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怎样才能梦见考上大学学啊

马上就要上高中了,但我害怕我学不好,因为我的初中知识不是很好,而且我上的是普通高中,我可以考得上大学吗?
那个,对于语文,高考会考古诗文,所以语文书别扔啊~不过就是默写,不考意思的.数学其实关系应该是最少的了.基本不影响啊,我初中数学很烂的,现在还蛮好的.英语的话,有点影响,但是老师会把你的初中内容再带一遍,好好听讲.物理化学,物理影响较小,不过蛮难的,要好好听讲.化学影响大一点,不过初中化学只要记得几种反应种类啦~还有基本的方程式别忘就行~回答完毕~我底下高三了啊~你加油啊~忽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听听过来人说:我的大学该怎么上才不会后悔
时间: 08:12  编辑:刘明远
大学生活往往就是:我们闭着眼睛想抓住更高处的果实,不管它甘甜还是苦涩,都值得为之一博。
  ■新快报记者 李杨
  有多少人在走进大学校门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是自由自在地读书、恋爱、弹吉他,奉若理想的象牙塔;又有多少人在或喜或悲的心情中走出校园后,将它视为永远的The Good Old Days(美好的旧日时光)不断缅怀和纪念。青春的关键词,仿佛就是大学生活。于是,《致青春》里,郑微的青春是在大学里轰轰烈烈地谈恋爱;《中国合伙人》里,王阳的青春是在大学里留长发、写诗歌、泡洋妞,成东青是在泡图书馆、追女神、做家教,而孟晓骏则在背单词、啃托福、拿签证;就连上世纪90年代末煽动了集体记忆的第一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也曾打足了青春牌,将文慧的痴情清纯、杨铮的自尊叛逆定格在了大学校园,十几年后重拍电影,也还是一次次地闪回那些青涩的岁月。新老导演集体怀旧,向青春致敬,为何能讨巧地炒起所有人的共鸣?也许正是因为代表着青春的梦想和爱情,几乎完整地落在大学的时光中,无论怎样度过,都值得一再回忆咀嚼。
  大学四年,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是需要特别的规划和预先学习的。本期专题,我们试图通过大学这个最常被缅怀的阶段,给刚刚经历完高考的学子铺开一幅真实的画像,提供一些憧憬和预告,也听听过来人的话:我的大学,该怎么上才不会后悔?
  【上大学为了什么?】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其实,一个成年人能在社会上生存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在中学阶段已经基本完成。那么为什么还要读大学?许多人也许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校园的日子还没结束,自己的成绩还不算坏,高中毕业考上一个大学继续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不然干什么去呢?从课业繁重、升学压力极大的中学陡然升入大学,时间的骤然宽松,安排的自由化,顿时让许多人觉得迷茫。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明确为什么要读大学,才会不知道上大学后该做什么,怎么做。
  学者刘瑜在《哈佛大学为什么这么牛》一文中提出: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她认为,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
  这里的&天真&,应该可以理解为原始的好奇心。可以说,只有大学这个阶段,是不用像中学生一样埋头应试,也不用像职场人一样养家糊口的&&这两个阶段是极难保持&天真&的。因而在氛围相对轻松自由的大学里才最有条件将人类本性中的天真恢复还原。
  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通常是通识教育,因为他们相信任何职业技能都能够在入职三个月的培训中获得&&只要这个学生的素养高、学习能力强。而他们认为大学要培养的,正应该是这样的素养和能力。有了它,学什么专业都基本没问题。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往往是专业教育,一进校便被分专业定性,而且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擅长的,而是父母给选的,或是被&调剂&的。因而,要想有长久的竞争力,得靠自己主动去求知、去规划,尽早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上大学该做什么?】
  底蕴的厚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
  那么,大学究竟应当怎样度过才不算浪费四年的光阴?有哪些事是应当在这个阶段尽力去做的?如果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众多导师给出的意见,或可听听,有所借鉴。
  读书,读很多很多的书。有人说,如果你觉得最近不太舒服,状态不佳,只需从两方面找原因:一、有没有读书;二、有没有运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说大学时期至少要读够400本书以上:读专业书要把领域内的前三本读得滚瓜烂熟,而且这三本里的每一个观点都要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读杂书要按学文科的读理科书,学理科的读文科书的原则。据说他在北大期间读了800多本书,而新东方的另一位创始人王强,在大学的时候读了1500多本书。他们互相比着读书,看谁读得多,生活费分成两半,一半是饭票,另一半全用来买书。
  大学有那么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有免费的图书馆供自己遨游,读的书多了,就会有厚度。&底蕴的厚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什么叫底蕴?就是你读了多少书,走了多少路。&说到底,就是一种求知欲,求知欲特别强的人,就会像海绵一样愿意通过读书获得解决这个世界上所有疑惑的答案。而不管是专业书还是杂书,都将在日后的某个时刻帮到你,但这个时刻是你无法预计的。
  思考,努力地思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说,我们的使命就是解释这个世界,怎么发育出解释世界的能力呢?就是学会思考。他建议用记笔记来培养思考能力。一本是读书笔记,一本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所做的笔记。两本笔记对照促进。&那些东西是很珍贵的,是你思想成长的轨迹,你记下你怎么想的,你再想的时候就像登台阶一样走得更高了,而不是像拉磨一样在转圈。&一个人的思想学术就是在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两者就构成了这个人的学术档案。
  找到自己一生的兴趣。中国驻加拿大温哥华总领馆前教育参赞薛亚霏特别强调:最好能在大学的前两年找到自己一生的兴趣。什么是一生的兴趣?&就是自己特别爱的、做起来一点也不累的、会走火入魔甚至上瘾的事。&找到并保持,将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而寻找的方法,就是通过多读书、多行路、多与人交流,看得广才能收得细。
  追随比自己厉害的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导师、学长、身边的牛人,只要在某个领域比自己高明,有值得学习的特别之处,就尽量多与之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受惠的一定是自己。同学间的彼此激励,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的作用比教授教知识还要重要。
------分隔线----------------------------
------分隔线----------------------------
本报新闻今日排行榜
最新图片文章
大道·读图
广州试水冰鲜鸡
  版权所有 (C) 广东新快报媒体广告有限公司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我也来说几句,要看个人的情况的,有的人能很好调节学习和恋爱的关系,有的人就会顾此失彼,你要看自己是哪种人,因为两件事都要花费你很大的经力去对待,大多数人是很难把...
如果谈恋爱只会耽误学习最好不要,
如果可以互相鼓励,一起努力的话又有何不可。
只是谈恋爱不管是小时候还是成年,
太投入没有结果,伤害的是ta,...
其实很多人说的话不一定是全对的,更不是绝对的100%的真理.
高中谈恋爱,是有分手的,那是大多数,但是也有一直谈到大学毕业,甚至结婚的,也有.毕业后分手与否都...
大学期间肯定得谈一场恋爱啥,不然的话这人肯定有问题的啦,不是性格就是生理上有毛病耶,不过恋爱最好大一大二别谈,因为这期间要把该学的该拿的证都给它搞定了,再轻装上...
在情感上,没有任何标尺去量度标准---准还是不准。你和她有结果吗?相恋只能满足目前的情感需要,她有孩子,即使你能接受,你的家人能接受吗?你能承受社会给你的压力吗...
大家还关注他们说“读书无用”,我忍不住笑了!十年寒窗考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他们说“读书无用”,我忍不住笑了!十年寒窗考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他们说“读书无用”,我忍不住笑了作者 | 杨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 | 观察者网﹀  十年寒窗考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我们先看看小编今天拎出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上的几位大咖,再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杭师大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曾经因为数学不好而三次高考,第一年数学1分,第二年考19分,第三年考了89分,终于考上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即便如此,公开场合马云都称,杭师大是最好的学校。“我深信不疑地相信,杭师大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杭师大跟北大、清华比,在世俗眼光里是有距离,但是正因为有距离才给了我们机会。假如我当年考进了北大,就不是我马云了。因为杭师大才给了我这样的机会。”马云对杭师大的师弟师妹们曾讲道:“学校里面,是学习知识,而人生的大学是得到智慧。知识是可以勤奋地去学习,但是智慧是用心去体验”。马云是201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二。用抄代码培养感觉马化腾马化腾,腾讯公司创始人,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马化腾曾在一次校友报告会上对师弟师妹自爆不少糗事:关于学习,他在刚进大学不久的一次考试中曾考砸过;学习编程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关于就业vs创业,他反对“唯创业论”:毕业时曾想过在路边摆摊为人组装电脑,但却发现路边摊的竞争很激烈,于是只好老老实实去找工作,在大公司一做就是多年。马化腾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四。感觉这个专业好像没前途李彦宏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科技情报专业(现在的信息管理)。对于为什么选择信息管理,李彦宏曾在2013年一次北大演讲上说,单纯的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于是选择了北大的信息管理系,而不是计算机系。“我刚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时候,感觉这个专业好像没有前途。但毕业后,从来没有觉得离开过这个专业,而且越干越起劲”。李彦宏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五。除了学习,就是创业刘强东刘强东,京东创始人,1992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怎样从社会学毕业生变成电商巨头创始人?2014年,刘强东在母校做演讲回忆校园经历。“到人大后,宿舍长说,大家接下来的四年,一定在多学一个第二专业,如果只学社会学,将来不太好找工作。”“我们房间对面就是人口系,所以人口系经常跟社会学开玩笑,说你是人大里将来最难找工作的,我们说你们是。”于是,刘强东自学了计算机编程。“除了学习,基本就是去各种各样的创业”大一做家教抄信封、大二卖书,大三写程序,到大四,刘强东有了20多万现金,但尝试了一次失败的开餐厅创业后,到毕业时,他欠了家里20多万。现在呢?刘强东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十一。﹀  最近十几年,“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社会和城市普通市民中很有市场,在网络上也经常沉滓泛起,兴起网民大讨论。“读书无用论”的论据大底是没读书的人还当老板赚大钱,苦逼读书的给这些人打工、赚生活费,然后还配备各种图片、段子,不得不让人觉得读书还真没用。不赞成“读书无用论”者属少数派,两派人还在打,谁也没说服谁,该读书的还在读书,没读书的继续不读书。鉴于反对“读书无用论”者的道理讲得太抽象,太阳春白雪,让人敬而远之,我下面反其道而行之,就八股文式地罗列些下里巴人的东西,争取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干货。1拿不识字的老板跟大学生相比不公平不是对老板不公平,是对大学生不公平。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盛传一个叫做《这名单你认识多少?》的帖子。该贴列了两排名单,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等9人。估计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认识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帖子最后揭晓的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地秀才。结论是“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很明显,这则帖子意指会考试的人并不一定在社会上混得好(书呆子嘛),而考试不行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更吃得开,更容易成功。很明显是在为“读书无用论”背书,而且它很迷惑性,让人很难反驳。但是,其背后隐藏着成功比例的问题,却没有人去追问。自隋唐开科举至清末而废,一千三百多年间,中国历史上个共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除了极个别外,这些状元进士都在其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业绩,且多数在文史上有较高造诣和成就,包括帖子列的9位状元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可以说,只要进入了状元进士行列的人,就有99%的机会获得成功。也就是说,他们的成功具有必然性。而历史上的落地秀才是不计其数的,其中能产生一些有成就的人而为历史所记住并不足为奇,但起几率是多少呢?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是万分之几?总之概率不会很高,能够像李渔、顾炎武、袁世凯他们这样落地而逆袭成功的,纯属于偶然事件。那么,在这样一个成功概率面前,你是希望寒窗苦读走必然成功的道路,还是等待偶然性的降临?同样,没有上个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取了大钱的人,在当下中国确实大有人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中国没有上个大学的至少超过十二亿人吧,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确实,上过大学而未能取得成功的大有人在,但是取得成功大学毕业生的也同样大有人在,君不见各行各业凡是优质(资源多、权力大、关系硬的)岗位莫不是大学生在充任,成功者的比例占多少呢。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我想,没有读过大学的成功者在所有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中的比例,肯定要小于读过大学的成功者在所有读过大学的人中的比例。简而言之,上过大学的人要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当我们只盯着几个没上过大学而赚了钱的人的时候,却不愿意看到没读过大学亦没赚到钱的人更多;当我们只盯着读了大学也没赚到钱的人的时候,却没有看到读了大学且赚到钱了的人更多。根源就在于,我们把没读大学而成功的人看成了多数的代表,把读了大学而没成功的人也看成了多数的代表。所以,不识字的老板是少数,才成了新闻,成了关注的对象;读了大学而成功的人是多数,所以没有新闻价值,大家都不关注它,拿不识字的老板与大学生比较,自然对后者就不公平啦。2刚大学毕业拿不到高工资才是正常的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找到的头份工作,工资不如洗车工、快递员,甚至不如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乃至,许多硕士、博士毕业后拿到的工资待遇远不如自己的初中毕业的同学。这样一对比就使得我们的大学生们很沮丧,对读书的前途感到绝望。事实上,用不着沮丧,要把这事看得很正常。因为,公司老板给你发工资的时候,一定程度上会看你的学历和读书的年限,但这些因素占的分量不会很重。老板主要是依据你给他创造的价值来给你定工资待遇的。现在是市场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稀缺性,你的价值越大,表现得越稀缺,老板就越重视你,给你开的工资就高。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创造多少价值,当然拿不到高工资,这很正常。之所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给老板创造高价值,与大学教育的性质有关系。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是综合性、基础性的教育,培养的是大学生的知识面、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一种学习能力和创造潜力。它是综合性的,不是专业性的。专业教育是对技术技能的培训,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比如你要学挖掘机,你到蓝翔技校培训个半年即可投入一线操作。但是基础教育不同,它所培养的人才不可能像技术人才那样很快见效果,拿起来就可以用,它对实际操作一无所知。因此,它的基础能力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有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毕业生的学习能力与工作实际的专业领域、发展平台与机会相结合的过程,即专业化过程,所花的时间不会太短,往往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三年当中,因为是一切重新开始,重新学习,所以你的工作必然不会具有创造性,对老板而言暂时没多少价值,老板当然不会给你高工资。而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的你的同学,经过多年的历练,早已适应了工作环境,成为熟练工人,自然能够创造较大的实际价值,工资较高也就不奇怪了。等到三年之后,你在工作岗位上的专业化业已完成,进入了专业化的工作状态,你在大学时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工作进入快速上升时期,工作的爆发力极强。那么,你创造的价值就很快会远远超越你初中毕业的同学,你的工资也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说,毕业后的前三年时间,你工资的涨幅不会太大,而三年之后则会成倍增长。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一个具有基础能力的人进入某个专业领域,重新学习、探索和钻研的时间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这三年之内对专业领域的既有知识、理论、技术以及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的熟知,熟知之后方可有创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学制设计中,硕士和博士阶段都是三年。所以,给你的建议是,找到首份工作后,前三年不要嫌弃它工资低,平台低,格局小,就随意变换工作。这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前三年,要沉下来潜心钻研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真正利用公司给你的平台使自己专业化,武装自己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熟练工人。三年之后,如果老板没看到你的价值,不给你加工资,或者你觉得现有的工作岗位或者公司平台已经不能成长自己了,那么就可以考虑更好的工作平台了。这个时候,你到哪里去都是人才,而你初中毕业的同学依然是熟练工人。3毕业后要经营好大学同学关系因大学同学是你一辈子的资源,没上过大学的人就没有这部分资源。有人会觉的大学同学不重要,毕业之后跟自己差不多,也是苦逼的很,买房子要借钱,也没法向他借,什么忙也帮不上;加上各自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也无暇顾及同学之情。于是慢慢地关系就淡了。但我要说的是,大学同学作为关系资源,并不是大学毕业之后的若干年就可以提现出来的,而是要等十年到十五年之后,它才会成为你和你家庭成长的重要关系资源。这个时间之后,你的大学同学,包括你自己,都已经是各自单位的中层领导,占据一些重要的岗位——当然,大学的层次越高,这些岗位就越重要,其掌握的资源就越丰厚、越稀缺。而且,大学本科同学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就业面比较广,虽然同一个专业毕业,但是却分配到不同的行业、不同领域就业。这样,每个同学所持有的资源禀赋就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资源的异质性较强,同学之间就可以形成“资源互补”,通过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相互给予和利用对方的资源而使各自都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相反,硕士同学,尤其是博士同学,虽然各自都掌握了较优质的社会关系资源,但是他们的就业面比较窄,一般都是在同一领域就业(如科研院所),因此资源的同质性较强,难以形成互补。譬如,你在这个高校做社会学研究,你同学在另一个高校搞社会学或政治学,你们所掌握的资源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很多资源你有的他有,你缺的,他同样缺,不能形成较广泛的互补和交换。所以,本科同学的资源互补是最具广泛性的。回到读书这个问题上来。如果你没有上过大学,大学同学这个“天然”的资源就不会有,也就是缺了后面事业、家庭和人生发展的很重要的一块资源。你说要不要上大学呢?还有一个问题,对现在正在填报志愿的高中毕业生很重要的,就是到哪上大学的问题。上大学,当然是越是名牌的大学越好。今年的高考状元榜陆续揭晓。我想起,前面几年有不少内地某些省份的高考状元放弃国内高校,跑到香港的高校去大学。我当时就觉得这些人的选择很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四年之后回到内地,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一个大学同学(夸张一点),他后面的人生历程中就没有大学同学这个人脉资源,所有的一切他要重新去搭建,要耗费比其他人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而如果他们选择在内地上大学,上的一定是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国内名牌,他们毕业之后的大学同学资源就是国内最优质的。何怕前路不顺畅呢。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那些认同“读书无用论”的人,放眼长远点,不要只盯着眼前那芝麻小利。你有大学同学吗?赶快建个大学同学微信群吧。4进体制拿死工资未尝不可前两年很多人都要往体制里钻,说就是死也要死在体制里。大家笑得腰都酸了。还有报道说大学生毕业后去争环卫工人的岗位,因为这样可以进体制。也遭来网络痛扁。当然,最近听说政府体制不好混了,因为“八项规定”,油水少了,很多人开始退出这个体制。有人为此叫好。无论叫好叫坏,我要说的是,进体制拿死工资未尝不可。这个社会很俗气,整天给大学毕业生算钱,下面我再俗气一回,算着钱给大家看看。中国以前是单位社会,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单位将职工从摇篮到坟墓的事情都包办了。社会多元化发展之后,依然还存在许多体制性的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现在,要进这些部门单位工作,必须有学历,会考试,也就是要大学生。在外人看来,在这些单位工作,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清闲得很,但是工资待遇也不高。尤其是跟在体制外如外企、包工头、经商做生意、出租门面、自由职业者等相比,拿到手上的钱确实少得可怜,每月都等的都是那笔死工资,不像人家那是活钱。我有一个亲戚,跟我同龄,高中没毕业,在一个省会城市的一家电脑城的小角落里摆摊修手机,一年的收入在15万至20万元之间。本人博士毕业,在一所985高校做副教授,年薪也只够得上他的一半,买房装修还得找他们借钱。许多进入体制的大学生有跟我一样的遭遇。不是说修手机不应该赚那么多钱,而是自己掂量着钱袋的时候总很沮丧的,囊中羞涩还强装欢颜。逼格倒是很高。于是,很多人就想着不如不读书,更不要读什么博士,进什么体制。不过,沮丧归沮丧。且不说读书进体制有更高的逼格,单说读书进体制还有很多体制外的人所不知道的、也享受不到的隐性资源。即便是在体制内的人,也很少去考虑这些隐性资源,不会把这些福利算作自己的收入。且慢,我要说的不是单位的福利房,也不是单位小金库要发的东西,更不是腐败。我要说的是小孩的教育问题。一般的体制性单位都有自己的幼儿园(公立的一般都不错),如果是高校,还会有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有小孩的人都知道,看过《虎妈猫爸》的人也知道,教育资源是稀缺的,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更稀缺。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是所有家长挤破头都要把小孩往里挤的对象。这些资源更稀缺。非体制内的家长要为小孩找所好的学校,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不一定找得着。如果非要找,就得买学区房,《虎妈猫爸》里的学区房是八九万一平米,一般的城市达不到这个,那也得是平均价格的倍数吧,一般人何以承受。砸锅卖铁买了学区房,没住满两年倩倩还是不能上重点小学,虎妈崩溃了。但是,如果你是体制内的人,甚或是高校教师,那你轻松啦,小孩上幼儿园、小学的事情根本不用你操心,不用你东奔西跑,求爷爷告奶奶,请这个吃饭,请那个玩耍。这就为你省下了很大比资源,包括现金。有北京的朋友算过,如果你是在体制内工作,那里有较好的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你的小孩可以一直在这里就读下去,你不用担心他会被学校撵走。而如果你是在非体制单位,你要为小孩找这些学校,劳心还费钱。费了钱也没安全感。两相比较,等你小孩高中毕业,在体制内工作的同志要比体制外的同志节省一两百万人民币。这还没算买学区房的费用及其他的机会成本。这些算不算钱呢?以上不是说要大家非进体制不可,而是说读了大学进了体制也不是坏事,不要整天盯着体制外那些人怎么赚大钱,被他们给左右着,你其实也不差钱。5一定要有“学历就是能力”的概念网络上的专家都在谈“学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成功”。我要反其道而行之,告诉大家,“学历就是能力”“有了学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树立“学历就是能力”“应试就是最大素质”的概念。一个人在社会上混,除耕种承包地外,无非干两种职业,一种是自己当老板,做自由职业者或创业经商,另一种是给“老板”打工,在人家的手下干活,吃人家的饭、听人家的指挥。这两种职业无所谓优劣,你都可以把它们当做事业并获得成功。前一种职业,除了个人意志和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广泛、优质的人脉关系,人脉关系越广、质量越高,你成功的几率就越高。在这里,个人的成功与社会关系资源的多少、质量高低成正比。当年比尔·盖茨之所以敢从哈佛大学辍学去创业并获得成功,除其禀赋之外,还有他父母的人脉关系,他母亲是IBM的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生意。后一种职业,除了个人的意志和能力之外,还需要的是你的老板给你搭建的平台,平台越大,你施展的舞台就越大,你成功的几率就越高。在这里,个人的成功与单位的平台大小成正比。“打工皇帝”唐骏,是中国著名的职业经理人,他的成功除了跟盖茨有一样的个人素质之外,与微软公司给他提供的平台有关。同样,许多博士生毕业之后选择高校就业,也要看高校的科研平台,如果平台不高,待遇再好也不会选择,因为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那么,关系资源是怎么来的?有人说人脉资源是自己开发和营造的,这自然是不错的。当然,还有像盖茨那样父母就已经给他把关系网络建构好了。不过,在中国是还不完全拼爹的时代,许多交往关系和社会圈子确实还得自己去搭建。但是,有一条道理必须记住,当你在选择人家作为建立关系的对象时,人家也在选你,那么凭什么你会被人家选中,或者说人家会接受你的选择?关系网络的建构不是任意的,而是分层的,也就是说不同资源禀赋的人被分配在不同的层次,只有相同层次的人才更容易建立起交往圈子和社会关系。圈子不一样,关系网络的质量(资源与权力)就不一样,圈子的档次越高,你可资利用的权力和资源就越大越多。但不是你想进哪个圈子就可以进哪个圈子的。譬如,在高校,教授之间更容易建立紧密的关系,而教授跟讲师因为职称、资源差别太大,而无法建立紧密的社会关系,教授有教授的圈子,讲师有讲师的圈子。同样,院士的圈子,普通教授也难以进入,后者就很难利用前者的资源啰。作为一个年轻人,还是一无所有的时候,如何能够进入一个拥有优质资源的圈子?你没有任何东西给人家交换的,人家当然不会跟你进行交往,把他的资源给你用。你说你有能力,但是人家没法相信你,你只能用时间来证明,但是人家说最后证明你没能力呢。所以,在资源不对等、不能进行交换的时候,人家是不会跟你建立关系的。但是,如果你有学历就不一样。“学历”是对未来你将拥有资源的国家证明。你毕业的学校越好,你的学历越高,证明你在未来将拥有更多的资源。人家当然愿意跟你交往。你未来的资源即可以与人家现在的资源进行交换,与你建立关系,后者就会成为你未来发展的人脉资源。说得俗气一点就是,你有学历之后,你的档次就提高了,就可以在高层次上搭建关系网络。高层次、高质量的关系网络是不是对你的成功更有利呢。同样,老板的平台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平台?同样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老板为什么把平台给你,而不给其他人。就因为你个人能力突出?不是。他在给你平台之前看不出你有能力,如果他要细致地考察你是否有能力,他的信息搜寻成本太高,他不会那么做。而唯一能让他很快相信你有能力,而又不耗费他过多成本的就是你的学历文凭。高学历给高平台,低学历给地平台;好学校学历给高平台,差学校学历给低平台,这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老板最优的做法。所以,对以下普遍现象你不要诧异:在一企业工作上十年的初中毕业生,月工资一万多,但他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企业老总;而某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刚去企业只给他开了4000元的月工资,但头一天报道老总就陪他一起吃饭,他办公地点就在老板办公室对面。你说,这两个同样有能力的人,谁的发展前景更大?当然后者的情景更大,他拥有更高的平台,天天接触企业高层,更容易引起高层关注,机会自然更多。而前者没有这些机会,纵然他有百般能力和抱负,一辈子也只能做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或基层管理者。读至此,你说“学历是不是能力”,至少是实现你能力发展的基础。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你要获得“学历”,你就得层层应试,被层层选拔。你突破的层次越高,获得的学历就越高。所以,应试的能力很重要。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应试能力就是最大的素质。你只有通过了应试这一关,才能在新的层次、新的平台上提高自己的素质。没有通过应试,也就无所谓素质。6不需要科技含量的小五金创业时代即将过去广州深圳一带城中村的“包租婆”经常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小孩,“你整天想着读书这些没用的东西,再这样下去,将来就像租我们房子的大学生一样”。社会习惯于将“读了书的小职员”与“没读书的大老板”相比较,来论证“读书无用论”。“没读书的大老板”在当下中国无法是以下几类人,一是城乡经商者,包括做商业流通、开商店饭店、做小生意,二是在城乡办厂者,包括企业和家庭作坊,三是包工头,四是包租婆和拆二代,五是乡村混混和黑社会,等等。这些人有靠能力赚钱的,也有靠拳头吃饭的,还有靠土地增值进项的,但就是没有靠技术成功像样的。即便是像靠办企业、经商这样创业发家致富的,包括江浙沿海大量的五金加工企业、纺织行业等,技术含量都不高。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主要的特点是市场门槛低,一般人都能进入这个行业,如五金加工,不需要多少资金,不需要请工,不需要高深技术,只要有个空间便办成家庭作坊。这样谁都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就容易造成这个行业的高度竞争性,使其利润较低,也使这个行业容易饱和。只要率先进入这个行业、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最终会生存下去,并垄断这个行业,形成对其他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的机会排斥。也就是说,哪个行业的技术性很低,开始发展的时候门槛就很低,竞争性则强,但最终的发展结果是垄断性就越高,排斥性就越强,后来者越难进入这个领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很多技术性较弱、市场门口很低的行业造就了一大批“没读书的大老板”,这些大老板垄断着这些行业的资源与市场,排斥其他人的进入。逐渐地,其他人进入这些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便进来了要赚钱也越来越难。也就是说,不需要科技含量的小五金创业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没有读书”的人要想再创业成功,已近痴人说梦。举一个例子,浙江店口镇在全国百强镇中排名很靠前,现有上万家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该镇的发家靠的是改革开放后当地兴起的小五金加工,该行业在八九十年代很快占据全国市场,在当地也涌现出许多农民企业家、亿万富翁。对于这些没读过书的农民企业家来说,发展的瓶颈首先是技术。只有少数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使自己的产品升级换代,高端产品已做到空调的核心部件。而没有升级的五金加工企业则继续做着低端产品,但是他们较早进入该行业,拥有较丰厚的资金,因此能够联合起来垄断该镇的五金市场。其结果是,如果当地农民在2005年之前没有通过创业发家致富,之后就不可能再有机会成为一个新的富翁了。同样,在其他如建筑、饭店、服装、商场等低技术行业,也业已形成了垄断,市场机会不再对外开放,在这些领域再难有零起点创业成功者。也就是说,中国以后的发展,很难再出现新的“没读书的大老板”。除非你是积祖上阴德、万中挑一的的“拆二代”。未来中国更多地是造就“读了书的大老板”,他们出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在该领域,市场门槛高,能够进来的人较少,饱和程度较低,且技术突破性和创新性强,领域的拓展性强,垄断性不高。即,新进来者可以率先成为“大老板”,后进来者则可以通过领域拓展和技术创新同样成为“大老板”。所以,如果你现在不读书,未来就不可能通过创业成为“大老板”。7“读书无用论”源于中国各领域还有机会按照一般常理,读书“无力感”、“无用论”的出现,理应是在社会流动停滞、社会严重固化、阶级阶层矛盾深重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拼爹”是普遍的真理,个人的出生决定了他的未来,出生上层的人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精英的自我循环”。而处在底层的个人和家庭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因而会普遍感受“无力”与“无用”,产生对该社会的“失望”和“认命”情绪。对于这样的个人和家庭,知识自然是无力的,读书自然是无用的,梦想也就是奢侈的。然而,当前中国社会的“读书无用论”,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社会蓬勃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社会流动相对有序展开,上层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关闭,各个阶层的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拼搏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时代。那么,在这样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有梦想的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读书无用论”?原因很多,我的想法却很简单,这便是中国各个领域都还有机会。这便是说,在当前中国社会,个体及家庭要获得成功,要实现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跃升,除了“读书”一条路之外,还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条件是只要你不认命,能够抓住机会,肯下功夫、有恒心。且事实上,“读书”之外的走向成功的道路更可能是捷径。“读书”是基本能力的训练,不是短平快的技能培训,它要发挥社会效益需要的是时间。如果你要功利地看待“读书”的话,较之其他捷径,读书当然是无力的,也是无用的。8“读书无用论”是底层自我固化的开始还有一点很重要,必须澄清,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认可“读书无用论”。读者诸君什么时候听到过知识分子、官宦、资本家等大谈特谈“读书无用论”,什么时候看到过这些家庭不送自己的子女读书而让他们更早地赚钱?你看到的更可能是,这些家庭会创造一切机会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笔者在浙江农村调查时,发现当地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无不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内国外名牌大学深造,再不济也要送到国外野鸡大学混一圈,而不是过早地子承父业。“读书无用论”在中国的市场,主要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中下层家庭,也就是常说的底层社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乘着中国发展的东风先富了起来,而更多的人也通过打工、经商赚了钱,他们示范的是“不读书也能赚钱”的效应,也就使得底层社会越来越功利地看待读书,越来越不读书。这些家庭的子女过早地辍学,过早地感受到赚钱的快意,于是嘲笑起还在读书的、读了更多书的同伴来。但是他们不知道,上层社会从来不会功利地看待读书。在他们那里,读书是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自我认同、自我归类的过程,是精英自我复制、自我循环的一种机制——通过读书、接受教育,上层社会的人永远留在上层社会。所以,上层社会的家庭会让他们的子女多读书、读好书。也就是说,中国上层社会没有“读书无用论”,而底层社会却盛行“读书无用论”。有了这个认识,读者诸君就清楚了:“读书无用论”具有极其浓厚的阶级阶层的隐喻。阶级阶层地位从来不独由经济决定的,它是权力、文化和经济的有机统一体,且三者会相互转化。“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既是中国底层社会尝到了中国发展、自己赚钱的甜头后的幻象,也使得他们停止了向上流动的脚步,走向了自我边缘、自甘底层化。无疑,“读书无用论”是底层社会自我固化的一剂毒药。若不及时去除这种思想,中国底层社会便无希望。中国在未来如果还有当前的发展速度,社会继续充满活力,底层社会尚可继续做着“不读书也能赚钱”的梦想;如果中国未来不再有当前的发展速度,社会也快速固化,那么目前处在底层社会的家庭将何去何从?我想唯一的出路是,丢掉“读书无用论”,趁着还有机会赚钱,将赚来的钱让子女读更多的书。这里是有情怀的中国社会学,谢谢你的阅读。-END-【本文经中国社会学编辑节选】读中国社会,关注中国社会学文章不代表中国社会学立场版权问题请联系sociology_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考上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