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有校内有关篮球赛的优秀作文吗

陕西省校园篮球裁判员培训基地落户西安交大
来源:交大新闻网&日期
14:39&点击:
为推动陕西省校园篮球事业的发展,提高校园篮球裁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在中国篮球协会、陕西省篮球协会和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的积极支持下,陕西省校园篮球裁判员培训基地正式在西安交大成立,揭牌仪式于10月14日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西操场成功举行。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兼陕西省篮球协会主席王立彬、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张原耕、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主任王云冰、总支书记冯大鹏、副主任刘长江、国际级篮球裁判贺京周和来自全省教育系统160余名篮球项目技术代表、裁判员共同见证了此次揭牌仪式。
上午10:30,揭牌仪式正式开始,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篮球协会主席王立彬及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张原耕分别在仪式上做了讲话,他们表示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篮球发展很好,篮球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对陕西省校园篮球事业的推动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此次校园篮球裁判员培训基地落户西安交大,更是交大对陕西省校园体育发展贡献的最好例证。
体育中心副主任刘长江非常感谢中国篮球协会、陕西省篮球协会和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的信任与支持。他表示,校园篮球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之一,此次陕西省校园篮球裁判员培训基地落户西安交大,对推动学校乃至陕西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及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后体育中心将会进一步大力支持该项事业,为推动陕西省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篮球协会主席王立彬、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张原耕、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主任王云冰、总支书记冯大鹏共同为“陕西省校园篮球裁判员培训基地”揭牌。
仪式结束后,在国际级篮球裁判贺京周的带领下,各裁判培训老师对到场的160余名篮球项目技术代表、裁判员进行了现场培训。
作者:体育中心
编辑:朱萍萍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当前第1页
新浪微博 &
今日头条 &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陕ICP备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上海交通大学
我的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宿舍此楼建于1899年,位于老图书馆北面。欧式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70平方米,曾作校长及教工宿舍之用。1982年12月建教师活动中心时被拆除。
& 中院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夏,初建时为三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风格。供办公、师范班及中学部使用。中院位于校园中央绿地北侧,东面与教师活动中心和老图书馆相邻,西面与新上院相邻。中院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建筑物。图为1899年落成的中院校舍。
中院几经修缮,使用功能也历经多次变化。1999年学校对其进行了复原性大修,房屋结构由原来的砖木结构变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中院由公学监院、美国人福开森亲自设计并督造。在当时中国,斥资49926.2两银元,建造一幢近5000平方米建筑,属于“大手笔”一类的“作品”。很大的中院,更是一个大的教育世界。它集教学、办公、食宿于一体,如同一个浓缩的新学教育小社会,刻写下中国人自主创办近代新式学校的典型实践。许多著名校友如吴稚晖、钮永建、白毓昆、马衡、周厚坤、邹韬奋、陆定一等都曾在此楼学习过。
中院大厅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铜像。何嗣焜先生是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先生办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和交通大学重要的筹建者。何嗣焜担任校长四年,开创系统的分级办学体制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先河,师范班开学之日也成为交通大学校庆日的来历;开创中国近代大学管理章程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派遣留学生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乃至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史中上最早的大规模运动会之先河,使公学初具规模,为南洋公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中院三楼原作过教师、学生宿舍。如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01年受聘出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时,就住在中院三楼60号。他常常晚间约两、三位同学来宿舍谈话,讨论学业问题。
新中院建于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是一座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校园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的“外廊式建筑”,“康白渡式”风格(即买办式风格)。建成后曾作为男生学生宿舍使用,建国后作为院系办公场所之用。楼高二层,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口字形平面,中央留有天井。青砖墙面,红砖腰线,外围有贯通四周的走廊。该楼中西合壁,质料典雅。著名校友凌鸿勋、陆定一等曾在此楼住过。
新中院2003年改作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展厅实际使用面积6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航运史馆",二楼为"董浩云陈列室"。小楼像小船一样静静地泊在上海交大校园里,楼前斑驳的铁锚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
&&上院(新上院旧址)是南洋公学时期的大学部。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由美国人福开森统一筹划设计,里面包括教室、实验室、大礼堂、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在当时被称为上海高校中最伟大的建筑。底层中部原有一个可容500人的礼堂,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在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夕莅临本校,就在这里向师生发表过重要讲演。1927年为纪念老校长唐文治将此礼堂命名为文治堂。
1954年上院拆除重建后,更名为新上院,总面积增至9746平方米。现为学校的主要教学楼之一,正面一、二层为实验室,三层以上为教室,后部有多间阶梯形大教室和一间大型活动室。
上海交大1986年校庆时,在新上院大厅内树了一尊盛宣怀半身铜像表示纪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上海交大校刊》和《交大通讯》上,发表几篇论述文章称盛宣怀为“教育家”。
2010年上海交大在闵行新校区室外铸造落成一尊盛宣怀全身铜像,并把盛宣怀办南洋公学的奏折全文刻在石碑上,安放在校门内侧大道边,一条校内干路取名“宣怀大道”。
工程馆原为恭绰馆,设计出自设计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之手。1930年12月由当时的铁道部批准建工程馆并由馥记公司以23万8千两承办全工程于,1932年1月竣工。该馆的部分资金为校友集资,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口”字形,原为二层楼的教学楼,占地
6500平米。1960年加层改造后总面积达到12898平方米。
工程院的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标本等试验室,上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授休息室等。造型古朴、典雅,建筑手笔多有独到之处。交大一批又一批“冀与欧美各国颉颃争胜”的人才如钱学森和江泽民等都在此楼中学习过。
工程馆二楼前厅叶恭绰前校长塑像。叶恭绰(),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他长期位居交通要津,1917年7月任交通部总长,兼任铁路督办、邮政总局局长。叶恭绰是一位交通救国论者,提倡交通救国,重视实业教育。1921年8月,他以南洋为中坚,将部属四校合并成一所大学,定名成立交通大学。学校分设上海、唐山、北京三地,称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唐山学校、北京学校。叶恭绰被推选为校长。从交通大学成立开始,叶恭绰就希望把交通大学办成世界先进大学。为此,叶恭绰计划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曾联络过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商议进行合作。叶恭绰同时希望缔造“天下交大是一家”,一直到建国后,国立交通大学演变成现今的上海、西安两所交大,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分别发展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部分迁移台湾的交大校友在新竹创立“国立交通大学”。在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中,五所交大演绎成“天下交大是一家”。
哲生馆规划建于1937年。由于抗战,实际1946年竣工。
经校史博物馆工作人员鉴定,这就是科学馆建成时的楼铭,已湮没多年,如今终于象冰山浮出水面。科学馆原名哲生馆,哲生馆的建成,还颇有波折,早在黎照寰治校时期的
1936年,学校就开始动工兴建此幢工程试验室。1937年5月21日,为纪念前校长孙科(字哲生)对学校建设的功绩,学校将即将落成的工程试验室定名“哲生馆”,并函请近代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了馆名。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筑只得停工。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才重又开工并于当年的10月24日竣工。1947年
,在学校 51周年校庆之际举行了授钥典礼。该楼建筑总面积2162平方米,为三层楼实验室用房。建国后改名为科学馆。现在又改回来了。
&&总办公厅原名“容闳堂”,是为了纪念我国最早留美的爱国学者容闳先生而命名的。建成于1933年,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庄俊先生设计的,具有严谨的仿欧洲古典主义式样,表现了办公建筑的庄重气质。
&&总办公厅门额“总办公厅”四字出自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之手。1934年12月,由蔡元培先生主持、上海14个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欢迎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大会”曾在此楼召开。
&&体育馆由张铸校长发起而建成于1925年,为全国高校建立最早的体育馆之一。该楼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层建筑面积为2957平方米。底层有小型游泳池、浴室、办公室及乒乓球室;二层内有室内篮球场,南部有小型舞台,可供演出和集会用;三层为室内跑道,亦可作为观赏球赛的看台。学校历来提倡智德体并重,篮球是优秀传统项目。1960年,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高校参加了全国乙级联赛,获合肥赛区第一。上海市体委决定由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二队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甲级篮球联赛。这支以大学生为主的高智商、重技术的业余篮球队,在湖北赛区连胜湖北省队、河北二队、贵州省队,并在上海表演赛中战胜了上海一队,表现惊艳。交大被赞誉不愧为是篮球运动的摇篮。
&&百年校庆里程碑位于大草坪中央,是为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所立的纪念碑。该碑高12.5米,碑体呈三角形,寓意教书育人以德、智、体三方面为根本,以暖灰色花岗岩为碑面。纪念碑为不锈钢环所围绕,周围有花岗岩台阶,象征交通大学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台阶上有浮雕,象征交通大学所经历的百年沧桑。碑北面有一喷水池,池中有由广西白大理石底座托起了五个印度红花岗岩石球,中间主球可以转动,象征交通大学永恒的生命力。北面红色花岗岩上海刻有百年校庆志和校友捐赠名录。校内许多活动在此碑前举行。
& 交通大学日晷始建于1925年,后于1988年重建,现位于大草坪南侧,正面刻有“与日俱进”四字。 1925年9月27日乙卯级同学毕业十周年返校时,曾于大草坪南侧修筑日晷台一座,背后刻有捐赠者姓名。1938级校友毕业五十周年返校时重建,今在上方放置有现代日晷仪。
五卅惨案纪念碑。
&&史霄雯、穆汉祥烈士纪念碑
&大礼堂&也称新文治堂,位于校区西侧,东邻体育场,北为第二食堂。为两层钢砼结构,总造价38万元,建筑面积2913平方米。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原上院旧文治堂仅能容纳500人左右,已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同时为了纪念前校长唐文治先生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学校理事会决定新建一座大礼堂并将之命名为新文治堂。
&&学校中心的大草坪体育场。我们校足球队当年在这里训练比赛可没有这样漂亮的草坪哦。
学生第一宿舍楼即执信西斋。该宿舍位于校园西侧,又为纪念1920年在反对桂系军阀战争中英勇就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朱执信先生,故定名为"执信西斋"。
&&楼呈马蹄形,中间为三层,两翼为二层。初用作学生宿舍,室内设施完备精美,有房屋187间,建筑面积4397平方米。“文革”期间我们足球队曾经住在二楼中间二间宿舍,还常常在阳台上健身。
&&门前有1933年由1930届校友发起建筑的"饮水思源"纪念碑,它已成为学校的代表标志。穆汉祥烈士和钱学森都曾居住与此。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宋庆龄与何香凝曾借用此楼共同创立了国民伤兵医院。
&&铁木工厂,俗称“玻璃房子”,建于1930年,位于工程馆东面,建筑面积956平方米,前校长孙科曾为其题词。原为学生木工、金工实习基地,建国初期为材料力学实验室。钱学森等校友曾在此做过实验。
&&现在铁木工厂位置上新盖的建筑。
除了那些历史建筑外,解放以后又盖了不少教学楼。这是新建楼,几十年面貌还是老样子。
原第三教学楼现在是MED—X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是学校直属的从事医工、医理交叉研究的科研教育机构。
原电机楼拆除后,新建了凯原法学院。
&&原四、五系的无线电楼。
在广元路边上的浩然科技大厦。
包兆龙图书馆不知是改建还是在重建。
这是在原游泳池地盘上新建的钱学森图书馆。门牌为华山路1800号。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馆内设有资料厅、专题展厅、学术交流厅等文化设施。
上海交大还有个法华校区在法华镇路535号,該校址原为法华禅寺所在地,“法华”一名取自《妙法蓮华经》。该寺最初兴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历代多次重修。1930年拆除寺院,在原址兴建正始中学,1949年后建成中共上海市委党校。1959年上海市委将党校移交給上海交通大学,1961年起作为上海交大基础部使用。我们一年级时就在这里上课、住宿。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搬迁至此。这是现在的校门。
&原先有遮雨长走廊连接的几栋宿舍已拆除,盖起了高楼和花园。
&新建的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学大楼。
大门对面法华镇路上的三座漂亮小桥,勾起人们对一千多年前法华古寺和寺前香花桥的无限遐想……
&&&&&&&&&&&&&&&&&&&&&&&&&&&&&&&&&
&德润的天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华师大VS交大,2017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联赛上演巅峰之战!
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篮球馆呐喊声中,校园篮球联赛的巅峰对决激情上演,由坐镇主场的华东师范大学篮球队迎战远道而来的上海交通大学篮球队!
两支队伍作为传统篮球强队,
强强对话的精彩程度不言而喻——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宗明、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名誉主席薛明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上海市体育局青少处处长胡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烨、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秘书长陈作松等领导嘉宾出席并观看了此次巅峰对决。
赛前,JS花式蹦床扣篮表演队的激情表演,率先点燃全场气氛,在欢呼声中,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女士为比赛开场跳球,比赛正式开始,坐镇主场的华师大率先发难,频频打出篮下配合,交大队毫不示弱,利用火热的三分手感紧追不舍,中场休息,来自CBA上海大鲨鱼的主场啦啦队IDANCE热情助阵,为比赛献舞,下半场易边再战,两队纷纷打开局面,将球队战术特点展现出来,比分交替上升,在呐喊声中,上海交通大学以77:73战胜华东师范大学带走此次巅峰之战的胜利。
花式蹦床扣篮&啦啦队表演
本次赛事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协办。作为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品牌赛事,以篮球为载体,搭建校与校之间、队与队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联盟联赛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爱。
近年来,市校园篮球联盟以推动校园篮球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己任,不断完善多元化赛事体系,累积吸引了524所学校、772支队伍参与到赛事当中,参赛人数多达10000人,不断推进上海校园篮球事业蓬勃发展。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新浪校园_新浪网
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徐通模:西迁精神
http://y.sina.com.cn 日 17:18 新浪校园
  “那是一种精神。”听徐通模讲交通大学的西迁,你很难不感动。
  1956年,徐通模从上海坐上火车,用了60多个小时到达西安,这一走,就是47年。那一年,来自江苏的年轻人徐通模被交通大学录取,自此,他的人生与交通大学,与西安再也没有分开过。他戴了3年的那枚“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的校徽后来被换成了“西安交通大学”。
  47年间,徐通模眼中的西安交通大学一直在变,深藏着历史记忆的很多建筑都被拆掉了,但1956年建成的中心教学楼一直还在。他说,“我们坚持不拆,这是我们迁校历史的见证。”这栋“古董建筑”的风格被徐通模总结为“青砖红瓦人字型”,那是一个时代的建筑话语,也是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经典。后来建成的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和西二楼同样延续着这种经典,无论是人群,还是声音。
  在讲起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时,徐通模不止一次使用了“挺下来”这个短语。我知道,在艰难的情况下,西安交通大学依然保持国家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水准,靠的是一种精神。他说,“迁校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西安交大,并且一代代传下去。”
  1926年毕业的老校友陆定一,在交通大学建校九十周年时曾留下一段讲交大精神的文字,徐通模把其中的十六个字定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他说,这是整个交通大学传承始终的衣钵。
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徐通模:西迁精神
  1956年,徐通模从上海坐了6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西安,47年中,他的人生与交通大学,与西安再也没有分开过。他说,在艰难中,西安交通大学依然保持高水准,靠的就是一种精神。(摄影/李清川)
  记者:很多人说,西安交通大学的人有一股劲,一种精神,这是什么造就的?
  徐通模:我想连同我的感受一起来谈。西安交通大学是1956年从上海迁到西安的,1956年以前,我们国家只有一所交通大学,前面没有任何前缀,就在现在上海的徐家汇,创建于1896年。1956年迁校时,正值学校建校60周年,4月份校庆后就开始陆续迁往西安,9月1日在西安正式开学。
  交大的西迁是当时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协调。当时中国的工科大学有这么一句话:北有清华,南有交大,这两所学校从工程学科来讲,在国内外大家都是认可的。到1955年国家作出这个决定,实际是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支援西部建设、为西部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个是台湾海峡局势紧张,所以搬交大而不搬清华。
  国务院下令全迁,只有一个造船系不搬,因为西安没有水。当时交大实际上留下了三块牌子,造船系留下后就发展成上海造船学院;后来上海考虑到交大是一所工科类的多学科大学,搬走后不利于上海的经济建设发展,又在原来交大分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南洋工学院,这是交通大学1896年创建时的名称。
  1955年国务院做出搬迁决定,从选址、买地到1956年正式上课只用了一年时间,速度在当时是惊人的。尽管国家大力协助,但搬迁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成的事,实验设备、图书、甚至学生的课桌、睡铺都是从上海搬过去的,而当时没有长江大桥,从上海到西安坐火车要60个小时。再后来1956年整党风、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1959年又遇上困难时期,国家决定把交通大学还没搬走的部分都留在上海,合并上海造船学院和南洋工学院组建“上海交通大学”,我们在西安的部分就叫“西安交通大学”。
  我有幸在1956年报考交通大学并被录取,当时西安交通大学建校只一年,很多实验仪器设备都跟不上,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较多,三四年级又要实习,作为低年级的都先去西安上学,我就是在1956年去的西安,所以我说我是和西安交通大学共成长。
  记者:我知道,到1956年底的时候,台湾海峡的形势就有所缓和了。
  徐通模:1956年底台湾海峡局势缓和,要打仗的弦松了,毛主席又倡导全党整风,很多师生都提议不再迁校。但是国家考虑再三,仍然决定迁校。周总理出来讲了好几次话,希望大家顾全大局,支援西部建设。我记得陈毅在迁校的过程中曾劝导交大的师生,说“你们去,十年之后就会见成效。”我们确实有一大批的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一些我们最尊敬的教授,全家都从上海迁往西安。
  在1959年之前,我们所有的证件、校徽上都写着“交通大学西安部分”。
  当时西安的条件和上海根本不能比,十分艰苦。那时西安有三句话: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道路都是石子路或黄土路,我们学校的路如果和农村的路比起来,大概就是比它多一点石子。在路上开车黄土飞扬,根本就看不到前面的汽车,这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西安的总发电量是几百万千瓦,当时西安的总发电量只有3000千瓦。那时候还有许多企业内迁,所以电力很紧张,电压不够,我们晚自习的灯都很暗。打电话时根本听不见,长途电话从西安打到上海没有半天是打不成的,市内的电话也很少。
  我们那时候生活上很困难,我们用水几十年来都很紧张,真正实现学生全天供水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当时我们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上海和江浙一带的,所以学生刚去西安的时候对那里的生活很不适应。
  记者:一年的时间建一所大规模的学校,有些难以置信,建成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徐通模:学校的环境更不用说了,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完全是一片工地,只建成了基本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宿舍,其他的都没建成,我们现在的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和西二楼都是后来建成的。遗憾的是,食堂我们已经拆了,宿舍楼明年也要拆了,但是我们坚持不拆1956年建成的中心教学楼,这是我们迁校历史的见证,另外也反应了当时的建筑风格,我把它归结为:青砖红瓦人字型。
  校园当时是在一片农田和坟地上建起来的,我们上课时整天可以看到从地里挖出来的棺材板、死人的衣服、骨头和头发。从学校的教学区到学生的生活区,要穿过很大的一片烂泥塘,用竹片搭成的桥,踩在上面都打滑。
  现在你去西安交大是绿树成荫,可是那时根本没有绿化。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在中央的支持和老校长、老教授们的带领下,经过这几十年建设,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可以无愧地说,西安交大依然保持国家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水准。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种精神。靠的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团结一个群体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宝贵的。所以,如果说我们西安交大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有什么特色的话,我想,迁校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西安交大人,并且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一批老教师来到了西安。如果刚来时是25岁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现在也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我们一大批的老前辈常年在这片土地上,无怨无悔,硬是在这40多年里,通过一代代的奋斗,不仅是撑下来了,并且在这个地方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比如说,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蒋振华就是西安交大培养的毕业生。我们的老校友、老学长、文革前的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他是1926年的毕业生,他在交大建校九十周年时给学校写了一段文字讲交大的精神,我们觉得那不仅是说上海交大,整个交大都沿袭了这种精神。所以我们把其中的十六个字定为现在西安交大的校训: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
  我觉得这十六个字足以概括了西安交大迁校的精神以及在西部的这四十多年奋斗的成果,我们没有倒下没有退却,不仅保持了学校在学术上、人才培养上、教学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我们新的一代茁壮成长起来了。我们老一代的教师绝大部分都年逾古稀了,还有一些长眠于黄土地下,其中包括带领我们迁校的老校长彭康,还有副校长、副书记,带领我们学校后勤工作的总务长。
  我觉得,1956年7月西迁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员流动,2000多名师生及教师家属从上海徐家汇出发来西安,就意味着西安交大加入了西部的建设,也带去了处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大学对祖国西部发展的这么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锻炼了老一辈的西安交大的教职工,前辈们即使长眠于黄土地下,也能欣慰地看到,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现在西安交大的教师队伍中有三分之二是中青年教师,他们之中也有许多是教学科研的骨干,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学术成就,也发扬了他们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成为西安交大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我相信同意,精神是不朽的。那40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什么变化是最大的呢?
  徐通模:西安交大这几十年来走过的路大家有目共睹,我想概括一下,最大的一个变化,刚建校时学校还是一片荒原,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已经变成一个美丽的校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江泽民同志曾经形容我们的校园是“苍松翠柏”。那是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刚刚上任,他就来西部,也来到了西安,临走时他提出要到西安交大来看一看。当时我们一点消息也没有,完全是他临时的决定,他说,西安交大是他的母校。其实,江总书记没有在西安上过学,但是这里有他的老师,也找得到交大的那股劲。在座谈的时候,席间也有几位他过去的老师,他给一位老师递烟的时候,那位老师说他不抽烟,江总书记说:“您怎么不抽烟?您过去给我们上课时您是抽烟的。”那位老师说:“我过去是抽烟,后来戒了。”还说了许多原来那些老师给他上过的课程。讲到有一个老师给他上的灯光课,带他们到大光明电影院去实习,看的就是现在的日光灯管。那是1989年,离他大学毕业已经40多年,他都记忆犹新。最后他总结,“我今天说了那么多,最后要归结为一点:尊师。我能有今天,离不开老师对我的培养。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的老师。”然后他又询问了学生读的是什么专业,是否喜欢在读的专业等等。最后他离开时说:“西安交大是我的母校,这里苍松翠柏,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地方。”他的话就激励着我们,在西安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的说,许多家长也讲,念书要去西安交大。为什么要去西安交大?一是西安交大有悠久的历史和西迁几十年奋斗的经验、取得的成就,培养人才的质量很高,还有一点是西安交大的校园环境很美。因为经济不发达,学习环境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少,学生学习的氛围较好。前年,我陪同一位1950年毕业的老师兄在校园里转,他说要到教室去看看,虽然是星期天,但西安交大的教室里却座无虚席,这样的环境对于一所大学完成它未来最主要的任务创造了很好的空间。
  第二个变化是学校的规模变化了,学校的设备大幅度地增长。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80年代做过一次重点学科评估,当时西安交大有11个,这个数量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2002年国家又重新进行了一次重点学科的评估,西安交大是20个。如果扣掉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并进的学校的2个重点学科,我们还有18个。这个数量排在全国高校第七位。重点学科的数量体现了西安交大的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整体的实力。
  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实力和前面所提到的精神,西安交大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都是被认同的。根据很多用人单位的归纳,西安交大的毕业生有两个特点:第一,基础扎实,适应工作的能力较强,因为我们秉承了交通大学优良的传统,重视学生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的动手能力。我们过去也常说这样一句话: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第二,西安交大的毕业生比较朴实,在事业上很有追求。当然反过来说可能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活动能力不够。
  1999年和2000年,国家对全国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次就业率做了调查,西安交大的本科生一次就业率是全国第一,研究生的一次就业率是100%。1995年我们国家在解放以后第一次对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教学进行了评估,我们被评为国家优秀本科教学单位。那一年还有对研究生院进行的评估,在当时有研究生院的30几所大学里我们也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在工科大学中。
  第三个变化,是我们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了。确实,我们学生在国内的大型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是比较多的。在华语辩论赛中,也许你们没有想到,我们西安交大拿了全国冠军,然后又代表中国在国际华语辩论赛比赛中夺冠。英国有一个非英语国家大学生的英语竞赛,我们参赛的学生是学工程科学的,还是有一名学生得了中国赛区的第二名,后来去参加世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总决赛,这个比赛不但要考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对英国的文化有所了解,最后他获得了第一名。首届大学生电脑比赛的冠军得主也是我们。我们每年参加国际国内的数学建模竞赛都能拿到奖。在首届高校篮球比赛中,我们是甲乙两大组的总冠军。在国内的体育比赛中,我们每年都能拿到三项大奖:男子总分冠军、女子总分冠军、以及总分冠军。我们来西安这几十年,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全国都在进步,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很不错的。
  其他的变化要说起来还有很多。我觉得在学校走过的这些年里,我们没有辜负国家对西安交大的期望。在西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党和国家、特别是教育部的理解和支持,这和我们的顺利发展、在国内外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是分不开的。还得到了全国的支持,也包括西安交大的祖籍地上海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我也希望通过这个采访的机会向党和国家、教育部、兄弟学校、兄弟省市表达我们的谢意。
  记者:西安交大的发展脉络中的故事会让很多人感动,可贵的是西安交大的精神被一代代的交大人秉承下来并影响至今。我很想知道,在您的眼里,西安交大的弱势在哪里?
  徐通模:我想现在西安交大的弱势可能就是现在最尖锐的矛盾:我们地处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却要创建一所世界高水平的大学。欠发达到什么程度,我只说一个数据,陕西省全省的GDP和全省的财政支出不如一个苏州市。创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任务,也是几十万校友对我们的期望。这个目标我们是一定能够达到的,我们也有这个信心。但是,实事求是讲,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比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要辛苦的多,这是一个现实困难。
  许多国外的知名大学校长都指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有更高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必须是持续性的。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需要很大投入却又不可能得到。这方面,党和国家、特别是教育部确实提供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对于西安交大的投入,和沿海地区是一视同仁的,我们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客套的。但是我们地方上配套的“共建交大”工程就比沿海发达地区差很多。拿我们同根生的兄弟上海交大来说,中央给我们都是6个亿,但是上海给它6个亿,陕西省在经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给了我们3个亿,他们尽力了,可是现在任务快接近尾声,3个亿还没有完全落实,而上海交大除了配套的6个亿又拿到了几千万的补助,这个确实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但是我们会谨记校训,发扬西安交大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信心不仅仅是一种底气。
  徐通模:谈到对未来的信心,前段时间我们也制定了西安交大未来事务发展规划的纲要,明确了西安交大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是这样提的:中期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到2010年,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远期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西安交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们觉得是实事求是,近期目标就是为中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和沿海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些人才还被沿海挖走,士气受挫。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有那么多的重点学科,其中有两个还是全国第一。目标的达成是要流血流汗、坚持不懈地奋斗,如果只是等待是达不到的。现在我们相信只要团结一致、发扬传统、坚定信心,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另外还有机制和体制的问题。我曾经很简单的解释过机制和体制,就是规章制度和人的高度融合、统一、协调。规章制度应该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但是也是人制定的,人可以修订规章制度,使它更适应社会更适应实际的生活,它必须是一个相互的作用。
  记者:您做学生的时候有什么爱好吗?
  徐通模:我的爱好不多,就是喜欢打篮球。除了篮球,就是看书。
  记者:那么现在空下来,在家看看书,再去打会儿篮球?
  徐通模:(笑)我买了篮球放在家里也打不成,没有时间。
  记者:如果有时间,您最想做什么?
  徐通模:有时间的话,我就想去篮球场投投球。我跑也跑不动,撞也撞不过人家,只能投投球。这样也可以回忆一下我学生时代的生活,因为每个人总是从年轻成长起来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年纪大了之后,我也想去游游泳,但是确实也没有时间。昨天我下了决心去游泳馆游了泳,看到碧波荡漾,我书都看不进去,就一头扎下去了。(笑)
  记者:您刚才说了一句容易让人动情的话,“每个人都年轻过。”对于现在正当年轻的人,您有什么忠告吗?
  徐通模:也谈不上什么忠告,只能说我们走过来的人确实有点体会。他们现在的条件比我们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特别是这两年我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李岚清副总理到我们学校来看过,我从侧面听到他的感受――太好了。学生的房间里面有电视、电话、电脑、电风扇,有的还有独用的卫生间,这在过去都是没有的。这是从我做学生起多少代学生所向往的,西安交大在去年终于实现了。
  食堂的环境也很好,价格从低档、中档到高档都有,而且每顿都能及时供应。特别是3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西部时来我们学校视察,他不开会不讲话,只到后勤社会化标准的学生公寓去看看,学生公寓的阳台上站满了学生,江总书记一抬头看到他们非常高兴,这是师生对他的爱戴。当时曾庆红对我说,“现在学生的条件和我们那时不能比了,我们那时十个人一间宿舍,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个人一间,还能有那么多花色品种的菜,而且人人都有座位。”我觉得,学生条件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科技发展的表现。但是,我想对年轻人说,这个社会进步是前人创造的,你们也要用你们的青春,你们的努力和奋斗,为你们的后代留下些什么。
  徐通模:
  1939年生于江苏省,1961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1983年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系主任,1988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1998年至今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徐通模现担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动力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国家“973计划”的“燃煤污染防止及脱硫基础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
  徐通模长期以来在热能动力工程重要科技领域燃烧与气固两相流学科从事了系统的创新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并将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用于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他首次提出充分发挥一次风向火侧着火优势的“着火稳定性原理”,最早构思并设计出“变异煤粉浓度可调水平浓淡燃烧器”,发现煤粉燃烧中存在最佳煤粉浓度和最佳浓淡比,发明“一次风折边型夹心燃烧器”和“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上述研究成果已应用于20余家电厂。
【】|【】|【
】|【】|【】|【】
&nbsp 11:48:27&nbsp 11:48:27&nbsp 11:48:27&nbsp 20:41:16&nbsp 20:41:16
铃声搜索:
老鼠爱大米
牵挂你的我
寻找玛依拉
幸福的花园
新 闻 查 询
彩 信 专 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篮球赛的优秀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