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单词有些分不出阴阳?! 求高人指点 贵人相助!

亲爱的网友,您好!
为了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净网行动”,营造干净、清朗的网络环境,我们已着手对女性阅读业务进行严肃整改,并关闭该频道。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抓紧排查清理内容,优化工作机制,以便尽早为您提供更为健康、优质的阅读体验。
感谢您一路支持!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待我满血复活,就是咱们相见之日
1.关注微信
2.订阅邮件
SBS社区平台技术由提供 ICP证:浙B2-
1.关注微信
微信ID:best_read
2.邮件订阅
&&整体修改进度
待我满血复活,就是咱们相见之日第一章 绪论
  一、知识:
  1、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
  2、古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现代汉语指当代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
  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
  6、汉语的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
  7、官话又称北方方言。非官话方言区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简答: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
  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三、论述题:
  1、简述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
  答:1)从语言学的观点看,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2)汉语的书面语的发展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我国古代的书面语是文言,文言文从周秦时代一直使用到近代“五四”运动时期。文言最初产生时,与当时的口语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书面语远离口语的现象。3)到了汉魏时期一种接近当时口语的新的书面语出现了,这就是古白话,(即近代汉语)采用了大量的北方口语。文言和古白话都是书面语言,当代白话即是现代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谈谈你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质,淘汰旧质。
为了使语言更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规范化工作。现代汉语规范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规范明确;二是使规范普及。规范的标准就是普通话定义中规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总的规范确定以后,还有许多具体的规范问题需要逐步明确并推广。对规范化要有正确的认识:1)规范本身也是在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2)不规范的不等于是错误的,典范的作家作品中也有特殊用例存在。3)对于新的说法要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取舍。
第二章 语音
  一、知识:
  1、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音具有三方面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音的物理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4、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5、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6、音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产生不同的音色。
  7、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肺部和气管是发音时气流的动力器官;声带是发音时振动气流的主要器官;口腔和鼻腔是发音时气流的共鸣器官。
  8、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9、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就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10、对音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11、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2、在一种语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13、记录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符号的是《汉语拼音方案》。
  14、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表音细致,音标数很多,是研究各种语音的工具。
  15、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多数不振动声带,发音不响亮,气流受到阻碍的音素是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要振动声带,发音响亮,气流不受任何阻碍的音素是元音。
  16、一个音节开头部分的音叫声,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普通话的声母中,辅音声母有21个,还有一种是零声母,即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
  17、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普通话语音共有39个韵母。
  18、我国音韵学对韵母有传统的分类,即按韵母不同的韵头分类,叫做四呼。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9、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由于声带的松紧形成了音高的变化。
  20、声调的种类叫调类。一种调类的实际发音,也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叫调值。一种方言有几种不同的调值,就有几种调类,调类的多少是根据调值的种类归并的。
  21、普通话有四种调类、四种调值。四种调值是根据它们的实际读音采用五度标记法得出的。四种调类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55、35、214、51.
  22、上声字在词语中实际发音往往不是完整的214调值。
  1)上+阴平、上+阳平、上+去——上声字的调值是211.
  2)上+上——实际读法是35+214.3)上+上/+上——实际读音是35+35/+214.如“小组/长”;上/+上+上——实际读音214/+35+214.如“小/老虎”。
  23、现代汉语的声调是从中古语音的声调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的。古入声字已经分别派入阴阳上去四声里去。
  24、汉语一个音节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25、普通话中常用音节有14个,次常用音节有33 个,又次常用音节62个。
  26、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音节之间的读音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叫做音变。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一、不”的变读、形容词重叠后的变读、儿化韵、语气词“啊”的变读、上去声的变调等。
  27、在说话时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这种读音变化叫做轻声。普通话的四声都可以变读轻声,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第五种调类。《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凡轻声音节一律不标调号。
  28、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区别词性。
  29、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它们是紧密结合的一个音节。如“小孩儿xiǎoh&ir”中“孩”和er结合成一个音节,三个字,只有两个音节。
  30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确定词性。
  31、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1985年12月发表修订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为规范。
  32、汉字中有一部分字字形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的读音也有区别,这种字称为多音多义字。
  33、语调是指句子的抑扬顿挫,它常通过句子中的各种停顿和重音来体现。
  34、停顿跟标点符号和句法成分有关。
  35、重音是指把表意上需要突出的词语略为加重音量,以吸引听众对它的注意。重音有句法重音(自然重音)和句子重音(逻辑重音)两种。
  36、朗读时不同的句子语气需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一般疑问句用升调朗读。一般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用降调朗读。
  二、简答:
  1、举例说明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语音是表达意义的。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得到社会公认就可以成立。如汉语把“书”叫“shu”,英语却叫做“book”。语音的社会性质还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如在普通话中“施”“斯”二字的读音不同,而在许多方言中,它们的发音却没有区别。这是因为普通话中“zh、ch、sh”和“z、c、s”是两套声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在多数方言中只有z、c、s一套。这说明语音不是单纯的物理或生理现象,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什么是发音方法?什么是发音部位?如何描写声母?
  答: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描写声母。(1)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构成阻碍的器官的部位。按发音部位,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2)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除去阻碍后有无较强的气流送出,声带是否颤动,发音部位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A
按成阻、除阻方式,声母可以分为五类: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B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中,只有l、m、n、r、ng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其余都是清音。C
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其中p、t、k、q、ch、c是送气音,b、d、g、j、zh、z是不送气音。
  辅音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所以要学会从这两个方面对辅音声母加以描写。如: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等。
  「见本资料后边的表一」
  3、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有什么不同?
  答:它们是不同分析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我国传统的音韵学把一个字的读音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这是从组成音节的成分而言。现代语音学把一个音节分析成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音素有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这是从构成音节的语音单位而言的。1)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一定都是声母。普通话中22个辅音音素,其中21个可以充当声母,另一个ng不是声母。21个辅音声母外还有一个零声母。2)普通话中元音音素只有10个,而韵母却有39个,所以说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不只是元音。如ng是辅音,却充当韵母。
  4、韵母的分类?
  答:A、按韵母中的音素分类:1)单韵母(单元音韵母)a舌面单元音韵母。有aoe&iu&七个。这类韵母的发音由舌位高低、口形大小与唇形的圆或不圆决定。b舌尖元音韵母:-i[
].c卷舌元音韵母:er.2)复韵母(复元音韵母)a前响复韵母:ui、ei、ao、ou.b后响复韵母:iu、ie、ua、uo、&e.c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3)鼻韵母:a、舌尖鼻音韵母(前鼻音韵母):an、ian、uan、&an、en、in、uen、&n.b、舌根鼻音韵母(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B、按韵母的韵头分类:1)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不是i、u、&的韵母,共有16个。2)齐齿呼:用i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10个3)合口呼:用u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9个4)撮口呼:用&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共有4个。注意:
[-i]、 [-i]都是开口呼韵母;ong的实际发音是ung,iong的实际发音是&ng.
  5、描写普通话10个单元音。
  答:(1)舌面元音:
  a、舌面央低,口大开,唇形自然;
  o、舌面后半高,口半闭,唇形圆;
  e、舌面后半高,口半闭,唇形不圆;
  &舌面前半低,口半开唇形不圆;
  i、舌面前高,口闭,唇形不圆;
  u、舌面后高,口闭,唇形圆;
  &、舌面前高,口闭,唇形圆。
  (2)舌尖元音:
  [-i]、舌尖前高不圆唇;
  [-i]、舌尖后高不圆唇。
  (3)卷舌元音韵母:
  er、舌位中,不圆唇。
  6、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演变关系是怎样的?
  答:普通话的四声是阴阳上去。每一个调类都包括一批汉字。普通话的四个调类是由古汉语演变而来的。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平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平和阳平。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归入了去声,其余的上声仍然是上声。去声没有变,再加上全浊上声字等,普通话的去声字是字数最多的。古代清声声母入声字分别读成阴阳上去声,浊声母入声字读成阳平或去声。
  入声是古声调的一类,它的韵母带有塞音韵尾,因此声音不能延长,读得特别短促。古代的入声字有b、d、g三个韵尾,在今天的粤方言中还保留着,也有的改变为喉塞音,例如吴语、闽语,还有的塞音尾消失,独立为一个调类或归入另一种调类,例如湘语及西南官话。汉族的入声已不存在,分别派入了阴阳上去四声。
  7、普通话音节有什么特点?
  答:1)一个音节最多含有四个音素。2)一个音节一般至少要有一个元音音素,最多有三个元音,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声母,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4)一个音节不能没有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或韵尾。5)可以充当韵腹的元音有10个:a、o、e、&、i、u、&、-i、-i、er;可以充当韵头的元音只有i、u、&。可以充当韵尾的元音i、u、(o),o做韵尾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人为设计,实际应是u;辅音有n、ng.
  普通话音节的构成成分可以列表分析。「请参阅本资料后边的表三」
  注意:(1)iu、ui、un是书写形式,分析时应以中间省写的o、e、e为韵腹。(2)&和&的符号在分析时不能省略,以免和u、e相混。(3)i、u、&零声母音节书写时采用的Y、W一律不作音素处理。
  8、简述普通话声母、韵母配合的规律?
  答:「请参阅本资料后边的表二」
  9、普通话中读轻声的有哪些成分?
  答:轻声与物理性质的四要素都有关系。(1)突出的表现是音长短。(2)音强也要弱一些。轻声的音高取决于前一字的声调。轻声还常常引起音色的变化,如使声母浊音化,使韵母中的元音央元音化,有的使韵母脱落。普通话中读轻声的有以下一些成分:(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形成的后字。(3)构词后缀“子、头、巴、么、们”等。(4)“上、下、里、边、面”等表示方位的成分。(5)趋向动词作补语时。(6)量词“个”常读轻声。(7)一些资格比较老的双音节常用词的后一音节。
  10、举例说明轻声的作用?
  答:(1)轻声有区别词义作用,即轻声不轻声造成了词义的不同。如:东西、男人、大爷、兄弟。(2)有的有区别词性的作用,即轻声不轻声造成词性的不同,如:大意、利害、对头等。
  11、举例说明儿化的作用?
  答:儿化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它还具有(1)区别词义作用:信——信儿,头-头儿。(2)区别词性作用:活(动)——活儿(名),破烂(形)——破烂儿(名)。(3)表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如:小猫儿、宝贝儿。
  12、什么是音位?音位变体?
  答:把实际语言里众多的音素或声调归并成一个能区别意义的单位,就叫音位。同一单位里的若干声音相近的音素或声调称为音位变体。如/a/音位在ia、ua中的单位变体是央[A],在ian、&an中有音位变体是前[a],在ao、ang中的音位变体是后[α].
  13、普通话里有哪些音位?
  答:普通话里有
  (1)22个辅音音位:b、p、m、f、d、t、n、l、g、k、h、ng、j、q、x、zh、ch、sh、r、z、c、s,
  (2)10个元音音位:a、o、e、&、i、u、&、-i、-i、er.元辅音音位是从音色角度分析出来的音段音位。
  (3)有4个声调音位:55、35、214、51.声调是从音高角度分析出来的超音段音位。
  14、音素和音位有什么区别?
  答:音素和音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素是从物理和生理角度看不同的音,音位是从社会角度看能区别意义的音。在同一种语言里,两个音素如果能区别不同的意义,它们就是两个音位,如:b和p;两个音素如果不能区别意义,它们就属于同一个音位,如:[a]和[ɑ].“脖子”和“婆子”意义不同,起关键作用的b、p两个声母之间,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如果把“包子”bāozi中的后ɑ发成前a,人们至多觉得听着不舒服,但不会误会它的意义。
  15、音位理论的实质是什么?
  答:音位理论的实质是,区别意义的音便构成对立,不区别意义的音便构成互补。这种理论也可以运用在拼音字母的设计上,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正是利用了音位学的原理。如i、-i[
]、-i[ ]三个音素之所以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就是因为它们各有各的出现条件,是互补的,彼此不会冲突。e
和&在拼合时也不会对立,所以也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单用时加符号区别。
  16、多音多义字是如何形成的?
  答:形成多音多义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词性不同,读音也就不同。如:传chu&n(动),zhu&n(名)。(2)口语与书面语有不同的读音。如:血xiě(口语),xu&(书面语)。(3)姓氏、地名、音译外来词与普通用法的读音不同,如:单dān(简~),sh&n(姓)。(4)简化后字形相同,音义不同。如:发(發)f&(髪)。(5)其他如:挨&i(~揍),āi(~近)。
  三、应用题 :
  (一)判断:
  1、“高”与“告”的读音区别在于音色,“戎”与“龙”的读音区别在于音高。
  答:不对。前者区别在于音高;后者区别在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普通话的轻声主要是由音强决定的。
  答:不对。主要由音长决定的。
  3、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弱,可是比较响亮。
  答:不对。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可是并不响亮。
  4、韵母都是元音,不包括辅音。
  答:不对。韵母都有元音,也包括韵尾的辅音。(二)分析:
  1、分析音节的结构成分和韵母类别。(略)
  2、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
  1)b和j:b和j都是不送气音;b是双唇音,j是舌面塞擦音
  2)zh和k:zh和k都是清音;zh是舌尖后不送气塞擦音,k是舌根送气塞音
  3)o和i:o和i都是舌面元音;o是后半高圆唇元音,i是前高不圆唇
  4)er和[-i]:er和[-i]都是不圆唇音;er是卷舌央中元音,是舌尖前高元音。
  3、评改题:
  1)绪论xǜlu&n:e应省略。
  2)朋友p&ngyǒu:p不和合口呼相拼,o应改为e
  3)辉煌huēihu&ng:e应省略
  4)尘埃ch&nāi:缺少隔音符号,应是ch&n’āi
第三章&&文字
  一、知识题: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和扩大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是语素文字。它不像日文假名是音节文字。因为汉字虽然记录了汉语结构系统中的音节这样一个单位,但它所记录的不只是汉语结构系统中的语音单位,而且还是一个有意义的构词单位。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
  汉字也记录了少量非语素的音节,如“葡”“枇”“玻”等,这些音节只有语音,而不独立表义,但它们处在如“葡萄”“枇杷”“玻璃”这些多音节语素中,虽然不表达意义,却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来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4、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5、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曾经有过几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6、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7、现代汉字的书写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楷书、行书、草书、艺术体。
  8、现代汉字的印刷体主要有:楷体、宋体、仿宋体、长仿宋、黑体。
  9、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指的是使用方式,是用字方法。
  10、象形是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象形字。如:牛、羊、山、日、月、燕、鸟等。
  11、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指事字。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的指事字,如本、末、朱、刃等。另一类是用纯粹的指事符号来表意。如:上、下、一、二、三等。
  12、会意是合字表义的方式,即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如:明、见、从、森、掰、搿、辩、辨等。
  13、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表示语素意义的方式。表意部分叫意符,表音部分叫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如:江、河、松、柏、铜、锡等。
  14、转注是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如:考、老。转注只在于说明词义,有人认为转注只是用字的一种方法。
  15、假借是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似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就是假借字。如:令、长、来、朋等。
  16、独体是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象形、指事是独体字,会意、形声是合体字。
  17、合体字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左右还是上下,统称为偏旁。
  18、部首是字典字书中为了对汉字分类排列以供查检的标目。
  19、笔画就是构成字形的点和线,它是字形结构的最小单位。
  20、汉字的基本笔画有五种:
  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捺(丶)。
  起笔的笔形有五类:丶一丨丿フ。
  21、汉字的一般笔顺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中后边、先进后封。以上是最基本的笔顺规则。
  22、常见汉字的结构模式:一般把汉字的结构关系分为三大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内外关系。有上下结构(如思、字)、上中下结构(如壹、奚)、左右结构(如相、刻)、左中右结构(如粥、辩)、左上包围结构(如庙、病)、右上包围结构(如句、刁)、左下包围结构(如连、毯)、上包围结构(如同、向)、下包围结构(如凶、画)、左包围结构(如区、医)、四面包围结构(如困、回)
  23、所谓现代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对“五四”以来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
  二、简答:
  1、简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答:性质:1)汉字是一种适应汉语特点的文字系统,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至今仍然能很好地为汉族社会服务。2)它是超历史的,用汉字保留下来和丰富文化典籍,现代人可以直接阅读。3)它又是超方言的,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言把它读出来。4)它甚至是超语言的,在东南亚存在阗一个汉字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都曾经使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日本、韩国现在还在使用一定数量的汉字。作用:1)在保留民族文化传统、维护国家民族统一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2)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音节,也是一个有意义的构词单位,它和语言中的语素直接对应。概括地说,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多数汉字都是语素,也有少数汉字本身不是语素,而是语素的构成部分。不过它们本身虽然不表示意义,但也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看见它们就能引起词义的联想。
  2、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具有哪些特点?
  答:1)汉字是二维的平面型方块体。由笔划和偏旁构成,上下左右排列。2)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有的字从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如:山、田。有的字从表意偏旁可以猜测出大致的词义。如:杨、柏。有的字可以从表音偏旁猜测出字音,如:湖、梅。表意偏旁反映了先民对世界的认识水平。3)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规则。4)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3、汉字形音义的关系如何?
  答:1)一形一音一义,即单音单义字,如:肺、氮。2)一形一音多义,即同音同形多义字,如:白(色)、白(真相大白)。3)一形多音一义,即异读字,如:剥(bāo)(bō)4)一形多音多义,即同形多音多义字,如:行(~动x&ng)(银~h&ng)5)多形一音一义,即异体字,如:奸(姦)、泪(涙)。(6)多形一音多义,即同音异形字。如:义、亿、亦。
  4、汉字的演变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答:汉字演变的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偏旁的书写形式和分布位置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变为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笔画的种类和数目,规范了笔形和笔顺;方块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后,方块汉字就定型了。
  5、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吗?
  答: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分不出偏旁的是独体字,由偏旁和偏旁组成的字是合体字。部首是字典、字书中为了对汉字分类排列以供查检的标目。大多数部首是由表意偏旁充当的,如“杨、骗”中的“木、马”。偏旁和部首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些表音偏旁是不作部首的,如“寺、主”;有些字分不出偏旁,就把起笔的笔画作为部首,如“下”的部首是“一”,“年”的部首是“丿”。
  6、古今汉字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答:古今汉字的结构、偏旁、笔画上存在着传承的关系,传统的关于汉字结构方式学说在今天还有一定的解释力,在字形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但是古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1)古为独体,今为合体。如“阜、燕”2)古为合体,今为独体,如“史、年”3)切分与古代不一致,如“重”古代为“从壬东声”,“倏”为“从犬攸声”4)简化字使合体变独体,如“书”繁体字时是形声字,从聿者声,简化后,成独体。5)简化使某些成分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如:“区”中的“&”,“圣”中的“又”。6)有些新造字不符合“六书”,如“乒、羟”。
  7、什么是部件?部件、笔画和整字三者的关系怎 样?部件和偏旁有什么异同?
  答: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这三个层次的单位之间关系如下:1)笔画等于部件,部件又等于整字,如:一、乙。2)部件大于笔画,由若干个笔画组成,部件等于整字,如:人、口、日、月。3)笔画等于部件,部件小于整字,部件和部件组成整字,如:“丛”中的“一”,“旧”中的“丨”,是一个笔画,又是一个部件。4)部件大于笔画,小于整字,部件由笔画组成,部件与部件再组成整字。如:“培”有两个组合层次,由“土、立、口”三个部件组成。
  部件和偏旁都是介于整字和笔画之间的单位。二者有时相等,如:“村、河”中的两个部分。偏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组成部分,或表音或表意;部件是字形结构中的构字成分,如“云”中的“二、厶”,“竖”中的“刂、又、立”,都是部件。
  8、汉字部件怎样分析?
  答:分析汉字部件有一个切分原则。从形切分是一个总原则,就是把一个汉字从字形上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如:把“章”分成“立、曰、十”。具体规则还有“成字”和“组配”。切分出来的成分或者成字或者有组配成其他字的作用,即“生成作用”,如:“兑”切分成“
丷、口、儿”。
  9、形声字的造字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形声字的造字方式优于其他造字方式。与单纯表意的象形、指事、会意字相比,形声字增加了表音成分,把汉字同语音联系了起来;形声字造字容易,根据义类确定义符,再找一个音符,一个新字就造成了。
  10、举例说明现代汉字中形声字的意符的作用和局限?
  答:意符是形声字的表意部分。
  A、意符的作用有两个,1)是提示该字的义类,如以“页”为意符的字,都与头有关。2)区别同音字,如“姨、胰”都读“夷”,意符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的字。统计表明,意符在现代汉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表义作用。
  B、意符表义也有局限性。1)它只能表示一种笼统、粗疏的义类,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意义信息。如“松、杨”中的“木”,只能表示它们是“树”,至于具体的特征和个性,则表现不出来。2)由于词义的演变和假借的使用等原因,有些字通过意符已经看不出所属的意义范围畴了,如“笨、骗”同“竹、马”已毫无关系。3)限于造字时的科学水平,对义类的理解有误,也不能起到正确提示词义的作用,如“鲸”不是鱼类,“虹”也是“虫”类。
  11、举例说明现代汉字中形声字音符的作用和局限?
  答:A、音符是形声字的表音部分。音符的作用有三个:1)表示字音,即提示字音与音符一致。如“稀、烯、郗、浠”等字都读“希”。2)可以利用音符区别形近字,如“狼”和“狠”的音符不同,读音也不同。3)可以利用音符类推字音,帮助学习普通话,如“令”的韵母是ing,以“令”为音符的字除了“拎、邻”外都是后鼻音的韵母。如“领、冷、岭、零”。B、音符虽有表音作用,但是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音符读音准确性不高上,如“迸、愎、店”的读音都与声旁相去甚远。这种现象是由于语音的演变,威信读音不相同造成的。统计表明,大约有60%到70%的形声字单凭音符不可能读准字音。
  12、现代汉字的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两个方面:1)人际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书写与阅读;b书法与篆刻;c印刷、打字和传真。2)人机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13、什么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化?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
  答:所谓现代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做到“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1)定量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使用总量。1988年,国家语委制订了《现代汉字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2)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整理异体字的原则是从俗、从简、照顾书写方便)。3)定音是规定每个汉字的标准读音。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语音规范化的重要依据。4)定序是规定标准的查字法。要确定标准的部首排检法,统一现代汉字的笔形次序。
  14、社会用字规范化包括哪些内容?
  答:用字规范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规范化的字形标准书写;二是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滥用繁体字,不乱造、乱写简体字;三是纠正错别字。
  15、什么是错别字?怎样纠正错别字?
  答:所谓写错字指写得不成字,写别字是把甲字写成了乙字。纠正错别字的方法:从字形上分辨,从字音上分辨,从字义上分辨。
  三、应用题:
  (一)评改题
  1、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耳题面命(提)相形见拙(绌)
  磬竹难书(罄)英雄倍出(辈)
  再接再励(厉)不记其数(计)
  莫不关心(漠)刚腹自用(愎)
  膛目结舌(瞠)既往不究(咎)
  莫明其妙(名)入不付出(敷)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肆业(肄)、按排(安)、克苦(刻)、
  清淅(晰)、历害(厉)、装祯(帧)、
  缪误(谬)、恣态(姿)。
  (二)拼注题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成词语:
  差:出差chai、差生ch&、差额chā
  觉:觉醒ju&、睡觉ji&o
  教:教育ji&o、教书jiāo
  省:省事shěng、反省xǐng
  度:程度d&、审时度势du&
  要:要挟yāo、需要y&o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膺:服膺yīng 赝:赝品y&n
  赢:输赢y&ng&&羸:羸弱l&i
  巢:巢穴ch&o&&窠:窠臼kē
  拙:拙劣zhuō 绌:相形见绌ch&
  (三)分析题:
  指出下列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形旁用“从&”表示,声旁用“&声”表示)
  敞:从文尚声。崔:从山隹声。
  衷:从衣中声。姜:从女羊声。
  佞:从女仁声。载:从车哉声。
  辨:从丿辡声。赢:从贝&&声。
  腾:从马朕声。灸:从火久声。
  特:从牛寺声。膏:从月高声。
  贱:从贝戋声。窥:从穴规声。
一、知识题: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词是表示一定意义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和词按一定的句法规则结合起来成为短语。
  3、语言里词和熟语的总汇是词汇。某一范围内的全部词语的总汇也可以称作词汇。单个词不能称作词汇。
  4、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且定型化的固定短语。
  5、现代汉语语素的主要特点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
  6、语素的分类:(1)从语音构成看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2)从语法功能看,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3)从分布位置看,可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7、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书面上记录下来是一个汉字。如:山、实、呢、语、的等。
  8、多音节语素: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主要有三个来源:(1)古代遗留下来的联绵词,包括双声(如:枇杷、玲珑)、叠韵(如:伶仃、玫瑰)和非双声叠韵(如:珊瑚、蝴蝶)。(2)音译外来语素,有双音节的(如:葡萄、沙发),有三个音节以上的(如巧克力、可口可乐)。(3)模拟声音或表示感叹的语素,如:叮咚、叽里咕噜、哎呀等。
  9、成词语素是指其本身就能成为一个词的语素。有两种情况:
  (1)可以单说,即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充当句法成分。如:山、跳、行。
  (2)不能单说,但是可以单用,即它们虽然不能单说或单独回答问题,但是可以单独入句,如:从、呀、的、呢。
  10、不成词语素是指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它们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如:宏、伟、济、泳等。
  11、语素和语素结合成词,其中有的是有一定的位置的,比如只出现在别的语素前,或者只出现在别的语素后,这种语素称为定位语素。如:老板、老虎、阿妈、阿姐、可爱、可怕(前置定位语素)。房子、桔子、作者、听者、绿低级、美化等(后置定位语素)。定位语素中有的可以独立成词,如:从、向、以、的、了、着等,有的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用作构词材料,如:前缀老、阿、可等,后缀子、儿、头、者等。
  12、有的语素没有一定的位置,可前可后,称为不定位语素。
  13、“子、头、老”有时是定位语素,有时是不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意义比较实在,定位语素意义较虚,定位的“子、头”念轻声。如“瓜子、老头”中的“子、老”是不定位语素,意义实在。“桌子、老师”中的“子、老”是定位语素,意义较虚。
  14、单纯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1)有单音节的,如“车、马”,2)有多音节的。一个多音节的单纯词不管有多少音节,每个音节都没有各自的意义,合起来才表示意义。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绝大多数是译音词。
  双音节的单纯词有下面几种:
  A、连绵词:a双声:这些词的两个音节声母都相同,如:蜘蛛、崎岖。b叠韵:这些词的两个音节韵母相同,或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如:哆嗦、灿烂等。c非双声叠韵:这些词两个音节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如:侥幸、垃圾等。
  B、叠音词:这些词是相同音节的重叠,只是后一个音节读轻声。如:奶奶、太太、猩猩等。这些词中的“奶、太、猩”单说的意义和重叠后的意义很不一样。
  C、译音词:如:咖啡、马达。
  15、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16、词当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
  17、根据词根和词缀的不同组合情况,合成词可以分为两大类:
  A、组合式合成词:
  由词根和词根组成,根据词根间不同的结合方式,可分为五种主要结构类型:1)支配式,即“动——宾”
式,如:司机、理事、平反、建议等。2)补充式:即a“述——补”式。如:说明、推广、突破、削弱等。b“名——量”式,如:车辆、花朵、书本、枪支。3)陈述式,即主谓式,如:地震、月亮、内疚、性急等。
  4)并列式,a二个语素在意义和作用上地位平等,如:珍宝、习惯、广阔、解放等。b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如:矛盾、出入、得失、呼吸等。c两个语素意义相反,如:手脚、分寸、跋涉、权衡等。5)偏正式,即a定中式:大衣、飞机、汽车等。b状中式:公审、轻视、武断等。
  B、附加式合成词:1)前缀加词根,如:老师、阿爸、第一、可爱等。2)词根加后缀,如:帽子、鸟儿、石头、突然等。
  C、重叠式合成词:两个语素完全相同。如“妈妈、姐姐、哥哥、偏偏、馍馍”。
  18、把一个较长的语言片段简缩成较短的片段,这里头包括合成词的简缩和短语的简缩,我们统称为简称。
  19、词义的性质:客观性、概括性、模糊性。
  20、本义就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基本义是词在现代最常用的意义。有些词的基本义和本义是一致的。
  21、引申义是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22、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23、单义词是只有一项意义的词。单义词不可能产生歧义,不少科学术语、鸟兽、草木、器物的名称都是单义的。
  24、多义词是指具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
  25、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是同音词同音词可分两类:同音同形词、同音异形词。
  26、同义词可分两类:等义词和近义词。(1)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有人也叫它绝对同义词。(2)近义词是指意义大同小异,或意义相同,而附属色彩、用法不同的一组词,有人也叫它相对同义词。
  27、反义词是表示相反意思的一组词。
  28、基本词是词汇的核心部分。它有三个特点:稳固性、普遍性、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9、同基本词相对的是一般词。
  30、历史词语指的是历史上出现过或神话传说中的事物现象的名称。如:鼎、笏、井田等。
  31、文言词语指的是古汉语中用过的词语,有些在书面上一直沿用至现代。如:之、者、其、谓等。
  32、古语词(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虽不是现代的通用词,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再现于现代汉语。常常在捆古代社会的文艺作品和学术著作中再现,也会由于一些专门的表达需要,在现代一定的交际场合再现。
  33、外来词也叫借词。有三种形式:(1)译音:如“哈达、坦克、布尔什维克”(2)译音兼译义:如“绷带、苦力、的确良”(3)半译音半译义(包括译音加汉语语素):如“卡片、霓虹灯、马克思主义”。
  34、新词是语言中新产生的词。它用新的形式表示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新词是利用原来的语素,根据固有构词方式构成的。词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新意就不算出现了新词。
  35、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也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格式和构成成分比较固定,它们的意义往往有整体性,一般也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
  36、一般把词典分为语文词典和百科性词典两大类。
  37、汉语词典的编排方法大体有四种:按部首编排、按笔画编排、按音序编排、按四角号码编排。
  二、简答:
  1、确定词的一般方法有哪几种?
  答:1)能单说,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词。如“大、苹果、买”2)虽不能单说,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是在一般场合能用作句法成分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词。如“金、彩色”3)把语句中所有作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的虽然在对话条件下不能单说,但也不能看作句中的某一个词的一部分,这样的语言单位也是词。(虚词)(4)隔开法。即看某一个语言单位能否插入别的语言成分。一般说,不能插入的,表示它是一个完整的造句单位是词;能插入别的语言成分的表示它还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造句单位,一般不是词,是短语。(此部分也可以问:词和短语如何区分?)
  2、怎样识别语素?单音节语素和音节、汉字之间的关系有几种情况?
  答:语素的识别涉及到两头划界问题。1)和下面一级单位的划分,关键要抓住“语义”这一点,音节是语音单位,不包含语义因素,如“蜘、咖、婀、娑”,这些音节,没有词汇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它们不是语素。2)和它上面一级单位区分,关键在于它是“语音语义结合体”中“最小的”。词、短语和句子都是语音语义结合体,但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单音节语素和音节、汉字间的关系:1)一素一音一字,是单音字,如“肺、氮”2)一素一音异字,是异体字。如“暖、泪、
”3)一素异音一字,是异读字。如“剥、露”4)异素同音同字,是同音同形字。如“白、花”5)异素异音同字,是多音多义字。如“行、吓”6)异素同音同字,是同音异形字。如“衣、伊、医”。
  3、区别字面形式相同的词根和词缀?
  答:“子、儿、头、然”都既可当词根,又可当词缀。做词缀时,它们都没有实在意义、读轻声,或者有帮助构成名词的语法作用。如“帽子、院子、棍儿、画儿、木头、劲头、怡然、欣然”。当词根时,有实在意义,不读轻声。如“父子、鱼子、孤儿、健儿、光头、船头、必然、虽然”。
  4、构成简称的方式有哪些?
  答:1)截缩。即截取原词语的部分词语。如:清华大学——清华。2)紧缩。即挑出原词语中有代表性的语素组成简称。如:投入生产——投产。3)挑出原词语中的共同部分或概括原来几个词语的共同属性加一个数词组成。如:稻、黍子、高粱、麦、豆——五谷。
  5、简称的运用原则?
  答:简称的应用要看意义是否明确,简缩是否合理。如:“两户一体”代“专业户”“万元户”“个体户”,抽出的语素不具有代表性,单看简称就不知所指。“五四三办公室”中的“五四三”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这个简称的进一步简化,但这个简称脱离常用的数目加共同成分的形式,令人不知所云。
  6、什么是引申义?
  答:引申义是绰发展出来的意义。有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基本义发展出来的,有的引申义是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如“交通”:(基本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引申义1)通信联络工作——(引申义2)做这种通信联络工作的人。引申义1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2是从引申义1发展出来的。
  7、什么是比喻义?
  答: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1)有的比喻义是从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工具”本义、基本义都是“进行劳动生产时用的器具”,从这个意义上产生的比喻义“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2)有的比喻义是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如“网”:(本义基本义)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鸟捉鱼的器具→(引申义)用网捕捉→(比喻义)像网似地罩着。
  8、词义的发展有哪些?
  答:主要有三种1)词义的扩大:是指变化后的词义比原义概念范围扩大,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个别变为一般,由部分变为整体。如:“河”本义黄河,后泛指一切江河。“归”原指女子嫁归男家,后泛指回家或归宿。2)词义的缩小:是指变化后词义比原义范围小,由一般变为个别,由泛指变为特指,由整体变为部分。如:“金”原指五色金属的总名,后专指黄金。“勾当”原来泛指事情,无论好坏,现在专指坏事。3)词义的转移,是指由原来的一种意义转移到另一种意义,如:“兵”原指兵器,后指拿兵器的人、士兵。“闻”原指用耳朵听,后指用鼻子嗅。
  9、同音词的分类?
  答:同音词可分为两类:同音同形词和同音异形词。1)同音同形词:语音形式相同,记录这些词的字形也相同的词。如:拐弯——拐骗,奇怪——责怪,刷墙的大白——真相大白。2)同音异形词:形式相同,但是记录在书面上的字形不同。a形一同一异,如:加法——家法,正式——正事——正视。b形全异,如:公式——工事——攻势,元音——原因。
  10、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答:多义词是一个词有着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同音同同形词是在意义上毫无联系的两个词。所以,多义词和同音同形词的区别就在于现时词义是否有联系。如表示“分离”的“别”和表示“用别针附着或固定”的“别”意义上没有联系,它们是同音词。而“关门”和“关犯人”中的“关”,两种意义上有着引申的关系,是多义词。
  11、怎样辨析同义词?
  答:同义词可以从三方面辨析:
  A)意义方面的差别
  1)意义的轻重。如:轻视——蔑视,失望——绝望,指责——指斥。在这三组同义词中,前一词都比后一个词意义轻。2)范围的大小。如:边境——边疆,品质——性质,战役——战争。前一词比后一词的范围小。3)侧重点的不同。如:宏伟(侧重规模)——雄伟(侧重气势)
  B)色彩方面的差异
  1)感情色彩不同,有些同义词的褒贬色彩不同,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
  2)语体色彩不同,如:小气(口语)——吝啬(书面语)。
  C)用法方面的差别
  1)词性句法功能不同,如:偶尔(副)——偶然(形),充分(定、状)——充足(定)。2)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护(人或事物,上对下)——爱戴(人,下对上)。
  实际在辨析时并不用从这三大方面七小方面去寻找差别,一般最多也不过3——4点,应把明显的不同点找出。如果一下子观察不出来,可以用辨析的词多造一些例句,从语境中考察词义和用法。
  12、反义词分为哪几类?
  答:反义词可以分为两类:
  1)绝对反义词。这种反义词肯定一方必须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必须肯定另一方,中间不容许第三种意义出现。如:真——假,男——女,合法——非法。2)相对反义词。这种反义词肯定一方必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存在着中间状态的词义。如黑白,大小,困难容易。
  13、举例说明反义词的对应关系?
  答:了解反义词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反义词的配对情况有助于使用反义词。1)当反义词的双方都是单义词时只能构成一对反义词。如:恩人——仇人,内行——外行。2)有时单义词是多义词的某一意义构成反义词,如“买(用钱购物)——卖(以物换钱)”。关于“卖”的“背叛”“尽量使出”等意义不与“买”构成反义词。3)两个多义词也可能只在一个或几个意义上构成反义词,如“谦虚”和“骄傲”只是在表示自满与否的意义上构成反义词,在其他意义上不构成反义词。4)有时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如“脆弱”可以和“坚强、坚实、稳固”分别构成反义词。
  14、反义词有哪些作用?
  答:1)运用反义词可以造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耳听是虚,眼见为实”2)反义词对举连用,揭示对立之中的联系和统一,意味深长,精警动人。如:失败是成功之母。3)用反义词(反义语素)仿拟别的词语,显得生动活泼、诙谐机智。如: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4)构成联合式合成词。如:多少、是非、动静、始终。5)帮助辨析词义。如:老——少、幼,老——新。
  15、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如何?
  答:词汇中最基本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基本词汇是一般词汇丰富发展的源泉,一般词汇又是充实基本词汇的基地。基本词汇中的某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转为一般词。如:历史上的“”弓、戈“都是基本词,现在已经转化为一般词语。反之,一般词汇中的某些词在发展中具备了基本词的特点,在现代汉语中已进入了基本词。
  16、什么是成语?成语有什么特点?有几种来源?
  答:成语是经过人们长期的运用和提炼而传下来的固定短语,常常作为固定的结构单位和完整的意义单位来使用。
  成语的特点:1)形式固定。成语往往不能简单地按照其中的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逐一解释,如:“胸有成竹”、“开门见山”等不能简单按这面解释。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增减其中的成分。2)言简意赅。成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常常是一个成语就告诉人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如:指鹿为马、请君入瓮、唇亡齿寒等。3)整齐和谐。成语的构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绝大多数是四个音节。
  成语的几种来源
:1)大量成语是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的概括,或是古代书面语言中现成的语句。如:四面楚歌、画龙点睛、自相矛盾。2)不自古白话写的语录、文艺作品、民间流传的语句。如:众口难调、欢天喜地、白纸黑字。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陆续产生一些新的成语,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17、成语有哪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答:成语的构造类型大致和短语相仿,有以下几种:1)偏正结构,如:一衣带水、迥然不同、层出不穷。2)主谓结构,如:天衣无缝、高朋满座、名列前茅。3)述宾结构,如:平分秋色、莫衷一是、好为人师。4)述补结构,如:入木三分、置之度外、流芳百世。5)联合结构,如:烟消云散、令行禁止(主谓联合),甜言蜜语、左顾右盼(偏正联合),正本清源、披肝沥胆(述宾联合)。6)连动结构,如:开门见山、望洋兴叹。7)兼语结构,如:请君入瓮、指鹿为马。
  18、怎样理解成语?
  答:理解成语要注意两点:1)要注意了解构成成语的语素的意义。有的成语的语素意义是常用的,如:古为今用、文不对题、目中无人等;有的成语的语素含的是生僻的古义,这种情况值得注意。如:居心叵测、脱颖而出、瑕瑜互见等。2)要注意了解形成成语整体义的不同情况。有的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直接组合,如:舍己救人、一刀两断、五谷不分等,有的成语的整体询语素义气比喻用法。如:风雨同舟、井底之蛙、釜底抽薪等。有的成语的整体性是约定俗成的,必须弄清和后来的用法才清楚。如:风声鹤唳、韦编三绝、箪食壶浆等。
  19、什么是惯用语?惯用语有哪些特点?
  答: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多为“三字格”,以动宾、偏正两种结构为主,如:打棍子、扣帽子、走后门等。惯用语简单通俗、生动有趣,一般都带贬义。惯用语的凝固性不如成语,常可以加进一些成分或将顺序颠倒。如“碰了一个大钉子、弄双小鞋给他穿”。
  20、什么是歇后语?歇后语分哪几类?
  答: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歇后语由两部分构成,前半一般是形象的表达,后半解释这一形象表述的含义。可分两类:1)喻意,如:瞎子点灯——白费蜡。(喻白费功夫)2)双关,如:四两棉花——弹不上(谐音双关)3)后半的解释直接表示这个歇后语的含义。如:大海捞针——无处寻。
  21、什么是谚语?谚语有什么特点?谚语的分类?
  答:谚语指多年流传,表达民俗的简练而又形象的语句,不少谚语是社会生产斗争或生产知识的总结。谚语可以根据内容分类:1)农谚:总结农业生产的谚语,如:桃三杏四李五年。2)气象谚,总结气候变化规律的谚语。如:秋后雨水多,来夏淹山坡。3)讽颂谚,歌颂光明正义或揭露黑暗丑恶的谚语,如: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4)规戒谚,在为人办事方面提出劝告或警戒的谚语。如:众人拾柴火焰高。5)风土谚,概括地方风土景物或特产的说谚语。如: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6)生活常识谚,总结衣食住行知识的谚语。如:伤筋动骨一百天。7)各民族的谚语不少民族特色的景物,带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如:绵羊渡过的河水,恶狼也要舔一舔。
  22、谚语的作用?
  答:1)谚语广泛用于说明、记述,使文字生动形象。2)谚语有时还可以用来作为说理的根据,证明某种思想观点。
  23、谚语和成语的区别?
  答:谚语和成语不同,主要有两点:1)成语书面性强,谚语口语性强。如:“一丘之貉”是成语,“天下乌鸦一般黑”是谚语。2)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成语一般不容变动,不少谚语的成分和格式可以变动。如“孤掌难鸣”不能变动,是成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可以说成“一个巴掌不响”或“一只手拍不响”,是谚语。
  四、应用:
  1、指出下列单纯词的类型:
  孜孜(叠音)、殷勤(叠韵)、
  叮咛(叠韵)、纷纷(叠音)、
  猩猩(叠音)、玫瑰(叠韵)、
  恍惚(双声)、蒙昧(双声)、
  蝙蝠(非双声叠韵)、
  蝴蝶(非双声叠韵)、
  仿佛(双声)、忐忑(双声)、
  彷徨(叠韵)、尴尬(双声)。
  2、指出下列词的构造类型:
  痛快(偏正)、认真(补充)、
  抓紧(补充)、房间(补充)、
  革命(支配)、照明(补充)、
  人民(并列)、飞快(偏正)、
  解剖(并列)、石林(偏正)、
  开关(并列)、领袖(并列)、
  美好(并列)、雪白(偏正)、
  动静(并列)、无论(偏正)、
  烧饼(偏正)、粉饰(偏正)、
  体验(陈述)、衣服(并列)、
  联想(偏正)、秋千(双声)、
  扑克(音译)、月蚀(陈述)、
  党性(后附)、变节(支配)、
  罢工(支配)、瓜分(偏正)、
  人口(补充)、苦头(后附)、
  作者(后附)、老乡(前附)、
  绿化(后附)。
  3、指出下列词中哪些是单义词?哪些是多义词?(在单义词下画——)
  锄、吹、胆、肥、雌、窗、船、氮、舵、盯、剁、籴、淡、粗、暧昧、爱戴、陈腐、碍事、方便、小说、好汉、月亮、同意、关系、热闹、烧、世界。
  4、下面的词哪些是同音词,多义词?(同音词下画一一)
  新生、杜鹃、疙瘩、苦、气象、远景、材料、别、出口。
  5、指出下列词的①基本义②转义:
  (1)海:①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②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
  (2)黑:①像煤或墨的颜色。②黑暗。
  (3)干净:①没有尘土、杂质等。②比喻一点儿不剩。
  (4)风声:①刮风的声音。②指传播出来的消息。
  (5)出轨:①(火车、有轨电车等)行驶时脱离轨道。②比喻言语行动出乎常规之外。
  6、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只作提示):
  1)爱好——嗜好(程度、语体、词性),2)规划——计划(范围、搭配、语体),3)颁布——公布(范围、语体),
  4)草率——轻率——率尔(程度、语体、词性),
  5)鼓励——怂恿(感情、词性)。
  7、指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和善——凶恶、分散——集中、
  脆弱——坚强、冷落——热闹、
  积累——消费、归纳——演绎、
  畅销——滞销、分析——综合。
  8、解释下列成语中带标记的字,然后解释成语的意义:
  1)不速之客:邀请。指不请自来的客人。
  2)以邻为壑:山沟;大水坑。比喻把困难、灾祸转嫁于他人。
  3)不刊之论:削。不可改变的言论。4)擢发难数:拔。拔他的头发虽多,也难以数清他的罪行。
  5)却之不恭:拒绝。拒绝别人的盛情或送的东西是不恭的。
  6)铤而走险:快走的样子。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7)防微杜渐:堵塞。防止错误或坏事的萌芽,不让它蔓延发展。
  8)报仇雪恨:洗涤。报冤仇,解仇恨。
  9)出类拔萃:草丛生。形容德才出众。
  10)赴汤蹈火:沸水。比喻奋不顾身。
  9、指出下列外来词的类型:
  白兰地(音译)、开司米(音译)、蒙太奇(音译)、尼古丁(音译)、沙丁鱼(音译加汉语语素)、
  香槟酒(音译加汉语语素)、
  乌托邦(音译)、苏打(音译)、
  道林纸(半译音半译义)、
  尼龙(音译)、可可(音译)、
  浪漫主义(半译音半译义)。
  四、应用题:
  (一)分析短语:
  1、要我们班明天去主楼开会。
  2、那些充满幻想的诗句。
  3、交给连长一份秘密文件。
  4、教室里有两个人在交谈。
  5、访问台湾归来的科学家。
  6、三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
  7、打死老虎。
  8、请你陪小李上街买东西。
  9、选你当组长最合适。
  10、气氛紧张的会议室里。
  (二)分析下列句子,如果是单句,请根据谓语确定其句型;如果是复句,则分析分句之间的层次和关系。
  1、他来信说,只要我们愿意去,他一定奉陪。(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2、一路上,他多次下车走进农舍和农村小商店同农民亲切交谈。(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
  3、要是谁干起活来马马虎虎,|不管他怎样能干,|||不管他对我多么好。
  4、他真的把我当成来九连扎根的指导员了。(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5、只要能让我工作,|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都 去。1假设条件2并列3假设条件
  6、你看,这大概是钱玄同的手迹吧?(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是”字句)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1解说2转折3并列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及句式:
  1、在市中心大医院的急诊室里,到处挤满了人。(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2、小凤紧紧靠在一棵树上站着。(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
  3、我求他给我讲解。(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4、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省略句)
  5、这事咱们上当了。(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6、今天都星期五了(主谓句,名词谓语句)
  7、这来的便是闰土。(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是字句)
  8、他的脑袋真聪明。(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四)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1、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
  并列& &&
  ||才可以笑几声, |所以至今还记得。
  假设条件& &&
  2、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
  转折& &&
  为这恰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递进& &&
  3、这座桥有1600多公尺长,||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桥面,|||可能容纳六辆汽车并排并
  解说& &&
  通过;||下层是铺高双轨的复线铁路,|||铁道两侧还有人行道。
  并列& &&
  (五)评改题:(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并说明理由)
  1、对人对事都不能主观、偏见。(词性弄错,“偏见”是名词,不能作谓语,应改为“片面”)
  2、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种植与使用桐油了。(述宾搭配不当,连词使用不当。应改为“种植桐油并使用桐油”)
  3、他的脸越发清瘦得很了。(“很”多余)
  4、出去春游,要注意防止不发生事故。(否定词多余)
  5、王进喜是中国工人的杰出代表树立了榜样。(结构杂糅,应在“代表”后加“,为我们”)
  6、这次会议讨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宾语残缺,就在“教材”后加“的问题”)
  7、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主语残缺,应将句中的逗号去掉)
  8、如果你不同意这样做,那你为什么要答应他呢?(关联词语用错,应把“如果”改为“既然”)
  9、他因为不爱说话,所以你如果不问他,他说不理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把“他”放到“因为”后)
  10、他从厨房里把刚刚蒸好的馒头,热乎乎地端了出来。(语序不当,应把“热乎乎地”改为“热乎乎的”放到“馒头”前)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复说语和插说语:
  1、兄弟俩,一个在工厂工作,一个在农村种地。(“兄弟俩”是复说语)
  2、这些意见,我们全都把它们反映上去了。(“这些意见”是复说语)
  3、你们看,这就是你们要找的王小明呀!(“你们看”是插说语)
  4、这堆白菜,少说一点,也有八百斤。(“少说一点”是插说语)
  5、不想这一点小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不想”是插说语)
  6、妈妈,你在干什么呢?(“妈妈”是呼告语)
  7、呼——窗外传来风声。(“呼”是拟声语)
  (七)指出下列语气的类型
  1你先换一换衣服。(祈使句)
  2告诉你少管闲事!(祈使句)
  3是不是每个人都来一点?(疑问句)
  4他这么做太不对了。(陈述句)
  5这小伙子的身体可真棒!(感叹句)
一、知识题:
  1、修辞这个术语,有时指修辞活动,如“鲁迅是修辞的高手”;有时指修辞规律,如“这句话很符合修辞”;有时指修辞学,如“他最近又写了一本修辞讲修辞”。
  2、修辞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有适合特定的语境。
  3、词语的选择的要求:1)单双音节的选择:限制某些单音节的使用范围,注意双音化的倾向。2)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的体现。语体可分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包括: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文艺语体等。
  4、句式的选择的要求:1)上下文的衔接,2)焦点的突出。
  5、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这就产生了歧义。歧义产生的原因有:1)词义不明确,2)句法不固定,3)语义关系含糊,4)层次不分明,5)指代不明。
  6、节律就是节奏的规律。节奏就是事物的重复与变化。语音有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四个要素都可以构成语言的节奏。
  7、汉语的声调和语调是由音高决定的。声调可分为两大类,即平声(阴平、阳平)和仄声(上声、去声)两大类,平仄交替使用,声调有高低起伏,于是形成优美的节奏。如:成语“方兴未艾(平平仄仄)”、“一年之计在于春(仄平平仄仄平平)”。语调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升调与降调的交替上边。一般说,问句表现为升调,非问句表现为降调。发端句表现为升调,后续句表现为降调。如“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升)“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降)
  8、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速度和停顿方面。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9、音色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押韵上边。
  10、音强构成的节奏表现在话说得有轻有重,听起来节奏鲜明,不只是为了悦耳,更重要的是为表达内容服务。包括:1)说话通常是传达新信息。新信息是未知的,应当重一些。2)新信息如果字数较多,其中必有焦点。焦点的声音应该强一些。
  11、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
  12、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个标准看,属乙辞格,这是辞格的兼用。
  13、连用几个辞格,或者甲辞格当中套着乙辞格,用来说明同一内容,这就是连用和套用。
  二、简答:
  1、要看语境。不能笼统地说简明就好。讲修辞不能绝对化,比如不能笼统地说语言必须简明,也不能笼统地说不能出现歧义,等等。你认为该怎样看待这些观点?
  答:这些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修辞要看目的,如:鲁迅先生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如果单求简明,后边两句就可以不要。作者之所以采取繁复的写法,是因为要写出当时的孤寂心情。有些诗文除了字面的意义外,还有隐含意义,因此也不能笼统说有歧义就是不好的。
  2、下列句子的意义基本相同,适应场合有什么差别?a快来吃吧!b请吃便饭。c请用餐。d请入席。
  答:a句是用在比较随便,关系比较亲密的场合,直截了当无需客气。b句一般用于请客人吃饭,显得礼貌、亲切、客气。c句是礼貌的说法,让客人开始吃,关系一般比较疏远。d句是用在宴席上,请人上餐桌来时用的。
  3、如果有人对你说:“我有一双手。”这句话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大家都有一双手。可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这句话有它的作用。这特定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
  答:例如甲要向乙提供物质待遇,乙这时说“我有一双手”就是表明拒绝资助,要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4、单双音节的选择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单双音节的选择指的是限制某些单音节的使用范围,注意双音化的倾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单说姓氏、地方、国家、日期,不能采用单音节形式。如:问:“今天几号了?”回答要说:“五号”,而不能说“五”。2)有些双音节词后面必须接双音词。如“文理通顺”不能说“文理通”,“种植树木”不能说成“种植树”3)有些单音节词不能出现在句首主语前边。如“真的我好想你”不能说成“真我好想你”4)双音节指人的名词后边可以接“们”,单音节加“们”受限制。如“兄弟们”不能说成“兄们”。
  5、词语的选择怎样体现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答:语体分为两大类: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词语常具有语体色彩供选择使用。如“月亮”一词有以下不同语体的同义词:月亮(通用词),月球(科学色彩),月宫、玉兔、婵娟(文艺色彩)。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带有语体色彩的同时,还带有感情色彩。如:孔乙己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句中的“窃”是文言词语,在孔乙己看来,“窃”的贬义色彩要比“偷”差得远。
  6、在书信的末尾,通常用“敬祝…”“顺祝…”,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
  答:“敬祝…”要比“顺祝…”显得敬重,一般是用于下对上,“敬祝…”常用于平等关系。如对自己的父辈、老师要用“敬祝…”,对一般同事、朋友,可用“顺祝…”
  7、有人把“家父”说成“我家父”,把“舍弟”用于指称对方,说成“你舍弟”,把自己的家说成“我府上”,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家父”本身就是指自己的父亲,无需再加“我”。“舍弟”是指自己的弟弟,不能说“你舍弟”。“府上”是指对方家,不能说“我府上”。
  8、上下文的衔接,语句内容的连贯有几种基本的方式?
  答:上下文的衔接,从语句内容的连贯看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方式:1)凌空鸟瞰的方式。2)依次观览的方式。3)以点代面的方式。4)互相依存的方式。
  9、上下文的衔接,从形式方面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上下文的衔接,从形式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依靠主语与宾语的关系来衔接。2)分句主语相同,前边的主语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分句的主语不同,前边的主语是A,后边的主语是B,B的前边隐含A看到/听到/想到之类的意思。3)相类的事物并列,结构上采取整齐排列的方式,容易使人将它们加以归纳,并概括出深层的含义。4)说明依存关系,通常使用关联词语,也可以采用“意合法”。
  10、什么是焦点?焦点有几种?
  答:说话要突出重点,在句子里,新信息的重点叫焦点。焦点有三种:1)句末焦点,如“同意的请举手!”2)对比焦点,如“这本书我花了三天时间就能读完,不用五天。”3)特指焦点,如“我是昨天遇见他的。”
  11、词义不明确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多义词用在句中,由于上下文的制约,只能表达一个意义。如果指多义词在句中有几种意义可讲,就产生了歧义。如“他走了一个钟头了”其中的“走”可以当“行走”讲,也可以当“离开”讲,所以有了歧义。
  12、句法不固定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句法不固定是指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如“我们学习文件”,“学习文件”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因此产生了歧义。
  13、语义关系含糊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语义关系是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语义含糊是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如“女子理发店”中的“女子”可以指理发师,也可以指顾客,所指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语义关系,产生了歧义。
  14、层次不分明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如果一组词语可以进行几种不同的切分,就会产生歧义。如“我们三个一组。”如果切分在“我们三个”后是我们三个人在一组的意思。层次不同导致了歧义。
  15、指代不明为什么能造成歧义?
  答:代词必有所指,指代的对象通常称之为先行词。先行词不明确就形成歧义。如“小李将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向车间主任作了汇报。第二天,他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厂长。”其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李”,也可以理解为“车间主任”,所指不明确。
  16、怎样消除歧义?
  答:消除歧义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改写语句:1)&&更换词语。如“我们要学习文件”中将“要”改为“需要”,歧义便可消除。2)增添词语。如把“鸡不吃了”改为“鸡,不吃它了”。3)重新组织句子。如“这个人谁都不认识”改为“认都不认识这个人”。
  17、拗口令为什么不能算作一种押韵的形式?
  答:拗口令用发音相似的字组合在一起,反复出现,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押韵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句末,让它们有规律的出现。拗口令有押韵的,但不一定押韵。
  18、有些句子末尾出现双音动词,如“我们要对这个问题研究”,语法上没有毛病,可是要在“研究”前边加上“加以”或“进行”,这是为什么?
  答:“我们要对这个问题研究”,最后是一个双音步结尾,显得不够稳定,句子不平衡,如果加一个“加以”或“进行”,构成四音节,两个双音节,句子就显得稳定了。
  19、什么是比喻?比喻分为哪几类?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充当。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4)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20、什么是比拟?比拟有什么作用?
  答: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的描写方法。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a把人写作物的,如“那宽大肥厚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b把甲物写成乙物的,如“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流来的时间”。比拟的主要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的联想。
  21、什么是借代?有哪些类型?运用借代要注意什么?
  答: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又称“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象征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2)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3)具体代抽象,如: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4)专称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5)作者代作品,如:李坚弹肖邦,弹李斯特。6)牌号代本体,如: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7)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运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读者容易了解。
  22、什么是拈连?
  答: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为了发人深思。
  23、什么是夸张?分几类?夸张有什么作用?
  答:A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B
夸张1)按意义可以分为三类:a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b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如: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c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a直接夸张: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b间接夸张:是通过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夸张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夸张的妙处在不似真实而写出了真实的感受。
  24、什么是双关?
  答:让词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做双关。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如“人家笑我气管炎。”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如: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双关的两层含义,字面是次要的,言外之意是主要的。
  25、什么是映衬?
  答: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26、什么是移就?
  答: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这叫移就。如:战士们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如果描写感觉的转移,即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这种移觉叫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7、什么是对偶?对偶有什么作用?
  答:对偶也叫对联,包括起句和对句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对偶有严对和宽对的区别。严对除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外,要求结构相同,平仄和谐。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根据对偶前后部分意义关系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1)正对:上下句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2)反对:上下句从对立的两个方面加以叙述,用意是相反相成,从矛盾中阐明真理。3)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关系。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对偶的主要作用在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正对用典型事例启发读者从中得出概括的印象;反对揭示矛盾,表达作者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串对指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言简而意赅。
  28、什么是排比?排比有什么作用?
  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这叫排比。排列的语句不限于两项。大都有若干重复的词语。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词语,一般称之为“提挈语”。例如: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排比的作用是选取典型的实例来概括某种思想。因为句式整齐,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排列的词句的内容如有轻重,所指范围有大小,须按一定顺序排列。
  29、什么是层递?(此题教材上没有)
  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顺序排列在一起,表达层层递进的内容,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1)递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加码地去排列相似语句。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2)递降: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深到浅……,如: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30、什么是错综?错综分哪几种?
  答: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叫做错综。错综力避同一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出现,把本来可以写得整齐匀称的句子故意写得参差错落,目的是使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错综可分为三种1)更换字面:本来可以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将字面更换,避免重复。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变更语序:语句重复出现时改变顺序安排,原来的意思并不改变。如:花朵满身戴,功劳戴满身。3)改变句式错综:让文句整散错综,语气变易,可以显示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观众么?有一种特殊的错综,把完整的意思拆开来叙述,理解时要把分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这一类修辞方式,也可称为互文。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实可以理解为:北国风光,千里万里冰封雪飘。
  31、什么是仿词?仿词的作用?
  答: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凭添情趣、生动活泼。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32、什么是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答: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以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33、怎样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
  答: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比喻& &&
  |& &对偶&
  三、应用题
  (一)对下面的多义短语根据其所包含的意义作适当改动,使它们都成为一词一义。
  1、这个人没问过。
  改:没问过这个人。或:这个人没问过我。
  2、他走了一个小时了。
  改:他离开一个小时了。或:他在路上走了一个小时了。
  3、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二十年。
  改: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写它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年。
  或: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二十年的事。
  4、我们三个一组。
  改:我们三个人是一组。或:我们每三个人分一组。
  表二: 普通话声母韵母配合5、主要演员和导演都参加了会议。
  改:导演和主要演员都参加了会议。或:主要演员和主要导演都参加了会议。
  6、有人在火车上写标语。
  改:有人往火车上写标语。或:有人坐在火车上写标语。
  7、车上睡不好。
  改:车上睡得不好。或:在车上睡觉不好。
  (二)改写下列句子,使它们的衔接更加合理。
  1、他的工作十分出色,(所以)大家都选举他为代表。
  2、获得女子跳高第一名的是小李,获得男子跳远第一名的是小王,小孙获得女子跳高第二名。
  改:获得女子跳高第二名的是小孙。
  3、江海很大,它不择细流;泰山不择土石,所以很高。
  改:泰山很高,它不择土石。
  (三)比较下列句子,指出它们的重点。(用下划线标明)
  1、我可没用公家的车。
  公家的车我可没有用。
  2、我在食堂吃饭。
  他在家里吃饭。
  3、你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吗?
  你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4、他是我的父亲。
  他就是我的父亲。
  (四)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加以说明。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比拟)是渴睡人的眼(比喻)。
  2、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比拟),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比喻)。
  3、我们要叫匪徒来一个,死一个;来十个,死五双(错综)。
  4、理想是石(比喻),敲出来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比喻),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比喻),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比喻),引你走向黎明。(全句是排比)
  5、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错综),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比拟、双关)。
  6、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比喻);对敌人,你比钢刀更利(比喻)。(全句对偶、映衬)
  7、现在学生负担太重,孩子们的童年虽然不在“三味书屋(借代)念子曰诗云(借代)”,却也得不到“百草园”(借代)的乐趣。
  8、这时天已大亮,家人和街坊都已起床。于是她尽情地刷牙漱口,她发出的声音非常之响,好像一列火车开进了她们的院子。而她洗脸的声音好象哪吒闹海。(夸张、比喻)
  9、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吹了,还有深深埋在地下的竹棍。(排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偶),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10、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比拟),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比拟)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比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人指点 贵人相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