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精品课程阶段有什么课程

智慧树在线教育_全球知名的学分课程服务平台你在大学期间学过的最有实用价值的课程是什么?收获了什么?
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学到这门课的,教材或者教学者有什么特色?请尽可能描述这些帮助信息,方便读者有条件学习,谢谢!
按投票排序
294 个回答
国际关系导论。这节课是很有名的Peter Katzenstein亲自授课。Peter是我至今见过最睿智的人;精瘦精瘦,满头白发,德国口音,目光犀利。以下是这节课上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件事情。一,开学第一节课,Peter对全班200人发问:“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一个学生说,中国和日本在争夺一个岛屿。Peter说:“Tell me what is on those islands."我说,有石油!Peter说,啊,你一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说啊?Peter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切国际矛盾都是经济矛盾。你觉得这是经济矛盾么?那些去抗议的人会的到经济利益么?我说不是因为岛就是一个大石头上面什么都没有。但是如果不支持钓鱼岛是中国的,别人会觉得你不爱国。Peter说,哦,原来你是一个建构主义者。就这样他把学生的答案归为国际关系上的几大主义。至今为止,这是我听过的最well-paced的讲座。很多教授试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自己经常失去演讲节奏。Peter每节课都是这样back and forth完成的,每节课都严格按照syllabus完成。德国人的严谨可见一斑。二,Office hour的时候,Peter问我,你是什么专业的?为什么喜欢这门课?我说,数学,因为我喜欢逻辑和规律的东西。或者说,我受过的教育让我听没有特别fixed的规律的东西很难受,所以我受不了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但这门课化繁为简,从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找到规律,很有趣。Peter说,有规律有逻辑确实让人舒服,但是不合逻辑不代表是错误的。毕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片chaos。国际关系的学者是从无序中寻找有序,但是真理常常藏在无序里。我膝盖一软差点跪下。这一句话刷新了我整个价值观,击破了我作为一个理科生从小建立的对绝对规律的喜爱。理科生太容易被绝对规律吸引 -- e=mc2, 市场经济带来财富,自由带来好政府等等。但是这些规律是世界的很小很小一部分;用他们去涵盖整个世界,是非常无知的。三,Peter递给学生一张绿色的纸,说,撕了他。(嚓)Peter递给另一个学生一张价值5USD的coupon,说,撕了他。学生犹豫了一下,撕了。Peter拿出一美元,说,谁想撕掉他?后排有人喊,撕钱违法!Peter说,是我授意你撕的,我律师很好的你不要担心。一个学生接过来一咬牙撕掉了。Peter掏出5美元,说,继续撕。学生当场吓尿了,说什么都不敢撕。Peter自己撕掉了。全班哗然。Peter掏出100美元,说,谁要撕掉他?有人说,我撕完可以自己留着么?Peter说,不行。你要把它撕成非常小的碎片。学生说为毛啊!Peter说,这不过是一张绿色的纸,和一开始那张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有无数家银行,公司,商店,学校,经济学家,无数的无比复杂的系统给他建构了100美元的价值。而他真的有价值么?没有的。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为建构的,是100%纯概念。而你像这样(嚓)撕开他(嚓)的过程,不过是毁灭他的附加价值的过程。他举起绿纸的纸屑和钱屑说,现在他们一样,都是绿色的纸屑而已。然后他在200个瞠目结舌的学生面前说,今天我们讲建构主义。-------------------------------------------被1400个赞吓尿的分割线---------------------------------------------------------根据OP新加的话题描述怒改答案这门课分前后两半,前一半讲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建构主义,和国内政治 五大国际关系理论。后一半使用前面的paradigm做案例分析,譬如WWI,9/11,Cold War,Cuban Missile Crisis,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等等。有人问我为什么网上搜不到课件和reading;是这样的,这门课的reading list由老师每年编撰,三本大砖头那么厚。大砖头里是关于各个主题的文献。课件本身没有什么帮助,但是reading list非常重要。由于版权问题我不能分享所有的reading,但是可以结合自身经验推荐一些文献,供大家学习现实主义Waltz, Reductionist and Systemic TheoriesMearsheimer, Great Power PoliticsGilpin, Hegemonic WarSchweller, US democracy promotion: realist reflections马克思主义Gilpin, Marxist Paradigm Kubalkova, Marxism-Leninism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建构主义Huntington,Clash of Civilizations,洗脑神书Katzenstein, A world of plural and pluralist civilizations自由主义Doyle, 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Rosencrance, Trading StateMead, Jacksonian Tradition国内政治Newhouse, Diplomacy, Inc.: The Influence of Lobbies on U.S. Foreign PolicyTrubowitz, Politics and Strategy: Partisan Ambition & American Statecraft
经济学原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老师有一段话说的很不错: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1)东西不够;(2)生命有限;(3)人际依赖;(4)需要协调。人类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它们对应着三套规律:(1)需求定律;(2)利息理论;(3)产业理论;(4)宏观理论,而这就是通过经济学看社会万象的视角。东西不够,就是稀缺性。(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和马克思说的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还差得远。)生命有限,即人有impatience(不耐)。理想条件下,我早上问你借100块钱,说下午还你,你可能就要我还100;但是我如果说明年还你,你可能就要我还110。这就是因为我可能等不到明年,这就是impatience。但是如果人能活100万年,明年是不是如明天一样短暂?如果人永远不死,就没有impatience,就没有利息。有些具体的概念确实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机会成本成本的意思是the best opportunity for gone.也就是说如果我浪费一个小时,浪费的是本来可以用这一个小时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供求决定价格,而非成本。价格是有多少人跟你在争这个东西决定的,同样工资是由多少人在跟你竞争。所以卖家和卖家竞争,买家和买家竞争。比如,以前如果逛街看到一条超级贵的裙子,觉得,成本好低呀为什么卖这么贵。现在,我想的是,因为有这么多人愿意出这么贵的价钱来跟你竞争这条裙子呀。再比如,同理,在国贸租一个小店铺就非常非常贵,同样面积的店铺在廊坊却很便宜,是因为要跟你竞争在这块土地上做生意的人出得起那么多的钱。商家说,“哎呀我的cupcake卖得贵是因为国贸这地方租金贵啊”现实是这样的,但是逻辑是反着的:是因为这块土地要用来做店铺,你会卖很贵的东西,会有较高的收入,所以租金贵。税负承担曲线政府如果决定向一笔交易征税5%,这5%是落在买方还是卖方身上,不是由政府决定向谁征税决定的,而是买方和卖方谁更离不开谁(即弹性)决定的。比如说吧,如果政府强行规定,结婚男人必须花1w块买个戒指给女方才行。那么这1w块真的会落在男人身上吗?实际上是取决于谁更想结婚。如果相爱程度相当,很有可能会变成50%-50%地分摊费用。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慢慢补充。这个世界上所有不合理的事情都能找到原因,比如为什么餐厅饮料那么贵并且不允许自带酒水,比如老板可以随意开除不按时上班的员工(当然,后来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增加,懂得了有原因不完全等同于有道理,即具有绝对的合理性),但是以前是不怎么想想其中的原因,直接批判现象本身的。现在的我,不会再随意地说“一定要所有人都有房子住”。(违背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中文系情怀啊= =)在考虑增加一部分人的福利的时候,会考虑到是不是有些人的福利是被减少了。什么样的改进是有效率的?是增减福利的总和为正就是有效率吗?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一个想象中的正义。意识到以前很多时候站在正义的角度是为了让自己morally feel good,而不是真的为了帮助那些人。感谢CCER的薛兆丰老师。
经济学原理。学校选的教材是萨缪尔森版,自己读了曼昆的——这倒并不重要。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最基本而重要的认识,是在这门课里建立起来的。把以往的很多错误认识都给荡涤了。后来再看一切,眼光都不大一样了。
心理学入门。(Psychology 10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需要修的入门课程非常非常的多,心理学正是其中之一。鉴于我们大学的心理学系也是美国大概前十的水平,这门课的教授又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大牌——名字叫Douglas L Chute。所以,基本条件配备了。这门课讲到了非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讲到相反色的时候,他拿出了下面这个图。大家不妨靠近点,盯着下面这个图的正中心30秒,然后看一下白色的墙壁,顺便眨眨眼睛,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还有大脑的运作,语言的学习,比如说下面这段Aoccdrnig to rscheearch at Cmabirgde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当然,这些是比较猎奇的东西,他整个教学中会不断穿插着各种非常有意思的实际例子,从而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有趣的种子,以至于我大学最后一个学期不顾GPA被无情的摧毁,选修了三门心理学,分别是Consulting Psychology,Cognitive Psychology还有Criminal Psychology。。好了,扯远了,让我们来聊聊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吧。------------------------------------------------------------------------------------------------------------------------这节课的主题我相信几乎是一个中国人,都起码会听说过,英文呢,叫Classical Conditioning,中文叫做“条件反射”。不可免俗的,我们提到了巴普洛夫,还有下面这张图。当然,说实话,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这个实验可能只是针对狗而已。对于一个正常的人类来说,是不大可能轻易受到这个实验的影响的。于是乎,教授做了一件事情。他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将会在上课期间,不定期的从我的手中拿出一块,五块,十块,甚至二十块出来(都是绿油油的美元啊)。然后,你们大家一起举起手,谁最快把左手举起来,我就把我手上的钱交给那个人。于是乎,他第一次举起手的时候,有个别反应快的人,举起了手(大概有10%的人,而且不是全部左手),他送出了5美金接着,过了30秒不到,他第二次举起手的时候,有大约30%的人举起来了,而且左手偏多。这次,他送出了1美金过了不到1分钟,他再次举手,这次举得人数还是差不多,不过,他送出了20美金,所有人都眼红了。后来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他把手伸进口袋,所有人就会盯着他的手,准备立刻举起来。第四次,全班举了大半,他送出了1美金。在短短的15分钟内,他举出了34美金。(为什么我记住了那么多年前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无聊写在笔记上面了!!!)然后,第8次的时候,他举了个空手——但是,全班有90%的人都跟着他举手了。。。-------------------------------------------不要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完了-----------------------------------------那节课,他大概举手了40次(一节课才1小时50分钟啊混蛋),其中大概有一半都是举出来空手的------------------------------------------------故事其实还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大半个学期里面,他每节课都会不定时的用举手的方式,给大家送出一些钱来。一直到学期末的最后,在发期末考试卷子的时候,他正在说话说到一半,突然把一个空手举了起来,全场几乎跟着一起举手了!然后,他在考试的途中,说有一道题出了问题,让大家看着他的时候,他再次举起了空手,又是全场的举手。最搞笑的一幕是,他在收卷子的时候,把手举起来,很多人把交卷子的手跟着举起来。。。。不记得在什么时候,他还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你们现在知道什么叫条件反射了吧。”------------------------------------------------------------------------------------------------------------------------其实大学时期还上过很多很有趣的课程,不过恰好排名第一的答案提到了美金,我就想起了这个画面了。如果你问我,这堂课的印象有多深刻的时候,我在打“手举起来”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手还会蠢蠢欲动。。
我在大学上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课,李昌舒老师的课。他在第一堂课上迟到了,因为南京长江大桥堵车的缘故。第一节课他跟我们讲法国革命,革命会流血,然而幸好还有闪耀了人性光辉的《人权宣言》,这第一堂课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大学的课堂是可以这样开放的。而到了李老师后来的几次课,我还见识到了魏晋的风度;知道了陈独秀的晚年对极权主义的批判;从梭罗的《瓦尔登湖》直到受其影响的徐迟和海子的死;更有意思的是他会从美学的角度来讨论胡戈的恶搞作品。另一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老师是王咏老师,她是我们学生心中永远的女神,我曾经上过她的艺术社会学和艺术人类学课程,有人曾经写过文章回忆她的课程《》。我现在距离文艺青年越来越远,幸好还这些课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算到了未来我也不会忘记。我在我十八岁生日当天听到了一场重要的讲座,讲座者是董健先生。内容是关于大学精神和启蒙的,董健先生的讲座对我实在是一个极重要的启蒙,那种对自由的热爱和坚守,就如同回到了八十年代。董先生的讲座对我的那种影响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在老先生的面前我们这些自我设置思考禁区的年轻人都应当羞愤而死。后来我还去听过他的一次演讲,还幸运的得到一本他的作品集,这就是更开心的事情了。2012 年在《蒋公的面子》试映时也见到先生,祝他身体健康。我还记得从英语课上知道了托克维尔,从王建华先生的近现代史的课上,我知道了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这才是真的让我隐约感觉到另一种思想的体系——自由主义;而也是在这个课上,我开始读罗尔斯的《正义论》。2008 年,在浦口校区图书馆听到陈丹青先生在讲座上推荐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又加上后来听到的顾肃老师的讲座,我也更多的了解了自由主义。也正是因为对自由的认识,才越来越认识到保障自由的宪法的重要。这些让我看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我愿意相信路就在那里。而在此之外,幸好我还可以学一些理科的东西。这些让我真正知道“无用之用”。我至今还永远记得从邱华老师的课上,我知道了向量、线性空间直到赋范线性空间,从 Cauchy 不等式一直到内积空间;从 Riemann 积分到 Lebesgue 积分;从矩阵的特征值直到算子的谱。这样的畅快的感觉实在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只学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所不能享受到的。在这样抽象的洗礼下,我可以体会 Lagrange 写完没有插图的《分析力学》时的骄傲;而当第一次在卢德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电学问题的参考系问题时,才真正感受到相对论和 Maxwell 方程的美,才明白相对论其实应当是很自然的事情;当做 Legendre 变换的时候,看到那些热力学量的变换,实在感觉其乐无穷。“高量哥”李俊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和他那些无穷无尽的段子同样叫人难以忘怀,当真正面对对易关系,从 Dirac 的阶梯算符到二次量子化,学着学着不禁又羞愧起来,只会解 Schr?dinger 方程实在算不得量子力学入了门,脚下应当还有更远的路。所有我在大学见到的一切,都是我一生的财富,至少我在这里领略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我在本科毕业的时候被迫写过一篇文章回想过我在大学时期学过的一些东西,后来文章发表到了校报上。这里节选了那篇文章中的部分,又另外作了些修改。原文写于 2011 年 6 月。回答本问题时在发表版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和增删。
前言:大学时的一大任务就是坐图书馆,从一楼坐到六楼,又从六楼坐到一楼。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科学未来学,不挑食。当时跟朋友玩笑说,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学科分工可能是人类某个历史阶段对知识的处理方式,现在的互联网社会打破了很多学科边界,跨界融合越来越普遍。没有特别有印象的课程,基本原理都是靠自学(如果一定要说,是省社科院一个教科学技术史的老教师)。所以我的体内活着很多人,比如老子的对立统一,伽利略的实证主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托夫勒的站在未来思考,冯亚东的宁要片面的深刻不要全面的平庸。书目:奥拓布劳恩《中国纪事》。奥拓布劳恩我们在历史书上见过,他就是李德。讲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张国焘的出走,毛怎样一步步登上王位,巩固自己的权力。当事人的回忆远比教科书的口号有可读性,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弗洛伊德研究的是病人,病态,所以弗氏的心理学是相对消极的心理学。马斯洛研究的是另一群人,那些被称为完善人格完美人格的人。马氏的心理学和弗氏有基础的不同。另外,你看了书后会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与一般人的简单理解不同。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当时花了三天把这本书看完,非常激动。轮子是脚的延伸,媒介是人眼睛耳朵的延伸,互联网是人意识的延伸。这是多么具有颠覆性的视角。奥修《生命的真意》。对道德经的阐释,可能无人出其右。他说,人人都想要刚强,想要第一,你可以柔弱,你可以最后。从宇宙的角度看,柔弱和刚强,第一和最后并没有人所理解的那种不同。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未来正以指数曲线速度袭来,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应对。后工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家庭制度都是不同的。以后我们需不需要家庭还是一个待解的问题。无论如何,这世上存在一种以未来看世界的思维模式,存在一个研究未来的学科:未来学。叔本华《人生智慧录》。存在很多种看人生的方式,叔本华是被标签悲观的一种。而我以为,大多数人都过于乐观,所以他的悲观更可能接近于客观。弗洛姆《爱的艺术》。我们知道知识需要学习,技能需要学习,但很少人去学习怎么爱。爱不是找一个人的问题,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基本上对我历史观的正本清源。如果说教科书的历史是一种为统治服务的历史观,这是另一种。或者可以叫科学的历史观。以人类诞生以前的地理生物气候为起点,这样一种解释文明的发展演进方式,与进化心理学有颇多相似之处。王朔《过把瘾就死》。都说王朔是痞子,其实他本是一个纯真的人。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蒋介石在那个位置面临很多问题,河南饥荒饿死百万人与其他问题相比,究竟是多大一个问题,他会权衡。是非的评价总是很简单。罗兰巴特《恋人絮语》。爱情是什么,爱情被解构后好像什么也不是。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远看是小说,近看是哲学。朱苏力《法律与文学》。现在流行跨界,朱苏力从文学作品切入,分析古代的制度。被我们批判的封建制度,原来是如此合理。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讲到朱由检,几百年云烟。朱棣,朱允炆,丰臣秀吉,王阳明,张居正,孙承宗,袁崇焕,努尔哈赤,李自成,朱由检,一群有意思的人。阿来《尘埃落定》。人不一定要太聪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正是道德经教导我们的。罗素《哲学问题》。外在世界很可能是不存在的,休谟用理论说明了这一问题。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看了这本书后,我研究了半年哥德巴赫猜想。有几次感觉找到了方向兴奋得睡不着觉。现在看还要留待后人了。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范式对范式的取代。而决定什么范式取得主流地位的,不是科学。科学并不必然高于宗教,科学可能是另一种宗教。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张培刚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思考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我们呢?除了批判政府,我们对这个当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问题有什么见解?
年中国文化史论 清华的唐少杰老师提供了很多一手的文革研究资料,每堂课结束前会放一些被禁的纪录片。课外布置阅读高华、麦克法夸尔、金观涛刘青峰等等老师的书。唐老师出过一本《一叶知秋---清华大学1968年百日大武斗》的书,内容很震撼。学到最多的,大概是他的严谨、思辨和道德勇气吧……
性学,全称叫《性学课程——爱欲与文明的对话》。讲的是男生女生那点事儿。老师会给我们讲男女生理的种种不同之处,会给我们放《阴道独白》等有关性观念、性科普的片子,会人手发放几个避孕套,并在课堂上教我们如何使用,会给我们科普各种性心理、性观念……等等。性学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是:无知不等于纯洁。多了解些性知识,才有助于生活幸福,一无所知反而会害了自己,甚至害了自己的爱人。
化妆与形象设计。·····················分割线·····························我来修改答案了。。。这几天一直没得时间,今天中午早早的回来更新\(^o^)/~准备工作:化妆品以及化妆工具化妆工具:粉底扑,蜜粉扑,修眉刀,美目贴,睫毛夹,假睫毛,睫毛胶,套刷(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必备腮红刷、修容刷、眼影刷,眼线刷,眉刷,唇刷)工具不细说,大家不懂得可以百度。化妆品:隔离霜,修容霜,粉底,定妆粉(散粉)粉饼(补妆用)眼影,眼线,睫毛膏,眉笔,腮红,修容粉,唇膏。不懂的也可以百度,着重部分为必备品。简单的脸型分类以及妆容要领:一、标准脸型:类似蛋形,上额宽,颧骨转折流畅,下巴尖1::底妆:在颧骨突出部位做提亮色。粉底颜色比自身皮肤浅1-2个色号。2:眉形:适合所有眉形,眉毛的颜色要和瞳孔、头发的颜色一致。3:腮红:团式,斜扫均可以4:唇形:圆润饱满二、圆形脸:脸型比较圆润,缺乏立体感。妆容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脸部立体感。1、底妆:先打粉底,然后在颧骨下陷处打阴影色,要使其过渡自然。额头,鼻梁,人中,下巴纵向提高光,拉长脸型。鼻侧影的话比较有难度,就不讲了。2、眉形:适合长扬眉形,适当提高眉峰的位置。画出的眉形略微有上扬感。3、腮红:斜纵向晕染,拉长脸型。4、唇形:略带棱角的唇形,颜色选择要尽量柔和清淡。三、方形脸:面部特征比较有棱角感,下颌角比较突出。1、底妆:先打粉底:面部外轮廓打阴影色,高光形式参照圆形脸。2、眉形:适合眉峰圆润,眉头略粗的眉形。3、腮红:斜向晕染,就是颧骨外侧至嘴角的方向。腮红最下处不超过人中的水平线。4、唇形:以圆润唇型为佳。四:长形脸:脸型纵向感突出1、底妆:以颧骨做水平线,横向提亮。2、眉形:尽量选择比较平直和略粗的一字眉。3、腮红:在颧骨下方做横、斜向晕染。4、唇形: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鲜艳的暖色调。或者重色。其他的三角形脸和逆三角形脸以及菱形脸就不讲了。生活中不多见,需要的话可以私信我。下面说一下五官的具体刻画。一:眉毛标准眉形(其他各种脸型的眉毛都再次基础上稍作修改):眉头在鼻翼的垂直延长线上(最粗,色彩最淡),眉尾在鼻翼和眼角的延长线上(色彩略淡,最细处),眉峰在眉毛的三分之二处(色彩最重,宽度为眉头的二分之一)。ps:进年来流行的一字眉其实不适合大多数,只适合长形脸。二:眼妆两种生活中常用的:1、平涂:刷子落笔处在靠近睫毛的部位,此处颜色重些,然后向上晕染。(眉骨处用高光提亮,亮色提亮下眼睑内眼角处,下眼睑外眼角处配合上眼皮的同色眼影)2、渐层:用浅色眼影从睫毛处向上晕染整个眼窝,由浅至深晕染。下眼睑由外向内晕染。然后用重色再次从睫毛处向上晕染,面积不可超过浅色眼影的部分。下眼睑也是由外向内,面积不超过浅色眼影。三:眼线:标准眼线是由睫毛根部描画,眼尾处略微上扬。向外延伸。四:睫毛膏:从睫毛根部,z字型向尾部均匀涂刷。眼妆太复杂了,以后有时间再更吧。。。。蛋蛋去次饭了~(@^_^@)~以后再写其他的。
博弈论()1.学会换位思考。2.不要当别人都是傻逼。3.学会换位思考,哪怕别人是傻逼。...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袁隆平大学期间学习成绩曝光 专业课最高只有88_华商网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定制,3元/月!
昨晚,西南大学,袁隆平向校友们频频招手表示感谢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石涛 摄
学生们像追星一样疯狂
摇旗子、举画像、拉横幅,西南大学学生们雨中在校门口排了半公里长队,迎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袁隆平!昨19时许,袁隆平院士现身,他频频向大家招手,上千人的欢呼响彻校园。
欢迎队伍延伸半公里长
为了迎接袁隆平回母校访问,西南大学校园挂满了“欢迎袁隆平院士回母校”的横幅。访问原定于19时,17时许,校门口便站满了欢迎的学生们,大家有的拉起横幅,有的举起了袁隆平的画像,有的还挥动着小旗子,
“袁老是我们杰出的校友,我们来欢迎他,就是向他致敬!”工学院大一学生何净告诉记者。18时许,记者在西南大学校门口看到,欢迎队伍从校门口一直延伸了大约半公里长。
“这么隆重我感到不好意思啊!”
19时10分许,在学生们欢呼声中,袁隆平坐一辆奥迪车驶入校园。袁隆平摇下车窗,举右手向校友表示感谢。
在欢迎宴会简短致词上,袁隆平难掩回母校的激动和喜悦,“我到母校来,非常激动,学校这么宏大,有五万多学生,不简单呐!母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希望母校更加繁荣!”袁隆平还感谢母校的迎接,“这么隆重欢迎我,我感到不好意思啊!”
晚宴特意摆大米
袁隆平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昨晚晚宴现场的布置也颇具匠心,餐厅工作人员专门在餐桌正中摆了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满了大米。缸壁上还专门写了一句话:“饮水不忘挖井人,吃米不忘袁先生”。
在校成绩首次展出
“这是转学证明,这是他的学生证。”西南大学校史馆何老师向记者介绍了首次面向公众的袁隆平在重庆求学的实物。让人意外的是,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这是袁隆平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试成绩,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对此,西南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表示,成绩并不代表实际能力,正如袁隆平自己所说“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
西南大学退休女教师陈德玖也是袁隆平同班同学,昨日他也向记者谈起袁隆平当时的成绩:“那时,隆平像个大孩子一样,很喜欢打球游泳,但成绩不是很好。隆平很聪明!”
曾下嘉陵江救同学
西南大学特地联系了当时的几名校友与袁隆平见面叙旧。今年77岁的王运正是与袁隆平同班的女同学,她清楚记得袁隆平下江救同学的事,“他的游泳技术很好,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在嘉陵江夏坝段游泳失踪。隆平和一个同学从夏坝一直游到黄葛树(在东阳镇境内),找了很久。后来知道,那个同学被江底的石头卡住遇难了。”
新闻面对面
“金钱对他已没有什么概念了”
西南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与袁隆平私交甚深。昨天,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常听人评价,以袁隆平的贡献完全可获得诺贝尔奖,您怎么看?
向仲怀: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上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从这点来说,给他再多的褒奖都不为过。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没有得诺贝尔奖,但丝毫不能抹杀其贡献。我认为,在你的领域把事情做得最好,就是最大的贡献。科学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
记者:网上最近在评论袁隆平拥有“几辆豪车”的事,你怎么看?
向仲怀:当时我看到这则消息,第一反应是:“老袁又被人家给"炒"了。”我一听就觉得不可能。像他这样的科学家,对金钱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生活用品也好,车也好,能用就行,从来不管什么品牌。
袁隆平和本报记者开玩笑:是不是科学家都很严肃?
在袁隆平等待会见老同学时,本报记者有幸与袁老零距离接触。袁老说,他在重庆生活过12年,也特别习惯重庆的生活。他还随口用重庆话说:“到了重庆,当然就要说重庆话噻。”记者忍不住说,“真没想到,和以前通过课本感觉的袁老完全不一样。”听到这,袁老笑着说:“是不是认为,搞研究的都很严肃啊!”边说边幽默地做了个严肃的表情,逗乐了在场每一个人。
袁隆平在重庆从小学读到大学
袁隆平于日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抗战爆发后,袁隆平随家人迁往重庆,1939年8月~1944年5月,先后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重庆复兴初级中学、重庆赣江中学、重庆博学中学读书。抗战胜利后,袁隆平离开重庆,1949年,他又回到了重庆读高中。1949年8月~1950年10月,他在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1950年11月~1953年7月,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续读3年至毕业。
身价值1008亿
喜欢穿15元的衬衫
在一次记者会上,有人问:“您的身价值1008亿,如何看待财富和名利的?”
袁隆平表示: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那是公司(隆平高科)市值。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那件15块的衬衫。
来源: 《重庆时报》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④ 所有图片可登录华商图片网()查询,图片供稿及购买请致电029-。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 版权及其他:0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