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1+1/2-5/6+7/12-9/20+11/30-13/42+15/56=?_百度知道
1+1/2-5/6+7/12-9/20+11/30-13/42+15/56=?
简便计算,算式尽量少
提问者采纳
1+1/2-5/6+7/12-9/20+11/30-13/42+15/56=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1/8=9/8
提问者评价
按照你说的,真的成功了,好开心,谢谢你!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可以拆分的,5/6=1/2+1/3
我要算式和过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1+1=2”,在当年需要“证明”?
为什么“1+1=2”,在当年需要“证明”?这不是非常直观就能知道是正确的吗?就像两点间直线最短,根本不需要证明就可以拿来当公理。
按投票排序
如果楼主问的不是哥德巴赫猜想,而是单纯的1+1=2的证明。这是用皮亚诺公理证明的。它是一阶算术系统的基本公设。证明1+1=2的方法果壳网有一篇文章说的不错:关于为什么要证明,上面这片文章在证明完成后的这段话我觉得就解释的不错了。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来,我们所知道的关于数学的一切,关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建立在直觉之上,而是在接受几个公理的条件下通过理性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同时或许你还会有一种自由的感觉:正如你可以不接受欧几里得的公理而构造自己的几何体系一样,你也可以不接受上面的几个公理而建立自己的一套关于数的体系。
人家想证明的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
因为最初的假设里没有1+1=2,有的是,从这个公理可以推出1+1=2所以这个算式自然不可能列为公理。至于为什么不把1+1=2替换到公理系统里,因为Peano axioms更优雅。在严谨性和直观性当中,数学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直观性,因为直观的思考可能走的更快,只有严谨的思考才能走得更远。
拜托 你说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也要证明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应该和哥德巴赫猜想没什么关系。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与数学是什么有关系。是的,直觉上“1+1=2”是正确的,数学一直是建立在这种直觉上的。但是,后来出现了问题,就是在这种直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中有“悖论”存在。最著名的是罗素悖论,也叫理发师悖论。是这样的一位理发师的广告词这样写:“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有一天,这位理发师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这直接导致第三次数学危机。这个现象引起了很多数学家的思考,为什么建立在一系列我们直觉上“正确”的命题基础上的逻辑系统最终会出现混乱?罗素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公理系统。他弄了一些公理,然后他费了很大力气去证明1+1=2,估计题主就是问的这件事情。罗素为什么要证明1+1=2呢?实际上是为了定义加法运算。加法定义出来之后,乘法就可以定义,然后各种运算可以定义,然后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算术系统,然后加以推广,以建立起整个数学体系。不过罗素的理论还有个的问题没有解决,最后还是被哥德尔一剑封喉。简单说是这么回事。悖论是一种“又对又错”的命题,解决悖论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另一个是我们有没有办法去证明某个命题是对的还是错的。包括罗素在内很多数学家绞尽脑汁试图解决。办法很多,但都不奏效。比如有人说增加一个公理吧,然后马上就有人根据你这个公理造出一个悖论来,基本态势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罗素的办法比较“取巧”,他规避了某些定义,在他那个体系里面就没有理发师悖论这种东西了。这毕竟不是一个终极方案,因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没解决,就是在这个系统里面是不是一定能够证明一个命题是对的还是错的?后来哥德尔出现了,玉树临风,白衣胜雪。他说,你们都别忙活了,怎么忙活你们也不可能解决,因为这种系统中必然存在不能判断对错的命题。--------补充--------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证明什么1+1=2,而是猜想简单表述为1+1,要证明的也是1+1。
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被称作“1+1”……这是一个猜想,没有被证明。伟大的陈景润同学证明到了1+2,这是目前世界最好成绩,上世纪60年代获取的……所以,牡蛎吧数学小伙伴们……
1+1=2是一个把复杂定理分步证明的简单化的说法,不是要证明算术上的1+1=2
哈哈,上面的答案都没有击中实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说陈景润在证明1+1=2,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包括老师在内,真的以为在证明1+1=2,所有人都不明白这是个比喻。现在的孩子们,不知还有多少跟我们当年一样萌蠢,哈哈。其实看看刚恢复高考,那几年的高考卷子,你们就知道了,中国当年的教育水准低到什么程度了。
哥德巴赫猜想,简称"1+1",不是叫"1+1=2"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去证明1+1=2而当我们说证明1+1=2,就是字面上的证明"1+1=2"这个基本事实-罢了, 这类问题其实不值得关注-罢了还是补张图(你有完没完…)
额?不知道楼主是想表达作为数字的1+1=2,还是想说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是作为日常计算的数字1+1=2需要证明,是因为我们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先设定了1+1=2,而并没有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去证明它是正确的。而如果说的是哥德巴赫猜想,那么
1+1=2只是一种外观的表现,让普通大众能够看懂,它的真实含义是: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这在数论里面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从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在通信中提出,到1973年《中国科学》杂志发表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2”,这是目前最接近猜想“1+1”的成果),一共用了231年。用陈景润在其摘要提到的,他的研究是:本文的目的在于用筛法证明了:每一充分大的偶数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关于孪生素数问题亦得到类似的结果。当然,陈景润也并非第一个对该问题展开研究,他也是在其他数学家研究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改造了筛法,使用了加权筛法。“1956年,王元证明了“3+4”;同年,原苏联数学家阿·维诺格拉朵夫证明了“3+3”;1957年,王元又证明了“2+3”;潘承洞于1962年证明了“1+5”;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4”。”如果楼主对数论干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书籍,至于陈景润那篇证明(1+1)的论文,中国知网也可以查到。
看起来越简单的问题其实是越不容易证明的。而且,直观得出的结论也并不一定是对的。我们现在之所以知道1+1=2,不是因为直观,而是因为当年我们的数学老师告诉我们这样是对的(尽管现在我根本想不起来当年自己是怎样被说服的),于是我们的脑子里开始有了对数字、对加法的基本概念,在往后接触更复杂的算数的时候,我们不会思考道理,而只会进行运算,所有的公式法则都是如此。我们运用时,不会想为什么这样,只知道它该这样。理由是,公式告诉我们这样是对的。那么,凭什么说公式法则就一定是对的?这就有了证明的必要。证明之后,我们可以减省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思考过程。1+1=2可谓是数学上的一大飞跃,即便现在多数人看来理所当然。然而,我们只会算却说不出所以然。还有,从直观上来说,你会觉得一片羽毛跟一个铁球从高处落下时会同时到达地面吗?大概不会吧。为了判断我们的直觉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验证。没有经过证明的结论是不具说服力的,每个人都可以想当然。但是,实验数据、证明过程却是无法骗人的,证明之后,我才敢保证从我口中说出的话的正确性。----------------------------------------------------------------------------------------------------------------------------------------8.17更正:有知友指出划线句并不严谨,本人文科生一枚,凭借脑海中残存的物理知识写下的句子,的确有漏洞,考证后更正如下:我举例的意思是想说明直观上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对。这一点可参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他们的重量决定的。因为这一论断符合直观上的结论,以至于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大家都封为经典。而伽利略对此提出了质疑,于是在1950年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好像伽利略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还有争议,但是不影响结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快。然而,实验结果却是——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经过反复实验,最终验证了自己的假定,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即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不同质量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划线句没有说明条件,严格说来,那是只有在绝对严格的条件限制下才能实现的理想状态。但是,从理论上来讲,结论没有重大失误。PS:答案仅为个人观点,欢迎理性的讨论与交流。
直观经验一定是对的?题主的“两点间线段最短”也只是欧式几何的公设之一,而实际上在非欧式几何中则不一定有直线和线段的概念。数学是自然科学的根基,如果自己无法证明自身正确性和完整性,物理、化学和生物怎么保证正确性,更不用说基于此的工程学科。
学过数分的就知道…什么都需要证明
私下以为是验证一种证明方法
现在也需要证明呀。并不是说已知的知识就不需要去证明。每一个学生不是天天都在不停的证明我们已知的知识吗?而且这个题也不简单哪。数学专业大三大四才解决的吧。有些命题比你想象的麻烦,两点间也未必直线最短,要看是在何种时间和空间规则之内。在哪个几何体系下去研究。当然,我不是数学专业的,说错勿骂。
我记得高中老师好像教过用集合的方法证明,忘记了。
简单说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常见的比如视错觉,经验错觉等。比如我们看不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但通过研究发现确实存在,那么我们的经验就是错误的,类似的还有超声波和次声波。数学是一门科学,讲究实证,通过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些事物的真相。1+1是不是真的等于2?看起来是的,应用起来也没问题,但很有可能是因为人类还没有面对1+1=2不适用的情况,类似的比如经典力学,看起来是对的,但当我们的探索进入宇宙尺度和微观尺度,经典力学就是错误的了。所以,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也就是计算和推导,而不是直觉和推测——来证明1+1确实等于2,否则这就是我们的错觉,以后必将在某个领域因为这个看起来无比正确的错误而出现问题。
这个可以根据实分析中关于自然数的定义来证明。在数学中,除了公理,别的都需要推导证明。可以参考 陶哲轩的《实分析》。1+1=几呢?_百度知道
1+1=几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你怎样理解;
手中拿一件东西向胳膊底下一加手中就没有了。1+1=0
两个人结婚组成一个新家庭。1+1=1
儿童计算数学。1+1=2
两个人结婚,生出一个爱情的结晶变成三口之家。1+1=3
1+1等于不三不四。
1+1等于11。
1+1等于 王
1+1等于 田
哥德巴赫猜想;1+1等于数学皇冠明珠,
10、 在二进制时。1+1=10,
11、 布尔代数时。1+1=1,
12、 一只猫加一只老鼠等于美餐。
这是一道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题。数学中等于二。化学中小于二。生活中大于二!
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真正要想知道为什么可能连小孩都会笑话你,大数学家陈景运也只研究1+2为什么等于3。1+1为什么等于2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1+2=3:数学界称为数学皇冠。1+1=2:数学界称为数学皇冠明珠。...
1+1=几呢?
其实问得出这个问题的楼主就已经给我们阐述了这道题的答案!...支持答案者点赞!
采纳!!!
看你怎样理解; 1、 手中拿一件东西向胳膊底下一加手中就没有了。1+1=0 2、 两个人结婚组成一个新家庭。1+1=1 3、 儿童计算数学。1+1=2 4、 两个人结婚,生出一个爱情的结晶变成三口之家。1+1=3 5、 1+1等于不三不四。 6、 1+1等于11。 7、 1+1等于 王 8、 1+1等于 田 9、 哥德巴赫猜想;1+1等于数学皇冠明珠, 10、 在二进制时。1+1=10, 11、 布尔代数时。1+1=1, 12、 一只猫加一只老鼠等于美餐。 这是一道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题。数学中等于二。化学中小于二。生活中大于二! 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真正要想知道为什么可能连小孩都会笑话你,大数学家陈景运也只研究1+2为什么等于3。1+1为什么等于2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1+2=3:数学界称为数学皇冠。1+1=2:数学界称为数学皇冠明珠。...
1 1=0(一次生加上一次死,你什么也没有得到)1 1=1(一条河流如另一条还是一条河)1 1=2(这个答案是众所周知的)1 1=10(计算机二进制)1 1=3(一只健康的公牛与另外一头母牛有了一个宝宝)1 1=4(母牛怀的是双胞胎)1 1=6(一家三口加上另一家三口是6个人)1 1=14(一周加一周是14天)1 1=120(一分钟加一分钟是120秒)1 1=7200(一个小时加上一个小时是7200秒)1 1=60(一个30天的月加上另一个30天的月是60天)1 1=62(一个31天的月加上另一个31天的月是62天)1 1=田1 1=11......以此类推,答案有无数个,比如爸爸的一份爱加上妈妈的一份爱爱是无尽的爱;一个学校加上另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也不是一定的;世态总在不断变化,所以1 1从来没有准确的答案,谁也无法说出下一刻1 1从这种角度来看会等于多少。下面...
1+1=3,因为,两个人结婚可以生下一个孩子。所以,1+1=3。
好容易等于2
11,2,3,田
你说是不是呢
最好的答案就是2
大概可能等于你
……i do not know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1+1+1+1+1+1+1+1+1+1+1×0+1=为什么等于30,不是等于1吗?_百度作业帮
1+1+1+1+1+1+1+1+1+1+1+1×0+1=为什么等于30,不是等于1吗?
1+1+1+1+1+1+1+1+1+1+1+1×0+1=为什么等于30,不是等于1吗?
第一行末尾的1和第二行末尾的1应是一个整体11第二行末尾的1和第三行末尾的1也应是一个整体11第三行中1×0=0共2个11,8个1,1个0,和为30.
1+1+1+1+1+1+1+1+1+1+1+1×0+1=12
0乘任何数不是得0吗?之后0加1,不是等于1吗?
是啊,1×0=0,所以原式等于12个1相加,就等于12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ctv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