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怎样改掉熬夜的毛病自我观察这个毛病,不会关心身边的事

“怀才不遇”不值得同情,偏激之人一事无成 - 凯泰结构洞理论 - 杭州凯泰结构洞科技有限公司春雨诊所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春雨诊所App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春雨医生公众号
小程序 春雨医生+
扫描二维码
无需下载快速问诊
小程序 企业版
扫描小程序码
无须下载,直接使用
如何在抑郁的时候管理自己?
『1.抑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抑郁的时候,就像在阴阴的下雨天,整个人什么都不想做,什么也不想动。看似安静的坐着,其实脑子里一团糟,心中也是充满着惆怅和郁闷,以及夹杂着烦躁和些许怒气。
这时候,不想和外界产生交流,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或者躺着。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很差,连刷牙洗脸也省去了。洗澡更不用提了,身上散发着异味,连家里的狗也不想靠近自己。墙角的袜子已堆满红色的盆子,整个房间充满了腌过的大蒜味道。地面一团一团的黑鞋印,仿佛也咧着嘴嘲笑自己。
看着这一切,再看看自己,只能深深的叹一口气,心想:生活太不公平了,为啥那么多烦恼都他妈发生在我身上。我那么辛苦工作,老板也没看在眼里,连句赞扬的话都没有。挣着这么点工资,什么时候能买上房子,娶个老婆。老同学们早在家乡开着车,逗着孩子玩,那才叫真幸福。自己呢,至今还是单身,看电影都没人陪。唉!
想着这一切,瘫坐在电脑前,一口一口的吃着垃圾食品和前天还没喝完的可乐。此刻发现,书上说的都是真的,大吃大喝垃圾食品还真的可以暂时缓解郁闷的心情。朋友约自己出去玩也没有心情,假装自己在忙着。看电影也懒得去了,吃完饭遛弯的活动也取消了,每周末给家里打电话也懒得打。
我知道自己抑郁了,也想打起精神好好工作,好好谈个恋爱,可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稍微工作一些就觉得很疲惫,跟周围人聊一会就觉得困。尤其脑子老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不好的事情,怕同事小瞧了自己,还特别在意周围人对我的评价。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工作上没有什么业绩,感情上老是受挫,害怕一辈子就是这样,对家里的父母也没法交代。
的确,当我们处于抑郁状态的情况下时,我们的注意、记忆和解释事物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那些负面的东西总是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脑子里也容易思索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我们也会把它解读为对自己有威胁性的。我们的归因方式也变了,把生活中的错误完全丢给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完全负责。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样的状态能开心才怪呢!就这样,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慢慢被自己所内耗掉,导致我们没有心情和体力做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事情。但我们也该给自己提个醒,这种抑郁状态不会长久的持续下去。
任何情绪都不是完全有害的,抑郁让我们知道是时候该停下来调节自己了,该好好思索一下最近的状态。所以,当我们处于抑郁情绪状态的时候,不要责怪自己、痛恨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学会感谢自己的抑郁,正是抑郁及时提醒我们自身可能出问题,强迫我们停下来思考。俗话说: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我们抑郁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精力,只想瘫在床上或椅子上,想着那不开心的事情,弄得自己愁眉苦脸,一点活力也没有。如果在这时候,我对你说出去锻炼一下吧,你会不会把我骂出去。但我还会耐心的陪在你身边,找个适当的机会拉上你出去走一走,和你一块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跑跑步,让你重新动起来。
『2.运动一小步,快乐一大步』
为什么说抑郁的时候更应该积极的参加身体锻炼呢?体育锻炼除了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避免那些糟糕的事情长时间占据我们的大脑之外,它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益处。
生活中,人们会在不开心的时候去跑步、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等。通过身体的运动,人们把内心的苦闷和不良情绪发泄出去,这起到一定的情绪舒缓作用。心理学家发现:人在运动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水平得到显著下降,愉快度显著提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那些长期坚持锻炼的人的精神状态的确不一样,他们很有活力,精神会很饱满。
为什么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呢?这就不得不提起"内啡肽"了。内啡肽是我们大脑中的一种分泌物,它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故被称为"快乐激素"。当我们运动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进行内分泌活动,这时候大脑就会产生内啡肽这种物质。并且运动还可以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也是可以让我们快乐的脑内化学物质。因此,当我们运动过后会感觉心情好一些。
在我们抑郁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做,因为觉得做什么也无济于事,已经陷入深深的无望感。脑子中不断缠绕的负面想法和画面让我们不能分配其他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于是就坐在那里,老想躺床上,吃着垃圾食品。几天下来,我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会下降好多。
身体机能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情绪水平,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增强我们的记忆力以及大脑的执行能力。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打断消极的生活状态,去参加体育锻炼,这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恢复也是有益的。研究发现,
20分钟的适度锻炼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抗炎的效用;每天适度锻炼一小时就足以降低我们久坐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降低我们的抑郁情绪。研究发现,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并且运动30分钟以上才可以有效刺激内啡肽的分泌。而平常我们经常进行的缓慢散步并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但是,散步仍然要比待在屋子里好。它可以使我们走出屋子,给身体一个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使注意力从那些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3.抬起头面对这个不完美但依然有阳光的世界』
在情绪的研究中,有一个理论特别著名,就是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该理论认为我们的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而导致某种情绪体验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威胁性的事物时,我们先害怕,然后才开始逃跑或是吓得不敢动。但该理论认为,并不是害怕了我们才跑,而是跑了我们才害怕。虽然该理论研究者们有褒有贬,
但它的确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控制身体状态来尝试改变我们的情绪。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当你不开心时,有人会告诉你可以假装很开心,强迫自己做出微笑或开心的表情,这样可以改善我们悲伤的情绪。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的情绪和身体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悲伤时我们会垂头丧气,开心时我们手舞足蹈。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当我们进行肌肉放松练习、冥想时,我们的情绪会慢慢平稳下来,感受到放松和平静。
还有研究发现,良好的躯体姿态可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关注度,增加说话的长度,还可以改变个体的精神状态,但研究者并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员还发现,良好的躯体姿态人群要比那些随意姿势的人的情绪要更好,更兴奋,精神更饱满。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看到昂首挺胸的仪仗兵觉得真是英姿飒爽、雄赳赳、气昂昂的。
所以说,当我们抑郁的时候,与其一个人待在角落里胡思乱想、萎靡不振、垂头丧气,不如换一个姿势来面对问题。这个姿势包括身体姿势和心理姿势。就身体姿势来说,我们不妨做出开心的表情,迈出屋外,昂首挺胸的面对这个不美好但依然有阳光的世界。还可以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给自己一个哈哈大笑。
心理姿势说的是我们在情绪不稳和人生低落时期时,自己会如何看待自己。当抑郁的时候,我们自我怀疑,苛刻的指责自己,对自己也慢慢失去信心,这种心理姿势也是不健康的。想一想,你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别人那么多鼓励,为什么却忘了给自己一些鼓励呢?要记得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鼓励自己:目前这种糟糕的境地不会伴随我一辈子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现在我要好好的对待自己,规律饮食,运动锻炼,多做点,少想点。
那就先从那堆脏衣服开始吧!
猜你感兴趣
微信关注庞继松医生 方便随时提问抑郁症到底可以让人多痛苦?(总431期)
文 | 韦志中
来自“一苇渡心”(psychologywzz)
抑郁症病人或者患者到底有多么痛苦?或者抑郁症可以让人有多痛苦?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有多痛苦,我们无论怎么去想,我们无论怎么去设身处地、怎么去共情,我们都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抑郁症病人内心的痛苦。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外部的人都是一种假设。
介于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以最高级别的设身处地去了解他们的症状,以及症状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我们不知道他们多痛苦,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去接受他们所表现的思维、语言和生活中的行为,我们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接纳。
有一些抑郁症患者的家属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我们能做的就这两个方向。
我们不能够体会到他们真正的痛苦,我们就要相信他们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的痛苦是我们感受不到的,所以我们就要接纳他们因为痛苦而表现出来的所有的行为。
而不是对他们的否定、甚至是对他们的不接纳和讥讽,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一点。
同时我们也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然后更多地从专业上、从科学上、从真正的原理上面去了解和理解他们,因为毕竟抑郁症是一种被“掉进万丈深渊里面”的状态。
大家知道红军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有的人最害怕一脚踩空了,踩到浮草上面(实际上是沼泽地),掉下去之后就再也上不来了。
抑郁症病人就是那种状态,一点一点的往下边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无能为力”或者是“无法自拔”。
他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下去,对自己无能为力,而且是无法自拔,无法自己把自己救上来,所以说他们是非常痛苦的。
而这种痛苦不是说被砍了一刀那种痛、被打了一棍那种痛、不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不是突如其来的痛,它是一种挥不去的那种湿漉漉的、压抑的、悲伤的、悲观的状态。
所以它的痛苦就类似于“零刀子割肉”。
你能感受到一刀一刀把自己身上的肉给割去了,但是你又不会死,你甚至也不会痛。
真正的痛是不可怕的,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不痛了、麻木了。
而你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又改变不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不可怕,死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生不如死”;或者“生也不得,死也不得”,这就是抑郁症它的痛苦的最核心的地方。
那么抑郁症到底可以让人有多痛苦呢?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谈。
我想从抑郁症发展的几个阶段,去看它每个阶段的痛苦的程度和特点以便我们更加地了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历程和心理的痛苦水平。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无能为力——无力感。可以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一个当下感受到无力感,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是向前的,人生也是向前的,向前走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你遇到了障碍、遇到了困难,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去解决,你还不能够逃避、不能不往前走、不能够不面对。可是你面对不了,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时候就会产生无力感。
比如说,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看着年迈的母亲、父亲;看着年幼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很少的那一份工资,以及随时都有可能被裁员的风险,这时候自己就会有无力感。
前几天某企业的一位高管,被裁员辞退然后就跳楼了。这位员工是一位技术高管,他身上背着几百万元的房贷(因为他有两套房子),属于中产者、是技术高端人才。
当他被辞退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到无力感,就像身体掉入到沼泽地里一样自己拔不出来了,在思想上他想不开了,所以就发生了这种恶性事件。
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现实中有无力感。无力感的外部表现,听到一个人“唉!”的一声叹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这些困难你还不得不面对,可又面对不了,在你的心中就会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压力,于是人就表现出唉声叹气。
有时候我也会产生无力感,周围人就会问“韦老师,这两天为什么总是叹气?”
我说“没有啊!”这样的表现很多时候自己是不知道的,当回过头来看确实有。为什么叹气?就是因为有些事情自己解决不了。
比如说一个农村的家庭妇女,她的丈夫游手好闲、赌博、乱来、又好吃懒做,并且不疼爱她,回来就酗酒,打她一顿。
她回到娘家去和娘家人说,爸爸妈妈只会说“这是你选择的,你不能够不面对”,所以她不得不面对。
她看着年幼的儿女,不能够放弃自己的生命、不能逃离自己的责任,但是自己又明显感觉到自己承受不住了,快要被瓦解了,所以她长期陷入在无力感当中,这就是无力感。
无力感的人还是选择一次一次的冲锋,继续向前,但每一次向前冲,都会感觉到受伤一次、受挫一次,所以一次一次的无力感袭上心头,说明他还在对抗、说明他并没有逃避,这就是无力感。
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感觉到无力感。超越过去了,就超越了一个障碍。
在无力感这个阶段也有几种不同,我们每个人因为过去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人格特质不一样、气质类型不一样,所以做出来的选择行为方式和行为类型也不一样。
比如说性格懦弱的人,面对这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当鸵鸟、掩耳盗铃;
一些不服气的人,性格比较倔强的人,就要往前干到底,遇到了现实当中的困难、困境、障碍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所以那些冲突当中发生恶性事件的人往往是这些人;
还有一类人是圆滑的,选择避开,他心里压抑,心里骂了你千百遍,表面还是和你笑着说话。
这三种方式显然都不行,都没有真正的过去,最终没有解决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更高级的、更有升华的方式?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困境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解读幽默。
幽默是什么?幽默是微笑着和自己的命运和解。
比如说家里面有一个泼妇老婆,还有不听话的儿女,自己还要面对发展不怎么好、环境还很差的职业,成天笑呵呵的,很少给别人谈他真正的心事,一说话的时候就是很幽默、很风趣,别人都愿意和他相处。
只有和他很好的老朋友,在深夜喝二两酒的时候才会流着眼泪说自己的心酸事。大多时候都看见他很好,是一个幽默的人、招人喜欢的人,他其实在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生活中的阻碍和困境,他和自己的命运和解了。
当然还有更高级的方式,就是一直不放弃,寻找方法,最后突破了。
一次一次突破了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不光是事业上成功、外部环境的改变,从心理上也是越来越有信心、心理资本越来越强,所以就会走向人格高贵、健全、事业发展比较好;
做学问有独立的人格和科学的素养;做企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做政府的公务人员、管理人员,也是一个有着人格、有着方法的高贵的人,他不会去同流合污,不会去贪污受贿,他会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物。
所以大家来看,突破出来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会用逃避、对抗、和解这样的方式去做。
无力感时间长了以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化解,就会上升到第二个阶段。长期处于无力感,整天唉声叹气,做事从来不顺利,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受不了的。
我们通常说的是职业倦怠感。倦怠包含了人的一种心理的状态、心境的状态,不只是指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人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会产生倦怠的。
什么是倦怠呢?最科学的和它最近的一个词是懈怠。
比如一个司机,虽然前方被堵着了,但是他依然还盯着前方,想着要继续,往前突破,但是在这条堵车的路上开了一年之后,这个时候就会懈怠了,所以方向盘也不顾了,眼睛也不瞪着了。
有人问他:咱们怎么还不走?他头也不看你,眼睛也不眨一下。
如果你到一个超市里买东西,你看到一个服务员,你问她的时候,她头也不抬,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个人就存在职业倦怠。
在生活当中,我们如果遇到了一个人,你跟他说话,你看他头也不抬,无精打采的样子,他就是倦怠。
现在的人是对事物不反应了或者反应不快速了,因为他已经有点放弃。请注意‘倦怠’是对前进的一种放弃状态,所以它是一种懈怠。
这种放弃并不是完全放弃,只是说他没有那么积极了,他是消极的。倦怠的人就是被动接受的人。
在教学中,一个倦怠的老师就会对学生说:你们要学就学,你们又不是给我学,几个十几个考不上跟我也没关系,反正我尽了我的责任就是了,这种表现就是倦怠。
现实当中的家人,如果倦怠了也是这样的。混一天是一天,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就是他不再积极的追求了,不再积极的去掌控了。
倦怠的人有没有痛苦?他也有痛苦,他也是一种不接受自己的状态。倦怠的人并不麻木,如果被批评了,他会跟你吵架的,他会生气的。
倦怠并不是说他心死了,他没有麻木,只是他面对不能应付的事情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并没有完全的麻木。
最痛苦的是,我感受不到我的痛苦了,如果我彻底绝望了、如果我不抱希望了、如果我真正的悲观了,这种时候就上升到第三个阶段了。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经济心理学一个很专业的术语。是美国的心理学家赛里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来的。
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的实验。起初他是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那个蜂音器一响,对狗进行难以承受的电击,这只狗关在笼子里逃也逃不了、跑也跑不掉;
多次的实验之后,又采取只让蜂音器响,不给电击,在给电击之前打开了笼子,此时狗不但不跑,而且还没有等电击电到它身上,它就先倒在地上了,边倒在地上边开始呻吟和颤抖,像跟电击过一样的。
本来可以主动的逃跑的,却绝望地等待着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也就是说当我们倦怠久了,我们面对现实的困难,真的无能为力,我们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我们身边好多这样的人。
比如你的朋友,他来问你问题,他在婚姻中遇到困难,问你他要不要离婚?然后你就给他分析,一个晚上你说的所有的理由,他都给反驳掉了。
你给他积极的建议,在他那里都没有效果,这个人就是习得性无助的人。他有“做不到,没有办法”这样的观点。
最后你发现拿他没有办法,他已经在长期的生活中学习到了“无论我怎么做,我都不可能改变,无论我怎么去努力,都不可能改变现实”这样一种核心的观念,这种观念深深的植入的他的思想和人格里面。
就像那只狗一样的行为,它已经坚定地相信,它不可能改变命运了,说白了,就是绝望了,完全地放弃了。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不是很悲观,他的名字就是悲观,他的状态就是悲观绝望,彻底的麻木。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有,非常多。
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要面对每天的生活,时间长了以后,他的心境就低落下来了。
当他的心境低落下来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状态就叫抑郁。
从第一各阶段来看他非常痛苦,但是不放弃、无力感;第二个阶段他非常痛苦,假装放弃,他就不痛苦了;第三个阶段他完全放弃、绝望了,这个时候他痛苦了,他是真正痛苦的人,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痛苦。
长期在抑郁中,又开始痛苦了
就是整个过程都是痛苦的,这个时候抑郁状态伴随着什么呢?又开始有情绪了——沮丧、悲凉。
“丧失”就是什么东西我都没有了,所以到了抑郁状态,抑郁状态如果维持一个月以上,一定会转变成为抑郁症的。
抑郁状态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机能、自己的心理、自己的外部的变化恢复回来的。
如果没有恢复回来,他就是抑郁症了,也就是说抑郁的状态是可以自行的恢复的。
抑郁症状态不太可能恢复,需要治疗
需要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维度的治疗,所以抑郁症是怎么炼成的?
抑郁症是经过这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他痛不痛苦?
每个阶段他都非常痛苦,有时候知道自己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候是不接受痛苦的;有时候又假装不痛苦的;有时候又完全认为不痛苦的,实际上自己是很痛苦的。
所以你身边如果有抑郁症的人不要拖着,就是要看病、就是要吃药,因为他随时都会发生危险。
他上午的心境跟下午的心境都会不一样,不要赌,不能拿生命开玩笑的,带他去看病,先吃药稳定情绪再说,因为他已经发生精神和生物性的病变了。
外部的人不知道他有多痛苦,他已经经历了九死一生,需不需要住院那需要医生说,医生给他看完之后,通过临床的访谈、通过询问观察、通过心理测量,科学的方式,最后医生建议他住院就要住院。
我们在这里只是学习和自我康复,属于社会心理方面的帮助,而真正的问题是要解决的。
抑郁症到底会让人有多痛苦?我们只能用一句话回答:非常之痛苦!
痛苦到我们想不到,痛苦到五个阶段有五个不同的痛苦,所以他们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需要我们爱护的、是需要我们用科学的视角,认真对待。
今天我们的腿伤了化脓了,晚一天去,不要紧。但是心理上晚一天去会更糟糕,尤其是抑郁症,晚一天去,命都没有了——他自杀了!
希望心理学志愿者、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教育工作者以及帮助他人的人,我们要在理念上了解、在科学的原理方面要去理解、在技术方法上去思考、也要有一种恰当的人文和心理方式去对待抑郁症。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_共10篇 - 公文大全
>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范文一: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罗某,女,35岁,已婚。因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疯、怕死10月余。1987年10月入院。病人1980年结婚,婚后多年不孕,四处就医。1987年1月做诊断刮宫,术中无明显不适,但术后出现阴道流血。病人较恐慌,听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更加紧张,感气促、心慌。2周后,经处理出血停止,但病人恐惧患有不治之症,又怕不能生育被丈夫抛弃。失眠、烦躁、易激惹,对外界环境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3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自觉会发疯、变傻,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几乎每天皆有发作。发作间歇仍有烦躁,担心再发,但尚能控制自己。至5月份,症状更加严重,以无明显间歇期,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有明显的自杀企图,主要是因为“太难受了”,但同时又怕死。不愿去精神病院看,爱人只好请医师至家中,病人抓住医师不放,反复叙述自己的病痛。经常无故找爱人吵闹,将自己的不适归咎于爱人的不关心、不理解。彻夜不眠,也不让爱人安睡,对爱人十分苛刻,要求他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怕听收音机,怕看电视,怕人打扰,但周围无人又感到十分孤单。看到离婚或丧偶的女性则触景生情,心中出现“一阵阵绞痛”。整日愁眉苦脸,喋喋不休,叫喊“不得了”。严重时撕头发,捶胸顿足,两手不住在腹部揉搓,致使上腹部皮肤发红肿胀,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至此,完全丧失工作和操持家务的能力,生活难以自理。(诊断依据与结果)【病历讨论】本例表现有以下特点:1.亚急性起病,病前有明确的精神刺激,病人对这些刺激反应较为强烈。2.有多种焦虑症状表现:(1)心理症状:烦躁不安,易激惹,神经过敏,悬念,过分担心,紧张,认为自己会疯、会死。(2)运动紧张:坐卧不宁,捶胸顿足,撕头发,甚至在地上打滚。(3)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胸闷,气急,心悸,头昏,手脚麻木,出汗。3.抑郁症状:哭泣,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会死,欲自杀等。4.无明显精神病症状。5.无明显器质性原因。6.病程: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重金出现一段时间的急性焦虑发作。【本例诊断】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状分析】罗某经常焦躁不安,听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更加紧张,感气促、心慌,过分担忧紧张,以为自己会疯会死,并且失眠、烦躁、易激惹,对外界环境兴趣下降,这些都是罗某的心理症状。从罗某病症严重时撕头发,捶胸顿足,两手不住在腹部揉搓,致使上腹部皮肤发红肿胀,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可以看出罗某活动紧张。又因为罗某有时会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由此诊断出其患有交感神经高兴症状。从罗某的这些情况可将其诊断为惊恐障碍和广泛焦虑症,即焦虑症。【正文】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 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表现出急性的焦虑症,又称惊恐障碍,发作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四肢发麻、出汗、发抖,患者惊恐万分,似乎死亡迫近,大声呼救,发作时间1~20分钟,有时达数小时,可反复发作多次。二是表现出慢性焦虑症状,又称广泛性焦虑,是焦虑症的主要类型,患者表现出心理障碍症状,对客观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危险和坏结局总感到担心、不安和害怕,虽认识到这是祀人忧天,但不能控制,颇为苦恼,容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患者还有躯体症状,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口干、恶心、胀气、腹泻、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尿频、月经不调、阳萎、面色潮红等。慢性焦虑症还有运动症状,如紧张性头痛、肌肉紧张或强直、手震颤、睡眠障碍、有恶梦。多数焦虑症有较好的预后。【治疗方法]】(一)心理治疗对于焦虑症我们推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心理治疗方法之解释法:由于焦虑症患者多有预期性焦虑,对未来的焦虑发作产生预期恐惧。如果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心理医生,耐心倾听医生对疾病性质的解释,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预防焦虑症的发生。对于罗某,我们可以建议其去看心理医生。(2)心理治疗方法之放松法:放松法治疗是一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的方法。患者罗某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于躯体的一部分(例如左手),尽量使这部分肌肉放松,直至产生温热感。然后转移注意力到躯体另一部分(例如右手)。如此反复训练,可使心情平静,心跳规则,呼吸均匀,这对焦虑状态性发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检测下,对罗某进行放松训练。(3)心理治疗方法之冲击法:让患者罗某突然处于激发焦虑情绪的实际环境中,来改变病态行为。这种治疗每次30-60分钟,治疗次数一般1-4次。(4)心理治疗方法之系统脱敏法:在患者罗某处于全身放松状态下,使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其面前重复出现,比如在她看到离婚或丧偶女性时出现的焦虑,达到不能引起患者焦虑时,增加刺激的强度如法炮制,直至患者焦虑情绪完全消失为止。(5)心理治疗方法之催眠法:催眠法适于广泛性焦虑症(一种以经常的、持续的、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忧或烦恼为特征的焦虑症)。催眠师运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术,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上主要应用抗焦虑药,如安定类,对伴有抑郁症状者可用抗抑郁药丙眯嚓、阿咪替林、多虑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抗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出现。当病人是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正确地)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会变得焦虑。对于罗某药物治疗不是治本的方法,建议其使用心理疗法,通过心理疗法从根本上治愈其的焦虑 症。
范文二: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方某
高中文化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退。期中考试成绩由原前20名,降至100名以外,感到无脸见人,出现消极行为,用刀割腕自杀,送院抢救。出院后不原再上学,终日卧床,自感 “脑子生锈,已成废人”。后被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断 “抑郁症”,服用氟西汀等,抑郁症状好转,曾返校上课,但很勉强。近1月余,因功课跟不上,情绪再度低落,对家长说:“活着没意思,太累,太痛苦,不如死了好。” 遂被首次送住院治疗。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否认家属史。精神检查(略)[症状标准]1. 以情绪低落为主。2. 具有下列症状(标准9项中,至少要有4项):(1趣丧失(不愿参加活动和同学接触); (2)精神运动性迟滞(语言减少、) 兴终日卧床);(3) 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脑子生锈”); (4)自杀行为; (5)失眠; (6)食欲减退、体重减轻。3. 无内省力。 服用抗抑郁剂等曾有效。[严重标准]损害学习和社会功能,给本人造成生命之虞。[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持续2周以上(本患者起病半年,中途经治疗部分缓解,近1月症状加重)。[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诊断:抑郁症CCMD-3 : 心境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32.2王某
高中文化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一次购买2000元假手饰送亲友。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睡眠减少,外出不归。情绪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显进出院。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语言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挥霍无度,一天买西装1套、休闲西装6件、衬衫2件、皮鞋2双。自夸“在上海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外追逐女性,性欲亢进。因旧病复发,第2次入院。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有家属精神病史。精神检查(略)。[症状标准]1.以情绪高涨,并伴有激惹为主。2.具有下列症状(标准8项中,至少3―4项):(1)语言增多; (2)自我评价过高; (3)精力充沛、活动增多;(4)鲁莽行为、挥霍无度; (5)睡眠减少; (6)性欲亢进。3.两次发病,首次诊断“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缓解期精神正常,胜任工作。[严重标准]损害社会功能,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持续一周以上(本患者首次持续2月余,第二次3个月)。[排除标准]无器质性障碍,无成瘾物质所致躁狂根据,无精神分裂症症状。诊断: 心境障碍(复发性躁狂)30.4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病例讨论】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本例诊断】社交恐怖症刘某,男,9岁.因自幼好动,上课不认真,管教困难,于1992年7月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求治,病史由母亲代诉。患儿自幼顽皮多动,1岁多能走之后,喜欢到处攀爬,不怕危险,经常摔得皮破血流,依然如故。任何意见玩具到手之后就要拆开弄坏,从不怕生人,到亲友家做客,随便开别人的屉子、柜子,到处乱翻。7岁入学,上课、做作业从不专心,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撩逗同学,搞恶作剧,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上课发言不守纪律,经常插话,扰乱课堂秩序。常常惹麻烦而又老师或者同学来告状。在家做作业时很不专心,边做边玩,外面一点小动静就要跑去看一看,经常做错或者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东西杂乱无章,丢三落四,经常丢失文具、雨伞等日用品,或上学忘记要带的东西。家长曾经想培养他一些业余爱好,但不论学什么都是有始无终,缺乏耐心,不能坚持。脾气急躁,有什么要求马上就要满足,否则纠缠不休。学习成绩中上,近一年来有下降趋势,无说谎、偷窃等不良行为。自幼睡眠较少,似乎精力过剩。偏食,二便可。【病例讨论】此患儿临床表现为:1、
自幼注意力不能集中。2、
自幼行为多动、冲动。3、 患儿无其他品行问题,无智力低下,学习成绩中上,但近年来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4、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5、
实验室检查:智力在正常范围,SPECT检查发现双侧额叶下部及丘脑放射性分布稀疏,代谢学运降低。【本例诊断】 儿童多动症李某,男,22岁,未婚,汉族,中专毕业,粮食局职员。因言行怪异,妄闻妄见,故来求治。一年前,父病故又加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多少天了,我有罪,领导认为是我让单位的其他人犯了错误”。拒绝就医。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说“了不得,天下在乱了”。不出门,独处一隅,喃喃自语自笑。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入院,给予阿咪替林、冬眠灵等治疗,19天后家属要求出院,返家途中突然凝视前方,旋即返身惊恐而逃,说“前面有一道白光太厉害了”而其两位兄长均未见到。听见鸟鸣狗叫也恐慌,在家休息数月,出院3月后去上班,尚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对人说他耳边常听到一些说话声,内容则说不出。出院5月后,见到公安人员就恐惧,口称“我有罪”,回家后即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听“地球的隆隆响声”。一次,听到汽车声就惶恐地说“社会大乱了”;看见小汽车则恐惧的问家人:“那是不是来逮我的阿?”某晚仰卧于床,忽然说:“怎么我在屋里能看到天?”? 【病例讨论】?
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主要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
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 2、
机能性幻听:在听到一个真实声响的同时,出现机能性语言幻听。 3、
读心症(被揭露感):他脑子想什么,耳边就听到一个不时他自己的声音在说他所想之事。 4、
评论性幻听:幻声在评论他的言行。 5、
强直性思维:这是一种不由自己意志所支配的思维,病人感到陌生和厌烦,且欲摆脱而不能。 6、
释义妄想(象征性思维):如见到白鸽在飞,就认为他父母有大灾大难。 7、
思维被夺:认为私人把他的思想“抽走了” 8、
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动体验):认为死人控制了他的脑子,使自己的大脑失去自我控制而不由自主地向一些问题;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表情动作都是外力强加的,受外力控制支配,失去了自主性。上述症状均符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本例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 ?
范文三: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某女,33岁,大专文化,某国企行政人员,未婚。来访者在沟通中诉说从小性格内向,非常听话,一直表现良好,十分乖巧,也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不仅对学习要求很严,还特别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经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偶尔有男同学找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的活动如果有男同学参加,一般上不会让她去的。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会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上高中时,暗恋某同学,见了该同学,尤其紧张,害怕与该同学眼神接触,后来发展到只要见了男同学就非常紧张。在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恐惧而不敢与他们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也因此很少参加单位里的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的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不愿意与人交往,下班后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对见心理咨询师很害怕,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了解到:上小学前曾经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互相抚摸对方的生殖器,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的打了她的屁股。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课时,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并且从此经常想起此事,怕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同学,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以至于最后连普通男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所以特别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对该求助者的分析与判断如下: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行为:对异性(继而对同性)而退缩、回避。内心体验:性焦虑;道德冲突被唤起焦虑、自责、抑郁情绪体验 社会功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被破坏。2、本案最可能的诊断:按许又新教授关于心理冲突性质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最可能的诊断是:(性道德冲突导致的)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障碍,属于心理障碍。 按许又新教授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维度诊断法,可诊断为神经症。社交恐怖症。恐人症。3、诊断的依据:按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求助者冲突为道德性冲突,不属于神经症性冲突。按许又新教授关于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1)病程超过10年(从读大学开始),可评3分;(2)其精神痛苦程度,由于性道德冲突,使自己陷入焦虑、自责、恐人等情绪之中,可评3分;(3)因情绪和行为问题,多次调动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受批评;年过30,仍无法进行恋爱。为此,工作、生活、严重受损,可评3分。总分达9分,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惧症,进而发展为恐人症----社交恐怖。4、鉴别诊断:与精神分裂症鉴别(现有资料中未见钟情妄想症状以及相关的幻觉,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力图摆脱)若在进一步搜集的资料中另有所见,可考虑改变诊断。5、病因分析:童年无知的性好奇和性游戏受到惩罚后,内化为模糊的性道德冲突,这是童年早期经验,致病内在根源。在性成熟时,生理卫生课堂上,谈到青年人的敏感话题――性问题,此时,将童年期的、已被遗忘的性道德冲突激活,形成现实的性道德冲突,导致在性道德问题上产生自罪感,从而使他对异性交往产生心理障碍。6、做为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目标: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谈话法,启发她认识到早年性游戏的合理性以及惩罚后的性道德冲突的不合理性,使她确认当前的思维模式有误。使求助者理解到,消除错误认知模式并建立合理认知模式的必要性,以及用合理的认知模式调整她的恐惧情绪、使用可量化的行为变化为指标,矫正她的不适应行为,是彻底消除自身心理行为障碍的有效方法。从而使求助者同意并接受上述总体咨询目标。 在求助者接受了总体咨询目标之后,告知求助者,该矫治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1)进行自我观察,并以内部对话方式使固有错误认知模式明朗化;2)认识错误认知模式与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3)引导求助者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使旧认知模式通过吸收或移植或综合的方式转化为新认知模式,并使用内部语言的自我对话方式将新认知模式确定下来;4)用可量化的外部行为作为指标,将新的认知模式贯彻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最终矫治不良情绪,形成新的有效行为。7、为该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1)主要方法选择与原理对求助者比较有效的矫治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其理由是:求助者有早期形成的不良经验,并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错误认知模式,求助者后来的痛苦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都与错误的认知模式相关。为此整个矫治过程应以消除错误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并辅以行为治疗手段,用行为治疗的量化手段评估认知模式转化的程度,用行为改变强化、促进和巩固新建立的认知模式。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的。(2)矫治的操作程序a.通过谈话,使求助者充分认识自身现有的行为与环境不相适应。
b.充分认识产生不适应行为的内在认知结构。c.促使求助者改变固有的错误认知模式,初步接纳新的认知模式。
d.指导求助者在现实的生活中,以量化的行为为指标,通过新认知模式的运用――巩固――再运用――再巩固的过程,逐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体验和行为,最终达到矫治的总体目标。注:新旧认知模式的转换有三种方式:吸收、移植、综合,在该矫治的过程中,结合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使用。(3)具体治疗阶段(一)、心理帮助阶段:按照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具体矫治阶段分为:自我观察阶段、不相容的思想与行为阶段、有关变化的认知阶段。a.自我观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求助者进行指导,使求助者改变原来的概念系统。求助者早期的性道德冲突及对自己不纯洁的评价是求助者内部对话中所包含的主要消极自我语言和自我表象,通过自我对话使求助者用与原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问题和症状,产生与原来的不适应行为或思想相抗衡的思想或行为。儿童阶段的性游戏属于儿童交往过程中是正常事件,不是不道德的事情,早年被母亲批评是以成人的道德标准评价儿童,求助者内化了这种模式,也以成人的道德标准评价儿童,而这样的认知模式是错误的。通过指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对话,了解其不适应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自己儿童期的行为不是不道德行为,不是羞耻的、不纯洁、下流的;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用成人的眼光看待成人。评估效果的指标:谈话法:通过外部语言表达,让求助者说出自己对认知模式的理解。 b.不相容的思想与行为阶段:指导求助者通过自我观察的内部对话,建立起与原有不适应行为不相容的新的行为链。在这一阶段,通过内部语言的转换引导,影响求助者的认知结构,并使其根据新的概念以一种更有效的应付方式组织自己的经验。在这阶段,使求助者自己通过与自己的对话,强化新建构起来的认知模式,并以新的认知模式指导行为。帮助求助者自己认识到,一方面自己不应用成人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儿童时期的行为,另一方面即使别人知道童年的事情,也不会说她下流,说她不纯洁而拒绝和她交往的。并以此而鼓励求助者与人交往。评估指标:通过外部语言,让求助者说出新的认知模式;观察求助者的行为,看旧有行为模式是否发生改变,是否按新认知模式行事。 c.行为改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求求助者每天都按照新的认知模式做出相应的应对行为,在新行为的塑造中,可使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即逐步改善求助者回避他人的行为。可实施的行为改变阶段有:见人能感到放松;能与他人交谈;可以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情等;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求助者的良好行为,并鼓励其继续下去。 评估指标:观察求助者行为,看求助者是否有效实现每阶段目标。(二)、巩固提高阶段:对求助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良好行为进行及时的强化和巩固,使新的行为模式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进而改善求助者的基本症状,改善求助者不良情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评估指标:观察法,观察求助者是否将有效行为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4)咨询效果的评估完成阶段性评估后,使用以下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a访谈法:求助者自述咨询后的认知模式、情绪状况及行为状况 b观察法:观察求助者的情绪、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有建立稳固的合理的行为模式,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c测验法:使用SAS,SDS对求助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量,对比咨询前后情绪变化结果;使用SCL-90查看咨询后求助者生理心理行为症状的缓解程度。
范文四: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案例分析研究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及治疗方法 社会工作1班刘菲菲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及治疗方法 社工1班 刘菲菲案例一【性障碍-恋物癖】::某市一职工张某这几年来一直陷于痛苦之中,05年23岁的他开始窃藏女性乳罩、内裤等物品并已有三年历史,并曾两次因偷窃时被抓获而受处分,而他最近又一次潜入女浴室偷女性贴身用品而被派出所扣留。据他所述,十二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姐姐裸体洗澡及之后穿内衣(裤头、乳罩)躺在床上,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性冲动。此后常回想此情景,并伴有手淫。高一时与一女生开始恋爱,以致发生多次性关系。相爱三年后女方被迫嫁给他人。张某为此心情苦闷,酒后常拿出女友的内衣裤(乳罩、裤头)抚摸,同时手淫,手淫时常结合情景回想与女友同居时的感觉,并达到性高潮而射精。1诊断分析:据DSM-IV-TR对恋物癖的诊断标准:A在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当段中,反复多次以非生物物体(如女性的内衣)来激起性幻想,性欲望或行为。B这种性幻想,性欲望或行为,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活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C恋物癖所用物体并不仅局限于异装癖用的女性服装,也不是作为外生殖器刺激用的器具。案主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偷窃女性贴身用品来激起性欲望,但本身案主对自己的行为很苦恼,痛苦不已,并且表现出人际关系的缺失,社会交往功能的缺损,他一般不偷盗普通的女性服装和某些刺激器具,而是非生物物品即女性内衣物,所以案主患有恋物癖。 2成因分析:案主早期的不适当的性联系和性经历。与相恋三年的女友被迫分手,两情相悦的成人性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情感受挫压抑,并在不适当的性幻想与手淫活动之间建立联系,并不断地加以强化,与相关成人的社交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很痛苦,可能会不断地试图阻止不适当的性唤起和性障碍,结果事与愿违,却增加了这些性欲错乱的想法,幻想与行为。最终导致性欲错乱,发展成恋物癖。3治疗重点:性欲错乱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复发性较高的心理疾病,因此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4治疗方法:1)心理疗法:A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让他回忆叙述幼年的生活条件和症状产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具体内容,帮助他分析发病根源,给他讲解正常性心理发育过程,使其认识、领悟到窃藏女性贴身用品,以此手淫获取性乐高潮而不伴有任何性接触的意志和行为系性心境是由很多外部因素所致,这是一种变态的性生活。B告诉他,每当产生恋物意念时,就尽可能地去回想过去由于恋物受到的责备、唾骂和处分,联想将来对个人前途、家庭及后代的影响。C要求他经常到商店卖女性用品的地方转一转,每周三次。以使他能逐步在面对这引起物品时控制自己的意念,战胜自我。2)药物治疗:给予小剂量的镇静剂和醋酸环丙孕酮来降低睾酮水平减少性欲望和性幻想,在心理治疗的前提下,改善睡眠和紧张情绪。案例二【强迫症】:胡某,男,四十二岁,某公司部门经理。胡某主动陈述:“我觉得自己得了一种‘怪病’,老是觉得自己染上了病菌,可能会得癌症。因此,每天必须多次、长时间地洗手、洗衣,为此非常痛苦,别人也称我为‘洗手狂’。我在卫生清洁上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别人都说我不像一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倒像是哪家熟菜店里的营业员。是的,我就像是绝对不允许将一点点细菌带进操作间里一样,不能容忍办公室和家里有不洁之处。每天我上班时,首先就是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三遍以上,然后才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办公。而且必须是我亲自擦,清洁工阿姨擦我是不放心的。总觉得别人擦的不干净。我觉得很苦恼,我知道这种行为很病态,但又控制不住自己。1诊断分析:胡某在某段时间反复而持久的经历某些侵扰的和不恰当的观念,冲动或是想象,造成显著地焦虑或是痛苦,而这些观念,冲动或是想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过分担忧。胡某的强迫观念或是强迫行为造成了显著地痛苦,耗费大量的时间,或者明显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社交关系,胡某的这种障碍不是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直接造成的生理作用。所以胡某符合DSM-IV-TR标准的强迫性障碍。2成因分析:案主总觉得自己染上了病菌,会得癌症,这是一种侵扰的想法,注意力集中于侵扰的思维儿感到焦虑,进而发展成特定的心理学易感性,认为那些想法是危险的和不被接受的,并焦虑不安,而案主又通过认知和行为上的仪式以消除或压制那些想法,即反复的强迫自己做同一件事,形成了强迫性障碍3治疗重点:有心理准备:就是了解强迫症的感觉将要来,并且准备承受它。接受它:当有强迫症状时,不要浪费力气自责。你清楚症状来自何处,你知道如何应付它。你知道这些症状会在一天当中发生几百次。你不必每次都响应,好像那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新想法。拒绝让它冲击你,拒绝让它打败你。靠着对强迫想法做心理准备。当强迫症发生时,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4治疗方法:1)心理疗法:A)暴露疗法:让胡某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胡某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胡某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黑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要求和指导胡某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暗示手已很脏了。胡某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胡某一睁开眼时,会发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胡某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胡某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夺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胡某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B)认知疗法:咨询与治疗,首先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法,启发胡某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其心理的幼稚性、悖谬性,鼓励他以正常的态度来统率自己的行为动作,放弃怪癖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四次谈话后,胡某已树立起治愈疾患的信心。2)药物治疗:少量氯米帕明和抑制剂等案例三【自卑】:吴某,男,重点大学二年级。自进入大学后,一直很自卑,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以前因为在中学时成绩拔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自己也因此似乎忽视了家庭的贫困和普通。为了他上大学,家里负债累累。进了大学后,自己又借了不少钱以掩饰自己的贫困和普通。原以为到了上海,会有很多机会,可以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曾想了许多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比如参加社团、看书、看展览会、考证书等),但实施之后,往往都是半途而废,从而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社会底层的地位,自己不会又好的前途,不可能光宗耀祖,甚至找女朋友在上海成家都很困难。1诊断及成因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属于适应障碍伴随的自卑。由于其大学之前因为成绩拔尖,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满足,从而忽视了家境本身的贫困和普通。而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不再如过去那样受关注,失去了原来心理满足的基础。导致其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家庭的贫穷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差距,而他又过分夸大地看待了这种落差,妄图以借钱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贫困。同时,其之前对于在上海的生存带有错误的估计,换了一个新环境后,发觉并不如自己预期的通过打工补贴生活那么理想化,造成适应障碍,导致了一种挫折感。另外,对于贫穷和成功的关系亦不能做到正确的认知,使得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意志力下降,形成自卑心理。2治疗重点:自卑主要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心理异常,患者一般比较内向,不爱交谈,社交能力弱,导致各方面能力影响发挥,更容易遭遇失败,为此应该主要进行心理治疗。3治疗方法:首先应当表示同感,特别是进入大学以后相对过去受到冷落给予积极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其家庭具体贫困状况,目前的经济现状,还有现在的学习状况(这在案例中没有表述),过去中学时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和老师的情况等等,使其回忆过去成功的体验,得到一种积极的自我感受。通过提问等技巧,让其逐步认识到过去如此受关注和进入大学以后不受关注的原因与区别,比如原来上中学时可能因为同学的地域相近、包括老师在内彼此较为了解,而如今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并且在人数上、校园环境上也远远大于过去,还有大学与中学本身的校园文化差别等等;针对其渴望通过努力改变现状,特别是提升自己素质之类的积极举动,应加以赞赏的表露,并在了解其目前学习状况和所具备技能的前提下,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也要质疑其通过借钱方式掩饰自身贫穷是否必要?进一步推导到他在这一行为中存在的认知偏误案例四【抑郁症】: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1诊断及成因分析: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一方面,他们对社会有各种强烈的需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缺乏认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深刻,加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防卫机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现出抑郁的情绪和心境。2治疗重点:神经性抑郁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在公共场合中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该症的发生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 3治疗方法:A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倾诉、写日记、哭泣等等,都可以减少心理负荷。B是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C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案例五【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女,17岁,学生。因厌食、消瘦、毛发脱落、闭经9个月住院。入院前9个月患者参加学校舞蹈队,自认为肥胖(自测体重公式为身高cm-105-8kg)影响体型而主动节制饮食,先是主食及肉类,以后只吃蔬菜及零食,还常食后刺激咽部引吐,体重由48kg降至38kg,家人劝阻无效,仍觉太胖,常以大量饮水及几块饼干充饥,逐渐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厌食,食量减少,且停经,阴毛、腋毛及头发脱落,怕冷,便秘,就诊于数家医院,治疗1个月稍有好转,仍然进食很少。常易生气,情感抑郁,身体极虚弱,消瘦明显,多次出现轻生念头。1诊断分析:诊断神经厌食症的标准:(1)比同年龄与同身高的标准体重低于15%以上,比自己原来体重减轻25%;(2)追求苗条,有意控制饮食,情愿挨饿; (3)女性停经达3个月以上;(4)心跳缓慢,呕吐等;5)无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6)发病年龄为10~30岁。2成因分析:该患者自认为肥胖而采取节食方法减肥,而后即使达到减肥目的和标准时,仍然认为自己肥胖,她对体重有一种病态的恐惧并对进食失去了控制,最后导致厌食症。3治疗重点:患有厌食症的患者普遍受到社会压力和自身压力,因此以心理治疗为主。4治疗方法: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要顾及患者对体重失去控制的恐惧,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需要一名医护人员在场,鼓励进食并进行交谈。
范文五:变态心理学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姓名:陈培
号码:100(一)案例说明1、摘要:杨晓,女,28岁,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直视别人,怕别人看出不自然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精神痛苦5年。2、个人陈述:我叫杨晓,出生在农村,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有一次因放学回家晚了,父亲以为在外贪玩,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个耳光,瞬间脸上出现红红的手掌印,疼得像火烧似的,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尤其是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对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文化传播媒体广告公司,负责电脑设计工作,与人沟通较少。近5年来不愿与人交往,说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最近两年情况越来越严重,现在我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我不愿与单位男同事接触,觉得男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很内向、很古怪的人”。开会时常常因为紧张,对领导开会具体内容理解不清。更糟糕的是,现在我在女同事、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已经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工作中我主要负责电脑设计排版,最近效率明显降低,但仍然不愿和同事交流。同事都背后说我工作一般还那么清高,我自己感觉很痛苦,曾力图克服这个问题,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二)、诊断结果:社交恐怖症(三)、诊断依据(1) 患者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和有强烈的求治愿望。(2) 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让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3) 持续时间长达5年,并自己无法摆脱其痛苦。(4) 患者对多种人际环境具有强烈的回避行为,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5) 恐惧的对象之前锁定在男性,近来情况加重,在女同事,邻居,亲友面前说话都不自然了。(四)、病因分析(1)生物性原因:患者为女性,28岁,至今未婚。(2)社会性因素①家庭教养严厉。②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同男孩交往不正经”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
认知,以至于不敢和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出现内容泛化。(3)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①成长中同男孩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②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③个性特征:争强好胜,爱面子,性格内向,孤僻、敏感。(五)、治疗方案1、森田疗法基本理论: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是以治疗神经症为特点的心理治疗,其本质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以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超越言语合理性的治疗方法,它重视患者的实际行动,强调“顺其自然,为所不为”,以致患者能像健康人一样的地生活,心理自然健康起来。具体操作:通过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对一的一周一次的交谈,咨询师同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在尽可能了解其各方面情况后,不以症状作为讨论主要内容,鼓励求助者面对现实生活,放弃神经质的抵抗症状的立场,认识到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而转移,认识到接受症状的本来面目,不试图去控制,症状就会改观,最后鼓励求助者要承担自己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在咨询中,咨询师应尽可能用提问方式启发求助者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过多地采用说服方式,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求助者理解顺应自然的原理。2、系统脱敏疗法基本理论:系统脱敏法是有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创建的,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具体操作:让求助者用放松训练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于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经反复练习,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界逐渐脱敏。(六)、 总结社交恐怖症之所以是后天形成的,也就在于社交能力不是与生惧来的。一方面固然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以扩大社交面,一方面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发展,才可能进行人际交往。因此,社交恐怖实际上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难以避免的。不过,还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才导致了习惯性的社交恐怖,从而形成社交恐怖症,影响着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治疗上应以心理咨询为主,并辅以心理治疗,如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同时强调增强自信、参加集体活动是战胜社交恐怖的关键。
范文六:考查--案例分析(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一、案例(30 分) 某男,23 岁,某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大学三年以来,虽然同宿舍这么 长时间,但从不和宿舍同学一起聊天、谈话,也很少见有同学、老乡来找他,因此,同 学们都背后戏称他为边幅,不能随和与顺应世俗 孤僻,不合群,好沉思幻想 感情冷淡,疏远,缺乏亲密的朋友 对别人的赞扬和批评无动于衷,很少表现情绪体验,如大喜或愤怒 日常生活中,随大流通常是正确的选择 参加群体活动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生存需要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溜冰时当别人都是顺时针方向,你逆时针方向,会是什么后果是 适者生存而不是优者生存临床描述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怪,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奇特,与人不同。 冷,表现为对人、对己情感冷漠、明显缺乏人际关系。 流行病学 患病率在 0.4%-0.9%之间,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www.qc99.com)病因 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史有很大相关。 同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密度低的人在“分 离”的测量上得分更高。 生长发育的环境也有很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妇女在怀孕期患上流行性感冒, 其孩子更可能出现分裂型人格障碍;家庭教养环境 诊断标准 (一)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有奇特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 和第六感官等; 奇怪、反常、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与习惯或目 的不明确; 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 因素所引起; 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有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 朋友。治疗 分裂样患者很少主动要求治疗, 除非是他们的情绪极端抑郁或者因为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而造成事业上的重大损失。认知行为治疗:第一步就是要促进患者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团体治疗:治疗小组为患者建立社会系统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一个暴 露自我和社会反馈的舞台,同时,治疗师会帮助患者确定他人的情感和 情感反应,从而增强他们共情的能力。行为治疗:治疗师给患者布置一系列作业,如演讲情景的角色扮演,患 者可以逐步学会社会技能。(www.qc99.com)二、案例(40 分) 某女,25 岁,抑郁寡欢、兴趣降低、自卑、烦躁、疲乏无力 7 年。开始是头昏、注意 抑郁寡欢、 抑郁寡欢 兴趣降低、自卑、烦躁、 力不集中、入睡困难,随后心情经常抑郁、沉重,感到脑子不顶用,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药物 神经衰弱 治疗疗效不明显; 临近高考时更加烦躁,易激惹,学习力不从心,每天看书 10 余小时,收效甚微,考试前头 痛欲裂,通宵不眠,食欲不振,时有呕吐;后高考落选,设法摆脱抑郁情绪而转学复读,第二次 高考又以 2 分之差落选,怀疑人活在世上没有意义,拼搏得不偿失,不愿再读书,整日呆在家 中,怕见熟人,羡慕古代隐士,曾萌发削发为尼 曾萌发削发为尼的念头,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万念俱灰 万念俱灰,几 曾萌发削发为尼 万念俱灰 次企图自杀 但又觉得死了太可惜 企图自杀,但又觉得死了太可惜 企图自杀 但又觉得死了太可惜。 患者性格内向,孤独少语,胆小怕事,爱思考,多愁善感,喜读诗歌和小说,常为古人担忧落 泪。患者无幻觉妄想和自罪自责表现,求知心切,自知力充分。 1、 你认为她属于什么心理问题? 2、 这种心理问题主要的表现症状 表现症状是什么? 表现症状 3、 这种案例与自杀的关系 关系是什么? 关系 4、 如何进行自杀预防 自杀预防? 自杀预防 1. 抑郁性神经症2. 患者具有持久性的情绪低落、沮丧、压抑,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无幻觉和 妄想等精神病性抑郁症表现,日常生活学习元明显异常,有自知力,主动求医。 3. 2/3 以上的抑郁症病人曾有自杀的观念 10-15% 的抑郁症最终自杀死亡 70% 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 4.自杀的处理和预防如果患者的自杀意图和观念非常明显,那么危机干预、密切观察以及 住院治疗就是必要的。如果不是的话,治疗则应该趋于长期化,应该开始抗抑郁剂的药物疗法和/或心理治疗,然 后需要仔细地了解导致抑郁的各种因素。抑郁症(案例二 抑郁症 案例二) 案例二(www.qc99.com)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持久的情绪抑郁,程度 较轻,病程迁延。患者具有持久性的情绪低落、沮丧、压抑,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无幻觉和妄 想等精神病性抑郁症表现,日常生活学习元明显异常,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抑郁症与自杀 ? 2/3 以上的抑郁症病人曾有自杀的观念?10-15% 的抑郁症最终自杀死亡?70% 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除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 3 项: 1. 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临床相,伴有后述症状中的三项:兴趣减退,但未 消失;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接 受鼓励和赞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接受同情和支持;有想死的 念头,但又顾虑重重;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动求治,希望能治好。 2. 无后述症状中的任何一项: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早醒和症状晨重夕轻;严重的 内疚或自罪;持续的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不止一次自杀未遂;生活不能自 理;幻觉或妄想;自知力缺损。 3. 病程至少 2 年,在全部病程中大部分时间心境低落,如有正常间歇期,每次最长不超 过 2 个月。抑郁性神经症也可应用量表评定方法来筛查。 三、抑郁症的治疗 药物疗法: 丙咪嚓等抗抑郁药,要注意副反应。 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认知疗法治疗: 指导病人进行自我监察,安排好行为活动,辨认特殊思想,在改变不良认知 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有信心的活动程序,配合松弛训练。 强调心理预防,解除患者的心理负荷,调整社交关系,消除心理应激源,创设 健康的外部环境,从小培养开朗、 健全的个性,亲属患有抑郁症须积极治疗,(www.qc99.com)对自杀者作好监护。三、案例(30 分) 两天之内,秀兰遭遇了双重打击 双重打击:她在变态心理学的期中考试中得了 C;她发现 双重打击 她高中时的男朋友和别人订了婚。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令人厌恶的。开始的几天,她很 开始的几天, 开始的几天 难从床上爬起来到教室去正常的上课;晚上吃饭的时候,她会突然大哭起来, 难从床上爬起来到教室去正常的上课;晚上吃饭的时候,她会突然大哭起来,而后便离 开饭桌。错过一顿饭并没有什么,她并不感到饥饿。她的将来看起来是如此的凄凉, 开饭桌。错过一顿饭并没有什么,她并不感到饥饿。她的将来看起来是如此的凄凉,因 为她认为她不会被任何的临床心理学机构接收,并且,她也不会再找到一个令她如此深 爱的人了。她把这两项失败归为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失败。 一两个星期后,事情开始好转起来。导师说因为所有人的期中成绩都太低,每个人 一两个星期后,事情开始好转起来 都可以选择重写一篇论文来取代期中考试的成绩。并且,秀兰发现她正期待着一个由室 友安排的周末约会。她迅速恢复起来,生活的热情又回到了她的身上,食欲也回来了。 她想:“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是我基本上已经没事了,并且,我想我可以找到自己 的爱情和事业。 一、 二、 三、 你认为她是正常 正常的吗? 正常 你认为她出现问题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 原因 如果你是她,你会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一、 不正常。出现心境障碍。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事出有因”。而抑郁症通常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 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解释;正常的沮丧和临床上的障碍只是程度 程度有所不同,而不是本质上的区别; 程度 它们可以有相同的症状,且在情绪上和工作生活中也表现出相似的问题;一般人情绪变化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重新获得心理平稳。而抑郁 症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许多与心境障碍有关的因素,包括过去的抑郁症史、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都可能 预示正常的悲伤反应向病理的悲伤反应的发展过渡;心境障碍使人能力丧失,以至于选择自杀似乎要远远好过继续活下去。(www.qc99.com)二、 生物学因素基因 家族研究: 家族研究:我们可以考察有障碍个体的亲属中患有这种障碍的人数。已 经发现,患者的一级亲属患有障碍的比例是控制组亲属的 2 到 3 倍。 收养研究: 收养研究:有些研究指出,与心境障碍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有很高的 患病危险。另一项研究没有发现在被收养个体的亲属中有很高的患病危 险。 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若双生子 中的一个出现了心境障碍,同卵双生子 的另一个患有心境障碍的比例大约是异 卵双生子的 3 倍。神经递质系统 低水平的 5-羟色胺 羟色胺同心境障碍的发作有关。 羟色胺 5-羟色胺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对情绪反应进行调节。 当 5-羟色胺水平低时,个体会处于冲动状态,此时情绪浮动很大。这可 能是因为 5-羟色胺负责调节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系统的缘故。激素系统 研究者们发现,抑郁症患者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HPA)的每一个水平 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 上都伴有激素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严重的患者,他们的血液和脑髓中皮 质醇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www.qc99.com)抑郁症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的水平也很高。一些研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究者认为: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本身就是决定抑郁症是否 发生的重要物质脑区和抑郁 右侧前额叶的过度活跃会导致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可能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与非抑郁症的控制组相比, 患有抑郁症且有过自杀企图的患者,其大脑前额皮层的面积显著减少。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 素质――压力模型 压力模型描述了可能的遗传和心理的易感性,是什么启动了这 素质 压力模型 种易感性(素质)呢? 我们通常会询问病人在他们逐渐变得抑郁或其他精神障碍之前,有无重 大的精神创伤生活事件。贝克的认知理论 贝克提出了抑郁症是由于个体对自身、现在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消极观念 所产生的。 认知的三元说:包括对自我、当前体验以及将来的消极想法 逻辑错误:臆断的推理,选择性抽象,过分概括化,个性化,夸大或缩 小事实。 塞利格曼的习得无助归因风格(www.qc99.com)抑郁症是由于对未来的无助的预期产生的,且具有永久性和弥散性。抑 郁症患者会预期有无法阻止的不幸事件发生,这种信念会持续很长的时 间,并会暗中破坏个体的所有行为。 归因上有三个维度影响着个体在何时以及何种场合会形成这种无助的缺 陷认知。 内源性与外源性 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社会文化因素 婚姻关系 对婚姻的不满和抑郁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 抑郁,尤其是持续的抑郁,会显著破坏婚姻关系 。性别因素 性别失衡:大约 70%的重性抑郁症和恶劣心境的患者是女性。 鼓励旧有性别角色的教养方式与抑郁和焦虑的易感性有关。 婚姻关系的破裂以及伴随着这种破裂产生的无助感,对女性意味着更多 的伤害 。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沉思她们的处境,并为自己的抑郁状况感到自责。 女性比男性经历了更多的歧视、贫穷、性骚扰和虐待。(www.qc99.com)生理易感性心理易感性生活压力事件消极的归因 绝望感 应激激素作用于广泛 的神经递质系统 机能失调的观点 消极的认知图示 人际关系的问题和 缺乏社会支持心境障碍三、我会。 生物学方法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电痉挛疗法 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习得无助的治疗 灵活的乐观性心理动力学疗法 人际关系疗法综合治疗 有研究已经证实:心理社会疗法与药物疗法的结合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是有效的。还无法说明心理社会与药物的结合疗法比单一的疗法有即刻的优势。药物疗法的效用比心理社会疗法更快,而心理社会疗法可以提高病人的长期社会功 能(尤其是运用人际关系疗法的个案),并防止病人复发(尤其是认知疗法)。(www.qc99.com)防止复发 抑郁症具有很高的复发率。超过 50%服用抗抑郁药的病人如果停止服药,在 4 个月 内就会复发。 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维持性治疗 维持性治疗,从而防止疾病的复发。 维持性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认知治疗组的复发率比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组降低了 50%。 简短的心理社会治疗和持续的药物治疗也许对于预防复发是有效的。
范文七:变态心理学案例变态心理学案例:17岁,学生,高中文化,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退。其中考试成绩由原来前20名,降至100名以外,感到无脸见人,出现消极行为,用刀割腕自杀,送医院抢救。出院后不愿再上学,终日卧床,自感“脑子生锈,已成废人”。后被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断“抑郁症”,服用氟西汀等,抑郁症好转,曾返校上课,但很勉强。近1月余,因功课跟不上,情绪再度低落,对家长说:“活着没意思,太累,太痛苦,不如死了好。”遂被首次送往医院治疗。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否认家属史。精神检查(略)41岁,职工,高中文化。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一次购买2000元假首饰送亲友。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睡眠减少,外出不归。情绪高涨,言行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出院。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言语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挥霍无度,一天买西装1套、休闲西装6件、衬衫2件、皮鞋2双。自夸“在上海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外追逐女性性欲亢进。因旧病复发,第2次入院。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有家属精神病史。精神检查(略)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破难为情。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语失措。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脱,一直忐忑不安。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诊断依据与结果)【病例讨论】本例病人的症状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有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恐怖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本例诊断】社交恐怖症9岁,因自幼好动,上课不认真,管教困难,于1992年7月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求治,病史由母亲代诉。患儿自幼顽皮多动,1岁多能走之后,喜欢开始到处攀爬,不怕危险,经常摔得皮破血流,依然如故。任何一件玩具到手之后就要拆开弄坏,从不怕生人,到亲友家做客,随便开别人的抽屉、柜子,到处乱翻。7岁入学,上课、做作业从不专心,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撩逗同学,搞恶作剧,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上课发言不守纪律,经常插话,扰乱可叹秩序。常常惹麻烦让老师或者同学来告状。在家做作业不专心,边做边玩,外面一点小动静就要跑去看一看,经常做错或者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东西杂乱无章,丢三落四,经常丢失玩具、雨伞等日用品,或上学忘记要带的东西。家长曾想培养他一些也与爱好,但不论学什么都是有始无终,缺乏耐心,不能坚持。脾气急躁,有什么要求马上就要满足,否则纠缠不休。学习成绩中上,近一年来有下降趋势,无说谎、偷窃等不良行为。自幼睡眠较少,似乎精力过剩。偏食,二便可。【病例讨论】此患儿临床表现为:⒈自幼注意力不能集中。⒉自幼行为多动、冲动。⒊患儿无其他品行问题,无智力低下、学习成绩中上,但近年来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⒋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⒌实验室检查:智力在正常范围,SPECT检查发现双侧额叶下部及丘脑反射性分布稀疏,代谢学运降低。【本例诊断】儿童多动症22岁,未婚,汉族,中专毕业,粮食局职员。因言行怪异,妄闻妄见,故来求治。一年前,父病故又加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多少天了,我有罪,领导认为是我让单位的其他人犯了错误”。拒绝就医。听到说车鸣响就害怕,说“了不得,天下在乱了”。不出门,独处一隅,喃喃自语自笑,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入院,给予阿米替林、冬眠灵等治疗,19天后家属要求出院。返家途中突然凝视前方,旋即返身惊恐而逃,说“前面有一道白光太厉害了”而其两位兄长均为见到。听见鸟鸣狗叫也恐慌,在家休息数月,出院3月后去上班,尚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对人说他耳边常听到一些说话声,内容则说不出。出院5月后,见到公安人员就恐惧,口称“我有罪”,回家后即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听地球的隆隆响声”。一次,听到汽车声就恐慌地说“社会太乱了”,看见小汽车则恐惧地问家人:“那是不是来逮我的啊?”某晚仰卧于床,忽然说:“怎么我在屋里能看到天?”(诊断依据与结果)9岁。因发作性入睡后起床活动多次入院。1年前,患儿看完电视后,上床入睡,约过1消失,突然起床,开门走到五层楼上同学家门口,停留一会儿又自行回家上床入睡。次日否认有此事,以后常常入睡后不久,即自行起床,饮水,开抽屉取物,或走到妈妈身边出手抚摸妈妈,口中念念有词,对旁人说话不予理睬,眼神茫然,数分钟后又自行上床入睡。就诊前两晚,患儿又突然起床,提起桶走下四楼,在百米外倒了垃圾,又提着空桶回家,双目直视,口中念念有词,摇他的躯体也无反应,后又酣然入睡。次日却否认此事。从无瘫痪、抽筋或其他发作性疾病史。(诊断依据与结果)35岁,已婚。因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怕疯、怕死10月有余。1987年10月入院。 病人1980年结婚,婚后多年不孕,四处就医。1987年1月做诊断刮宫,术中无明显不适,但术后出现阴道流血。病人较恐慌,听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更加紧张,感气促、心慌。2周后,经处理出血停止,但病人恐惧患有不治之症,又怕不能生育被丈夫抛弃。失眠、烦躁、易激怒,对外界环境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3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自觉会发疯、变傻,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几乎每天皆有发作。发作间歇仍有烦躁,担心再发,但尚能控制自己。至5月份,症状更加严重,以无明显间歇期,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有明显的自杀企图,主要是因为“太难受了”,但同时又怕死。不愿去精神病院看,爱人只好请医师至家中,病人抓住医师不放,反复叙述自己的病痛。经常无故找爱人吵闹,将自己的不适归咎于爱人的不关心、不理解。彻夜不眠,也不让爱人安睡,对爱人十分苛刻,要求他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怕听收音机,怕看电视,怕人打扰,但周围无人又感到十分孤单。看到离婚或丧偶的女性则触景生情,心中出现“一阵阵绞痛”。整日愁眉苦脸,喋喋不休,叫喊“不得了”。严重时撕头发,捶胸顿足,两手不住在腹部揉搓,致使上腹部皮肤发红肿胀,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至此,完全丧失工作和操持家务的能力,生活难以自理。(诊断依据与结果)19岁,汉族,初中文化程度,未婚,待业。王某生身父母均系农民,体健。王某出生后即由养父领养,7岁前由祖母抚养,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自小受到溺爱,性格固执、顽皮、喜欢恶作剧。上学后,开始成绩在90分以上,但以后不断打架闹事,欺侮小同学、辱骂老师、在课桌上剖剐老鼠、麻雀等。小学三年级时,在放学回家的队伍中公然把生殖器逃出来露在外面。以后成绩逐年下降,到小学毕业时要补考才能升学。初中一年级时(13岁)因3门功课不及格留级。此后表现更差,终被勒令退学。以后发展到不服家长管教,顶撞、吵闹以致与父母对打。1981年11月被送去攻读学校就读,但经常借故离校,一、二个月不返校,直至被捆绑押送回校。1982年7月由家长领回。半年中,多次与人盗窃公私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一度剪去长发,表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1984年17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