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高考数学题解答,求大师解答

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1)以下涉及到的分数一律用线性写法01填空题。(分)1、一种盐水的含盐率是20%,盐与水的比是(
)。2、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张用了4小时,小李用了6小时,小张和小李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3、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驶4时,货车要行驶5时,客车的速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
),货车的速度比客车慢(
)%。4、100克糖溶在水里,制成的糖水的含糖率为12.5%,如果再加200克水,这时糖与糖水的比是(
)。5、若从六(1)班调全班人数的1/10到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
)。6、把甲队人数的1/4调入乙队,这时两队人数相等,甲队与乙队原人数的比为(
)。7、六(1)班今天到校40人,请病假的5人,该班的出勤率是(
)。8、把一个半径是10cm的圆拼成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8、两个数的差相当于被减数的40%,减数与差的比是(  )。9、(
)米比9米多40% , 9米比(
)少55% ,200千克比160千克多(
)%;160千克比200千克少(
)%;16米比(
)米多它的60%;(
)比32少30% 。10、钟面上时针的长1dm,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是(
)。11、一根水管,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4,第二次截去余下的2/3,两次共截去全长的(
)。12、某种皮衣价格为1650元,打八折出售可盈利10%.那么若以1650元出售,可盈利( )元。13、正方形边长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
)% 。02判断题。(分)1、某商品先提价5%,后又降阶5%,这件商品的现价与原价相等。(
)2、在含盐20%的盐水中加入同样多的盐和水后,盐水的含盐率不变。(
)3、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5%,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5%。
)4、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5、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6、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大小不变。
)03选择题。(分)1、数学小组共有20名学生,则男、女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A.5︰1
D.1︰1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当于甲圆面积的1/6,相当于乙圆面积的1/5,那么乙与甲两个圆的面积比是(  )。A、6︰1
D、6︰53、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  )。
D、 无法确定4、利息与本金相比(
A、利息大于本金
B、利息小于本金
C、利息不一定小于本金04解决问题。(分)1、A、B两地相距408KM,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9:8,客车每时比货车每时快多少千米?2、东岗小学组织学生收集树种,五年级收集的树种占总质量的40%,六年级收集的树种占质量的50%,五年级收集的树种比六年级少20千克。五六年级一共收集树种多少千克?3、一件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8折出售,结果亏了64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4、将一根384cm的铁丝焊成一个长、宽、高的比是3:2:1的长方体模型。这个模型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一块长方形土地,周长是160m,长和宽的比是5:3,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李明和张华参加赛跑,李明跑到中点时,张华跑了全程的40%,此时两人相距80米,你知道赛程多少米吗?*7、看一本书,第一天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1:3,第二天看了120页,这时已读的与未读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本套练习来自:东岗小学
贺中意易错题集锦(1)参考答案01填空题。(分)1、一种盐水的含盐率是20%,盐与水的比是(1:5)。2、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张用了4小时,小李用了6小时,小张和小李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3:2)。【解析:将这批零件看作单位“1”,则小张的工作效率为:1÷4=1/4
小李的工作效率为:1÷6=1/6
两人的工作效率比为:1/4:1/6,化简后就是3:2】3、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驶4时,货车要行驶5时,客车的速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5:4),货车的速度比客车慢(20)%。【解析:求速度比的方法同第2题。货车的速度比客车慢((5-4)÷5=20%)】4、100克糖溶在水里,制成的糖水的含糖率为12.5%,如果再加200克水,这时糖与糖水的比是(1:10)。【解析:此题关键是要先算出原来的糖水是多少克:100÷12.5%=800(克)。再求加水后糖与糖水的比:100:(800+200)=100:】5、若从六(1)班调全班人数的1/10到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5:4)。【解析:用方程来解答:设六(1)人数有a人,六(2)班人数有b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后并求解:通过解方程得出a与b的比为10:8,即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为10:8,化简后为5:4。 】6、把甲队人数的1/4调入乙队,这时两队人数相等,甲队与乙队原人数的比为(2:1)。【解析:方法同第5题。】7、六(1)班今天到校40人,请病假的5人,该班的出勤率是(88.9%)。【解析:用到校人数就是出勤人数。出勤人数÷全班人数×100%=出勤率。40÷(40+5)×100%≈88.9%】8、把一个半径是10cm的圆拼成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62.8cm),面积是(228cm2)。【解析: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就是这个半径为10cm的圆的周长:3.14×10×2=62.8cm;根据周长先算出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62.8÷2=31.4cm,假设一条长为20cm,则一条宽就为11.4(只要一条长与一条宽加起来等于31.4即可。),那么面积就是:20×11.4=228平方厘米。】8、两个数的差相当于被减数的40%,减数与差的比是(3:2)。【解析:方法参考第5题。】9、(12.6)米比9米多40%【9×(1+40%)=12.6】 , 9米比(20)少55%【9÷(1-55%)=20】 ,200千克比160千克多(25)%【(200-160)÷160=25%】;160千克比200千克少(20)%【(200-160)÷200=20%】;16米比(6.4)米多它的60%【16×(1-60%)=6.4
注意:“它”是指16。】;(
)比32少30%【32×(1-30%)=22.4】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
单位“1”(总量)、对应量、对应分率之间的关系。单位“1”(总量)×对应分率=对应量】10、钟面上时针的长1dm,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是(31.4dm2)。【解析:时针的长就是圆的半径,“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就是指半径为1dm的圆的面积(“一昼夜”指24小时,时针走了24小时就是一周)。】11、一根水管,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4,第二次截去余下的2/3,两次共截去全长的(3/4)。【解析:1/4+(1-1/4)×2/3=3/4】12、某种皮衣价格为1650元,打八折出售可盈利10%。那么若以1650元出售,可盈利(450)元。【解析:本题关键是要先算出进价,原题中的“10%”是针对进价的。设皮衣的进价为x元。(1+10%)x=1650*80%
解得:x=1200。以1650元出售,可盈利:0(元)】13、正方形边长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21)% 。【解析:{[1×(1+10%)]2-1}÷1=21%】02判断题。(分)1、某商品先提价5%,后又降阶5%,这件商品的现价与原价相等。(×)【解析:错。两个5%的单位“1”不一样。1×(1+5%)×(1-5%)=0.9975
值小于1表示现价比原价少,值大于1表示多。】2、在含盐20%的盐水中加入同样多的盐和水后,盐水的含盐率不变。(×)【解析:错。用假设法来验证:假设盐是20克,水是80克,则含盐就是20%。如果分别同时加入10克盐和水,那么这时含盐率就是:(20+10)÷(20+10+80+10)×100%=25%,含盐率变大了。】3、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5%,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5%。 (×)【解析:错。两个25%相对的单位1不同。应该是: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就比甲数少20%。25%÷(1+25%)=20%】4、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解析:错。只能说在数值上相等,但是万物都有单位,周长单位是1维的,面积单位是2维的,怎么可能相等呢?简单地说,周长和面积单位不一样,也不可能互化,所以周长和面积不可能相等。】5、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解析:错,是一定相等。直径相等就表示半径也会相等,而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只要圆的半径相等,它们的大小就会相等,即面积也一定相等。】6、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大小不变。(×)【解析:错。0必须除外。0是不能作为除数的。】03选择题。(分)1、数学小组共有20名学生,则男、女人数的比不可能是(A)。A.5︰1
D.1︰1【解析:A。 20的因数有:1、2、4、5、10、20,而5+1=6,6不是20的因数;所以不可能是5:1。】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当于甲圆面积的1/6,相当于乙圆面积的1/5,那么乙与甲两个圆的面积比是(C)。A、6︰1
D、6︰53、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A)。
D、 无法确定【解析:A。喝掉一半后,浓度不变,牛奶与水的比还是1:4。验证:(1-1×1/2):(4-4×1/2)=1:4】4、利息与本金相比(A)
A、利息大于本金
B、利息小于本金
C、利息不一定小于本金【解析:C。利率表示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利息可能小于本金,也可能大于本金;所以利息不一定小于本金。】04解决问题。(分)1、A、B两地相距408km,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9:8,客车每时比货车每时快多少千米?解:设客车速度为9x,货车速度为8x,根据题意列方程:(9x+8x)×3=408
x=8所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9x-8x=x=8(千米)2、东岗小学组织学生收集树种,五年级收集的树种占总质量的40%,六年级收集的树种占总质量的50%,五年级收集的树种比六年级少20千克。五六年级一共收集树种多少千克?20÷(50%-40%)=200(千克)3、一件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8折出售,结果亏了64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解:设这件商品的成本是 x 元 x - 64=[(1 + 20%)x] ×80%
x - 64=1.2x × 0.8 x - 64=0.96xx-0.96x=640.04x = 64x = 64÷0.04x = 1600答:这件商品的成本是1600 元。【说明: 8折表示按定价的80%出售。x - 64表示现价,(1 + 20%)x表示定价,[(1 + 20%)x] ×80% 表示打8折后的售价,即现价。】4、将一根384cm的铁丝焊成一个长、宽、高的比是3:2:1的长方体模型。这个模型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算出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384÷4=96cm;再计算长宽高各是多少:长:96÷(3+2+1)×3=48cm宽:96÷(3+2+1)×2=32cm高:96÷(3+2+1)×1=16cm;表面积:(48×36+48×16+36×16)×2=3072(cm2)5、一块长方形土地,周长是160m,长和宽的比是5:3,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长:160÷2÷(5+3)×5=50m宽:160÷2÷(5+3)×3=30m面积:50×30=1500(m2)6、李明和张华参加赛跑,李明跑到中点时,张华跑了全程的40%,此时两人相距80米,你知道赛程多少米吗?分析:把整个赛程看作单位“1”,那么80米对应的分率是(50%-40%),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对应量除以对应的分率即可.解答: 80÷(50%-40%)=80÷10%=800(米)答:这个赛程长800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单位“1”,然后用对应量除以对应的分率解决问题。*7、看一本书,第一天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1:3,第二天看了120页,这时已读的与未读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点右下角“写留言”反映。【小学生微课堂】全体老师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小学生微课堂(XXswkT)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六数学下册《数与代码-式与方程》同步微课1-3-列方程求解应用题写作文有好方法——作文口诀四数下《数的巧算》(奥数)1-课本知识拓展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12)课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0~13)课导学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12)课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6~9课)导学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5~8课)导学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1~4课)导学案2013年审定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同步训练2003年审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微课本2003年审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微课本2001年初审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微课本2002年初审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微课本2015秋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冲刺试卷(一)<img src="/Static/Img/loading.png" class="imglazy" data-original="/?url=/mmbiz/JbxRX9diamWbglhDI3Cgw1ASmcRZFULXrb17uWNjUcgjic4Icb4Kxia5icSYpTJVJJDicLx3Q5XUvRflQGXicHbXbWuQ/0?wx_fmt=jpeg"
alt="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复习(1)" title="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复习(1)"
width="210" height="105">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复习(1)审定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复习(1)【附答案】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1)(附答案)XXswkT【小学生微课堂】由多名一线教师倾心打造,针对小学生进行掌上随时随地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无刻不在;并提供更新更全的免费学习资料。您的关注与支持,是【小学生微课堂】的发展动力,它将会越办越好!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XswkT【小学生微课堂】由多名一线教师倾心打造,针对小学生进行掌上随时随地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无刻不在;并提供更新更全的免费学习资料。您的关注与支持,是【小学生微课堂】的发展动力,它将会越办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
  一、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简要的运算过程(共15分,每小题5分)
  二、填空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在下面的“&#9633;”中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33;9&#9633;2)&(1&#33;9&#9633;2)&(19&#33;2)=1992
  2.一个等腰梯形有三条边的长分别是
55厘米、25厘米、15厘米,并且它的下底是最长的一条边。那么,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_&&
  3.一排长椅共有90个座位,其中一些座位已经有人就座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人要坐在这排长椅上,有趣的是,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上都与已经就座的某个人相邻。原来至少有_&&
_人已经就座。
  4.用某自然数a去除1992,得到商是46,余数是r。a=_&
_,r=_& _。
  5.“重阳节”那天,延龄茶社来了25位老人品茶。他们的年龄恰好是25个连续自然数,两年以后,这25位老人的年龄之和正好是2000。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今年_&
  6.学校买来历史、文艺、科普三种图书若干本,每个学生从中任意借两本。那么,至少__&
__个学生中一定有两人所借的图书属于同一种。
  7.五名选手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得404分,每人得分互不相等,并且其中得分最高的选手得90分。那么得分最少的选手至少得__&&&
__分,至多得& __ __分。(每位选手的得分都是整数)
  8.要把1米长的优质铜管锯成长38毫米和长90毫米两种规格的小铜管,每锯一次都要损耗1毫米铜管。那么,只有当锯得的38毫米的铜管为__&
__段、90毫米的铜管为_& ___段时,所损耗的铜管才能最少。
  三、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要写出列式解答过程。列式时,可以分步列式,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共20分,每小题5分)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筑一段长4200米的公路,乙工程队每天比甲工程队多修100米。现由甲工程队先修3天。余下的路段由甲、乙两队合修,正好花6天时间修完。问: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各修路多少米?
  2.一个人从县城骑车去乡办厂。他从县城骑车出发,用30分钟时间行完了一半路程,这时,他加快了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0米。又骑了20分钟后,他从路旁的里程标志牌上知道,必须再骑2千米才能赶到乡办厂,求县城到乡办厂之间的总路程。
3.一个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并且都等于长的一半(如图12)。将这个长方体切成12个小长方体,这些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为600平方分米。求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
  4.某装订车间的三个工人要将一批书打包后送往邮局(要求每个包内所
多35本。第2次他们把剩下的书全部领来了,连同第一次多的零头一起,刚好又打11包。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四、问答题(共35分)
  1.有1992粒钮扣,两人轮流从中取几粒,但每人至少取1粒,最多取4粒,谁取到最后一粒,就算谁输。问:保证一定获胜的对策是什么?(5分)
2.有一块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厚纸,如果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现在要使做成的纸盒容积最大,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为几厘米?(6分)
3.个体铁铺的金师傅加工某种铁皮制品,需要如图13所示的(a)、(b)两种形状的铁皮毛坯。现有甲、乙两块铁皮下脚料(如图14、图15),图13、图14、图15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金师傅想从其中选用一块,使选用的铁皮料恰好适合加工成套的这种铁皮制品(“成套”,指(a)、(b)两种铁皮同样多),并且一点材料也不浪费。
问:(1)金师傅应当从甲、乙两块铁皮下脚料中选哪一块?(3分)
(2)怎样裁剪所选用的下脚料?(请在图上画出裁剪的线痕或用阴影表示其中一种形状的毛坯)(5分)
4.只修改21475的某一位数字,就可以使修改后的数能被225整除。怎样修改?(6分)
5.(1)要把9块完全相同的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块巧克力最多只能切成两部分),怎么分?(5分)
(2)如果把上面(1)中的“4个孩子”改为“7个孩子”,好不好分?如果好分,怎么分?如果不好分,为什么?(5分)
详解与说明
  一、计算题
  说明:要想得到简便的算法,必须首先对题中每个数和运算符号作全面、
,马上就应该知道它可以化为3.6;而3.6与36只差一个小数点,于是,又容易想到把“654.3&36”变形为“”,完成了这步,就为正
”采用了同样的手段,这种技巧本报多次作过介绍。
  说明:解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解法一是先观察、比较分子部分每个加数(连乘积)的因数,发现了前后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把“1&3&24”作为公因数提到前面,分母部分也作了类似的变形。而解法二,是着眼于整个繁分数,由分子看到分母,发现分子部分的左、中、右三个乘
分子部分括号内三个乘积的和约去了。本题是根据《数学之友》(7)第2页例5改编的。
  3.解法一:
  解法二:
  说明:解法一是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本报217期第一版“好伙伴信箱”栏中曾作过介绍。由于本题中后一个加数总是前一个加数的一半,因而,只要添上一个最小的加数,就能凑成“2倍”,也就是它前面的一个加数,这就不难想到解法二。
  二、填空题
  1.解:(1&9&9+2)&(1+9-9+2)&(19-9-2)
  =83&3&8
  或(1&9&9+2)&(1&9&9&2)&(19-9+2)
  =83&2&12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所填的符号能使等式成立,都是正确的)
  说明:在四个数字之间填上三个运算符号,使它们的计算结果为某个已知数,这是选手们熟悉的“算式谜”题。而这道题却不容易一下子判断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这就需要把1992分解为三个数连乘积的形式,&2&2&2,因为83、3、2、2、2组成三个乘积为1992的数有多种组合形式,所以填法就不唯一了。
  2.解:55+15+25&2=120(厘米)
  说明:要算周长,需要知道上底、下底、两条腰各是多长。容易判断:下底最长,应为55厘米。关键是判断腰长是多少,如果腰长是15厘米,15&2+25=55,说明上底与两腰长度之和恰好等于下底长,四条边不能围成梯形,所以,腰长只能是25厘米。读者从本报190期第三版《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一文中应当受到启发。
  3.解:最少有
  说明:根据题意,可推知这排长椅上已经就座的任意相邻的两人之间都有两个空位。但仅从这个结果中还不能肯定长椅上共有多少个座位,因为已经就座的人最左边一个(最右边一个)既可以坐在左边(右边)起第一个座位上,也可以坐在左边(右边)起第二个座位上(如图16所排出的两种情况,“&#9679;”表示已经就座的人,“&#9675;”表示空位)”。
  不过,题目中问“至少”有多少人就座,那就应选第二种情况,每三人(&#9675;&#9679;&#9675;)一组,每组中有一人已经就座。
  (1)&#9679;&#9675;&#9675;&#9679;&#9675;&#9675;&#9679;……
  (2)&#9675;&#9679;&#9675;&#9675;&#9679;&#9675;&#9675;&#9679;&#9675;……
  4.解法一:由 ……14
  立即得知:a=43,r=14
  解法二:根据带余除法的基本关系式,有
  1992=46a+r(0≤r<a)
  由 r=1992-46a≥0,推知
  由r=1992-46a<a,推知
  因为 a是自然数,所以 a=43
  说明:本题并不难,因此应尽可能运用简单的方法,迅速地算出答案。解法一是根据 1992&a的商是 46,因而直接用
1992&46得到了a和r。解法二用的是“估值法”。
  5.解法一:先算出这25位老人今年的岁数之和为
  年龄最大的老人的岁数为
  [1950+(1+2+3+4+……+24)]&25
  =2250&25
  =90(岁)
  解法二:两年之后,这25位老人的平均年龄(年龄处于最中间的老人的年龄)为(岁)
  两年后,年龄最大的老人的岁数为80+12=92(岁)
  年龄最大的老人今年的岁数为92-2=90(岁)
  说明:解法一采用了“补齐”的手段(详见本报241期第一版《“削平”与“补齐”》一文)。当然,也可以用“削平”法先求年龄最小的老人的岁数,再加上24。解法二着眼于
25人的平均年龄,先算年龄处于最中间的老人的岁数,算起来更简便些。
  6.解:根据“抽屉原理”,可知至少7个学生中有两人所借图书的种类完全相同。
  说明:本题是抽屉原理的应用。应用这个原理的关键是制造抽屉。从历史、文艺、科普三种图书若干本中任意借两本,共有——(史,史)、(文,文)、(科,科)、(史,文)、(史,科)、(文,科)这六种情况,可把它们看作六只“抽屉”,每个学生所借的两本书一定是这六种情况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把借书的学生看作“苹果”,那么至少7个苹果放入六个抽屉,才能有两个苹果放在同一个抽屉内。本题是由本报234期“奥林匹克学校”拦的例2改换而成的。
  7.解:得分最低者最少得
  404-(90+89+88+87)=50(分)
  得分最低者最多得
  [404-90-(1+2+3)]&4=77(分)
  说明:解这道题要考虑两种极端情形:
  (1)要使得分最低的选手的得分尽可能地少,在五名选手总分一定的条件下,应该使前四名领先于第五名的分数尽可能多才行。第一名得分是已知的(90分),这就要求第二、三、四名的得分尽可能靠近90分,而且互不相等,只有第二、三、四名依次得89分、88分、87分时,第五名得分最少。
  (2)要使得分最低的选手得分最多,在总分和第一名得分一定的条件下,应当使第二、三、四、五名的得分尽可能接近。考虑到他们的得分又要互不相等,只有当第二、三、四、五名的得分为四个连续自然数时才能做到,用“削平”的方法可以算出第五名最多得多少分。
  本题是根据《数学之友》(7)第46页第13题改编的。
  8.解:设38毫米、90毫米的铜管分别锯X段、Y段,那么,根据题意,有
  38X+90Y+(X+Y-1)=1000
  39X+91Y=1001
  要使损耗最少,就应尽可能多锯90毫米长的铜管,也就是说上面式中的X应尽可能小,Y尽可能大。由于X、Y都必须是自然数,因而不难推知:X=7,Y=8。即38毫米的铜管锯7段,90毫米的铜管锯8段时,损耗最少。
  说明:选手们读题之后,可以马上想到:要使损耗最少,应尽可能多锯90毫米长的铜管,但必须符合“两种铜管都有”、“两种铜管长度之和加上损耗部分长度应等于1米”两个条件,这样算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这种题目,借助等量关系式来进行推理比较方便,不过,列方程时可别忘掉那损耗的1毫米,而且损耗了几个“1毫米”也不能算错,应该是“总段数-1”。
  列出方程式之后,还有两点应当讲究:(1)变形要合理;(2)要选用简便算法。如上面解法中,把1001写成7&11&13,39写成3&13,91写成7&13,使分子部分和分母部分可以约分,对于迅速推知最后结果是大有帮助的。
  本题是《数学之友》(7)第51页练习六中的原题。
  三、应用题
  1.解法一:假设乙工程队每天与甲工程队修的路同样多,那么两队一共修的路就要比4200米少600米,这3600米就相当于甲工程队用15天(15=3+6&2)修完的,列式为
  ()&(3+6&2)
  =(米)
  240+100=340(米)
  解法二:设甲工程队每天修路X米,那么乙工程队每天修路“X+100”米,根据题意,列方程
  3X+6&(X+X+100)=4200
  解得X=240
  从而 X+100=340(米)
  答:甲工程队每天修路240米,乙工程队每天修路340米。
  说明:“假设”是我们解应用题时经常采用的算术方法,它体现了机智、敏捷,能迅速得到答案。本题根据本报第234期第二版“思考题解答”一栏中的例题改编而成。
  2.解:从题目可知,前 30分钟行完总路程的一半,后
20分钟没有把另一半行完,比总路程的一半少2千米。换句话说,后20分钟比前30分钟少行了2000米。为什么会少行呢?原因有两方面:(1)后20分钟比前30分钟少行10分钟;(2)后20分钟比前30分钟每分钟多行50米。这样,容易推知前30分钟里每10分钟所行的路程是20&50+(米)。前30分钟每分钟行(米)总路程为
  300&30&2
  =18000(米)
  答:县城到乡办厂之间的总路程为18千米。
  说明:解本题的关键是:(1)通过比较,知道这个人前30分钟比后20分钟多行多少路程;(2)找出前30分钟比后20分钟多行2000米的原因是什么。详见本报209期《抓住矛盾找原因》一文。
  3.解法一:设大长方体左(右)面面积为X平方分米,则大长方体表面积为10X。切成12个小长方体后,新增加的表面积为
  (3X+2&2X)&2=14X
  12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为
  10X+14X=600
  V=25&10=250(立方分米)
  解法二:把大长方体的表面积看作——“1”,则切成12个小长方体后,
  V=25&5&2=250(立方分米)
  答: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为 250立方分米。
  说明:这道题比较简单,只要明白把一个几何体切成两部分后,“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2倍”这个关系,不过,在计算新增加表面积时,稍不留心就会弄错。本题根据本报第226期第一版“教你思考”栏中的例题改编的。
  又因为10包+25本+35本←→11包
  所以1包←→60本
  (14+11)&60=1500(本)
  解法二:(列方程解)
  则有 7X=14Y+35 (1)
  5X=11Y-35 (2)
  (1)-(2),得ZX—3Y+70 (3)
  (1)+(2),得12X=25Y (4)
  (3)&6,得12X=18Y+420 (5)
  比较(4)、(5)两式,有
  25Y=18Y+420
  解得Y=60
  12X=25&60=1500(本)
  答:这批书共有1500本。
  说明:这道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其实很容易看出,解法一几乎是心算出结果的。所以,不能把问题想得很复杂。解法二比较容易想到,但设“未知数”也很有讲究,如果设这批书有X本,变形就比较麻烦了。
  四、问答题
  1.答:保证一定获胜的对策是:(1)先取1粒钮扣,这时还剩1991粒钮扣。(2)下面轮到对方取,如果对方取n粒(1≤n≤4),自己就取“5-n”粒,经过398个轮回后,又取出398&5=1990(粒)钮扣,还剩1粒钮扣,这1粒必定留给对方取。
  说明:本题只是把本报233期“奥林匹克学校”栏对策问题的“例1”改掉一个字——“胜”改为“输”。一字之差,对策就要改变。我们知道,解对策问题有一个基本思路:把失败(输)的可能留给对手。本题中,谁取到最后一粒钮扣谁就算输,因而,要想获胜,就必须抢到第1991粒。想到这一点,就容易找到保证获胜的对策了。
  2.答: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厘米。
  说明:要回答这道题,可以先到一个表来比较一下。通过比较,容易知道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几厘米时,做成的纸盒容积最大。
  从上面表中一下子可以看出结果。
  还可以设被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纸盒的高)为h,那么,纸盒底面边长为24-2h。它的容积为
  因为 24-2h+24-2h+4h=48(定数),根据《数学之友》(7)第
23页所介绍的结论,当24-2h=4h时,(24-2h)&(24-2h)&4h乘积最大。也就是说,当h=4时,V最大。
  3.答:(1)应选甲铁皮料。
  (2)剪法如图17。
  说明:题中要求选一块铁皮料适合做“成套”的铁皮制品,这就要求所选的铁皮料中包含的(a)(b)两种毛坯同样多;又因为不能浪费材料,所以,只要算一算(数一数甲、乙两块材料中各有多少小正方形),看甲(或乙)材料中小正方形的总数能不能被(10+7=17)整除。
  在回答第(2)个问题时,可以把(a)(b)两块毛坯拼成图18,再根据上面所算出的结果,从中心处向四个方向剪开,就得到4个图18的形状。仔细观察图17,容易发现图中的对称美,这种美也能启发你找到剪裁铁皮的方法。
  4.答:可以把“1”改为“0”,也可以把“4”改为“3”,还可以把“1”改为“9”,把“2”改为“1”。
  说明:本题有四种符合要求的答案,就看你考虑问题是不是全面了。因为225=25&9,所以要修改后的数能被225整除,就是既能被25整除,又能被
9整除。被25整除不成问题,末两位数75不必修改,只要看前面三个数字。有2+1+4+7+5=19=18+1=27-8,不难排出上面四种答案。
  5.答:(1)把9块中的三块各分为两部分:
  说明:这个分糖的问题很有趣。先得算一算,9块糖平分给4个孩子,
因为题中有一句话限制了分的方法,这就是“每块糖至多只能切成两部分”。
注意这条“限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线数学题解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