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的上一句,诲人不倦”之见的作文

第6页,共9页,每页10条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到五的虚词也的详细归纳?
那个帮个忙啊!!!急啊。。或是有网站的也可以啊!!!
09-11-02 &匿名提问 发布
常考的文言实词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版》)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②登、升:乘鄂渚而反顾兮。(屈原《离骚》)③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④压服、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荀子•强国》)⑤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⑥计量、计算:乘事有功则赏。(《韩非子•难一》)⑦量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7、除:①台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汉书•苏武传》)②清除、除掉: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③修治、修整: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④任命、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8、辞:①口供: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②言词、词句: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④告别: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⑤一种文体:如陶潜的(《归去来兮辞》)。9、当:①对着、面对: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②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介词):然当今之时。(《墨子•兼爱下》)③掌管,担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国语•越语上》)④判罪:当高罪死。(《史记•蒙恬列传》)⑤应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⑥当做:当其租入。(《捕蛇者说》)⑦适当、得当:岂非用赏罚当邪。(《吕氏春秋•义赏》)10、道:①路(途径、方法、措施):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规律、道理: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③道家、道教: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三国志•张鲁传》)④从、由:凡治乱之情,旨道上始。(《管子•禁藏》)⑤说、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⑥引导、通:唯王使人道送我。(《汉书•张骞传》)⑦主张、思想、学说:从许子之道。(《孟子•腾文公》)11、度:①量长度(揣度、推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迟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贾谊《论积贮疏》)③制度、法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本纪》)⑤渡过、越过: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⑥量词(次数):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2、复:①夹衣(夹层的):冬天昼夜不著复衣。(刘义庆《世说新语•凤惠》)②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③恢复: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④报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盐铁论》)⑤再、又: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⑥回答:王辞而不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⑦免除赋税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史记•高祖本记》)13、负:①背、用背驮东西:负石自投于河。(《庄子•道跖》)②背靠着(依仗):负隅顽抗。(《孟子•尽心上》)③违背、背弃(辜负、对不起):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谋攻》)⑤欠:桓温少时,游于博徒,资产俱尽,尚有负。(《晋书•袁耽传》)14、盖:①用芦苇或茅草编的翻盖物:被苫盖没,蒙荆棘。(《左传•襄公十四年》)②车盖: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③器物的盖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范晔《张衡传》)④遮蔽、掩盖(胜过、超过):英才盖世。(《三国志•诸葛亮传》)⑤大概(副词):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原因(连词)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⑦语气词:盖天下万物之萌生。(《史记•文帝本记》)⑧同“盍”(何不):盖云归哉。(《诗经•黍苗》)15、故:①事、事故:中原遂多故。(李商隐《行次西郊作》)②旧: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韩非子《五蠹》)③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⑤“固”(本来):臣故将谒之。(《韩非子•难一》)⑥所以、因此: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16、固:①坚固(坚持、固定、稳固):法莫如一而固。(韩非子《五蠹》)②鄙陋:鄙人固陋,不知忌讳。(司马相如《上林赋》)③本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④通“故”,当“所以、因此”讲: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柳宗元《封建论》)17、国:①国家: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②周代的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四月,兵罢戏肆下,诸侯各就国。(《史记•高祖本记》)③国都、京城: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18、过:①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官车过也。(《阿房官赋》)②胜过、超越: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③过分、太甚: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④错误、过失:夫过有厚薄。(《商君书•开塞》)⑤访、探望:赵禹来过卫将军。(《史记•田叔列传》)19、患:①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祸害、灾难:为操后患。(《赤壁之战》)③疾病:愈膏肓之患难。(柳宗元《愈膏肓赋》)④得……病:时有患疾病者。(《晋书•桓石虔传》)20、疾:①病(痛苦、疾苦):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②厌恶、憎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③妒忌: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④急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1、及:①赶上、追上: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②到、至:延及岸上营落。(《赤壁之战》)③趁着: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④加、比得上: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⑤和、与:殆及公子同归。(《诗经•七月》)22、假:①借:善假于物也。(《劝学》)②宽容:大王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③如果、假如、假令、假使:假使吾不知书。(《颜氏家训•杂艺》)④非正式的:乃以吴叔为假王。(《陈涉世家》)⑤假(与“真”相对):乃悟前狼假寐。(《狼》)23、间:①夹缝、间隙: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②间隔、间断(间或):间以河山。(《汉书•西域传》)③隔阂、疏远(远离):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⑤中间、期间:天地间,人为贵。(曹操《度关山》)⑥近来: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⑦空闲:怀念遑遑,未有间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⑧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见:①看见(拜见):事不目见耳闻。(《石钟山记》)②见解、见识: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③被(表被动):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对自己怎么样(动词前):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⑤出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5、解:①分割动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②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韩非子•难一》)③溶解、溶化: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战国策•秦策四》)④调解、排解、和解:业已讲解,又恶负约。(《史记•项羽本纪》)⑤消除:遂以解国之大患。(《荀子•臣道》)⑥解释: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⑦理解、懂得:其为惑,终不解也。(《师说》)⑧懈怠、松弛:凤夜匪解,以事一人。(《诗经•大雅•民烝》)26、举:①举起、抬起:中江举帆,余船依次俱进。(《赤壁之战》)②推荐、推举(检举):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张衡传》)③举动:举行如此。(韩非子《五蠹》)④攻下、占领:五年后举虞。(《谷梁传•僖公二年》)⑤全:举世无双。成语27、绝:①断绝: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耳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②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③横渡、横穿: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8、堪:①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②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9、克:①战胜、攻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②克制:奉公克己,矜恤孤赢。(《后汉书•周泽传》)③约定、限定:与克期俱至。(《后汉书•钟离意传》)④通“刻”,刀刻、雕刻(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⑤苛刻:然性俭克,少恩情。(《宋书•朱修之传》)⑥能够:克勤于家。(《尚书•大禹谟》)30、类:①种类:植土龛岩,亦此类耳。(沈括《雁荡山》)②类似、好像: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史记•孔子世家》)③大抵、大致: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汉书•贾谊传》)④法式、律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荀子•君道》)31、莫:①通“暮”,日落的时候: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②没有什么、没有谁: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三国志•诸葛亮传》)③不要、不能(副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④通“瘼”,疾苦: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经•大雅•皇矣》)32、期:①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②期望、要求: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③周(年、月):行之期年,国乃有节。(《左传•襄公九年》)④期服(为亲属服丧一年):伯父、叔父、兄弟,期。(《墨子•公孟》)33、奇:①特异、罕见: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②出人意料的:以奇用兵。(《老子》)③单数: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唐纪》)④零数: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34、迁:①迁移(变更、变动):迁其民于临洮。(《史记•秦始皇本纪》)②调动官职(升官):命贵之人,俱学独达,并仕独迁。(《论衡•命禄》)③放逐、贬谪:然后掩捕而迁之。(柳宗元《封建论》)35、穷:①阻塞不通: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天问》)②不得志、不显贵: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③生活困难:振困穷,补不足。(《战国策•齐策》)④穷尽、完结: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⑤穷究、追根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6、去:①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②除掉、去掉: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左传•隐公六年》)③距离、距:相去四十里。(《鸿门宴》)④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收藏: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汉书•苏武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第一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京口瓜注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________,______。《泊船瓜洲》宋/王安石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_______。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_______,_______。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观书有感》宋/朱熹7、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8、飒飒西风满院栽,_________。 《题菊花》唐/黄巢9、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 《小池》宋/杨万里10、危楼高百尺,______。 《夜宿山寺》唐/李白1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 《逢入京使》唐/岑参12、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第二册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__,_________。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 《初春小雨》唐/韩愈竹外桃花三两技,_________。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在枝低。_________,_________。《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 《绝句》宋/志南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凉州词》唐/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渭城曲》唐/王维游人不管春将老,_________。 《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 《浪淘沙》唐/刘禹锡第三册江南可采莲,_________! 《江南》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______。百川东到海,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 《长歌行》悲歌可以当泣,_______。 《悲歌》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 《敕勒歌》月子弯弯照九州,_______? 《月子弯弯照九州》尝将冷眼观螃蟹,_______? 《京师人为严嵩语》第四册国破山河在,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烽火连三月,_____。 《春望》唐/杜甫风递幽香出,_____。 《早梅》唐/齐已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游山西村》宋/陆游昔人已乘黄鹤去,_______。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黄鹤楼》唐/崔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7、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宋/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不嫌屋漏无干处,________。 《观雨》宋/陈与义苦恨年年压金线,________。 《贫女》唐/秦韬玉10、众芳摇落独暄妍,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宋/林逋第五册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 《虞美人》南唐/李煜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_______,_______。《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4、“知否?知否?_______” 《如梦令》宋/李清照5、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 《望江南》唐/温庭筠6、碧云天,黄叶地。______,______。山映斜阳天接水。______,______。 《苏幕遮》宋/范仲淹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 《满江红》宋/岳飞此生谁料,_____,______。 《诉衷情》宋/陆游地也,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 《滚绣球》元/关汉卿第六册胡马依北风,________。浮云蔽白日,________。 《行行重行行》2、老骥伏枥,_______。烈士暮年,_____。 《黾虽寿》三国/曹操3、奇文共欣赏,_____。 《移居》晋/陶渊明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唐/李白存者且偷生,_______!夜久语声绝,________。 《石壕吏》唐/杜甫慈母手中线,______。临行密密缝,______。谁言寸草心,____。《游子吟》唐/孟郊初中文言文复习1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4、必能裨补阙漏15、一厝朔东 16、策勋十二传17、对镜帖花黄 18、出门看火伴19、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20、野有饿莩2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2、良鄂然2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4、才美不外见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6、谈笑有鸿儒2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28、傧者更道从大门入29、呜乎!其真无马邪? 3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1、若止印三二本 32、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33、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34、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35、置于市,贾十倍 36、将衒外以惑愚瞽也3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8、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二、实词活用1、神弗福也 2、公与之乘3、公将鼓之 4、下视其辙5、优劣得所 6、北定中原7、此皆良实 8、火烧令坚9、亲贤臣,远小人 10、深入不毛11、得而腊之以为饵 12、岁赋其二13、君将哀而生之乎 14、乡邻之生日蹙15、殚其地之出 16、竭其庐之入17、处处志之 18、不用,则以纸帖之19、用迄再火令药熔 20、妇抚儿乳21、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22、不能名其一处也23、石青糁之 24、西施病心而颦其里25、有一老父衣褐 26、因长跪履之27、随目之 28、所宝以百数29、彼不我恩 30、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31、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32、惧有伏焉33、温故而知新 34、吾与汝毕力平险35、非问无以广识 36、不耻下问37、欲穷其林 38、亲贤臣,远小人39、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40、良因异之41、峨太冠,拖长绅者 42、一食或尽粟一石43、饮少辄醉 44、策之不以其道45、尔安敢轻吾射 46、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47、乃钻火烛之 48、故自号日醉翁49、不蔓不枝 5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三、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父亦来,喜曰:“当如是。”3、见巨蛇围如碗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6、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7、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于是满座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10、不能名其一处也11、京中有善口技者 12、会宾客大宴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7、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双兔傍地走19、青春作伴好还乡 20、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21、弃甲曳兵而走 22、方七百里23、曾不若孀妻弱子 24、属于作文以记之25、至若春和景明 26、齐人也,坐盗27、士卒亡者过半矣 28、又何间焉29、牺牲玉帛 30、小大之狱3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2、先帝不以臣卑鄙3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4、诚宜开张圣听35、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6、若毒之乎37、无丝竹之乱耳 38、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39、微斯人,吾谁与归 40、而乡邻之生日蹙四、写出加点词的意义1、更:(1)子能更鸣,可矣。( )38、芳:野芳( )发而幽香 39、射:射( )者中,弈者胜40、方:方( )七百里 41、诸:投诸( )渤海之尾42、惠:甚矣,汝之不惠( ) 43、固: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44、病:寡人反取病焉( ) 45、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6、伐:齐师伐我( ) 47、将:乃以田忌为将( )48、通:政通人和(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49、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50、闻:不求闻达于诸侯( )51、鲜:陶后鲜有闻( ) 52、师:齐师伐我( )53、使:宴子使楚(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5、乎:有朋处远方来,不亦乐乎( ) 天下事有难易乎( )五、指出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1、于:告之于帝( )2、以:以君之力( )3、其:其妻献疑曰( )4、之:告之于帝( )5、而:聚室而谋( )6、焉:无陇断焉( )5、者: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8、乃:乃重修岳阳楼( )9、然:良鄂然( )六、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文言句式练习一(牡丹图)5、吴育肯定这幅画画的是“正午牡丹”,理由两个方面:练习二(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是____ ____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初极狭,才通人( ) (2)渔人甚异之(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咸来问讯( )(5)便扶向路( ) (6)诣太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设酒杀鸡作食( ) (2)其中往来种作( )(3)寻向所志( ) (4)处处志之( )(5)寻病终( ) (6)寻向所志(7)便舍船 (8)屋舍俨然分别指出文中加点的几个词语的古今意义。(1)交通__ __ (2)妻子__ __(3)无论__ __ (4)绝境__ __解释下面句中“为”的词义。(1)武陵人捕鱼为业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下面括号内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将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他是____末期人,文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的社会生活图景,隐含着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兵祸连年的社会现象的_____。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哲学]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语言和文学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而不厌的上一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