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gpa不到2.5申请到自己员工满意度调查的mba学校的人

题主提了个好问题,上面支持题主去读的都是放屁,可以很武断的说,&strong&你MBA毕业的话和目前能力不会有任何区别&/strong&,北京上海HR不要你的照样不要你,一样会迷茫无助,唯一不同的就是损失2年的税后净收入约30万+学费30万 共60万,和2年的宝贵时间。如果&strong&要靠MBA打开人脉关系的话只能说太天真了&/strong&,你房子都买不起,车也没有(你买的起你也不会买,你买了也就15万内的福克斯),多少同学会真正和你玩?课余玩玩唱唱KTV可以,要介绍人家当官当老总的叔叔和你认识一起谈谈生意还是算了。试问你目前的圈子里的关系处的怎么样?你觉得有几个人有生意会第一时间想到找你合作。&strong&现在没有,以后基本也没有。&/strong&&br&&br&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是好事,能够严格的分析自己更是难得,但是已经拥有的要珍惜。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投资回报率,不能逞一时之能。像什么 “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是有很多人挤破头抢着要做的,却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有比这更好的选择”,这种话就不要说了,&strong&不要看不上目前的圈子,你还没有真正进去。&/strong&&br&&br&不要觉得MBA毕业,投行咨询,西装酒店有多fancy, &strong&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你过的好,而且以后也不会比你好&/strong&。压力比你大5倍,收入和你差不多,花费比你每年多5万,一年到头你存15万,他们剩个5万就不错了,5年后你资产就有100万了,虽然也不算什么,那个时候你觉得是不是更有自信一点,觉得MBA也没有那么重要了?&br&&br&这5年你买了房子,结婚了,你觉得你离你爸妈是2000公里还是1000公里真的有那么重要么?机票过年期间全票就是的区别,那个时候你还在乎这点机票钱么,你离家再近动车票也要150吧?空了把父母接过来带他们转转,也算旅游了不是。非得你回去而你父母就一定必须一辈子苦守在你那穷家里不能出来转转么?&br&&br&你还拥有了自己的小车,过上了五子登科的小幸福生活,虽然钱还稍微不是那么够,但是在单位混得也有点起色了,虽然不是管理层,但是上下都知道你的名字,你发现行业里有些门道了,有人也愿意来和你倒腾事了。&strong&你觉得是你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更有掌控,还是MBA毕业的&/strong&那些人也30多岁了在北京一年拿着税前30万的薪水,没有买房子,每天加班到夜里&strong&更担忧明天呢?&/strong&&br&&br&他们加班了5年,喝酒喝了5年,你这5年天天健身,老婆把你养的白白胖胖。你周末开个小车出去旅游一下,在北京你周末会跑出6环么?&br&&br&我们都知道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你的收入和那些报纸上出现的名字确实没法比较,但是绝对不是一无是处,要知道你的周边绝大多数同龄人一个月3,4000,要知道知乎上大把大把目前在北京上海拿着同样工资的人,你问问他们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才能还清150万的房贷?什么时候会买车,家里有没有买车位?&br&------------------------------------------------------------------&br&1)指的是全日制的。一线基本指北大、清华,清华今年没有全日制班了也基本排除,或者加上复旦、上交。30W差不多是20W学费+2年10W食宿费用,没在一线城市生活过,不知道够不够。&br&-----------------你对MBA是研究过的,你为什么看不上云南大学的MBA呢?学费恁便宜了肯定水平好不到哪去。其实人家只是在昆明的圈子一起玩而已,哪有那么认真啦。你觉得清华复旦北大光华安泰会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直接看顶级的吧!中欧,长江也看过吧?长江有人每年都留级就为了认识更多的同学的故事听说过么?电视台主播三流明星都去然后找机会套个EMBA的凯子。官员现在不敢上了,不知道这两年做生意的还会保持那么高热度么?中欧号称自己的全日制是最有含金量的,真读书,也确实是事实,即使这样,但是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去扩大关系,镀金,一句话,&strong&MBA是来玩票的。可惜,你玩不起!&/strong&MBA都有助学贷款,你听说过几个真正去贷的?&br&&br&4)其他选择(一个人瞎琢磨的):A.辞职回家,买个房,找份简单的工作,运气好考个当地的公务员,娶个媳妇,有多余精力和资金再弄个小店,平平淡淡;B.辞职,北上广深闯一闯,重新找工作(7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找工作毫无帮助,因此,出去找工作的起点跟农民工差不多),底层做起,打拼几年,后面,后面我也不知道怎样;C.辞职,北上广深去做点什么小事情,能力有限、资金有限,估计也就能开个小餐馆、小便利店之类的,成败未卜,没坐过生意;D.或许还有其他选择,我阅历有限经历太少,实在想不出来,请知友指教。&br&-------阅历太少是事实,所以你的几个选择都是扯淡,相信我忠言逆耳,全是扯扯扯扯扯扯扯扯扯扯淡!小店之类的事情,不要再想了,等你有了200万,随便投个50万玩玩可以,如果你想做高中学历毕业出来混生活的事,你就去做,你的结果只有2条,&strong&1。被骗。2。亏本。&/strong&&strong&35岁后,一事无成!&/strong&&br&&br&&strong&发散一下,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在三四线城市,买个房,结个婚,一辈子就这么过了,我不甘心啊!我如果出去自己创个业如果被我发现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可能成为马云啊,打工也会是跨国企业 高管啊,我可能会不成功,但是连走出这一步都不敢我是不是个懦夫?如果你是这样的懦夫,你把父母照顾好了不用担心生病,妻子照顾好了不用为了房贷和你吵架,孩子照顾好了幸福成长,那么恭喜你,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懦夫!因为,你是男人,你要负责。&/strong&
题主提了个好问题,上面支持题主去读的都是放屁,可以很武断的说,你MBA毕业的话和目前能力不会有任何区别,北京上海HR不要你的照样不要你,一样会迷茫无助,唯一不同的就是损失2年的税后净收入约30万+学费30万 共60万,和2年的宝贵时间。如果要靠MBA打开人…
我以前在天涯问过这个问题,希望郁闷的村长的答案对你有帮助吧~&br&&br&ID郁闷的村长:看到这个标题忍不住进来罗嗦两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03年小本,07年上的IMBA,和复旦的一样是和MIT合办的国际项目,具体哪个学校不想说,脱产两年09年毕业,现在在一家法国公司做采购经理&br&  &br&  先说国内MBA项目的现状,国内现在做得比较好的MBA项目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上海有两个中欧管理学院(入试考GMAT)的IMBA、复旦和MIT合办的IMBA,北京有两个清华和MIT合办的IMBA、北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办的IMBA,广州一个中大岭南学院和MIT合办的IMBA,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当然除此之外国内还有许多其它的MBA项目,甚至还有很多不需入学考试,只要交钱就能上的单证MBA项目,由于MBA项目高价的特性,很多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MBA纯粹当作一个捞钱的项目来作,我曾经看到过一些单证的MBA项目上课要用礼堂,上千号人挤在一起,另外还有很多所谓教学点的MBA项目,比如清华北大等都在深圳设有MBA的教学点,采用所谓远程教育加现场指点的方式培养MBA,以上所有的人毕业以后在社会上都有个一统一的头衔MBA,这导致了国内的MBA在经历最初几年的被人供上神桌后很快就被相当一部分人唾弃,打翻在地并踏上了一万只脚。&br&&br&第二个我想说一个读MBA的目的,我个人读MBA的目的是为了改行,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的,能选择脱产班的人大都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业或者岗位不太满意,想有所改变,但是又不愿重头开始累积经验的人,如果希望在自己目前的职业或岗位上继续做下去,只是想通过MBA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自己某方面的技能,又或是为自己晋升捞资本的人强烈建议读在职,脱产两年对第一种人来说机会成本很小,但是对第二种人来说机会成本相会大很多&br&&br&第三说说MBA教育学什么,个人觉得MBA是个比较万金油的东西,它什么都教,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财务、会计、市场、人力资源、供应琏、生产运营等等,基本上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都有涉猎,这样的好处是你毕业以后不管你做什么,在你和公司内部别的部门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你都大概知道他们部门的日常业务怎么运作,他们会找你要哪些方面的信息,和别的部门沟通起来会比较顺畅,因为你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对自己将来职业规划不是那么明确的人,会不知道选什么课程好,以我所读的项目为例,上面所说的几个大项各有一到两门的必修课,每个学期还有修四门左右的选修课程(选修的课程教学要求和必修课是一样的),职业规划不清楚的同学往往会在选修是比较难以取舍,所以在读MBA之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本科毕业后你可以说自己担心找不到工作,先找一份工作做着,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当前的工作,下决心改行,然后你又告诉自己你不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的话,读MBA纯属浪费你的时间&br&&br&说实话书本里的知识是死的,我喜欢MBA的很大的原因就是案例,虽然它曾经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一般而言一堂典型的课是这样的,上课前老师会通过email把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教材的第几章,还有相关的案例发给要上课的人,在上课之前你要做的是通读教材,因为老师在课上基本不会再讲教材的名词解释,定义之类的东西,读透案例,和小组的人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好相关的PPT,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大概说一下他想强调的知识点,然后就开始抽小组上去做案例分析的演示,没有演示任务的人可以就别人的方案提出自己的疑问,建议并要求演示方做出回应,因为班上各种行业和岗位背景的人都有,经常会遇到正好演示那组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被底下的专业人事问道哑口无言的情况,但是好处是你可以从专业搞这个东西的人口中知道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你应该怎么处理,我以前是做审计的,就是因为我选修供应琏的时候无数次在台上被人问得下不来台,才让我之后在面试采购职位的时候能够应对自如&br&&br&说到MBA教育能教会你什么?除了我上面说的专业方面的知识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br&  第一,语言能力,我所读的国际项目算上留学生和交换生班里大概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国际生,大都完全不会说中文,所有教材、案例和材料都是英文,老师也大都是外教(中教也不能说中文,会被国际生投诉),平均每周八节三个小时左右的大课,每节课需要阅读15-30页课文,加20页左右案例,花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和小组讨论案例,然后分工准备十五分钟左右的PPT(30页左右),在校期间只要你愿意还可以申请出国交换半年到一年(免学费,生活费自理)因此两年高强度的锻炼下来,只要你能坚持,你基本上不会再有语言上面的任何困扰,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美资公司,回纽约汇报的时候和我同事去酒吧玩,我同事和边上的人打赌我在美国呆了多久,基本上没有人能从我的口音里猜出我刚到美国不到一周,而我在入学之前的英文只能勉强通过四级测试;&br&  第二,做presentation的能力,这个词我不知道用哪个中文词表述比较合适,但是个人觉得在工作中这是个很实用的技能,因为你经常要向别人推销你的想法,汇报你的工作,展现你的优秀,这所有的一切都和这个能力有关,基本上每周都会有两次以上的案例演示,随之而来的就是底下一帮人对你“不怀好意、无微不至”的诘问,被人收拾多了你就会大概知道,哪个岗位的人对哪个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感兴趣,这点我个人觉得很重要,而且被人收拾多了你就不会怯场,在我毕业以后的工作经历中,我经常要面对各个部门的总监、VP还有诸如COO、CFO之类的鸟人去present我的工作和我的想法,经常被各种问题伺候,但大多情况下我都能全身而退;&br&  第三,跨文化的沟通,团队的凝聚和为了共同目标的妥协,我曾经和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勒斯坦、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冰岛、意大利、德国、芬兰、俄罗斯等等不同国家的人组成过团队,一次次的案例讨论,你会发现有的人很固执,有的人你很想把他从窗户扔出去,但是事情还要做,在他的屁股被人踢的时候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反击,因为一个团队只会有一个成绩,你不想自己死你就要让团队所有人都活,MBA可以给你一个在短时间内和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组成团队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无论你要和怎样的人合作,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找到原型,回忆一下你当初是怎么和他们共事的,你就会知道你该怎么和那些你遇到的人共事;个人觉得如果你想在外企长期发展,读一个国际项目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不管什么外企,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要和老外打交道,MBA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弯路;&br&  &br&  最后想说的就是MBA不是太上老君的仙丹,它不会让你马上就成仙成佛,它也不会让你在找工作时被人像橄榄球一样抢来抢去,但是我花两年时间和二十万人民币读它我并不后悔,本科毕业时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才从普通职员做到审计主管,我的MBA经历帮助我用一年半时间从供应商开发专员做到了采购经理,所以给想读MBA的筒子们的建议就是,如果想读就找个好的项目认真的读,真正学到点东西,如果有人认为花钱买个学位,然后就可以凭MBA三个字出去得瑟的话,你会发现这三个字的含金量其实真的很有限。&br&  
我以前在天涯问过这个问题,希望郁闷的村长的答案对你有帮助吧~ID郁闷的村长:看到这个标题忍不住进来罗嗦两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03年小本,07年上的IMBA,和复旦的一样是和MIT合办的国际项目,具体哪个学校不想说,脱产两年09年毕业,现在在…
谢 &a data-title=&@看灰机&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hash=&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tip=&p$b$92cf7a6a9f614be282f9f&&@看灰机&/a&&a data-title=&@Muse Abby&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af9de180a5b5& data-hash=&faf9de180a5b5& data-tip=&p$b$faf9de180a5b5&&@Muse Abby&/a& 的邀&br&过年期间例行陪吃陪喝陪拿红包陪烘托气氛工作作完第二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正经写几行字了&br&&br&我只能跟题主聊聊CFA和MBA。原因是:&br&&ol&&li&我自己是在工作前考过的CFA三级,那时候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一直都没去拿chater, 后来工作年限够了又一直这个忙那个忙的,拖延症发作,到现在也没有去提交各种文件...所以到现在我不能把这个好不容易考得来的title印到名片上...&/li&&li&没读过MBA,但是我的同事有很多国外MBA毕业的,所以对MBA的事情略懂&/li&&li&对CPA的了解很少,大学里很痛苦的学了若干门会计课,参见&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即将挂科了,怎样给老师写一封真挚的邮件来挽回这个惨剧?&/a&我说的第一门课是会计学原理,第二门是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门语言,但是这门语言说来说去都不能得心应手(好悲催的),所以我很早就知道我不是这块料了,幸好工作后我的岗位也不需要太高深的会计知识&br&&/li&&/ol&&b&=======分割线===============&br&关于CFA&/b&&br&我是在研究生阶段考的CFA。十二月考CFA level I,第二年六月level II, 再过一年六月level III, 前后耗时一年半多,算是很有效率的。那时候CFA在北京的考点还在国贸,不需要长途跋涉到丰台的体育馆或者蟹岛。那时候考试当天还能在国贸的茶餐厅找到桌子吃中午饭。最重要的是,那是CFA还没有满地跑。啊,跑题了...说回题主的问:&u&&b&CFA对求职有没有用呢?&/b&&/u&单单讲外资投行的投行部:&br&第一,是简历上能让我画个勾做个标记的地方&br&第二,作用仅限于第一条 —— 也就是说,&i&&b&如果其他条件都相等&/b&&/i&,我会喜欢有CFA的&br&&u&如果你要求外资投行的投行(investment banking)职位&/u&,CFA 作用不大。&br&&br&&u&&b&CFA知识对investment banking工作有用吗?&/b&&/u&&br&一般般。一来投行的技能都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行当,learning by doing 更重要; 二来CFA的立意更偏向于buy side&br&&b&&br&&u&CFA的title对investment banking工作有用吗?&/u&&/b&&br&一般般,至少在亚洲是这样。因为大家会期望research是CFA, 但不会期望banker 是CFA。我有一个同事拿到Chater后不久就不再缴年费了,因为没用^-^&br&&br&容我继续跑题一下,不好意思今天不小心启动了啰嗦模式...讲讲我考过哪些没用的证书,唉...我在大学里考完了CFA和FRM,后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 前两天我还在努力回忆我有没有把FRM的证书从香港带回来?搁哪里了?当年FRM还没有现在这么考生,考一次就可以,再加两年工作经验就可以拿证书了。现在FRM给我的遗产是每年做公司的online risk training, 可以直接跳到最后做测试,另外就是七七八八能知道风控常见模型的名字和基本原理(具体内容早就忘掉了),所以做金融行业的项目我可以假装和金融行业组同事讨论一些专业术语。CFA 二和三我是很认真的学的(一级复习两周然后水过),买了原版教材从头到尾读了,主要是那时候在学校闲的,研究生一年级就搞定了工作offer,学校的很多课程本科都学过了,所以既没有找实习的压力,也没有学业的压力,就每天抱着本大书在自习室和咖啡店读书做笔记,学得不亦乐乎(当然考前还是kaplan的讲义最有用啦)。CFA带给我的最直接收益是考完二级后经朋友的朋友介绍我有到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教CFA一级,所以我读硕的后半段就是每个月去讲一个周末的课,然后一整个月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啦&br&&br&我还考过5门北美精算SOA,从大二考到大四,最开始是保险系有赞助考过了可以报销考试费,第一第二门都很简单大家都去考,后面几门难一点,考的人就少了。考到我这个段位的同学就只有零星了,但是后来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在国内精算师的需求不大,而且国内的保费也不是精算出来的,另一方面考完全程的时间成本太高。但是,很重要的但是,SOA还是很有料的,那些个概率分布、具体公式早忘了,从保险精算里面学到的人生哲理却受用一辈子。在生命表面前,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样本空间里的渺小一份子;婴儿期的死亡率之高让我万分庆幸我长到能坐在教室里读SOA的年纪;p+q=1, 在教科书里是这样诠释的:we all have been born, but ultimately we all will die...&br&&br&====又是一条分割线======&br&&b&关于MBA&br&MBA对求一个investment banking职位有用吗?&/b&&br&有用。&br&尤其是如果你本科不是target school, 之前的工作经验不是投行这个行业的,&i&&b&海外名校MBA&/b&&/i&简直就是你进入外资投行部门的唯一路径了。外资投行对研究生和本科生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研究生学历并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入行都是第一年的analyst(当然因为研究生毕竟年长几岁,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处理事情的成熟程度、心理承受能力都比本科生有优势,但入行时候职位上不会受优待),但是MBA毕业入行就是从associate第一年开始做的。仅就我们公司(我们是一个美资投行),亚洲和欧洲的A-to-A(analyst三年后升职associate)比例比较高,而美国比例很低,更典型的路径是本科毕业做analyst --两年后跳到buy side或者去读B-school, 然后公司会从MBA毕业生中招比较多的第一年Associate。&br&&br&====再来一条分割线====&br&&b&至于题主想要考哪个,&/b&&br&第一,你要国外求职,男神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hash=&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tip=&p$b$05e12ac33c155c64afb6&&@神胖胖&/a& 说了,赶紧去申请MBA吧&br&第二,如果现在特别闲,特别想考个什么证书,CFA更可行,因为时间短,见效快。CPA的话,除非你考国外的CPA,考个国内的,第一也不是那么好考的,第二对你海外求职没啥直接帮助。当然如果你要在国内求职,同意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hash=&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tip=&p$b$b7372daa49f6b6ab8514e9&&@Miranda Ling&/a& 的说法,脚踏实地考个CPA很有用的,就算今后你去国内券商做,也会很有帮助&br&第三,如果不那么功利,从学习角度看,学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学好,都行。&br&&br&===the end===
的邀过年期间例行陪吃陪喝陪拿红包陪烘托气氛工作作完第二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正经写几行字了我只能跟题主聊聊CFA和MBA。原因是:我自己是在工作前考过的CFA三级,那时候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一直都没去拿chater, 后来工作年限够了又一…
&p&把话写在前面,我不劝楼主读不读mba,也不认为了mba是灵丹妙药读了就功成名就。&/p&&p&只是看不下去某些人瞎胡扯。&/p&&p&摘录一楼的原文&/p&&p&“压力比你大5倍,收入和你差不多。”&/p&&p&我最讨厌三种人,一种不知道就能瞎话张嘴乱说,另一种不识数。&/p&&p&“不要觉得MBA毕业,投行咨询,西装酒店有多fancy, &strong&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你过的好,而且以后也不会比你好&/strong&。”&br&&/p&&p&&br&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个一楼简直要笑死我啦。&br&&br&先不说你这句话合理不合理,调查过多少样本量,综合评价过两者的生活质量,口口声声就说绝大部分都没你过得好这种结论。&/p&&p&真是厉害,不仅看得到现在,连将来都预测到了,你是神吗?oh my lord!我给你跪了&/p&&p&你钻进每个人的肚子中体验过了吗?&/p&&p&即使你做过投行(看样子肯定没有,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这么没有逻辑,我所见的投行咨询公司的人都比较聪明,不会说些暴露智商的话,熬鸡汤也不好好熬)穿着西装出入高档酒店,放弃了这些回归小白领生活,你的想法也只能代表你自己,没办法代表&strong&绝大多数人。&/strong&&/p&&p&这话不就是妥妥的屌丝说的别以为娶美女有多好的自我安慰大法吗?&br&&/p&&br&&br&娶美女有什么好,美女容易给你戴绿帽子,费钱多,不省心,blahblah。&br&&br&读研究生有什么好?现在本科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了,研究生有什么用!&br&&br&找有钱人有什么好?有钱人诱惑多,会出轨,有钱人也不会给你花啊!&br&&br&&br&读mba有没有用?&br&在下见过不少咸鱼翻身的情况了&br&&br&随便举一个个例好了&br&&br&当年我认识的一个同事,某台湾人,在台湾做了两年某箱包公司的销售,跑去念MBA,国内准一线就你看不上的中欧。&br&&br&然后进了某公司管培生做起。&br&&br&30岁出头?好像就是30岁吧,已经是500强某部门director了,年薪多少?以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1million差不多吧。&br&&br&&br&以上只是个例,mba是个很好的入门的途径,你可以重新选择,转变你的职业道路。&br&&br&读了清华的也有失业找不到的工作的是不是,但因为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就说读大学没有用,那说出这个逻辑就只能证明你脑子不清楚考不上名校还要瞎扯自我安慰了。&br&&br&实在看不下有些人胡扯自我安慰下去了。
把话写在前面,我不劝楼主读不读mba,也不认为了mba是灵丹妙药读了就功成名就。只是看不下去某些人瞎胡扯。摘录一楼的原文“压力比你大5倍,收入和你差不多。”我最讨厌三种人,一种不知道就能瞎话张嘴乱说,另一种不识数。“不要觉得MBA毕业,投行咨询,西…
我的经历绝对是你值得参考的对象。&br&工科毕业,绩点3.5左右(满分4)。毕业后先在老家找了一份外企的初级职位,业绩不错,但在老家(国内二线城市)没有什么长远发展前途。在猎头推荐之下到了新公司,且换到上海工作。当时抉择真是困难,薪资没涨多少,开销变大了(要租房,上海物价高),不确定性很大,抛弃比较稳定的饭碗来大上海搏一搏。但我最终还是决定到大城市闯荡闯荡,否则一辈子就碌碌无为过一生,我不想那种一眼可以看到自己10年后什么样的生活。&br&我踏入工作的几年以来,我都在以不输于同事中任何一个人两倍的勤奋在工作。我曾经一年之中在酒店里住了200个晚上,每天睡眠5个小时,乘坐109个航班,同时还拿着书随身带着复习,(根本没有时间去上培训班),在MBA联考中考出了超越国内任何商学院A线的成绩(因在上海,复交之间选择了复旦)。然后再后面的两年多时间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付出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br&&br&回报也是丰厚的,我在上海开启了一段新起点的事业,现在在一家公司任销售总监,收入还不错。拥有一个很灿烂的职业生涯的开端,且前方拥有无限可能和继续向更高峰挑战的机会。&br&&br&如果你心中不安分,并愿意为自己的挑战承担风险与失败的代价,那么可以看下去了。&br&&br&顺便为自己帖子打个广告。&br&&a href=&http://zhi.hu/ZMK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ZMKx&/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果你要考MBA,请问两个问题:1、你的英语如何?2、你还能静下心学习读书做题一段时间吗?如果答案都是No,对不起,至少在MBA路线上,你的路很窄了。
我的经历绝对是你值得参考的对象。工科毕业,绩点3.5左右(满分4)。毕业后先在老家找了一份外企的初级职位,业绩不错,但在老家(国内二线城市)没有什么长远发展前途。在猎头推荐之下到了新公司,且换到上海工作。当时抉择真是困难,薪资没涨多少,开销变…
八卦一个真实的狗血故事&br&&br&某影视圈女在此校结识一大哥,后来大哥被抓&br&&br&此女有情有义,为捞人,进出衙门被&潜规则&数次,大哥终得救&br&&br&大哥出狱后感激涕零,赠女一套京城近亿顶级豪宅&br&&br&此女后得一年轻小白脸结婚&br&&br&And they all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八卦一个真实的狗血故事某影视圈女在此校结识一大哥,后来大哥被抓此女有情有义,为捞人,进出衙门被"潜规则"数次,大哥终得救大哥出狱后感激涕零,赠女一套京城近亿顶级豪宅此女后得一年轻小白脸结婚And they all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b&最简单的路:&/b&考清北复交的研究生,无论什么专业,然后出来利用校召进500强,3年之后申请。&br&&br&&b&难度大的路: &/b&找小公司,越小越好,最好除了老板加上你不超过5-10个人,然后自己努力把它2-3年内做大,自己做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后去类似腾讯百度这样级别的民企,2-3年之后申请。&br&&br&&b&难度大有背景而且拼运气的路:&/b&自己开公司,做到非常非常NB,最好能上市。然后卖了公司申请。&br&&br&&b&开了外挂的路:&/b&找无比牛逼的人给你写推荐信,那你现在就能走。(以前上新东方的时候老师讲的,一个老托福考了550的学生拿着朱镕基的推荐信进了哈佛)&br&&br&===================================&br&因为题主的问题,稍微注释下,美国商学院没有top5这个概念,流行的是M7 (magic 7)的概念--HBS,Stanford GBS, Wharton, Columbia, Booth, Kellogg, Sloan.&br&&br&P.S. M7都是真正的商学圣殿。&br&&br&另外有一种是TOP3, HBS, Stanford GBS, Wharton。&br&&br&据我所知M7, 90%的中国大陆学生都是清北复交高GPA出身。
最简单的路:考清北复交的研究生,无论什么专业,然后出来利用校召进500强,3年之后申请。难度大的路: 找小公司,越小越好,最好除了老板加上你不超过5-10个人,然后自己努力把它2-3年内做大,自己做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后去类似腾讯百度这样级别的民企…
现在知乎发软文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br&&br&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户的答案,有几处破绽:&br&&br&1. 查看问题日志,是7-23中午14:51,匿名用户提问的。匿名用户的回答也是7-23。这可能是巧合;&br&&br&2. “&b&美国大学对学生硬指标的排名有一套系统,即&/b&&b&GPAX200+GMATX2,也就是说如果你的GPA为2.5、GMAT为750的话,最终得分就是2.5X200+750X2=2000,而一般来说只要能达到1600分,就有希望进入Top30的商学院了。”&/b&&br&&br&这扯什么鸡巴蛋...?我自己申请美国MBA的时候,花了一个月搜集资料准备,但这样的神招生逻辑还是第一次见到,还Top 30 ????&br&&br&3.
博智教育,呵呵。谁上谁知道。&br&&br&4. “&b&MBA学位并不锻炼专业技能,主要培养从宏观角度思考重大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战略思考,所以具体操作技能千万别落下,莫荒废了自己的专业。”&/b&&br&&br&你这MBA课程是刘一秒亲自授课吧?宏观角度?战略思考?神脑补。&br&&br&总结:发软文本身没有错,但如果你发软文,欺骗了那些无知少年报了你们的班,考了渣分数,又在你们忽悠下申请了渣MBA,还以为学到了“宏观战略思考”,那是毁人前途,会遭天谴的。我说的对吧,柏芝教育?&br&&br&5. 最好的GMAT备考方法,是自学,如果真的卡在一些地方提高不了,找私人老师,或者上论坛提问。如果你连这都不能搞定,那说明你不适合念MBA,读了也是浪费钱和时间,就是这样。&br&&br&6&b&. 补充:低GPA不是没有可能申到Top 30商学院。如果你有 (1) 解释低GPA的充分理由 and (2) 某方面的过人能力,例如沟通力,领导力,影响力 (当然是通过你做过的项目反映出来) 等,照样申请牛校。&/b&&br&&br&——————————————更新分割线——————————————&br&&br&又抓到一个软文骗子,看这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23 岁到 35 岁该如何实现资产增值?如何不陷入结婚生孩子买房的恶性循环中?&/a&
现在知乎发软文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户的答案,有几处破绽:1. 查看问题日志,是7-23中午14:51,匿名用户提问的。匿名用户的回答也是7-23。这可能是巧合;2. “美国大学对学生硬指标的排名有一套系统,即GPAX200+GMATX2,也就是说如果你…
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br&&br&这两年VC/PE大跃进,满地都是天使投资人、股权投资人,那些光有钱没技术含量的“野狐禅”就不去说了,在中国比较有声望的内外资PE、VC里大概有几类人(不算行政人员):
&br&&br& (1)国内外顶尖名校的尖子生。虽然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但这种尖子生光简历就能吓死人,高考状元奥赛金牌都是常见的。他们多是辅助人员,负责分析数据、整理资料之类的苦活。
&br&&br& (2)权贵子弟。比如核心的孙子和阁揆的儿子。他们基本只在竞标的“关键时刻”出马。
&br&&br& (3)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士。包括功成身退的创业者、企业高管、投资银行家,资深的会计师和律师。这些人懂技术、懂管理、有人脉,是PE、VC投资决策的主心骨。
&br&&br& 结论比较简单,靠谱的PE、VC(有过硬的track record)不是光靠学历就能进去的,尽管里面的人几乎个个都有光鲜的学历。
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这两年VC/PE大跃进,满地都是天使投资人、股权投资人,那些光有钱没技术含量的“野狐禅”就不去说了,在中国比较有声望的内外资PE、VC里大概有几类人(不算行政人员): (1)国内外顶尖名校的尖子生。虽然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但这种尖子…
就凭题主你能问跑知乎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根本进不去TOP5的商学院。&br&这些问题稍加思索,甚至稍加搜索,你难道找不到去哪里获取资料?&br&别说TOP商学院了,这是最基本的技能了吧。&br&&br&题主不是我打击你,拜托,路飞会发帖问怎样成为海贼王吗?连这万里长征第一步自己都解决不了,我建议你脚踏实地,选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真的没什么不好。二本怎么了?怎么不是过一辈子?能进TOP商学院的人不是为了面儿,是为了馅儿。&br&&br&“我怎么赚钱能超过马云呢?”&br&“题主么么哒,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成功哒!”&br&上边这种,不管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属于半个脑残。&br&&br&&br&------------------------------更新一下-------------------------------&br&有人喷我这个例子,我想说,类似于这种问题,能问出来基本上就做不到了。&br&不是否定努力的作用,起码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再说。&br&&br&“我想读TOP5的商学院,现在背景是XXX,时间安排是XXX。GMAT考了XXX分,verbal XX分,math XX分,IR XX分,AWA XX分;托福考了XXX分,想在XX年之前出成绩,目前的状况是XXX,感到瓶颈,请问有什么比较好的复习方案,或者有没有含金量高的实习项目?”
在我看来这也许算个问题。&br&&br&&b&努力就会成功,&/b&这本身就是非常不严谨的一句话,你想通过&u&什么程度&/u&的努力来获取&b&&u&什么程度&/u&&/b&的成功?&br&对一只鱼讲:你只要努力就会飞的比鸟还高。这不仅是对鱼的不负责,甚至能毁掉鱼的一切,&b&鸡汤是好喝,没有馒头这种干货你是喝不饱的。&/b&
就凭题主你能问跑知乎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根本进不去TOP5的商学院。这些问题稍加思索,甚至稍加搜索,你难道找不到去哪里获取资料?别说TOP商学院了,这是最基本的技能了吧。题主不是我打击你,拜托,路飞会发帖问怎样成为海贼王吗?连这万里长征第一步自…
Well, have sth different to tell you, young man. Neither a CPA nor a CFA will help you to get into a top firm, either investment banking or consulting, UNLESS you are graduated from some of the schools, I mean IVY abroad or domestic top 2, or Fudan or Jiaoda if you are in SH.&br&&br&So if you want to step in this industry, go and pursue a master degree in schools I mentioned. No, not an MBA, you'll learn little in an MBA class without working experience and find it,hard to join the circles of those who are older. &br&&br&About current No 1 answer, I'm afraid he has limited knowledge of job mkt nowadays, oh, and what's the life like in top firms in following points.&br&&br&1. Working exp in Big 4, I mean the accounting firms is highly valued. But dont stay there too long, two or three years is enough.&br&&br&2. I dont think it is a easy job to become an analyst in IB or consulting. None of my friends has such fortune. Most of them are suffered from long time working and lots of biz travel, yet comforted by their salaries. Pls tell me if there's such job opportunities: a lot of free time and good salary.&br&&br&3. If you are considering working in China, I'll recommend CPA if you are considering CFA and CPA, given your descriptions.&br&&br&Also I think I dont get which career you want to pursue, finance or consulting. You know we dont call it financial consulting, unless you are nentioning some service offered by accounting firm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a company's financial status, tax or sth as an example. And are you talking about this? I'm not sure.
Well, have sth different to tell you, young man. Neither a CPA nor a CFA will help you to get into a top firm, either investment banking or consulting, UNLESS you are graduated from some of the schools, I mean IVY abroad or domestic top 2…
=====7.8.14更新:推荐大家阅读一下在沃顿读了本科的 &a data-hash=&2cef2a0a69f18cf3fc21e09c580d17e2& href=&/people/2cef2a0a69f18cf3fc21e09c580d17e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cef2a0a69f18cf3fc21e09c580d17e2&&@安小桐&/a& 的答案,个人感觉比我的更有干货更有价值=====&br&&br&我在沃顿就读,但不是MBA,也没有机会去哈佛和斯坦福体验不同的商学院的感受,所以只能浅浅地分享一下我对“在沃顿就读”的体验。虽然我会尽量避免,但是难免会有偏见、主观意见、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个人情绪在回答里,请各位(大牛)知友、校友多多见谅、体谅。&br&&br&U.S.NEWS给出的关于沃顿商学院每年招的MBA人数是1,677(&a href=&http://grad-schools./best-graduate-schools/top-business-schools/mba-ranking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st Business School Rankings&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太清楚他这个数字的来源,但是我记得我认识的MBA说每年招800人,但是我也没细问是MBA only还是MBA+EMBA等等。我们姑且认为每年招一千来号MBA吧。而沃顿的常驻教授/讲师人数在225人左右。他们要负责教本科生+MBA+博士生,所以,据我的不完全了解,部分教授有反映过“教书的工作量挺大的”(因为除此以外他们还要做研究,有的还做国家/研究所/公司的一些项目)。&br&&br&关于课程,&a href=&http://www.wharton.upenn.edu/mba/academics/curriculum.cf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urriculum | The Wharton MBA Program&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网页介绍的很清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进去自行了解。虽然学校官方网站上一般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但是其实有兴趣仔细花时间去了解的话,会找到大部分,在你还没有入学的时候,需要的了解的信息(甚至网站上就有“亲身就读/已毕业的人的切身感受”,我知道多数看/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其实现在生活中你找到校友或毕业生,不是很熟的情况下,你指望人家告诉你多么深刻的多么现实的感悟呢?而且非常深刻/现实的感悟,其实往往很多都有个人唯一性/主观性在里面)。那么官网上告诉我们在沃顿就读大概会是个什么体验呢?——有很多很多课给你选,课程设置很灵活,非常强调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实际应用性,非常强调领导力和团队能力,非常强调多元化/国际化。关于强调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实用性,举个例子,沃顿最火的课(我嘴巴大一点说一个没有之一吧,请勿较真)是Negotiation(我实在觉得翻成谈判太生硬,反正是个课程名,不喜欢英文的就当看专有名词看吧),最为著名的关于Negotiation的书“Getting More&(&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作者就在沃顿,教授这门课(一句题外话,推荐这本书),每年无数人抢破了头想选他的课。他这门课上,就非常强调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实用性,每周要写一个类似周记的东西,记录你在过去的一周,经历了哪些Negotiation,如何运用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得到了如何的结果。虽然有点像吹牛,我也只是读了书,没有去真的一周一周写日记,但是觉得每次读完一部分,有些感悟以后,在生活中留意着去运用,觉得还是挺管用的啦。另外,沃顿教授还有很多他们领域内非常有名望的书,沃顿新楼有一个专门的橱窗,陈列了那些书,如果大家有兴趣了解,下次路过我拍个照片放上来分享。&br&&br&毕竟不是MBA,说的可能不一定对,不过沃顿整个学习/社交气氛给我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本科生/MBA/博士生,只要你自己有意愿,都可以结交到。虽然在招聘会(Career Fair)那段时期,大家都会比较认真严肃,气氛稍有一些紧张,但是总的来说不会有那种学生和学生之间非常竞争激烈的感觉,大家也都很愿意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知识、理念等等。沃顿商学院的社团也非常多,本科生的兄弟姐妹会也是非常、非常、非常多。另外一个题外话,楼主提到了斯坦福、哈佛和沃顿,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斯坦福和哈佛的商学院都没有本科生学院,只有沃顿有,所以U.S.NEWS针对招收本科生的商学院还有一个排名:&a href=&http://colleges./best-colleges/rankings/busine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st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chools&i class=&icon-external&&&/i&&/a&。有本科生学院代表着什么呢?答:收入激增……开玩笑的,据我了解,至少在美东,沃顿商学院的本科生竞争力还是一流的,尤其是在火热的投行业(沃顿本科的金融很强)和咨询行业。&br&&br&说到招聘会,就再多嘴两句。沃顿确实名声很响,每年招聘季(秋季刚开学一波,冬天过后又有一波)的时候,会有多场大型招聘季,这个时候就会看到新楼底层摆满了招聘公司的摊位,说名气响是因为有很多不在美东地区的公司也会专程赶来参加招聘会。另外就是如Luna说的,找工作除了招聘会,还有一条更宽的路,就是校友网络。本科生、MBA都可以轻易通过如LinkedIn等网站/自己参加的社团组织/自己所在的兄弟会等途径,了解到自己心仪的领域/公司里面现在任职的毕业生,而校友往往也会热情的和你沟通,如果你可以在沟通中展现自己,那么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被推荐给HR的机会。沃顿全球招生,所以校友也是遍布全球。沃顿的MBA和博士生都会被邀请参加一个“与本科生一起吃饭”的项目,就是将沃顿的 或是想往科研学术方向走的本科生 或是想多多了解某个行业/工作经历的本科生 与MBA和博士生匹配起来,以一种Mentor- Mentee的形式让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就得到许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机会。最后就是教授那边的社交网络。这一点可能不太经常被提到,但是其实沃顿的教授这边有非常多的机会。我认识的一个本科生、一个MBA,都是因为上了一个在行业内比较知名的教授的课之后,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然后自己也足够出色,得到了教授的推荐,推荐到了一家该行业挺不错的上市公司。另一面,本科生,MBA(较少)找教授体验做研究的感觉,跟着教授做课题(虽然多数时候就是打打下手,但是光跟教授讨论、开会,就能受益匪浅),也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经历。如果表现出色,教授也会乐意写推荐信或者直接推荐你到心仪的公司(当然前提是他有这样的connection)。最后,其实这基本上是MBA们默认的规则——不太在乎学业/课程,更多的是社交、校友网络、以及这个光环。所以MBA在沃顿的体验,跟本科生或是博士生,应该会比较不同。我没有亲身经历,所以就不在此深入了。&br&&br&同时,也像上面夏侯同学说的,沃顿不仅内部的跨学科领域合作非常多,也和其他院校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比如医学院、法学院、工学院等等。近两年沃顿在三番建了分校,不过好像现在那边只有EMBA。沃顿跟其他顶尖商学院的合作也非常紧密,比如欧洲的INSEAD,类似的交流活动也不少。最后再说说地理位置,我觉得题主提到的斯坦福、哈佛和沃顿(备注,我不提其他学校不代表我心目中的顶尖商学院就是这三所,只是为了对题主的提问有一些针对性),他们的成功都跟他们的地理位置有一些因素——波士顿、硅谷、费城(费城听起来弱一些,不过离纽约、DC都非常近,也是美国第五大城市,算是美东的一个焦点吧,可是为什么从来没有费城——中国直飞航班呢...)。费城是个很有条理的城市,一条河把城市费城东西两块,西边是大学城,东边是市中心。大多数沃顿MBA会选择住在市中心,因为确实很繁华(就请不要跟纽约、北京什么的比较了),生活会很丰富。市中心有很多著名博物馆,有老城区浓厚的历史感,有不负费城之名的gayborhood(咦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外围一点有个很好玩的动物园,费城周围也有很多自然风景(公园)、海滩(这个有一点点远)。总之是一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城市,相信很多学生也跟我一样,生活在这里,会很多姿多彩。&br&&br&恩,先说到这里。其实大多数都是很公开的信息,没有什么独家私货,我也没有整理地很有条理...总之希望对题主和大家有一点点点的帮助就很开心了。如果大家还有兴趣,之后有空我可以再更新一点无伤大雅的小八卦和沃顿趣闻。
=====7.8.14更新:推荐大家阅读一下在沃顿读了本科的
的答案,个人感觉比我的更有干货更有价值=====我在沃顿就读,但不是MBA,也没有机会去哈佛和斯坦福体验不同的商学院的感受,所以只能浅浅地分享一下我对“在沃顿就读”的体验。虽然我会尽量避免…
作为一个MBA客观地说吧。&br&&br&长江不要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连学院也不算是。他更多像是个富豪与高官俱乐部。不是大学就用不着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学院我解释一下。商学院公认标准是学术+实践+人际网络三者有机结合,商学院的教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在管理学进行一些研究探索,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比如像《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这种公认的顶级管理期刊。MBA,EMBA是实践性的学生,虽然承担学术性任务极少,但是他们也往往协助教授编写案例或者为为教授提供企业样本等等。&b&也就是说,学院的标准就是不能只顾着学员赚钱,还得为管理科学界贡献有益的营养。&/b&&br&&br&研究,教书,育人三位一体方才可担当起“学院”称号。&br&&br&长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搞人际关系上了,&b&我们都承认长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院”,&/b&确实,从短期投资回报率来看,&b&投人脉比投学术实践更能快速形成直接的商业回报&/b&。但是,作为一个“学院”而不是富豪俱乐部,或者富豪协会。应该考虑的是&b&培养教授学者+培养“优秀企业家”(EMBA)和将来的商业骨干(MBA)+贡献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成果三位一体&/b&,不能一味地为了短期经济回报把他其他的东西全扔掉。&br&&br&这也就是为什么FT(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大部分都不把长江列入排名评审范畴,他们根本不认为那是商学院。&br&&br&在中国大陆(即不考虑香港),大家公认中欧是超一流,北清复交是一流(北清又比复交好一些,这是实情),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MBA,大家总承认这些人聪明+勤奋,也知道这些人不是老板,最多就是中小创业者,要么就是企业中层甚至也有有潜力的初级员工(也就是苦逼打工的),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EMBA,我们也一般认知这些高管,大型企业主除了身居高位,还有点人文修养和企业家精神。&br&&br&但对于长江商学院,真的是暴发户和过度商业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钱的老板+高官的组合。财富很多,素养未必。&br&&br&用大白话来总结:你可以把挣钱当做第一位无所顾忌——那请自称企业家俱乐部,你也可以叫做学院——那就请按学院套路来。不能一边顶着个学院的帽子,一边为挣钱抛弃一切规则。&b&你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两边好处都占全吧?&/b&
作为一个MBA客观地说吧。长江不要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连学院也不算是。他更多像是个富豪与高官俱乐部。不是大学就用不着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学院我解释一下。商学院公认标准是学术+实践+人际网络三者有机结合,商学院的教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在管理学…
谢邀&br&&br&这事情,其实不是一句两句话能概括。&br&&br&作为管理者,都希望下面团队稳定,不要太多流动和波动,产生不必要的管理负担和成本。但是,这个目标实现,不是光有意愿就行的。比如两大问题:&br&1、外面给你的员工更好的offer,包括更高的职务更好的薪水。&br&2、员工和他的直线老板有矛盾。&br&&br&就基本上没有解决方案。&br&&br&1、你不能因为外面的人给你的员工offer,就相应提高他的职级和待遇,这会引发公司内部一系列balance问题,而且你对某个员工妥协等于鼓励所有员工去看外面机会然后要求公司加薪升职,整个薪酬管理和人才梯队都被打乱了。&br&2、有些人和有些人是合不来的,公司没兴趣介入人与人之间私事的争论,但如果影响到公司公务,业绩表现,那肯定是谁重要谁留下,谁对公司更有价值谁留下,&b&这只是个商业判断,和道德,是非判断没有什么关系。&/b&&br&&br&基于以上两种原因,任何一个公司,部门,每年流动率(每年离职员工占总员工比率),10%-20%之间都是合理的,考虑到有些公司/部门特殊性,上下波动一下也正常。&br&&br&如果是超过30%的流动率,那就需要警惕了,可能部门领导的Leadership有问题,也可能是整个部门本身的运营模式有问题,反映在人事变动上,当然,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r&&br&员工,员工和公司的关系,都不是精英/非精英,重视/不重视可以概括的。&br&&br&比如:&br&&br&&br&&br&这是一个BU的薪酬表,姓名等隐私信息已经隐去。&br&&br&大家可以看到,Section.,3的员工工资要比其他的section 高一大截,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业市场环境好,整体薪酬水平高。&br&&br&外地办事处,南京,武汉,广州的sales,薪水比6,7,10号销售高不少,实际上他们能力/贡献是差不多的,但这些区域sales base在区域上面,很难获得公司内部管理职位晋升,加上他们节省了许多公司差旅费用(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差旅费用要比其他sales要低)所以做一些现金补偿也是合理的。&br&&br&等等。&br&&br&公司管理,人事,财务,日常运营都是很具体,很琐碎的事情。原理,守则往往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运营中,运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大部分守则,在具体情境下,都是相互冲突,需要协调的,比如,公司挽留员工和保证薪酬水平稳定,招纳新员工的成本和新员工能带来的技术/经验/个人发展前景。&br&&br&在多个维度中的多个问题找到几个或一个重要的核心并优先予以妥善解决,同时又不影响到其他因素的稳定,这就是管理水平问题了。
谢邀这事情,其实不是一句两句话能概括。作为管理者,都希望下面团队稳定,不要太多流动和波动,产生不必要的管理负担和成本。但是,这个目标实现,不是光有意愿就行的。比如两大问题:1、外面给你的员工更好的offer,包括更高的职务更好的薪水。2、员工和…
不知道楼主到底是想问在沃顿读MBA的体验还是在沃顿读书的体验。感觉就应该是正常的体验。&br&&br&自己是宾大其他学院的,趁着现在反正也没有多少人回答就来讲讲我自己的看法。非常严肃地回答的话就是,你也知道沃顿在美国各大商学院中的地位,所以里面的学生总体上都是社会标准下的精英,但又都是跟大家一样的普通人。我想每一个能被沃顿招进去的人都有被面试官看重的亮点,非得要说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点的话,我认识的在沃顿的朋友里面,好像大家都没有浪费过时间,在效率管理上绝对是一流的。&br&&br&总之我一直对我朋友过段时间就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的速度感到震惊。而且宾大的很多学生都是这样,他们身上注定要成功的一个特质是,哪怕有时候会被沮丧迷茫等负面情绪困扰,在时间上的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堪称绝对理性。我见过各种称得上真正对得起学术这两个字的学生,那种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态度和执行力,再加上在相关领域与生俱来的天赋,让我觉得不出点成就都难。&br&&br&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是网络的奴隶,花时间在无用社交上的时间几乎为零,也不会给自己多刷网络找借口,延迟欲望的能力简直爆表。&br&&br&所以这也导致能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真沃顿学生少之又少了,人家搞学术or搞现实networking都来不及的,哪能花时间在知乎上。。&br&&br&另,沃顿主要有两栋楼,一栋在穿越校园的locust walk的南面,还有一栋,就是那个棕红色的圆筒形的楼,在locust walk的北面,在walnut st和38 st交叉的地方,叫Jon M. Huntsman,主要的课程都会在那里上。附近有好多中国餐车,对面是学校的健身房,再往西过去几条街有大片的住宅区,总之吃住行都很便利(当然整个宾大本来就很便利,离市中心不远)。&br&&br&沃顿里来来往往的人一半西装革履,一半是学术型的学生,就跟其他学校的精英一样,都蛮勤奋并且生活多样化。我很喜欢他们的一点是,自信并且专注于己。外界看起来“沃顿出来的”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招牌,但估计他们自己读惯了也没啥感觉,反而觉得因为在这样一个招牌下、在这样一群学生堆里,更不应该浪费自己的生命。他们享受这样的荣誉,也有能力让这样的荣誉转化为足够的动力。所以他们也没空想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吧。。总之更全心全意地热爱生活就是了。
不知道楼主到底是想问在沃顿读MBA的体验还是在沃顿读书的体验。感觉就应该是正常的体验。自己是宾大其他学院的,趁着现在反正也没有多少人回答就来讲讲我自己的看法。非常严肃地回答的话就是,你也知道沃顿在美国各大商学院中的地位,所以里面的学生总体上…
&b&这种剩者为王的思维是公司管理层的灌输,是为了激励员工好好工作,从阴暗的角度说是一种鸡汤式的洗脑&/b&,是为了让你好好干活,不要瞎想跳槽,利用人的价值感进行的一种职业绑架,就好比如说在工地搬砖,包工头就会说“谁搬砖最多谁就最厉害”,如果你要把这当真理就错了。&br&&br&从另一个角度说,精英跳槽的概率会很大,因为不仅在公司,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这个问题,这不是单一的公司问题,而是社会的本质逻辑所在。在体育界,你打乒乓球很厉害,进入了市队,然后你还是第一,当然就会到省队,然后你还是最厉害的,就进入国家队。在科技界也是,开始可能你是一个普通大学的教授,做出了牛逼成果,被985高校看中自然去好学校发展,后来你的成果更牛逼,可能就直接去清华当教授了。&b&所谓的精英,无非是在圈子里能力最优秀的人,他们当然有权利选择更优秀的圈子。&/b&微软够优秀吧,能留住李开复吗?(
即便微软很牛,像李开复也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理想,会追求更大的发展) &br&&br&&b&优秀的人进入更优秀的群体不管对自身还是社会都是更大的贡献。&/b&假如你象棋是特级大师水平,每天让你跟业余水平下棋,你能提高吗?中国乒乓球之所以无敌,很多原因,我觉得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基本队友的水平都很差,&b&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b&跟高手过招自然变高手。而且牛人之间的交流自然也更清晰,&b&牛人聚集会产生相应的爆发式效应,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效应&/b&。所以你看硅谷这么牛逼,很大原因就是人才都聚集在一起了。&br&&br&&b&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不必选最精英的人才,只要够用就可以。&/b&你说一个搞小食品加工的小企业至于请一个农学院的院士做顾问吗?一个写写flash小游戏的IT公司,至于找一个硅谷的编程天才才可以吗?你一个小的广告公司,至于必须请范冰冰代言吗?&b&这样也是为了节约成本,使得公司更有竞争力。&/b&&br&&br&&br&&b&从公司领导层面角度来说,他们不想过分的重视人才,也是担心被几个所谓的“精英”架空,他们要求的是最少的约束,即是“不管谁跳槽,我公司都会照常运行”。&/b&如果你要是老板,你手底下有一项工作非要员工A才可以完成,那么员工A往往就会得寸进尺,天天嚷嚷加工资,经常无故迟到还不能处罚,谁让只有他牛逼呢。这样很不利于领导员工。&b&领导层希望公司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不想受限太多人。&/b&就好像古代的皇帝不希望臣子兵权太大盖过自己的风头一样。&br&&br&抛开来说&b&,更多的流动代表可以给公司更多的新鲜血液,更多的新的观点。&/b&很多公司需要招新人也是这个原因,而且这样对公司来说也是选拔人才的机会,不管中国大学还是美国大学,最后做到科学家的都是极少数,你不能为此就说大学不学数理化吧。而且精英本来就是从竞争中产生,即便现在的产生的精英也是大浪淘沙产生的。不能因为;录取的新员工普通人多就否认录取新员工的价值。一味的只照顾那些所谓的老的精英只会让公司思维枯竭,不思进取。
这种剩者为王的思维是公司管理层的灌输,是为了激励员工好好工作,从阴暗的角度说是一种鸡汤式的洗脑,是为了让你好好干活,不要瞎想跳槽,利用人的价值感进行的一种职业绑架,就好比如说在工地搬砖,包工头就会说“谁搬砖最多谁就最厉害”,如果你要把这当…
《旁观者》——彼得*德鲁克的回忆录
&a href=&/subject/143334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43334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管理大师 彼得*德鲁克 &a href=&/subject/132202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32202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
詹姆斯*科林斯 吉里*波勒斯
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的公司,探索其长盛不衰的秘密,对创业者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有帮助。&a href=&/subject/102293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02293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彼得*圣吉
是一本阐述管理学新思维方式的巨著,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先进的西方管理技术结合起来,是一本探讨及组织生命的书。&a href=&/subject/104586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04586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营销管理》——营销渠道的选择和实施
菲利普*科特勒
&a href=&/subject/403618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403618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
迈克尔*哈默
&a href=&/subject/197120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97120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追求卓越》——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
托马斯*彼得斯 &a href=&/subject/197488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97488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管理学入门的书,一般是可以用来做教材的就是@庞博说的是 斯蒂芬*P*罗宾斯,可以让一个完全不懂何为管理学的人对管理学有个初步的认识,内容深入浅出,逻辑也很清晰。
《旁观者》——彼得*德鲁克的回忆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管理大师 彼得*德鲁克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 詹姆斯*科林斯 吉里*波勒斯 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的公司,探…
对于哈佛和MIT的MBA教育比较了解,这里简单谈下看法。&br&对于MBA教育,一直以来有一个根本上的问题:是MBA教育让他们这么成功,还是成功的他们为MBA教育附上了光彩? 针对HBS和MIT斯隆商学院的情况,我认为这两部分的回答都有部分是正确的。&br&先说MBA教育让他们成功的原因。大多数人上MBA,是想对自己的事业或者职业规划有改变或者说的单纯点就是转行。HBS的课程就可以满足你的条件。举一个例子,HBS有一门课程教的是doing business in contemporary China,教的是如何在当前的中国做生意。教授是哈佛的中国问题专家,每年都要去国内好多次,而且不是去学校转转那么简单,而是很深入的去企业去民间去看,所以他的课程很有深度。这样的,利于开拓新兴市场的课程有很多,加上又是案例教学,学生学到的是实打实的实战知识,所以非常有益。&br&现在说另一边,也就是MBA教育识别学生的信号作用。HBS和Sloan的入学极难,难度在两点,一个是申请成本高,申请的准备花的时间多,学费+生活费是其他地方的几倍。有着那样的同学圈,钱必须不能是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融入其中的话。第二点是项目非常selective。基本上成功率在1%以下(没有调查可能不准)。能申请上的,都是情商智商能力交际都极强的人。我认识的几个在读MBA,大多是在华尔街或者伦敦金融城干过两到三年(这些地方的工资才能支持高昂的学费),现在准备再往上进一步或者自己干的青年,在学业和事业上非常主动,属于从来不会闲下来的类型。和他们的简单交流中你就可以感受到他们一定会成功,读MBA对他们来说,某种意义上也是当前商业界的一种客观需求。&br&此外,HBS奢华的学习环境(就是这个用词,每次被学院里处处都是的世界名画震撼到我都是想到它)和舒适的人文氛围,斯隆拥有的MIT强悍的技术背景和创业前景,都是来这边读MBA的额外收获。
对于哈佛和MIT的MBA教育比较了解,这里简单谈下看法。对于MBA教育,一直以来有一个根本上的问题:是MBA教育让他们这么成功,还是成功的他们为MBA教育附上了光彩? 针对HBS和MIT斯隆商学院的情况,我认为这两部分的回答都有部分是正确的。先说MBA教育让他们…
我是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在读本科学生,攻读工商管理学术学位(所谓的BBA, Bachel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SC Marshall是美国不错的一所商学院,有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众多商学学位项目(最顶尖的一些美国大学商学院是没有本科学位的,比如说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等等),本科项目排名大概10到20名左右(不同杂志的排名有出入),会计专业全美顶尖,创业学专业也非常优秀。&br&&br&当初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申请的几乎都是商学院,除USC Marshall之外还获得了Washington Univ. in St Louis - Olin, Carnegie Mellon Univ. - Tepper等学校的录取。之所以最初选择商学院,应该说出于三个原因:&br&&br&1)我对于其他专业没有特别的兴趣与追求,文科不行,学理科工科静不下心。在这种情况下,商学院往往是一个常见的保守选择:文理兼备、知识实用、看似前途似锦。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经济、商学、金融相关专业的原因,虽然我很不鼓励这个观点。&br&2)我父母都是民营企业家,在我4岁生日那天起开始创业直到今天。其他亲近的亲戚除了教师之外也以商业相关职业为多。从小耳濡目染,我自然而然地更加接受商业方法与观念,对于比如政治等方面就比较没有兴趣。在高中的时候在学校里就做小生意赚同学的钱,现在看来基本的商业意识在当时也有体现。我对于从商也抱有兴趣,所以申请大学的时候就选择了商学院,父母家人也都支持。&br&3)我的个性比较适合读商学院。我比同龄人更开朗、善于沟通;我在中学阶段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锻炼了组织领导能力;我天生更善于发现问题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喜欢突破常规的束缚,寻找最合理最优的方法;我的思维逻辑非常注重实际,比如从小就有对沉没成本、边际收益递减等理论的天然认识;我善于寻找信息、整合资源来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些个性是让我确认我应该选择商学院的重要因素。&br&&br&谈最大的收获,就得先说一下美国的本科商学院到底在做些什么。课程上一般从基础非商学课程(如微积分、统计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开始,到基础商学课程(如基础的会计、金融、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沟通、运营管理等),最后到自选方向的几门高级课程(如金融方向就有财务分析与估值、投资管理、公司金融战略、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私募、收购并购重组等等丰富的选择)。课余时间学生一般积极寻找实习机会以及在学校里担当社团领导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基本的工作经验,为未来求职打下基础。&br&&br&我认为商学院并不能保证毕业的学生就是合格的商业人才。这一点不同于工程学院、理科院系、建筑院系等偏“技术活”的专业,这些专业一般毕业的学生都有了这个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商学院其实课程相对难度小,学术性低,更多教授的是基础的商业理论与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没有投入实践之中的话,就很难显现出实际的价值。一个没有工作甚至实习过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课本上的那些概念放到真正商场的腥风血雨里会是什么意义。但是,如果一个商学院学生积极主动、善于思考与学习、有充足的实习与工作经验的话,他/她可以将知识与实际融会贯通,那么在商界职场中起步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迅速很多。的确,商学知识都不是很难,工程学生想要做银行家、技术人才想要做企业家其实都可以很快学会。但是一个正宗商学院的学生会比工程师与技术人才有很大的提前一步,能够在职场生涯的早期就以商人的思维进行工作,满足公司企业的需求,很早开始经营职业道路,是非常适合各类企业、金融机构(银行、咨询、会计等)的初级岗位的人选。同时,商学院学生也是非常适合的青年创业者,他们更加懂得基本的商业规律、基本的经营、营销、融资知识、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来获得所需的资源,他们也常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工程师/技术人才的良好合伙人选择。但再次强调,商学院学习的知识只是一个抢跑,如果商学院毕业生不努力在优势的基础上继续进步的话,很容易被聪明的文科理科工科毕业生们全面超过。&br&&br&我个人认为我在USC Marshall收获最大的就是基础的商业知识,这些知识帮助了我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不算太糟的创业者。商业已经是现代社会运转基础之一,而我能够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商业社会的基础规律,避免了长期摸索学习的过程。我在职业生涯早期就能乐在其中地在商界打拼,我自认是抢到了前面,为未来更长期的职业之路打下了一个基础。如果我没有读商学院的话,我很可能就不会选择创业,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我了。当然如果我没有创业的话,我也不会碰到我的女朋友,也不会有对未来更长远更靠谱的计划,这点和Honor回答的“收获”一致,相信也有不少想要读商学院的同学是在考虑这点来着...哈哈哈
我是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在读本科学生,攻读工商管理学术学位(所谓的BBA, Bachel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SC Marshall是美国不错的一所商学院,有本科、…
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br&有些东西,你有不重要,没有就很重要。&br&读mba的人,大多考虑过这两个问题。&br&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优势,那么多个学历和专业优势还是不错的。&br&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的人脉优势,那么读个mba还是有点可能性的。&br&读完mba的人,大多会和你讲没用,是因为他们有了,但是没达到他们理想的效果,也就是希望学费能换来的。但是不见得没有mba的人,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换来更好的人脉。你读普硕不花太多钱,但你损失的是15万以上的机会成本(以5w一年计算),以及工作经验,获得的就是一纸文凭和你这期间利用这个平台自学的东西(大陆内学校,我知道一个中科院物构所的天天打游戏,问老师不管吗,答老师只偶尔指导和答疑,所以只能靠自己。by the way,他导师手下暂时没项目,即使有项目也未必放心让他做重要的活儿。我本来也挺想普硕的,结果听老师抱怨本科生和硕士做事还不如民工,起码民工听话做事不水,学生不喜欢打杂做事挺不靠谱的,所以普硕就是学术工作的杂工,报酬就是学术项目的经验和老师偶尔的提点,别指望老师把你当关门弟子般教导,一切靠自己。)。你把钱直接花在人脉上效果也许比mba更好,也可能更差,因为人脉从来都是要看你自身的实力的。创业当然也可以,反正结果就两个,产生了更多的价值,或者亏本。你想清楚你的优势做什么最好再做决定,如果没有太大的把握把其他事做成,那么MBA最多就是贵了点,效果比立竿见影的期望差了点,但是也比什么都没有强那么一点。&br&女生选人力资源,男生选项目管理,创业选电子商务,当然你如果特别喜欢某一分支就另当别论,但是同级比较下,人力资源和电子商务工资比项目管理低,发展没项目管理好,但是项目管理对体力和精力的要求很高。&br&P.S. 经常看见有人问考证重要么?考研重要么?是不是有了就好找工作?发展就好?&br&我曾经做过HR,之前也觉得考证考研的人素质就高,但是面试了一拨拨的人,最后才发现为什么老板对我的观点嗤之以鼻。确实,最后满意的人大多有证或有学历,但是满意或录用他们的原因不是他们的证书和学历,而是他们的能力与工作岗位是否匹配。太多有证有学历的人,只是有证有学历而已,HR是抱着满满的期望去面试,然后失望的拒绝,或者当HR试图用符合他们能力的位置相邀时,他们不屑的拒绝,认为他们花了那么多精力和金钱去换取证书和学历,不是就为了做以前的工作。如果你能善于运用MBA的平台让自己能力提升,那么你一定觉得这个钱花的值。证书只是让HR对你抱更高的期望,更快的让你的简历被筛出(有的地方简历太多会加关键词筛选),有些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最低要求是硕士比如金融行业,或者其他行业的高级岗位。所以,有些东西有不重要,没有则很重要,当最关键的依然不是证书和学历,而是看你有没有料。就像林肯说的,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骗过所有的人,所以一开始就不要骗自己,让自己糊里糊涂的混过许多关,最后在关键的时候骗不过混不下去,又不愿意降级。&br&祝好运。
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有些东西,你有不重要,没有就很重要。读mba的人,大多考虑过这两个问题。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优势,那么多个学历和专业优势还是不错的。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的人脉优势,那么读个mba还是有点可能性的。读完mba的人,大多会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满意度调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