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大师解释皇华镇北岭的太极图的解释,是外星人做的吗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论太极图的原理
我的图书馆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论太极图的原理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作者:周敦颐(宋)。后人有绍兴籍的鲁迅(周树人)、周作人是其第32世孙,周恩来是其第33世孙。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南村是周敦颐第9代后人的聚居地,现在已经到第31代。此外广东潮阳,浙江诸暨、金华等地都有周敦颐后人分布。)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太极图解:
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字面含义: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
  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
  太极图是对事物运动和结构成因的图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
  4、太极图是圆形图,一是表示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是表示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运动是流畅圆润的。
  5、太极图是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
  6、内部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无摆动、无震动的旋转运动。
  7、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8、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就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根源。
  9、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我们能看到,太极图是由两个平衡对立的阴阳鱼组成的。阴阳互化而万物出。①太极图与道家的“物极必反”理论相对应。也就是说道家认为: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乐极则生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道”。道家把阴阳太极理论整个运用到了其思想体系中。&&&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家认为万物是由阴阳构成的,而阴阳又构成了“道”。②儒家同样认为阴阳是一个平衡的整体,太极图中阴阳各自参半,形成天平一样平衡,任何一方多或少都将破坏平衡。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保证阴阳的和谐、平衡。这与儒家提倡的“中庸”理论相吻合。③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发展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性;提倡“中庸”的儒家思想统治了我国几千年。无论怎么讲,太极一图对我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综上所述,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玄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
太极图说全释:
  第一节:自无极而太极。
  周子原书有'自’,朱熹删订之。是知无极无自故。极,言对待之极至也。与'仪’类同,然仪以用身外易知,极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无极,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两极调和谓中,然中庸,非此无极也,中庸之尽也必以此,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道者万物玄同圆觉之修,尽归者此无极也。所谓无极,即非无极,是谓无极,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所谓凡夫者,即非凡夫,是谓凡夫。
  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李以“易有太极”对曰:“是有”。邵雍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焉。”“一气分而阴阳判。”(《观物外篇》),刘牧曰:“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易数钩隐图》)无极而太极,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谨此。
  第二节: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动而生阳,是本自非动也。本自非动不谓静,有以别于后之谓静也。一动一静,各一其性而言之也,以象观之谓一阴一阳。若非一之,则其一体而运,非相,非非相。为以一之,故得互为其根,成就两仪。两仪立,阳变阴合,化中偏正,万象成焉。
  第三节: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阳变阴合,化中偏正有差,万象成焉。如于道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乃阴阳归极中也,偏正出万象。
  五气(气):水、火、木、金、土。
  四时(质):木、火、土、金、水。
  气质并行,是生万化也。
  五行一阴阳也,……:此明于生化之道,破五形相归阴阳,阴阳非相即归太极,极亦非,是则无极。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一其性者是取定相而定之,故有以分之;所谓定相,即非定相,故得五行之周行也。
  第四节: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无极之真者,非动,非非动之体也。二五者,五气、四时也。二五之精者,精微稽极,感化之体也。
妙,玄玄所成也。通书之言'几’者,当谓于此。
凝,凝滞,是成相体也。乾坤、男女,分列《周易》上、下篇。序卦传有以述焉,是明于此四者,非二也。
  道,乃述于此图上下通达之行也。故'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明其行行之谓也。
  第五节: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二气者:乾坤,天地之气也;男女,阴阳之气也。化生万物之理,乃二气变合之道也。生生之谓,乃各为阴阳、天地之效而变化也,是得无穷。所谓天地、男女者,即非天地、男女,是谓天地、男女。
  第六虚节:上述五节,可列五行欤?下亦一五节,其亦可列一五行欤?存之。
  第一节: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上篇言大象,此处究小宇也,形异理同。
  惟人者,自居故成万执。灵秀为人,得者可造化,可成归。一形一神,神变形合。善恶秉阴阳,万事类万物。感动者,'非幡非风,仁者心动’也。此可谓'生生’。
  第二节: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人极类太极。人极之先,不惟人得之。中正,何非中庸,法于无极。仁义乃成生生之易,法于阴阳。非动,非非动之体,有似于静,故主静焉。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圣人合之,成三之蕴也。调和之,尽象穷理。此可谓之'离明’。
  第三节: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吉凶生大业。定吉凶者,明悖逆顺成也,以之一人性。此可谓'顺逆’。
  第四节: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天地人三才立矣,行于大化。言道者,乃以明道之所成与归欤?!  原始,还原本始。反终,返终也。终始本一,至矣。死生之说,历死生修者知之,吾等不知也。知之修练,谓之圣人。此谓'修道’。
  第五节: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大者达也。易者死生反类之变也。本立而道生。斯,化道也。其,通途。至,一行也。矣,止于至善。此谓'无形’。
  第六虚节:
  全书二百五十字,去一自,二百四十九字。
  图与书: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
余续博注:
  原图本是“动阳”与“静阴”,而“阳动”、“阴静”则为朱熹所改。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庄子》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
  “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朱文公易说》)。以其不紊而言,则谓之理。
  明曹端,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天地自然图
  上下一转,五行非有,是谓天地自然也。此以玄同圆觉为修,不以渐次为要,是顿教法也。以礼要知之,周子太极图确乎儒书也。
  诚上第一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诚下第二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
  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
  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订顽》、《正蒙》):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赐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小注:正蒙者,诚之,躬行之而已矣。疑者自罪。
周敦颐不仅接受佛教影响,也吸收道教思想,他的《太极图说》,把道教的阴阳说、修炼法,融入易学阐释,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再造。他的新精神,就是将佛、道思想中可为中华道统精神容纳的东西,尽行汇通。朱熹称他有仙风道骨,为他作《墓碣》的蒲宗孟说他“与高僧、僧人跨松梦,蹑雪岭,……弹琴吟诗,经夜不返”,这都是因为,他具有“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的人格。是这样不落俗套的开放人格,而不是庸俗狭隘封闭且急功近利的排外民族主义,才构成中华精神复国的真正温床,才可能抚绥朝鲜日本越南,同化蒙古满洲西藏,越过俄罗斯,而征服欧洲。
《太极图》源于道教,周敦颐将其融入《易传》之中,写出了《太极图说》。在《太极图说》中将《易传》的天地人三方面,演化为天地人三极。对于《太极图说》中的首句现在还有很大的分歧,其中以朱熹和杨方两个为代表。朱熹《濂溪传》中为“自无极而为太极”,杨方九江本《周子全书》中为“无极而生太极”。但是在《太极图解》和《近思录》中为“无极而太极”。当时胡广仲、张栻、吕祖谦与朱熹讨论《太极解义》,就没有提到“无极而太极”有误。所以我认为“无极而太极”也便是《太极图说》的首句。
“无极而太极”。“太极”是什么哪?《易传系辞上》中说的明白,八卦生四象,四象声两仪,两仪生太极。《老子》中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这样的“太极”我认为是一个无穷的,不变的,如同朱熹说的“理”。由于它的动静变化而引起世间万物的变化,物物都有太极之理。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矣。”(《正蒙太和》)有一点与这个相似,就是物质的原始状态,但是太极是不会聚散的,而是动静变化。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静极复动,说明太极是运动着的,由于这个变化使得五行变化。五行由阴阳变化而生,《太极图说》中讲:“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实际上就是说这个道理,太极和无极有什么关系哪?可以这样说“太极”还是有形的,而“无极”是无形的,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时间上是没有先后的,但是在逻辑上是有先后的。阴阳动静变化的不同,使得生成的五行也不同,所以说:“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太极图说》)“阴阳接而万物生”,阴阳组合的比例不同,使得五行运行而生成的四时和万物不同。怎样才能生成四时等周敦颐没有说明,只是讲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同上)  在万物中,人最有灵气。周敦颐认为:“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物出矣。”(同上)形体生成之后,人所赋有的精神也就有了,五行既成感天地之气,便使人也有善意的本性,万物也具有了自己的特性。周敦颐继承了《周易》里面圣人学说,认为圣人行仁义中正之道,是上承天地之义,所以圣人主静也形成了一极就是人极这里也要顺便说一句就是这个主静。周敦颐讲阴阳动静,这个动和静,他认为是先有静,而后有动的,静极生动就是这个道理。于是就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同上)
  &&这就是说圣人和天地的意愿相同,天地万物的变化运行都是“天”所定的,上次我在解释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说,孔子认为的“天”有两种,一是自然之天,一是主宰之天。这里的这个“天”就是主宰之天,只有圣人与他相感知。“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同上)就是这个道理。在心性论上,周敦颐强调,无欲主静。“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焉。”(《通书》)周敦颐用“无妄卦”中的含义说,“无欲主静”去其祸的道理。程颐说,在周敦颐门下学习,要求寻孔颜乐处,就是要注意从“乐”中来,怎么样达到“乐”,就是“无欲主静”。
  &&返回来说,周敦颐的“主静”,理学家都重视“静中体验”。“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太极图说》)就是要去杂念,依中正仁义来上体天心,在静中修性,故又说“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通书》)这说明圣人还是可以学的,与孔子主张无异,但是他强调要在“静中体验”,“无欲故静”。理学家和其他儒家一样,其根本主张就是如何成为圣人,故又称为“圣人之学”。成圣人之后,可以教化民众,进入到大同世界,故而他们总是修己安人的。周敦颐受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将这个“静”,转化为“纯一”,也就是“无”,这个“无”也不是纯佛道的“无”,主要是“无欲”,无我生来的杂念,清除杂念,追求纯粹的东西。于是这个静成了内心的标准,而动则是外界的,表现为公而无么。这里就要说到周敦颐所讲的一个“诚”字了。
周敦颐从《易》说诚,从诚之源,诚之立,诚之正,诚之用和诚之位五个方面来谈。他在《通书》中系统地说到这个问题,认为万物本来由天而生,万物的真实无妄源于天的真实无妄;天道生生不息,万物各有其性命之正,所以是纯粹至善的,于是他便是如此(可见其是主张性善论的);引《系辞》说用,诚体是静是明,诚用是动是行,能通敢天下事物,具有感之作用;最后说明成圣贤以诚为基,注重道德修养。另外,周敦颐也提出“几”、“德”、“无为”、“神”等概念,实际也便是由“诚”这个概念而来的,“无极而太极”,“无欲故静”,这些思想一直影响到二程、张载、朱熹等后世理学家。
纵观周敦颐的政治生涯,始终是地方官吏,如主簿、县令、州判官、知州军等,并不显达。后来黄庭坚因此称颂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徽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水,举著半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春陵只一般。
??& 这首诗是周敦颐50岁(1066年)作的,其时他在永州做通判官,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财政状况不佳。从26岁开始,周敦颐做了30年地方官,主要是司法官,此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了对中华精神的研究与传授之中。他在精神上具有建树;既是一个官吏,又是一位儒师,既自诩为中华精神正宗,又兼有佛骨和仙气。身虽在宦海浮沉,常又寄情方外。著名诗人黄庭坚评其志向说:“茂叔虽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终在邱壑。”(《濂溪祠并序》,《周子全书》卷19)。
我对太极图的理解
自无极而为太极。(宇宙之初为无极,之后演变为太极。即从无限小到无穷大。此处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相似。)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宇宙从无穷小发展到无穷大,这个运动的过程成为动,无限之动为阳,可理解为在动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能量,所以有光,故称阳。当宇宙发展到无限大,已经接近无穷大的时候,其实还在发展,只是看起来,并且与之前的发展速度相比,几乎为静止的,故称发展(动)到极致而为静(相对的)。这时候发展的能量已衰,故能量减少,光少,故为阴。)静极复动。(当我们认为它完全不动的时候,却能发展它还在动。这也是相对的。也与人类的发现相符。人类本以为宇宙无穷大,但后来发现它还在膨胀。)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动源于静,静源于动。这其实就是相对论。阴阳之分,而形成了两个仪态。)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阳的仪态与性质发生变化,再加上对阴的融合。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是其各自的形态与多少搭配的差别。此处类似我们泡咖啡加入的咖啡粉与伴侣,多少搭配不同所出咖啡本质即不相同。阴阳融合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这是古人对世间万物基础的总结。)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按其所该有的位置排列,遂生春夏秋冬四时。)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来源于阴阳;阴阳,来源于太极;太极,,来源于无极。)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区别为其本性不同。)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无极的确实,阴阳、五行的精髓,来源于巧妙的结合与凝结,即巧妙地融合。)“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干道即天道,坤道即地道(此处个人理解不深)。也可理解为干即为,从干事业,其实就是为,为事需要体魄,所以生男,男人的体魄强健。坤为宽厚仁慈,其道多为感性,故生女,女人多温柔而宽厚。二气,非指男女,而是干与坤之气质,两种气质的融合生出万物。即万物有的过于强健,有的过于柔弱,也有的比较中庸。)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万物生生不息,因万物的结合,又产生出万万种物,故,其变化无穷。)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万物中,只有人,独得万物的精华而最为灵光,人为万物之中的精华。)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形指人形,神指人的精神或思想。人被万物不停地组合而生出来,又凭人的思想而获得知识,五性可以理解为五行的五性,人能从感性的角度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本性,例如上善若水。通过对五性的感知认识,人分辨出善恶,因善恶的定义和大小之分,而生出万事。此处很像万物之生到变化无穷。)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圣人将人性(或五性)定义为中正仁义静,约符合这五性的人约为人之豪杰,而其五性并无终点,故人也是无限的。)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所以,圣人的德行就像人面对天地一样伟岸,圣人在人间就像能发出光芒的日月,圣人做事之道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有序而不早不迟【分寸】,圣人的吉凶就像世人看待鬼神一样【不一定圣人都被看成神明的,很多圣人都死于世人的不理解】)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君子修养此道故人生道理为吉,小人违背此道故做事与人生道理多出恶事。)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以说,立天之道是阴和阳;立地之道是柔与刚(比较明显的体验是水和金);立人之道,是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进一步讲,从开始到结束周而复始,所以可以知道生死的道理了。伟大的变化啊,宇宙的极致之道啊!)<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12.
太极图探秘
&&& 太极图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认为挂此图可以驱邪保平安。一些商家也用它作为企业名称或商标。此图还走出国门,韩国的国旗中心部位就是太极图,甚至新加波空军机徽也是太极图,它几乎成了东方文化的象征!
&&& 太极图到底是什么呢?在本篇我们进行探讨。
太 极 图 探 秘
&&& 太极及太极图综述
“太极之说”始于孔子,他在《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而,孔子并没有说此图,也没有做文字表述,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什么是“太极”?有太极,是否有图?有图是什么样,它产生于何年何代?
(一)“太极”的含义
对“太极”一说,易界有不同的解释,其主要观点有:
其一,浑沌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太极”是指宇宙处于浑沌的那个时期。《易纬·乾凿度》提出了“有形生于无形”的命题,认为宇宙的形成分“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这四个阶段,太易是未见气时,太初是气始生时,太始是有了形体,太素是有了物质,这气、形、质浑然一体的时期,就是太极,“浑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唐·孔颖达也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浑而为一”(《周易正义》)。
其二,阴阳说。北宋·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下面还将专题介绍),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认为太极是宇宙的中心,它一静一动而产生阴阳五行和宇宙间万物。
其三,虚无说。晋·韩康伯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周易正义·系辞注》)。认为太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可为象”的虚无实体。
其四,大衍数说。汉·王弼在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时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他认为“一”就是太极,“一”不是数,而是“无”,有了这个“无”,才有四十九之策数。崔憬也是用“大衍数”解释太极的,但他却认为:“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矣。”大衍之数四十九未分是太极,分二为两仪,分四为四象。
其五,广大说。宋·蔡清说:“‘太’字是‘大’字加一点,盖大之有加焉者也,既曰极矣,而又加以‘太’。盖以此理,至大至广,至精至微,至中至正。一‘极’字犹为足以尽之,故又加‘太’字于‘极’之上,则至矣尽矣,不可复加矣。《易》曰‘刚健中正,纯粹精者’,亦此意。”
此外,还有太极元气说、太极天地说、太极之理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众多说法中,“浑沌说”广被易界认同。
现代科学证明,在几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形成了一个大的气团,各种物质都处于重新整合状态,古人称这个时期为“浑沌”,又称之为“太极”。浑沌初开,宇宙间各种物质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天地开始分明,古人用“阴阳”来表述这个阶段,叫“两仪”,之后有了“四象”和“八卦”,这应该是孔子“易有太极”一段文字的真实意思。
(二)太极图出于何时、何人之手
太极图产生的时间,至今仍是一个谜。
《宋史·朱震传》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惇颐,惇颐传程颢,程颐。”从师承关系上来看,这是可信的。然而,陈抟所传的《太极图》到底是什么样?谁也没有见过。清·黄宗炎说,此图原名叫《无极图》,是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抟将其刻在了华山石壁上,后又经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然“刻壁”之事,不但《宋史·陈抟传》没有记载,元、明古籍上也没有记载,所以只能是“传说”。南宋·朱熹在著《周易本义》时,收集了八张图(另有一“卦变图”),唯没有此图,说明朱熹当时也没有见到此图,否则他是不能不载入书中的。陈抟(871—989)至朱熹(1130—1200)二百多年,此图没有面世,故朱熹委托好友蔡季通至荆州等地去访此图,说是在民间得到了三张图,这是否就是所说的陈抟所传的图?
笔者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都有产生它的历史背景,并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在宋初期,盛行“以图解易”之风,这时出现此图是可能的;但它又不是一下就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是经过了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
南宋·林至在《易稗传》中绘有一图,就是一个圆圈○,说这就是太极图又称太虚图。同时期的朱熹在《易学启蒙》中,将太极图也画成了一个圆圈○。这一圆圈○中空,表示虚无之象,这就是最原始的太极图。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北宋程门弟子、龟山学派创始人杨时(1053—1135)曾以图与人说易,“龟山(杨时)过黄亭詹委鲁家,季鲁问易,龟山取一张纸画个圈子,用墨涂其半,云:‘这便是易’。”这个被涂抺的图象应该是?,这是一个发展了的太极图。朱熹接着说:“此说极好,易只是一阴一阳,做出许多般模样。”这可能就是阴阳太极图的前身。
自北宋·周敦颐作《太极说》后,各式各样的太极图开始问世,约有数十种!
现代易学专家根据出土文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有双鱼图形和回旋图案,在大汶口出土了有~图案的透雕象牙梳,推测太极图始于远古时期,这还有待研究和证明。王怀先生在《阴阳鱼太极图源流探析》中说:“可以说阴阳鱼太极图是在众多的传统图形这个历史知识的背景下形成的……我们说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继承、融合创新的过程,后一代的文化上在前人的基础上的积累,所谓‘无古不成今’”《易学与科学》2003第1期)。他认为,双鱼形的阴阳太极图是是借鉴和依仿民俗文化形成的,推断“产生的时间当在元代或元未明初,最早不会超出南宋。”
太 极 图 探 秘
&&& 太极图式
太极图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层迭式太极图,二是双鱼式太极图,现分别加以介绍。
(一) 层迭式太极图
层迭式太极图有多种模式,现只介绍陈抟的《无极图》和周敦颐的《太极图》。
无极图(如左图),传说这就是陈抟所传三图之一。宋·朱熹说:“先天图传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于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语类》)。《周易参同契》是早期道家炼丹理论之一,其书说:“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为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内一,俱出径路。”可见,它是融《周易》理论、黄老学说、炼丹实践为一体的著作。
清·黄宗炎《图书辨惑》说,此图式最下一圆圈为“玄牝之门”,指人身两肾间空虚之处,即祖气(丹田之气)所出之处。往上第二个圆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对上升的袓气加以提炼,化精气而为呼吸之气,化呼吸之气而为精神。第三圈表示所炼之气藏于五脏之中,统帅水、火、木、金、土五气,炼到火气下降,水气上升,火不燥热,水不卑湿,温养之至,则进入第四圈。第四圈“取坎填离”,水火相交,形成圣胎,这就是中央的那个白圈。此圣胎再加以修炼,则就到了最上层“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达到了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最下和最上一圈皆为“虚无”,中间为“有”,表示从“无”到“有”,又反归于“无”,故称“无极图”。
易界有人不愿说此图与炼丹有关,可这是事实。陈抟是宋代得道高人,他得到道家秘传是不足为怪的。道家是在吸收了《易》的智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炼丹是道事之一。中国的炼丹术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它对后来的冶金乃至化学都有重大贡献。
周氏太极图 北宋·周敦颐对上面的“无极图”进行了发展,改造成了“太极图”,并著有《太极图说》。“周氏太极图”有古、今两种图式,今本图式是经朱熹修改过的,流传较广,现将两图录于下:
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是为太极图写的说明,全文只有249字,《宋史》在周敦颐传内收录,全文如下: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而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万物化生,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为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阳与阴,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此说是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以及《易》理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宇宙万物的形成过程。图是从上往下看的,最上一个圆圈是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源,是寂静不动的。由太极而生阴生阳,,阳动而阴静,阴阳二气合抱、交感而生出五行之气。阴阳五行的精华凝聚在五行图的最下一圆圈内。这种天地之精华便是乾和坤,“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感而有万物;在这宇宙中,唯有人才是万物之“灵”。接下来说的就是“人道”了。可见,此图虽说与《无极图》相仿,但却摒弃了“炼丹”之说,而是从宇宙本源上来论太极图。
(二)&& 双鱼式太极图
  双鱼式太极图就是黑白(阴阳)互纠的图形,这是易图中的主要图式。这类图式很多,现只将 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和今太极图简要介绍如下。
先天太极图 又称《天地自然图》、《天地自然河图》,相传是陈抟传出的三图之一,一说是来自西蜀隐士(见下图)。此图最早载于明·赵谦扐的《六书本义》,他说:“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隐士,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见之,今得之于陈伯敷氏,当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自然之妙,实万世文字之本源,造化之枢纽也,呜呼,神哉!”
清·胡谓在《易图明辨》解释说:
&&& 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再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
此论甚明!这个太极图,其白为阳,其黑为阴,阴阳相合,互纠不分。黑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巧妙地配以“先天八卦”,清楚地看出阴阳消长的过程,深得阴阳造化自然之妙!
此图揭示了天地变化的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后世的众多太极图均采用此种图式,也没有脱离此图的内函。
来氏太极图德根据先天太极图,经“研索而成”来氏太极图,见左图。他说:“此圣人作易之原也,理气数象,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常变吉凶,皆寓于其中。”
此图白者为阳仪,黑者为阴仪,表明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以居中的黑白两线代表原古太极图中的黑白点。中有一阳圈,以象太极,有“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两仪”之妙。来氏作《美圆歌》说:“我有一丸,黑白相和。虽是两分,还是一个。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左无右。”来氏以此图解释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方位、释年月日变化,下面将作介绍。
&&& 今太极图 当今将太极图画成如 右图,成均匀对称之势,对此易界有不同看法。太极揭示的是宇宙变化的规律,应该是动态的。均衡之后,便形成了一个合力,成为静止不变的了,这不是太极的本义。如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这个图还是很悦目的。
太 极 图 探 秘
&&& 太极图探秘
这里所说的太极图,是指双鱼式阴阳太极图。
太极图以它那优美的造型,深受民众所喜爱,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奥妙,让我们进行一下探索。
(一)太极图与八卦
无论什么形式的阴阳太极图,它们的基本形状和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对《周易·系辞》“易有太极”的解释。
&& “易有太极”,以圆象征太极,代表天地未分时的浑沌状态。之后,宇宙间各类物质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天地开始分明,“是生两仪”,有阴有阳,故用两个黑白鱼形表示。“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明·来知德将太极图配以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以说明之,见下图;
&& 上图是《伏羲(先天)八卦太极图》,中空圆象征太极,以黑白环抱,黑分太阴、少阴,阳分太阳、少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知德在《易经来注图解》中说:“伏羲只在一奇一偶上,生出六十四卦,又生出后圣许多爻象。如一阳上加一阳为太阳,阳自然老之象;加一阴为少阳,阴自然少之象;一阴上加一阳为少阳,阳自然少之象;加一阴为太阴,阴自然老之象。太阳上加一阳为《乾》,加一阴为《兑》;少阴上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阳上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上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皆阴阳自然生之卦。”这段论述是很精道的,说明了八卦的生成过程,体现了太极生八卦的自然之妙!
下图是《文王(后天)八卦太极图》,这是对《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的解释。与左图一样,也是阴阳环抱,有两条通道,白路通阴在北,为《坎》;黑路通阳在南,为《离》;万物出乎《震》,居东,《兑》正秋也,位西;其它四卦依次排列。此图说明了阴阳相依、五行相生、四时变化之理。
(二)太极图与六十四卦
下图是明·来知德以太极图解释六十四卦的图式:
外圈环布的是前面我们介绍的《伏羲六十四卦圆图》。黑中的白路指向《复》,阳气由此而生,“白以渐而长,黑以渐而消”,《复》—《临》 —《泰》—《大壮》 —《夬》—《乾》 ,阳从下渐长,阳则渐消,至《乾》则阳盛极。白中的黑路指向《姤》,阴气由此而生,《姤》—《遁》 —《否》—《观》 —《剥》—《坤》 ,“黑以渐而长,白以渐而消”,阴在下浸阳,至《坤》为全阴。此图说明,太极图完全体现了六十四卦阴阳消长之理,阐明了性命造化之道。来知德说,得到此图“便就知进知退,知存知亡,便即‘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三)太极图与气象
明·来知德在《易经来注图解》中,将太极图配以日象,称“一日气象图”;又将太极图配以二十四节气,叫“一年气象图”,见下图。
来知德说:“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我们处于北半球,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每一个地支管两个小时,称为一个时辰。将其配以太极图,白道指北起“子”,黑道指南起“午”,十二个时辰顺时针排列。子时全黑,但有一丝白光出现,之后黑渐长而白渐退,至午时这正午,之后,白渐消而阴渐长,黑白轮转,恰似地球自转一日,这是万古不变的。
下图是将太极图配以二十四节气,表示一年的气象。白道所指为“冬至”,全黑,说明天气寒冷,夜长昼短;左转至“春分”,黑白各半,表示昼夜相等,阳气渐升;再转至“夏至”,阳已盛极,昼多夜少;至“秋分”,亦是黑白各半,虽说昼夜相等,但阳渐消而阴渐长,最后又回旋至“冬至”,一年复始。
清·胡谓认为,太极图揭示的是月亮运动规律,他在谈到古太极图时说:“即其阴阳衰弱之数,以推晦朔弦望之气而知其理有合符节者矣。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震离兑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阳息阴消之月象也。阴气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即望后三候,阴息阳消之月象也。阴极于北而阳起薄之,阴避阳,故回入中宫,而黑中复有一点之白。阳极于南而阴来迎之,阳避阴,故同入中宫,而白中复有一点之黑。盖望夕月东日西,坎离易位,其黑中白点,即是阳光;白中黑点,即是阴魂”(《易图明辨》)。来氏太极图与古太极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极图是宇宙宏观的一种思维模式,不但反映天体运行的规律,也包括了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也描绘出人生从生到死的轨迹和日月交替运动的规律,里面蕴涵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太极图代表的是三维空间,阳代表阳间,阴代表阴间,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路转相通,是说明太极图运转轨迹。
古人很聪明,把地球的磁场的南北极,不但以图示方式展开了宇宙的运动规律,更从指南针的物理方式付之实践应用,指导人们的方向,没有指南针,哪能有今天如此先进的交通航行的技术。你看:电场的正负电子的运动螺旋轨迹与太极图一样;你跑到地球的赤道去看一看,盛一碗水,水上放上一根牙签,跑到赤道的南边去,牙签逆时针转动,跑到距离不及一米的北边去,牙签顺时针转动,这种运动的轨迹,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所以指南针为中国之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祖先确是有过人之处,先见之明,他们的远见足以说明了周易是科学的。
太极图还图示了阳尽阴生(先天为乾转向巽),阴尽阳生(先天坤转向震)生生不息,循环不断,如法轮常转,印证了凡人的三世轮回。太极图还有另一种阴阳气之对待,方位之流行的规律,如夫妇相配,阴阳交媾,阴阳平衡,砂水配合也就是风水的要求,大道至简,就是一阴一阳为之道。
太极图圆圆如是一个胎盘,里面的阴阳鱼的分界线是一条S形的曲线,代表着男女的交媾,为什么太极图是阴包阳呢,这也反应出母亲的伟大,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母体,最后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故艮为生门,为胎,坤为死门,为母。艮坤同属太阴,其意义也体现在这里。故母愤的发生效力比父愤发生的能量更大,更快,作用力更大,其原理正是如此。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先天之阴阳相对],冲气以为和[后天之方位对立]。为什么叫阴阳?不叫阳阴,我们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男人主外,女人主内,阳大于阴吗?其实,太极图已经反映出母性的伟大——无论男女都经过母体的艰难阵痛生出来的,死后还归大地,与大地同眠[母为坤,地为坤],诸君看人类的发展史可留意到,人类自有社会以为,即是在距今一万年前的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母系氏公社呢!这是社会的发展史,难道社会的发展史的规律与太极图的图示方式仅是巧合这么简单吗?我肯定的说:不是!而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先见和伟大的哲学思维。阴包阳就是太极图反应了阴阳名字的来由,也是一切生命的来源和归宿。
我们从孕育的一面去看看太极图里的秘密。既然阴阳就是生育的力量来源和保证,那么阳卦中的阴为男子的精子,阴卦中的阳代表女性的卵子,他们的结合过程是产生男女后代的原因。阴卦中阳爻如果突破了S的边界(这是夫妇交媾的临界面),到艮卦与阳卦中阴爻结合就会产生纯阳效应,那么就产生男胎,如果阳卦中的阴爻突破了S的边界(这是夫妇交媾的临界面),到坤爻与阴卦中的阳爻结合就会产生纯阴效应,就会生女孩;所以有艮水高,儿郎多;申砂儿女美之说。
我们可以看看艮卦,先天为震卦,震者动也,艮与震的组合成大离,象征女性的性器官,先天之动而后天为胎为怀孕,故艮为胎卦,为怀孕。我们常说十月怀孕,从后天胎卦开始,寅为正月到亥十月结束,刚好来到了先天为艮的位置。[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不是很明显吗?]其后天为乾,乾为头,人破胎而出,从艮这个胎中破胎而出,露出了人的脑袋,这不是就是代表人的出生吗?出生时头先为顺产,否则为难产。这里面含义也很深刻,怀孕从后天的艮卦到出生时的乾卦先天艮卦结束,正好十个月,这里岂是偶然的安排呢?
这里遗落了一个坎卦。坎卦为何为淫卦。洛书云:戴九履一,左二右七,四二为肩,六八为足,以八卦配人体是洛书的另一个含义,九为头,坎为下阴,二七为左右手,四二为人之肩,六八为人之足,因为坎为阴包阳,代表母的下阴。坎为水,为文曲,水主游荡,金水为多情之喻,故有水性杨花之说。
先天坤为母为孕育,这是一个典型男女交合而留下生育孩子的形象,这里还有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形象表示,你看离在上主外,主头脑故男人要用心脑去工作去挣钱养家,而坤在下主内,坤主怀孕,坤主衣服等等都说明了一个古代的家庭观念——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这小农思想,为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还有一个更形象的表示女人的,那就是上坤下坎,表示女人的月经的生理现象,先天坤为母为宏观之女性,坎主血,位于八卦之下,喻指下身,反映了太极图与人体生理之吻合。
我们看,为什么阳尽阴生的地方为先天乾后天离?乾为极阳之地,乾又为天,人死了叫所以叫升天。离为心脏,乾为脑袋,医学为就是说心脏仃止跳动,脑细胞死了才表示真正的死亡吗?这里已经给了答案了。
我们来看看坤卦和艮卦,因为他刚好是人从阳走向阴从阴走向阳的关键点,一个是从生命的阳性空间走向阴性的空间,另一个是生命从阴性空间走向阳性空间,所以艮卦和坤卦乃是生死之门。天地有这一窍,开时物生,闭时物死,就是这里。生产也是母亲的生死关。故奇门中艮为生门,子孙才能有生存下去的能力。没有孩子哪有生生不息的后代延续呢?坤为死门是阳尽阴生,人从阳间走向阴间去的边缘地,故奇门坤为死门。
为什么先天乾后天离,我们知道离是午,乾是全阳之卦。这里有个节气就是夏至。阳尽阴生的时候,而先天坤后天坎。坤为阴尽,坎为子代表了冬至。阴尽阳生的冬至,冬至是一阳生的时候。广东开平人有一个习惯,是夏至吃狗肉,本来夏天为阳热之时,狗肉又是燥热之物,(广东人说狗肉是捕火的,意思是增加肾气之意,是有其道理的)为何热上加热呢?这说明饮食文化也有周易的思维。热上加热乃是乾上有离,乾卦含有戌亥,戌为火库,为收藏人体热量或者说是元气之所,心神所居之地,戌为狗,故此时的狗的阳气也处于亢盛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此离位是阳中有阴,也是阴气开始入侵我们身体的时候,为一年白天最短的一天,为一阴之地。我们是阳间之人,阳性物质,怎么可以让身体转入死门之坤位呢,所以食在广东,就是我们广东人懂得以形补形的饮食文化,假如在饮食中调节(食疗),正好与时运这个气场来个阴阳平衡,调节身体之阴阳二气,以狗肉之阳中和阳尽阴生之阴,就是一种太极思维的饮食文化,带有食疗的效果,&中国的古代文化之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周易与日常生活的规律也是吻合的,除此以外,太极图也反映了历法和节气的变化,从寅到子就是一年的天体气场之变化,一年之季在于春,春之开始为寅月,寅为艮卦所属,艮为生门,春天就是生机勃勃的时候,万物从冬天的残梦中苏醒,又开始了一年的序幕。这也说明了历法与周易文化这太极思想是符合的。
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每天的日出日落,连接了古今的历史长河。太阳的子民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休。太阳落山,代表了皎洁的月亮在黑夜中点缀着美丽的星空的时候,给花前月下的男女情侣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太阳为阳性之代表,月亮(太阴)为阴性之代表。你们又有谁知道这个日常的自然规律在太极图中也反映出来?我们看年看后天为震先天不离这个方位,不就是反映了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吗?震为卯不是乱安排的,因为太阳升起的时候刚好是一天的卯时。从卯辰巳午未申酉,酉时为日落西山的时候。酉为后天之兑卦,为先天之坎卦,坎为陷也,不克火也,故太阳到酉时则日落西山的时候了。
古人的造字是以形象为主,每个文字都有其深刻的含义,日月相合则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维是以阴阳平衡为中庸之道,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下,白天黑夜在一天里的变化,在太极思维中,离代表太阳,坎代表了月亮,则是日落西山之后,就是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众酉戌亥子丑到寅就是黑夜进行活动的时间。那就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里,阴阳的规律的交替运行,白天就是阳鱼,黑夜就是阴鱼,而太阳月亮(太阴)就是阴阳的代表,所以说太极图的先天后天结合也是我们日月的运动轨迹,而太阳月亮的运动轨迹也就是影响了我们的先天素质,也就是说我们是生活在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中,受它们的磁场粒子场的影响。
至于八卦在人体医学上的应用,各个卦位有它的含义,如艮卦代表手、背、鼻等。例如癸未年住宅的艮方,别人建起一堵小墙,长短高低不及一米,这也叫犯太岁,所谓犯太岁方位和对宫方位不能动土。此年为土,艮卦有丑艮寅三山,既然在太岁的对宫艮方修造,忽然冲动了未年太岁,况且艮砂为凶,而此宅其坤方为阴为凶,那就是凶上加凶了,应事一定会快,果然当年住此宅的一对年轻夫妻手上分别长出骨膜肿瘤,其父从高处跌下来断了右手,艮主手,艮主高,艮为少男,为先天之长男,出事的为长子、为三子。又许宅其艮方有龟,坎方为门口,艮主鼻,坎主血,其两个儿子都有流鼻血的恶疾,一旦发作就血流不止,到处找医生也治疗不了。主人拿出血迹斑斑的枕头,哭着叫我出手相救,我在风水上作了改动,还给他一个偏方,后来说不知不觉地治愈了,一个福建的中医兼风水爱好者打电话来说,他有一个病人,每年的七月分左脚就风湿疼痛难忍,问我从风水的角度能否找出根源来?我当时就断其艮位有煞,是火煞,震方厕所。后来此朋友到其宅一看,其宅的艮方是厨房,震方厕所。为什么一定是七月份才发作,且又是左手脚呢?留待读者自己去思考,也可以打电话来咨询,癸未年,一中年男子来我处摇卦断运,当时我断出其妻有灾,且是手术之灾,而且有生死之关。他说是癌症,我马上推出其宅艮方有龟,他说对。什么原因呢?也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一阳宅,离方有厨房,巳方一水景,其家中女于巳年离婚,连儿子也被男方骗走。(此宅建于一山之后部分,其宅后是悬崖峭壁,其主家生了三个女孩,本来中女离婚可以将儿子留下,谁知风水不容许你这样做,最后儿子也被男方用计骗走),其父有胃出血等病,其母患肺癌死于癸未年;简宅离方建龟,家中老父有头痛病,巽方见水,其妻胆结石。佛山一宅,乾方建龟,巽方建水为神经性病,断家中妻子经常偏头痛,为头风病。罗姓一宅其坎方一街道,乾方一十字路口,艮方一十字路口。宅后为人下部,妻子患有严重的月经不调,子宫寒冷难以生育;巽方有十字路,坤方十字路口,于九七年即丑年宅母中风瘫痪;一宅坐南向北,北方空虚,坤方有白灰池,97年入住,98年后其母死了;简宅其震宫有一破烂之房屋,于巳年跌断双腿,医治很久,仍需要拐杖行走,凡此种种案例,足以说明八卦属性和方位与人体是对应的。也就是说哪个方位不吉就会影响到人体某个部位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的不正常,而且这种疾病是与此卦位的五行属性一致,只不过有时应事于本宫,有时应事于对宫而已,所以说研究风水就是研究环境的砂水对人的影响,间接的知道了阴阳宅的选址和调理方法,如果更多的人懂得风水这门环境调理学,不知世间减少了多少人间悲剧啊。
有这样的一个国家,路标写着英文“赤道”二字,意思就是说是赤道的位置,用一个盛满水的碗,碗上放着一根火柴杆或木条都可以,放到赤道的南方,木条会顺时针转动,将木条放在“赤道”的北方,木条就逆时针转动,这就是太极图的螺旋方向与轨迹,也就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周易文化是与大自然同步的。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说明了古人超前思维,可以想象以当时的人力物力根本是无法达到的,然而其发明却与大自然的吻合是丝毫不差,足以说明了中国的太极思维是科学的。
所以说风水就是一门关于太极思维的学问,太极思维就是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的深层次的知识,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它与我们的现实的生活点点滴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今年,我到北京雍和宫参观,里面有一座十八米高的大佛,是用一棵檀香树雕刻而成,很状观华丽,我注意到那里有个与众不同的太极图,说正确的应该是两仪图,它与我们的太极图有很大的区别,一是没有阴阳鱼眼,二是阴阳旋转方向与太极图的旋转方向相反。似乎揭示立地成佛的玄机,没有阴阳鱼眼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最好说明,反旋的太极图说明了一个逆则成仙顺则成人太极思维的道理,也就是说,你能达到没有杂念的平常心即佛心,以反思的方式去思考生死的概念,你就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你就能大彻大悟,成为一个真正的觉悟者——佛。故禅学是一种逆思维而又得以生活一致的学说,说他平凡就是他仍然有阴阳二气的作用,君不见气功的要求是逆呼唤的,可曾深思其义?
北京雍和宫所见的两仪太极图,其中没有阴阳鱼中的鱼眼,这是多么有深度的一个简单的图案,没有阴中的阳和阳中的阴,在佛学中代表没有杂念,他们追求提一种完美脱离生死成仙成佛的境界,也就是说,他步入死亡是得道的解脱,成佛的境界。&
常用的网址:
1、周公解梦:
2、星座运程:
3、曲炜预测:
4、易经风水:
5、中华易经:
6、风水学院:
7、陕西易校:
8、易经八卦:&
9、下葬风俗:
10、殡葬服务:
12、择日宜忌:
13、边读边悟:
14、易经策划:
15、三元文化:
16、厦门取名馆:
17、无极信息咨询:
18、邵伟华预测中心:
19、中华取名网高培淇:
20、易坛泰斗邵伟华:
21、活电脑李顺祥:
22、中华易名斋:
&&&&&&&&&&&&&&&&&&&&&&&&&&&&&&&&&&&
23、黄石公风水学院:
24、百年日历:
25、周易天地:
26、老子《道德经》:
27、朱辰彬古筮风水文化研究博客:
28、星座查询:
太极图的15种解释
&&& 一个圆被一条反S线分割为鱼状的黑白两部分(俗称阴阳鱼),这就是太极图。太极图看似简单明了,实则博大精深。有人说它是万物之源,有人说它能相生互变。太极图原本是一种用来说明宇宙的图像。因其充满了神秘感,道家用它做标志,韩国用它做国旗,相士们用它骗钱财,各取所需,任意发挥。
●对太极图的圆圈,我们不妨看作是对茫茫宇宙的归纳与概括;对圆圈中的鱼,看作是对世界万物的分类。圆圈中的黑色部分代表阴,白色部分代表阳,它们既是截然相反的两部分,但又统一在一个圆圈之中,对立统一,又发展变化。凡事都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阴阳鱼首尾相连,追逐旋转。象征着白天紧连着黑夜,结束紧随着开始。运动变化是天下万物的基本形态和普遍规律,历史进程和人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点上。
● 阴阳鱼的形状呈头大尾小的逐步过渡状态,并且有一定的弯曲。象征着,人类认识规律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逐步接近的长期过程。也象征着事物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
● 在太极图中黑白对立,界限分明,启示我们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要把本质性的事情搞乱。
● 对太极图,粗看是个圆,细看圆又分为黑白两条鱼形,再细看黑鱼的眼睛是白的,白鱼的眼睛是黑的。告诉我们,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对任何事物都不能要求其至精至纯,尽善尽美。
●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都是弓着身子成一定角度来互相追逐嬉戏,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告诉我们,在一个团体或一个家庭中,其成员都要注意适度调整甚至委屈一下自己,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果只顾个人,横冲直撞,将会把圆冲破。
● 在太极图中,阴阳鱼首尾相至,紧密相依。这除了象征着异性相吸,男女爱慕和相互追求是人生乐章的主旋律外,两性间在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上也应保持同一个方向。
● 太极图的阴阳鱼表现为不断旋转换位的运动状态。提示我们,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在成绩面前要看到不足。要相信苦尽甘来,要警惕乐极生悲。
● 如果把太极图的圆圈看成是一个大海,欢快的鱼儿在海中自由嬉戏。但这种自由是有规则、受约束的。
● 太极图的图形是圆的,阴阳鱼游动的方向是圆的,甚至阴阳鱼的头形也是一个圆弧。提示我们,直中有曲,方中有圆。如果过于僵直死板,事物就难以滚动向前了。
● 阴阳鱼尽管颜色不同,但在太极图中所占的面积是相等的。说明了世间万物要有一个基本的平衡,世界应是多彩的、平等的和平衡的。
● 太极图中的黑白,也可看作为刚柔。提示管理工作者要刚柔并举,宽猛相济,不要失之于过宽或过严。
● 太极图中的黑与白,面积各占一半。提示我们做事要掌握平衡,秉持中庸,不要厚此薄彼,偏向一边。
● 在太极图中,黑白色又可表示为凶灾和吉祥,但这两个根本对立的事物又被一个圆紧紧地禁锢在一起。说明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福祸相生,悲喜相随,人们应该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 贯穿太极图当中的是一条反“S”线。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道路坎坷曲折,事物发展进程参差不齐,要有走弯路,搞迂回的思想准备。
发表评论:
馆藏&1257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城市皇华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