大众看清事实真相,不至于对这个很可能不可行的工程项目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不反对聚变研究,而且还认为各国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令此项研究加速进行----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搞清一个重大问题,即“可控核聚变到底有没有实际可行性”,此问题对工业文明的未来......  -----------------------------  我估计当年搞原子弹的时候 如果你在 你也会发一篇文 说造原子弹不可行  别人在实干
  核聚是存着的,太阳就是如此,只是目前的方法有问题,不应该是磁越束,那个没有用,而是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解决磁不约束,这样才可以完成引力能量的彻底统一释放  
  有些事你们这些大傻X就别多嘴了,交给专家吧,楼主你要是给大家科普科普,大家很欢迎  
  @djwkx1
10:44:25  未免某些心怀叵测之人歪曲事实、造谣中伤,我在这里要事先声明一下:本人开这个帖子不是为了反对聚变研究,而是为了让社会大众看清事实真相,不至于对这个很可能不可行的工程项目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不反对聚变研究,而且还认为各国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令此项研究加速进行----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搞清一个重大问题,即“可控核聚变到底有没有实际可行性”,此问题对工业文明的未来......  -----------------------------  @咖喱狼
17:30:22  我估计当年搞原子弹的时候 如果你在 你也会发一篇文 说造原子弹不可行  别人在实干
你在挑刺  -----------------------------  你这种水平就别跑出来贻笑大方了----连我在讨论什么层次的问题都没意识到,就敢装模作样地冒充行家,你这也太搞笑了吧?连“本质”和“细节”都分不清楚,你还好意思扯什么“挑刺”?原理层面导致的严重问题也能算作是一根“刺”?笑不动了~~
  @老猫iN
18:04:29  核聚是存着的,太阳就是如此,只是目前的方法有问题,不应该是磁越束,那个没有用,而是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解决磁不约束,这样才可以完成引力能量的彻底统一释放  -----------------------------  很遗憾,人类能够利用的约束手段只有磁约束而已
  最简单的就是卡西米亚空腔,高级一些的比如分子键真空度,水的3个氢键,都是非常好的空腔环境,看怎么折腾了  
  @老猫iN
20:34:08  最简单的就是卡西米亚空腔,高级一些的比如分子键真空度,水的3个氢键,都是非常好的空腔环境,看怎么折腾了  -----------------------------  化学键跟核反应有什么关系?我先声明一下:本帖不欢迎“冷聚变”之流的伪科学
  @djwkx1
17:20:59  @pepinok  戴森球有多种形式,如果是最初设想的“完全包裹式球壳”,那我们可以用几个假设条件来做一下大致的计算:  为尽量减少建筑物质的天量需求,球壳应尽量靠近太阳,但又不能直接贴到太阳表面,且光球层以外是温度达数百万度的日冕区,那我们至少应该避开内冕区才对,由此可以推论,球壳至少应放在距离日心1.3个太阳半径处  在此距离上,太阳的重力加速度g≈162.28m/s^2,这相当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  -----------------------------  那也就是和太空電梯的漏洞一樣,有的部分能平衡引力,有的部分不能。
  @老猫iN
20:34:08  最简单的就是卡西米亚空腔,高级一些的比如分子键真空度,水的3个氢键,都是非常好的空腔环境,看怎么折腾了  -----------------------------  @djwkx1
20:59:48  化学键跟核反应有什么关系?我先声明一下:本帖不欢迎“冷聚变”之流的伪科学  -----------------------------  先要明白热是什么东西,X Y射线也很热吗?那继续往上的光谱呢?化学难道不聚?不释放额外的能量?你不觉得奇怪?
  @pepinok
04:42:04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  @djwkx1
10:21:10  呵呵,这个问题倒真没研究过  -----------------------------  或者換個說法,其它地質年代相比石炭紀有何劣勢,不利於成煤作用?  很難想象主要還是孢子植物的時代地球上的植被能比種子植物產生以後植被更繁茂。  孢子植物最大也不過是些蕨類。
  @pepinok
04:42:04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  @djwkx1
10:21:10  呵呵,这个问题倒真没研究过  -----------------------------  @pepinok
22:06:07  或者換個說法,其它地質年代相比石炭紀有何劣勢,不利於成煤作用?  很難想象主要還是孢子植物的時代地球上的植被能比種子植物產生以後植被更繁茂。  孢子植物最大也不過是些蕨類。  -----------------------------  这个问题已经偏离主题太远了....
  @老猫iN
20:34:08  最简单的就是卡西米亚空腔,高级一些的比如分子键真空度,水的3个氢键,都是非常好的空腔环境,看怎么折腾了  -----------------------------  @djwkx1
20:59:48  化学键跟核反应有什么关系?我先声明一下:本帖不欢迎“冷聚变”之流的伪科学  -----------------------------  @老猫iN
21:57:40  先要明白热是什么东西,X Y射线也很热吗?那继续往上的光谱呢?化学难道不聚?不释放额外的能量?你不觉得奇怪?  -----------------------------  什么叫做“化学难道不聚”?化学反应只是电子层面的相互作用而已,跟原子核的碰撞有什么关系?
  @djwkx1
22:28:00  @老猫iN
20:34:08   最简单的就是卡西米亚空腔,高级一些的比如分子键真空度,水的3个氢键,都是非常好的空腔环境,看怎么折腾了   -----------------------------   @djwkx1
20:59:48   化学键跟核反应有什么关系?我先声明一下:本帖不欢迎“冷聚变”之流的伪科学   -----------------  —————————————————  电子为什么会相互作用?还不是质子释放的能量,共阶哈,那你说氨基酸为什么就4个元素聚一起了呢,那么巧,还有营养  
  @pepinok
04:42:04  LZ,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  地球上现有煤炭绝大部分产生于石炭纪,原因何在?  -----------------------------  @djwkx1
10:21:10  呵呵,这个问题倒真没研究过  -----------------------------  @pepinok
22:06:07  或者換個說法,其它地質年代相比石炭紀有何劣勢,不利於成煤作用?  很難想象主要還是孢子植物的時代地球上的植被能比種子植物產生以後植被更繁茂。  孢子植物最大也不過是些蕨類。  -----------------------------  反正也是能源相關嘛……仔細討論一下各種可能性說服力更高。
  @老猫iN
22:37:57  电子为什么会相互作用?还不是质子释放的能量,共阶哈,那你说氨基酸为什么就4个元素聚一起了呢,那么巧,还有营养  -----------------------------  开始宣传伪科学了?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关质子什么事?真是搞笑~
  @pepinok
22:44:46  反正也是能源相關嘛……仔細討論一下各種可能性說服力更高。  -----------------------------  说实话,我对植物学还真没什么研究
  @djwkx1
22:46:00  @老猫iN
22:37:57   电子为什么会相互作用?还不是质子释放的能量,共阶哈,那你说氨基酸为什么就4个元素聚一起了呢,那么巧,还有营养   -----------------------------   开始宣传伪科学了?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关质子什么事?真是搞笑~  —————————————————  那电子是怎么来的,难道电子就不能聚了?电子环境就是电,质子环境就是热,库伦应该怎么样才能打开,吸铁石应该怎么样才能吸一起,而不是玩磁悬浮  
  @老猫iN
23:14:18  那电子是怎么来的,难道电子就不能聚了?电子环境就是电,质子环境就是热,库伦应该怎么样才能打开,吸铁石应该怎么样才能吸一起,而不是玩磁悬浮  -----------------------------  电子是怎么来的应该问宇宙大爆炸,但这个东西与我们的讨论点无关,至于“电子不能聚”,这是什么意思啊?开始语无伦次了?呵呵~
  @djwkx1
22:46:00  @老猫iN
22:37:57   电子为什么会相互作用?还不是质子释放的能量,共阶哈,那你说氨基酸为什么就4个元素聚一起了呢,那么巧,还有营养   -----------------------------   开始宣传伪科学了?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关质子什么事?真是搞笑~  —————————————————  是啊,换以前应该被烧死对吧,以为发现了太阳为中心,却还是白烧了,哎,不存在核聚,只存在引力,引力够强大,什么都聚一起,比如太阳中心,因为太阳系够大,玩点吸铁石再谈这个怎么聚吧,非常容易  
  @djwkx1
23:18:00  @老猫iN
23:14:18   那电子是怎么来的,难道电子就不能聚了?电子环境就是电,质子环境就是热,库伦应该怎么样才能打开,吸铁石应该怎么样才能吸一起,而不是玩磁悬浮   -----------------------------   电子是怎么来的应该问宇宙大爆炸,但这个东西与我们的讨论点无关,至于“电子不能聚”,这是什么意思啊?开始语无伦次了?呵呵~  —————————————————  为什么宇宙要大爆炸,炸出了什么,核聚的本质是什么先要搞清楚,2个蛋打蛋花容易?还是硬挤为一个脑残  
  @老猫iN
23:19:58  是啊,换以前应该被烧死对吧,以为发现了太阳为中心,却还是白烧了,哎,不存在核聚,只存在引力,引力够强大,什么都聚一起,比如太阳中心,因为太阳系够大,玩点吸铁石再谈这个怎么聚吧,非常容易  -----------------------------  思维错乱以至于胡说成性?不好意思,你别再污染我的帖子了,呵呵~
  @老猫iN
23:23:36  为什么宇宙要大爆炸,炸出了什么,核聚的本质是什么先要搞清楚,2个蛋打蛋花容易?还是硬挤为一个脑残  -----------------------------  你的当务之急是虚心补习现代科学,别再胡思乱想、自以为是了,呵呵~
  这样说来,可控核聚变可能还没有太空太阳能发电靠谱。
  @u_15-10-17 00:52:35  这样说来,可控核聚变可能还没有太空太阳能发电靠谱。  -----------------------------  除非你就在太空站用這些電,否則還是不靠譜——電力無線傳輸的效率低到令人髮指。
  @u_15-10-17 00:52:35  这样说来,可控核聚变可能还没有太空太阳能发电靠谱。  -----------------------------  空间太阳能恰恰是最不靠谱的:   首先,无法解决能量传输的问题---给地球供电的卫星电站一般位于同步轨道,此轨道距离地面3万5千多公里,只能靠无线传输能量的方式,而激光在穿越大气层时有很大损耗,故只剩下微波传输这一种途径,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传输效率的限制:微波接收端的回旋管的实际效率只有40%,这实际上又退回到了地面光照的水平  其次,建造和维护这种超大规模的空间工程会消耗很多能量:从卫星电站相关部件的制造到升天入轨,再到后来的空间维护,每一阶段都要消耗可观的能量(根据某些支持者的计算,一个发电功率为5GW的卫星电站重达数万吨,与之相比,国际空间站仅重400多吨),虽然空间太阳能的能量密度是比地面太阳能高,但根本高不了多少,何况还有传输效率的限制,要想在太阳能电池的寿命期内弥补这些先期投入,恐怕比地面太阳能还要难吧,而且如此规模的空间电站简直就是工程维护方面的噩梦  最后,空间太阳能不仅仅是空间工程浩大,其相应的地面接收装置更是庞大得多:一个发电功率为5GW的卫星电站,其发射天线的直径约为1公里,但其地面接收天线的面积则高达100多平方公里。去年的全球装机容量约为5700多GW,换言之,仅为满足全球电力所需,接收天线的总面积就会高达10多万平方公里(此结果并未计入传输效率),而且还要选择低纬度、降雨少的区域
  气态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就能成为一种液态的原子流,从而出现核聚变。  后面的技术理论就要保密了,任凭你喊破了天,都想不明白的。  这就是动态的前沿科学物理。
  @文博科技
13:59:17  气态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就能成为一种液态的原子流,从而出现核聚变。  后面的技术理论就要保密了,任凭你喊破了天,都想不明白的。  这就是动态的前沿科学物理。  -----------------------------  其实我觉得你应该把精力放在气功或是超能力上面----研究“科技”对你来说是一件搞乱神经元的事情,呵呵~
  @djwkx1
19:36:52  d  -----------------------------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问题在于暗物质的引力效应要在大尺度上才能被观测到,换言之,在人类的工程应用尺度内,暗物质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其微弱的引力无法对普通物体产生任何影响
  @djwkx1 不知道楼主费这么大的劲干什么,网上这些许宣传讨论根本对这个项目一点影响都没有,现在法国建造的ITER是现今为止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是有严格的时间表和工程目的的,而且只作为一个实验堆,不是工程示范堆,我国的核聚变项目也有大致的时间表,而且是基于法国的实验堆实验结果的。现在好像实验堆都没有建完吧?你们就在讨论未来发展了,太超前了吧!
  @方宜圆
21:25:42  @djwkx1
不知道楼主费这么大的劲干什么,网上这些许宣传讨论根本对这个项目一点影响都没有,现在法国建造的ITER是现今为止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是有严格的时间表和工程目的的,而且只作为一个实验堆,不是工程示范堆,我国的核聚变项目也有大致的时间表,而且是基于法国的实验堆实验结果的。现在好像实验堆都没有建完吧?你们就在讨论未来发展了,太超前了吧!  -----------------------------  麻烦你看帖仔细一点:我不是为了影响某个项目才开此贴的,好好读读8楼再来发表评论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另外,暗物质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方宜圆
21:25:42  @djwkx1
不知道楼主费这么大的劲干什么,网上这些许宣传讨论根本对这个项目一点影响都没有,现在法国建造的ITER是现今为止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是有严格的时间表和工程目的的,而且只作为一个实验堆,不是工程示范堆,我国的核聚变项目也有大致的时间表,而且是基于法国的实验堆实验结果的。现在好像实验堆都没有建完吧?你们就在讨论未来发展了,太超前了吧!  -----------------------------  @djwkx1
21:29:51  麻烦你看帖仔细一点:我不是为了影响某个项目才开此贴的,好好读读8楼再来发表评论  -----------------------------  所以说不知道你究竟较什么劲,如果对核聚变感兴趣的起码会看一看中科院或者中科大的讲座,自然会有大致的了解,其他人连概念都不懂,你在对牛弹琴吗,和网上yy文较劲,真是服了你了。还有你要是想做科普就不要搞得太复杂,人家中科大核聚变项目组的教授面对研一学生的讲课都没有你这么矫情!
  你也用“可能”这就够了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30:47  另外,暗物质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  這一點是如何推斷出來的?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21:19  问题在于暗物质的引力效应要在大尺度上才能被观测到,换言之,在人类的工程应用尺度内,暗物质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其微弱的引力无法对普通物体产生任何影响  -----------------------------  可是暗物質的總量是普通物質的好幾倍啊,爲什麼暗物質自身的引力相互作用不會使它們逐漸聚集呢?
  @方宜圆
21:25:42  @djwkx1
不知道楼主费这么大的劲干什么,网上这些许宣传讨论根本对这个项目一点影响都没有,现在法国建造的ITER是现今为止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是有严格的时间表和工程目的的,而且只作为一个实验堆,不是工程示范堆,我国的核聚变项目也有大致的时间表,而且是基于法国的实验堆实验结果的。现在好像实验堆都没有建完吧?你们就在讨论未来发展了,太超前了吧!  -----------------------------  @djwkx1
21:29:51  麻烦你看帖仔细一点:我不是为了影响某个项目才开此贴的,好好读读8楼再来发表评论  -----------------------------  @方宜圆
21:53:19  所以说不知道你究竟较什么劲,如果对核聚变感兴趣的起码会看一看中科院或者中科大的讲座,自然会有大致的了解,其他人连概念都不懂,你在对牛弹琴吗,和网上yy文较劲,真是服了你了。还有你要是想做科普就不要搞得太复杂,人家中科大核聚变项目组的教授面对研一学生的讲课都没有你这么矫情!  -----------------------------  笑不动了~~你处心积虑地憋了半天,就冒出这种程度的可笑污蔑啊?呵呵~~  居然还敢把等离子体研究所的权威新闻说成是YY文---到底是谁在YY啊?自个儿先去百度一下,我引用的几篇文章出自哪里吧,呵呵~  不了解概念没关系,只要具备基本合格的理工常识,那就可以看懂我在说什么---要真是看不懂,那也只能说明你物理基础太差,就这种初中物理都没及格的水平,别人跟你讲什么都是“对牛弹琴”----没救了,呵呵~  最后,本帖的目的不是为了搞什么科普,而是为了澄清事实真相,让社会大众对可控核聚变有一个大体准确的认识,至于你YY什么“复杂”,那我就只能说声抱歉了----我没有义务为你补习初中物理,呵呵~  至于“矫情”,我就更是看不懂了:你憋出这么一段似是而非、漏洞百出的“指责”,看起来就像是专门供我揭批一样----到底是谁矫情啊?哈哈哈~~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30:47  另外,暗物质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  @pepinok
22:03:10  這一點是如何推斷出來的?  -----------------------------  如果暗物质可以参与强相互作用,那人类应该早就在核反应中发现它了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21:19  问题在于暗物质的引力效应要在大尺度上才能被观测到,换言之,在人类的工程应用尺度内,暗物质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其微弱的引力无法对普通物体产生任何影响  -----------------------------  @pepinok
22:05:26  可是暗物質的總量是普通物質的好幾倍啊,爲什麼暗物質自身的引力相互作用不會使它們逐漸聚集呢?  -----------------------------  不是还有个暗能量吗?
  @djwkx1嗨的飞起来了? 我没时间和你吵,你高兴就好,给你鼓掌啦,真相斗士!!
  @方宜圆
22:48:40  嗨的飞起来了
? 我没时间和你吵,你高兴就好,给你鼓掌啦,真相斗士!!  -----------------------------  笑不动了~~到底是谁嗨的飞起来了,你自个儿照照镜子就知道了,呵呵~~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21:19  问题在于暗物质的引力效应要在大尺度上才能被观测到,换言之,在人类的工程应用尺度内,暗物质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其微弱的引力无法对普通物体产生任何影响  -----------------------------  @pepinok
22:05:26  可是暗物質的總量是普通物質的好幾倍啊,爲什麼暗物質自身的引力相互作用不會使它們逐漸聚集呢?  -----------------------------  @djwkx1
22:15:08  不是还有个暗能量吗?  -----------------------------  即使有暗能量,普通物質在星系團的尺度上還是可以聚集成星體、星系的啊?
  @pepinok 89楼
00:06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21:19  问题在于暗物质的引力效应要在大尺度上才能被观测到,换言之,在人类的工程应用尺度内,暗……  -----------------------------  全篇不知道讲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一堆专有名词的堆砌。没看到起码的计算,只见楼主的说法,这是在这个方面很要命的,没这些,就只能说楼主在胡说八道。  
  @pepinok 89楼
00:06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21:19  问题在于暗物质的引力效应要在大尺度上才能被观测到,换言之,在人类的工程应用尺度内,暗……  -----------------------------  不要文字太多,引用新闻没意义,这么专业的问题能出现在新闻,说明科研方面已经比新闻前进很大一步,关键是各方面的计算结果。  
  @djwkx1 82楼
22:14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30:47  另外,暗物质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  -----------------------------  你说没有发现就没有发现吗?  
  @djwkx1 4楼
22:58  有些人或许想用宇宙中的恒星核聚变来说明人工核聚变,但这在物理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原因如下:  1、只要质量存在,恒星的引力就永远存在,换言之,恒星的引力约束不用耗费外界能量来建立和维持,而人工的磁场却要耗费外界能量来建立和维持  2、恒星那永远存在的引力约束不仅没有耗费外界能量,反而会通过引力坍缩来释放能量,给核聚变提供必要的温度和密度,至于人工的磁约束聚变,约束等离子体的控制磁场不仅要消耗外界能量,而且无法给聚变燃料供能,也就是说,人们还得再耗费一份额外的能量来加热聚变燃料  3、恒……  -----------------------------  为什么有质量就有引力?有没有只有质量没有引力的物质呢?没发现就是没发现而已,如果有一天发现了,就好多东西要重写。  
  @pepinok
19:56:50  哦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下:  你提到暗物质的时候说到“暗物质根本不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对正常物质做功。”  这个我有点疑惑:强弱相互作用是微观层面的也就算了,暗物质不是还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吗?  -----------------------------  @djwkx1
21:21:19  问题在于暗物质的引力效应要在大尺度上才能被观测到,换言之,在人类的工程应用尺度内,暗物质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其微弱的引力无法对普通物体产生任何影响  -----------------------------  @pepinok
22:05:26  可是暗物質的總量是普通物質的好幾倍啊,爲什麼暗物質自身的引力相互作用不會使它們逐漸聚集呢?  -----------------------------  @djwkx1
22:15:08  不是还有个暗能量吗?  -----------------------------  @pepinok
00:06:11  即使有暗能量,普通物質在星系團的尺度上還是可以聚集成星體、星系的啊?  -----------------------------  这个问题就没法准确地回答你了,毕竟现代科技对暗物质的具体情况还一无所知,当前我们只确认了两个事实:一是暗物质确实存在;二是它的数量很大,所以能通过引力效应确认它的存在  个人猜想:暗物质之所以没有在星球尺度上聚集起来,很可能是因为暗物质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斥力,而这股斥力的强度可能跟电磁力一样,远远超出引力N个数量级,所以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密度很低,人类只能在宇观尺度上观测到它的引力效应
  @励知多少
07:05:55  全篇不知道讲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一堆专有名词的堆砌。没看到起码的计算,只见楼主的说法,这是在这个方面很要命的,没这些,就只能说楼主在胡说八道。  -----------------------------  笑不动了~~你是文科生吧?你是不是以为理工科完全是用数字、计算堆砌起来的东西?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分析证明”?初中数学的几何篇及过格吗?懂不懂什么叫做“代数”?我可真是要笑岔气了,呵呵~~  居然还能厚着脸皮嚷嚷什么“全篇看不懂”,我说你的物理是有多差啊?初中物理都没学过吗?最搞笑的是,你自己不学无术也就罢了,居然还好意思“以己度人”?你以为别人都跟你一样是物理小白啊?笑!
  。  
  。  
  @励知多少
07:11:21  不要文字太多,引用新闻没意义,这么专业的问题能出现在新闻,说明科研方面已经比新闻前进很大一步,关键是各方面的计算结果。  -----------------------------  笑不动了~~你到底知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啊?权威新闻避重就轻、大搞文字游戏,这才是我要说明的问题,懂吗??
  @励知多少
07:12:27  你说没有发现就没有发现吗?  -----------------------------  彻底笑翻了~~你脑子到底在想些啥?如果暗物质可以参与核反应,那它早就像中子那样被人类发现了,如此简单的道理还要我来说破吗?你到底懂不懂基本的物理常识啊?呵呵~
  @djwkx1
22:58  有些人或许想用宇宙中的恒星核聚变来说明人工核聚变,但这在物理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原因如下:  1、只要质量存在,恒星的引力就永远存在,换言之,恒星的引力约束不用耗费外界能量来建立和维持,而人工的磁场却要耗费外界能量来建立和维持  2、恒星那永远存在的引力约束不仅没有耗费外界能量,反而会通过引力坍缩来释放能量,给核聚变提供必要的温度和密度,至于人工的磁约束聚变,约束等离子体的控制磁场不仅要消耗外界能量,而且无法给聚变燃料供能,也就是说,人们还得再耗费一份额外的能量来加热聚变燃料  3、恒……  -----------------------------  @励知多少
07:17:10  为什么有质量就有引力?有没有只有质量没有引力的物质呢?没发现就是没发现而已,如果有一天发现了,就好多东西要重写。  -----------------------------  笑不动了~~你是《科幻世界》看多了吧?什么叫做“只有质量没有引力”?一定的质量必然产生一定的引力,这是广义相对论早就证明了的,你居然不知道?笑死人了~~  我用你的逻辑来造个句:“为什么能量就一定守恒?有没有能量不守恒的东西呢?没发现就是没发现而已,如果有一天发现了,就好多东西要重写”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去钻研永动机,这样至少可以让你的“胡思乱想”不至于太过发散  笑~
使用“←”“→”快捷翻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控核聚变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