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感觉很不好,有心理学上的高人的指点伴我出稻香指点一下吗

一个心理学实践者的旅程一个心理学实践者的旅程关于自我救赎和自我实现的一些个人感悟。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26.
分离与负责:你是你自己,你的人生要自己负责&,&author&:&dongpoyeben&,&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分离意识与责任意识,是自我形成的起始。——写在最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这应该是这个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才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两日读了一些哲学的书,里面提到,在佛学中,\u003Cu\u003E原因\u003C\u002Fu\u003E的专业术语是\u003Cb\u003E因缘\u003C\u002Fb\u003E,而\u003Cb\u003E因指内因,缘指外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谓佛度有缘人,就是说\u003Cu\u003E你从佛学中获得了解脱,说明你与佛学有缘。\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想要说的主题,却不是佛度有缘人,而是\u003Cb\u003E佛度有因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你没有想要自我解脱的内因,即使有缘,佛也无能为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很多小伙伴经常会感叹一句,说我已经\u003Cb\u003E麻木\u003C\u002Fb\u003E了,我已经\u003Cb\u003E习惯\u003C\u002Fb\u003E了,我\u003Cb\u003E无力\u003C\u002Fb\u003E去反抗,我\u003Cb\u003E不相信\u003C\u002Fb\u003E自己能够解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嗯,先说说自己的一段经历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叛逆始于大学,但那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性的逆反。真正开始拥\u003Cb\u003E有自我意识\u003C\u002Fb\u003E并\u003Cb\u003E开始反抗\u003C\u002Fb\u003E,是在读了一本书之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那之前,我不满,压抑,有时候情绪上来会浑身发抖,但是,始终没有意识到我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应该怎么做?那时候,被父母批评了,\u003Cb\u003E觉得是自己的问题\u003C\u002Fb\u003E,拼命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结果让自己越陷越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逻辑上看,这是正常的,因为那时候我并没有独立的自我,我的自我和父母(主要是父亲)是混合的,我并没有清晰的\u003Cb\u003E我\u003C\u002Fb\u003E的意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无法意识到我和父母是分离的,意识不到我应该敢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敢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并没有这样的意识:\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和父母是不同的,我是我自己。——分离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负责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直到看到一本书。\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实话,这也是人生的奇妙处,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名著或者心理学著作,而是一本类似于教育领域的畅销书,叫\u003Cb\u003E《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一堆哈佛女孩,剑桥男孩的书里,这本书还是显得有些特立独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推荐大家去买啊,好像网上就有正版的连载,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它的视角很有趣,主要是说一个\u003Cb\u003E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显得失败的男孩最终考上哈佛的故事\u003C\u002Fb\u003E。里面可以探讨的话题很多,比如宽容和爱,比如内驱力,人格的完善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真正点醒我的,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其中的一句话,具体的表述已经忘记了,大概意思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外部环境固然起着巨大的作用,但\u003Cb\u003E你自己不去反抗,不去为自己负责\u003C\u002Fb\u003E,那最后的结果,\u003Cb\u003E你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恕我愚钝,之前居然无法意识到这样简单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表述对我的\u003Cu\u003E震撼是空前的\u003C\u002Fu\u003E,它让我意识到两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我和父母是不同的,父母是父母,我是我自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我的人生,应该自己去负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慢慢说说它的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人的自我,不是凭空就能强大的,从没有自我到拥有强大的自我,有两步是必须走的。\u003Cb\u003E第一步就是分离,第二步才是强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就是完成了\u003Cb\u003E最后的临门一脚\u003C\u002Fb\u003E(之前的叛逆是铺垫),让我彻底建立自我的意识,与父母的人格分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走到今天,也就是慢慢让自我强大起来的过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更重要的,是建立了\u003Cb\u003E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的人生,自己去负责,自己不负责,那就不要去抱怨太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谁让自己不去负责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分离与责任,是自我形成的起始。\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形成了自我,你才开始拥有自我的力量,哪怕一开始它还很弱小。\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天读完这本书,正好父母就在身边,我一边流泪一边把\u003Cu\u003E我已经长大了,以后很多事情不要过多的干涉我,我要自己负责\u003C\u002Fu\u003E这样的话说给他们听,他们很错愕,也并没有听到心里去(之后的表现证明),但是对于我,那是很重要的一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那天开始,我的逻辑不再混乱,开始\u003Cb\u003E真正以我的身份思考问题和行动\u003C\u002Fb\u003E,父母就是父母,我就是我。我不再是他们的延伸或者傀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你完成了分离吗?\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你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吗?\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你愿意为此承受反抗的痛苦和也许并不完美的结果吗?\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知道你现在所处的阶段和状态是如何的,但我把自己经历的这段感悟说出来,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分离意识与责任意识,是自我形成的起始。\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02:5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9,&likeCount&:27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02:5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a18403f65cff3ddc14b071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9,&likesCount&:272},&&:{&title&:&17.
方法意识:困境之中的信心源泉&,&author&:&dongpoyeben&,&content&:&这些天有些小伙伴私信我,说目前自己处在一个\u003Cb\u003E困境\u003C\u002Fb\u003E当中,看不到未来和希望,问我\u003Cb\u003E在最艰难的时候是如何坚持下去的。\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突然发现一个\u003Cu\u003E很重要但我一直没有怎么重视\u003C\u002Fu\u003E的地方,那就是即使是2009年我面临\u003Cu\u003E第二次心理危机\u003C\u002Fu\u003E的时候,\u003Cb\u003E其实\u003C\u002Fb\u003E我也是\u003Cb\u003E有些底气和自信的\u003C\u002Fb\u003E,这样的底气和自信支撑我度过了那段岁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并没有绝望和慌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和高二时候(第一次心理危机)\u003Cb\u003E很不一样\u003C\u002Fb\u003E,那次度过心理危机真的是运气好,如果运气不好,家里再强硬一些,我再死心眼一些,可能真的就会影响很大,带来一个不好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两次危机,\u003Cb\u003E第二次就会具有一些底气和自信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要说道前面提过的2008年的\u003Cb\u003E第一次聪明小开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话说我这样写下去,就能把自己的经历全连起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小伙伴看过以前的回答,就知道我曾经提到过:第一次聪明小开是关于\u003Cb\u003E方法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正是\u003Cb\u003E第一次聪明小开,\u003C\u002Fb\u003E建立了一种\u003Cb\u003E方法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u003E让我意识到,即使是面临困境和难题,\u003C\u002Fu\u003E\u003Cb\u003E只要找到方法,就是可以度过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对方法的意识和信心,\u003C\u002Fb\u003E是我的底气和自信的来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这样的方法意识是如何建立的呢?既然是聪明小开,那就一定有一个顿悟的瞬间,就像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那本心理学书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错,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瞬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大学叛逆了四年,四年里,我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三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睡觉,玩游戏,看小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有第四样,那就是\u003Cb\u003E迷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迷茫还不是现在这种心智状态下的迷茫,而是\u003Cb\u003E头脑混乱的迷茫和内心焦虑的迷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原本只知道学习的小县城的孩子,一下子来到现代都市,\u003Cu\u003E从高中到大学,从北方到南方,从众人焦点到默默无闻,从听话学习到叛逆游戏\u003C\u002Fu\u003E,\u003Cu\u003E从目标笃定(考上大学)到盲目迷惑(不知道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u003C\u002Fu\u003E,这一切的转变,让我的心智、心理都经受了很大的冲击,那时候的\u003Cb\u003E迷茫和焦虑\u003C\u002Fb\u003E,看不出来,但无时不刻不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为重要的是,我一直以来\u003Cb\u003E坚信的那根支柱\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倒塌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原本坚信的支柱,叫做\u003Cb\u003E努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上大学之前,我坚信人定胜天,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目标,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之,是个\u003Cb\u003E惟努力论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这种坚信被大一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击的粉碎,具体事情不说了,保留些隐私,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努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u003Cb\u003E很多事情,无论你再怎么努力,都是无能为力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努力这根支柱倒塌了,新的支柱,却没有建立起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直到毕业前几个月,其实我一直是迷茫的,心中没有主心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特别是感情,尤其迷茫和不解,不知道女孩子的心理,不知道恋爱的逻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概是2008年3月份,有一天半夜我在网上瞎逛,突然看到一个博客,看到一篇文章,应该是关于\u003Cu\u003E为什么所谓的坏男孩能够追到女孩子,而好男孩总是被发卡?……\u003C\u002Fu\u003E(好吧,博客名字叫中国情圣学院,作者大大是Vita,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几年没看了。我不是推荐,这是个类似于教授恋爱心理学和pua的博客,在知乎是政治不正确的,但我一直认为,Vita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而他的思维深度和阅历,即使不教授pua,也是强人一个无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后的日子,大概有半年时间,我一直在关注这个博客,认真阅读里面的文章。很难说我从它哪里学到了多少恋爱的知识(当然其实也学到了不少),但最重要的,是vita大大,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而了解了原因,是可以找到方法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到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解决面临的难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半年时间无法完成脱胎换骨,我真正能够理解vita大大的很多理论,要到最近两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到现在,七年过去,在这里遥遥一鞠躬,谢谢曾经分享宝贵人生知识的vita大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学的我是个极为叛逆的人,\u003Cb\u003E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u003C\u002Fb\u003E,但是vita大大的很多文章我却一读再读,\u003Cb\u003E改变了我很多根深蒂固的想法。(\u003C\u002Fb\u003E以至于我对床的男生,他当时也在研究这个博客,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想过没有,为什么vita大大的文章你就容易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的我可以回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因为,vita大大从来不会强迫你接受他的观点,他只是抽丝剥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点一点剖析出来,把问题的本源说清楚,把问题的逻辑理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把问题的本源和逻辑说清楚,然后给你自己判断的空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我写答案也好,文章也好,其实也是希望继承这样的风格,\u003Cb\u003E尽量挖掘本源,理清逻辑,不要强迫接受,让读者自己判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来回来,跑题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vita大大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u003Cb\u003E方法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支柱,\u003Cb\u003E努力\u003C\u002Fb\u003E已经倒塌,\u003Cb\u003E方法\u003C\u002Fb\u003E逐步建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而真正建立,方法意识真正成为支柱,要等到考研的时候。\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英语一直很差,高考时考了107分,严重拖后腿,不然top2也是可以试试看的。大学又叛逆了四年,我都不好意思说\u003Cb\u003E我的四级是大三才过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这样的英语底子,就想要去考研。可是为了一个女孩子,必须去证明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主要的学习方法,\u003Cb\u003E一是通过学习词根,掌握了考研词汇;二通过学习王若平的《考试虫》系列,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考研没考上,但是英语考了7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71,对于叛逆了四年几乎把英语忘完了的我,简直就是神迹一样的分数。\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此,方法意识已然成为支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我相信,无论什么困境和难题,只要我坚持下去,寻找原因和方法,总是可以解决的。\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之所以第二次心理危机时会去新华书店看书,\u003Cb\u003E其实也不是无的放矢,某种程度上,我是在寻找答案和方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面讲了长长的一段经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看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原本只相信努力,毫无方法意识的年轻人,被社会教育之后,\u003Cb\u003E逐步建立方法意识的过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方法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从那时候开始,无论是考公务员也好,给领导写讲话稿也好,还是处理平时的人际关系也好,写小说也好,在知乎回答问题也好……\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有的事情,我都会先问一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更好的方法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更好的方法意味着更高的效率。\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我觉得,建立方法意识具有\u003Cu\u003E更为重要的一点意义\u003C\u002Fu\u003E,那就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在面临困境和失败时,第一时间把关注点从挫败和自我攻击,转移到寻找失败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在第二次心理危机时,虽然我内心非常痛苦,但是更多的,是\u003Cb\u003E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试图寻找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直到今天。似乎效果不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篇长文,总结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努力是重要的,但是方法意识更加重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面临困境和难题,\u003Cb\u003E建立方法意识\u003C\u002Fb\u003E,有助于将精力集中于探寻原因和寻找方法,而这两者,都是脱离困境和解决难题的关键。\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建立方法意识,就是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去从问题和困难的\u003Cb\u003E表象\u003C\u002Fb\u003E中寻找背后\u003Cb\u003E深层的东西,本质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找到针对性的方法。\u003C\u002Fb\u003E与方法紧接着的,是工具。工具也十分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建立方法意识,意义在于效率,但\u003Cb\u003E同时也意味着建立信心\u003C\u002Fb\u003E。因为只有当你知道\u003Cb\u003E问题是可以解决时\u003C\u002Fb\u003E,才可能拥有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寻找方法,使用方法,等到方法发挥作用都\u003Cu\u003E需要时间\u003C\u002Fu\u003E,\u003Cb\u003E要耐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万物皆有法,循法而行,事半功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规律——方法——工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建立了方法意识,是不是感觉那些似乎无法脱离的困境,似乎也没有那么狰狞了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于方法,可以写的东西还很多,今天起个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方法意识,困境之中的信心源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4:25:2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67,&likeCount&:57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2:25:2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58fe3d36fab970ce0f4f2e8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67,&likesCount&:570},&&:{&title&:&18.
分叉口:你在指点江山,Ta在默默积累&,&author&:&dongpoyeben&,&content&:&以前提过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是我们市当年的文科状元,考上北大,后来进了金融圈,28岁,已经年薪近百万,是我们这一批里混得相当不错的。\u003Cp\u003E就叫他H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H是个很有才的人,文科状元嘛,在高中的时候就写过诗歌,但是整体上算是个\u003Cb\u003E挺闷的人\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话不多\u003C\u002Fb\u003E,除非与很熟的人,说到自己极为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学,比如哲学,才会滔滔不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即使现在年薪近百万,\u003Cb\u003E开销却少的可怜\u003C\u002Fb\u003E,可能还不如我高,不知道是不是金牛座的原因,哈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天和朋友聊天,我说这家伙(H)可能会是我们班\u003Cb\u003E第一个靠自己成为千万富翁的人\u003C\u002Fb\u003E,也许就在这几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和H是好朋友,现在他出入山西第一站都是来我这儿,他的行事作风就让我很感兴趣,因为我们同为文科生,也都算有点才华,现在\u003Cb\u003E我的发展,却差他一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前面我提到的叛逆打断了我的积累,最近开始觉得,只怕我们的\u003Cb\u003E性格区别,也是一个原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东坡我算是个话唠,看书算多,涉猎算广,没啥金钱概念,有钱就花,主要是买书了。和大家聊天时也能聊出大家喜欢的东西来,所以,其实\u003Cb\u003E一直都还挺自得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和H最近接触的多了,却发现这家伙身上似乎有一种我未曾注意的力量,那就是\u003Cb\u003E沉潜、专注和积累的力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似乎\u003Cb\u003E话不多,闷葫芦,开销少\u003C\u002Fb\u003E,都具有了另外一层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话不多,也不怎么社交,所以足够专注,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花销不多,所以钱就可以攒下来,上次来我住的小区,带着半开玩笑的意思,说就在我的小区买一套房子算了,也就不到一百万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足够的专注和积累,让他在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上不断提高,本身自己就足够优秀,所以才能不断进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沉潜,专注,积累,塑造了现在的他,一步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过来,东坡我话多,开销大(月光族)、兴趣过于广泛,不注意专注和积累,就无法形成前进的积累效应,无法形成快速的进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天,我们微博、微信、知乎、虎扑,书籍……接触无数信息,家里,单位,公司,应酬,看起来也做了很多事,可是,这其中\u003Cb\u003E有多少,是可以积累起来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无法积累,就意义不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积累类似于复利,一开始不够快不够明显,但当你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事情开始不一样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每天热衷于关心世界大事,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却没有注意到,我们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当我们在指点江山之时,有人却在默默地积累。\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年两年看不出区别,三年五年过去,差距就拉开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之前的我一直反对一种倾向,就是知乎上其实蛮严重的\u003Cb\u003E挑毛病倾向,\u003C\u002Fb\u003E因为无论你给别人挑出多少毛病,\u003Cb\u003E也无法对自己的进步产生作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要再加上一种反对倾向,就是\u003Cb\u003E指点江山倾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天,我们把精力投入到太多的领域,热衷于在太多领域发表我们自己的见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博上,微信上,生活中,工作时,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关注,国际的,国内的,政治的,财经的,文化的,电影的,小说的,城市的,小区的,同事的,朋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投入精力,我们热衷表达,我们义愤填膺,我们同仇敌忾,我们热衷撕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知乎更是让我们发现了更大的世界,没错,我非常感激知乎,这一点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是,另外一面,就是\u003Cu\u003E我们似乎对太多的话题都可以说上一两句,却没有一个领域,敢说我们是专家,可以真正超越大多数人。\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别说转化为技能,对我们形成真正的帮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要忘记,那些真正的知乎大神,都已经是某一行业的精英,已经在某一个领域功成名就,建立了一些成绩。\u003Cb\u003E他们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要警惕,不要热衷于指点江山,却忘记了脚下的积累。\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多言数穷,不如守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多行力穷,不如精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读曾国藩家书,\u003Cu\u003E有一次他说,他并不看好才华横溢四处翻书看的人,而是看好\u003Cb\u003E话不多默默努力\u003C\u002Fb\u003E的人\u003C\u002Fu\u003E,那封家书我找找:\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三、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沉潜者成就必更切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黄子寿处,本日去看他,工夫甚长进,古文有才华,好买书,东翻西阅,涉猎颇多,心中已有许多古董。\u003Cb\u003E何世兄亦甚好,沉潜之至,虽天分不高,将来必有所成。\u003C\u002Fb\u003E吴竹如近日未出城,余亦未去,盖每见则耽搁一天也。其世兄亦极沉潜,言动中礼,现在亦学倭艮峰先生。吾观何、吴两世兄之\u003Cb\u003E姿质,与诸弟相等,远不及周受珊、黄子寿\u003C\u002Fb\u003E。而\u003Cb\u003E将来成就,何、吴必更切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浩明点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曾氏是一个崇尚脚踏实地的人,这封信表露了他一贯的务实作风。他不喜欢“好买书,东翻西阅”的黄子寿,却喜欢何、吴两家儿子的“沉潜”,并预言,二人虽天分不高,但将来的成就“必更切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沉潜者,成就必更切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之前不以为然,但是慢慢经历多了,尤其是我的朋友H,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几句话总结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看到更大的世界是对的,但是不要忘记,\u003Cb\u003E要有自己的领域,\u003C\u002Fb\u003E专注,投入,不断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u003Cb\u003E不要每天热衷于指点江山,不要每天热衷于撕逼,不要每天看到别人做事就去挑毛病\u003C\u002Fb\u003E,因为别人可能是在积累,你做的事情,可能才是真的没有什么卵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指点江山,四处关注也可以,\u003Cu\u003E能够积累下来成为本事也算\u003C\u002Fu\u003E,比如老梁故事汇的老梁。问题是,你能否做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u003Cb\u003E沉潜者,成就必更切实。\u003C\u002Fb\u003E当我们沾沾自喜我们有些才华,表达能力强,涉猎广泛之时,多想想这句话,似乎可以清醒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u003Cb\u003E专注和积累,\u003C\u002Fb\u003E对于家世普通、才华普通、能力普通的你我,可能是最好的进步路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一个角度,不是真理,只希望有些启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找到你的点,找到你的根据地,找到你的井冈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相信,\u003Cb\u003E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不了原,也燎个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s:\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小伙伴说,你同学是金融圈的,是特例,不能说明什么。好吧,那他还是文科状元、北大硕士呢,也不能说明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举他这个例子,是说是他让我感悟到这一些东西,只是为了\u003Cb\u003E引出后面的话\u003C\u002Fb\u003E,我用手指着月亮,想让大家看看\u003Cb\u003E月亮\u003C\u002Fb\u003E,貌似有些小伙伴却把注意力集中在了\u003Cb\u003E手指\u003C\u002Fb\u003E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指月之指,确实是有趣的典故。\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23:0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92,&likeCount&:162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23:0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16b0796fdd2a7d9abd6f0b190e95908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92,&likesCount&:1624},&&:{&title&:&19.
耐心等待:这次救赎的时间尺度是十年&,&author&:&dongpoyeben&,&content&:&这两天写的东西多些,趁着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裕,上了班又要开始忙,估计会慢一些。\u003Cp\u003E专栏开了快一个月了,我还算勤奋,加上这一篇,已经是十九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所以写的还算快,其实是因为这些感悟也好,体会也好,之前已经经过了\u003Cb\u003E很长时间的思考\u003C\u002Fb\u003E,这些东西\u003Cb\u003E其实就在那里\u003C\u002Fb\u003E,只是需要我把它抓住,梳理出来,然后表达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小伙伴看了,说对自己很有启发,我很开心。我写的东西不敢保证质量一定非常高,但可以保证是\u003Cb\u003E我亲身经历之后,经过思考觉得有价值的。有一些东西我感觉非常有价值,非常对,但是自己还没有实践,不知道结果,就不敢写出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大家如果有觉得哪一篇质量不高,就包涵包涵,我的本意,是希望每一篇都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能力还不到,只好请大家包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次写的东西,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是什么思考之后觉得需要打破的思维误区,就是一篇体会,和大家聊聊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关于耐心,关于自我救赎的时间尺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是2004年上的大学,之前经历的心理痛苦不说了,真正感到这条路难走,其实是在大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时候\u003Cb\u003E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经历一次低沉期\u003C\u002Fb\u003E,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出来,整个人陷入自我攻击不能自拔,那种痛苦、撕裂、阴沉、毫无希望的感觉把我折磨的够呛,有时候觉得,这条路好像没有尽头。好在这种状态不是一直持续的,一段一段的,还能承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时候你要告诉我有一天我会以心理学和自我救赎为题目在网上写东西,还有小伙伴觉得写得不错,那我一定会觉得,\u003Cb\u003E你可真会安慰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时候\u003Cb\u003E其实连自我救赎这个概念都没有\u003C\u002Fb\u003E,甚至说什么智慧、勇气、耐心,都没有,就是一个迷茫的青年,茫然无措地面对人生,被动地走着,随波逐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那句已经被传得烂俗的话我一直觉得挺贴切,\u003Cb\u003E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得挺住,不然怎么办,去死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毕业了,第二次心理危机,接触到了心理学,就好像快要溺死的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然后就是买书,阅读,因为工作了,离开了家,离开了同学们,就必须一个人面对这个社会,其实一开始真的没有什么先知先觉说要去经历,去脱离舒适区,\u003Cb\u003E就是被社会被生活推着,一步一步前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间闹了很多笑话,比如叫人家不到三十岁的人阿姨,被人家一顿骂,现在想起来,真是唏嘘,\u003Cb\u003E当时就是个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的傻孩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后来读书读了不少,自己一点一点明白了不少道理,尤其是对自己前面20多年的经历大致有了一些理解,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了,心理好受了很多,加上再笨的人也总会学到东西,对社会也了解了一些,适应了不少,\u003Cb\u003E慢慢的,就感觉好多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很喜欢一个人走在街上,因为独处的时候很容易感觉到自己的内在状态,那时候就觉得,\u003Cb\u003E自己真的是进步了\u003C\u002Fb\u003E,你看现在心理稳定多了,也没那么容易进入低沉的状态了,就很高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其实也只是比过去好了一些而已,其实还是有不少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后来,就到了现在的单位,然后谈恋爱,新的工作又很累,接着,就来到最关键的,这三年,\u003Cb\u003E进入最后的反抗期和叛逆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父母反抗,与领导斗智斗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慢慢地,\u003Cb\u003E自我开始真正建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几年过得并不轻松,但是效果却不错,自己的心态也好,心智也好,似乎都开始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也许是之前的积累起了作用,也许是之前读了很多书终于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能力有了提升,也许是在知乎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许是自己开始写东西以后很多东西开始慢慢理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之,这两年进步很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感觉,最重要的事情是四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是学习\u003C\u002Fb\u003E,学习心理学,学习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东西,这些东西你不学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要相信自己不是唯一一个经历这些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是思考\u003C\u002Fb\u003E,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思考,思考为什么,思考前因后果,而且不能浮皮潦草,要往深入的地方去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是实践和经历\u003C\u002Fb\u003E。敢于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敢于挑战舒适区,积累经验,提升自己抵抗负面情绪的阈值,这一点以前都说过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四是整理和记录。\u003C\u002Fb\u003E就是之前说的固化和记录。这件事就好比\u003Cb\u003E绘制航海图\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走过的地方就要把地图绘制出来,以后就不会再在这篇海域迷航了\u003C\u002Fb\u003E,然后在已经清晰的海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未知领域,慢慢的,海图越来越大,绘制越来越精细,自己就越来越清醒和睿智,也就成长为好的水手和船长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学习、思考、实践、整理记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今天不是说这件事的,而是说,这整个过程,哪怕不算上高中,从2004年开始算,也经历了十一、二年的时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004——2015。\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听起来好漫长的一段时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这一点,并不是要给大家泄气,让大家觉得好长啊,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而是说,大家应该认识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件事情是一件大事\u003C\u002Fb\u003E,自我救赎真的就好比是重塑一个人,怎么可能短短几个月就脱胎换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件事,需要的时间尺度,可能真的需要十年以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算东坡我资质差一些,大家比我又幸运一些,打个七折,那也需要\u003Cb\u003E七八年的时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八年,也不是很短的时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大家大可以\u003Cb\u003E耐心\u003C\u002Fb\u003E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条路上,最多的东西,\u003Cb\u003E是受挫,是反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两年前,东坡我还会在某个阴霾的下午莫名地陷入低沉,然后开始自我攻击……虽然强度已经远不如之前,虽然次数已经很少了,但是还是会出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大事,难事,就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反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自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每一次反复,其实都是一次确认。\u003C\u002Fb\u003E确认的次数多了,就像我们的肌体会记忆笔迹、走路的姿势,我们的身心也会记住新的反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多确认几次,慢慢就习惯了,反应越来越小,直到基本消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小伙伴说,我看了你的东西,感觉很好,可是过了三天,就\u003Cu\u003E又回到老状态去了。\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恩,很正常,这才正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看到之后马上就好,这问题就不会折磨我们那么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是个大事情,要多些耐心和耐性,要相信每一次的努力其实都在发挥作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毕竟,东坡我走到今天,其实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基本走出来。\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都没想到,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多些耐心,不要被反复和受挫吓到,不要失去希望,哪怕真的被打趴下了,就地歇一歇,等恢复一些,再起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条路不容易,但是不是死路,走起来很苦,但是总好过我们不努力,一直生活在自我折磨的地狱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重看《无间道》,所谓无间地狱,就是人在其中不间断受苦受折磨的地方。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其实是\u003Cb\u003E人无法做真实的自己,就好像生活在无间地狱之中一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在自我救赎,这条路很长,很苦,有反复,有挫折,但是,我们在一步一步走出原本的苦海,\u003Cb\u003E每走一步,就离无间地狱更远一点,离真正的自己更近一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耐心些,用十年的时间尺度去看这段经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我已经走出很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你共勉,一同进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s:这里的十年,是指这件事不会那么容易被彻底解决,大家要耐心,不要怕挫折和反复。不是真的必须经历十年,\u003Cb\u003E每个人情况不同\u003C\u002Fb\u003E,也许你症状较轻,方法对路,三五年就会有大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字有局限性,大家择其善者即可,祝好。\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5:42:4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3,&likeCount&:23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42:4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983abac8e45f92f4a6bf1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3,&likesCount&:235},&&:{&title&:&20.
从融合到分离:为什么与父母的关系那么重要&,&author&:&dongpoyeben&,&content&:&\u003Cp\u003E基本上,在几乎所有地方提到心理问题,往往要涉及甚至肯定要涉及的一个话题,就是\u003Cb\u003E父母与童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说到自我救赎,说到心理调节,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u003Cb\u003E与父母的关系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为什么与父母的关系这么重要呢?在我们当前的条件下,比较可能的处理方法又有哪些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是专业人士,这些体会也基本上一半是各种阅读看来的,一半是自己经历、思考得来的,最终形成的,是这么一套体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专业,但是尽量能够自圆其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独特的关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之所以那么重要,原因在于它的\u003Cb\u003E独特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独特性,表现在\u003Cb\u003E两个方面\u003C\u002Fb\u003E:它往往是人接触的第一段关系,它是从融合走向分离的一组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一段关系,从融合走向分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段关系好理解,人都是经验的产物,是路径依赖的产物,第一段关系如何处理,直接影响后面关系的处理,因为它是\u003Cb\u003E模板\u003C\u002Fb\u003E,是指标。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意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从融合走向分离\u003C\u002Fb\u003E,怎么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融合就是理解、接纳,宽容,就是安全感。\u003C\u002Fb\u003E小孩子都是敏感的,我们这种性格的尤甚。在这一阶段,父母的宽容、理解可以给小孩子极大的安全感,让ta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是有依靠的,是被接纳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分离就是独立、自主、自由,就是放手。\u003C\u002Fb\u003E等到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就要慢慢给予ta一定的自由空间,让ta学着去选择、应对、负责。在这一阶段,父母的适当放手可以让少年逐步学会以”自我“的身份思考、处理问题,逐步走向独立和自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首先说一下,宽容和爱不是没有规矩,以下所有提到宽容和爱的地方,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家教和规矩的基础上的,孩子的思维、心理并不定型,行为也没有顾忌,一定的规矩是必须的。\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人格完善的孩子,是应该\u003Cb\u003E较为完整的经历这两个阶段的。\u003C\u002Fb\u003E(不是绝对经历,没有父母可以完美做到这两个阶段,基本上做到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首先,从融合阶段得到安全感、价值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然后,从分离阶段得到自我和自主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结合起来,就是\u003Cb\u003E自主独立又不失爱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的\u003Cb\u003E自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问题来了,我们中的很多人,\u003Cu\u003E这两个阶段,经历的都有问题。\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先是融合的不顺利,后是分离的不彻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融合不顺利\u003C\u002Fb\u003E——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宽容和接纳,取而代之的,是压力和命令。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孩子无法建立对自己的认可,无法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孩子又是渴望得到这些的,所以他们开始追求\u003Cb\u003E外部的认可\u003C\u002Fb\u003E,从外部的认可中获得价值感和安全感。——我们之前提到过,这样的做法好比是饮鸩止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分离不彻底\u003C\u002Fb\u003E——在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应该进入叛逆期,逐步独立和自主起来的时候,\u003Cb\u003E分离的过程又无法完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前面融合阶段存在的问题,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沉迷于外部认可,内部没有自我,外部压力又大,ta怎么可能顺利经历叛逆期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没有建立起来,基本上,他们的人格并未独立,自我也并未建立,\u003Cb\u003E充其量,是父母的人格延伸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就是所谓听话的好孩子啊。\u003C\u002Fb\u003E既无法从与父母的融合中得到爱与安全感,也无法从与父母的分离中得到自我与自主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有什么后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果就是,他们\u003Cb\u003E无法处理好之后的其他关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因为没有经历完整的融合阶段,所以缺乏安全感,缺乏爱的体验和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因为没有经历完整的分离阶段,所以缺乏独立性,没有自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产生了两个极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的极端缺爱,有的爱无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极端缺爱\u003C\u002Fb\u003E,表现为在情感关系中缺乏独立性,缺乏边界和分寸感,要求自己全力投入,要求对方全力投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爱无能\u003C\u002Fb\u003E,表现为无法建立情感关系,冷漠,无法付出,无法接受他人付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如火,一个似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同表现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因很简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火的人,表现出的是对爱的渴望,但却没有自我的独立性,需要从他人的关注和爱中确认自己的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似冰的人,走向另一个反面,因为没有自我,没有价值感和安全感,所以渴望爱,但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值得爱,产生对爱的恐惧和不适应,过度的冷漠看起来是独立性,其实也是过度的,表现出的,还是没有自主性和分寸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有的人,先如火,后似冰,爱起来没有自我,受伤了,就进入过度的自我保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怎么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是融合期和分离期都没能完整经历,\u003Cb\u003E那就经历好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我们这些人长大后,往往\u003Cb\u003E一开始的时候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u003C\u002Fb\u003E,觉得我们已经长大了,虽然我们受了很多苦,但是只要父母说声对不起,或者连对不起都不用说,以后能给我们宽容和理解就可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惜,往往碰的头破血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过去的模式\u003C\u002Fb\u003E一再出现,\u003Cb\u003E即使你长大了,面对的,也还是命令和控制,没有理解和宽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当然,慢慢的,我也开始对他们有了一些理解和宽容。\u003C\u002Fb\u003E在最近回答的一个问题里,我说我选择接受,我知道我的父亲是爱我的,这种表达爱的方式\u003Cb\u003E我不认可,但选择接受。\u003C\u002Fb\u003E——这是另外的话题了,\u003Cu\u003E还没有经历反抗和叛逆的小伙伴看了也没用\u003C\u002Fu\u003E,不展开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question\u002F2Fanswer\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父亲供我读书的同时又贬低我我该怎么办? - 知乎用户的回答\& class=\&\&\u003E父亲供我读书的同时又贬低我我该怎么办? - 知乎用户的回答\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总之,融合还是无法完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另外一条路就成了替代:\u003Cb\u003E自我认同,自我宽容,自我理解,爱自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毕竟已经长大了,心智和心理都不再那么孱弱,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我们只能从自己这里找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不要自我攻击的意义,就在于此。\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宽容自己,提升自己,爱自己,慢慢建立自我,\u003Cb\u003E实现自己和自己的融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进行\u003Cb\u003E分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反抗与叛逆的意义,就在于此。\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告诉父母你已经长大,告诉父母有些事情他们不能管,也管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确权利界限,维护合理权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分离——\u003Cb\u003E我是我,我爱你们,可是我首先得成为我自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条路非常艰辛,最可怕的是良心的谴责,以后细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爱自己,完成自我融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反抗与叛逆,完成与父母的分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两个阶段,在成年之后,补上童年的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种意义上,在成年之后,再去完成融合和分离的过程,就是我们自我救赎的\u003Cb\u003E核心环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这两步都很不容易,无论是放过自己,还是与父母抗衡,都是辛苦的事,但也是真正有效的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从融合到分离,从学会爱,到独立自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再说一句,在反抗和抗衡的过程中,\u003Cb\u003E一方面要有勇气和强度\u003C\u002Fb\u003E,敢于反抗,因为父母会软硬兼施,他们强大已久,你需要勇气。\u003Cb\u003E另一方面,也要有灵活性\u003C\u002Fb\u003E,反抗之余,该说甜言蜜语说甜言蜜语,该讨好讨好,该出成绩出成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毕竟他们是父母,我们要反抗,甚至有时候要把他们气得够呛,但是,总还会有和解的那一天,也别太过度。\u003Cb\u003E太过绝情的话不要说,太过绝情的事不要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注意是太过,\u003Cb\u003E正常范围内,该反抗的,决不能含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任何一条路都有风险,这条路也不例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东坡把这条路上的体会和经验说出来,给大家一些参考,\u003Cb\u003E但是大家自己的路要怎么走,还要自己考虑清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母年纪已经不小,我们的反抗,或多或少带着自私的意味,这也是良心谴责的重要原因,也是最大的压力来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在反抗,也在调整,甚至在祈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这个阶段是我必须要经历的,那\u003Cb\u003E我坦然去做,也承担后果。\u003C\u002Fb\u003E我选择了这条路,为了更好,但也能接受不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小伙伴们,这条路不好走,如何选择,要想清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东坡祝大家都好,无论你如何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从融合到分离,从自己与自己的融合中获得爱与安全感,从与父母的分离中获得独立的自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希望对你有所启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1:04:1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5,&likeCount&:20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04:1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08e0fd78bee33e9119b82b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5,&likesCount&:203},&&:{&title&:&22.
知心行合一:系统推进自我救赎的心法&,&author&:&dongpoyeben&,&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此文长。\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些小伙伴希望东坡推荐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我一直没有推荐,有点为难,因为两个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是我不是专业科班出身,推荐的书籍难免贻笑方家,而且荤素不忌、只看对自己的效果,是不是严谨规范、适合大家也不知道。以前在一个回答中推荐过,当时就被人指出说low的很,还有专业人士提出异议,所以之后就一直不敢公开推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是在这条自我救赎的道路上,心理学充当的角色自然是关键性的,但是以我的实际感受来说,如果只依靠心理学,似乎也有点势单力薄,\u003Cb\u003E心智(思维方式)和行为(经历)同样重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知(思维方式)、心(心理学)、行(经历)合一,共同进步,三轮驱动,才是\u003Cb\u003E我个人认为\u003C\u002Fb\u003E的最好办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分开细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心理学(心)\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年让我启蒙的那本书,应该是一本今天看来质量不怎么样的心理自助类书籍,也就是畅销书。如果是本经典,那我应该会记得书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本书的意义,是让我意识到人内心深处\u003Cb\u003E超我和本我\u003C\u002Fb\u003E的存在,那之后,东坡对所有心理学现象的认识,都是基于这两个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些小伙伴比较专业,说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东西现在在心理学界已经被认为是有很多缺陷的,已经落后了,可是,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读者,从超我和本我的角度思考问题,确实可以给自己非常大的启发,\u003Cb\u003E因为它足够的简单、明晰,而且在我看来,足够的本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我学法学,抓住\u003Cb\u003E权利和义务\u003C\u002Fb\u003E两个概念,很多东西就能够统筹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后阅读了大量的畅销类心理自助书籍,比如现在在知乎大家觉得很low的张德芬的书,《当下的力量》、《一念之转》……等等等等,很多,也没办法,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专业心理学教育的人来说,\u003Cb\u003E这些畅销书虽然不严谨,有鸡汤嫌疑,但对于一无所知、一穷二白的我来说,已经是很有用的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毕竟饿极了,没有那个条件去挑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书的意义,一是让自己在那个很难熬的阶段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慰藉,同时也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比如超我、本我、接纳、爱、自我、人格……虽然很皮毛,但总算比没有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后来,接触到了\u003Cb\u003E朱建军\u003C\u002Fb\u003E和\u003Cb\u003E武志红\u003C\u002Fb\u003E老师的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终于接触到一些专业一点的心理学了,当然,还是会有小伙伴说,你说的这两个人在心理学界也被认为非主流、不专业,他们的学说不严谨、有缺陷,好吧,\u003Cb\u003E可是我是个外行\u003C\u002Fb\u003E啊,我只能\u003Cb\u003E根据我的阅读体验\u003C\u002Fb\u003E去区分谁对我有用,谁对我效果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基本上接触心理学的\u003Cb\u003E目的\u003C\u002Fb\u003E就是\u003Cb\u003E自我救赎\u003C\u002Fb\u003E,我们没有能力也无意于区分谁的理论先进、完善,我们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真不是东坡把无知当有趣,普通大众真的\u003Cb\u003E没有太多阅读心理学专业书籍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心理学到了今天,已经是一本\u003Cb\u003E高度体系化和抽象化\u003C\u002Fb\u003E的学问了,门槛已经很高,从自我救赎的角度(而非专业治疗的角度)看,大众其实是需要一些门槛低和容易接受的心理学书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最难得的,就是\u003Cb\u003E相对通俗易懂、让人感同身受\u003C\u002Fb\u003E的书籍。朱老师和武老师的书,在东坡看来就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这里还是要说一句,东坡看朱老师和武老师的书,\u003Cb\u003E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u003C\u002Fb\u003E,也就是说,我基本上倾向于\u003Cb\u003E让自己\u003C\u002Fb\u003E去理解一个现象,\u003Cb\u003E把老师们的书作为辅助自己理解的帮手。\u003C\u002Fb\u003E他们是老师,但是不代表他们说的一切都是真理。\u003Cb\u003E你要有自己的区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往后,就接触到知乎了,大家也都知道知乎的心理学大大都很厉害,我也不用推荐了,大家自己去阅读他们的回答和专栏即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说两句,在阅读心理学书籍的过程中,我也阅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道德经》、佛学入门书籍(没错,还包括一些仁波切的书……\u003Cu\u003E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u003C\u002Fu\u003E的书我还觉得很好),在我看来,特别是\u003Cb\u003E佛、道\u003C\u002Fb\u003E,对心理的疗愈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古代中国文人一旦失意,往往\u003Cb\u003E出入佛道\u003C\u002Fb\u003E,也有这个原因。推荐大家阅读一些关于道德经的书籍和一些基本的佛学入门书籍,不要太入迷,因为我们的根性不够,容易变的消极,但是有控制地读一些还是很好的,类似于\u003Cb\u003E解毒剂和清凉剂。\u003C\u002Fb\u003E感觉到不对了,停止阅读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最重要的\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是化人为己。\u003C\u002Fb\u003E通过阅读,自己去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建立自己的理解体系,去理解自己,分析自己,进而改变自己。只有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东坡写的东西,基本上都经过了自己的二次加工,\u003Cu\u003E辨别、选择、理解、消化、输出\u003C\u002Fu\u003E,\u003Cb\u003E变成了适合自己的东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心智(思维方式)(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东坡看来,心智问题,先是\u003Cb\u003E看问题的角度\u003C\u002Fb\u003E,然后是\u003Cb\u003E分析问题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我们陷入在心理的困境之中,往往是因为,我们的\u003Cb\u003E思维打了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我们\u003Cb\u003E心理纠结\u003C\u002Fb\u003E,反而会这么表达:\u003Cb\u003E想不通,真想不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就是说,很多时候,\u003Cb\u003E只要想通了,就不纠结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心与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看问题的角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年东坡参加高考,也是太紧张,考完英语,居然把准考证给拉在了考场——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好在班主任及时找到考场负责人,把准考证拿了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东坡\u003Cb\u003E开始自我攻击\u003C\u002Fb\u003E了:\u003Cu\u003E这也太不小心了,你怎么能这样!高考都能犯这种错,以后怎么可能做好事情!你真是不可救药!\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想象,第二天还要考试,这样自我攻击下去,对第二天的考试绝对没有好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这样忐忑不安、一路纠结地回了家,家人看我脸色不好,还以为没考好,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这时候我老爸说了一句话(他一辈子不会说话,这时候反而很会说):没事,这说明你\u003Cb\u003E特别专心\u003C\u002Fb\u003E啊,考完还想着考试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自己的疏忽、不小心,在这里被解释为\u003Cb\u003E特别专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u003Cb\u003E思考的角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可是效果立竿见影,我当时就放松了下来,也不攻击自己了,原来是自己特别专心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顺利考完剩下的两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过了这么多年,原来越觉得,其实\u003Cb\u003E看问题的角度非常重要\u003C\u002Fb\u003E,很多时候,不是什么大事情,不要非得去自省一番,而是不为难自己,\u003Cb\u003E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思考问题\u003C\u002Fb\u003E,看起来阿Q,实际上,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取悦自己、安抚自己、让自己有能力面对困境与未来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分析问题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心理学,这些年东坡买的最多的书,就是心智方面的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思维方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科学的思维方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个极大的话题,今天东坡不可能做太深入的说明,我也还在学习之中,就举几个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本质型思维:\u003C\u002Fb\u003E源自\u003Cb\u003E表象——本质\u003C\u002Fb\u003E这对哲学概念。看到一个现象,不断深入探究其深层次的本质,直到最后找到最根源的地方。比如药家鑫一案,能够挖掘到家庭教育对药的人格影响层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矛盾型思维:\u003C\u002Fb\u003E也就是对立统一。两个高度概括而又对立统一的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演绎,将事物的现状及发展状况逐一说明。比如著名的\u003Cb\u003E论持久战\u003C\u002Fb\u003E,其实就是抓住:日本与中国的\u003Cb\u003E力量对比与消涨趋势。日本:先进但小国,当下强但未来力量不足,中国:落后但大国,当下弱但未来力量逐步增强。——\u003C\u002Fb\u003E推导出既不是速胜战,也不是无法战胜,而要打持久战的结论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列举型思维:\u003C\u002Fb\u003E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分门别类,逐个说明。最著名的还是\u003Cb\u003E《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u003C\u002Fb\u003E,从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等各个阶级的角度逐一分析他们的现状、心态、倾向,把当时复杂的中国情况分析的极为清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假设—论证型思维:\u003C\u002Fb\u003E对于情况不明朗,答案不清晰的情况。要抓住灵感,逐步明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实验基本就是这种思维,有多少种可能,大胆假设,然后小心论证,每种可能都拿来试验一下,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思维重视直觉,一般假设阶段\u003Cb\u003E要依靠直觉做出最初的假设。\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等等等等,不过多阐述。\u003Cb\u003E无论是哪种思维方式,都要讲究逻辑\u003C\u002Fb\u003E,逻辑清晰严谨,才能说服自己,也才能说服别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之,无论是思维的角度,还是思维的方式,都是\u003Cb\u003E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清我们面临的问题,能够做到看清自己和问题,很多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起码可以看到解决的方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问题,找出答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行为(经历)(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角度,以前已经写了两篇专栏,一是要大胆经历世事,不要完美主义、失败洁癖,\u003Cb\u003E早历事、多历事、历成败、历大事才\u003C\u002Fb\u003E是\u003Cb\u003E高成长模式\u003C\u002Fb\u003E;二是很多时候只有经历到了才可能理解,所谓\u003Cb\u003E经历即懂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不做更多阐述,这篇文章已经够长了。以后有了新的感悟再和大家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机关写公文,有一个词常用,叫\u003Cb\u003E双轮驱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知、心、行是一个体系,那么\u003Cb\u003E三轮驱动\u003C\u002Fb\u003E,我们的自我救赎之路就会\u003Cb\u003E动力十足。\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反,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卡住了,那不但动力会减弱,整个体系的运转,也会变得不顺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心理调节做了很多,可是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很偏,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弱,看问题还是一头雾水,无法做出条理清晰的分析和判断;又比如,天天呆在家里不经世事,埋头空想,还完美主义,怕失败不敢做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可想而知,这样的进步都不会很快、很顺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知、心、行合一\u003C\u002Fb\u003E,是东坡这些年自我救赎经历的一个完整总结,是一个系统的方法,虽然不完善,但是还算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心理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心理这一个维度的事情,\u003Cb\u003E任何事情都处于一个系统之中,从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系统的角度处理问题\u003C\u002Fb\u003E,可能是更为根本、更为有效的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知、心、行合一,\u003Cb\u003E三轮驱动,系统解决。\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东坡不是专业人士,以上感悟均为个人心得,不是真理,以启发大家为主要目的,不妥之处,敬请包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26:3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0,&likeCount&:14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26:3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b1762ddfe8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0,&likesCount&:148},&&:{&title&:&21.
相反相成:为什么内向者更需要宽松的环境&,&author&:&dongpoyeben&,&content&:&\u003Cp\u003E一、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聊天,聊到从小到大从家里到学校经历的\u003Cb\u003E高压式教育\u003C\u002Fb\u003E,我很遗憾地说了一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他(我爸)根本\u003Cb\u003E不了解\u003C\u002Fb\u003E我,我\u003Cb\u003E根本不需要\u003C\u002Fb\u003E他施加压力,只要给我画个美好的蓝图,然后鼓励几句,我自己屁颠屁颠就跑过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想来,其实早在七八年前,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内向者适合的发展环境,是宽松还是紧张?是引导还是强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听到大人对孩子这样的评价:\u003Cu\u003E这孩子胆大,天不怕地不怕,……这孩子心特别细,就是有点认生,胆子不大……\u003C\u002Fu\u003E\u003Cp\u003E有句话叫千人千面,还有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不对另说,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u003Cb\u003E就是人从出生开始,其实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特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时候细心敏感,长大了变成张飞的可能性不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时候是个穆桂英,长大了变成林黛玉的可能性也不高,除非遇到特殊的变故或者特殊的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东坡我小时候就是个敏感细心的男孩子,虽然一度觉得自己特别胆大、特别勇敢(初中过得特别顺的时候),但高中就打回原形。整体下来,其实\u003Cb\u003E性格特点还是一致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之前虽然也提到过,但基本没有涉及到我们这种人\u003Cb\u003E本身的性格特点\u003C\u002Fb\u003E,一则是因为我还没有特别思考过这其中的逻辑,二则觉得会看我的文章的人\u003Cb\u003E性格上也基本上有一定的共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共性,就是从小就比较\u003Cb\u003E敏感善良,内向自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性格,\u003Cb\u003E是倾向于超我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先天对超我敏感,对本我不怎么敏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所以重视精神世界(关注点向内)、理想主义、自我要求高、善良(道德要求)、有先天的知识和审美需求等等……\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句公道话,我们现在的很多特质,也不全是父母教育、社会教育的结果,\u003Cb\u003E我们从本性上,其实就有这种倾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超我、精神、道德、理想、自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就是这样的先天性格,就是\u003Cb\u003E内向型性格(\u003C\u002Fb\u003E或者我自己称之为\u003Cb\u003E超我型性格或者控制型性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应的,就是外向型性格(或者我自己称之为\u003Cb\u003E本我型性格或者释放型性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外向性格的人,对超我不敏感,对本我的倾向比较敏感,所以:本我、外向、现实、自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内向、控制、超我
外向、释放、本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有自己的性格特点。\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不同性格适合不同的发展环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区分这样的性格有什么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同的性格主体就像是\u003Cb\u003E不同的种子\u003C\u002Fb\u003E,\u003Cu\u003E在同样的环境下生长,会有不同的结果。\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内向性格加宽松环境,\u003C\u002Fb\u003E就是\u003Cb\u003E相反相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内向性格加紧张环境,\u003C\u002Fb\u003E就是\u003Cb\u003E物极必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之前说过,一个独立、完善的自我,应该是\u003Cb\u003E超我和本我\u003C\u002Fb\u003E实现较好\u003Cb\u003E融合\u003C\u002Fb\u003E的自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超我和本我融合有一个\u003Cb\u003E前提\u003C\u002Fb\u003E,就\u003Cb\u003E是不能一个过强,一个过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强弱太过悬殊,就会出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超我太强,本我就被压制,体现为强迫症、自我攻击等神经官能症。\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本我太强,超我就没有约束力,体现为无视道德和规则,肆意妄为。\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了,我们开始进入逻辑分析:\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这样的\u003Cb\u003E内向、控制型性格\u003C\u002Fb\u003E,因为先天就对超我敏感,具有一定的\u003Cb\u003E自控力\u003C\u002Fb\u003E,倾向于发展超我,所以,适合我们的发展环境,反而是\u003Cb\u003E低控制度的环境\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自由、引导、宽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们这种控制型性格的人面临\u003Cb\u003E紧张、强控制的环境\u003C\u002Fb\u003E,就有很大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我们的自控本来就强,外界的控制再加强,最终结果就是\u003Cb\u003E控制加控制,控制过度——\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超我过强,本我过弱——\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无法实现接纳和融合——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物极必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偏向于本我的\u003Cb\u003E外向、释放型性格\u003C\u002Fb\u003E,因为对超我并不敏感,而倾向于本我(生命力扩张),没有太强的\u003Cb\u003E自控\u003C\u002Fb\u003E,所以反而\u003Cb\u003E需要一定的外部控制——建立规矩、约束、纪律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些人,是需要一定的外部控制辅助成长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日剧《女王的教室》(威权型老师、纪律型教育),为什么中国人会有一种说法,叫棍棒底下出孝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反对打骂体罚\u003C\u002Fb\u003E,但不否认,一部分孩子是\u003Cb\u003E需要建立规矩意识\u003C\u002Fb\u003E的,否则可能走上不归的歪路。这段时间也看到了一些视频,都是一些边缘人群(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父母离异家庭)中的青少年对同龄人的残酷伤害,那些施虐的孩子,往往都缺乏家庭的管教和约束,最终走了歪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性格不同,需要的教育和发展环境是不同的。\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我们这样的内向、控制型性格来说,需要的约束和纪律就没有那么多,更多的,需要我们的父母、老师少一些命令、强制,多一些引导、说服,提供一个较宽松、低压力的环境。——\u003Cb\u003E这样我们的本我不会被过度压制,超我不会过度强大——最终才可能实现融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主动创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性格不同,需要的教育和发展环境是不同的。\u003C\u002Fu\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可惜的是,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罢,都\u003Cb\u003E缺乏对孩子的性格区分,一刀切\u003C\u002Fb\u003E,无法做到因材施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此带来的问题已经很多了,我们都经历了,也懒得去批判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键在于,知道了我们自己的特点,就要\u003C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人指点 贵人相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