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的人类世界观的影响

一只名叫达尔文的甲虫---深圳特区报
第D02版:人文解码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综合要闻
第A03 : 广告
第A04 : 聚焦2009广东“两 会”
第A05 : 聚焦2009广东“两 会”
第A06 : 聚焦2009广东“两 会”
第A07 : 聚焦2009广东“两 会”·特别关注
第A08 : 聚焦2009广东“两 会”·热点热议
第A09 : 理论探索
第A10 : 走百家企业 看经济大势 增发展信心
第A11 : 深圳新闻
第A12 : 深圳新闻
第A13 : 深圳新闻
第A14 : 宝安新闻
第A15 : 网事报道
第A16 : 信息超市
第A17 : 中国新闻
第A18 : 华夏一瞥
第A19 : 世界新闻
第A20 : 世界新闻
第A21 : 世界新闻
第A22 : 广告
第A23 : 体育新闻
第A24 : 体育新闻
第B01 : 鹏城今版
第B02 : 今版城事
第B03 : 健周刊
第B04 : 健周刊
第C01 : 今日财经
第C02 : 产业动向
第C03 : 浪费调查
第C04 : 行情信息
第D01 : 文化星空
第D02 : 人文解码
第D03 : 娱乐新闻
第D04 : 娱乐头条
第E01 : 超级楼市
第E02 : 超级楼市
第E03 : 超级楼市
第E04 : 超级楼市
第E05 : 超级楼市
第E06 : 招聘金页
第E07 : 家电世界
第E08 : 家电世界
第F01 : 温馨家居
第F02 : 温馨家居
第F03 : 温馨家居
第F04 : 温馨家居
第G01 : 温馨家居
第G02 : 温馨家居
第G03 : 温馨家居
第G04 : 温馨家居
一只名叫达尔文的甲虫
  达尔文刚提出进化论时,反对者们绘制漫画,讽刺他。但不久,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渐被世人接受。
  图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物种起源》的不同中译本。
&&今年2月12日,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进化论的提出,不仅在科学史上是值得纪念的,它也是人类精神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名叫达尔文的英国科学家改变了人对生命的信念。&&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人类提供了全新的生命图景和世界观。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进化论的确立。后人称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是三次伟大革命的发起者和领导着。进化论不仅是科学理论,也是人文领域的启蒙性纲领。在达尔文去世之后,《物种起源》被誉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对于达尔文,后人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有人称他为人类三大假说的制造者之一,有人则将他当作挑战的对象,有人将他命名为甲虫。对于我来说,称达尔文为甲虫最有趣,也最能体现其进化论的真谛。&&一个给人类贡献了伟大发现的人怎么会是甲虫?这种说法会不会是个吸引读者的语言圈套?我的回答可能有点暧昧:既是又不是。&&1&&达尔文:&&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只甲虫&&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他便被父亲送到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学医。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命令他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牧师在当时乃至现在的西方都是十分令人尊敬的职业。不过,年轻的达尔文对成为牧师却不感兴趣,因为他的心中隐藏着秘密的雄心——重新绘制生命的谱系。于是,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位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达尔文既是人,又是甲虫。这种命名看似荒谬,但却颇合进化论的旨意。按照达尔文后来提出的假说,所有生命都有共同的祖先,人和甲虫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口含甲虫的达尔文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个真理呢?我们不知道,但数年后的他显然知道了答案。&&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跋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德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当时西方占统治地位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于是,一个伟大的设想在他心中诞生了。&&2&&进化论:&&一个杰出甲虫的伟大假说&&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经过二十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第一版印了1250本,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一门崭新的学科从此诞生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系统地阐释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它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公正地说,进化论思想并非达尔文的首创。一门新的学科不会从天而降。在1859年,科学界已经有了大量的进化证据,做好了迎接进化论诞生的准备。这时候的进化证据归纳起来有动植物培养、化石记录、解剖比较、退化器官、胚胎发育和生物地理分布这几类。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就已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并大胆地推测所有的动物都来自同一种祖先。他认为地球的年龄要比《圣经》所记载的几千年古老得多,并把生物物种的变化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但是,在社会的压力下,布封被迫宣布放弃这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因此他的观点未能产生什么影响。比布封稍后的另一位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则要坚定得多,影响也要大。拉马克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生物进化的人。他对生物进化的理解,跟现在并不相同。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不过,拉马克的这套理论,并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接受进化论。这固然有宗教的原因,但也有科学上的怀疑。比如,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非生物能自然产生微生物,但是,当时的科学界已经普遍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然发生论是不正确的。由于这个原因,拉马克虽然影响很大,却往往被当作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生物学界迫切需要有一个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巨人,能够无可置疑地证明生物进化的事实,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巨人,现在看来就是达尔文。&&达尔文之所以产生了比拉马克更大的影响,是因为他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自然选择理论。受马尔萨斯的影响,达尔文认为物种的生存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存竞争中,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能产生较多的后代,种族得以繁衍,其遗传性状在数量上逐渐取得了优势,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结果便是生物物种因适应环境而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虽然面临着包括缺少过渡型化石等诸多难题,但提出了能合理解释生命进化的完整假说。从此之后,进化论先是迅速为生物学家们所接受,继而逐渐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新的生命观乃至世界观。达尔文则因此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3 一个甲虫创造的假说与革命:&&达尔文的贡献和局限&&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人类提供了全新的生命图景和世界观。由于其理论的独特性和尖锐性,有人称之为人类三大假说的制造者之一。&&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相信自己由神创造,居住在宇宙中心,是高贵的理性存在。这三种信念先后受到了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的打击,由此形成了人类的三次“精神创伤”:哥白尼发现人不居住在宇宙中心,达尔文主张人由动物进化来,弗洛伊德则力证人并非完全受理性支配。在这三次“精神创伤”的生成过程中,达尔文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这注定了他所承受的阻力小于弗洛伊德而大于哥白尼。与哥白尼所受到的打击相比,达尔文无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相对宽容的时代里,所面对的是辩论的对手而非迫害者。在《物种起源》出版后,相信人由上帝亲自创造的基督徒曾感到非常愤怒,但后者选择的斗争手段主要是辩论。在论战中的他们看来,断定人由甲虫等低等生命进化而来,既亵渎了上帝的尊严,又玷污了人的高贵,实在荒谬之极。达尔文的反对者们绘制了名为《人类是某种蠕虫的演变产物》的漫画,滑稽地展示了蠕虫进化为达尔文的整个过程。他们想以此揭露进化论的可笑品格,捍卫自己心目中的真理。然而,就在反对者将进化论视为笑谈之时,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阐释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这部巨著出版以后,进化论的地位获得了巩固,人们逐渐接受了高等生物由低等生物演变而来的事实,所谓的“精神创伤”也最终进化为人正视现实的勇气。&&当人敢于承认自己由动物演变而来,他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巨大的精神革命。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实际上是三次伟大革命的发起者和领导着。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科学理论,也是人文领域的启蒙性纲领。它至少部分地把启蒙运动三大核心价值——自由、平等、博爱——扩展到所有生命领域,促使人们对世界、人和人的制度的本质重新进行系统的思考:如果人与他周围的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那么,人与其他生命就有共同祖先这一点上就是平等的,在人和其他生命之间并无非此即彼的鸿沟,我们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体制和环境体系。虽然达尔文还没有克服有关物种的等级制观念,但他的上述思想仍然启发了后来的生态主义者。在《物种起源》的结尾部分,达尔文深情地写道:&&看一眼缤纷的河岸吧,那里草木丛生,鸟儿鸣于丛林,昆虫飞舞其间,蠕虫在湿木上穿行,这些生物的设计是多么的精巧啊!彼此虽然如此不同,但却用同样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而他们都是由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那些法则产生出来的,这岂不是十分有趣!&&这种生物相互依存的观念被后人所接受,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思想。在达尔文之后,人类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认为自己在自然界中占据中心地位而必须把自己视为众多物种中的一员。达尔文式的革命改变了人对自身和所有生命的看法。正因为如此,达尔文的敬慕者则把他与牛顿和哥白尼相比。1882年4月19日,当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伦敦西敏寺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如果说牛顿和哥白尼分别提出了统一的物理学体系和全新的天文学图式,那么,达尔文描绘出有关生命的完整的革命性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确是个改变了人类世界观的伟大“甲虫”。&&达尔文是少数去世之前就获得广泛肯定的伟大科学家。他在世时便被称为“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在他去世之后,《物种起源》先后被誉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至此,达尔文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过,本文并不想神化达尔文——毕竟,达尔文只是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生命个体。他再杰出,也不能解决有关生命的所有问题。在达尔文声誉如日中天之时,他的理论就面临着三大挑战——缺少过渡型化石、地球年龄问题、没有提出合理的遗传机制。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达尔文过于强调自然选择而没有意识到遗传突变的意义。以生态主义的观点看,他也存在着诸多不彻底之处,如他将高等生物——尤其是人——当作最优越的生命形态,没能克服以物种为单位的等级制观念。公正地说,达尔文是个伟大但有历史局限的“甲虫”。我们纪念他的最好方式不是搞个人崇拜,而是学习他严谨的态度、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敢于革新的决心。现在位置:>期刊文章
【&&&】&&【 】【 】 【】
转载需注明出处
专题:纪念达尔文
纪念达尔文
今年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诞辰200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纪念这位进化论的创始人,因为他不仅是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科学史上的巨匠,而且也是一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人。他富有创造的思想,跨越了生物学领域,跨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至今仍对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对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纪念达尔文,不仅是为了向这位伟人表达由衷的敬意,而且也是为了从他的科学人生和科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和启迪,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是科技创新最原本的动力。达尔文从小学开始,就对分辨植物、观察动物行为、采集昆虫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虽然遵循家人的意愿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然而他的爱好却依然在采集生物标本、观察生物习性和博览群书,他在18岁的时候就已认识苏格兰的全部鸟类,并发表了关于藻苔虫和海蛭的论文。在剑桥大学期间,他与地质学、植物学教授广泛交往,并对一些科学问题开始深入研究。达尔文之所以后来成了伟大的科学家,这与他对于科学和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之一,创新教育应该有助于培育兴趣、鼓励探索、发掘潜力、塑造情操、认识世界、培育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洞察力、分辨力、鉴赏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科学源于实践与思考,5年的环球科学周游考察是他科学思想的基础和来源。1831年,22岁的达尔文参加了英国海军贝格尔号考察船的环球勘查。贝格尔号穿越欧洲、南美、澳洲、亚洲南部和非洲,历经几十个国家和各种地貌。在5年的考察过程中,达尔文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和地质标本,其中在南太平洋加拉帕格斯群岛采集的鸣雀标本后来启发他形成生命进化的观点。经过5年航行,达尔文成为一位成熟的博物学家,并对当时流行的物种不变观点开始产生质疑。参加贝格尔号航行是达尔文科学人生中的决定性的经历。他之所以能有很大收获,是因为他具有超过常人的探索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持之以恒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思考的耐性,以及充沛的精力,他表现出来的采集、整理、记录、分析能力和对自然现象极大的好奇心,成为他成就的基础,正所谓机遇属于那些做好准备的“有心人”。
探索科学真理,要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在达尔文年轻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神创论对于生命的解释。多数西方人相信《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万物的观点,相信物种一经创造出来就是固定不变的,人们研究自然只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与万能。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Jean Baptiste Lamarck,1744-1829)最先提出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和获得性遗传的进化观点,但遭到普遍反对。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Erasmus Darwin,1731-1802)也提出过富于想象但缺乏依据的进化观点,然而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古生物学创始人、灾变论者、法国科学家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坚信生物经历过多次特创过程,而且生物不会发生世代变化等等。面对权威的质疑,面对当时社会占主流的神创论思潮,达尔文秉承严谨、创新的科学态度,大胆地质疑,设想并最终有根据地提出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可见,无畏的科学精神是他成就为一位伟大科学巨人的根本要素。
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系统的研究的科学方法是达尔文成功的根本。达尔文从贝格尔号航行回来后,一方面整理考察报告,一方面开始思考生命的由来和演化这个重大的问题。他在认真整理采自加拉帕格斯群岛的鸣雀时发现,这些形态近似的鸟类实际上属于不同的物种,他经过深入研究后开始怀疑物种固定不变的观点。正是从物种问题着手,达尔文系统研究了动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广泛研读了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从而在1837年23岁时抛弃了基督教对自然的解释,开始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生物进化以及进化的动因是自然选择的思想。但直到20年后的1859年,他才发表自己的学说。达尔文之所以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为了使论据更加坚实,论点更加严谨,同时也是在等合适的时机。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要从观察现象中发现规律、关联和意义。达尔文的科学行为向我们昭示:从事科研不仅要有宽广的视野,还必须坚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持续不懈的努力。
达尔文治学扎实,没有丝毫的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功利心。1842年,33岁的达尔文及其家人迁居到肯特郡乡下,一直到去世,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达尔文从30岁直到晚年,因患全身性乳糖不耐症,经常出现胃疼、恶心、呕吐、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每天只能工作2-3小时。但他克服重重困难,不仅完成了名著《物种起源》,还写出了《兰花的授粉》、《攀援植物》、《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起源及性选择》、《人类和动物的表情》、《食虫植物》、《植物界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效果》和《植物的运动》等大量富有开拓性的科学著作。达尔文的一生证明:要做出重大的科技创新必须有甘于寂寞、深入研究、求真唯实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对于真正热爱科学的人来说,科学真理比个人的名利更重要。1858年6月,正在撰写进化论专著的达尔文收到了年轻的威尔士博物学家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的一封信,随信附着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华莱士得出了和达尔文近似的观点:生物是进化的,进化的动因是自然选择。尽管达尔文早于华莱士20年就得出了进化的主要观点,但考虑到自己的论著没有完成,达尔文原准备将华莱士的论文率先发表,从而使华莱士得到进化论的优先权。在朋友的劝说和安排下,达尔文1842年的概要与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华莱士一生都坚持达尔文是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创始人,并始终捍卫达尔文学说。达尔文和华莱士的相互礼让,成为科学史上尊重原创的典范,也更有力地推动了进化论的研究和传播。虽然原创优先权是科学共同体公认的准则,但是达尔文和华莱士的行为却告诉我们,
达尔文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顽强毅力,忘我追求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踏实、系统求索的治学方法,以及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都成为后来人的典范。
达尔文创立的是一个综合系统的生命进化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达尔文进化论认为,各种生物自从产生以来就发生了变化进化;这个观点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创说”基础,基督教认为这个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而且自从上帝创世以来,各种物种就是固定不变的。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更多的证据来自地质史上的化石等。当然,现在科学家通过生物分子基因的变化和比较研究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所有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即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自然由来的产物,这不仅体现在不同生物之间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而且不同生物的分子结构之间也存在着同源性。生物的进化并不是一个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而是一个产生生命多样性的过程,是一个生命体系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单调到多样化的过程,从而导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形态和功能更加多样复杂。生物进化有其自然动力,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适应进化的生物保存了下来,不适应的生物遭到淘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自然进化,从远古的灵长类中产生出人这种生物;达尔文甚至设想,现在的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西方两千多年的人类中心说,并直接挑战当时西方流行的欧洲中心说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生物学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综合,正是由于达尔文理论的系统全面和综合,才使人类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生机昂然、缤纷多彩的生命现象。
达尔文在科学方法上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从而使他的进化理论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达尔文之前,传统的生命科学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生命的表面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类,很少提出科学的假说,更不重视用实验来验证科学假说,很少探索生命多样化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系统规律。达尔文在继承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将注重实证、实验、假说、验证等科学方法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他不仅细心地观察生命现象,收集大量证据进行比较、归纳分析,而且注重从多角度系统地分析和提出可以验证的科学假说。例如他从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系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分类学等多个角度说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验证了共同由来假说。他还做过有关植物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和植物向光性等植物生理实验,因此后人也将他视为实验植物学的创始人。正是由于达尔文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进化论成为生物学中第一个经过假说和检验的科学理论,生物学开始更加注重实证和理论假设和分析,开始告别传统的仅注重描述、分类和一般性阐释的博物学传统。
达尔文的进化论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自达尔文以来,系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无不引入进化的思想,从而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同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生物进化的看法。比如,遗传是进化的基础,但是当时达尔文并没有形成科学的遗传理论,而是秉持了当时流行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从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1834-1914)证明生物后天获得的形状并不能遗传下去,奥地利牧师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到美国科学家摩尔根(Thomas&Hunt&Morgan,1866-)证明遗传基因的存在,直至沃森(James Waston,1928-)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1916-2004)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和功能,随着人们对生物遗传现象认识的深入,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也更加深化。遗传规律向我们揭示,导致生物进化的动因不仅有自然选择,而且也有生物基因的突变、重组和遗传漂变等。再比如,科学家发现,在地质史上,生物的进化并不是完全逐渐缓慢的过程,而是突变与渐变交替的过程,寒武纪大爆发、白垩纪中后期哺乳动物的进化辐射等,都存在着一些较快突变的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不仅为生命科学奠定了新的基础,而且也为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地球科学开始用动态的观点看待地球,将地球看成一个曾经而且还在不断变化的自然体系。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Alfred Wegener,1880-1930)根据地质地理证据和生物进化与分布的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提出地质史上地表的大陆经历过剧烈的变化,这一学说在20世纪中期又发展成为板块构造理论。宇宙天文学更是吸收了进化的思想,发展出宇宙演化、银河系演化和太阳系演化的理论。医学开始从进化的角度认识宿主和寄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和科学地认识疾病,寻找发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汲取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营养,用进化的观点解释了人类的发展、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在经济学领域甚至发展出一个进化经济学的分支,用来解释人类的经济活动。
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基础。如果说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的理论只是改变了“上帝的住所”,达尔文的理论则彻底废黜了上帝的存在与作用。《物种起源》的出版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根基,攻克了神学在科学中的最后堡垒,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于科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进化论思想的核心是事物随着时间而变化,凡是具有时间、运动和相互作用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进化的可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们开始从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角度看待自然、看待人类社会、看待世界,一种进化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在社会中得到普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观和运动观为唯物论和辩证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曾经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赞扬,恩格斯曾将达尔文与马克思的发现相提并论:“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人类看作自然进化中的一个环节,从而端正了人们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为后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直至科学发展理念奠定了知识和认识论的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社会思潮的进步也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严复翻译的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天演论》,将进化的思想引入到中国,一时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成为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民寻求变革和富强的思想动力。中国近现代的革命者,比如孙中山、毛泽东、鲁迅和胡适,都受到过进化思想的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提出了150周年。今天,虽然科学家们在生物进化的某些具体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争议,虽然还有人仍企图根据《圣经》来解释生命的诞生和状态,然而,经过150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对于生物进化的图景、模式和机制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绝大多数人认同达尔文的进化论范式,达尔文的进化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我们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从进化的观点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科学技术也会经由渐变(改进)、突变(发明)、重组(系统集成)而发生无止境的发展、进化、突破,并且要经受同行、社会、市场和历史的检验和选择,适应的得以传承与发展,不适应的则将被淘汰。
影响科学技术发展进化的环境要素也很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适应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还要适应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哲学、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等。例如,在希腊文明时期,一些早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已经做出了很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但由于社会需求的局限,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在欧洲传播普及。又比如,根据一些研究经济史和科技史专家的分析,16-17世纪时,阿拉伯地区和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工业革命的科技基础,但是由于政治与经济制度等因素的限制,致使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最终发生在欧洲。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化也像生命进化一样,经历了从简单到多样复杂的过程。随着人类需求的提升,特别是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与普及,科学的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技术发展进化也走向结构精细化、功能多样化和使用便捷化。科学技术的进化既存在着渐变性,也存在着突变性,并呈现出时空进程与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曾经出现过不同的科学技术中心。在以雅典为中心的古希腊文明产生之前,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德干地区和恒河流域以及古代中国等,都曾经产生出灿烂的科学技术创新成就。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异军突起,不仅影响到欧洲,而且影响了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地区。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则进入了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停滞的中世纪,其间(公元9-12世纪)阿拉伯文明开始在近东、中亚和南欧等地区产生重要影响,阿拉伯人不仅创造出丰富的技术文明,而且发挥了东西方技术交流的桥梁作用,将先进技术传播到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中国从公元3世纪到18世纪,一直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创造并延续着灿烂的文明。到了17世纪科学革命和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成为了科学技术的中心,自此,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向全世界扩散,科学技术进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技术的发展表现出协同进化的特征。首先,这种进化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促进社会进步,同时,社会发展的状况又影响与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进化的速度。其次,相关的科学技术,在进化过程中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例如微电子学与计算科学,数学与物理,物理、化学与生命科学,飞机与导航技术等。从科学技术协同进化的角度看,一些科学技术的进化有赖于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赖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与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从进化的观点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进化论昭示我们,人类现在所处的自然环境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在这一进化过程中,生物与其生存的物理、化学环境,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不可再生资源和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消耗,造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自然资源的急剧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谐。实现新形势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深入认识自然进化的规律,按照规律有效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从进化的观点看,人类可以从自然万物的进化中得到很多启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自然中学到过很多东西,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模仿自然万物的结果。通过模仿鸟类的飞翔,人类最终造出各式飞行器;通过模仿响尾蛇探物,人类发明出红外探测器;通过模仿蝙蝠辨识障碍物,人类研究出雷达;通过研究鸟类的迁徙,人类研究出利用地磁辨别方位的仪器。长期进化的生物,一直是人类知识的源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适应了生存环境的变化。通过深入研究生物的进化,研究生物在微细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模仿,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一些昆虫适应了环境中微生物的侵害,通过研究和提炼这些昆虫的抗病物质,有助于生产出人类所需的抗病药物;人类可以模仿自身的认知、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发展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制造出智能计算机系统;此外,通过模仿动物在环境中调整体色的能力,可以研制出军用的隐身系统;通过模仿昆虫和其他动物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助于研制出安全的识别系统,等等。
达尔文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他创造的科学理论至今仍焕发着活力。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纪念达尔文之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那种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持之以恒、淡泊名利的精神,承担起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不断做出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支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Copyright 2001 - 200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编:100190
电话: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尔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