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日记王拯文言文

&中华文化—处世篇&.&醒世箴言《名人格言录》(61-72)&?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61、陆陇其61、陆陇其(清)&&& 陆陇其生于明崇祯三年(),相传为唐代贤相陆贽后裔。早年因生活所迫,以坐馆人家为生计。二十七岁时,应试补本邑弟子员。清康熙九年()中二甲进士,康熙十四年()四月授嘉定(今属上海)知县,到任后,即抑制豪强,整顿胥役,深受乡民爱戴。次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对他素不相识,因慕名而荐举其补福建按察使,缘因江苏巡抚慕天颜做寿时,陆未送厚礼,怀恨结仇,认为陇其不能胜任,降级调用。县民闻讯后罢市争议,连日上巡抚衙门请愿,要求陆陇其留任。慕不得不再疏请部复议。&&&&十六年()二月,被诬告“讳盗”罢官,县民不服而罢市三天。离任时,行李唯有图书数卷和摇车、织布机等物,当日,九乡二十都万余男女执香携酒送行,人群拥塞街道。后来,乡民还为陆公建立生祠纪念。十七年(),陇其因父丧返乡庐墓。二十二年,复应诏出任灵寿知县。该县地近京城,劳役繁多,地瘠民贫,且多水旱灾情。他上任后,首先发动大家制订“乡规民约”,兴修水利,奖励农垦,减免赋税,洁己爱民,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二十九年(),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上任后,上疏陈述畿辅民情,要求酌免赋税。&&&&三十年(),上疏言民情时弊,与权臣有利益冲突,部议去职,弃官归里。曾讲学于东洞庭山,后在东泖顾书堵建“尔安书院”,专心讲学、著书,四方学者群聚门下。次年病逝于泖口“三鱼堂”故居,终年六十三岁,谥清献,墓葬于泖上画字圩(今新埭镇北乍桥北侧)。&&& 雍正四年()诏谕从祀孔庙。乾隆元年()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谥清献。乾隆三十年(),嘉定知县杜念曾钦慕陆陇其政迹,修葺孔庙旁的应奎书院,增建讲堂,特取陆的出生地浙江平湖的别称——“当湖”为院名以示纪念。《座右铭》【原文】&&&&生者待汝养,死者待汝弊,天下后世待汝治。汝无或轻身,以徇无涯之欲,而丧厥志。【译文】&&& 活着的人等待你养活,死的人等待你安葬,天下后世等待你治理。你不要轻视你自己,不要拼命追求无边无际的欲望,而丧失自己的志向。&62、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张英62、张英(清)&&& 张英(—),字敦复,一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都有他的重要身影。张廷玉()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己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在张家官运的背后是康雍乾三世,他们是清代有作为的皇帝,在有作为的皇帝身边溜须拍马,邀宠作奸是没有市场的,特别是雍正皇帝,为政不长,却厉行政改,一生勤于国政,“崇俭而不奢”,“毫无土木声色之娱”,张廷玉记录雍正:“上进膳,承命侍食,见一于饭颗并屑,未尝废置纤毫!!”饭粒落于桌上也不舍弃!在张家高官的背后,是威严自律的帝国皇帝。&&& 当时的清王朝尽管帝王自律而有作为,但对汉人仍提防有加,防汉人颠覆政权,大兴文字狱,高官厚爵们也伴君如侍虎,如履薄冰。张家人低调屈身,也成自然,据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因为张家已太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了。雍正深为感动,将其子降级任用,可见张家谦卑公允之心,昭昭可鉴日月。《座右铭》【原文】&四纲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十二日戒嬉戏&&慎威仪&&谨言语&&温经书&&精举业&&学楷字&&谨起居&&慎寒暑&节用度&&&谢酬应&&省宴集&&寡交游【译文】&四纲树立人品&&读书&&修养自己&&注意选择朋友&十二目&&& 戒嬉戏&&注意威仪&&谨慎言行&&温习经书&&精通应考科举的学业&&&学楷书&&&&日常生活要严谨&&&&注意防寒御暑&&节省开支&&&谢绝应酬&&&减少宴会&&&少交游。63、陈廷敬&&63、陈廷敬(清)&&&&陈廷敬(年―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康熙年(年),他奉命値南書房。南書房最初是康熙帝本人的書房,後來供入值內廷的翰林官在那裏“供奉”——陪同皇帝閱讀、欣賞和討論詩文書畫。康熙剛學作詩時,興趣很濃,常召陳廷敬等侍讀學士進內廷賦詩。有時天晚了,就把他們留在南書房,擺禦宴以賞賜。&由于受到康熙帝的器重和信任,陳廷敬官運亨通,一帆風順。在這些年間,除年小有波折外,他二十八次昇調官職,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除兵部外,他擔任過五個部的最高級領導職務,一直在清政府的中央機构任職。&&&&陳廷敬很推崇先秦儒學,講求“訥于言,敏于行”,主張少說多做。他曾在所著的《困學緒言》中寫道:“與其言而不行,寧行不言”,“欲知其人,觀其行而已。”他還寫有《言箴》、《動箴》兩則,時時提醒自己。&《言箴》【原文】&&& “與其易爾言也,寧喪厥躬。喪厥躬,人所同也。易爾言,禍不可窮也。不車而裂,不鼎而烹也。水溺火焚,情相攻也。嘅然永嘆,以身終也。胡不忍于俄頃而禍及平生也。”&【译文】:與其隨隨便便就說你的話,倒不如自己去尋死。死,人所相同,是人人都免不了的。而隨隨便便就講話,招惹的災禍可沒有盡頭了。不用車,就可將你車裂;不用鼎,就可將你煮死。這種災禍就像水淹火燒,在精神上不斷地折磨你,讓你整天嘅然長嘆,一直到死。為什么不忍一忍不講話而要導致一生的災禍呢?《动箴》【原文】&&& 天下之动,凶悍吝何多也。主吉而动,凶悔吝如我何!动以吉,其后有他,我其如凶悔吝何!吉不易为,静以胜之,天下不能有静而无动也。动之其奚宜?《易》称:“几者,动之微”,“知几其神。”惟君子吾与归。&&& 【译文】:天下的行动,凶险,灾祸是何其多。本着吉利而行动,凶险、灾祸能对我们怎样?根据吉利而行动,而后才有其他,我对凶险、灾祸又怎样。吉利不容易做到,静静地等待取胜。天下不能只有静而没有动。行动怎样才合适?《易》说:“事物的细微迹象,是行动的萌芽。”“了解事物的细微迹象,就像神一样。”我和君子走同一条路。64、康熙皇帝 64、康熙皇帝(清)&&&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年月日—年月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岁登基,岁亲政。在位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清代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一代明君,励精图治,为著名的“康干盛世”奠定了基础,他非常重视家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子女们以教诲。《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乃雍正即位后对其父的家训加以追述汇编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条,生动而具体,比较周详地表达了康熙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人生经验与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益的教诲和启迪。&&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内容丰富,包括理想、道德、读书、治国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引用诸子先贤的言论贯穿始终,表达出以仁爱思想为立世之本。康熙教诲子女们:在品德上,要严于律己,以诚敬待人接物,仁爱之心应无处不在。在理想上,强调立志于道的重要性,“盖志为进德之基,昔圣昔贤莫不发轫乎此。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在治国上,要求以身作则,凡有益于人民的事,“我知之确,即当行之。”在读书治学上,要求读书以明理,并要躬身力行。在生活上崇尚以俭朴为荣等等。《摘录》&&& 一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语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诚心去做,而不要去追求什么虚名。我从幼年即位以来,凡是祭祀天地、宗庙、神佛,都必定心存诚敬。即便处理朝中大小事务,对待各位大臣,也总以诚心相待,不求虚名。所以我为人处事,完全出于一片真诚,绝没有一丝虚伪和夸饰的成份。&&& 二训曰: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故极其量,则民胞物与,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悌,随感而应。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语译”:“仁者”把万物看作一体,恻隐同情之心,随处可流露出来。所以考察他的器量,他视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一切为上天所赐,他的仁爱之心遍及天下万物。说到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慈祥和善,这种慈祥和善,永葆常在。凡是有利于他人的事情,就去做;凡是不利于他人的事情,就放弃它。不论事情的大小,仁爱之心都是无穷无尽的,只管尽施仁爱之心力,万物都会得到他的仁德之辉。&&& 三训曰:仁者无不爱。凡爱人爱物,皆爱也。故其所感甚深,所及甚广。在上则人咸戴焉,在下则人咸亲焉。己逸而必念人之劳,己安则必思人之苦。万物一体,恫瘝切身,斯为德之盛,仁之至。&&& “语译”:仁人君子没有他不关心爱护的。凡是爱人、爱物,都是从内心发出的爱。因此他的感受非常深,他所关爱的对象也非常广。所以当他身居高位的时候,人们都爱戴他;在下,则人们都亲近他。当他自己安闲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其他人的劳苦;当他自己安适时,也一定会虑及他人的艰辛。他对天下万物都一视同仁,一切的劳苦与艰辛,他都感同身受,这就是道德的极高修养,仁爱的极致了。&&&&&&& 四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语译”:作为一个人谁能没有过失呢?只是人们有了过失,大多不愿主动正视过失承担责任。我就不是这样的。平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遗忘而错怪他人,察觉之后,我一定会主动承认错误,并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有时候竟至于使别人被我的行动大为感动并且觉得不安起来。大凡能够主动正视过失承担责任的人,大多是德行高尚的人。&&&&&& 五训曰:子曰:“志于道。”夫志者,心之用也。性无不善,故心无不正。而其用则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夫子以天纵之圣,犹必十五而志于学。盖志为进德之基,昔圣昔贤莫不发轫乎此。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义理为之主,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涵泳从容,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语译”:孔子说:“立志于修道。”所谓“志”,即指志向。人性没有不善的,所以心也没有不正的。但人心的功用则有正和不正之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清楚。孔子有着上天所赋予的圣明,尚且在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这大概因为“志”是提升道德修养的起点之故吧,昔日的圣贤修道无不是从“志”开始的。无论多远,没有“志”达不到的;无论多坚,没有“志”攻不破的。立志于修道,首先必须以义理作为根本,这样物欲就改变不了修道者坚定的志向。在此基础上再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掌握所需技能,自然就不会失掉修道的先后轻重的次序,使道德之本和才艺之末都能得以照应,内在、外在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这样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圣贤的境界。&65、爱新觉罗·弘历65、乾隆皇帝(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月日-年月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卒于嘉庆四年(年),享年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乾隆即位不久,便自撰《座右铭》【原文】&&& 维月在天,常缺于盈。维水在器,既满则倾。古之哲人,业业兢兢。慎被盈满,若弗克胜。意驰弗止,防之若城,言玷不为,守之如瓶。无往不复,何陂匪平。勿谓豫大,而侈丰享。矧兹九五,位莫与京。何求弗得,何为弗成,纵欲安止,凛涉春冰。适口斯已,那是脔鲭。容膝亦安,奚必雕楹。劳于求贤,逸于制情。对天惟敬,法祖惟诚。忧其可持,惧其可矜。我志若斯,我行未能。苟行弗能,言何足称。呜呼小子,终始斯铭。【译文】&&& 那上天的月亮,常因为圆满而亏缺。那水装在器皿里,满了就会流出。古代的哲人,都兢兢业业,警惕像月亮像水那样盈满,好像不能胜任似的。意念飞驰不会停止,防守它如同守成。不要说有过失的话,要守口如瓶。没有一往直前而不遇到反复,没有任何坦途不会遇到险阻的。不要以为其志大行,而奢求富厚通顺。况且这国君,谁的地位也没他高,要求什么得不到?干什么干不成?纵欲的话哪有尽头?应该小心谨慎,像在春天的冰上行走。合乎口味就行了,何必去追求那美味佳肴?有个狭小的立足之地就行了,何必要装饰华丽的房屋?要求贤而劳累,要为控制情欲而感到安闲。对上天要恭敬,效法祖宗要真诚。对那可以依靠的东西要担忧,对那可以自负的东西要畏惧。我的志向是这样,我的行动未能做到。如果行动不能做到,言论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啊呀,我的后辈,一定要始终按着这篇铭去做。66、纪晓岚66、纪晓岚(清)&&& 纪昀年月年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年)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堪称世界出版史上巨制的《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训诸子》“勿持傲慢”——训诸子书&& &这封信是纪昀写给他的孩子的,内容是训导孩子们勿持傲慢,勿尚奢华。纪昀从四岁起,一直到老,始终刻苦读书,他曾提过一副对联,说自己是“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他对孩子们,不仅要求他们认真读书,而且他在这封信中还谆谆告诫儿子们“勿持傲慢,遇贫苦者要恤之,并宜服劳”。他的信大意是说:常常可以看到世代为官的家庭,兴盛时位高权重,生杀予夺,恣意妄为,这是一代的威风。等到他们哀微时,其儿子或孙子,开始狂赌滥嫖,最终败落成乞丐,其上辈的尊严、荣华哪里去了呢?这并不是我故意危言耸听,我过去所买钱氏旧宅,今已改作我们的宗祠。近来听说钱氏后代已流落为叫花子,其父不也曾经是显官吗?说到这里,纪昀道:尔辈睹之,宜作前车之鉴。”&& &在这封信中,他恳切叮嘱儿辈要亲身参加农业劳动,认为“将来得为安分农民,便是余之肖子”,只要诸子克勤克俭,纪氏的家业就可以保全,祖先就能永远享用他们的祭祀。在这封信的末尾,纪昀不仅赞扬“农夫披星戴月,竭全力以养天下之人”,而且喊出了“世无农夫,人皆饿死”这样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择交宜慎”——训大儿&&& &纪昀给儿子这封信的开头便说:“尔初入世途,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就是说多交正直、诚实、有学识的朋友,不要同“小人”交往,尤其要防止“误交伪君子”。他说:“误交真小人,其害尤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 &接着他便围绕“伪君子之心,百无一同”的特点,用排比的句式,为伪君子画像造型:“有拗捩者,有偏倚者,有黑如漆者,有曲如钩者,有如荆棘者,有如刀剑者,有如蜂虿者,有如狼虎者,有现冠盖形者,有现金银气者。”并且指出,对此类人“业镜高悬,亦难照彻”,原因是“其包藏不测,起灭无端,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非若真小人一望可知也”。既指明了“伪君子”的机巧善交,也为人们的提防敲响了警钟。最后告诫孩子说:“此等外貌麟鸾中藏鬼蜮之人,最喜与人结交,儿其慎之。”此信虽短,但寓意深刻,且语言颇为生动传神。“四戒四宜”——寄内子论教子书&& &这封信是纪昀为教子事而写给其妻子的。信中说:“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受之不以其道,反定以害之焉。”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父母都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现今我住在京师,关于规矩法度的教导,责任在你肩上。而妇女的心理,偏爱的居多,却不知教育的方法不当,反而适得其反,徒害无益。方法是什么呢?纪昀说:“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归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他认为以上八项规则是教子的金科玉律,要其铭记在心,时常用它们教育三个孩子。信中说:“虽仅十六字,混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纪昀信中的“四戒四宜”为子女规范了行为法度,具体可行而涵盖深广,对今人仍有启迪。来自:文山书院&《古代简牍》&&【原文】&&& 余家托赖祖宗积德,始能子孙累代居官。惟我禄秩最高,自问学业未进,天爵未修,竟得位居宗伯,只恐累代积福,至余发泄尽矣。所以居下位时,放浪形骸,不修边幅,官阶日益时,心忧日益深。古语不云乎:“跻喻高者陷愈深。居恒用是兢兢,自奉日守节俭,非宴客不食海味,非祭祀不许杀生。余年过知命,位列高尚,禄寿亦云厚矣。不必再事戒杀修善,盖为子孙留些余地耳。尝见世禄之家,其盛焉位高势重,生杀予夺,率意妄行,固一世之雄也。及其衰焉,其子若孙,始则狂赌滥嫖,终则卧草乞丐,乃父之尊荣安在哉!此非余故作危言以耸听。吾昔年所购之钱氏旧宅,今已改作吾宗祠者,近闻钱氏子已流为叫花,其父不是曾为显宦者乎!尔辈睹之,宜作为前车之鉴,勿持傲谩,勿尚奢华,遇贫苦者宜赒恤之,并宜服劳。吾特购粮田百亩,雇工种植,欲使尔等随时学稼,将来得为安分农民,便是余之肖子,纪氏之鬼,永不馁矣。尔等勿谓春耕夏苗,胼手胝足,乃属贱丈夫之事,可知农居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农夫披星戴月,竭全力以养天下之人,世无农夫,人皆饿死,乌可贱视之乎!戒之戒之。【译文】&&& 我们家依靠祖上积下的功德,子孙们几代人才都能做官。我的俸禄官位最高,可我明白自己没有多大学问,也没有修什么高官厚禄之德,现在居然是一国宗伯,只怕是几代人所积下的福分到我这已用尽了啊。所以我做小官的时候,放浪形骸,不修边幅。随着官位一天天上升,我心中的担忧也一天天的加深。古代曾有这样的话: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我平常总是小心谨慎,自觉遵守节俭,如果不是宴请客人就不吃海味。如果没有祭祀就不随便杀身。我已经过了知命之年,如今官居尚书,俸禄很多,寿命也很长。我不再戒杀修善,是为了给子孙留下修善的余地。曾经有些世代吃俸禄的人家,在官运亨通的时候位高势重,生死予夺,都一意孤行不加考虑,成为一个时期引人注目的人物。等家道衰落的时候,他的子孙们,开始时狂赌滥嫖,后来只能睡在乱草中以乞讨为生,此时他们父辈们的尊荣又在哪里呢?这并不是我故意在危言耸听。我以前所买的钱氏的旧宅院,现在已改成了纪氏家庙。近来听说钱家的儿子已沦落为叫花子,那他的父亲曾经不也是很显贵的官宦吗?孩子们看到这个例子,应该把它作为前车之鉴才对呀,不要傲慢无礼,也不要追求奢华,遇到贫苦的人应当救济体恤他们,并且你们应当参加劳动。我专门买了几百亩的田地,雇别人种地,也是打算你们随时能学习种田,将来能成为安分的农民,这就是我的好儿子了,我们家的祖先也可以永远得到祭祀,不至于受饿。你们不要认为春耕夏苗,手脚上长出茧子,这只是地位低下的人应该做的事儿。你们可曾知道,农民地位是社会各类人的首位,知识分子却是末位。农民们披星戴月,竭尽全力劳动,才养活天下的人。如果世界上没有农夫,人们都会饿死,怎么能看不起他们呢?一定要警戒自己啊。67、熊弘备(清)&&& 熊弘备,字勉庵,清江南淮安人,著作有《宝善堂不费钱功德例》。此编据周炳麟所辑《公门惩劝录》卷上编录,仅二十一则,较陈弘谋《从政遗规》中所辑录的同一著作的数量要少些。其中因系选录,故颇为精要。或称其所说的“催科不挠,催科中抚字;刑罚不差,刑罚中教化”二语,洞见致治之大原,可以药俗吏之锢弊,而其他言行言政,均不外此意。《宝善堂居官格言》【原文】&&& 风俗,天下之大事。廉耻,士人之美节。为政者,当以扶纲常、正名分、重道义为第一。&&& 官虽至尊,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官虽至卑,不可以己之名节,佐人之喜怒。&&& 当官职业,一时都要尽,也未能。若日未能尽,又恐取责于上,多苟合含糊,欺谩将去。庸臣不忠,每蹈此弊。&&& 做官想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更当留一二好事与人间。&&&&凡为科第中人,职任朝廷耳门。须详访民害,为生灵请命。则一举笔间,可种永远福田。&&&& 或曰:居官矢志做好事,而格于长夷,奈何?愚曰:勿虑也。但虑矢未坚耳。立志不差,惟有积诚动之,洁身俟之。且安知不作好事,其祸不更有甚焉者乎?&&& 士大夫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忧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积德累功,莫如居官为易。所谓顺风之呼,响应自捷。往往有一事而可当千百善者。【译文】&&& 风尚,是天下的大事;廉耻,是士人的美节。执政做官者,应当以树立人伦纲常、维护名位秩序、推举道义原则为首要任务。&&& 官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能用别人的生命,来发泄自己的感情。官职再低,地位再微,也不能牺牲自己的节操,为他人的感情服务。&&&&当官所应尽的职责,要一下子全部履行,是难以做到的。如果说不能全部履职,又害怕被上司责备,于是多半都是将就对付,含含糊糊蒙混过去。碌碌无为的官吏如果缺乏忠诚之心,总免不了此种弊病。&&& 做官想到下台的时候,做人想到死去的时候,这样想就更应当做一两件事留在人间了。&&& 凡是科举出身的人,就担负着为朝廷了解民情的责任。应当详细调查危害百姓的事物,为人民请命。这样在举笔写文章之间,就为自己播下了收永远幸福之果的种子。&&& 有人说:当官发誓要做好事,但下级属吏却常常从中作梗,坏我事业,有什么办法呢?我说:不必忧虑这些,要忧虑的是你的誓愿是否坚定。如果志向并无差错,只有以诚心实行,洁身自好以等待机会。况且,如果不做事,所遭的祸殃不是可能更大么?&&& 士大夫帮助别人做好事情,要讲究务实,不要务其虚名。如果贪图名声,就会伤害品德。士大夫忧国忧民,应当用心灵,而不要用言语。如果光讲漂亮话,就会败坏自己的名声。&&& 积累功德,没有比当官更容易的。只要利用自己的权利一号召,拥护响应的人很快就来了。往往只要做一件好事就抵得上成百上千个善人。&68、刘德新(清)&&& 刘德新,字裕公,清朝浚县知县&,辽宁开原县人,生卒年不祥。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功勋卓著,德新科举不第,以父功为荫生。&&& 从清康熙八年(公元年)开始任浚县知县,到康熙十一年(公元年)调至淇县任知县,后于康熙十四年年)底又调回浚县继续任知县,前后任浚县知县八年。康熙十八年(公元年)升任浙江金华府同知,后又任江西吉安府知府、浙江温州府知府及陕西直隶兴安府知府。清嘉庆《浚县志·循政记》记载,刘德新“性清静,好黄老术,政暇辄披道士服”。德新在浚县任知县时造县署修县志广施惠政为民所爱戴今天浚县大伾山的清代建筑群多为德新所建现已辟为旅游风景名胜区山上另有历代摩崖题字多处可见“刘德新题”字样刘德新为浚县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河南浚县有很多关于刘知县的民间传说由此他对浚县思想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大伾山上吕祖祠中挂有刘德新身穿官服的彩色画像吕祖祠是刘德新因“尚道”而修的道观图片所示即为吕祖祠正厅高处山上的八角攒尖式建筑物名字叫做“八卦楼”亦为刘德新主持修建现为浚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戒妄念》【原文】&&& 海岛有信天翁者,拙而不能攫鱼以食,但食诸他鸟啖啄之余。夫他鸟啖啄者,日所余几何,而乃待以为命,吾为信天翁惧矣。然卒不闻海上有饿死之信天翁,何也?君子曰:观此可以悟境法焉。贵贱、贫富、死生,有司其权者曰天,天不可以人为也。有定其分者曰命,命不可以力兢也。吾顺吾天,吾安吾命,知止知足之间,自有不殆不辱之理。以与天较,与命衡,而卒无知此天与命何哉。夫实地莫负于现在,悬思莫牵于将来。现在者,可据之地也;未来者,难知之乡也。诸快乐之观,从实地出也。诸苦恼之况,从悬思成也。衣不过被体已耳,虽目前之鹑衣缊袍,亦自若也,奚必为他年谋千金之裘。食不过充腹已耳,虽目前之簟食瓢饮,亦自乐也,奚必为他计万钱之奉。居不过容膝已耳,虽目前之蓬户甕牑,亦自安也,奚必为他年筹千万间厦。古人有言曰:非无足财也,必不足也;非无安居也,心不安也。夫有可足财而心不足,有可安之居而心不安,舍可据之地而向难知之乡,弃快乐之乡而耽苦恼之况,知者固当如是耶?盖吾人之道德品谊,当向胜于我者思之,则希圣齐贤,而奋励之心自起。吾人之居处服食,当向不如我者思之,则随缘安分,而觊视之念自消。苟非然者,不以不如人之道德品谊为耻,而以胜于我之居处服食为羡。身在今日,心在他年,欲根不断,愁火常煎。势将多病易老,无益有损。吾窃叹衡命之人,终不如信天之鸟也。【译文】&&& 海岛有种鸟叫信天翁,笨拙而不会捉鱼吃,只得吃其他鸟吃剩下的东西。其他鸟吃剩的东西能有多少呢?而信天翁就是以吃这些东西维持生命,我真替信天翁担心。但从未说海上有饿死的信天翁,什么原因呢?君子说:由此可以悟出适应环境的道理。贵贱、贫富及生死,都是老天安排的,人对此无能为力。命中早已注定一切,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只有顺天安命,知止知足,才不会有危险。不必与天命抗争,因最终人还是战胜不了天命的。要着眼于现实,不要总想将来如何。现在是实实在在的,而未来难以知晓。各种快乐都出自现实,而苦恼多从悬想中形成。衣服不过为弊身而已,虽然眼下穿着简朴,也很安然,何必去为将来谋求千金之裘而忧烦呢?食不过饱腹而已,虽然眼下粗茶淡饭,也自有乐趣,何必为奢望将来的美酒佳肴而苦恼呢?居住不过是为容身而已,虽然眼下住的是茅草房,也自能安身,何必为将来筹措高楼大厦而劳碌呢?古人说:不是财产不足,,而是心里不满足,不是没有安居之所,是心神不安宁。有了足够的财产但心里不满足,有了安寝的居室但心神不安宁。这就是在舍弃现实生活而幻想将来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舍弃快乐而沉溺于苦恼之中,聪明人是不该这样做的,人在道德品行上,应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这样才能激起赶超圣贤奋发向上的心志。在衣食住方面,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自然会安分守己,消除那些不切实的念头。假如不这样,就不会因为自己的道德品行不如人而感到耻辱,总是将在衣食住方面比我强的人作为欣羡与追求的目标。身在今天,心却在将来,欲望太盛,被忧愁煎熬,这样的人必然多病而容易衰老,有百害而无一益。我感叹与命相争的人,不如信天翁聪明。&《戒挟势》【原文】&&& 有喻以势之可恃者,曰:爇火风上,以烧风下之草,莫之能返也。投石山巅以击出山底之人,莫之能拒也。予即以势之不可恃者喻曰:仆于平壤者,不必尽折足也,若踬高山之脊,则蘼矣。蹶于行潦者,不必尽濡首也,若坠大河之泓,则未矣。呜呼!世之名家贵胃,高爵巨官,其席祖父阀阅之势,以及据一己赫奕之势者,皆蹑履高山之脊,而荡舟大河之泓也。吾谓其当兢兢然,厪登高临深之惧,而以宠荣为惊,以盛满为戒。为求无至一山之踬,河之坠,而罹彼靡骨没身之祸,亦云幸矣。况乃乘顺风岁山之便,而遂欲甘心于一日,矜己凌人,肆毛鸷之威,极睚眦之怒,以为此爇火投石之行耶?吾恐器满则覆,基累则倾。其以之爇火者终以自焚也。以之投人者,终以自击也,请以古人论,李勣曰:“吾见房杜,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孙,颠覆殆尽。”然则祖父阀阅之势,其可恃耶?主父偃为武帝宠,公卿畏其口,赂遗至千金。或谓其太横,偃不悛,后竟以事旅。然则一己赫奕之势,其可恃耶?夫祖父之势不可恃,一已之势不可恃。而世之人,乃更有公卿,通宾客,依城托社,援他人之势,从恐吓凌铄其乡里之人。如所谓狐假虎威者,抑又何为哉。【译文】&&& 从前人们比喻仰仗权势的人有这样一句话:在上风处点火,下风头的草没有燃不尽的;在山上扔石头打山下的人,山下的人就难以抗拒,然而我却想打一个人不可倚仗权势的比喻:在平地跌了跤,恐怕不能摔断腿,但如果从高山上摔下来,就必定粉身碎骨;如果在雨中跌倒,恐怕水不能没过头,但如果掉入大河中,就会被完全淹没了。高官显贵们靠他们祖先的功勋或依仗自己的权势,就像在高山坡上或在大河中一样,我说他应感到自己在危险之中。以受宠荣耀为警戒或者可以免祸。否则点火必将烧自己,投石终于打自己,唐代李勣说:“我看房、杜二人,,只能创家业,遇上不孝子孙,几乎荡尽家业。”主父偃这个人,受汉武帝恩宠,大臣们怕他说坏话,以臣金贿赂他。人们都不满他的专横,但他就是不肯悔改,结果终于被充了军,因此显赫的权势也是不可仰仗的。既然祖上的权势,自己的权势都不可依仗,那么世俗之人拉拢公卿,通融宾客,狐假虎威来恐吓威逼乡里人,这种行为不是更愚蠢吗?&69、曾国藩&69、曾国藩(清)&&&&& 曾国藩(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著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谨言箴》&&&&&&& 箴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用于规劝他人或警示自己。箴言就是“针言”,劝告、规诫之意。曾国藩仿照韩愈《五箴》也写了《五箴》。&& 《五箴》写于道光甲辰()年春天,曾国藩当时岁,正致力于程朱理学的研究。“谨言”就是慎言,这是儒家的主张,也是作者十分看重的修身原则。纵观曾国藩一生,他以自己的行动恪守了“谨言”的原则,没有使“谨言”之“箴”流于“铭而自攻”。【原文】《五箴》之第四箴《谨言箴》&&&&巧语悦人,自搅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笔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译文】&&& 花言巧语讨别人欢喜,却搅得你自己内心烦恼;靠无聊的废话打发日子,也白白使你的精力消耗。深明理趣的人从不夸耀,吹牛的家伙什么也不知晓。散步没有根据的流言蜚语,聪明人会讥笑,愚蠢的人会惊骇。受惊的人到头来明白了事实真相,就指责你是卖弄和欺骗;讥笑你的人甚至是鄙视你,任凭你发誓赌咒他也不会相信。我的过失毛病已经很多,写篇铭文来自我戒饬。如果写了铭箴还重犯错误,那你可真是个老糊涂。70、吴敏树(清)&&& 吴敏树(——),字本深,号南屏,湖南巴陵(今岳阳市)人,道光举人,官浏阳县训导,后辞官专治古文。游京师,常与梅曾亮、王拯等人研讨古文及经学。散文接近桐城派,他自己却不满于人们把他归入桐城派。有《柈湖文集》。文学成就&&& 经过长年累月的刻苦磨石厉&,吴敏树的诗文经史造诣日益深厚,著述丰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史文学财富。文学方面有《书谢御史》、《石君砚铭》、《梅伯言先生诔辞》、《答李香州书》、《序意赠西垣》、《新修吕仙亭记》、《先考行状》、《吴云台哀辞》、《亡弟云松事状》、《说钓》、《木半&湖文录》、《木半&湖诗录》、《木半湖诗稿》、《钓者风》、《湖上客谈年语》、《东游草》、《鹤茗词钞》。经史方面有《周易注义补象》、《春秋三传义求》、《诗国风原指》、《大学考异别钞》、《中庸考异别钞》、《孝经章句》、《论语考义发》和《孟子考义发》。撰修同治《巴陵县志》。这些诗文造句矜慎,意味醇深,雄而有韵,淡而能厚,出自桐城学派,却又自成一格,独树木半&湖文派。他的文章被曾国藩称为“字字如履危石而下,落纸乃迟重绝伦”。《石君砚铭》&&&创作年代:清代&&&&作者:吴敏树&&&作品体裁:散文&&&&《石君砚铭》这篇器物铭是作者借砚在盖下喷沸不平,比喻自己的奇才不能发扬于世,同时以不用砚作庸俗文字的铭戒,表达自己不阿媚时俗的节操。处处以砚写人,石君风骨即是作者人品的写照。【原文】&&& 石君,余砚也,昔在辛卯之岁,与亡弟半圃读书岳麓,以钱三万,取之友人家。砚体甚巨,形制古异,无他文饰,惟池旁有“停云馆”三字,验其刻末工,盖缪为文待诏家物,以珪售者。然砚故良石也。半圃喜学书,余以砚属之,颇贵之,未肯轻用。及亡,余痛此砚遂废无事,命工销镌治之,摩去旧刻,常供之案间。一日久雨始晴,日光照书室,砚在盖下,喷沸有声。怪而启之,清水盈益,以此益知其尤,愈宝爱之,以姓号之石君。余既无能遭遇发扬于世,而文字日颇有名,恐遂抱砚为庸人役,故作为是铭,将求善工而刻之其骨。铭曰:&&& 年可寿若老彭,吾不以墨之汁而佐彼之觥;行可赠若班生,吾不以毫之颖而赆彼之程。匪墨之私,匪毫之爱,恐污吾石君之生平。呜呼石君兮,吾与君铭。【译文】&&& 石君,就是我的砚台。从前在辛卯年,我和现已去世的弟弟半圃在岳麓山读书,用三万文钱,从友人家中买下它。砚台体积很大,它的形状古朴奇异,没有其他的装饰,只是在砚池旁边有“停云馆”三个字。察看这几个字,刻写得较粗糙,一定是冒充为文徵明家中的器物,使卖者便于夸耀。不过砚台确实是块好石,半圃喜欢学习书法,我把砚台给了他,他十分珍爱这砚台,不舍得轻易使用,半圃死后,我惋惜这砚台就此废弃不用,便叫工匠精微修凿一下,把上面的刻字磨掉,长期把它放在桌上。一天,久雨初晴,阳光照进书房,砚台在砚盖下面,发出沸水的声音。我奇怪的打开盖,清水满溢出来,由此我更加明白它的奇异,愈加把它当珍宝一样来爱惜,就用它的姓,叫它为石君。我既已不能有机遇在世上建功立业,而文章却一天天地很有了些名气,担心就此抱着这块砚石替庸俗世人服务,所以写了这篇铭,打算请技艺高超的工匠把它刻写在砚底。铭辞说:&&& 即使有人像彭祖那样长寿,我也不用墨汁来为他寿宴助兴,即使有人像班生那样仕途腾达,我也不用我的笔锋来给他送行。不是我吝惜墨汁,不是我舍不得笔毫,只恐怕玷污了我石君的生平。呜呼!石君啊,我俩都要把这戒词铭记。71、谭嗣同&&71、谭嗣同(清)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年月日年月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出生于甘肃&武威。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派人物。北京半截胡同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年月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据说这首诗被谭嗣同“篡改”过,原诗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馋鼎铭》【原文】曾不出刀,曾不出薪,天下为秦相割烹。【译文】竟然不用刀,竟然不用柴禾,天下就被秦朝相割裂和烹煮。&72、林纾72、林纾(清)&&& 林纾(~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复肆力於画。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其题画诗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花鸟得其师陈文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作矣。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二箴并序》【原文】&&& 余少刻苦自励,恪守仲氏贫而无谄之训,至于困馁不能自振,而言益肆,气益张,乃不知为贫贱之骄人也。中华渐解敛抑,顾蓄其余爓,触枯辄爇。老至仍不自制,良友高子益而谦,私计天下之爱惜其朋友者,仁至谊尽无知吾子益者矣,更弗克勉,将不名为人,因作二箴,用以自创。【译文】&&& 我少年时刻苦发奋,恭谨地遵守孔子“贫困却不献媚奉承”的教诲,直到穷困饥饿得不能振作自己,言辞反而更加放肆无忌,气势更加增大,竟不知道自己是贫贱高傲的人。中年时渐渐地懂得收敛控制,但余存的傲气就像火苗,一碰到干燥的东西就燃烧起来,到老仍然不能自我约束,好友高子益甚至于抓着我的手腕痛哭,极力忠告劝阻,我心想世上爱惜朋友的人,没有谁像子益这样尽最深厚的仁爱和友情了。我再不能努力克服毛病,将不算是个人。因此我作了两篇箴言,用它来惩戒自己。《气箴》&&& 人惟尔愚,故挑尔怒。猵衷弗载,声色呈露。是非俱倒,与尔何与?疥尔行能,痤尔撰述。谬悠之口,尔执为据。以一詈万,侯祝侯诅。日即俚下,嗟尔老暮。让路徐行,故窒疋步?籍砭吾疵,或起沉痼。流水清冷,闲云高素,尔倘知足,奚谤毁之鹜?【译文】:人们认为你愚蠢,故意挑引你发怒,你狭隘的心胸容不下这口气,便在言辞神色上表露。人世间是非颠倒,和你有什么关系?结果污毁你的品行才干,在你的著作里挑骨头挑刺。那些荒谬无稽的流言蜚语,你抓住他们作为反驳的证据。一张嘴去抵挡众人的诽谤,又是责骂又是诅咒。这样一天天的变得粗鄙低贱,可叹你越老越糊涂。让出路来慢悠悠的走,哪里会妨碍你端正不斜的脚步?借别人的指责来纠正我的缺点,也许能根治我多年难改的错误。流动的水清澈凉爽,悠闲地云高远纯洁。你如果无欲望知满足,哪里有乱糟糟的毁谤来打扰?《言箴》&&& 轻世藐人,言始无惮。阴克易仇,长德成桀。髯髯花皤,乃类风汉。斥俗淫奢,女言先谩。议人得失,亦可云讪。恃尔能言,指数毛发,转转流播,受者次骨。人之訾女,女曰污予,易地相处,视女何如?人匪圣哲,安得无短?反唇稽女,为悔以晚。伤时非厚,侈长近满。慎弗诋摭,力强餐饭。&&&&译文:轻视世俗,瞧不起旁人,说起话来就毫无顾忌。内心争强好胜容易招来仇怨,有德行的人也会笑话你。看你年纪老大,鬓发花白,竟然像个疯子,批评世俗放纵骄奢,你的言辞首先就轻慢无礼。议论别人的过错得失,也可以说是毁谤讽刺。凭着你能说会道,挑剔数落别人的细微毛病,结果反复流传散布,受到指责的人怨恨入骨。别人非议你,你说是污辱你,换个位置试试,看你又怎么相处?常人并非圣贤,谁能没有缺点?人们反过来跟你计较争辩,你后悔也来不及。指斥时俗不算厚道,夸大自己的长处差不多是骄傲。谨慎小心不要诋毁挑剔,努力吃你的饭,做你的事,不与世事相干。&& &&& &&&&
欢迎转载:
推荐:    
4【原】夕霞唱美诗词集(五)15首
1【原】原创《虞美人》红楼梦/鱼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日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