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大全问题????

请问一个sql中or语法问题?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chp845]
请问一个sql中or语法问题?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chp845]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2011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四2010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九2009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八
2011年10月 总版技术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2011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四2010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九2009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八
2011年10月 总版技术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2011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四2010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九2009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八
2011年10月 总版技术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程序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摘要:程序设计中,无论规模是大是小,错误总是难免的。程序的设计很少有能够一次完成,没有错误的,在编程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程序的错误就是我们常说的&Bug&,而检测并修正这些错误的方法就是&Debug&(调试)。
在程序设计中,无论规模是大是小,错误总是难免的。程序的设计很少有能够一次完成,没有错误的,在编程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程序的错误就是我们常说的&Bug&,而检测并修正这些错误的方法就是&Debug&(调试)。& & 基本上所有的集成开发环境都提供了强大的和程序调试功能,在程序进行编译,连接,运行时,会对程序中错误进行诊断。程序的错误可以分为三类:语法错误、运行错误和逻辑错误。& & 1、语法错误:是指由于编程中输入不符合语法规则而产生的。例如:表达式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标点符号、关键字输入错误、数据类型不匹配、循环语句或选择语句的关键字不匹配等。通常,编译器对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中,会把检测到的语法错误以提示的方式列举出来,又称为编译错误。& & 语法错误的调试,则可以由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的调试功能来实现,在程序进行编译时,编译器会对程序中的语法错误进行诊断。编译诊断的语法错误分为3中:致命错误、错误和警告。 & & (1)致命错误:这个错误大多是编译程序内部发生的错误,发生这类错误时,编译被迫中止,只能重新启动编译程序,但是这类错误很少发生,为了安全,编译前最好还是先保存程序。& & (2)错误:这个错误通常是在编译时,语法不当所引起的。例如:括号不匹配,变量未声明等。产生这类错误时,编译程序会出现报错提示,我们根据提示对源程序进行修改即可。这类错误是出现最多的。& & (3)警告:是指被编译程序怀疑有错,但是不确定,有时可强行通过。例如:没有加void声明的主函数没有返回值,double数据被转换为float类型等。这些警告中有些会导致错误,有些可以通过。& & 2、运行错误:指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例如:除法运算时除数为0 、数组下标越界、文件打不开、磁盘空间不够等。& & 3、逻辑错误:程序运行后,没有得到设计者预期的结果。这就说明程序存在逻辑错误。这种错误在语法上是有效的,但是在逻辑上是错误的。例如:使用了不正确的变量,指令的次序错误,循环的条件不正确,程序设计的算法考虑不周全等。通常,逻辑错误也会附带产生运行错误。在一般情况下,编译器在编译程序时,不能检测到程序中的逻辑错误,也不会产生逻辑错误的提示,因此逻辑错误比肩难排除,需要程序员仔细的分析程序,并借助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的调试工具,才能找到出错的原因,并排除错误。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
同意评论声明意大利语法常见问题解答:意大利语与英语的区别?_意大利语_意语语法
热门关键词:
所在位置: &&&&
&&&&&文章内容
意大利语法常见问题解答:意大利语与英语的区别?
时间: 来源:  作者:ljnbset&
意大利语与英语的区别?意大利语的语法相对于英语而言要复杂得多,首先在于名词和形容词有阴阳性之分,其指示代词也会随之而变化。而每个动词由于时态〔现在时,远过去时,过去时,将来,过去将来时,过去未完成时,条件式,虚拟式等)以及人称的不同而具有上百种形式. 所以时态较英语而言也要复杂很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主,谓,宾顺序和英语比较相似,但意大利语定语从句的关系词有很多,另外意语中可省略主语(因为其动词已表示了人称和时态),为表示强调的内容或保持句子的平衡,也可以把主语置后,谓语宾语提前,用一些"小品词"如ne,ci等来表示省略的部分。还有意大利语中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语序式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存在英语中动词提前的情况,只要把语调升高就可以了。以上回答可能比较抽象,这是我学习五年的经验总结。另外补充一点,由于意大利语都是以元音结尾,所以听起来非常和谐,这也是为什么歌剧如此动听的原因了,人们称它是"穿过树林的轻风"。
文章排行榜
&&&&&&&&&&&&&&&&&&
热门课程推荐
试题排行榜
  |    |    |    |    |    | 
400免费电话:,咨询(拨1)、传真(拨2)、投诉(拨9)
公司邮箱:
Copyright & 2006 - . 中华考试网 版权所有谈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
当前位置:>>>>>>>>
近年来,在我国中学英语教材编写者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说什么要“淡化”语法,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学英语可以不教语法了。这些论调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学生学英语,到底要不要学点语法?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应该学点语法,而且要学好。怎样学?我提出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在接触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语法
外语的习得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中学生学英语首先应当通过听说和阅读的实践,接触大量的地道英语,初步树立语感,然后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和结构框架,它规范着人们的语言活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自觉不自觉,你只要在运用语言,便无时无刻不受语法规律的支配。你如果不理它,它就给你颜色看:句子看不懂,言语不地道,表达不准确,翻译不达意,总而言之,弄得你寸步难行。那么,这么重要的规律和法则是否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归纳出来呢?那也不是的,前人早已为我们归纳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教学语法,也就是可以买到的语法书。语法书是语言学家对客观存在的语言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描写,其中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描写的基本法则还是长期起作用的。我们学习了这些基本法则,就可以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认知,加深语感,加快英语习得的进度。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点语法,就好像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找到了向导,它会带领你顺利地入门,升堂入室,渐入佳境。有些人多年学英语,却老是在原地踏步不前,像是一锅“夹生饭”,怎样也“煮不熟”,这就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还没有入门,无法前进,这里也显示出学点语法的重要性。
二、要联系词汇来学习语法
任何一种活的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语法和词汇的体系:语法赋予语言以结构形式,而词汇则通过语法结构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因此,语法和词汇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特定的语法结构往往要求某种类别的词与之匹配,如果用错了词,尽管语法结构没有错,仍然是个病句。比如可以说:
○Be patient. 请耐心点。
○Don’t be impatient. 别不耐烦。
○Please be careful. 请小心点。
○Don’t be careless. 不要粗心大意。
却不可以说:
×Be pretty.
×Don’t be hungry.
同是“动词be + 形容词”构成的祈使句,为什么前者对,后者错?因为在这种类型的祈使句中,形容词必须是“动态的”,而不可以是“静态的”。动词的使用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可以说:
○I have been / stayed in Beijing for three days. 我来北京已经三天了。
却不可以说:
×I have come to Beijing for three days.
为什么?因为在表示持续一段时间的句子里,只可以用静态动词或者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而不可以用表示一次性动作的动词。同样地,我们可以说:
○I have owned this house for 20 years. 我买这幢房子已有20年了。
却不可以说:
×I have bought this house for 20 years.
有时同一个词用在同一句中,只因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以致全剧的意义完全改变。例如:
You should speak naturally.
Naturally, you should speak.
副词naturally在第一句中出现的句尾,是方式状语,全句的意义是,“你发言应该自然一点儿”;在第二句中,naturally出现在句首,而且用逗号隔开,是评注性状语,表示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的态度,全句的意思是,“当然了,你应该发言”。又例如:
I don’t think he will meet you personally.
Personally, I don’t think he will meat you.
前一句的意思是,“我认为他不会亲自接见你。”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个人看来,他不会接见你。”又例如:
He gave me a lift kindly.
He kindly gave me a lift.
前一句的意思是,“他好心地让我顺便搭他的车。”后一句的意思是,“他真好,让我顺便搭他的车。”这句话相当于It was kind of him to give me a lift.
以上诸例都说明词汇和语法的密切关系,如果脱离了词汇,空谈语法结构,往往就难以讲深讲透。这也说明《新编英语语法》联系词汇意义来讲语法,划分“动态动词”与“静态动词”、“动态形容词与静态形容词”等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学习语法
我们学习语法就是要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则,但是我们造的句子不仅要求语法结构是正确的,还要求所造的句子在一定上下文中是恰当的,这就是“正确性”与“适合性”的问题。我们知道,没有存在于真空中的句子,任何一个句子都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比如有人问你:
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你是哪里人?
你回答说:
I’m a student. 我是学生。
这就是适合性问题,这个答语的结构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它用错了地方,答非所问,从而不能达到交际目的。英语中有一些语法结构可以这样那样地转换,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只能用其一种,不可以随意转换。比如在“主语 + 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的句子中,从语法结构上看,间接宾语的位置可以前后移动:
He gave me a watch.
→He gave a watch to me.
这两个句子都符合语法规则,但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你只能用其中的一种形式,比如问句是:
What did he give you?
你的答语只能是:
He gave me a watch.(或者A watch.)
如果问句是:
To whom did he give a watch?
你的回答只能是:
He gave a watch to me.(或者To me.)
又如在“主―动―宾”结构的句式中,主动句通常可以转换为被动句:
The hunter killed a snake.
→A snake was killed by the hunter.
这两个句子都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但若上文是:
Who killed the snake?
你只能用被动句:
It (The snake) was killed by the hunter.
如果上文问的是:
What did the hunter do?
你只能用主动句:
He (The hunter) killed a snake.
联系上下文学习语法,不仅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适合性,而且还可以通过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即交际功能。要知道,一个句子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是一回事,同一句子在一定交际场合中能起什么样的交际作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同一类型的句子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可以有不同的交际功能。比如一般疑问句并不一定都是向对方询问情况,它可能是一种请求:
Could you lend me a hand? 请帮我一把。
也可能是表示款待: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请喝茶。
可能是一种警告:
Do you know there is a strong current here? 这里有急湍暗流(要当心)!
也可能是一种威胁:
Do you want a punch on the nose? 当心挨揍!
所有这些交际功能都只有在一定上下文和语境中才能判定。
四、要联系语音语调来学习语法
如前所述,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语法和词汇的体系,这也就是说,语法和语音天生就是绑在一起的。比如调型的改变往往引起语义的改变,例如陈述句通常是以降调收刹,如果词序不变,而将调型变为低升调,句子便成为疑问句:
He goes to school at eight. 他8点上学。(陈述句)
He goes to school at eight? 他8点上学吗?(疑问句)
调心位置的移动,也会直接关系着整个句子的意义:
Susan can speak Chi nese. 苏珊能讲汉语。(语义重心在“汉语”上。)
Susan can speak Chinese. 苏珊能说汉语。(语义重心在“说”上,言下之意:她写得不好。)
Susan can speak Chinese. 苏珊能说汉语。(语义重心在“苏珊”上,言下之意:别人不能说。)
关键词的重读与非重读,也往往引起语义的差异。比如英语里有一些以there开首的句子,其中有的是倒装句,有的不是。there如果重读,在句中作地点状语,那便是倒装句:
There / / is our car. 我们的车子在那儿。
There / / comes the bus. 公共汽车来了。
如果there非重读,读作/ /,在句中作引导词(又叫“形式主语”),那就是“存在句”,是一种正常词序。例如:
There / / is a car outside the door. 门外有一辆轿车。
There / / stands a church on the hill. 山上有一座教堂。
因此,我们学习语法决不能忽视语音语调的作用。
五、学语法是手段,不是目的
学习一门外语,靠的是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在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学点语法,就好像找到了一个向导,它能引你入门,引你入胜,自觉地按照语言的基本法则把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逐步推向更高的水平。但是学语法毕竟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学生学语法只要树立了清晰的语法概念,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法则就够了,而不必过多地纠缠在语法条条中以致影响听力的灵敏性和口语的流利性。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好事做过了头就会变成坏事,学语法也是一样,中学生学点语法有好处,但是学到一定程度就应该适时打住,以便把精力集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上。这就好比游览名胜,不要在一个景点里盘桓过久以致耽误了许多其他景点。我们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其中学点语法仅是作为入门的向导,并不等于掌握了英语的全部。英语里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语法规则所能涵盖的项目外,还有大量的习惯用法,不是语法规则所能解释的,比如为什么可以说:
○He is so intelligent a boy.
却不可以说:
×He is a so intelligent boy.
为什么可以说:
○He is not an intelligent boy.
○He is a not very intelligent boy.
却不可以说:
×He is a not intelligent boy.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习惯用法问题,不是语法规则所能解释的。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还要掌握大量的词组动词,他们都是一些固定搭配,比如blow out(爆发),blow up(爆炸),look after(照顾),look into(调查),come across(碰见),come by(得到),carry on(继续),carry out(贯彻),take over(接管),take to(爱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据说英语里头有18个常用动词,用他们的搭配关系可以表达各种思想,这也不是语法所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还要提一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学好一门外语还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在与外国人交际中,要学会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受本国风俗习惯的干扰。比如我们中国是个尊老敬老的社会,遇见老人问一声“您多大年纪了?”这是表示尊敬,如果对一个西方人这样问,人家就会感觉不快。又例如中国人遇见邻居打招呼常问道:“吃过饭了么?”如果对方是个西方人你这样问,人家就会误解你是否要请他吃饭,这就没有达到交际目的。此外,在交际场合中我们还要学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些也都不是几条语法规则所能解决的。
讲到这里,我本人好像也是一个“语法淡化论者”了,绝对不是。我认为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不可以“淡化”,更不可以“取消”,而是应该很好地“革新”语法的内容,改进语法的教法,使语法成为培养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又不过度地偏重语法分析,影响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说,学语法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语法问题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讨论中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中国的成年人在国内学英语,应在积累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学点语法,它能加快英语习得的进度,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但也有人认为我国英语教学水平不高,坏就坏在语法教得太多,不学语法,照样可以掌握英语,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掌握。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材编写者中流传着“淡化语法”的论调,也许就是这第二种意见的翻版。
“淡化语法”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试看我国历届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选择填空、完型填空、短文改错、短文写作、句子翻译等等,哪一样不涉及语法问题,如果在中学英语教材中把语法给“淡化”掉了,那岂不会影响英语打基础,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现今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教学语法体系确实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否则不利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然而这是改革的问题,而不是“淡化”的问题。下面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传统的教学语法体系大有改进的必要。
例一:“虚拟语气”问题
传统语法书的“虚拟语气”项目,常常是连篇累牍,搞得很复杂,从而不利于我国初学者学习掌握。所谓“虚拟语气”指的是一种专门表示假设意义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现代英语表达这种意义的语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用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体、过去完成体来表示,也可用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不定式或不定式完成体来表示,当然也可以采用一种特殊的专门表示假设意义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即“虚拟语气”来表示。传统的语法书把所有这些能表示假设意义和非事实意义的语法手段通通归入“虚拟语气”范畴,这样一来,语法书中“虚拟语气”这个项目就变得很庞大、很复杂,给初学者带来困难。其所以复杂难学,是因为同一动词形式往往需纳入不同的语法范畴。例如had这一词项在下列语境中,按照传统的说法就应纳入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
I had a meeting yesterday afternoon.(had是过去时)
It’s time we had a rest.(had是“虚拟语气”)
又例如,同一个词项would在下列语境中,按照传统说法更应归入三个不同的范畴:
It was six o’clock. The sun would soon set.(would是“过去将来时”)
I wish you wouldn’t be so noisy.(would是“虚拟语气”)
They asked us if we would have a look round first.(would是“情态助动词”)
其实,would的真实身份只有一个,他仅是情态助动词will的过去时形式,它在不同的语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并非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传统的语法书之所以把“虚拟语气”搞得如此复杂,是因为他们把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混为一谈,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比如张三是人,并不等于说人都是张三;同样的,“虚拟语气”是表达假设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并不等于说所有能够表示这类意义的语法手段都是“虚拟语气”。
现代英语本身并没有这么复杂的“虚拟语气”系统,“虚拟语气”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在现代英语中已经濒于消失,剩下的“虚拟语气”残余只有两种:were-型和be-型。例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not do it.(were-型虚拟语气)
If only I were not so nervous now.(were-型虚拟语气)
If he be found guilty, he shall be punished.(be-型虚拟语气)
It is a good thing that he recognize his faults.(be-型虚拟语气)
即使这点虚拟语气残余,现在也还在继续蜕变中,比如虚拟语气were常为was所取代;be-型虚拟语气也常为should be所取代。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就已简化了虚拟语气,只留下were-型和be-型,让其他能表示假设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各归原位,不算是虚拟语气,这就大大缩小了虚拟语气的篇幅。我国的《新编英语语法》系列,采用了英国人的做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30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删繁就简对教学是有益的。
例二:“动名词”问题
传统语法把动词的-ing形式分为“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是根据两种不同的句法功能以及不同的形成历史来划分的。从语言史看,英语中所谓“现在分词”原是以-end结尾的形容词,而“动名词”原是以-ing结尾的阴性名词。但是,随着英语的发展,现在分词和动名词都增添了动词的性质,而且两者逐渐变成都以-ing结尾,从而变成了相同的动词形式,但在语法功能和历史渊源上它们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语法把动词-ing形式分为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是有根据的。
但是,从教学角度看,当代国外某些语言学者避免使用现在分词和动名词,而把它们统称为“-ing分词”,自有可取之处。因为这样一简化不仅可以减少繁琐现象,而且还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语法分析上的争论。传统语法在辨别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方面,往往颇费笔墨,而且有一些争论对于培养语言技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知道,-ing分词在句中到底是用作动词性还是名词性主要依语境而定,-ing形式本身并不带动名词或现在分词的语法标记。例如:
He is collecting stamps.(collecting是动词性)
His hobby is collecting stamps.(collecting是动名词性)
When crossing the Atlantic, the plane crashed.(crossing是动词性)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plane takes only a few hours nowadays.(crossing是动名词性)
又例如在a sleeping child和a sleeping car这两个名词词组中,sleeping都是用作名词的前置修饰语,但是前一个sleeping是动词性,相当于(a child) who is sleeping;后一个sleeping是动名词性的,相当于(a car) for sleeping。在这里,sleeping的确切含义决定于随后的名词,只要从意义上加以解说,读者自会明白;相反,如果只讲前一个sleeping是现在分词,后一个是动名词,学生未必就能理解其确切意义。
现在国外的许多语法书早已不用动名词这一术语,我国的《新编英语语法》系列也是一样。顺便提一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语法项目中也已不见动名词这一术语了。
例三:助动词问题
传统语法书对于英语助动词的介说也是不够周延的,比如有一本语法书把will / would, shall / should列入助动词,而can / could, may / might, must等却命名为情态动词。为什么同样带有助动词性质的can / could, may / might, must等就不能算是助动词呢?必须指出,此类矛盾现象并非始于我国的某些语法书,他们还是有所本的,但是当代某些英国语言学家已经精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按照新的提法,英语助动词分为三类:基本助动词(be, do, have);情态助动词(can / could, may / might, will / would, shall / should, must, used to, ought to, dare(d), need);以及半助动词(be going to, be to, be about to, be sure to, be likely to, have to, happen to, seem to等)。半助动词又叫半情态助动词,是兼有主动词和情态助动词双重性质的助动词,把这类助动词表示出来对于分析理解某些句子结构很有帮助,比如:He is likely to know her address.这到底是系表结构还是动宾结构?有了半助动词,我们便很容易看出它是动宾结构,相当于It is possible that he knows her address.又例如I happened to know her telephone number.这到底是什么结构?如果把happen to看作半助动词,便很容易判断这也是动宾结构,意为“我碰巧知道她的电话号码。”半助动词在变主动句为被动句时也是很有用的,例如:
They are sure to have let the house.
→The house is sure to have been let. 房子肯定已经租出去了。
The students happened to have read the book.
→The book happened to have been read by the students. 这本书碰巧学生读过了。
在这类句子中,如果把to know, to have let, to have read误认为是不定是结构,那就会引起错误的分析和错误的理解。
例四:“将来时”问题
“时”是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在语法里,“时”和“时间”是有区别的:时间是一个普通的概念,任何人都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而反映这种时间概念的语法形式即“时”则是随着不同语言而各异的,比如法语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而英语则只有现在时和过去时,却没有将来时,这是当代语言学家早已论证了的。
所谓英语没有将来时是指英语在其长期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专门表示将来意义的动词形式,传统语法书中所谓的“将来时助动词”will / would, shall / should实际上都是情态助动词。
说英语动词没有将来时,并不意味着英语没有表达将来意义的能力。恰恰相反,现代英语表示将来时间的语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是will / shall + 不定式,will / shall + 不定式进行体 / 完成体,be going to + 不定式,be to + 不定式以及用现在进行体和一般现在时。这些表示将来时间的语法手段各有自己的含义,各有自己的使用场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和教材编写中应该全面地介绍这些表示将来时间的语法手段,互相对比,讲深讲透,使学生了解在什么场合应该用什么形式,而不应简单地把will / shall + 不定式定为英语动词的将来时,放在突出的位置,以致给学生一种错觉,好像一提到“将来”就得用will / shall。其实,will / shall根本不是什么“将来时助动词”,他们本身也是一种情态助动词,能表示多种情态意义,其中一种情态意义是对未来的预见,也就是表示将来。但是此种将来意义往往与其他情态意义难以区分,所以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确定它的将来含义。更须说明的是,will / shall表示“将来”的用法是受语体制约的,在非正式语体中常为其他将来形式所取代。
早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某些著名语言学家即已对英语是否也有将来时提出疑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热烈争论,到了70年代,当代英国重要语言学家Quirk, Leech等在其权威语法著作中正式否定了英语将来时的存在。现今国外的重要英语语法著作都已不提future tense,而代之以future time, future forms, the future,这就是说,英语没有将来时的论断已成定局。我国出版的《新编英语语法》系列自70年代后期,即已采用了新的提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30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对于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是有益的。
以上数例说明,我们对传统教学语法系统中所要改革的对象是其中某些过时的东西和繁琐现象;改革的方法主要是删繁就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所有这些及其它改革项目都体现在《新编英语语法》系列著作中,其中尤以新近出版的《高中英语语法和词汇》(外研社2007年9月第一版)是遵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专门为我国高中生编写的一本融合系统语法和必备词汇的英语教学辅助读物,这本书体系新颖,内容充实,我希望它能对我国广大高中生学习英语和准备高考有点帮助。
(原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年第1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语法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