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一小快乐阅读评比高中作文怎么写写

试卷评讲(2)――08九(上)期末模拟--一苇渡江
Welcome to my blog!
& 试卷评讲(2)――08九(上)期末模拟
&&&&&&&&&&&&&&&&&&&
(“塑”字写对得1分;抄写语句正确、规范得1分)
(填对一个得1分,)
&&&&的倔强挺立的秀丽娇俏的广袤壮阔
灾区部分人民温暖过冬,还能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在“温暖过冬”的后面加上“的问题”。
如果改对并将改后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也可以。
(填对一个得2分)
,才算是真乐,&&,操之在己。孔子说
“不尽责任”,“翻过来”应从“尽责任”想。
(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能得分)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留取丹心照汗青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泪满襟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蜀汉建兴十二年(
的一条是(
》的讲演稿,他们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你觉得选用哪一则合适?为什么?(
后,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文明用语,而且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闹哄哄的,影响了大家正常用餐。
选A(选择正确得1分)。A和B虽然都与“文明”的话题有关,但A中“学会了许多文明用语,而且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的表述紧扣讲演稿题目的“说话”来谈,而B谈的是“行为”,不是“说话”。所以选A。(说明理由时,如果只说A紧扣题目而B与题目无关,只能得1分;如果说明A谈的是“说话”或“语言”,扣住了题目,则可得2分;如果引用材料中的内容具体分析则可得3分)
――分析原因时,①要紧扣活动主题》,②具体分析材料的侧重点和角度。侧重分析所选材料的理由。
参考:杨老师,我们想做一个《文明,离你有多远》的调查报告,但我们不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想请您星期天给我们做一个专题讲座,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称呼1分,说明来意1分,委婉地征询对方的意见1分)
――称呼、问候 + 来意(邀约的原因和提出的要求〈准确时间、地点〉) + 委婉地征询对方的意见
――时间、地点务必要交代清楚。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
②③⑥⑦⑧
分宁主薄&&&&&做(担任)
担任做(担任)”
之&&&&&&&:推荐(举荐)
之&&&&惩处(惩治、惩罚)&&&&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讨好上司,我不做。(扣“仕”、“媚”、“为”三个字,每字1分,语意正确,表达清楚1分)
扣“仕”、“媚”、“为”三个关键实词。“媚”、“为”。
明断、正直、不畏权贵(―点1分)
――从性格、精神、品德方面考察人物的特点,不可答“会断案”,辩理”,这些都是具体的表现内容,是对事例的概括,没有进一步提炼成“性格、精神、品德”的特点。
吴川的飘色起源于清代。相传沙岗居民陈亚海到番禺沙湾经商,看到沙湾的飘色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很有韵味;受到启发,便回来亲手制作,经过多次琢磨、探索、实践,最后获得成功。他把此技艺传给儿子陈寿全。陈寿全一番磨练,青出于蓝胜于蓝,并招徒授艺,飘色这种艺术因此得以在吴川境内传播。得名,是由于最初设计、制作出来的《哪吒出世》中的小哪吒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这里有力学的原理,也有平衡的原理,没有极其高超的制作工艺,不能成就。其人物形象,是按照戏剧中的人物来设计和装扮的,色板上一个个神采飞扬、飘然而立的人物,腾云驾雾似的,引人入胜。《唐僧取经》中姿态、神韵各异的师徒四人,逼真如亲临;清纯脱俗的而吴川的飘色已发展到一屏四飘,由几个人用车推发展到用机动车装载。色板上的人物,也发展到
得名、制作发展
(答―方面得1分)
不能删去。因为“据说”是“听说”的意思,表明“被选上的小孩都是‘旺相’”是一种流传的说法,并不是自己的观点;如果删去“据说”,就表明是自己的观点了,这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删去 + 该词的意思和作用 + 在本句的具体作用 + 删去后句意的变化 +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因为飘色综合了戏剧、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的特点(1分):它取材于剧目或故事,具有戏剧色彩(1分);它注重色彩和造型,具有美术的特点(1分);它讲究力学原理和平衡原理,人物凌空飞飘,惊险奇特 ,具有杂技的特征。(1分)
①采用“总分式”或“分总式”答题。
     ②不能用原文中的原句,要对原句的关键信息提炼并加以概括。
③分说时,要分别从“
④分条表叙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要回答具体简洁,特别是把两者的共性特点揭示出来。
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④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
⑦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
⑧。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寻(找)赞(颂、懂、知) (2分。每格l分)
――文分两层,不到那丛梅树了”出了你”看出重在“找”“寻”。
段中的画线句。 (3分。答出修辞1分,内容l分,作用l分)
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
方法:修饰方法 +& 修饰方法所突出的事物、人的特点 + 作者所侧重表达的情、意。
因为作者认为,叶子时期的梅青枝交错、碧叶婆娑,最年轻最富有,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慰(2分);并且此时的梅最纯洁最快乐,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2分)
这句话意思是说,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它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运行,当开花时开花,当长叶时长叶,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2分)
启示示例: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应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2分)
18参考2008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短短的那么一段过程和经历。
1& ?)要开门见山地提出来。这个道理要言简、意赅、明确、全面。作者的态度要鲜明,一般用“我们要……”“……是……”的句式。让读者心中有数,作者心中有数。必要时,在提出后,还要对这个道理的意思进行解释。
& Post &by &lzhwi 发表于
上一篇:下一篇:发表评论:
正在载入……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用影像记录生活
LOFTER精选
阅读(1103)|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7',
blogTitle:'内蒙古之草原钢城—包头1 包头印象(17 pics by SONY T700 & Nokia 6220c ) ',
blogAbstract:'包头市,内蒙古第二大城市,主要由:昆都仑区(包头人都叫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三大区构成,剩下还有九原区、滨河新区和其他11个旗。下面的照片主要是在青山区和昆区照的。东河区是包头的老城区,昆区和青山区,是由苏联专家设计的,城市很大,道路很宽,而且横平竖直。开始三区并不相连,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区才随着人口增多,慢慢相连。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钢城一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公示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钢城一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公示
&&&热&&&&&
钢城一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公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773 更新时间: 17:43:53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钢城一小创建于1986年,位于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新村,占地面积 10692平方米 ,建筑面积 9893平方米 ,是青山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782余名,教职工88名,专任教师76名,专任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22,基本符合省、市定编标准。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5名,约占全校总数的90%,小学一级职称13名,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88名,合格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的74名,约占全校总数的89%,学历达标率为100%;计算机、普通话均达到规定要求。其中中共党员34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0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优秀青年教师1人。学校有校级干部3名,学历均为大专以上,经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这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有着深厚的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教师的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开始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教育发展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伟大振兴的重大需求。三年前,我校不少教师还没有形成“教师职业专业化”意识,只把教师工作看做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压力大、负担重,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慢,已难于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既是教育专家又是研究者的素质要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因此,2007年,我校根据市教科院总课题方案,提出了对《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我们提出该课题旨在通过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确立了 “以生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将研究与培训有机结合,以研究促进学习和培训,以研究促进同伴互助,使得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得到不断发展,不断提升。探索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机制,为学校尽快提高师资水平提供相关成果,以有效推进学校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决定因素,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教师的高质量、高素质,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把教师发展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大趋势的感召下,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无视社会要求、孤立自闭地存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与身边事物形成互动,及时敏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教师这个行业正处于从半专业(Semi-profession)、准专业(Quasi-profession)向完全专业(full-profession)道路不断前进的过程当中。国家、政府和学校有义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类似的专业工作者。  
3、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全国各地全面实施新课程,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管理方式、教师教育观念、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了解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并与教学相结合,并在教育教学当中有效运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还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然而就现实群体而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不尽人意,离新课改的要求还相去较远。因此,思考和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课题的基本界定&   
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途径、基础和保证。首先,自主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前提因素;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途径因素;激励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环境因素;有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保障因素。  
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素质的均衡发展:是指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  
①教育观念,包含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  
②教育知识,包含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理念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科研知识。  
③教育能力,包含学科教学能力管理与评价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信息能力。  
④教育情意,包含职业理想、敬业精神、教育情感、健康人格。  
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素质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个体来看,教师专业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中,也是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不断“扬弃”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  
(1)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Berliner(1998) 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Berliner认为,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该理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形式和内容、培训的标准与规范、如何使教师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更好地整合、如何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教师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中,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象和目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需要层次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并且逐层递进。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的发展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师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培训差异性、多样性。这些教师个体的差异,要求我们按照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逐步提高,自我完善。  
(4)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的价值,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的是整个人,而不单纯是认知成分的参与。本课题研究遵循人本主义理论,尊重教师的价值,关注教师发展的潜能,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成长,同时让学校有特色的发展。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思想,特别是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教师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可见,以上五个理论能直接支持本课题研究,且为课题提供操作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稳定有效地指导实践。本课题是建立在实施校本研究策略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二者有机协调的基础上的。校本研究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关注教育,关注教师的直接途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归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研究目标:  
1、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创新,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理论与模式,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2、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缩小教师之间的个体差距,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学习型学校和学科学习共同体。  
3、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拥有一批德艺双馨、在全区具有一定声望的名师。  
四、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和课题研究工作,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生为本,以校为本,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研究对象:本校全校教师。  
3、研究内容:  
⑴、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找准阻碍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  
⑵、探索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  
⑶、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的有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 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  
(3)观察研究法: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与成效。  
(4)经验总结法:分阶段对各体系的建立与运作效果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与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五、实施步骤:  
a.准备阶段(2006.9――2006.12)  
课题立项后,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研究方案,统一认识,进入角色;上报课题方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修改方案;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在理论研讨阶段,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法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与总结。通过调研、交流、互动研讨的方式,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一系列理论思考与学习。并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指导,提升研究人员。  
b.研究实施阶段:(2007.1――2009.2)  
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制定阶段达成目标;着手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个案目标的采访、调查;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会议,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阶段总结;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c.结题阶段:(2009.2――2009.12)  
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分析影响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1、调研摸底,把握现状,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年的教学实践,到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和尝试创造性教学需4至8年,从成熟到最佳水平的发挥则需要8至15年,而到出成果阶段则需要15至30年。因此,要成为一名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 开题初,我们开展了 “一小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问卷调查”共发放85张问卷,回收62张,并形成调查报告。  
你认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比较大的因素是(可多选,)  
从上表可见,通过统计,位居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首位是工作环境占78.7%,其次是名师引领占57.3%,勤奋努力列第三占54.6%,其余选项依次为专业基础占43.8%、激励机制占42.9%、博览群书占38.2%、好的机遇占38.0%、反思习惯占34.9%、先天素质占30.7%、身体素质占27.4%、认真备课占27.1%、人生追求占26.3%、生源质量占18.8%、他人帮助占15.8%、从业动机占14.4%、家庭支持占13.3%、业余爱好占12.2%、其它占3.9%。看来,先天素质并非特别重要,这正说明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位居影响教师专业成长因素前几位的分别是:工作环境、名师引领、勤奋努力、专业基础、激励机制、博览群书、好的机遇、反思习惯。由上面的调查结论可以得出: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的内在愿望和学习、实践、反思、动笔的持续行为。  
问卷调查帮我们摸清了学校的家底,了解了我校师资队伍现状及教师队伍的特征和发展要求、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这对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起点,分析教师队伍基本特征和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起到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找到了学校发展的思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更多锻炼的平台。  
(二)认识与策略:  
1、建章立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以科研带动教研,使研究内容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针对性。教科研为一所学校的发展插上了强硬的翅膀,尤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教科研与课改的密切关系。教科研为兴校、强校、铸名校、育名师开辟了一条发展新路,找到了新的支撑点。课改反过来又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化与发展,这一点在我校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个性化阅读研究》(语文)、国家级课题《解决小问题,生活大智慧》(数学),均已结题,同时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均衡发展实验重点学校,研究成果收录到国家级课题优秀成果集;处级课题《挖掘文字艺术中的德育资源& 教学生做人》顺利结题,专家鉴定为优良;市级重点规划课题《多元化考试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顺利结题,结题成果在全区展示;目前正在进行结题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其中期课题检查获得区教育局高度好评;今年元月我校又申报了省级课题《国学启蒙,修身养德》,此课题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同时我校实施了“321”工程,打造科研管理的服务品牌。课题开题以来,我们逐步制定了三项制度《一小教职工学习制度》、《一小科研活动日制度》、《一小科研管理制度》,为课题实施及规范运作提供了外力支持,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抓好两个结合:定期交流和适时检查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实施一项策略:教学、科研一体化策略,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  
2、合理规划,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需要。  
(1)宣传发动,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目标”。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发展,因此,学校组织教师填写《教师个人三年发展目标》(见下表)。为了使优秀教师能尽快脱颖而出,我们采取教师个人申报与学校考察相结合,锁定各学科骨干教师培养目标,着力打造。并为其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袋”。每学期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业务能力测试,其测试成绩记入教师成长袋。个人目标做到学期初有目标,学期末有总结分析并进行定期交流展示,其内容包括:个人简历、政治思想、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学习反思记录、典型案例评析、课题研究记录、主要工作成绩等各个方面,也包括要求学校提供的条件。学校还通过行政下组与教师交流,进一步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将学校的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需求。每学期结束,要求教师对照自己的发展计划,进行修订,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教师专业成长袋”记录着教师的成长过程,展示着教师各阶段的成果,使之成为教师的个人资源库,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自我反思,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是贴近教师个人的现实状况。教师在整体框架下针对个体的现实状况设计不同的发展细目,这样的个体发展目标,贴近教师工作实际,不会让教师感到困难,且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中的自觉性。  
三年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内容始终处于“变”的状态,不是作为教师“生死不相往来”的“帐本”,而是成为与教师朝夕相伴的活的“朋友”。自从开展“教以教师成长档案为载体,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以来,我校30多位青年教师收获良多,有14位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一位教师的语文案例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课程研究》上发表。30多位教师在学年自评时写下了开展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后的进步与收获,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以下摘录几位教师的感悟与收获:  
汇聚每一滴水,就可看到大海;  
汇聚每一感悟,就可攒到篇章;  
汇聚每一成果,就可积到辉煌!  
珍藏点滴的成长,见证收获的喜悦!  
设定目标,埋下心愿,日积月累,促我成长;虽有艰辛,乐在其中!  
(2)“分层工程”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需要。  
课题研究告诉我们,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为此我们确定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关于教师个人三年专业发展目标见表:  
学校通过对每位教师的现状评估,把教师分成了四个层次,通过分层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见下表)。每位老师的发展计划就是将学校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自身特点和愿望相结合,进行具体细化。  
教师专业发展分层目标  
现状描述  
发展目标  
考核评价  
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工作踏实,有责任心,但对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的接受相对较慢。  
1.总格和特色。  
2.能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式。  
3.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特别是校园网和网络资源的应用。  
1、教学艺术有创新,教学中做到两个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效率高。  
研究水平和课堂实践能力相对教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并在赛课、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专业发展中已进入“自我更新阶段”。  
1.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形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观。  
2.具备成熟的专业素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3.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任务关注阶段”,有参与各类研究活动的热情和自我规划的意识,但实践经验缺乏,理论深度不够,教育教学还不成熟,不能独立完成研究任务。  
1.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能熟练驾驭课堂和教材,并能承担各类研究课的研究和上课。  
2.牢固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技术,教育思想成熟。  
3.逐步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生存关注”阶段,缺乏实践经验,教师专业技能基础薄弱,还不能完全理解和运用课程改革理念,缺乏反思意识,在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还需要帮助和辅导。  
1.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达标,能独立设计和上出体现正确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常规课。  
2.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逐步成为思想和教学成熟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  
&“分层工程”的启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需要,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3、课堂诊断,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2007年下半年,我们用了近半学期的时间采取集中听课和推门听课的形式,同时我们配合校党支部开展了“教师五项全能素质大比拼”。旨在全面诊断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现状,形成了诊断报告,有利于我们正确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利于发现问题,也是我们深入学习、实践改进的努力方向,又是一小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4、完善校本研修一体化,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操作系列。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学校每组教研组长即为教科室组长,在每学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要求各年组围绕学校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这一母课题申报各组各自具体实施的子课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并进行了有效研究。在备课组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各课题组成员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2007年的2月29日,我校“科研日”正式拉开序幕,学校规定每周五为“学校科研日”。双周为全校集体科研,单周为教研组分组科研。(周三教研不变)每周学校严格考勤,并纳入考核。双周的集体科研教科室根据学校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培训的内容突出专题性,“怎样撰写教育叙事”等。这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校本培训会对老师们帮助不小。2007年的 4月11日 我们还有幸请到区教科室王建国主任在我校“科研日”主讲“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其次我们将专家的“专业指导”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利用周五的“科研日”时间与老师们分享。学校组织观看窦桂梅、吴宗宪等名师的精品课录象,名师们先进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敬业精神深深影响,感召着老师们。  
学校还规定单周的教研组分组科研,活动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活动,专题理论学习的时间必须选择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进行学习,组长提前通知组员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定好时间、定好内容,再进行交流,这样也保证了全员参与,学期末撰写专题总结。每位教师在收集资料时,侧重于解决这段时间所遇到的困惑,能给大家有所启示的文章。在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遵循“问题即课题”,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进行研究的“小课题”是:语文学科低年级主要是以“指导朗读促理解”,高年级主要是“指导多读课外书籍促发展”;数学学科在低年级狠抓口算,在高年级主要是抓好计算的策略、速率、正确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术科主要是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挖掘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教科室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如今全校形成了“个个有课题,人人能研究”的教科研工作喜人局面。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意义,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前面的调查显示,“专业基础”选项占43.8%,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在知识更新的今天,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教研组建设,使其成为教师成长的实验室、工作室。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因此,我们把目光从集中打造精品课,转移到关注常态课上,我们以“一课五研”活动为契机,开展“磨课” 、“诊课”、“推门课”、“观摩展示课”、“学后展示课”。 每一堂常规课、每一堂竞赛课都由备课组成员集体研磨而成,是全体备课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2006年起,我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继续深入开展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一课五研”活动,它是同课研究的另一种活动形式, 它的的具体流程是:一为主题学习、个人备课;二为微格研究、集体备课;三为课堂实践、反思重构;四为巩固验证、反思再构;五为趁热打铁、撰写案例。  
我们把全校12个教研组进行统一安排:每月四个组开展“一课五研”活动,每个年组在老师们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其间年组每位老师说出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设计意图,探讨如何将备课中的新理念、良好的设计意图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然后每年组派出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课刚下执教者谈自己课上的亲身感受,全体听课领导 和 老师们则趁热打铁将这节课作为“靶子”,集体分析执教者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措施。而后年组第二位老师吸取其精华再次执教这一课,课毕及时点评,及时反馈。虽然每个年组执教的只是两位教师,但三年下来共6个循环,全校每位老师都参与到“一课五研” 活动,都在此活动中受益。(其中规定若上学期参与了“一课五研”的教师,本学期不能重复研讨,此令目的是:全员提高。)  
每每看到年组老师互相的热心帮助,或出谋划策,或制作教具,或制作课件------全员参与,我们深深感动了!这种团体研习是一个整体备课、纵横联系、分享智慧、共同成长的历程:老教师丰厚沉稳的人生积淀,中年老师游刃有余的教学艺术,青年教师锐意进取,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娴熟技巧,使得大家在集体备课中优势互补,在思想碰撞中揣摩彼此的教法拿捏是否准确,进一步体会自己的教法是否精妙得当,在汇精集粹的过程中,彼此成长着。如今我们的12个“小家”氛围融洽,积极向上,生机勃勃,都是最团结、最和谐的集体。今年初在区首届优秀备课组和优秀备课组长的评选中,我校 赵丽 老师被评为区“十佳备课组长”, 刘莉 老师被评为区“优秀备课组长”,二年级语文组被评为区“十佳备课组”;同时我校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更有多名教师在市、区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赵丽、付韵、周繁娅、叶琳、 沈娜 老师的课获武汉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同时 “一次上课、二次上课、评课”系列活动,增强了听课,评课的可比性, 激发了教学研究者的积极性,因此每个执教者也都在暗自“较劲”,努力超越第一次上课,因此“一课五研”活动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速度及成效,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得以飞跃。在再次修改与完善后邀请区教研员参加我校 “校级教学展示”活动,对执教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肯定,并享受相关物质鼓励。2008年的 11月27日下午 ,我校请来教研室操 戈 老师来参与我们的“一课五研”活动。 刘莉 老师执教完《捉迷藏》后,全体语 文 老 师与操 老师一起就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展开了深入地研讨。在“如何解读文本”、“如何进行写话启蒙”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而真诚地讨论。操老师的“三唯”思想令老师们深深感动,即:唯下不唯上;唯实不唯虚;唯真不唯假。在这样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受益匪浅,教学水平不断进步。正是在这种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的不断碰撞中,引发了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与判断,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每位教师沉淀了一份真实案例,钢城一小的教师队伍就是这样一起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感受着大家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整体提升!开学初我们也听到了个 别 老师的抱怨,但经过一年来两轮活动的开展,教师们痛并快乐着,都领悟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研,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且必须真抓,实抓,科学地抓。一课五研”活动就是引领全体教师“聚集课堂”,切实提高40分钟效率,其中的上课是教师生涯的一部分,是一项充满情趣,而富有生机的活动。只有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够在行动上融合理论、深化理论,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自我反思,注重同伴互助,落实专业引领。  
a.重视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为使老师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我们采用专业指导、制度规定、榜样引领、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①日常性个人反思:学校注重引导教师全程反思,课前带着问题和思考,课中注重反馈和调整,课后反思得失。  
②阶段性个人反思:一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集中反思,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进行回顾,从中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展开详尽的案例分析。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前面的调查中显示,“反思习惯”选项占34.9%。才华的高低取决于思考的能力。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b.注重同伴互助  
①日常性同伴互助: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预案,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志同道合者的互助共进是教师成长的巨大支持。水落石必出,水涨船才高。人的水平取决于与之交往的人的水平。在我校,赵丽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张校长、廖主任、以及全体语 文 老师志同道合者的互助共进有关。我们每个教师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独立独行是不现实的,在前面的调查中,“他人帮助”一项也占了15.8%,因此,我们要主动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互助,主动寻求团队支持。这样我们的成长、发展才能不断获得助推力。  
②阶段性同伴互助:学校强势推进“牵手”工程,增加交流时空。即新老教师手牵手;我与名师手牵手;与片区学校牵手,为教师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通过教师们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实现教师自身预定的目标。  
c. 落实专业引领  
在教师们的调查表中发现,许多教师希望每学期能得到特级教师、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的确在校本研修中,如果没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引领,校本教研将会受到很大局限,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在同水平上反复,甚至走上“形式化”道路,以至不断萎缩。校本研修本身不仅是“教师的事”,它应该是在先进的理论、观念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研究。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我校适时适机的举办各种专题报告。我们采用 “走出去、请进来”内引外联工作举措。  
① 走出去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多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参加课例经验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窗外寒风阵阵,而钢城一小的电教室里却暖意融融,由青年教师曹萍执教的《观察物体》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这是一节其参加了2008年10月区教科室组织的观摩“湖北省小学数学新课程研究课竞赛活动” 归来后的“学习汇报课”。 曹 老师并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有计划性的调整,增补和超越。看!孩子们时而观察,时而描述,时而拍照……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课中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学得津津有味。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交口称赞!其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在前面的调查中,“好的机遇”选项占了38%。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选、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无疑为一大批的名师成长搭建了平台,创设了良好的机遇。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 师窦桂梅 老师很经典的一句话:好教师是课堂里打拼出来的。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要敢拼敢闯,敢于挑战自己。大赛的机会和参加人数毕竟有限,更多的要靠学校教研组的常规教研活动,为每位教师创设练兵的平台。”“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年轻教师每学期不上一节公开课,久而久之也就真的“不会上课”了。学校自2002年就开展了“每人献一课”活动,即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至少一节校级或组内公开课,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区、市、省级研讨活动。  
② 请进来 学校邀请省内外的各级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作专题讲座,使教师能在新观念、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指导,积极帮助教师提高校本教研理论素养。再则,学校将承办各类教师培训、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空余时间主动参与各项师德、师能活动,聆听各位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及专家们的报告,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功底。  
请李光洁、李天恩、罗昆霞、王建国等市、区学科教研员等作为我校校本教研视导专家组成员,定期到我校进行课堂视导、深度对话。  
写字教学一直是我们的强项,为了使强项更强,学校外请了书法专家对教师们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软笔书法培训,让更优秀的教师教出更优秀的学生。  
学校邀请华师一附中 尹邓安 教授对全校教师做一场专题报告―― “现代教育理念――激励与赏识”。使教师们懂得在现代教育中,遵循教育规律,善用“激励与赏识”的教师,才是一名聪明的教师。  
学校邀请了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教育学会儒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安德义 先生对全校教师进行“静心的学问”的主题讲座,结合我校经典诵读的办学特色,以生动的案例、朴实的道理,激发起教师们内心的工作激情。  
同时学校教科室要求全体教师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参与各项师德、师能活动,如:开展“2+1”工程,以此提升师能,促进情意发展。(2即:毛笔字、钢笔字;1即:现场教案比赛。其囊括教师钻研教材能力、驾御课堂能力、课改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教师五项全能素质大比拼、说课比赛、优质课大赛等。由于每次活动都求真务实、公平公正,教师们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争先恐后,在实践中发展、互动中提升,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③ 向学生学习&& 现在教学相长的观念已被众多教师接受,教学相长其实强调的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互动中不仅学生受益,教师也得到了提高。况且,信息时代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现代的学生也成为教师获得知识或资讯的重要渠道。更有一些学生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这些问题或要求会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4)、引领教师“自觉”读书与反思,彰显“我爱故我在”的心路历程。  
教师需要为自己心灵自由预留开阔的空地,教师也应该为自己优质的生活承担更多的责任,实际上所有进取的努力都可能意味着一种自我救护,一种有助于提升生命的自我期待。  
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边教边读,更应边思边写,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失与反思。在传统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最为缺失的是推判性的反思。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一个精神的引领,一种继承的创新,真正彰显教师对教育事业执著的眷恋和“我爱故我在”的心路历程。  
a.引领教师“自觉”读书。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使教学闪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彻底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读书,能促进教师历史地思考人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升华。自2006年6月起,学校持续开展了“书香校园”全校师生读书活动,促使教师们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内涵,创建学校读书学习氛围。学校以“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教育导航”为活动主题,推荐了系列书目供教师选择,开放了校阅览室,并设计了《教师读书情况登记表》,鼓励教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读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阅读书籍,及时记录阅读心得。每学期学校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一批教育专著、理论书籍和一些阅读性强的教育通俗读物,如:《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给老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并要求写出读书笔记。2007年下学期学校购买了83本《给老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本亲笔题字,且本本不同。可见学校对这一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在每周的周安排上新增一页,每周推荐一文,供老师学习。如今的一小全民自觉阅读理论专著、教学杂志,以及在网络上搜索最新的理论知识。每学期末,通过评比“书香教师”,促进教师自觉读书,学校将教师阅读书目以书单形势向全体教师推荐,规定一学期内读完一本教育专著或者其他书目、摘记学习笔记10000字以上,每读完一本书要撰写“读书随笔”以提炼教师的思想、升华教师的教育情愫。每学期末学校还开展教师优秀读书心得评比和读书交流活动,2008年7月在全校教师的读书交流活动中,多位教师或幽默风趣、或真情流露、或引人深思的读书心得得到交流分享,既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又经历了精神的碰撞。  
b.引领教师学会反思。  
 叶澜 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尝试着引领教师对教学行为、教育行为、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读书学习是反思的重要基础和根据,而“再实践”则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是增强反思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该是“读书---实践---反思”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离开了“读书学习”和“再实践”,反思很可能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甚至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一位教师在其学年自评中写道:教学的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之一,学校引领教师反思,这是一种可贵的引领,让我们有了一种反思的意识,反思成为我的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有一位教师写道:教育需要感恩,教师要学会感恩,心存感恩、感恩我的学生,让我在教海中逐渐认识了自身的不足,我努力实践并与他们一同快乐的成长;心存感激,感激我的学校,让我在教书生涯起航之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教育的大海中劈风斩浪;心存感谢,感谢身边在学习与实践中互相鞭策与鼓励的同事,让我与他们一起感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当我心存感恩、感激、感谢时,我发现了生活原来是如此和谐,教育原来是如此美丽!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在前面的调查中显示,“勤奋努力”选项占了54.6%,位居影响因素的第三位。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写文章,还可以促进阅读、学习,为写而读的“读”与平时的读用心程度不一样,效果也就大有悬殊。没有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每学期“一课五研”活动为每位教师每学期沉淀一份真实案例。据统计女教师在工作十年之后,80%的教师进入了真正的职业倦怠期,虽然她们也能积极承担学校的各项工作,但在撰写论文方面,不是下载,就是把以前的论文改改交来。基于这种现状,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过论文获奖关”即: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每位教师就此次活动写出“有血有肉”的教学案例,近年来,生成了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压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今多名教师的文章公开发表,并有四十多名教师的论文、案例等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5)、推行三种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精品化。  
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如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问题,规范制约与开放自主的均衡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协调处理问题等,探索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常态课堂教学向精品化发展。  
①立体化教学视导&   
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视导,不仅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而且指导教师撰写教案、教学案例与反思、评课等材料。据粗略统计,每年度,我校中层以上干部,听课最少的是60节,最多80余节。  
②全员化公开教学  
(1)人人献一课&& 学校自2002年就开展了“每人献一课”活动,即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至少一节校级或组内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前面的调查显示,“认真备课”选项占27.1%,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我们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有意识地、有重点地精心准备上好三到五节课,这精心准备的过程必会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的良性状态。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  
(2)典型公开课&& 在保证人人参与基础上再重点锻造,组织安排教师分别承担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不同任务背景下的各学科公开课任务:如课题展示课、学后汇报课、研讨课。&&&&&&&&&&&&&&&&&&&&&&&&&&&&&&&&&&&&&&&&&&&&&&&&&&&&&&&&&&&&&&&&&&&&&&&&&&&&&&&&&&&&&&&&&&&&&&&&&&&&&&&&&&&&&&&&   
(3)合作研讨课&& 我们关注教师的差异,让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开展了合作公开课活动:一课同上(组内同上一堂课,博采众长)――一课共磨(和群体对话,共磨精品)――“一课五研”活动(一堂课五次活动)。  
③开放式听评课  
课程整合观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身在此山中”才“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囿于学科的局限,才能从宏观上把握课程。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借鉴,校际资源共享,可以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1)跨学科听评课&& 校内,我们提倡跨学科听评课,每年,每位教师听课均达30节以上,并大多附有“点评”,另外,对校级公开课,我们每次听后还开了综合点评会,集中组织点评。  
(2)跨学校听评课&& 我们不仅请区内学校老师到校听课,而且还请区外的老城区的骨干教师都到我校听课。去年武汉市黄陂木兰小学的校长一行20人到我校听课学习,听后相互点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6)、实施小课题、真问题研究,引领教师根植课堂,靠课题引领行为变革,靠研究实现专业化成长。  
为帮助教师有效提高教研能力,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困惑。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按照“小、精、实”(“小”指主题要具体,结合学科和年段的要求而定;“精”指主题要有一定的价值,提升教师的理论能力;“实”指主题要能解决实际的困惑,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在选择主题内容上下功夫。  
1常规教学问题。即指在教师中进行了课堂教学调查,请老师们列出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将其归纳整理,每次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比如《低年级语言表达训练》、《课前自主预习有效性地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何缩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小学阶段审美意识的培养》、《队列队形的训练及运用》等就是来自于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特别有实际研究价值。  
2、课题研究问题。即结合学校此市级规划课题,选定具体的研究主题。如《提高教师素质,应对当前教育》通过这样的微格研究,把课题分解成一个个老师们容易操作的具体小问题,利于老师们的学习实践。  
&3、课改疑难问题。即结合新课改,探讨课改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怎样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有效课堂的提问》等,让教师们直面课程改革,主动学习探讨,从而转变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们以减负高效为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重基础规范的养成,重个性化体验感悟、表达;数学学科提倡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增删,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更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使教师们从被动性反思调整为主动性需求,提高科研素质, 学校在教学反思文本推行的基础上,设计编制了《钢城一小课题研究活动记载本》该册包括“年组研究者基本情况及课题研究申请表”、“制定计划,学习讨论”、“课堂案例评析,成果整理”、“课题组阶段性主要研究成果”等几项内容,并指导课题组成员填写。的使用,使教师逐渐将反思当成一项常规性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科研能力。两年来,我们对教师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编辑了校办杂志《校园来风》,精选了教师近两年的获市级以上奖的论文篇,区级以上公开课篇,案例与反思篇。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  
(7)用多元化教学研讨形式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为使课堂教学的研讨扎实有效,我们坚持四个原则:“人人参与、常态进行、就事论理、重在改进”,并且使形式多元化:有不分时间地点,不拘形式的“随机研讨”,有邀请专家、骨干教师把脉诊治的“会诊研讨”,有备课组提方案、教研组集中研究的分层研讨,还有对比研讨(对一课多构、一课同上、一课共磨的研讨)、网络研讨(我校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一台电脑,并上了宽带网)。学校为教师创设网上备课、网上学习、网上培训的机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教师之间面对面交流,让教师走近专家,让专家走进教师,进行零距离沟通,让教师获得专业的引领,使网络这一先进媒体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七、激励保障──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在校内,我们还采取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制定了《一小教科研奖励条例》,对教科研工作实施考核奖惩,教科研成果作为评比先进、评选校教学能手的先决条件,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通过以评选学校“优秀教研组”、“科研积极分子”为载体,围绕“有效课堂” 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加强教研组基层组织建设。从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质量四方面对各教研组进行全面考核,每月评选一次,并进行宣传推广,让教师们感受成功,树立自信心。每年末都进行校级论文评比,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着力为老师成长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逐步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其次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环境。  
(一)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外环境。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使教师拥有更多好的机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更快更好地成长;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使教师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更利于教师的成长。  
校长的期待、鼓励和严格要求是教师成长的阳光雨露。人都希望得到认可、赞赏、鼓励,教师也不例外,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引起校长的关注和鼓励。人都有惰性,外在的要求和压力是克服惰性的重要条件,校长的严格要求会激发起教师的内在潜力。其次,宽松、多元、发展性的评价为教师的成长营造广阔的空间。在前面的调查中,“激励机制”选项占了42.9%。教育家无不是心灵自由的人。教师的职称、荣誉、待遇都与评价办法有关。如果教师被评价捆住手脚,其个性、创新都要受到约束,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是异常复杂的社会活动,任何评价办法都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测量出其优劣。基于此,我校为教师创造宽松多元的评价环境,以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改革了旧的评价办法。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各尽其能,学校领导俯下身子尽可能地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她们坚强的后盾。运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对骨干教师,突出一个“严”字;对成长中的教师,突出一个“研”字: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突出一个“引”字。   
(二)调动教师拥有渴望成长的内驱力。  
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渴望成长的内在动力。人无志不立,要想有高成就,必须有高追求。前面的调查中也发现,“人生追求”和“从业动机”选项分别占了26.2%和14.4%。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强烈愿望和明确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源泉。  
教师要有职业的幸福感。  
一个没有职业幸福感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教育专家谈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时说据调查有86%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增强必然成为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杀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除了前面讲到的学校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在思考中获得。教书匠那是个让人灰心丧气的词,当年纪大时,不再被需要,那是件无奈尴尬的事。经验只是种思维,它并不代表智慧。思考者的最大好处是在收获思想。技术是很容易在操作中学会的,但思想却是要慢慢磨砺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写了三十二年教学随笔,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思考。看到他和学生的照片,心里为之一振,因为他那镇定自信的眼神好像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最好阐释。  
从上学期起,学校从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入手,让教师轻松愉快工作。崭新的塑胶跑道、雪白的墙壁、明亮的塑钢窗、走廊上,不同内容的名言警句、校园网络室室通、温馨的“心语屋”,同时学校领导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给每位教师过生日的教师送上生日蛋糕,教师婚丧嫁娶生病,学校领导必去慰问------现在我校教师很满足,对工作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很多老师双休或放假几天就觉得没意思,她们已经把工作当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快乐。我校就是这样通过事业上的培养、业务上帮助、生活上关爱、心理上引导等多项举措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调动她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了职业幸福感!我校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一走进学校大门,心里会油然升起一种幸福感――当个小学老师真不错!”  
有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幸福地成长,教师会一步一步成长为教育教学的明白人和行家里手,教育将会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初步效果: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校在秉承求真务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一些经验与成果, 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1.使各层次教师得到充分发展  
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教科室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通过几年的磨练,促进了新教师快速成长、青年教师快速成材、骨干教师快速转型,使各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各学科都拥有在市、区内具有一定名气的骨干教师,它们引领着全体教师不断提高。目前我校有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9人,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2人,占教师总数的15%。通过不懈的努力,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在全国论文比赛中尹茹华、王琳、 胡佳等 老师的研究论文均获全国一等奖; 叶林 老师执教数学《找规律》一课获市一等奖; 赵丽 老师执教的语文课《难忘的泼水节》获武汉市一等奖并在全区展示; 潘晓辉 老 师 老师执教的社会课《购物中的自我保护》获区市一等奖并在区内展示……是课题的开展给了老师们成长的舞台,是校本研修的多样化形式让老师们如沐春风。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课题的不断推进,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发生了新变化。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游刃有余的把握教学,较科学的调控教学节奏,给学生更宽松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争议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将课堂学习的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自主开发设计、内化新知的实践性作业,进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心理、完善人格、方法技能、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在近三年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语、数、外成绩均名列全区前茅。今年,我校毕业班多名学生考入武汉外校,武汉2中……在市、区的各项竞赛中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论语、数、外,还是音、体、美,综合素质较实验前有显著的变化。尤其是文科方面,连续五年,我校学生国际“楚才杯”作文大赛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在武汉市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中,三十多人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在武汉市首届书信大赛中,二十多人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在武汉市“大江杯”书法大赛中,我校参赛作品全部获奖,一等奖比例达40%,我校作品令市专家赞叹不已。在“全国新曙光书法大赛”中,66幅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在武汉市首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竞赛中,我校共440名学生获奖。学生们自办的“文学社展示”已连续展出六十多期,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数学“走进数学王国”竞赛的获奖率全区第一……  
3.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认可  
近年来,生源大战已在教育界全面打响,意味着教育市场的竞争激烈,同时折射出家长们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渴望。“优质”的学校挤破了门槛儿,而稍微“弱”一点的学校则门可罗雀,终其原因是各校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如今的我校挤破了门槛儿,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个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空间,我们的教师们才能在这里扬帆起航,正是因为我们的领导有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关注,收获到了高质量的、公平的教育,因此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4.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师资队伍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近几年来,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课题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写字先进学校”、“武汉市先进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创新示范学校”、“武汉市少先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武汉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体育园地’建设先进学校”。  
九、成果反思:  
几年来,我校教师都能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应该说在理念上都得到了提升,但先进的教学理念要转变成相应的教学行为,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所以课题研究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我们将在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缩短理念与行为的距离,走向理想课堂的境界。  
1.“名师工程”还要加大培养、宣传力度。名校需要名师,名师打造名校,以期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教师的社会地位。  
2.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差距。这两种课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开课不足,势必影响实施素质教育。解决的办法是一定要加大对这两类课程的投入,使之有必要的师资保证。  
3.学校特色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学校领导还要正视教师的差异性,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允许在求同中存异,以求得最适合自身的发展。  
课题组组长:张萍  
课题组成员:陈德娟 容爱珍 张志斌 李建鸿 廖颖慧 廖文茜   
梅本文 熊冬英& 刘莉& 尹茹华& 沈娜& 吴康进  
参考资料:  
1.《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实践与思考》,此文系2003年9月21~2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推进专题研讨会”安徽芜湖实验区交流材料。  
2.《新课程校本教研》,新华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3.《开展校本教研提升学校品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络期刊。  
4.《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思考》,作者:宋庆泮。  
5.《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成长之必然》,中国成人教育,2001,(2).作者:齐学红。   
6.《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 作者:高慎英。  
执笔人:陈德娟  
& 2009年11月15日   
自公示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异议期。在此期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上述课题研究报告持有异议(包括抄袭、剽窃等),可以书面形式向武汉市青山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并提供有效证据,签署本人真实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也可以通过电话()和E-Mail(.cn)提出异议(必须报告真实姓名、所在单位、办公及个人电话,并提供有效证据),在异议期结束前(以邮戳为准)用特快专递邮寄到武汉市青山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按上述要求提出异议者,武汉市青山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予受理。  
新闻录入:王主任&&&&责任编辑:王主任&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主管: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 主办:地址:武汉市青山区红钢三街21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作文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