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什么恒等式是什么?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3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会计等式_百度百科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之间的联系,是、和的理论依据,反映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反映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定义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
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
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
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这样,上述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一方面表明,负债的求偿能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剩余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说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不断出现亏损,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
对基本会计等式,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会计等式分类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和)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1]
会计等式应用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和权益这种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即: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有时资产负债表等式也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1)
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实际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资源来源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表示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2)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等式。
(三)资产负债等式与利润表等式之间的关系
等式(1)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全部资产及其相应的来源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静态公式。等式(2)反映的是某企业某一时期的盈利或亏损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动态公式但仅从这两个等式还不能完整反映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式(1)与等式(2)可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
企业定期结算并计算出取得的利润,取得的利润在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股东)之后,余下的部分归投资者共同享有,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因此上述等式又回复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此可见,
等式(1)是会计的基本等式,通常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或会计恒等式。
等式(2)和等式(3)虽不是基本会计等式,但等式(2)是对基本会计等式的补充;
等式(3)是基本会计等式的发展,它将财务状况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有机结合,完整地反映了和经营成果的内在联系。
周建龙.会计学基础.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21-23
企业信用信息提问者:匿名 & 时间:
>> >> >> >> >> >> >> >> >>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的除了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复式记账外还有哪个?
Henecia331
资产-弧叮岗顾瞢该哥双工晶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的除了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复式记账外还有试算平衡。以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的有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试算平衡。希望能帮到你!galen16
怎样解释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
为什么会计恒等式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不是资产...
“资产负债表=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更多相关问题&&
资产负债表
写出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过程
资产负债表。会计基础题、快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合计
资产负债表编制依据?
洗浴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这是资产平衡原则,不是什么理论依据弧叮岗顾瞢该哥双工晶,复式记账的原则是对应平衡。关于你说的话有点乱,看得岀来,你有点一知半解。陈再雨露姬 做分录写记账凭证----复式记账-----记入明细账-----编写科目汇总表-----记入总账----编写负债和利润表俞丽happy注册会计师
会计恒等式赏析
  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1)
  它是现代方法体系这座大厦的坚实基石,是掌握借贷的起点,为会计试算平衡奠定了基础,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科学性的赏析,对会计学习者以及会计工作都会有所帮助。
  一、生动体现了辩证法,以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的眼光反映经济业务
  历史上的单式记账法往往局限于经济业务中单一项目的增减变化,如分别以货币、债权或存货等项目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主要反映各项目的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而各项目之间增减变化的对应关系即勾稽关系却不够明确,因而也被形象地称为&流水账&。在社会经济欠发达、经济业务内容比较单一、业务数量也不巨大的状况下,单式记账尚能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到了经济生活日益繁荣、经济业务日趋庞杂纷繁的时代,单式记账就显得力不从心,必然摆脱不了被历史尘封的命运。
  取而代之的复式记账法则避免了单式记账那种瞎子摸象式的局限性,以会计恒等式为基础,它一方面反映了会计主体拥有的资产;另一方面反映了形成这些资产的不同来源。其中,资产是结果,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形成这些资产的原因。由于是从两个角度反映同一事物,因而恒等关系永远存在。这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法特征在会计方法中的生动体现,它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从其运动变化的原因与结果、来龙与去脉入手,以&从哪来,到哪去&的复式记账原理,编织了一张&经纬网&,更全面、更客观地定位了各项经济业务的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记账规则展现了一种对称的平衡美
  世界中对称的平衡美随处可见,比如人类自身的身体是左右对称,中医强调的阴阳平衡乃健康之本等,而这种平衡美在会计恒等式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恒等式左侧的资产类账户性质被规定为&借增贷减,余额在借方&,而位于等式右侧的权益类(即负债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则对应地被规定为&借减贷增,余额在贷方&;反之,若资产类账户性质被规定为&借减贷增,余额在贷方&,那么权益类账户则对应地被规定为&借增贷减,余额在借方&。正如一台天平,此时问题的关键不是秤砣在左还是在右,而是砣与物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因此,复式记账中的&借&&贷&仅表明账户中两个对立的方位,而不再具有实际上的债务、债权含义。于是会计核算根据这种对称的平衡美,也有了检验自身差错的重要方法&&试算平衡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当这种对称的平衡美被破坏时,即当某一会计期间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或者在某一时间点上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则说明在记账、过账、结账等会计核算工作中一定存在差错。这从一开始就为复式记账应对部分&疾病&接种了疫苗,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
  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凡存在的必然变化,凡无变化的就一定不存在。
  会计恒等式(1)从时间状况分析是静态的,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被称为静态,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余额,在统计中被称为时点数,而经济学中则称其为存量。该类数据资料的特点是:不同时间点上的数据不具有可加性,数据往往以非连续统计方式得到,数据自身大小与统计的时间间隔长短无必然联系。如果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总是停留在某一状态下静止不变,那么该会计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毕竟公司企业类会计主体是以追求利润为存在目标的,这就注定会计主体在拥有一定资产为物质基础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期取得盈利,努力使资产保值并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主要有:
  收入-费用=利润(2)
  (2)式从时间状况分析是动态的,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因此,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损益表也被称为动态会计,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发生额,在统计中被称为时期数,而经济学中则称其为流量。该类数据资料的特点是:不同时间段上的数据具有可加性,数据往往以连续统计方式得到,数据自身大小与统计的时间间隔长短有关。
  当提及会计恒等式时,均指的是(1)式,而非(2)式。原因是:(1)式是(2)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1)式就不可能有(2)式,(2)式的结果又直接服务、作用于(1)式。因此,可以说(2)式源于(1)式又回归于(1)式,即经营成果以资产为前提,且不论其盈亏最终归属于所有者。因此,(2)式对(1)式的影响可以表达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
  此时,当利润不为零时,恒等式(1)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中,至少有一项会因为利润这一要素的加入而发生或增或减的变化,但恒等关系不会改变,改变的只可能是等式两边的金额。
  再将(3)式中的利润按(2)式展开,并将各类要素按其对应的账户性质进行归类、移项,于是就得到会计扩张恒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4)
  当然,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不影响利润的经济业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或某一要素内部发生增减变化,但这并不会改变(4)式的表现形式,可能改变的也仅是等式两边的金额。
  至此,会计扩张恒等式便将动态与静态的会计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将(1)式反映的某一个时点上的原财务状况发展到了另一个时点上的新财务状况,并以此形成会计主体又一轮生产经营的新起点,如此周而复始。
  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会计恒等式有多种形式,可满足不同需要。最基本的恒等式形态可概括为:资产=权益。但鉴于现实中债权人与所有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有着根本的区别,最常用的还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因为在资产清算时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先于所有者,因而又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会计扩张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不仅起到了按账户性质对会计要素归类、将动静会计要素结合起来的作用,还是预算会计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直接理论依据。其中,等式左侧的两项(资产+费用)合并称为资产部类,而等式右侧的三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合并称为负债部类,这主要是由于预算会计中收支两要素实行年度结转,其余额在平时的资产负债表中均要有所反映。
  最后,事物的两面性及发展的历史观告诉我们,会计恒等式虽然比以往历史上的会计方法更具有科学性,但其自身也并非十全十美,如以会计恒等式为基础的试算平衡法对重复、遗漏、科目差错等就束手无策,而正是会计方法中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又促使每一个会计人不断进行探索。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热门课程推荐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会计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小K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财会资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0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会计网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税务会计等式_百度百科
税务会计等式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
一.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的运动采取了两种的形态:相对静止状态和显著变动状态。
当资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
这三个会计要素在一定时点的数量关系。
一个企业有多少的资产,也就一定要有其相应的来源;反之,有多少来源也就必然要表现为多少的资产。在某一时点就具有下列公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把第(l)式进行移项,就得出: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净资产………(2)
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当资本处于显著变动状态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
这三个要素在一定期间(注意:不是时点),就形成了下列公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三. 会计六个要素的综合
资本运动的静态与动态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量关系存在着一种内在有机的联系,即可以综合。它们的综合反映是:
资产+(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前)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计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