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 摩洛哥 时差遇上摩洛哥哪一队的阵容是碾压得?

实名认证后即可购彩中大奖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成长状态:
amy5****兑换iPad Pro一台
黑白浪人兑换iPhone 6s plus一台
tivoli兑换三星智能手表一台
moqilemon兑换尼康D7000单反套机一台
宣子子兑换MacBook Pro一台
simon_10兑换MacBook Air一台
铊很特别兑换iPhone6一台
drarf兑换罗技炫光机械游戏键盘一台
临江朱兑换iPhone6一台
有二还兑换iPhone6一台
moqilemon兑换iPhone6一台
1301216****兑换极路客G2智能行车记录仪一台
133晟兑换iPad mini3一台
lotteryfun兑换iPad mini3一台
fengyun119兑换华为mate7一台
1301216****兑换坚果家用投影仪一台
vw15兑换魅蓝手机一台
holmeschow兑换联想乐檬微游戏机一台
yunfeng15兑换小米Note一台
立刻猜yy兑换大疆无人机F450一台
您当前的位置:&
&葡萄牙 VS 摩洛哥
比赛时间:场地:天气:
两队近次交锋,葡萄牙 胜平负,进球,失球,大球次,小球次
741|0|1|2|1
葡萄牙-近期赛程赛果
葡萄牙近0场战绩:胜平负,进球,失球
胜平负走势:最近最远
摩洛哥-近期赛程赛果
摩洛哥近场战绩:胜平负,进球,失球
胜平负走势:最近最远
- 平均进球 -
- 平均失球 -
- 大球比例 -
葡萄牙-球员信息
球员信息暂无
摩洛哥-球员信息
球员信息暂无
葡萄牙-伤停信息
伤停信息暂无
摩洛哥-伤停信息
伤停信息暂无
葡萄牙(主)
近况走势 -
盘路赢输 -
近况走势 -
盘路赢输 -
信心指数 - 葡萄牙 ★
对赛成绩 - 葡萄牙 0胜 0和 0负
注:信心指数★★★★★为满分。 ( W=胜、D=和、L=负 )
葡萄牙vs摩洛哥比赛简介
葡萄牙vs摩洛哥比赛时间是 20:00( 周三)。 本站第一时间为您提供葡萄牙vs摩洛哥比赛信息介绍,包括葡萄牙vs摩洛哥历史交战记录,葡萄牙近期赛果赛程、摩洛哥近期赛果赛程,葡萄牙球员信息、摩洛哥球员信息,葡萄牙球员伤停信息和摩洛哥球员伤停信息等内容,方便用户了解更多葡萄牙vs摩洛哥比赛信息,为您投注提供专业的数据支持。
不向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出售彩票!ICP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全世界蔑视:你就是个垫底!雄狮怒破世界杯窗户纸,看爷们创个历史!_网易体育
全世界蔑视:你就是个垫底!雄狮怒破世界杯窗户纸,看爷们创个历史!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惊世骇俗、薪火相传、一鸣惊人,都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网易体育5月13日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14年的巴西上,32强为我们奉献了一届精彩的赛事。4年过去了,俄罗斯世界杯将重燃战火,这一次的32强与4年前相比有了不小的变化。参加了上届世界杯的32队中,有20队依然坚守着他们的辉煌,其余12队则换了新颜。在新入围的这12队中,有一支球队尤为特殊,他们是时隔20年后重返世界杯的舞台。等得太久,爱的深沉。这是对世界杯的坚守。这一次世预赛,摩洛哥踢得很稳健,最终力压“大象”科特迪瓦斩获小组头名,顺利晋级。为了这一刻,摩洛哥人等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摩洛哥上一次参加世界杯还是1998年。在法兰西,摩洛哥1胜1平1负,未能出线,小组赛后就打道回府。历史上,摩洛哥此前曾4次参加世界杯。在这4次世界杯的旅途中,摩洛哥最骄傲的回忆当属1986年的墨西哥之夏。那一次,摩洛哥力压英格兰、、波兰以小组头名出线,他们也是史上首个晋级世界杯第二轮比赛的非洲球队。每每谈到32年前的那段岁月,摩洛哥人都是满满的自豪,并期待他们的国家队在今夏能再次书写传奇。近日,著名专业足球媒体《these football times》专家索姆纳特-索姆纳特(SOMNATH SENGUPTA)撰写长文回顾了摩洛哥在1986年世界杯上的征程,一段惊艳而又略有遗憾的故事,一则美好而又略带苦涩的成长,那是一代人共同谱写的乐章:1986年世界杯开打前,国际足联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这么一件事:分组接见24个参赛队,球员和工作人员都可以参加,每个小组的4个队同时参加(当时24队被分成6个小组)。对媒体记者而言,F组的见面会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小组有很多巨星,包括莱因克尔、格伦-霍德尔、布莱恩-罗布森、博涅克(波兰球星)。这些巨星彻底吸引走了媒体的所有镁光灯,记者们根本没人会去关注F组中的另一支球队。这个队甚至有点格格不入,他们参加见面会时竟然全员都没有穿西装,只是穿着红色的奥运会田径服。他们就像个局外人,人们几乎都认为他们将成为小组垫底之队,且没有丝毫的报道价值。摩洛哥人永远都不会轻易忘记全世界对他们的蔑视,因为在未来的几周里,阿特拉斯雄狮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全世界对他们刮目相看,媒体们争相报道摩洛哥的新闻。毫不夸张的说,摩洛哥书写了非洲足球的金色篇章。率领摩洛哥参加这次世界杯的主帅名叫何塞-法里亚(José Faria),是一名巴西人。法里亚在足坛打拼多年,对球员的心理有着足够的了解。从1968年开始到1979年的11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巴西的弗卢米嫩塞青年队执教。随后,法里亚去了卡塔尔,并执教阿尔萨德俱乐部。接着,他又成为了卡塔尔U19国家队的主帅。1983年,法里亚受聘于摩洛哥足协,成为摩洛哥国家队主帅。另外,他还同时兼任拉巴特皇家武装力量俱乐部的主帅。(很多年后,在摩洛哥与皇马的友谊赛现场,何塞-法里亚获得荣誉证书)正是在法里亚的调教下,摩洛哥国家队步入了他们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一位曾在法里亚麾下踢过球的球员这样评价他:“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学问很深。他可不是那种没事就检查你宿舍的教练,他给了球员更多的自由,让球员对自己负责。”时隔16年后(上次参加世界杯是1970年)再次参加世界杯,摩洛哥国内纵情庆祝。下至普通民众,上至皇室成员,每个人都喜笑颜开。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以及他的儿子都非常支持国家队,他们几乎从不缺席摩洛哥的主场比赛。(左一,穆莱-哈桑二世(),摩洛哥国王)摩洛哥人希望他们的国家队能在世界杯上获得一个好的抽签,但事与愿违,当抽签结果出来后,摩洛哥人的心彻底凉了。摩洛哥被分到了F组,同组的还有英格兰、波兰以及葡萄牙。F组中,博比-罗布森执教的英格兰队众星云集,被视为F组实力最强的队伍。波兰队也不容小觑,他们在1982年世界杯上获得了季军,且阵中拥有多位进攻天才球员。1984年的欧洲杯上,葡萄牙杀入了半决赛,且在半决赛中与普拉蒂尼率领的法国队鏖战至加时赛,最终2-3惜败。这三个球队在世预赛中的表现也很棒,英格兰和波兰都是以小组头名出线,葡萄牙虽不是小组头名,但只落后所在小组头名西德队2分,同样是直接出线的,而且他们曾主场1-0击败过西德。摩洛哥的22人大名单中,有年轻的,也有经验丰富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国内联赛踢球,只有6名球员在欧洲踢球,且主要效力于法国联赛。摩洛哥早早就来到了墨西哥,是最早抵达墨西哥的球队之一,他们要早点适应当地的气候及比赛场地。在接下来的40天里,摩洛哥的球员主要有2个任务:1,适应气候;2,与当地的球队踢热身赛。他们的准备很充足,这种漫长而又细致的准备工作让他们日后在小组赛中受益匪浅。数年之后,摩洛哥阵中的马斯塔法-埃尔-哈达维(Mustafa El Haddaoui)在接受FIFA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球员很了解,这让我们成为占据优势的一方,而对手并不了解我们。在那个年代,你很难找到对手的资料。”摩洛哥人很务实,他们打造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中后卫位置上,马斯塔法-埃尔-比亚兹是常规主力,让人放心,和他搭档的是老将哈利法(Labid Khalifa)。两个边后卫分别是拉米斯(Abdelmajid Lamriss)以及努尔丁(Noureddine Bouyahyaoui),他们在场上很少冲到前场,尽力做好防守的本职工作。在门将位置上,扎基-巴杜(Zaki Badou)是摩洛哥国内最有才华的。依靠在国家队的出色表现,他后来转会加盟了。在西甲,扎基-巴杜度过了成功的5年,他还在1989年获得了当赛季的萨莫拉奖(西甲最佳门将)。(如今59岁的扎基-巴杜将执教阿尔及利亚豪门、七冠王阿尔及尔体育联队)多尔米(Abdelmajid Dolmy)是摩洛哥的中场指挥官,他也因此获得了“艺术大师”的称号。在场上,多尔米非常敬业,不惜体力的跑动,再大牌的对手在他身上都占不到什么便宜。上文提到的马斯塔法-埃尔-哈达维则是防守型中场,他主要负责在中场的扫荡,为前场的攻击手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泰莫米(Mohamed Timoumi)是摩洛哥队中表现最出色的球员之一,他是1985年的非洲足球先生,也是摩洛哥队的绝对大脑。在一次赛前预热活动中,时任热刺主帅大卫-普利特这样夸赞泰莫米:“他的左脚太神奇了,他是一名简洁却又很有创造性的球员。他用一次次犀利的传球控制着比赛节奏。”(泰莫米被对手侵犯)1985年的一场非洲俱乐部冠军赛事中,泰莫米不幸拉伤了韧带。他对摩洛哥队实在是太重要了,哈桑二世国王非常关心他的伤势,并让全摩洛哥最好的外科医生为泰莫米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泰莫米在休战了6个月后回归赛场。而摩洛哥的首场世界杯小组赛是在6月2日进行,这让泰莫米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状态。摩洛哥前场还有一个很有创造力的进攻好手,他便是阿齐兹-博德巴拉。阿齐兹属于自由人,他在场上的位置并不固定。阿齐兹拥有娴熟的技术、轻巧的变向以及不俗的速度,他主要在前锋和中场之间活动,是摩洛哥很有威胁的一个攻击点。锋线上,梅里两兄弟让人放心。穆斯塔法-梅里是摩洛哥世预赛的头号射手,而他哥哥阿德尔卡里姆的名气比他还要大。1986年世界杯的前一个赛季,阿德尔卡里姆在法国的勒阿弗尔俱乐部效力,他单赛季出场34次打进17球,状态火热。《泰晤士报》如此夸赞阿德尔卡里姆:“一个视野宽阔的杀手,也是锋线上出色的领导者。”6月2日,摩洛哥迎来了小组赛的首个对手波兰队。波兰队长是意甲球星博涅克,他们还有两个非常强悍的进攻王牌,分别是斯莫拉雷克以及达里乌斯-杰卡诺斯基(Dariusz Dziekanowski),后者曾多年获得波兰足球先生的荣誉。面对波兰的狂攻,摩洛哥人没有慌乱,他们在防守端展现了很高的纪律性,波兰的进攻球员无法越过摩洛哥的中场。摩洛哥主要打防守反击,等待机会。依靠泰莫米的传球,摩洛哥也拿到了几次机会。当然,他们的机会都不是太好,因为泰莫米的传球基本都是长传。进入下半场,场上的形式没有太大变化,主旋律依然是“波兰攻摩洛哥守”。尽管波兰创造了几次良机,但摩洛哥都一一化解。阿德尔卡里姆的近距离头球曾接近破门,但他没有把握住,而波兰队替补出场的乌尔班也迫使扎基-巴杜做出了一次精彩的扑救。比赛最后关头,摩洛哥出现失误,乌尔班的头球极具威胁,摩洛哥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好在皮球最终弹地后飞出了球场。(临近终场,摩洛哥出现多次失误)这场比赛最终0-0收场,对球迷而言,这样的结果自然不够尽兴,但法里亚赛后认为自己的战术没有错:“我们也想踢出漂亮的足球,但是你不能总是这么做,尤其是在你参加这种大赛的时候。”英格兰主帅博比-罗布森在看台上观看了摩洛哥VS波兰的比赛,他随后想到了如何击败摩洛哥的方法:拼身体、抢头球。首场小组赛,英格兰输给了葡萄牙,他们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博比-罗布森希望莱因克尔以及马克-哈特利能帮助三狮军团取胜。英格兰中场猛将很多,布莱恩-罗布森、克里斯-沃德尔、雷-威尔金斯、格伦-霍德尔肯定会让摩洛哥苦不堪言。面对来势汹汹的英格兰,摩洛哥继续从防守做起,纪律严明的他们很少犯错。英格兰无法在进攻端创造出太好的机会,摩洛哥门将扎基-巴杜忍住胃痉挛的疼痛,在比赛中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第41分钟,意外发生了,布莱恩-罗布森在禁区里笨拙的倒地,肩膀脱臼,无法继续比赛,他随即被换下场。(英格兰队长布赖恩-罗布森遭遇比亚兹的顽强防守)英格兰的厄运还没有结束。在失去了“神奇队长(Captain Marvel)”后,英格兰在1分钟后再遭打击。雷-威尔金斯在已经身背一张黄牌的情况下情绪失控,他对裁判的某次判罚很不满,将球砸到了裁判身后。于是,裁判向他出示第二张黄牌,威尔金斯被罚下。英格兰不得不10人应战,他们遇到了大麻烦。不过,英格兰人毕竟底蕴十足,他们最终和摩洛哥打成了0-0。此役,比亚兹一战成名,他将马克-哈特利以及布莱恩-罗布森防的没有任何脾气。虽然摩洛哥的球员们在这场比赛中再次展现了空前的团结,但他们在面对少一人的英格兰队时并没有占到便宜,赛后因此出现了很多质疑摩洛哥的声音。一位英国记者自嘲的说道:“这是英格兰1950年以来踢得最糟的比赛。”不过,摩洛哥人并不在意,前锋阿德尔卡里姆表示:“好吧,英格兰确实踢的是中世纪的足球。”两轮小组赛战罢,波兰以3分排在榜首,葡萄牙和摩洛哥都是2分,而英格兰只有1分。最后一场小组赛,摩洛哥已经没有退路,他们明白一场胜利可以让自己进入到一个非洲球队此前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世界杯第二轮比赛)。(摩洛哥对战葡萄牙的首发阵容)法里亚对球员们很有信心,连续逼平波兰和英格兰也让外界重新定位摩洛哥的实力。对阵葡萄牙的比赛中,法里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人员变动,撤下了首发前锋梅里,马斯塔法-埃尔-哈达维则重回首发。另外,法里亚还让名不见经传的哈伊里(Abderrazak Khairi)担任首发前锋,与阿德尔卡里姆搭档。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在小组赛末战之前,摩洛哥将他们的大本营从蒙特雷搬到了瓜达拉哈拉。在瓜达拉哈拉,摩洛哥可以更好的接触到星光熠熠的巴西队,当时的巴西主帅是特莱-桑塔纳,阵中拥有苏格拉底、济科、法尔考等巨星。法里亚遇到了很多老面孔,其中包括巴西队长埃迪尼奥,后者是法里亚在弗卢米嫩塞执教时培养出来的。在《变色龙的脚:非洲足球的故事》一书中,作者伊恩-霍基曾这样写道:“他们与巴西国家队好好的聚了一番。在对阵葡萄牙的比赛前一天,阿德尔卡里姆收到了苏格拉底送给他的球衣。随后的比赛中,摩洛哥的表现让世界感叹他们的灵魂已经巴西化。”苏格拉底将球衣送给阿德尔卡里姆的时候,还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踢得不是摩洛哥足球,你更像一个巴西人。”(巴西传奇球星苏格拉底)从纸面实力看来,摩洛哥肯定不是葡萄牙的对手。葡萄牙自诩拥有全欧洲最好的球员,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1984年欧洲杯上进入了四强,而且有很多球员在欧洲超级球会(1987年,也就是86年世界杯后一年,成为欧冠冠军)效力。不过呢,葡萄牙在这次世界杯中也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他们的第一门将本托在首场小组赛后的训练中出现意外,腓骨断裂。另外,他们队内的气氛也不是很好,因为球员和足协在奖金一事上存在矛盾。尽管葡萄牙队内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他们的实力依然远在摩洛哥至上。葡萄牙阵中有很多青年才俊,保罗-富特雷便是其中之一,而1985年欧洲金球奖得主费尔南多-戈麦斯则是球队的进球利器。只要戈麦斯在场,葡萄牙球迷就不用担心进球。如果葡萄牙人认为摩洛哥会在此次交锋中采取保守战术的话,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意外的。裁判一声哨响,摩洛哥球员就像开足马力的小汽车,全力攻击。葡萄牙队都傻了,他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比赛的开始阶段,阿齐兹-博德巴拉非常活跃,他多次给队友送出长传。紧接着,在一次角球配合后,比亚兹的射门打高了。第17分钟,摩洛哥拿到了第一滴血(first blood)。葡萄牙的帕切科传球失误,哈伊里将球断下,他将球带了两步后,忽然在大禁区外直接远射,皮球力量很大,球速极快,门将无力扑救,1-0!没过多久,哈伊里的一次头球也很有威胁。葡萄牙人依然无法适应摩洛哥的节奏,而他们很快就丢了第2个球。比赛的第27分钟,马斯塔法-埃尔-哈达维在前场右路送出了一脚精准的长距离传球,后点的哈伊里无人防守,他高速插上,大力轰门,球如出膛的炮弹,2-0。这个比分也被保持到了中场结束。葡萄牙人急了,他们掀起了多次狂攻,但他们的努力都成为了泡影,因为摩洛哥门将扎基-巴杜的发挥实在太出色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62分钟,摩洛哥再进一球,比赛失去了悬念。摩洛哥人打出犀利配合,他们连续10脚传球,泰莫米最后送出弧线球传中,阿德尔卡里姆在禁区弧顶处把球卸下,再带了两步杀入禁区,面对门将冷静施射,3-0。赛前,谁会想到这样的比分?这不仅仅是摩洛哥的胜利,更是全非洲的胜利。另一块场地上,英格兰击败了波兰队,这样一来,历史性的一刻出现了:摩洛哥创造了历史,他们不仅成为首支杀入世界杯决赛圈第二轮的非洲球队,而且是小组头名出线。赛后,激动的法里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界足球历史上,从来没有来自第三世界或者非洲的球队能拿到小组第一,而且这是个实力很强的小组。很多人都希望我们输球,很不幸,他们自己输了。现在,我们要好好回去休息一下。太兴奋了,这感觉就像我们成为世界冠军一样。”天有不测风云。以小组头名出线的摩洛哥本以为他们将会在1/8决赛中遇到实力较弱的对手,没想到,他们却被分到了西德,真是够倒霉的。小组赛最后一轮,西德0-2输给了丹麦,这让他们只能排在E组第二。三场小组赛,西德都有丢球,这让摩洛哥看到了一点希望。不过,小组赛中的西德队并没有使出全力。三场小组赛,鲁梅尼格都没有首发,全都是在下半场才替补出场,且亮相时间很短(分别为20分钟、15分钟、19分钟)。对阵摩洛哥时,鲁梅尼格的身体状态达到最佳,他拿到了本次世界杯的首次首发,与沃勒尔搭档锋线。对摩洛哥更不利的是,他们的后防核心比亚兹无法出场,这等同于要了摩洛哥的命。(面对西德时的首发阵容)又一次,摩洛哥用顽强征服了质疑者。西德是欧洲最强的队伍之一,但他们无法在摩洛哥身上占到便宜。墨西哥的湿热天气让西德球员很难受,而摩洛哥人则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这是他们早早来墨西哥适应气候的效果)。摩洛哥的主要问题在进攻端,球队大脑泰莫米被马特乌斯牢牢钉死,几乎隐形,这导致摩洛哥的进攻直接瘫痪。德国队的威胁点也不多,基本是靠鲁梅尼格在前场骚扰。扎基-巴杜再次扮演球队的定海神针,他做出了两次神级扑救,先后挡住了鲁梅尼格的近距离头球以及马特乌斯的射门。(扎基-巴杜的神扑救)距离终场哨还有几分钟的时候(准确说是第87分钟),西德队拿到了前场的一个定位球,主罚地点距离球门30码。摩洛哥人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没有认真排人墙,只有4个人站在球前(没想到马特乌斯会直接射门)。马特乌斯真是艺高人大胆,他出其不意的直接射门,皮球绕过人墙,转了一个大弧线,几乎是贴着地面进了球网,0-1,摩洛哥落后。摩洛哥的防守几乎坚挺了整场比赛,却在最后时刻犯下低级错误,真是虎头蛇尾。更重要的是,时间已经不多,摩洛哥人根本没有逆转的可能。就这样,摩洛哥的1986年世界杯之旅结束了。有奇迹,有兴奋,有不舍。虽然止步于第二轮比赛,摩洛哥队员在回国后依然享受到了英雄的待遇。10万名摩洛哥民众站在街道两边,欢迎勇士的归来。凭借在这届世界杯上的优秀表现,扎基-巴杜此后当选为1986年非洲足球先生,排在第二位的则是阿齐兹。无论何时,1986年的那支摩洛哥队都是非洲足球史上的一个经典,是他们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让世界见识了非洲足球的实力。2006年,非洲足协评选出了过去50年最优秀的200名非洲球员,其中有6人来自那支摩洛哥队,分别是阿齐兹、比亚兹、马斯塔法-埃尔-哈达维、泰莫米、扎基-巴杜以及多尔米。
今夏的俄罗斯世界杯将见证摩洛哥时隔20年重返世界杯大家庭的一幕。和1986年一样,他们这一次又进入了一个满是强敌的小组,同组对手包括西班牙、欧洲冠军葡萄牙。很多人都在盼望他们复制1986年的美好。只是,美好真的能重来吗?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风过乡
责任编辑:张琼_NBJ997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测量汽车轮胎气压的气压表哪有卖????一般多少钱一个????_百度知道
测量汽车轮胎气压的气压表哪有卖????一般多少钱一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修车的地方都有,有些洗车美容的地方也有,不过实体店贵些,网上便宜点,选择面广些,淘宝京东都有卖的,我买了个优利特的35一个,质量很好很准
采纳率:78%
网上就有,便宜的十几块,好点的电子表大概要一百多~【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出自鳳凰百科
摩洛哥王國(The Kingdom of Morocco)是非洲最古老國家之一,也是非洲大陸上最早有人類生存的地方。據考古挖掘說明,這裡的人類生存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漫長時代。在境內西部的西迪阿卜德拉赫曼地方,曾發現公元前20萬年的人類遺址。經由幾處古岩洞裡發掘出的古人類遺骨和器物證明,在新舊石器交替時代,這裡已有人類生存,它與地中海周圍發掘出的「尼安德特人」的特徵相同。
公元前6000年,這裡就有農業耕種。公元前3000年,柏柏爾(Berbers)人大遷居南部阿特拉斯山脈一帶,以摩洛哥為老家。公元前15世紀,來自亞洲西部的腓尼基(Phoenician)人渡過地中海,來到這片非洲西北部的土地上,見當地風光綺麗,便稱此地為摩洛哥,意為「休養勝地」,在取得大西洋東岸的制海權後,並在各處建立貿易據點,教導土著使用鐵器。
公元前12世紀,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南岸和北岸建立了版圖龐大的帝國,範圍除了今日的摩洛哥外,還包括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西班牙南部和法國南部,統治中心則設在突尼西亞。
公元前5世紀時,腓尼基人的勢力被迦太基人所取代,迦太基(Carthaginians)人在北非海岸建立了帝國,從錫德拉灣到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建立許多新的殖民地,以保護它的壟斷性貿易。
公元前264年,迦太基帝國和羅馬帝國為了爭奪地中海的霸權,前後發生三次「布匿戰爭」(Punci Wars)。公元前200年,境內柏柏爾部族首領布卡爾趁機興兵奪取政權。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羅馬所滅,摩洛哥也落入羅馬手中,不過當地的酋長保留有相當的自治權。布卡爾家族將霸權擴大到摩洛哥北部阿爾及利亞的中部和西部,創立了茅利塔尼亞王國。
羅馬帝國取得北非統治權後,讓茅利塔尼亞自治,並未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僅以能確保羅馬商船在直布羅陀海峽通行無阻為主要目的。當時,柏柏爾人還在現在的阿爾及利亞建立了努米底亞(Nimidia)王國,而羅馬帝國趁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薩(Mass-inissa)駕崩的機會,將這個王國的領土分封給幾個酋長。公元前118年,朱古達(Jugurtha)重新統一努米底亞王國,並與他的岳父茅利塔尼亞王國博庫斯(Bocchus)結盟,共同對付羅馬帝國。
公元前111年,羅馬帝國興兵討伐,朱古達用計一再收買羅馬將領,戰爭因而延續長達5年;直至公元前106年,博庫斯反被羅馬收買、誘捕了朱古達。羅馬元老院為了酬謝博庫斯,乃將茅利塔尼亞王國的西部邊界從穆盧亞河向西展到克比爾河。
公元前一世紀初博庫斯逝世,把王國平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博庫斯二世分到茅利塔尼亞,相當於現在的阿爾及利亞;博古德(Bogud)分到西茅利塔尼亞,也就是現在的摩洛哥。
公元前一世紀中葉,羅馬帝國內部紛爭激化,凱撒和龐培勢不兩立,茅利塔尼亞東、西兩位國王兄弟也捲入這場公開的敵對行動,他們在情勢所迫下,時而為這一邊效勞,時而又為另一方賣命。
公元前45年,茅利塔尼亞國王博庫斯二世支持凱撒,與凱撒軍團並肩作戰出兵西班牙,對付龐培;而西茅利塔尼亞國王博古德則擁護龐培,派兩位王子在龐培軍中服役,翌年,凱撒在塔普蘇斯戰勝了龐培。後來,屋大維和安東尼對抗時,也發生類似情形。
公元前38年博古德聽命於安東尼,並親自率遠征軍赴西班牙與屋大維軍團作戰;博庫斯二世則趁博古德赴西班牙的機會,出兵併吞西茅利塔尼亞,獲得屋大維的封賞,成為茅利塔尼亞王國的唯一統治者;丟了王冠的博古德不幸在西班牙又打了敗仗,只好東逃投靠安東尼。
公元前29年,屋大維委任童年好友朱巴二世(Juba II)為努米底亞國王。公元前25年,羅馬元老院決定將努米底亞納入羅馬帝國,成為一個行省。屋大維為彌補朱巴二世的損失,讓他出任茅利塔尼亞國王。
朱巴二世自幼在羅馬接受教育,文采風流,既是藝術家和文學家,又是哲學家,用希臘文寫過歷史、地理和戲劇等著作,他的妻子克婁芭特拉o塞萊妮,是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婁芭特拉所生的女兒。
朱巴二世上任後,致力於當時的科研和藝術,培育至今還富有生命力的摩洛哥產業,如橄欖油、葡萄種植,以及沿海的捕漁業等。公元前25年,也又將首府營造成一個擁有2萬人口的繁榮都會。
朱巴二世駕崩後,傳位給王子托勒密(Ptolemies)。公元40年,托勒密逝世,茅利塔尼亞王國正式淪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並被劃分為廷吉塔納茅利塔尼亞和凱撒茅利塔尼亞兩個行省。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這兩個行省幾乎完全基督教化。公元253年,柏柏爾族人法拉克率領農民和奴隸舉行大暴動,反對羅馬帝國的奴隸化政策,摩洛哥各地群起響應,使這個大暴動持續了10年之久才被鎮壓下去。
羅馬帝國晚期,北非各地經濟蕭條。公元429年,屬日耳曼血統的汪達爾人(Vandals)在其首領蓋塞里克(Gaiseric)率領下,像潮水般沿著海岸,由西向東,勢如破竹,湧入北非,佔領了摩洛哥,於公元439年建立汪達爾王國。公元455年,汪達爾人渡海攻陷羅馬城,大肆劫掠財物。
在汪達爾人統治摩洛哥約100年的公元534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出兵滅亡汪達爾王國,恢復對摩洛哥的統治。但拜占庭帝國只能控制幾個大城市,偏遠地區鞭長莫及,使得柏柏爾人部落各自為政。公元646年,拜占庭帝國駐北非總督格雷戈里自行宣布獨立,與柏柏爾人各主要首領簽訂公約,定都斯貝特拉,但他執政時間不長,在阿拉伯人入侵時,就死於斯貝特拉。
公元683年,稱霸西亞的阿拉伯倭馬亞帝國(中國古稱白衣大食)的穆斯林西路遠征大軍,由騎著白馬的奧格巴o伊本o納非(Ugba Ibn Nafi)將軍統率,從駐地的突尼西亞名城開羅安大本營大舉西征,沿著地中海南岸西邊,橫掃摩洛哥,直抵摩洛哥北端丹吉爾以西的海角,面對波濤洶湧、一望無際的大西洋,認為這裡就是大地的最西端,他一面迎著海浪縱馬馳騁,一面不自禁地隨口喊出「馬格里布」(Maghreb),阿拉伯文意為「最西之地」或「日落之國」。
當時阿拉伯人的遠征不是要佔領北非,而是為掠奪財物和女人,所以不久阿拉伯人便原路班師回朝,奧格巴在歸途中死於比斯克附近的一個綠洲上,現在這個綠洲仍以他的名字命名。從此以後,這片北至地中海、西瀕大西洋、南接撒哈拉沙漠的土地,便被稱為馬格里布地區,而摩洛哥的阿拉伯名字,就叫做「馬格里布」。
在穆斯林眼光中,自古就認為摩洛哥是「極西之地」,因為不論對於穆斯林、或是更早的古羅馬人、或腓尼基人來說,現在的摩洛哥領土都是邊界的極限,再往西是浩瀚的大西洋,往南是深不可測的熱帶沙漠和大陸。在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爭奪領地的歷史長河中,摩洛哥一度是伊斯蘭軍隊進攻歐陸的跳板,伊斯蘭勢力曾由此渡過僅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北征伊比利半島南部;它也曾經是基督教防堵穆斯林勢力擴張的堡壘,迫使伊斯蘭教勢力對世界版圖的擴張到此為止,持續到21世紀的今天,摩洛哥已名副其實的成為伊斯蘭世界極西之地。
公元709年,穆薩o伊本o諾塞爾(Mousa Ibn Noceir)率領阿拉伯軍隊第二次入侵北非,並開始在摩洛哥廣泛傳播伊斯蘭教,但遭到柏柏爾人的抵制。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統治了摩洛哥,伯伯爾人的騎兵曾揚威羅馬,並曾協助阿拉伯人進攻西班牙。但阿拉伯人始終把當地人當作被征服民族,並對新入教的當地人課以只有異教徒才應該繳納的賦稅,竟指他們是低人一等的穆斯林,再加上阿拉伯人的殘酷和貪婪,終於引發了反阿拉伯人統治的大暴動。
公元740年,哈瓦利吉(Kha-warij)的虔誠教徒邁塞拉在蘇斯省發動大起義,結束了阿拉伯人的短暫統治。此後,柏柏爾人掌握著自己的命運,但尚未形成統一局面,境內出現許多小國,由哈瓦利吉教派或其他各種異教徒的首領來統治,但他們都和歐洲保持著商業關係。
公元788年,阿拉伯帝國內部的權力鬥爭激化,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哈桑全家被政敵所殺,但他的叔父伊德里斯o伊本o阿卜杜拉(Idris Ibn Abdullah)帶著佣人雷席德逃脫,兩人越過北非,來到扎爾洪,受到當地酋長伊斯哈克的歡迎。伊德里斯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他娶先知的女兒法蒂瑪為妻,是穆斯林中有很高聲譽和宗教地位的人。他來到摩洛哥後向當地人宣傳什葉派伊斯蘭教義,許多基督徒和猶太人都受到他的感化而皈依伊斯蘭教,他的實力因此大增。翌年,帶領信徒們渡過穆盧亞河,佔領特累姆森,創立伊德里斯王朝(Idrisid Dynasty),這是非洲最早獨立的什葉派穆斯林阿拉伯王國,統治摩洛哥190年。
在西班牙的穆斯林伍麥葉王朝(Umayyad Dynasty),對這種伊斯蘭教分化運動非常害怕,派遣使臣薩瑪赫前來詐降,博得伊德里斯的信任和重用,於公元793年設法毒死了伊德里斯。伊里德里斯生前娶柏柏爾女子卡莉扎為妻,死時留下一個遺腹子。
孩子穆萊o伊德里斯(Mouly Idriss)出世後被擁立為國王,稱伊德里斯二世,尚未成年就開始親政,野心比父王還大,一心想建立一個包括北非和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地區在內的龐大帝國。按照他所設計的帝國,必須有一個交通方便、地點適中,處於繁榮地帶的大都市。公元808年,他定非斯為首都,採取中央集權制,成功地統治了摩洛哥各部族,使得這個王國的經濟和文化日趨興盛,摩洛哥北部地區開始使用阿拉伯語。
公元828年,伊德里斯二世吃葡萄時被葡萄核梗在咽喉裡噎死,遺下12個兒子,由長子穆罕默德繼位,並遵從母后之命,與7個弟弟分治王國,結果內訌不斷,王朝一蹶不振。
公元836年,穆罕默德讓位給兒子阿里,阿里和他的繼任者葉海亞一世(Yahia I)都善於治理國家,使非斯城繁榮一時,成為北非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只可惜後來繼任者葉海亞二世和阿里二世都是昏君,先後都被逐出首都非斯。
11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再次大規模入侵,蹂躪北非各地,但未能建立政權。這時摩洛哥南部山區的柏柏爾人中,一個以「宗教改革」為號召的政治武裝集團開始崛起,史稱阿爾莫拉維德人(Almoravids)。1061年的時候,尤素夫o伊本o塔舒芬(Yusuf Ibn Tashufin)被阿爾摩拉維德人的首領艾布o貝克爾授權指揮馬格里布的軍隊,他很快地便重整軍威,並與當地各部落首領建立聯盟,定都馬拉喀什,建立了柏柏爾人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封建王朝。後來又把勢力擴張到摩洛哥的北部,先後佔領了非斯、塞夫魯、丹吉爾、特累姆林、烏季達、奧蘭和休達,首次實現了摩洛哥的統一,而且還併吞了阿爾及利亞西部。
1086年的6月30日,尤素夫率領一支由阿拉伯人、柏柏爾人和蘇丹黑人組成的遠征軍,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並於同年10月23日在阿薩加爾戰役中,打敗由西班牙國王阿豐索六世(Alphonse VI)指揮的基督教軍隊,佔領除巴倫西亞以外的整個西班牙領土,然後以塞爾維亞城為 「陪都」,建立一個橫跨歐非兩洲龐大的柏柏爾人王國,當時被歐洲人稱之為阿爾摩拉維德王朝。
12世紀初的1106年尤素夫駕崩,傳位給兒子阿里o伊本o尤素夫(Ali Ibn Vusuf)。新王不善於守成,過份依賴柏柏爾人來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在當時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勢不兩立和長期對抗的情況下,顯得束手無策,特別是1118年薩拉戈薩被十字軍攻克後,他已無力阻擋基督教徒收復失土的浪潮。
另一支居住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區柏柏爾人的阿爾莫哈德(Almohads)人,以「純潔宗教」為號召,開始反抗阿爾摩拉維德王朝。
12世紀初,當地有個名叫伊本o圖邁爾特(Ibn Tumart)的人,酷愛傳教,曾走遍北非和中東等地以廣見聞,此人身材矮小,相貌醜陋,雙目深陷,額骨突出,但精神煥發,銳氣逼人,講經時善於煽動性,曾到摩洛哥各地傳播他的學說。他自以為承受天命,認為朝廷已腐敗無能,要推翻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後來,他在首都馬拉喀什講經時,因當眾辱罵國王的妹妹而被迫逃回故鄉廷邁勒,號召本部落族人,於1125年發動叛亂,自封為宗教領袖,組織軍隊,向馬拉喀什發動進攻,但被國王阿里的軍隊打敗,於1128年悲憤而死,臨終前指定他的得意門生阿卜杜勒o慕敏(Abd al-Mulin)為接班人。
阿卜杜勒o慕敏是陶器商的兒子,天資聰穎,意志堅強,受過良好教育,深諳伊斯蘭教義,精通阿拉伯語。他為了凝聚同黨的向心力,把師父死訊一直隱瞞到1130年才公布,並同時自立為宗教領袖,僭稱哈里發,首要任務就是繼續反對阿爾摩拉維德王朝。於是七拼八湊建立一支陸軍和艦隊,聘請法國和西班牙的軍官訓練軍隊,創下阿拉伯軍隊雇用基督教徒當教官的先例。此後,他又用了15年時間採取蠶食政策,逐步獲得對大阿特拉斯、中阿特拉斯和里夫地區的控制權。
1142年,阿里國王駕崩,太子塔士芬繼位。這位新王比他父王更無能,致使阿卜杜勒o慕敏揮軍北上。1146年塔士芬王病逝,新王伊薩克繼位,此時阿卜杜勒o慕敏已征服了摩洛哥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區。
1147年阿卜杜勒o慕敏圍攻馬拉喀什城,阿爾摩拉維德末代國王伊薩克投降,慘遭處死,城內平民也多被屠殺,阿爾摩哈德王朝宣告成立,定都馬拉喀什。不久國內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區的居民發動叛亂,阿卜杜勒一一加以鎮壓,3萬多人被處死。此後阿卜杜勒o慕敏集中精力處理北非問題,於1151年征服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的大部分地區,回國途中在塞提夫附近與阿拉伯部落聯盟進行決戰,又大獲全勝。但他不僅沒有懲罰敗軍,反而將阿拉伯騎兵納入戰力,在對西班牙基督教十字軍的聖戰中再度大獲全勝。
1158年,阿卜杜勒征服了的黎波里坦尼亞,解脫了西西里人對北非海岸的統治,統一了摩洛哥,還將埃及以西的整個北非地區納入他的麾下,連西班牙穆斯林居住區也向他臣服,建立第二個橫跨歐非兩洲的柏柏爾人帝國。1163年,他死於拉巴特城,在穆斯林非洲世界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在柏柏爾人兩個王朝對西班牙統治長達200多年中,信仰基督教的西班牙人和猶太人,遭到政治和宗教上雙重的殘酷迫害,很多人慘遭屠殺或被流放。因此當時歐洲人稱這些蹂躪西班牙人的柏柏爾人為「摩爾人」,意即「野蠻人」,於是拉丁語的「摩洛哥」由此得名。在那個時期,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相融合,演變出具有特殊風格的「安達魯西亞文化」。這兩個柏柏爾人帝國的統治者,搜刮轄內各地的財富,擴建馬拉喀什和非斯等古城,留下許多具有安達魯西亞風格的著名建築。
年阿布o雅各布o尤素夫(Abou Yacoub Youssef)統治時期,這個伊斯蘭王國國力強盛,併吞了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地區。1172年又攻佔塞維亞,將統治範圍擴展到西班牙北部。但是嚴格地說起來,這位國王軍事才能並不很強,在後來的十字軍進攻時頻頻受挫,1184年在聖塔倫戰役中受傷而死,其子阿布o尤素夫o雅各布o曼蘇爾(Abou Youssef Yacob Mensour)繼位。
新王與祖父性格相似,野心勃勃,窮兵黷武,雖然在生活上窮奢極侈,但登基不久就百廢俱興,在國力的拓展上,也重振霸業,1195年在西班牙的阿拉科斯擊敗基督教軍隊,扼制了十字軍進攻的銳氣,使他名聲大噪,連曾因摧毀耶路撒冷而招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偉大的薩拉丁(Saladin)也對他以禮相待,還派特使攜帶貴重禮物向他祝賀。
1198年曼蘇爾駕崩,王位由其子納賽爾o利丁o阿拉(Nacer Lidin Allah)繼承。1212年,王朝位於安達魯西亞信奉伊斯蘭教的地區被信奉基督教的軍隊所佔有,這象徵著伊斯蘭教開始從西班牙和葡萄牙退卻。利丁o阿拉國王在拉斯納瓦期德托洛薩的戰役中,被卡斯蒂利亞、萊昆、納瓦拉和阿拉貢等四國組成的十字軍所擊敗,回到馬拉喀什後不久就離開人世。
其子穆斯坦西爾o伊拉接位後,不僅對國家毫無建樹,甚至對威脅王朝的危機也不聞不問,任憑馬里尼德(Marinid)部族勢力日益膨脹。這個部族原先是居住在摩洛哥東部地區,負責守衛東部疆界,1216年後,他們在綽號「獨眼龍」的首領奧斯的率領下,橫掃摩洛哥中部地區,佔領菲斯、梅克內斯和塔札等地,迫使這些城市向他納貢。1224年,穆斯坦西爾o伊拉病逝,他的兩個兒子為爭奪王位兄弟鬩牆而開戰,舉國上下亂成一團,直到日,無政府狀態才宣告結束。
當時,曼蘇爾的孫子馬蒙(Mamoun)在基督教民防軍的幫助下登上王位。基督教民防軍是當時唯一有能力採取果斷行動的武裝力量。馬蒙雖係穆斯林,但過去一直住在西班牙,娶基督教徒拉納o哈芭波為妻,與基督教徒交往密切,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在馬拉喀什的清真寺中登場講經時居然宣揚基督教的優點,這種絲毫未加掩飾的傾向,使社會更加動蕩不安。
日馬蒙王駕崩,傳位給年僅14歲的王子雷席德,他在位11年,於1243年在馬拉喀什病逝,這時阿爾莫哈德王朝已處在危傾之中。
1248年,馬里尼德人在首領艾布o葉哈雅指揮下攻佔菲斯,創立馬里尼德王朝(Marinide Dyn-asy),定都菲斯。艾布o葉哈雅1258年逝世,其弟阿布o尤素夫o雅各布(Abou Youssef Yacoub)繼位,他於1269年攻陷馬拉喀什,統一全國,阿爾莫哈德王朝正式滅亡,走入歷史。
新王雅各布上任後,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兼備,把西班牙的名藝術家請到宮廷中來,讓大臣們磋研提高文化修養,並於1272年下令修建菲斯新城,以美化城市,於1279年在老城的基礎上興建王宮、特區、兵營和受王室保護的猶太居民區,即所謂的「鹽區」;舊城也被悉心的保留下來,還增建了許多神學院。
在積極作內部建設的同時,強勢的鎮壓弭平了國內的叛亂,又整軍經武,出征西班牙,發動伊斯蘭聖戰,不幸於1286年戰死在西班牙,在位21年。遺體被運回摩洛哥,安葬於拉巴特城郊的舍拉皇陵。
雅各布執政期間,主要困擾他的是持續達9年之久的「特累姆森之圍」。起因是其子阿布o阿密爾起兵謀反失敗,逃到敵國阿卜杜勒瓦迪德王朝都城特累姆森,他出兵攻城,駐紮在附近,攻打9年還沒有成功。有趣的是他竟然可以在攻城之餘,9年之內就地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城堡,令人嘆為觀止。如今仍然壯觀的遺蹟雖讓參觀者動容,但其過程更教人稱奇。1307年,國王阿布o雅各布被一名心存不滿的宦官刺殺身亡,故特累姆森城在他生前是圍而未克。繼任者阿布o薩比特放棄繼續圍城行動,平庸地執政了24年,於1331年駕崩。
繼位的阿布o哈桑(Abou Ha-ssan)命運坎坷,屢遭失敗,卻是後人推崇為這個王朝最傑出的國王之一。他總算完成了祖父的遺願,用了兩年的時間,於1337年攻佔特累姆森。1340年,出兵西班牙,在薩拉多河畔被卡斯蒂利亞國王和葡萄牙國王戰敗,受挫後侵略野心略有收斂,但隨即又企圖染指突尼西亞。
1347年率軍出征突尼西亞,先是節節勝利,但在開羅安吃了敗仗。當他帶著殘兵敗將回到摩洛哥時,其子麥瑞尼o阿布o伊南(Merinid Sultan Abou Inane)已篡奪他的王位,一場父子相殘大戰於焉展開,結果阿布o哈桑敗於烏姆靈卜亞河戰役,亡命阿特拉斯山,並於1351年病逝。
違背倫理篡位的阿布o伊南,終於也得到了報應,多病的身體使得大權旁落,任由大臣擺布,這樣仍未能滿足大臣的貪念,竟然發動宮廷政變,用坐墊將阿布o伊南活活悶死,立年僅五歲最小的王子賽義德為王,大臣伊本o哈桑自封為攝政王。
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政變謀殺的宮廷大動亂時代,直到1366年阿布o哈桑另一位王子阿卜德o阿齊茲(Abd Aziz)登基,在一群得力的朝廷大臣協助下,首先遷都菲斯,逐漸地政治較上軌道,秩序也開始恢復。這批朝臣中包括當時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伊本o赫爾東(Ibn Khaldoun),所寫「柏柏爾人史」至今仍為北非歷史的最珍貴資料。
但這種好景在阿卜德o阿齊茲去世後,國內暴動和宮廷的變亂又此起彼伏地暴發不已。1383年先王的姪兒阿布o阿巴斯(Abo-ul Abas)在紛爭中得到勝利,動亂才告平息。
15世紀,王朝又陷入王位爭奪戰的亂象中,國家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加之西班牙、葡萄牙兩個基督教國不斷干預內政,同時強行霸佔王朝所屬沿海地區。
最早入侵的是葡萄牙人,1415年,葡萄牙人佔領摩洛哥北端的丹吉爾及其東方不遠處的休達港(Port of Ceuta)等兩個直布羅陀海峽城市,繼而向南擴張控制摩洛哥北部地區;葡萄牙艦隊也在摩洛哥南部大西洋岸登陸,攻佔最大的城市阿加迪爾,葡萄牙商人也隨之往東深入南疆柏柏爾人聚居的蘇斯地區,掠奪財物。後來西班牙人和熱那亞商人接踵來到蘇斯地區,與葡萄牙人產生貿易爭奪戰;而且西班牙人還進佔摩洛哥其他沿海城市。
15世紀中葉,菲斯城居民處決了馬里尼德王朝末代國王,這個王朝遂告瓦解。此後摩洛哥統治者若想保住王位,就必須獲得菲斯城宗教領袖和貴族的支持。1458年,葡萄牙人佔領了梅利利亞。1514年先知穆罕默德o卡伊姆比o阿姆拉拉自立為王,建立撒丁(Saadians)王朝,開始對摩洛哥沿岸地區的西方殖民者發起攻擊。1518年,其子艾哈邁德o阿魯吉(Ahmed Aroudj)即位後,追隨父親的腳步把葡萄牙人趕走,1520年並出兵佔領馬拉喀什。幾年後,他的兄弟穆罕默德o謝里夫(Sharifian)篡奪了王位,自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代,並以「救世主」自居,於1548年攻克梅克內斯,1549年佔領菲斯,擊敗葡萄牙人和土耳其人,並摧毀今日馬利共和國所在地的非洲加奧王國(Kingdom of Gao)。
謝里夫是位好戰的國王,於1557年被政敵暗殺,其子阿布o穆罕默德o阿卜杜拉繼位,遷都馬拉喀什,在位期間國內政局穩定,他利用這個機會,傾全力擴建都城。
1573年謝里夫逝世,傳位其子瑪圖瓦克勒,但是叔父阿卜德o馬利克(Abd Malek)爭奪王位,在土耳其人的支持下自立為王,改王號為穆塔塞姆,瑪圖瓦克勒向葡萄牙人求援,葡萄牙國王欣然干預摩洛哥內部事務,並親自率3萬大軍在阿齊拉勒登陸。
日,摩洛哥、土耳其和葡萄牙等三國大軍在凱比爾堡會戰,史稱「三王大戰」,結果三敗俱傷,瑪圖瓦克勒和阿卜德o馬利克都戰死沙場,葡萄牙軍隊全軍覆沒,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也淹死在姆哈曾河中。在戰鬥快要結束時,阿布o阿巴斯o馬利克(Aboul Abbas Malek)從菲斯帶來一支軍隊支援他的兄弟阿卜德o馬利克,結果輕輕鬆鬆地囊括所有勝利果實,理所當然地登基當上摩洛哥王,取號曼蘇爾(Mansour)。後來他又出兵遠征蘇丹,擄回大量金銀財寶,因而風風光光的得名「金國王」。
這位撒丁王朝最傑出的國王曼蘇爾,強勢到可以公然問鼎伊斯蘭哈里發(教主)的地位,他駐錫馬拉喀什,平時住在一幢活動帳篷式的王宮裡,透過一名神職人員掌控全國。在他登基不久後,葡萄牙攝政王派遣特使前來媾和,曼蘇爾乘機向葡萄牙索取鉅額贖俘金。
對內他積極推行中央集權制度,將土地分給高官,並豁免其賦稅;在他統治時期,農業和製糖業都發展迅速。為了維護中央集權制,曼蘇爾下令組建軍事部落集團,用免征賦稅和分贈土地的辦法,各養一批能夠召之即來的現役軍人,組成一支享有特權服兵役義務的警備軍。曼蘇爾還是一位奢侈淫逸的君主,熱衷於大興土木,促進了菲斯的繁榮,他的王宮也以壯麗而聞名北非。1591年,他出兵佔領通往蘇丹貿易通道上的加奧和廷巴克圖等兩個城市,大量的黃金源源輸入國庫;他還與西班牙建立了貿易和外交關係。他在位的25年是撒丁王朝的全盛時代。
日,曼蘇爾國王駕崩,三個兒子為爭奪王位而開戰,結果澤丹王子在菲斯被擁立為國王,馬蒙王子在馬拉喀什另立為王,分裂的下場,導致國勢衰弱,同時隨著歐洲國家勢力的日益強大,大量穆斯林被西班牙驅逐出境,紛紛湧入摩洛哥,使社會動蕩加劇。
1654年,摩洛哥東南地區阿拉伯部落中的阿拉維(Alawis)人崛起,其首領穆萊o拉希德(Moulay al-Rashid)於1666年推翻撒丁王朝,統治摩洛哥,定都菲斯,建立摩洛哥歷史上最後一個伊斯蘭阿拉維王朝,延續至今已長達344年。在位期間大興土木、美化都市,菲斯的市貌大致皆係這個時期的奠基。
1672年拉希德突去世,他的異母兄弟穆萊o伊斯梅爾(Moulay Ismail)迅速佔領國庫,自立為主,並定梅克內斯為首都。但是他的兄弟穆萊o哈拉尼和他的侄兒艾哈邁德o馬赫拉茲,以及北摩洛哥的部族首領希德爾o吉蘭,在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支持下起兵反叛。戰爭持續了5年,1673年,希德爾o吉蘭戰敗被殺,伊斯梅爾最後與他的兄弟和侄兒妥協,讓他們也進入摩洛哥的權力機構。
此後,伊斯梅爾還建立一支由奴隸和自由黑人組成的15萬人軍隊,配備有歐洲武器,其中軍官精通步兵和砲兵聯合作戰。1679年、1682年及1695年,他曾動用這支軍隊,進攻土耳其人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以確保邊界的安全。
在伊斯梅爾由年長達55年的執政期間,摩洛哥與歐洲列強的關係一直非常複雜,當時摩洛哥沿海有許多港口被歐洲基督徒佔據,他先以組織海盜在大西洋打劫西方商船,後來直接用武力收復沿海各城鎮,1681年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穆拉城,1684年將英國人逐出扼直布羅陀海峽西口的丹吉爾。並和當時與西班牙為敵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建立友好關係,企能獲得路易十四經濟和軍事上的援助,以便收復被西班牙人侵佔的直布羅陀海峽東際門戶港休達(Ceuta)和梅利利亞(Melilla)。
伊斯梅爾國王想利用聯姻方式協助事業,派遣特使到巴黎向法王路易十四的私生女孔蒂公主求婚,當孔蒂公主得知伊斯梅爾國王已有好幾百名妻妾,而且平時喜歡的消遣之一就是棒打妃子時,連忙拒絕了這樁婚事。
伊斯梅爾在執政期間,主要經濟來源是依靠貿易利潤、徵收海盜稅和農業稅,因此使國家較為繁榮。他自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要求人民對他忠貞不二,他對伊斯蘭教十分虔誠,每天都一絲不苟地施行宗教禮儀;曾編撰一本宣揚伊斯蘭教信仰的書送給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企圖使他改信伊斯蘭教。
更糟的他是北非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為人非常殘忍,隨便殺人,連他的妃子和親生兒子也不能倖免。有一次,他心情不佳,到王宮後花園散步,看到一名妃子擅自摘了一個橘子,就走過去把這名妃子活活勒死。他曾親手砍掉一名王子的一隻手和一隻腳;一名小王子因年幼在他面前哭泣而被他用坐墊活活悶死。他還把抓到的西方戰俘送去餵養動物園中的老虎和獅子,某些摩洛哥特有的酷刑就是他發明的。
他對阿拉伯馬情有獨鍾,共飼養了500多匹阿拉伯純種馬,修造了豪華的馬廄,每天巡視一番,他上馬時幾乎同時完成以下三種動作:躍身上馬、抽刀出鞘,砍下為他扶鐙奴隸的頭顱。酷愛建築藝術的他,在梅克內斯所建的王宮,是一群被徵召的基督徒建造,傳說當建築工程完成時,部分工人被活活鑲進宮殿的牆壁裡。王宮建好後,曾在宮裡毫無節制的不斷舉行豪華盛宴。
日,伊斯梅爾以80高齡去世時,留下800多名王子和900多位公主。在他死後20年裡,是摩洛哥史上最混亂時期,繼位的是他的兒子毛拉伊o艾哈邁德,這位國王即位不久就遠征蘇丹,目的是搶劫財物。此後他的政權很快就因官吏們的違法亂紀和昏庸無能而受到危害,全國到處發生暴亂,就連黑人警衛軍也參加了叛亂。後來,他的一位兄弟阿卜德在馬拉喀什稱王,並佔領了梅克內斯,從此出現了由兩個爭權的君主共同治理的國家的局面。艾哈邁德逝世時,阿卜德還繼續在馬拉喀什執政。王國的北部成為內訌紛爭的舞台,動亂了20年之久,艾哈邁德的繼位者穆萊o阿卜杜拉(Moulay Abdallah),曾先後五次被廢黜,直至1746年才在烏達亞部落和黑人警衛軍的支持下,重新登基。
1757年穆罕默德三世(Muha-mmad III)繼位,這是一位有教養的聰敏人,熱心於和西方基督教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先後與丹麥、瑞典、美國簽訂通商條約。由於摩洛哥海盜經常搶劫法國商船,1765年法國海軍上將夏福指揮一支艦隊,摧毀了盤據在阿布拉克拉克河和盧庫斯河入海口處的海盜巢穴,並砲轟拉巴特和塞拉,然後在拉臘什登陸,上岸的450名法國水兵不久就被海盜全殲。1767年,摩洛哥與法國簽訂了商務條約,確保法國商人自由通商的權利。1769年,摩洛哥迫使葡萄牙人撤出馬扎甘,從而收復了最後一座被西方基督教國家佔領的城市。
1790年,穆罕默德三世駕崩,他的兒子亞齊德(Yazid)繼承王位,由於母后是愛爾蘭人。在他執政期間,摩洛哥便與英國簽訂一項通商條約,使英國人可以在摩洛哥有行動、居住和經商的自由。亞齊德是一位貪婪卑劣的君主,他對猶太人肆意搶掠,弄得他們貧困不堪,他在位時間只有兩年,1792年駕崩時,他的兩個王子希沙姆和蘇萊曼爭奪王位,結果蘇萊曼獲勝。這位國王對摩洛哥的發展,以及與西方列強關係的進展頗有貢獻。
蘇萊曼國王於1822年駕崩,臨終前指定他的侄兒阿卜杜勒o拉赫曼(Abdal Rahman)繼承王位。新王執政期間,經常受到國內一些部落和貴族的挑戰,從年,曾先後六次平定叛亂。在對外關係方面,1830年歐洲國家增加對北非的干預,法國侵入阿爾及利亞,並強迫摩洛哥協助逮捕阿爾及利亞的領袖阿布杜卡迪爾(Abdelkader)。此外,由於拉赫曼國王鼓勵海盜活動也與歐洲大國發生衝突,之後又捲入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解放戰爭,並對法國採取敵對行動。
1832年,柏柏爾人酋長阿布杜勒o卡迪爾(Abdal-Kader)奮起反抗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佔領軍,並得到國王的支持。
1844年,摩洛哥與法國交戰,損失慘重,被迫簽訂「丹吉爾條約」,承認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主宰地位。
阿卜杜勒o拉赫曼在位期間,也曾與其他歐洲列強簽訂商業條約,他以精明的外交手腕周旋,維持了摩洛哥獨立。1856年,英國在摩洛哥也獲得有利的貿易權。1859年,西班牙犧牲摩洛哥利益以增加其在北非的領土。同年8月,阿卜杜勒o拉赫曼駕崩,其子穆萊繼位。同年,摩洛哥與西班牙交戰,摩洛哥戰敗,被迫簽訂「拉斯河協定」,賠償西班牙一億銀幣,但摩洛哥無力償付,就由英國先墊付,使英國勢力得以介入摩洛哥。
1873年,穆萊國王駕崩,王子哈桑一世(Hassan I)繼位。哈桑國王當時已是國內的宗教領袖,且長期在軍隊中服役,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極力反對西方國家的影響。自年從未停止過戰爭。
日,哈桑一世病逝,他的兒子阿卜杜勒o阿齊茲(Abdal-Aziz)繼位。他繼位時年僅14歲,母親拉納o雷吉姆精明能幹,委任宰相布o艾哈邁德為攝政王。1900年攝政王布o艾哈邁德去世,阿齊茲國王開始親政,他極欲振興國家,使國家能現代化,但由於處事輕率,特別在改革賦稅制度上,因缺乏管理人才而沒有成功,引起老一輩既得利益者和不符原來信仰、習慣的宗教人士的不滿,而普通百姓則對改革又漠不關心。這使得阿齊茲有志難伸。
1904年,法國和西班牙締結瓜分摩洛哥的秘密條約,並同意英國在埃及採取殖民行動,以換取他們在摩洛哥獲取的全部權利;但德國也想介入摩洛哥,所以堅持在這個國家實行門戶開放政策,以便讓歐洲列強在摩洛哥的利益平等。翌年一月,法國試圖強迫摩洛哥接受軍事改革計劃。
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訪問丹吉爾港,提出了貿易自由和利益均等的要求。此後,法、英、德三國為了爭奪在摩洛哥的利益,造成北非政局動蕩不安,史稱「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引起國際驚慌。
日~4月7日,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奧匈帝國、俄國、美國、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和瑞典等13個國家,在阿爾吉西洛斯(Alg-eciros)召開國際會議,確認摩洛哥的領土可以保全,但德國和其他列強在摩洛哥的經濟利益也被確認,法國和西班牙則被委以摩洛哥的警察權。1907年,法國以保護本國國民為藉口,大舉進軍摩洛哥,佔領烏季達和卡薩布蘭加,隨後又佔領菲斯;而西班牙也乘機佔領摩洛哥其他地方的阿賴特和凱比爾堡。
同年,阿齊茲國王的兄弟阿卜杜勒o哈菲德(Abdal Hafid)在馬拉喀什發動叛亂,並於翌年8月23日擊敗政府軍,迫使阿齊茲國王退位。同年12月,歐洲各國先後獲承認阿卜杜勒o哈菲德為摩洛哥新國王。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是突然發生的,1911年,德國派遣砲艇「豹號」駛進阿爾加迪港,表面上是為摩洛哥人發生叛亂期間保護德國人的利益,實際上是對法國進行威脅;只有英國支持法國。同年11月4日,法德雙方簽署條約,使一場國際危機得到平息,法國用割讓中非領地來換取德國承認法國對摩洛哥的侵佔,從而避免了一場歐洲戰爭。根據這個條約的精神,法國得到了對摩洛哥的保護權,德國則獲得法屬剛果的一些領土,而西班牙仍保持其對摩洛哥北部大部分地區和南部窄長地帶的控制。
日,法國迫使摩洛哥國王阿卜杜勒o哈菲德簽訂「菲斯條約」,從而控制了摩洛哥行政、外交、司法、財政和軍事大權,將摩洛哥淪為法國保護國。同年11月27日,法國與西班牙也簽訂「馬德里條件」,將摩洛哥北部大部分地區和南部伊夫蘭等狹長地帶劃為西班牙保護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爆發後,同年8月2日法國對德國宣戰,並驅逐摩洛哥境內的德國人。1915年2月初,4000名德國戰俘被押送到摩洛哥修築公路。儘管在法國佔領軍路易士o利奧泰(Louis Lyautey)將軍的扶植下,摩洛哥當時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但是法國人的統治還是受到摩洛哥人民的憎恨。柏柏爾人和居住在里夫山脈的里夫人,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不懈的抗爭,其領袖阿卜杜勒o克里姆(Abdal-Krim),是柏柏爾部落權勢人物貝努烏里亞格爾的兒子,他受過傳統的穆斯林教育,也受過西班牙教育,曾任西班牙殖民政府的土著事務局秘書、梅利利亞區穆斯林總法官、里夫電訊報的阿拉伯編輯,由於反對西班牙的殖民政策而被監禁,後來逃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開始組織部落抵抗隊伍,反對外國人統治摩洛哥,史稱「里夫運動」。
日,阿卜杜勒o克里姆率領反抗軍在阿努瓦勒戰役中,全殲由西爾維斯特雷(Si-lvestre)將軍指揮的2萬名西班牙軍隊,這是任何西方帝國主義者殖民史上的一次大敗仗,西爾維斯特雷將軍為此自殺。摩洛哥反抗軍在這次殲滅戰中獲得大量的戰利品,包括60門大砲、好幾萬支槍和無數的子彈,還擄了大批戰俘,迫使西班牙政府交出413.7萬西班牙比塞塔作為釋放戰俘的贖金。
1922年里夫共和國成立後,阿卜杜勒o克里姆出任總統,並根據柏柏爾人傳統制度組成中央集權政府,並組建一支由數千人組成的常備軍和一支由11萬人組成的後備軍,擁有良好的裝備。在年中,里夫共和國曾多次對摩洛哥境內的西班牙殖民區發動攻勢,並在西迪邁索戰役和洛巴巴爾戰役中,擊潰10萬名西班牙軍隊,基本上收復1912年以來西班牙佔領的全部地區。
1925年春季,阿卜杜勒o克里姆向法國人發起攻勢,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法軍喪失了對摩洛哥北部的控制權。此後,法國和西班牙聯合作戰,阿卜杜勒o克里姆於日投降,被放逐到印度洋法屬留尼旺島。事實上,阿特拉斯山區及撒哈拉直到1934年都未曾平靜過。
日,阿卜杜勒o尤素夫國王在拉巴特駕崩,他的兒子阿卜杜勒o穆罕默德繼承王位,史稱穆罕默德五世(Moha-mmed V),即位時年方17歲,是位思想敏捷的年輕國王,不遺餘力地從事獨立運動,希望能夠早日脫離法國的「保護」。在他之前,摩洛哥的君主都稱為蘇丹(Sultan),後來他認為「國王」的稱號較為現代感,因此廢棄蘇丹改稱國王。
1934年2月,法國政府決定將摩洛哥置於海外殖民部的管轄之下,從而使保護領地的摩洛哥不只在實質上、就連形式上也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同年12月,摩洛哥行動委員會(National Action Bloc)成立,是這個國家的第一個政黨,旨在反對法國在摩洛哥的殖民統治,爭取摩洛哥人與法國人的平等地位,並提出增加穆斯林在摩洛哥政府所佔比例的改革措施,但遭到法國殖民當局的拒絕。月間,摩洛哥再度爆發反法流血衝突,法國總督府開始徹底鎮壓摩洛哥民族運動,解散摩洛哥行動委員會。此後,法、摩兩國間之對立情勢日益明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摩洛哥原屬法國維琪政府,日,摩洛哥人以行動配合美軍在卡薩布蘭加登陸,成為盟軍反攻的重要基地之一。翌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來到卡薩布蘭加,羅斯福總統在會見穆罕默德五世時,鼓勵他爭取國家獨立。
1943年12月,這個國家最大的民族主義政黨的摩洛哥獨立黨(Ii-stiqual)成立,要求廢除保護條約,實現國家獨立和實行君主立憲制度。1947年,穆罕默德五世在丹吉爾發表演說,強調摩洛哥與阿拉伯世界的聯繫,要求摩洛哥獨立。他還採用有效的抗拒辦法,拒絕在法國常駐摩洛哥代表的法令上簽字,並要求修改「菲斯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摩洛哥仍是法國的屬地,但摩洛哥人要求獨立自主的呼聲日益高漲。年,國內多次爆發工人大罷工和農民暴動。日,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向法國政府要求修正保護國規章,同年7月17日法國政府宣布協助摩洛哥獨立,承認穆罕默德五世為摩洛哥國王。但摩洛哥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的反法抗爭不斷高漲,法國殖民當局迅即調動軍隊前往摩洛哥用武力鎮壓,甚至出動飛機轟炸城市,僅月間,摩洛哥就有1000多人死亡,3500多人被逮捕。
1953年8月,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因拒絕按照法國殖民當局的要求在「改革草案」上簽字,並支持獨立黨的政治主張,被法國罷黜而放逐到科西嘉島,後又改送到馬達加斯加島。法國殖民當局的這一舉動,激怒了摩洛哥人,抗議的民眾集會、示威遊行和工人罷工遍及全國各地。1955年,抗議浪潮達到高峰。同年7月,摩洛哥人民在達爾貝達與法國軍警展開巷戰。
次月,全國人民集會紀念國王被廢黜兩週年,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全國各地都起而響應,民眾並以武裝力量佔領許多城鎮,進而控制了摩洛哥中部的阿特拉斯山區。同年11月,法國無奈,被迫將穆罕默德五世釋放,並同意他恢復王位。
1956年2月,摩洛哥就獨立問題與法國舉行會談,經摩洛哥代表力爭,談判獲得成功。次月2日,法、摩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法國承認摩洛哥獨立,廢除1912年的「菲斯條約」,從而結束了法國殖民者對摩洛哥將近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穆罕默德五世被全國各界領袖公推為君主。同年4月8日,西班牙也不得不承認摩洛哥的獨立和統一,放棄原佔領的摩洛哥北部保護地。同年10月2日,北部國際共管的丹吉爾也併入摩洛哥。次月12日,摩洛哥加入聯合國成為會員國。同年12月,首屆民族政府成立,姆巴賴克o貝凱出任首任首相。
日,摩洛哥正式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翌年,收回被西班牙佔據的南部保護地,廢除殖民者對土地的永久使用權,禁止部落出售土地給外國人,同年頒布皇家憲法,向君主立憲制過渡。1959年,實行銀行國有化,收回貨幣發行權,限制外國人轉讓土地。1960年5月,建立以王室為核心的政府內閣,王太子穆萊哈桑二世(Moulay Hass-an II)出任副首相兼國防大臣,穆罕默德五世國王退居二線。
日,穆罕默德五世因心臟病突發而過世,其子穆美o哈桑二世繼位,立西迪o穆罕默德為王儲。新王就位後,致力於國內各種不同政治、宗教及地方派系的和解與團結。1962年頒布憲法,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次年成立選舉產生的兩院制國會,但是獨裁的哈桑二世於1965年又解散了國會,自己獨攬大權,為了建造水壩、進行都市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官僚體制,國家經濟貧困,加上失業人數的增加,人民怨聲載道,當年海濱城市卡薩布蘭加失業群眾由不滿而致暴動。在1970年前國家已經債台高築,氣憤的老百姓甚至想要刺殺國王,但都未能成功。
1969年的中東戰爭中,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國家聯合對抗以色列的行列。同年收回伊夫蘭市的主權,但北部重要港市休達和梅利利亞仍被西班牙佔據。1970年公民表決實施憲政,在國會議員選舉還未舉行時,因連續發生的重大變故而夭折,一直到1977年仍未兌現。
日是哈桑二世的42歲生日,他在拉巴特市郊的斯基拉特宮舉行盛大的招待會,各國使節和摩洛哥王室成員,以及高級官員都應邀前來參加慶祝活動。當天下午1時45分,皇宮軍事辦公室主任兼國王侍衛隊隊長馬德布赫將軍,聯合阿赫穆士官學校校長阿巴布上校,悍然發動軍事政變,他們帶領一批士兵襲擊斯基拉特宮,宮內參加慶賀活動的幾百名貴賓,爭先恐後地衝向東側大門,在迎面而來的槍林彈雨掃射下,幾十人當場斃命,摩洛哥旅遊大臣、最高法院院長、首相辦公廳主任等政府要員也死在當場,議長、體育大臣和阿卜杜拉親王等也身負重傷,各外交使團除比利時大使當場殞命外,也有人遇難和負傷。下午4時,政變官兵佔領斯基拉特宮,政變頭目馬德布赫將軍把國王哈桑二世及阿卜杜拉親王從桌子底下拖出來,包括大臣、王室成員及家眷一起趕到王宮大廳。在鄭重宣布廢黜哈桑二世後,就地槍殺國王的親信和寵臣,皇家軍隊副參謀長恩米西、憲兵司令布阿布、傘兵司令巴利斯和王宮副官等皇室眷屬和宮女嚇得面無顏色,國王的法國私人醫生被拉出來後驚恐萬分的抱住馬德布赫將軍的大腿大聲求饒,在咻咻的子彈聲下,法國醫生應聲倒地;與此同時,馬德布赫將軍也晃了一下身體倒地。
開槍的是馬德布赫將軍手下的一名中尉,他原想為上司效勞擊斃醫生,不料連將軍也被他一起送進了地獄。
當時,另一名政變頭目阿巴布上校,已率領大部分政變士兵去拉巴特佔領國家廣播電台,在馬德布赫被誤殺後政變軍人群龍無首,一時亂了陣腳。哈桑二世國王乘機呼籲政變士兵放下武器,然後十分虔誠地高誦可蘭經,驚魂未定的王公大臣們看到國王鎮定地吟誦「先知的啟示」,也紛紛從地上爬起來隨聲背誦,政變士兵殺氣頓消,轉而高呼「國王萬歲」。晚上11時,政府軍奪回國家廣播電台,平息了叛亂。在這場流血政變中,有183人被當場打死,50多人重傷,斯基拉特宮內屍橫遍地,慘不忍睹。
1972年8月又發生未遂的軍事政變,哈桑二世國王從法國訪問的歸途中,專機波音-727在拉巴特上空遭到襲擊,機身被打穿,降落時又在機場遭到機槍掃射,最後他親自將遍體彈孔的專機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使他再次化險為夷,死裡逃生。
同年,不死心的陸軍反叛者又多次策劃暗殺國王的行動,但是最終都讓他奇蹟般地躲過。1973年,陰謀「從肉體上消滅國王」的摩洛哥右翼勢力,又一連串進行了數次暗殺行動,以及策劃推翻他的政變,也都被他及時察覺而化解。
1973年,西班牙控制的撒哈拉地區磷肥產業開始突飛猛進,摩洛哥境內貧富差距拉大,軍債堆積如山,哈桑二世對不滿的意見不聞不問,更加深了民眾對他的怨恨。
1975年,摩洛哥和西班牙之間就西屬撒哈拉的主權問題發生爭執。由於西班牙堅不交還西屬撒哈拉,哈桑二世於同年11月發動35萬名無武裝的摩洛哥人,赤手空拳地一齊越界進入由西班牙所控制的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直至嚴陣以待的西班牙軍隊前,沿途沒有休憩處,也沒有食物補給,更沒有交通工具,僅憑著雙腳、毅力和勇氣。3天後,西班牙懾於摩洛哥人民的團結心,決定撤軍,摩洛哥於是收復了這一大片土地,這就是摩洛哥獨立後所發動著名的「綠色長征」(Green March),因為綠色在伊斯蘭教傳統裡象徵和平,以這種非暴力的方式成功地收復失土,在人類史地還是少見的。
後來西班牙、茅利塔尼亞和摩洛哥三國外長在馬德里開會決定,西班牙於1976年將撒哈拉交由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兩國共管,摩洛哥分得西撒哈拉北部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茅利塔尼亞分得西撒哈拉南部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西班牙軍隊則撤出撒哈拉,留下由阿爾及利亞支持的撒哈拉游擊隊普利撒尼奧陣線與摩洛哥抗爭。
日,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或普利撒尼奧(The Polisario Front),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並於同年3月5日組成政府,宣告獨立,阿爾及利亞立即予以承認。哈桑二世國王馬上發出 「祖國統一,領土完整高於一切」的口號,立刻與阿爾及利亞斷絕外交關係。
同年4月14日,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簽訂兩國之間有關新界的協議書,並結成軍事聯盟,聯合出兵進入西撒哈拉,與西撒人陣武裝力量不斷發生軍事衝突。
1979年,茅利塔尼亞宣布放棄對西撒哈拉的所有權,並與普利撒尼奧陣線簽署和平條約。摩洛哥政府宣布整個西撒哈拉為其所有,出兵佔領茅利塔尼亞退出的西撒哈拉南部地區,但與西撒人陣武裝力量的戰爭不斷,每年要耗費10億美元的軍費,致使國家經濟陷入枯竭。摩洛哥還在西撒哈拉構築了6道總長2720多公里,配有電子監視設備的防禦沙牆,駐軍10萬人,並建立行政管理機構。為了一致對外,哈桑二世國王決定開放黨禁,恢復國會,允許各政黨競選參政,在君主立憲制下實行多黨制,國內局勢才稍趨穩定。
1980年代摩洛哥繼續其移民和開發撒哈拉政策,造成與阿爾及利亞和茅利塔尼亞之間的關係惡化。1980年利比亞承認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摩洛哥立即與其斷交。
1981年,摩洛哥報紙發布政府同意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漲食品價格的消息,這對許多只靠微薄薪資、過著艱苦生活的基層民眾來說,等於是要他們勒緊褲帶節食,乃群起反對,卻遭到政府迅速而殘酷的武力鎮壓,坦克車橫行卡薩布蘭加街頭,有數百人死亡,至少有1000人受傷,並有5000多名示威集會群眾遭到逮捕。整個20世紀80年代持續來自國際人權組織的壓力,才使國內民主情勢獲得顯著的改善。
1982年2月,非洲團結組織第38屆部長理事會會議,正式接納阿拉伯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成員國。1984年11月,阿拉伯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國首次派代表出席非洲團結組織首腦會議,摩洛哥乃宣布退出非洲團結組織。同年8月14日摩洛哥與利比亞簽訂雙方締結聯邦之條約。月,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摩洛哥政府與西撒人陣代表在紐約舉行兩輪談判,但均無結果。同年8月,摩洛哥與利比亞所締結的聯邦條約遭到哈桑二世的廢止。
1987年2月,摩洛哥與美國簽署協定,摩洛哥允許美國太空梭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卡薩布蘭加穆罕默德五世民航機場和本古里空軍基地。
日,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向摩洛哥外交部長和西撒人陣代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撒哈拉問題的建議,摩洛哥表示原則上同意,西撒人陣表示有條件地接受。同年12,哈桑二世國王改變對西撒哈拉政策,同意於1989年1月與西撒哈拉展開正式談判。
1989年,摩洛哥同意美國在穆罕默德迪耶修建大型軍用戰略油庫,為美國海軍第6艦隊提供燃料補給。1990年哈桑二世國王第6次訪問美國,摩美兩國關係獲得進一步發展,美國取代法國成為摩洛哥最大的小麥供應國,美國還在摩洛哥的丹吉爾市修建除美國本土以外的「美國之音」最大轉播站。同年,摩洛哥和西班牙簽署友好睦鄰合作條約。1991年,國內民主情勢出現前所未有的結果,哈桑二世成立了事實與妥協調查委員會,以調查在他任內所發生過的濫用人權事件。
1992年,國內反對派藉修憲之機加強整合,獨立黨、社盟、人盟、人民民主行動組織和進步社會黨等聯合組成民主集團,抨擊政府,要求修改憲法和選舉法,擴大民主,改善福利。哈桑二世聽取了反對派的意見,採取若干開放民主的措施,以穩定政局。同年8月,哈桑二世宣布解散政府,組成以無黨派人士費拉里(Abdellatif Filali)為首相的過渡內閣,以示政府在修憲和立法選舉中保持中立。
同年9月9日,摩洛哥全國舉行公民投票,政府提出的新憲法以99.96%的絕大多數票決獲得通過,新憲法主要是擴大國會的權力,致使政局轉趨安定,經濟改革也取得一些成效,社會生活也較為安定。
1993年3月,摩洛哥同意以公民投票方式解決西撒哈拉歸屬問題。1996年9月再次修改憲法,規定國會實施兩院制,設立地區議會。1998年2月,哈桑二世任命在大選中獲勝的反對派聯盟-庫特拉民主集團中的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第一書記阿卜杜拉o拉赫曼o尤素菲(Abderraahman El Youssoufi)為首相,並於同年3月14日組成41個成員的新內閣,這是哈桑二世執政37年以來首次由反對黨組成的政府。
日度過70歲生日後哈桑二世健康情況一直欠佳,於同月22日因感染急性肺炎而住進首都拉巴特醫院就醫,同月23日下午4時38分,因心臟病突發而與世長辭。由他的長子36歲的王諸西迪o穆罕默德繼承王位,稱為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於同月30日正式登基。
這位之前鮮為人知的新國王,生於1963年8月,身體比父親高大強壯,老王生前親自對他進行政治和宗教教育,於1985年畢業於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士學位,精通阿拉伯語、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早年經常作為老王的代表執行外交公務,在許多人的眼中,年輕的國王性情溫和、善良、儒雅,對文學和藝術也極感興趣,並樂於接受新事物。他在還是王儲時就有親民愛民的聲譽,平易近人,聽取人民的心聲,喜歡幫助窮人,關心遇到的每一個人,經常表現對社會公益活動的熱誠,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和殘障者的際遇。在首都拉巴特,許多窮苦人家都曾得到過他的直接救濟,有時他還會將社會最低層的客人請進王宮作座上賓,提供醫療和財物,並經常發放救濟物資。他推崇簡單平和的生活,不喜歡繁文縟節豪華的王室排場,出行經常輕車簡從,遵守交通規則。
穆罕默德六世登基後在首次公開談話中宣誓說,他會改正那些曾發生在老王黑暗時期的過錯,從這之後直到今天,摩洛哥的人權紀錄在非洲和中東地區是最乾淨國家之一。從那個時候起,他本著補償在黑暗時期9280個受害者的心態,一直致力於鞏固人權的進展,2002年曾重新選舉國會,進行許多改革,當中最顯著的就是摩洛哥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內政選舉,學校裡柏柏爾語的推廣,以及眾望所歸的保護婦女離婚的權利與監護法案。儘管「911」事件後,以及2003年卡薩布蘭加炸彈事件之後,出現了一些壓抑性的舉動,然而相關的嫌疑份子,也在之後接受了特別調查。
2004年,摩洛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員聯盟,與歐盟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合約,觀光事業在良好的氣氛及政治環景下欣欣向榮,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也獲得顯著的改善,政局和社會秩序也顯得平和、穩定。現在的摩洛哥也是聯合國、非洲團結組織、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和阿拉伯聯盟的會員國。同時,由於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茅利塔尼亞等國,同屬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共同信奉伊斯蘭教,社會習慣也相近,因此這五個國家共同組成了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希望仿效歐洲共同市場,而馬格里布(Maghreb)的意思,就是「最西方的地區」。2007年9月,由阿巴斯o法西出任首相。
根據1996年9月所頒布的憲法規定,摩洛哥是君主立憲制的伊斯蘭國家,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人民享有信仰、居住及遷徙、言論、集會、結社和秘密通信之自由,並有政治、生命財產、享受教育、工作、罷工、服兵役等權利。
國王為國家最高領袖、不但是國家的元首、國家統一的象徵,同時也是宗教領袖、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王位世襲,依哈桑二世國王子嗣之順序傳位其嫡長子,但國王在世時亦得指定由嫡子之一為繼承者。如國王無嫡子時,王位亦可由最親近之旁系子嗣依相同之條件繼承之。國王應年滿16歲始得執政,在未成年期間,其憲法上的職權由攝政會議代行之。國王成年執政後,攝政會議即成為諮詢機構。攝政會議由最高法院首席院長主持,成員包括眾議院議長、上議院議長、胡塞馬省議會議長,以及由國王指定之10位人士。
國王地位神聖不可侵犯,擁有國家的最高決定權。有權任命首相,並根據首相之提議任命內閣成員,主持內閣部長會議,公布法律,有權主動或根據政府辭呈解散政府,也有權解散國會兩院或其中之一院。國王可任命文武百官及駐外大使,有特赦權。國王得簽署並批准對外條約,但涉及國家財政之條約,須先經由國會立法通過。在國家處於非常時期,國王得下令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在此期間不得解散國會。
國會由眾議院及參議院等兩院組成。眾議院共有325名眾議員,任期5年,由直接選舉產生,可以連選連任。眾議院議長由眾議員中互選產生。參議院有270名參議員,其中3/5選自各省地方議會所產生之選舉人團代表,2/5選自各省職業團體之選舉人團及全國薪資代表。任期9年,每3年改進1/3,參議院議長則由參議員中互選產生。國會主要職權在議決法律,並得就國家之經濟、社會及文化之基本目標,議決制定相關之法律。內閣總理及國會議員均有提出法律案之權,但各項法案須獲眾議會絕對多數議員議決通過。國會可議決國家的預算,為人民看緊荷包。國會每年集會兩次,政府各部大臣可以列席國會和國會中的各種委員會。國會會議公開,會議記錄發表在政府的公報上。但會議經首相或1/10的議員請求時,可組成秘密委員會,或改開秘密會議。國會兩院議員在執行職務時所為的表決或所發表的言論,對外不負法律上的責任,除重大的現行犯外,沒有得到國會的許可,國會議員在開會期間可以不因刑事或民事案件被控訴和逮捕。
政府包括首相及內閣各部大臣,是公權力執行的機構,有行政權,向法律、國王及國會負責。國王任命各部大臣後,首相需親自至國會兩院作施政報告,其內容是在未來的國家整體建設中,特別是在經濟、社會、文化及外交政策方面,所施行之重大方針。首相指揮政府,並確保法律之執行及掌管行政機關。首相有提出法律案之權,所有法律案需先經內閣大臣會議討論後,始得由首相向國會兩院提出。首相有行政命令權,但需由負責執行之相關大臣副署。內閣大臣會議應優先議決有關國家大政方針、戒嚴之宣告、對外宣戰、向眾議院提出信任投票等事項。
內閣成員包括首相、國務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新聞大臣、司法大臣、教育大臣、衛生大臣、財政大臣、旅遊大臣、漁業和海運大臣、郵電大臣、礦業大臣、農業大臣、體育大臣、宗教大臣、運輸大臣、工商大臣、文化大臣、住房大臣、勞工大臣、政府秘書長、外交國務秘書、首相府負責經濟事務的大臣級代表、外交部負責與歐盟聯絡的國務秘書,首相府負責與國會聯絡的大臣級代表和首相府負責西撒哈拉發展的大臣級代表等,共計27人。
在行政區劃分上,全國劃分為16個地區(Région)和61個省(Préfecture)。計有丹吉爾-得土安(Tangier-Tétouan)、西部地區-舍拉拉德(Gharo-Chrarda-Béni Hssen)、塔札-胡塞馬-陶納特(Taza-Al Hoceimas Taounate)、東部(Oriental)、菲斯-布勒曼(Fés-Boulemane)、梅克內斯-塔菲拉勒特(Meknès-Tafilalet)、拉巴特-塞拉-澤穆爾(Rabat-Salé-Zaer)、大卡薩布蘭加(Grand Casablanca)、沙維雅-瓦拉迪格(Chaouia-Ouardigha)、杜卡拉-阿卜達(Doukala-Abda)、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茲(Marrakech-Tensift-Al Haouz)、塔德萊-阿齊拉勒(Tadle-Azilal)、蘇斯-馬塞-德拉(Souss-Massa-Daraa_)、古利明-塞馬拉(Guelmim-Es Semara)、阿尤恩-布支杜爾(Laa_youne-Boujdour)和達赫拉-黃金谷地(Oued Ed-Dahab-Lagouira)等16個地區。
還有謝夫沙萬(Chefchaouen)、法斯-安傑拉(Fahs-Anjra)、拉拉謝(Larache)、丹吉爾-阿西拉(Tangier-Assilah)、得土安(Tétuan)、肯尼特拉(Kénitra)、西迪卡塞姆(Sidi-Kacem)、胡塞馬(Al Hoc-eima)、陶納特(Taounate)、塔札(Taza)、貝爾坎(Berkane)、菲吉格(Figuig)、傑拉代(Jerada)、納祖爾(Nador)、烏季達-安加得(Ou-jda-Angad)、陶里爾特(Taourirt)、布勒曼(Boulemane)、菲斯(Fés)、塞夫魯(Sefrou)、穆雷(Moulay Yacoub)、梅克內斯(Meknés)、哈傑布(El Hajeb)、拉希迪耶(Er-Rachidia )、伊夫蘭(Ifrane)、海尼夫拉(Khenifra)、海米薩特(Khém-isset)、拉巴特(Rabat)、塞拉(Salé)、德馬拉-斯基拉特(Skhirate-Témara)、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梅久那(Médiouna)、穆罕默迪耶(Mohammedia)、努瓦休爾(No-uaceur)、本蘇萊曼(Ben Slimane)、胡里卜蓋(Khouribga)、塞塔特(Settat)、傑迪代(El Jadida)、薩菲(Safi)、豪茲(Al Haouz)、希沙瓦(Chichaoua)、斯拉格奈堡(El Kel-aa_ des Sraghna)、索維拉(Essaouira)、馬拉喀什(Marrakech)、貝尼邁拉勒(Béni Mellal)、阿齊拉勒(Az-ilal)、阿加迪爾-瓦塔南(Agadir-Idaou Tanane)、因茲甘-梅魯勒(Inezgane-Ait Melloul)、希圖卡-巴哈(Chtouka-Ait Baha)、瓦爾札札特(Ouarzazate)、塔魯丹特(Taroudant)、提茲尼特(Tiznit)、札古拉(Zanora)、阿薩-札格(As-sa-Zag)、斯馬拉(Es-Semara)、古利明(Guelmim)、坦坦(Tan-Tan)、塔塔(Tata)、阿尤恩(Laa_youne)、布克杜爾(Boujdour)、黃金谷地(Oued Ed-Dahab)和奧塞爾德(A-ousserd)等61個省。
司法權獨立,不受立法權及行政權的干涉。司法體制與宗教體制相融和,以伊斯蘭教法和法國律法為基礎,並以法國訴訟制度為典範。司法體制的最高機構為最高法院,且兼任憲法法院。司法以國王之名判決執行,司法最高決策機構則為最高司法會議,由首相主持,其成員有副主席司法部長、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法院國王總檢察長、最高法院第一庭庭長、各高等法院司法官相互選出之兩名代表、各地方法院相互選出之4名代表。最高司法會議監督司法官之升遷、風紀及各項保障之實施,而司法官則為終身職。
政府各部大臣應為執行職務所犯之重罪或輕罪負責,故國家設有最高彈劾法庭。國會兩院得對內閣大臣提出彈劾案,但須經提案發動之議院至少1/4議員之連署,再經由國會兩院先後審理,並以秘密投票之方式獲2/3之多數票決,才可通過。最高彈劾法庭由國會兩院分別選出為數相等的議員組成。
最高法院之下,在拉巴特、菲斯、丹吉爾和馬拉喀什等大城市設有10個上訴法院,並有44個地方初級法院,以及最基層的初級法院派駐的法官處。此外,還設有處理政治問題的最高法庭、軍事法庭和處理勞動問題的調停法庭等。
這個國家的國名:摩洛哥王國(The Kingdom of Morocco)。
獨立日:11月18日。
國慶日:7月30日(國王登基日)。
國旗:是一面長方形旗幟,長與寬之比為3:2。旗底大紅色,中央由5根綠色線條交叉組成的五角星。紅色是來自摩洛哥古國的早期國旗顏色,並代表摩洛哥人始祖阿爾穆瓦希德家族。綠色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所喜歡的顏色,也是王室的象徵。五角星象徵摩洛哥人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也是驅病避邪的所羅門護符。其實這種類似五角星的圖案並非星星,而是古代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國王「奧圖曼的圖章」。
國徽:即王徽。圖案中間為由花冠組成的盾徽,盾面上有一顆綠色的五角星,這是國旗的標誌;五角星之上是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其前面之圖案象徵位於摩洛哥中北部、有天然水塔之稱的阿特拉斯山。盾徽上端是一頂王冠,象徵摩洛哥王國是採用君主立憲制;兩側各有一頭獅子,象徵力量;底部的綬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你助真主,真主助你」。
國歌:「摩洛哥頌」。
國花:康乃馨。
國樹:栓皮櫟。
國石:珊瑚。
國教:伊斯蘭教。
國語:阿拉伯語。
國家格言:「真主、祖國和國王」。
國內現有16個合法政黨,主要的有憲政聯盟(Union Constituti-onelle),成立於1983年3月,是國內的第一大黨,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力量,主要由高級官員、企業家、知識分子和律師組成,在政治上擁護君主立憲制,忠於王室,主張經濟自由化,優先發展農業、礦業和加工業,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對對外開放,吸引外資。
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Uni-on Socialiste des Forces Populaires)成立於1972年7月,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及知識分子的利益,黨的綱領為「解放、民主和社會主義」,有黨員11萬多人,在社會中、下階層,特別是在小企業主、小商人和青年學生中,有較大的影響力。
全國自由人士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des Independant)成立於1978年10月,代表大地主、官僚買辦和大資產階級利益,主要由政府官員和高級職員組成,主張在君主立憲下建立「新摩洛哥」,以確保國家的統一,在經濟上主張發展農業,推行土地改革,鼓勵自由競爭。
人民運動黨(Mouvement Pop-ulair)創建於1957年9月,代表柏柏爾族部落酋長和地主階級的利益,黨員大多數是部落酋長、政府官員、地主和農民,在政治上支持國王的各項政策,主張在伊斯蘭教的範圍內實行社會主義,要求經濟開放,發展競爭,使國計民生的經濟部門國有化。
獨立黨(Jstiqal Party)成立於1943年12月,它的前身是由摩洛哥留法學生組成的摩洛哥行動委員會,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政黨,代表地主和民族資本家的利益,現有黨員8.2萬多人,贊成君主立憲制,堅持國家領土完整,主張對憲法、行政、財政、經濟和社會進行改革,開放民主和自由,實現經濟和社會公正,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會福利。
進步與社會主義黨(Party du Progres Socialisme)原為摩洛哥共產黨,成立於1943年1月,後來改為名「解放與社會主義黨」,1974年起改為現名,共有黨員5.5萬多人,黨的宗旨是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在摩洛哥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主義社會,反對暴力,主張通過議會道路進行民族主義革命。
此外,主要的政治團體還有摩洛哥勞工聯合會、摩洛哥工人總聯合會、摩洛哥民主勞工聯盟和摩洛哥全國婦女聯合會等。
摩洛哥是歐洲和非洲之間的橋樑,是連接南北半球的紐帶,位於非洲大陸的西北角,東鄰阿爾及利亞;南接茅利塔尼亞,並以北緯37度40分為界,與西撒哈沙相連;西瀕浩瀚無垠的大西洋,與美洲遙遙相望;北隔碧波萬頃的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及葡萄牙遙相呼應,與西班牙南端相距僅13公里;是屬於白非洲範圍內的國家。
這個國家地形險要,扼守著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唯一進出口的直布羅陀海峽,是軍艦和商船由大西洋進入地中海所必經的一條狹窄水道,又扼居整個撒哈拉地區的貿易通道,所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全國總面積45.9萬平方公里,若包括西撒哈拉地區的2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達71.9萬平方公里,約合29.9559平方哩。從東北到西南最長處為1328公里,東西最寬處764公里。
摩洛哥的地形非常複雜,以山地和高原為主,是北非山地最多的國家,除了北非最高峰位於境內,全境有15%的土地海拔都超過2000公尺,平均海拔則有793公尺;除多山外,兼有平原和沙漠。
從西南到東北,有四大山脈(Irhil)貫穿全境,國土最北部是里夫(Rid)山脈,它是大阿特拉斯山脈末端的餘脈,山勢由中阿特拉斯山最北端竄出,走勢大致與地中海沿岸平行,自西往東從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的丹吉爾延伸到阿爾及利亞邊界附近的穆盧耶河(Moulouya River)下游谷地,並在海底與伊比利半島最南端的山脈連接,形成一道平行橫亙於地中海海岸線的屏障。這個山脈最高峰是提迪根峰(Jebel Tidirhine),海拔2456公尺,山頂冬季積雪,有豐富礦藏,現開採的有大量鐵礦石。摩洛哥獨立後這裡修築了山巔公路和聯合公路,以改善山地交通。「里夫」在阿拉伯語中是「耕區邊沿」之意,這裡多雨潮濕,乃形成肥沃的土壤,無論是山脈或丘陵,都是綠意盎然。
中阿特拉斯(Moyen Atlas)山位於國土的東北部,與里夫山脈南端相隔不遠,向西南延伸與大阿特拉斯山脈相連。這個山脈的東端為褶被地形,並與穆盧耶河的上、中游相連,形成海拔3287公尺的布納塞爾山,山的西部為侏羅紀平台,並逐漸降為大西洋沿岸平原。這個山區有藏密的森林,生長著桂皮櫧、櫟樹和雪松等,水利資源豐富,可供灌溉和發電,礦產有鉛、鋅、銅、錳、鐵和磷酸鹽等。這裡是與諾曼地人混血的柏柏爾人的主要居住地,多以農、牧業為生。
大阿特拉斯(Haut Atlas)山是摩洛哥的脊柱,它從西南橫向東北,貫穿國土中部,蜿蜒700多公里,山勢狹窄高峻,非常雄偉壯觀,是北非人們景仰的神山,山名據說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大力神阿特拉斯的名字,他叫女兒到這座山中看守金蘋果樂園,這個傳說中的樂園就是摩洛哥。這個山脈北坡寬度窄而海拔高,北非最高的圖卜卡勒(Jebel Toub-kal)峰就聳立在這裡,海拔高達4165公尺,也是整個阿特拉斯山的最高點。山的北坡森林覆蓋,南坡受撒哈拉乾熱風的經常侵襲,缺少植被。外阿特拉斯山坡寬度達100公里,也有不少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再往東側就進入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的乾燥平原。由於山勢陡峭高聳,終年不化的眾多雪峰襯托出流水潺潺的河川谷地,風光非常優美,冬季成為優良的滑雪勝地。這裡的圖卜加勒國家公園,北距馬拉喀什只有60公里距離。
小阿特拉斯(Anti Atlas)山位於國境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公尺以上,有的山峰海拔超過1800公尺,東端高3304公尺的西爾華山(Jebel Siroua)與大阿特拉斯山脈相連,南端則與德拉(Dra_a)間歇河的山谷相連。南部有貝尼山脈(Jebel Bani),海拔公尺。由於山勢陡降,形成許多奔流著山泉水的河流谷地,伸進內陸沙漠地區,在乾涸的黃土色地表上,形成許多沙漠綠洲,一座綠洲便代表著一個用土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世界杯摩洛哥阵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