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死亡山火山口口边有没有草

信息加载中...
奶爸和布丁不一样的“体验式亲子旅行”
带孩子去爬活火山?这似乎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不要命了呀!高高的火山锥、覆盖着黑色焦炭般的火山灰、冷却的岩浆凝固成坚硬的火山石、大片大片被岩浆摧毁的植被。当我对布丁说起要带他去爬一座活火山的时候,布丁高兴的蹦了起来,他可以亲眼见到科普书上介绍的、博物馆里见到的火山了!布丁是个“惜命”的孩子,他一向奉行“旅行是出去玩的,不是去送命的”的旅行理念,因此他对着图片上冒着烟的火山锥有些忧虑地说:“爸爸,我们找一座矮一点的火山吧,要是火山喷发了,我们也来得及跑。”当然了,要是碰到火山爆发,老爸也想跑得快些的。奶爸一边准备着和布丁随时脚底抹油,一边在东南亚寻找适合孩子攀登的活火山。适合孩子攀登的活火山,第一要素是安全性,第二要素是便利性。奶爸和布丁寻找的火山需要是旅游设施成熟、游客众多的火山,这样的火山活动监控严密、建有游客攀爬的道路、离主要城市不远便于到达和离开。东南亚符合这样条件的火山不少,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尤其是印度尼西亚,但大部分需要至少3、4个小时的攀爬,这对低龄孩子来说会是个很大的挑战。经过奶爸和布丁的精心挑选,最终找到了两座,这两座我们都爬了上去。<span style=";color:#.印尼万隆附近的覆舟火山这座火山可以坐车到火山口上,非常轻动地就可以站在火山口边缘朝下看。这是一座泥火山,有两个巨大的火山口,内壁是碗状黑焦的火山石,火山口底覆盖了厚厚的乳白色火山泥浆,一个小口冒着烟,不断咕嘟咕嘟地朝外呕吐火山泥浆。奶爸和布丁也去过美国黄石公园,那儿有一些有名的泥火山,但没有这么壮观的火山口。<span style=";color:#.印尼爪哇岛布罗莫火山布罗莫火山坐落在一座巨大的死火山口内,附近有几座其他活火山,大火山口套小火山口,一个个环形口一起朝外吞云吐雾,这个火山群的壮美景观被誉为“如月球表面一般”。布罗莫火山口相对比较矮,是一个阔口火山,没有附近的锥状火山形状美丽,但能见到那大口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洞口被常年冒出的富含硫化合物的气体给熏得黄黄绿绿。在印尼众多壮丽的火山中,布罗莫是我认为最适合和孩子一起攀爬的火山!在这儿,能乘坐越野车从古老的火山口冲下去,穿过迷雾缭绕的火山沙海,直奔到布罗莫火山脚下,下车后带孩子爬走到火山口只需要20分钟,还能骑马上去,价格也很便宜。如何到达:如果想去覆舟火山:需要到达印尼的万隆市,在那儿租一辆车可直接开到火山口。我和布丁在万隆转来转去,寻找火山一日游失败后,转了两趟当地小巴,又从覆舟火山公园口山脚下坐了一趟摩拖车才到了火山口,非常的折腾,还是租车方便。如果想去布罗莫火山:有些麻烦,它所在的城市庞越不是一座旅游城市,最近的大城市是泗水,可以从泗水坐火车或汽车到达布罗莫,也可以从泗水参加布罗莫火山的旅游团。我们当时走的是另一条线,从古都日惹到达布罗莫,坐了整整一天的长途车,布丁给累坏了。需要注意的是,布罗莫火山所处海拔较高,一般都是清晨出发去看火山,晚上和清晨很冷,需要准备厚外套。另外,游客和马匹扬起的火山灰很呛人,最好事先买好口罩。&其他几座漂亮的活火山:奶爸还见过不少活火山,有些也是适合带孩子去的。只是大部分位于中北美洲,离我中土大唐遥远,如果将来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尼加拉瓜湖火山岛:尼加拉瓜湖上的两座火山岛,位于在中美洲小国尼加拉瓜,这个湖是前段时间热炒的中国人要投资开凿第二条穿越中美洲的“尼加拉瓜运河”的主要路段。到达火山岛很容易,坐渡船便可到岛上山脚下的小镇,爬上去却有些艰辛。俺当时在火山脚下的小镇住了一晚,在火山湖里游了一圈。后来听说里面有鲨鱼,吓得不轻!尼加拉瓜马萨亚火山:尼加拉瓜马萨亚火山,小汽车可以开到火山口,带孩子很方便到达。火山口非常壮观,常年冒气。景区要求小汽车们都屁股朝火山口头朝山脚下,方便撒丫子逃命。危地马拉帕卡亚火山:帕卡亚火山位于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古都安蒂瓜城,从前可以爬到火山顶,但自从前些年喷发之后把路给淹没了,现在只能爬到半山腰了。带孩子的话可以一起骑马到半山腰,在向上爬上十几分钟便可到达一块开阔地,可备上鸡翅膀,有一个小坑,将鸡翅窜上放置在坑口,便可做出香喷喷的烤鸡翅膀来。奶爸当时租了匹马怕到半山腰,再一行人徒步爬到了火山脚下,云蒸雾缭,可惜上不去呀。墨西哥帕里库廷火山:墨西哥淹没了半座教堂的帕里库廷火山,从墨西哥小镇乌鲁阿潘出发到达小村庄,再要骑马三个小时到达,带孩子去的话比较辛苦。五六个小时在马上,我的屁股都颠成两瓣了!在腾云驾雾间,马儿一个急刹车,我扑倒马脚下,吃了一嘴的火山灰。巴厘岛巴图尔火山:巴厘岛巴图尔火山,坐落在一个巨大盆地中,旁边一座湖泊,非常漂亮。一般的巴厘岛一日游有一条线路在火山便停留,是绝佳的观景点,只是要想攀爬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关于爬活火山的安全担忧:担心爬火山的时候火山忽然发飙,这种忧虑实际上是多余的,那些火山喷发频繁的国家,早已在国际帮助下建立起了严密的火山活动监测网点,稍有喷发迹象便会发出警告并封闭火山景点不让人接近。古代庞贝古城那种全城百姓毫无准备地被火山喷发全部摧毁的极端情况,在现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现代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多是收到警告仍不愿意撤离的当地百姓,他们在火山脚下生活,早习惯了虚虚实实的警告。游客就不一样了,一有风吹草动,跑得比长耳朵红眼睛的兔子还快!因此,火山之神真想要烫死一两个悍不畏死的游客,还真有些难度。换个角度说,如果你知道巴厘岛、夏威夷这样的旅游胜地也耸立着近期才喷发的活火山,知道美国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个随时都可能喷发的巨大活火山,也许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发布于日 19:16 |
阅读数(2097)
上一篇:下一篇:
东南亚去的比较多:)
谁是“去看看”?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10
评论数量:48
访问数量:29174在云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黑巴草原
查看:28091 | 回复:80
& &&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美丽的草原,它虽然没有蒙古大草原的广袤与辽阔,但它却不失草原的宽广与豁达,它虽然没有牧场那么多的牧种,但它也有肥壮的牛羊,它是我神往的地方,它是我梦幻的天堂,它就是素有“南国草原”之美誉的黑巴草场。
15:1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驴币 + 10
8264币 + 1 枚
& && &阿舍乡黑巴草场位于阿舍乡西南部,位于三县(砚山、开远、蒙自)的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平均海拨2100米,面积8万余亩,属轮歇地类型,素有“南国草原”之称,旅游景点有鲁都克天主教堂遗址和草场风光。民族风情主要有每星期天在鲁都克天主教堂举行的朝拜活动,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9月草马节、12月25日圣诞节、苗族花山节,苗族妇女用自纺的土布缝制苗族服饰,彝族妇女用自纺的土布缝制带有十字架的天主教徒服饰等。
15:1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 && &走进黑巴草场,你会感觉到你已经进入了天与地之间,因为草场连着天,天也连着草场,蓝天、白云、绿草在清风中自由的变换,带着泥土清鲜的空气、和煦的阳光灌入你的身体,定会让你产生幻觉,感觉一会儿在蓝天上,一会在白云间,一会又置身于草地里。一眼望去,你会感觉到自己已经回归大自然,与之融为一体,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工作、和生活上的烦恼和劳累全洗却一空,顿感轻松百倍----抬头望着天,天就在自己的头上,触手可及,闭上双眼,伸开双臂,阐开心扉,柔和的风将带着你的心灵进入“太虚幻境”……。
15:1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5:1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5:1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 && & 2014国庆节,足迹户外一行大小98人20辆车浩浩荡荡开赴期待很久的地方--黑巴草原
15:12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远观营地,漂亮吧
15:12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摆上晚上烧烤的食物。
15:12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丰富的食物,干净整洁的摆放在桌上。是不是很高大上啊。哈哈
15:12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5:1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绑定QQ账号,轻松分享到QQ空间与腾讯微博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位于共和国北部。1979年被列入。保护区是一片辽阔的高原火山区,西接国家公园,东连马尼亚腊湖国家公园,占地80,944平方公里。该地区于1957年在行政上从的范围内划出,成为独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闻名遐迩的、和已成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1]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
【名称】。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英文名称】Ngorongoro Pushcha
【批准年号】1979年--2010年
【遗产原属】马赛族牧民世世代代居住在火山口地区。
【遗产现状】坦桑尼亚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恩戈罗戈罗自然保护区位于坦桑尼亚中北部,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另一资料:面积6475平方公里)。保护区的中心部分是世界闻名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或破火山口,它是这
一地区许多死火山的一个遗址。
这个野生动物乐园是地质学上一次值得高兴的意外造成的。恩戈罗恩戈罗位于大裂谷东支,大裂谷是地壳上的一个断层,从穿过非洲直至叙利亚。在千百万年里,在地心的巨大压力下,熔岩从断层的薄弱处向地面喷出,形成一连串的火山,即今天东非的“火山口高地”。
恩戈罗恩戈罗正是这些火山中的一个。以前是圆锥形,高度为现时的两倍。250万年前锥体最后—次爆发,把所有熔岩喷出,锥体顶部下塌成凹穴,只剩下火山口西北边的圆桌山。在地质学上,山火爆发或塌陷而成的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
恩戈罗恩戈罗是世界第六大破火山口,大致成圆形,是边缘保持完整的众多破火山口之中最大一个。非洲人将其称为恩戈罗恩戈罗,即“大洞”之意。恩戈罗恩戈罗破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破火山口之一。如同镶嵌在带上的一只“大盆”。据测,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恩戈罗戈罗火山口宽度为14.5公里,深度从610米到762米(另一资料:610米到720米),直径约18公里,底部直径约16公里,占地总面积广达264平方公里。恩戈罗恩戈罗是一片非常独特的自然保护区,集中了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泽等各种生态地貌,无数种类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生存,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链系统。非洲语的意思就是“大洞”,这个保护区是一片辽阔的高原火山地带,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为中心,火山口最高点海拔2135米,直径约18公里,深 610米,如同陷入东非大裂谷带上的一只大盆,“盆底”直径约16公里——我们的旅行就从“盆壁”往“盆底”进发。进入自然保护区需要驾驶汽车沿着陡峭的火山山体向上行驶一段后,再回到平原,接着又是一段向上行驶的路线,整个行车路线好似一个“盆”状。在火山周边布满了丰富的矿物质,滋养着这里各式各样的生灵。这里有葱郁的山林、丰富的水源,还有无数种类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生存。动物数量多得惊人,其密度比当地的马赛人的羊群和牛群还要大。[1]
马尼亚拉湖是进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自然保护区的门户,海明威曾把这里描述为“非洲最可爱的地方”。马尼亚拉湖最吸引人的就是湖边的红鹤、鹈鹕以及水里密密麻麻的河马。马尼亚拉湖是一座咸水湖,湖里盛产蓝绿藻类和硅藻泥,吸引了大量火烈鸟。蓝藻是火烈鸟偏爱的食物。清晨或者夜间水流较为平静的时候,是小火烈鸟进食的时间,它们在吸食和排除废物的过程中,可以将水中的微生物滤取出来。而当水流湍急的时候,小火烈鸟则欢聚在湖面上,以让湖水变得平静,方便觅食。几千只,甚至几万只火烈鸟在一起觅食将湖边渲染成春色无边的粉红色,景象十分壮观,就连河马也深爱着这个地方,纷纷汇集在湖畔。[1]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N(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2010年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根据遗产遴选标准 (iv)(vii)(viii)(ix)(x),晋升成为自然文化双遗产。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1979年列入。2010年成为自然文化双遗产。这里一个有2000英尺深的火山口,被称作“非洲的伊甸园”。[1]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
在巨大的内是野生动物的聚集地,有大量的大型哺乳物。在附近的,曾经出土早期人类的化石,以及人类生活的足迹。坦桑尼亚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曾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是非洲坦桑尼亚国家天然动物园。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位于北部东非大裂谷,在、和之间,西128 千米。保护区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为中心,面积约 8.1万平方千米。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最高点海拔2135米,直径约18千米,深 610米,形状像一个大盆,“盆底”直径约16千米,“盆壁”陡峭,面积达315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火山口,素有非洲伊甸园之称。其内又包括许多火山口,如已形成深湖的恩帕卡艾山口,仍为活火山的奥尔多尼约·伦盖山,曾发掘出远古时代人头骨化石的等。火山口周围山势险峻,林木葱茂,水源丰盛,适宜野生动物繁衍栖息。主要野生动物有犀牛、大象、狮、豹等,总头数在 4万只以上。这里马赛族牧民的牛群与野生动物在园内共同生活,互不相扰。坦桑尼亚政府在此设有生态科研机构和反偷猎搜捕队。
每年五六月间,庞大的群和花斑牛羚群汇聚在,六七匹一排横立,准备开始行程500公里的向西迁徙。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壮观景象举世罕见。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海拔2286米。800万年前恩戈罗恩戈罗曾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口底部,专业术语称之为破火山口,即火山锥陷入火山井而形成的大凹地,面积达160平方公里。沿火山口外缘为环形,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内的动物,从最小的&迪克迪克&羚羊到、、,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火山口也因此名扬天下。每当春天来临,准备一年一度迁徙的成千累万地云集在火山口的咸湖,宛若一层粉红色薄纱铺撒在湖面上,美丽异常。火山口内的花卉繁复,百合花、菖兰花、矮牵牛、雏菊、羽扁豆、三叶草竞相开放,万紫千红,使火山口景色迷人。马赛族牧民世世代代居住在火山口地区。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距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西侧40公里处发现了奥杜瓦伊浅峡谷,峡谷因古河水侵蚀岩石层而形成。1959年人类学家在这里发掘出距今125万年的头盖骨。1960年又发掘出距今190万年的能人化石残骸、石器以及迄今仍被狩猎的动物之远祖化石。这些发现对面临复杂而又有争议的人种系谱学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历史发展
巨大的火山口是800万年前火山喷发的遗迹,然而迄今为止,它已经停止喷发250万年了。火山口外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
北部这座古老死火山陡峭的火山口,隐蔽在一片参差不齐的植物下。在1800米的高空,异常宁静,只有四周草原的上升气流经过火山口边缘吹向蔚蓝的天空时刮动树叶发出沙沙声才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站在火山口边缘上往内观看,景象惊人。口内是个朦胧的大穴,四周倾斜而成一个色彩缤纷的巨盘,乍看此巨穴,令人头昏目眩。最引人注目的是600米下的河道,弯弯曲曲流水闪闪发亮,呈现出粉红色斑点的湖泊。
恩戈罗恩戈罗壮丽多变的景色包罗了从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壁上陡峭的斜坡到金合欢灌木丛。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多样,有林地、沼泽,湖泊以及广阔的草地或萨王纳。萨王纳是塞伦盖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此生态系统一直延续至,包括毗邻的马沙良·马拉自然保护区。萨王纳草地供养着丰富多样的食草动物,这里树木茂盛、水源丰富,适合野生动物繁衍生息。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
该区的动物的名录看上去就像一份非洲野生动物的目录,有角马、斑马、瞪羚、水牛、非洲旋角大羚羊和疣猪,还有长颈鹿、狮子、大象和黑犀牛。这些动物大部分漫游于辽阔的,河马等另一些动物局限在湖泊和沼泽地区。哪里有这样多的猎物,哪里就有食肉动物,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供养着大量的狮子、斑鬣狗、豺、猎豹、豹和薮猫。大部分生活在恩戈罗戈罗的动物不需要每年为寻找水源和新鲜的而迁徙,而是长年定居在火山口内,即使是在干旱季节,火山口内也不缺乏水源,因此,火山口地区野生动物繁多,旱季,火山口内有足够的水供动物饮用。也有足够的食物供给200多万头不同大小的食草动物。
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几百万只的(红鹳)地聚集在火山口底部的咸水湖上,火烈鸟,与火山口内生长的各种花卉、植物交相辉映。突然间湖面一阵骚动,粉红色点升上天空转圈,又飞回水上,那是大群红鹳在翩翩起舞,宛如玫瑰色地薄纱。这一幅绝美的画面使人省悟起恩戈罗戈罗为什么被誉为“非洲伊甸园”。红鹳有两种,一种是大红鹳,以长脚沿河岸踱着优美的大步,弯下头颈以喙捞取甲壳食物:另一种是小红鹳,在水深处觅食藻类。
这里是非洲野生动物最集中的地方,在火山口内260平方公里地面上,估计约有30000只动物,其中有50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包括狮子、大象、犀牛、河马、长颈鹿、猴子、狒狒、疣猪、鬣狗及各种羚羊:200多种鸟,包括鸵鸟、野鸭、珍珠鸡等。该火山口是整个东非野生动物世界的缩影。
恩戈罗恩戈罗不仅是大型野生动物的天堂,而且也是大量鸟类生活、繁殖、越冬或长途迁徙中停留的重要地区。全年在此栖居的有鸵鸟、鸨、暗棕鵟、黑雕和白兀鹫等。
在雨季,许多欧洲候鸟如白鹳、黄鹡鸰和燕等为逃避北方寒冷的冬天来此避寒。像大、小火烈鸟等不太有规律的客人也到这里的各个苏打湖上取食,尤其在其较固定的栖息地十分干旱或蓝绿藻开花衰败之时。这种情况只有当藻类数量过多,以致于事实上它们被自己产生的毒素毒害之事偶有发生。
火山口边缘把内外隔绝,火山口内的动物无须为生存而向外觅食。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吃草的斑马、角马和瞪羚主要依赖草原,同时成为狮、猎豹、鬣狗、豺狼等的食物。这些食肉兽在食草动物群附近徘徊,像公路上的拦路劫匪,等待着狙击离群的动物。食草动物大多在一、二月间青草最绿时生育,食肉动物也同样在此期间繁殖,以便捕捉大量食草动物幼崽供哺乳的母兽和断奶后的幼兽食用。所以火山口内并非想像中的乐园。角马群一见徘徊的狮子就引起骚动,瞪羚受惊就跳跃逃生,斑马在角马群中吃草很显眼,但它们移动或在热霾中吃草时,身上斑纹会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见附图)。火山口内有15000只角马,大部分会全年聚成大群一起生活。群居保安全!离群的角马会成为食肉兽的猎物。
在火山口内,雄黑颊织布鸟会用草织一个巢挂在金合欢树的棘刺上。它要在草变黄之前吸引雌鸟,否则会遭雌鸟拒绝而要重新织巢。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荣誉
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黑云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上飘过,破晓景色旭日初升,湖面及沼泽上现出,—片银色的亮光,火山口内的地面上散着黑点,只有当黑点开始像云般飘动,改变形状时,才能看清原来是成千上万只正在吃草的角马和。大部分恩戈罗恩戈罗的动物不像西面的的动物,每年要为寻找水源和新鲜草场而迁徙,而是长年定居在火山口内。在干旱季节火山口内水源亦不缺乏。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蒙盖及隆约克河向许多沼泽供水,并有一个浅水碱湖。马加迪湖没有出口,经长期蒸发,水中含盐量甚高,在某种光线照耀下会显出深蓝色。只有藻类和虾之类甲壳类动物才可以在水中生存。湖附近的沼泽则有河马在打滚,又有和黑喝水,同时聚集了啄牛鸟,专门啄食躲在犀牛皮上的寄生虫。
东非草原上的树木主要是几种金合欢树和灌木,虽然都长着尖锐的棘刺,但许多动物仍赖以维生,较小的羚羊喜欢吃其嫩枝,较大的高角羚吃灌木丛,大象和长颈鹿则喜欢吃成树枝和树叶。
金合欢树除作食物外,还可作观察哨站、贮藏室、遮荫处、雨伞、擦痒柱和窝巢。豹子在高枝上侦察猎物的动静,将其捕杀后贮存于枝丫上,防止鬣狗抢掠。烈日下躲在树荫下乘凉,盾鳞脊背蛇在树枝间找寻织布鸟的巢,准备大吃雏鸟。蓑蛾幼虫织的丝茧悬挂在树枝上。交配时,雌蛾在茧内,雄蛾在茧外,冒着被住在棘刺基部瘿内的蚂蚁攻击的危险。这种蚂蚁会保护金合欢树,抵御食叶的昆虫。
成熟的金合欢种子被高角羚和大象等吞食后,在消化液中软化,才有可能萌芽。粪蜣螂翻吃动物粪便时,把种子埋入土中。于是,一棵新的金合欢树就成长起来。
每年十二月至翌年四、五月的雨季过后,火山口内的草地会一片翠绿,夹杂着粉红、黄色、蓝色和白色的花朵。在这肥沃的火山土上盛开的花有牵牛花、羽扇豆、雏菊及罕有的蓝色苜蓿花等。当五至十一月的旱季来临时,火山口内便渐渐由绿变黄,然后变成浅黄褐色,继而成为像饼干似的深褐色,动物开始聚集在蒙盖沼泽周围。由于火山口内三分之二是草地,除了零散的金合欢树和裸露的岩头外,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都是一片均匀的颜色。
恩戈罗恩戈罗与外界隔绝,给国际科学界带来好处,多年来,动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来到这里研究野生动物及其独有的生态系统。他们有一个疑问:关于近亲繁殖的问题。例如他们发现在火山口内的百余只狮子是15只狮子的后裔。这15只狮子或许是公元1962年雨季滋生的刺螫蝇引起的瘟疫后幸存下来的,也可能是后来由外面进入火山口的。这表示火山口内狮子群的遗传基因库存量甚低,威胁着它们抗病及繁育下一代的能力。
每年都会有少数动物沿着古老的小径越过火山口边缘离去,加入旱季迁徙到火山口外平原的外部动物群中,稍后再回到火山口中。外流动物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已使火山口内动物得以接触外界的遗传基因。可惜周围地区农业的发展已威胁到迁徙路径,使火山口与外界隔绝。
恩戈罗恩戈罗一度是附近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禁止农耕。对在该地牧牛的马赛族(亦译为:马萨伊族)不便,所以在公元1959年把火山口及其周围约8300平方公里划为保护区,但对火山口内放牧的牛只数量有严格限制,而且禁止建造房屋。这里,马赛族牧人的轻柔脚步声,被阳光晒得褪色的禾草的沙沙声,浓烈的动物气味,凡此种种,使此地的古老景色具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气氛。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的重要性因它是地和生物圈保护区而得以加强。先前整个地区是现今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但作为一个保护区它有着双重目的,一是保护该区的自然资源,二是保护土生土长的马萨伊部落的利益和传统生活方式,他们至今还在这里照料牛群和羊群。
动物数量众多可能给该区带来很大的压力,然而事实上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它虽受自然的冲击却仍能完美地显示复杂的平衡,每种食草动物都确立了在与其他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等级。因此,斑马吃植物的粗硬部分,而将多汁的部分留给羚羊。角马咀嚼下来的草皮残渣激发了新芽的生长,这对以此为生的瞪羚极为重要。要是没有这种食草的压力,许多萨王纳地区会恢复成林地。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尽管许多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已得到国家保留地和其他保护区日益加强的保护,但偷猎仍在继续。整个上大象的处境很糟糕,估计每年有5万头被杀,累计减少总量已达40至60万头。黑犀牛已从许多地方消失,现已处在绝种的边缘。因为一只犀牛角价值3万美元之多,因此不管有多大的风险,捕杀仍在继续。有这样高的回报,也许对黑犀牛的数量从1976年的5万头急降到1990年的3500头就不会惊讶了。现已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以拯救这种健壮的动物。对某些地区实施反偷猎巡逻保护,一旦发现偷猎者,其将被射死。为了不顾一切拯救最后的黑犀牛,为了不让偷猎者达到目的和改变其射杀黑犀牛的企图,自然资源保护生义者宁可截去黑犀牛的角。
公元1959年有人修筑了一条崎岖不平的路通往火山口内的地面,全长3200米,却下降了600米。在火山口内只容许汽车行驶,每年带来约10000名游客。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曾发掘出距今125万年的“东非人”头骨化石,距今190万年的古人类残骸化石,以及动物远祖的化石。具有珍贵的科学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巨大完整的是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 在其附近是注满了深水的恩帕卡艾火山口, 和盖伦活火山。 在距此不远的奥杜瓦伊山谷的挖掘, 发现了人类的远祖之一的哈比利斯人。[1]
.中华网&#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位于共和国北部。1979年被列入。保护区是一片辽阔的高原火山区,西接国家公园,东连马尼亚腊湖国家公园,占地80,944平方公里。该地区于1957年在行政上从的范围内划出,成为独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闻名遐迩的、和已成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1]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
【名称】。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英文名称】Ngorongoro Pushcha
【批准年号】1979年--2010年
【遗产原属】马赛族牧民世世代代居住在火山口地区。
【遗产现状】坦桑尼亚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恩戈罗戈罗自然保护区位于坦桑尼亚中北部,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另一资料:面积6475平方公里)。保护区的中心部分是世界闻名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或破火山口,它是这
一地区许多死火山的一个遗址。
这个野生动物乐园是地质学上一次值得高兴的意外造成的。恩戈罗恩戈罗位于大裂谷东支,大裂谷是地壳上的一个断层,从穿过非洲直至叙利亚。在千百万年里,在地心的巨大压力下,熔岩从断层的薄弱处向地面喷出,形成一连串的火山,即今天东非的“火山口高地”。
恩戈罗恩戈罗正是这些火山中的一个。以前是圆锥形,高度为现时的两倍。250万年前锥体最后—次爆发,把所有熔岩喷出,锥体顶部下塌成凹穴,只剩下火山口西北边的圆桌山。在地质学上,山火爆发或塌陷而成的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
恩戈罗恩戈罗是世界第六大破火山口,大致成圆形,是边缘保持完整的众多破火山口之中最大一个。非洲人将其称为恩戈罗恩戈罗,即“大洞”之意。恩戈罗恩戈罗破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破火山口之一。如同镶嵌在带上的一只“大盆”。据测,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恩戈罗戈罗火山口宽度为14.5公里,深度从610米到762米(另一资料:610米到720米),直径约18公里,底部直径约16公里,占地总面积广达264平方公里。恩戈罗恩戈罗是一片非常独特的自然保护区,集中了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泽等各种生态地貌,无数种类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生存,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链系统。非洲语的意思就是“大洞”,这个保护区是一片辽阔的高原火山地带,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为中心,火山口最高点海拔2135米,直径约18公里,深 610米,如同陷入东非大裂谷带上的一只大盆,“盆底”直径约16公里——我们的旅行就从“盆壁”往“盆底”进发。进入自然保护区需要驾驶汽车沿着陡峭的火山山体向上行驶一段后,再回到平原,接着又是一段向上行驶的路线,整个行车路线好似一个“盆”状。在火山周边布满了丰富的矿物质,滋养着这里各式各样的生灵。这里有葱郁的山林、丰富的水源,还有无数种类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生存。动物数量多得惊人,其密度比当地的马赛人的羊群和牛群还要大。[1]
马尼亚拉湖是进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自然保护区的门户,海明威曾把这里描述为“非洲最可爱的地方”。马尼亚拉湖最吸引人的就是湖边的红鹤、鹈鹕以及水里密密麻麻的河马。马尼亚拉湖是一座咸水湖,湖里盛产蓝绿藻类和硅藻泥,吸引了大量火烈鸟。蓝藻是火烈鸟偏爱的食物。清晨或者夜间水流较为平静的时候,是小火烈鸟进食的时间,它们在吸食和排除废物的过程中,可以将水中的微生物滤取出来。而当水流湍急的时候,小火烈鸟则欢聚在湖面上,以让湖水变得平静,方便觅食。几千只,甚至几万只火烈鸟在一起觅食将湖边渲染成春色无边的粉红色,景象十分壮观,就连河马也深爱着这个地方,纷纷汇集在湖畔。[1]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N(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2010年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根据遗产遴选标准 (iv)(vii)(viii)(ix)(x),晋升成为自然文化双遗产。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1979年列入。2010年成为自然文化双遗产。这里一个有2000英尺深的火山口,被称作“非洲的伊甸园”。[1]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
在巨大的内是野生动物的聚集地,有大量的大型哺乳物。在附近的,曾经出土早期人类的化石,以及人类生活的足迹。坦桑尼亚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曾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是非洲坦桑尼亚国家天然动物园。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位于北部东非大裂谷,在、和之间,西128 千米。保护区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为中心,面积约 8.1万平方千米。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最高点海拔2135米,直径约18千米,深 610米,形状像一个大盆,“盆底”直径约16千米,“盆壁”陡峭,面积达315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火山口,素有非洲伊甸园之称。其内又包括许多火山口,如已形成深湖的恩帕卡艾山口,仍为活火山的奥尔多尼约·伦盖山,曾发掘出远古时代人头骨化石的等。火山口周围山势险峻,林木葱茂,水源丰盛,适宜野生动物繁衍栖息。主要野生动物有犀牛、大象、狮、豹等,总头数在 4万只以上。这里马赛族牧民的牛群与野生动物在园内共同生活,互不相扰。坦桑尼亚政府在此设有生态科研机构和反偷猎搜捕队。
每年五六月间,庞大的群和花斑牛羚群汇聚在,六七匹一排横立,准备开始行程500公里的向西迁徙。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壮观景象举世罕见。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海拔2286米。800万年前恩戈罗恩戈罗曾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口底部,专业术语称之为破火山口,即火山锥陷入火山井而形成的大凹地,面积达160平方公里。沿火山口外缘为环形,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内的动物,从最小的&迪克迪克&羚羊到、、,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火山口也因此名扬天下。每当春天来临,准备一年一度迁徙的成千累万地云集在火山口的咸湖,宛若一层粉红色薄纱铺撒在湖面上,美丽异常。火山口内的花卉繁复,百合花、菖兰花、矮牵牛、雏菊、羽扁豆、三叶草竞相开放,万紫千红,使火山口景色迷人。马赛族牧民世世代代居住在火山口地区。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距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西侧40公里处发现了奥杜瓦伊浅峡谷,峡谷因古河水侵蚀岩石层而形成。1959年人类学家在这里发掘出距今125万年的头盖骨。1960年又发掘出距今190万年的能人化石残骸、石器以及迄今仍被狩猎的动物之远祖化石。这些发现对面临复杂而又有争议的人种系谱学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历史发展
巨大的火山口是800万年前火山喷发的遗迹,然而迄今为止,它已经停止喷发250万年了。火山口外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
北部这座古老死火山陡峭的火山口,隐蔽在一片参差不齐的植物下。在1800米的高空,异常宁静,只有四周草原的上升气流经过火山口边缘吹向蔚蓝的天空时刮动树叶发出沙沙声才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站在火山口边缘上往内观看,景象惊人。口内是个朦胧的大穴,四周倾斜而成一个色彩缤纷的巨盘,乍看此巨穴,令人头昏目眩。最引人注目的是600米下的河道,弯弯曲曲流水闪闪发亮,呈现出粉红色斑点的湖泊。
恩戈罗恩戈罗壮丽多变的景色包罗了从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壁上陡峭的斜坡到金合欢灌木丛。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多样,有林地、沼泽,湖泊以及广阔的草地或萨王纳。萨王纳是塞伦盖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此生态系统一直延续至,包括毗邻的马沙良·马拉自然保护区。萨王纳草地供养着丰富多样的食草动物,这里树木茂盛、水源丰富,适合野生动物繁衍生息。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
该区的动物的名录看上去就像一份非洲野生动物的目录,有角马、斑马、瞪羚、水牛、非洲旋角大羚羊和疣猪,还有长颈鹿、狮子、大象和黑犀牛。这些动物大部分漫游于辽阔的,河马等另一些动物局限在湖泊和沼泽地区。哪里有这样多的猎物,哪里就有食肉动物,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供养着大量的狮子、斑鬣狗、豺、猎豹、豹和薮猫。大部分生活在恩戈罗戈罗的动物不需要每年为寻找水源和新鲜的而迁徙,而是长年定居在火山口内,即使是在干旱季节,火山口内也不缺乏水源,因此,火山口地区野生动物繁多,旱季,火山口内有足够的水供动物饮用。也有足够的食物供给200多万头不同大小的食草动物。
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几百万只的(红鹳)地聚集在火山口底部的咸水湖上,火烈鸟,与火山口内生长的各种花卉、植物交相辉映。突然间湖面一阵骚动,粉红色点升上天空转圈,又飞回水上,那是大群红鹳在翩翩起舞,宛如玫瑰色地薄纱。这一幅绝美的画面使人省悟起恩戈罗戈罗为什么被誉为“非洲伊甸园”。红鹳有两种,一种是大红鹳,以长脚沿河岸踱着优美的大步,弯下头颈以喙捞取甲壳食物:另一种是小红鹳,在水深处觅食藻类。
这里是非洲野生动物最集中的地方,在火山口内260平方公里地面上,估计约有30000只动物,其中有50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包括狮子、大象、犀牛、河马、长颈鹿、猴子、狒狒、疣猪、鬣狗及各种羚羊:200多种鸟,包括鸵鸟、野鸭、珍珠鸡等。该火山口是整个东非野生动物世界的缩影。
恩戈罗恩戈罗不仅是大型野生动物的天堂,而且也是大量鸟类生活、繁殖、越冬或长途迁徙中停留的重要地区。全年在此栖居的有鸵鸟、鸨、暗棕鵟、黑雕和白兀鹫等。
在雨季,许多欧洲候鸟如白鹳、黄鹡鸰和燕等为逃避北方寒冷的冬天来此避寒。像大、小火烈鸟等不太有规律的客人也到这里的各个苏打湖上取食,尤其在其较固定的栖息地十分干旱或蓝绿藻开花衰败之时。这种情况只有当藻类数量过多,以致于事实上它们被自己产生的毒素毒害之事偶有发生。
火山口边缘把内外隔绝,火山口内的动物无须为生存而向外觅食。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吃草的斑马、角马和瞪羚主要依赖草原,同时成为狮、猎豹、鬣狗、豺狼等的食物。这些食肉兽在食草动物群附近徘徊,像公路上的拦路劫匪,等待着狙击离群的动物。食草动物大多在一、二月间青草最绿时生育,食肉动物也同样在此期间繁殖,以便捕捉大量食草动物幼崽供哺乳的母兽和断奶后的幼兽食用。所以火山口内并非想像中的乐园。角马群一见徘徊的狮子就引起骚动,瞪羚受惊就跳跃逃生,斑马在角马群中吃草很显眼,但它们移动或在热霾中吃草时,身上斑纹会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见附图)。火山口内有15000只角马,大部分会全年聚成大群一起生活。群居保安全!离群的角马会成为食肉兽的猎物。
在火山口内,雄黑颊织布鸟会用草织一个巢挂在金合欢树的棘刺上。它要在草变黄之前吸引雌鸟,否则会遭雌鸟拒绝而要重新织巢。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荣誉
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黑云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上飘过,破晓景色旭日初升,湖面及沼泽上现出,—片银色的亮光,火山口内的地面上散着黑点,只有当黑点开始像云般飘动,改变形状时,才能看清原来是成千上万只正在吃草的角马和。大部分恩戈罗恩戈罗的动物不像西面的的动物,每年要为寻找水源和新鲜草场而迁徙,而是长年定居在火山口内。在干旱季节火山口内水源亦不缺乏。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蒙盖及隆约克河向许多沼泽供水,并有一个浅水碱湖。马加迪湖没有出口,经长期蒸发,水中含盐量甚高,在某种光线照耀下会显出深蓝色。只有藻类和虾之类甲壳类动物才可以在水中生存。湖附近的沼泽则有河马在打滚,又有和黑喝水,同时聚集了啄牛鸟,专门啄食躲在犀牛皮上的寄生虫。
东非草原上的树木主要是几种金合欢树和灌木,虽然都长着尖锐的棘刺,但许多动物仍赖以维生,较小的羚羊喜欢吃其嫩枝,较大的高角羚吃灌木丛,大象和长颈鹿则喜欢吃成树枝和树叶。
金合欢树除作食物外,还可作观察哨站、贮藏室、遮荫处、雨伞、擦痒柱和窝巢。豹子在高枝上侦察猎物的动静,将其捕杀后贮存于枝丫上,防止鬣狗抢掠。烈日下躲在树荫下乘凉,盾鳞脊背蛇在树枝间找寻织布鸟的巢,准备大吃雏鸟。蓑蛾幼虫织的丝茧悬挂在树枝上。交配时,雌蛾在茧内,雄蛾在茧外,冒着被住在棘刺基部瘿内的蚂蚁攻击的危险。这种蚂蚁会保护金合欢树,抵御食叶的昆虫。
成熟的金合欢种子被高角羚和大象等吞食后,在消化液中软化,才有可能萌芽。粪蜣螂翻吃动物粪便时,把种子埋入土中。于是,一棵新的金合欢树就成长起来。
每年十二月至翌年四、五月的雨季过后,火山口内的草地会一片翠绿,夹杂着粉红、黄色、蓝色和白色的花朵。在这肥沃的火山土上盛开的花有牵牛花、羽扇豆、雏菊及罕有的蓝色苜蓿花等。当五至十一月的旱季来临时,火山口内便渐渐由绿变黄,然后变成浅黄褐色,继而成为像饼干似的深褐色,动物开始聚集在蒙盖沼泽周围。由于火山口内三分之二是草地,除了零散的金合欢树和裸露的岩头外,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都是一片均匀的颜色。
恩戈罗恩戈罗与外界隔绝,给国际科学界带来好处,多年来,动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来到这里研究野生动物及其独有的生态系统。他们有一个疑问:关于近亲繁殖的问题。例如他们发现在火山口内的百余只狮子是15只狮子的后裔。这15只狮子或许是公元1962年雨季滋生的刺螫蝇引起的瘟疫后幸存下来的,也可能是后来由外面进入火山口的。这表示火山口内狮子群的遗传基因库存量甚低,威胁着它们抗病及繁育下一代的能力。
每年都会有少数动物沿着古老的小径越过火山口边缘离去,加入旱季迁徙到火山口外平原的外部动物群中,稍后再回到火山口中。外流动物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已使火山口内动物得以接触外界的遗传基因。可惜周围地区农业的发展已威胁到迁徙路径,使火山口与外界隔绝。
恩戈罗恩戈罗一度是附近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禁止农耕。对在该地牧牛的马赛族(亦译为:马萨伊族)不便,所以在公元1959年把火山口及其周围约8300平方公里划为保护区,但对火山口内放牧的牛只数量有严格限制,而且禁止建造房屋。这里,马赛族牧人的轻柔脚步声,被阳光晒得褪色的禾草的沙沙声,浓烈的动物气味,凡此种种,使此地的古老景色具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气氛。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的重要性因它是地和生物圈保护区而得以加强。先前整个地区是现今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但作为一个保护区它有着双重目的,一是保护该区的自然资源,二是保护土生土长的马萨伊部落的利益和传统生活方式,他们至今还在这里照料牛群和羊群。
动物数量众多可能给该区带来很大的压力,然而事实上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它虽受自然的冲击却仍能完美地显示复杂的平衡,每种食草动物都确立了在与其他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等级。因此,斑马吃植物的粗硬部分,而将多汁的部分留给羚羊。角马咀嚼下来的草皮残渣激发了新芽的生长,这对以此为生的瞪羚极为重要。要是没有这种食草的压力,许多萨王纳地区会恢复成林地。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尽管许多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已得到国家保留地和其他保护区日益加强的保护,但偷猎仍在继续。整个上大象的处境很糟糕,估计每年有5万头被杀,累计减少总量已达40至60万头。黑犀牛已从许多地方消失,现已处在绝种的边缘。因为一只犀牛角价值3万美元之多,因此不管有多大的风险,捕杀仍在继续。有这样高的回报,也许对黑犀牛的数量从1976年的5万头急降到1990年的3500头就不会惊讶了。现已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以拯救这种健壮的动物。对某些地区实施反偷猎巡逻保护,一旦发现偷猎者,其将被射死。为了不顾一切拯救最后的黑犀牛,为了不让偷猎者达到目的和改变其射杀黑犀牛的企图,自然资源保护生义者宁可截去黑犀牛的角。
公元1959年有人修筑了一条崎岖不平的路通往火山口内的地面,全长3200米,却下降了600米。在火山口内只容许汽车行驶,每年带来约10000名游客。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曾发掘出距今125万年的“东非人”头骨化石,距今190万年的古人类残骸化石,以及动物远祖的化石。具有珍贵的科学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巨大完整的是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 在其附近是注满了深水的恩帕卡艾火山口, 和盖伦活火山。 在距此不远的奥杜瓦伊山谷的挖掘, 发现了人类的远祖之一的哈比利斯人。[1]
.中华网&#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山口的雨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