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怎样去记高二地理的地理地图区位之类...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175所
24小时更新:2522
总量:5642322
您的位置:
高考名师地理指导:地图怎么看最有效果?
高考名师地理指导:地图怎么看最有效果?
高考名师地理指导:地图怎么看最有效果?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高考频道邀请光华鼎力教育集团高考地理学科主讲教师王建老师于日(周二)15:00-15: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娄雷: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现在距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了,很多考生和家长正在积极的准备考试当中。昨天我们访谈结束之后有很多考生和家长也给我们一些反馈,现在有很多的同学们已经在家复习了,于是在最后这个阶段我们同学们应该在家里怎样复习,怎样把自己的状态调节好,已经成为了不仅是我们同学,也是我们所有关心高考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在我们今天节目当中,我们将和大家共同关注一个学科,就是我们要和大家谈的地理学科,因为谈起地理来,我觉得今年可能会有一个非常重大事情,就是让大家对地理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对地理学科了重新的认识,今天为大家请到了光华鼎力高考地理学科主讲教师王建老师,王老师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王建: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娄雷:刚才我说到今年一个大事让大家对地理学科非常重视,就是汶川地震,您觉得我们今年高考题会出与地震相关的一些题目吗?
  王建:具体考不考那得看考试命题组了。
  主持人娄雷:因为它其实是我们今年考试说明当中的一部分,其实它是不是能够出题还真不敢说。
  王建:对。
  主持人娄雷:我们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已经进入到了最后冲刺过程当中了,最后这个阶段您觉得我们同学在最后这个阶段应该做做哪些工作呢?
  王建:首先我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一幅地图上,有时候一幅地图是一个整体图的一个部分,这个整体图的部分,这个在我们地理角度来讲叫空间定位,因为空间定位能力是学生地理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对于空间定位的这个掌握,我希望同学们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比如说东京20度是非洲大陆的中间一条经线,你知道东京20度在非洲大陆中间,如果考你东京30度肯定在非洲大陆东部,如果考东京0度肯定在非洲大陆的西部,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还要掌握一下东京30度是欧洲,穿过欧洲的中间一条经线,还有像东京135度是穿过澳大利亚大陆中间的一条经线,掌握这样一些重要的经验还有一些重要的纬线之后,你就可以来回进行推断了。
  第二个方面,最近这十天左右,同学们应该做好以下的事情,第一个,要用好每年发的,像今年08年高考的考试说明,以后在高考的考试说明里具体到考察的这些知识点都进行了罗列,同学们要对考试说明里面一些具体的要求必须要明确。因为高考考察学生四项能力,第一项能力叫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二个叫调动并运用知识,第三个是描述阐释事物,第四个叫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项能力要求考察的是能力,而具体实际内容在每个学科后面都进行了罗列,我们复习的时候明确了考试能力的要求,再结合具体的一些考察的知识点,我想咱们同学就应当把这些事情做好之后,你的能力要求,包括知识,在熟练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应对高考。
  这里还有需要说明的,这十天的时间应当做的工作我觉得第一项,就是对考试说明里面的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实际上这叫建立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高考之前,同学们准备的这个知识应当是完备的,而不应当是有残缺不全的,就是考哪个知识,考哪个知识相关的一些具体内容,你都应当比较明确,所以这是叫梳理知识。
  再有一个,建议同学们在做一些叫小专题,地理学科的小专题,所谓地理学科的小专题就是像河流,我们把初中的、高中的那些关于河流的知识,把它集中在一起进行一下梳理,像气候、河流、农业、工业等等这些做一些小专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知识角度来讲,它是一个横向联系,这样的话因为横向联系里边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考试能力,就是叫迁移能力,也就是我们教材里边很可能某项知识它是零散的,可是作为高考出题者都是一些专家,他会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放在一起,考察学生这个方面的能力,看他掌握得怎么样,这是一个方面。
  再有一个方面,同学们这段时间应该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要重点复习,第一项,梳理知识,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普遍复习,到最后十天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挑一些重点,像这些重点知识有哪些,比如地理里边刚才我们说的空间定位,我们就完全可以在世界地图上,中国地图上找一些关于热点问题的地区。刚才您说汶川地震,就是在汶川地震,四川的西部地区我们可以看它涉及到地理要素有哪些,这样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复习。
  再比如说,像前一段时间在缅甸发生了一个缅甸的飓风,造成的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这是一个重点复习,我们把这个重点的知识向同学们再重申一遍,像地球运动这块,地球运动部分涉及到地球的自转运动还有公转运动,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里边有什么地理意义,怎么算昼夜长短等等这些方面内容,还有像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得要了解它是气旋,反气旋,冷风,暖风,还有大气环流,因为大气环流可以说是大气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最突出的就是这个气候,从全国高考来讲,还有从北京市的高考来讲,可以说气候这部分内容每年都考,因为这个气候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真正具有地理特色的内容,也是考察学生地理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有像海水的盐度,海水的温度,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个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再有像地质作用与地质构成,褶皱,断层,像汶川地震就是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接附近,两个板块在一起强烈挤压,所以这次把岩石挤断之后长期积累的能量大量释放出来。再有像自然带,还有人文地理,所谓人文地理部分内容就是人类活动,涉及到有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等影响这些事件的区位因素。我倒建议同学们在复习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方面的时候,把区位因素非常熟练地记忆下来,因为每年在这部分考试题里边它的题都是非常活的,非常灵活的题目看学生能否把这些区位因素进行一下变通。
  比如去年考了一个地方,今年考了另外一个地方的区位因素,你能否把这个像农业区位因素里边叫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政策,在某个地区的具体体现是什么,这个方面是一个重要内容。还有一个就是在区域差异方面,区域差异是什么?我们国家因为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学生能否建立那么一个区域差异的思想,把区域地理的要素具体的能够体现在某个地区上,这个方面内容可以说是在高考里边涉及的比较多。
  主持人娄雷:您刚才不仅给大家讲了,说在最后这个阶段同学们应该做怎么样的一些工作,另外也和我们大家一起把地理学科一些主要的知识梳理了一下。很多人说在高考的九门学科当中,有一门学科是对图最有依赖性的,说这就是地理学科,因为往往出题的时候会以地图的方式出现,您觉得我们同学在最后这个阶段看看地图是不是也有点好处?
  王建:这个问题是很专业的,从小专题的角度来讲,如果同学们有精力的话可以做这样一个项工作,就是把我们初中的四本教材,高中的几本教材,包括新课程它可能教材相对比较多一点,把教材里面出现的所有图像,图像里边能够展现哪些地理知识,要从头到尾进行整理一遍,这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方式。
  另外复习地图的时候,我想咱们同学也应当做这样一项工作,比如说在区域地理上,由于高考它并不是考全图,而是考局部图,在局部图里边我们同学可以做这样一项工作,比如说拿一张纸,从中间挖一个方洞,因为地理考试可以说图像基本都是方块的,弄一个方洞在中国图或者世界图上来回移动,移动到这个地方,看这个方块里边所展现的那些地理事物,包括像山脉的分布,河流的分布,这些内容,城市它叫什么名字,名称,通过不断的移动,通过图象不断的变化,来加强你对一些区域地图的认识。
  主持人娄雷:我觉得您刚才给我们大家讲到这点真的非常有效,我建议大家能够把它尝试一下,因为很多同学都会说,看一张完整图会觉得没问题,这是什么什么地方,真把它单独变成一小块或者区域了,反而不知道这是哪个地方了,这样就影响答题了。我觉得地理学科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谈,我觉得最难的题是定位的这道题,一旦定位定错了,那很有可能导致我后面所有的答题都错了,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这个地区是怎样的,所以其实真的是您介绍的这个办法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大家把这方面内容具体搞上去。谈起地理学科,我觉得很多一些同学,包括我在内,我觉得在读高中的时候都没有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你比如说我直到上大学才发现洋流与气候带有关,盐度可能与温度带有关,其实所有的这些地理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贯穿下来的。因为刚才您说我们大家应该做一点小的专题,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些各个学科,各个章节的知识,把它的根源,原因串联起来,我觉得这样对解题会有很大帮助。
  王建:你说的这个问题,现在我发现你越来越专业,在地理各种问题上来看,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地理考察的这些内容,很多都是现实社会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地理学有一个重要特点,一个叫区域性,一个叫综合性。刚才区域性就是我们讲的地图,还有一个综合性,所谓综合性就是一些地理现象它形成的原因,它不是一个原因,它很可能是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如果原因多的话,我们同学很可能对有些问题就掌握得并不是很理想了。如果我们要做这样一项工作,就是叫主导要素总结,拿出一些现象来,看这个现象它是由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另外一个现象由什么影响和制约的,我想这个同学们如果能够找到20个到30个以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上就能够确立了。
  举一个小例子,比如说在咱们地理里边那个自然地理部分有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内容就是三全环流,第二方面是季风环流,这种大气环流会影响哪些现象的产生呢?比如大气环流会影响某个地区的气候,大气环流还会影响降水,因为有气压带,有风带,低气压控制的地区气流是上升的,气流上升造成水气的凝结,我们可以总结叫低压上升阴雨天气,如果是30度左右是副热带高压地区,像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你常年天气晴朗最后肯定变成沙漠。还有影响的什么地区呢?比如洋流的分布,地球上洋流实际上是定向风吹的结果,长期的定向风吹开始造成海水缓慢移动,把地球上的风带搞清楚之后,洋流的分布规律也能搞清楚,还能够影响盐度的分布,比如副热带高压地区海域,由于长期天气是晴朗的,最后蒸发旺盛,海水就比较咸了,盐度就相对比较大的。就是这样把一个知识和其他章节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这部分知识如果联系好了,同学们可能章节之间就贯通了,理解问题就不会再死记硬背了。
  主持人娄雷:其实我觉得像刚才我们俩说的这种方法,我觉得也能够减轻我们同学们记忆的负担了,因为从根本上了解了它是怎么形成的,你就不用死记硬背记这些内容了,反而如果能准确判断出这些地方之后,就能够分析出它的方方面面,比如洋流,大气等等,你都可以分析出来。
  王建:就不用死记硬背了。
  主持人娄雷:刚才谈到的是一个地区,下面向您请教两个地区,比如有很多题目是两个地区进行比较,这种题目有很多同学是写了一片没得分,您觉得要比较这两个地区的异同,我们同学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出发写呢?
  王建:刚才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可以说它就是高考里边第36题里边的一项重要的考察点,高考在第36题,全国卷有36,37,那倒没有关系,它考察的是区域差异,比较什么什么事物的异同。关于比较异同希望同学们在看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这个问题它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既然这个题目的要求是异同,异就是差异,就是不同面,还有同的,还有相同面,这部分既然我们已经分析到这道题,既然要求我们答相同点,又答不同点,那么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去考虑呢?如果是自然地理,这里必须分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如果是自然地理,主要从自然地理的要素上入手,自然地理要素就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看这两个地区还有什么不同,地形是否相同,气候是否相同,甚至气候特征是否相同,包括其他的要素。如果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体现的就是像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你比如说咱们举一个农业的例子,不同的地区它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个气候条件很可能就影响到该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农作物的种植,比如说亚热带水果是柑橘,到咱们暖温带那就变成了苹果,梨,这就是热量条件,有的时候还要把水分条件考虑进去,水热条件在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的生长状况,甚至刚才我们说的水果。
  还有的时候,高考里边考一种迁移能力,比如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国南方它的水果是柑橘,柑橘树是亚热带的典型植被,我们能否进行迁移呢?从我国南方亚热带这种气候条件迁移到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就是地中海气候,这个柑橘同理也在这个地方生长,我们这个知识也建立起联系了。所以说我觉得刚才你提这个问题,就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我要从自然地理要素去比较,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讲,我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这几个角度考虑,农业生产的方式,农业生产的特点,工业生产的特点几个方式来考虑,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娄雷:听完您介绍之后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我觉得是我以前忽略的,就是判断两个事物之间的异同,我以前听到这个异同,我往往会认为就是找不同,我不会去找同,所以我答题很有可能就是两个地区的不同点在于什么,其实像这样的我们大家审题一定要审清楚,他如果要求你写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可能就是完全只找差异,他如果要求你写相同之处,共同点,很有可能你就要答相同之处这种共性之类的一些内容了。
  王建:对,是这个意思。答差异就是答两地的不同点,答异同点,那就是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作为有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审题过程之中没有审清,比如说就答不同点了,那相同点,假如说是3分,或者4分,自己会不会呢?很可能都会,但是这个造成无畏的失分。
  主持人娄雷:我觉得您一直都致力于高考的研究,您觉得地理学科在高考当中题难不难,就是大家拿多少分才算说得过去?
  王建:得这样去思考,从高考试题难度来看,每年的试题难度基本上在0.55到0.6之间,难度系数在这个之间,因为是文科综合,因为它的分数基本上都是各占100分,如果答好了就是180分,180分是基础分,考试设计容易题占60%,中档题占20%,较难题占20%,如果我们把60%的容易题都拿到,加起来就是180分。作为想考更好学校的学生来看,还需要再拿20%甚至还要多一些的分数,这样我还能考到比较理想的大学。从题目的题型来看,地理文综是11个选择题,每道题4分,44分,从大题的角度来看,像北京卷是一道大题,36分,44加36旧上80,还有39题,40题,各有10分左右,加起来是100分,从全国卷的角度来看,07年全国卷,非选择题37,38,两道大题加起来也是36分,39题甚至还有两个10分左右的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不同,很有可能有一个12分,一个8分,这个倒问题不大。
  从选择题要是答得比较理想的话,11个选择题同学们应该拿10个,好一点有可能拿准确无误全答对,因为选择题难度设计并不是很高,11个里面基本上8到9个都是比较容易的,选择题解题的时间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就在35分钟到45分钟之间把选择题解决,实际后面是最困难的,包括地理,历史,政治,它要求基本上都在进行文字的书写,它实际上考察的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答案,根据试题的情境,这样就要浪费时间,同时还需要书写,书写有的时候还要注意,书写的文字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
  主持人娄雷:您刚才跟我们大家说学科里面会有简单题,中档题和难题,按照您的经验来看,难题一般都会从哪几个角度去出?
  王建:这个方面倒不太好说,因为每年试题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主持人娄雷:就是没有办法规定说某一个章节,咱们就出难题,某一个章节咱们就出简单题。
  王建:那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实际上来看,像地球运动部分,有的时候选择题里边也有1道到2道,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比较困难的一些题目,它表现在地理的学科思想,有的学生地理的学科思想它可能展现的或者说掌握的学科思想并不是很完备,看不出来这道题考察的基本宗旨是什么,而有一些学生如果他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看清这道题考察的意图,那很可能对这个问题认识更加深刻,能够答出一部分。有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实际上它是考察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还有一些地理的学科思想,刚才我们讲归纳能力,还有刚才咱们谈到的比较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失分的。
  主持人娄雷:我们刚才在节目当中和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大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也以几个关键点来给大家抛砖引玉地提醒了一下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复习。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想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考场的经验。
  王建:关于考场的问题,当同学们进入考场之后,我建议同学们把试卷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一遍,看完之后我们再答题,这是一个方面。再有一个方面,同学们进入考场之后要沉稳,不要紧张,看题的时候要抓每个题干里边的关键词,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的关键所在。比如说这道题考察了某某自然地理现象,或者说某某现象它形成的自然原因,那我们就答自然原因,如果问我们人为原因,那我们就答人为原因,千万不要紧张,一说原因,我们把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都答了,应该问什么答什么。
  再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在书写这个角度来看,同学们这个字我认为不要太大,写清楚即可,做到横平竖直,不能草上飞,造成阅卷者看不清你这是什么字,这样会造成无畏的失分,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同学们在进入考场拿起试卷准备答题的时候,我建议比如说在36题也好,那些大题,问了某个地区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对其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我想同学们应当做这样的工作,下边有比较宽的空白答题空间,既然我看到了有问题,这个地区存在什么样的假如说是生态问题,生态问题,冒号,原因,再点一个冒号,措施,冒号,这三个角度都罗列下来,然后再一个一个写。这样的好处是不至于遗漏问题,因为在考场上是非常紧张的,一紧张就会造成漏答,这样就会造成无畏的失分。
  另外我想对于有些题目中题干里边涉及到关键词的问题,那些关键词不妨我们拿铅笔在题干上简单地划一划,这样的话就知道我们答题的方向是什么,这个也是很关键的,当然我们用铅笔做一个简单的标记之后,在交卷之前我们要把它擦掉,否则的话考虑到卷面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同学们注意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在答卷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地理语言实际上就是专业术语,比如说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造成了植被的稀疏,就是像这样的语言,不能说干旱地区下雨少,植被也不多,这种语言就不是专业术语。所以应当用专业术语来回答问题,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精炼,要不然答了很多,没有一个专业术语感觉这个同学基本的地理素养不够。
  再有一个点,就是我提醒同学们在地理的名词也好,地名也好,一定要注意书写的准确性,因为地理名词,外国的地名有的同学可能记忆不太清楚,写了一个错字,白字,这方面在地理的角度上来看都是不给分的。再有,用拼音怎么样?用拼音也不行,如果用拼音替代了,那也是扣分的。涉及到一些规范的地名一定要注意规范,不能用拼音或其他字代替。
  主持人娄雷:我想问您的是,我们就这个话题来问,比如说洛杉矶,我如果用英文洛杉矶这个城市的名字写出来,扣分吗?
  王建:这个现在作为咱们国内的考试来讲应该是不行的,如果答英文就没问题了。
  主持人娄雷:就是我们必须用准确的中文的专业语言,来回答我们的高考试题,大家不要在考试过程当中玩个性,就是我英文很好,就把英文写上了。我刚才听您介绍说我们在考场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在解题过程当中大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考场当中可能或许会有我们很多的一些考生,会突然间对这个地理题觉得似曾相识,但是又与以前做得题与众不同,因为我觉得这种心态就是我觉得这道题做过,以前的答案大概是这个,他就特别想往自己做过的题的答案去靠,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王建:这个得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原因是什么呢?高考题目出来的都是新的,用新的情境,新的材料来考察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但是题目的情境新,或者说题目创设的设问比较新,实际上答案要回归教材,也就是同学们遇到这种相似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想这部分知识和我们教材里边哪部分知识有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方不是完全相同的,哪些部分我们能够借用过来,哪些部分我们不能够借用,找到那些和我们这个题目,设问相类似的,可以说能够借用过来的角度就可以了。
  主持人娄雷:相似不相同,你可以借用那种答题思路,但是你不能借用人家答案,因为不是完全一样的。
  王建:对。
  主持人娄雷:大家现在关注到的是08高考的明师坐镇新浪高考最后冲刺辅导周的系列访谈,我们今天和大家关注的是地理学科,如果您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大家在留言平台当中,首先我们回答一些预先提问的问题。
  网友(山西):老师,我地理平时很差,在最后这个时间当中应该怎样去复习,来提高自己的分数?
  主持人娄雷:我觉得他可能就是想在最后冲刺过程当中稍稍提高一下分数,您觉得基础差的同学应该怎样去做?
  王建:作为这位同学来讲,我建议这十天重点就是抓基础,把教材非常认真地看一遍,把教材里边的那些特别是像概念,因为概念就是学科术语,它直接影响到你对这个问题认识如何,比如说我刚才讲了天气系统,如果你不清楚这个天气系统是什么,这道题让你去答,根本你就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回答。所以我建议这位同学要把这个教材,特别是自然地理这本书一定要搞好,人文地理这部分因为它都是具有灵活应用的知识,把自然地理的那些基本概念,原理掌握好,再加上人文地理的一些基本观念,区位因素,这部分需要熟记,遇到考试一些题目的时候,能够向里边套用一些知识,这样的话就没有问题了。
  网友(北京):老师,地理的书特别多,有没有最为重点的,最后这个阶段应该主要复习哪本书?
  王建: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初中地理它作为一个区域地理,在考试里面它作为一个基本的试题背景出现的,那你某个区域不认识,后面我们高中讲的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就没有落实到具体某个地区去,等于是空的,所以这位同学应当把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气候里面像降水一些基本的图像,比如包括像中国的河流,中国的铁路线等等这些部分知识掌握好,不用在初中四本书中仔细的看,把几个重点图象掌握好,掌握好之后再借用一下高中的内容,我还希望这位同学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之中,应当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想一想地理的思维方式,有了地理的思维方式,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你还可以做这样的工作,能够进行分析。
  网友:老师,我想知道地理应该掌握哪些图,中国和国外的哪些图是必须掌握的?
  王建:都应当掌握,你像有一些基本的图像,我们可以说用不变应万变,哪些呢?像中国地形,世界地形,中国的气候,世界的气候,板块构造学说,洋流,自然带,这是永远不变的,对这部分内容我希望同学们下大力气,把这部分里边具体的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我们叫差异性,规律性是什么?差异性是什么?你要搞清楚。
  主持人娄雷: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今天的访谈要结束了,我想很多同学都特别想再跟您沟通,不知道还有怎样的方式能够跟您联络?
  王建:最方便的,比如说同学们如果要想沟通的话,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沟通。
  主持人娄雷:其实我们也非常希望有一些活动之类的,能够让我们同学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如果您有什么问题的话也欢迎跟老师积极的沟通,这样才能够把你的成绩提高上去。今天非常感谢您来到我们聊天室跟大家分享了地理学科最后复习的一些知识,一些技巧,同时我们也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我们的节目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当中继续给大家推出,我们希望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在预先留言当中提出你的问题,然后请我们老师为大家做解答。好了,再次感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请问如何学好地理?(特别是记地图)
提问:级别:幼儿园来自:广东省
回答数:7浏览数:
请问如何学好地理?(特别是记地图)
&提问时间: 13:30:12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级别:大四 09:18:39来自:河南省郑州市
这个是高考历史地图知识专题复习指导,但愿会对你有帮助吧。
学习地理知识就是要多看多记。可以买两张地图贴在自己身边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
高中的时候我买了一张中国地图贴在课桌上,世界地图贴在身边的墙上。这样做题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到地图。学习疲劳的时候也可以看着地图想想一下某个地区、国家的轮廓或者一年四季该地区的洋流之类的。该回答在 09:19:34由回答者修改过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回答:级别:硕士研究生 13:49:45来自:陕西省
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假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娱乐,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回答:级别:幼儿园 17:24:43来自:山东省济宁市
其实学习地理十分容易,最重要的是你要打好基础,把书背熟落实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做一定量的题目(尤其是地图类的),不断的将学过的知识融入其中,不断激发做题的兴趣。
回答:级别:幼儿园 18:32:50来自:广东省茂名市
你先画一个月的鸡先吧~就是中国地图不用画多 一天一次或两次 不要怕话丑只要知道大概的轮廓就行1~先是一个大鸡 画好了再到机里面的政区 再地形 再河流这样,首先你会领悟到怎样去了解基本的图先了!其他的 等你这步做了再吧!这是我自己的总结
回答:级别:二年级 19:43:50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学地理最重要的,就是与地图培养好感情,熟悉四大洋、五大洲、六板块;熟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各种气候的分布情况;另外,洋流分布一定要熟记。
记住,要学好地理,除了掌握好基础知识,最最重要的就是对世界地图的滚瓜烂熟!!!该回答在 19:45:20由回答者修改过
回答:级别:二年级 22:31:24来自:贵州省兴义市
买幅地图挂在墙上,经常看看,时不时的琢磨一下,这比看地图册有用多了
回答:级别:三年级 00:57:23来自:广东省江门市
图表历来是地理学科表达各种地理知识的重要形式,如2007年的广州“一模”、“二模”地理试题,基本上每题均配有图;再如历年地理高考试题,会发现,图表占整张卷的篇幅愈来愈大,所以学生的正确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图表数据并绘制图表、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提出的新型要求,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但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抓牢基础,构建框架,积极为培养读图分析能力作铺垫
1.重视基础积累,熟记基本地理事物。基本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地理数据等等(包括大江、大洋、大河、大山名称,重要国家、城市、工业部门、农作物名称等等)。从实际教学来看,笔者尤感非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不可。我校刚纳人市属学校行列奋生源质量不是很理想;李生基础参差不齐。另外,学生对于初中的基本地理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都不会看,因此,在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存在时向题,光靠老师一个人在课堂40分钟内是很难解决的。于是,理论和实际告诉我,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积累基础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地理图表的辩读能力。笔者建议首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熟记一些基本的地理事物,例如一些重要的大江大河大山的名称、地理位置等,还有一些重要国家、城市及其工业部门或农产品名称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2,区别基础名词,掌握基本地理概念。如水资源、水
利资源、水力资源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必须让学生明确它们异同点,不能混淆。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概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同一类型的名词进行区别、归类、识记百另外,要完全掌握一个名词,必须全面地了解该名词的形成原因及特点等,如掌握“地中海气候”,就得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形成原因(西风、副高),成因决定了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地中海园艺业)等等。这些基础概念的区别,可以使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基本知识体系。在各章节内部,章节与章节之间,人文与自然之间,区域与洲际之间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使学生建立起地理基础知识库,必要时可以随时到“库存”中提取已有的储备知识,尽快地解决问题。
二、养成习惯,强化转换,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近几年,地理高考(包括x科和文综试题地理部分)
几乎题题都有图,一种是已知图,另一种是要通过已给出的信息推断出隐性的信息,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很强的读图分析能力,才能比较顺利地解题,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成绩。故此,笔者认为,高中学生首先应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再逐步增强图与图、图与文之间的转换能力,切实把握知识的迁移。
1.养成良好读图习惯,重点训练读图与绘图
众所周知,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故我们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重点引导他们如何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做起:
一是示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在学生面前展示地理挂图,或在黑板上多画地理简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某些所学的地理事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是说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地理挂图或板图应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世界时区与区时”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世界时区划分图”让学生先指出世界比较著名的国家与城市的名称及地理位置,然_后再进令步从中时区开始分析百然后往东、西方向各有12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哪条,如何录?然后确定北京时间是当时上课的时间,让学生求出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城市的时间是多少。这样可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时区与区时”的相关知识。
三是绘图。当学生脑海中对某些图有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接着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绘图,进行相互比较注L学生自己找出绘得不足之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对各种知识更加稳固地掌握。比如在讲“中国三大区域”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绘这三大区域的示意图,包括几条分界线、一些比较著名的山脉水系、一些比较著名的城市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三大区域,起码在脑汗中可以浮现出某个区域的大概地理位置。
2.把握图与图、图与文的转换,迅速准确地解题
试题常常会考查学生图与图之间的转换能力,如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才能顺利地获取相关信息,迅速解题。另外,很多题目都尽可能地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考查学生,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图与文之间的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就要求学生能从图中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再有个实饥,如果直接用文字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_偏,在南半球向—偏,绝大部缝学生均能答出“右”与“左”,但我在上周高二级期中考试文理综合试题中把该知识转化成一道读图题:
右图中从A-B, 从 C-D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A.都向东偏
B.都向西偏
C.前者向西偏,后者向东偏
D.前者向东偏,后者向西偏
答案很明显选A,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一读懂图,导致了不必要的一失分。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使学生掌握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才能顺利地解题。
3.摸透基本图表信息,解开交织地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板图、板画、图表模型等直观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讲求运用语言的方法,通过讲述、启发等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当分析能力较强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再者,要求学生摸透一些基本图、常用图的信息,如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找出这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那些交织在经纬网上的地理知识自然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逐渐地拥有“脑”中有“图”,“心”中有“理”的能力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是无数幅有趣的图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有效的方法,更多的收获
笔者非常重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亲自绘图,以加深其印象。笔者认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条件下,对一张新的图像进行观察、阅读、分析、掌握和完善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过程。例如:让学生分析“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图”,通过图很直观地得出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总回答数7,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同类疑难问题
最新热点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地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