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膝盖外侧疼怎么样不伤膝盖

跑步跑对了 不会损伤膝盖(组图)_网易新闻
跑步跑对了 不会损伤膝盖(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胫骨小结节
本期关键词:马拉松训练营  江苏省体科所助理研究员 王磊
或许是因为直觉,一个观点被长期坚守着—跑步,尤其是长期、长距离地跑步,不利于人的关节。尤其,会伤到膝盖!
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流行起一个说法,还列出了“具体数值”—跑步时,人的单膝要承受相当于跑步者体重8倍的一个力—对一名60公斤的跑步者,每一步就意味着他的单膝要承受480公斤的力!撇开这个数据的权威性不谈,先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如何看待长跑给人带来运动损伤的。江苏省体育科研所的助理研究员王磊表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跑步姿势、适当热身,量力而跑就不会损伤膝盖;而且,坚持跑步对增强骨密度还很有好处。
一,长跑会否造成膝盖损伤
跑步与关节炎不仅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且根据国际最新研究指出—跑步,尤其是定期的、大体量运动,通常还会帮助人们在步入中年甚至老年期时,远离与关节相关的疾病。
跑步不会“带来”关节炎
在斯坦福大学一项知名的长期研究中,研究团队跟踪了大约1000名跑步者和非跑步者:前者均为一家跑步俱乐部的会员;后者是健康的成年人,但是他们并没有一个密集的运动计划。在研究开始时,没有一个研究对象有关节炎疾病。不过,在长达21年的跟踪研究后,他们中不少人出现了关节炎相关疾病。在斯坦福团队比对和分析具体数据后,他们发现跑步者和非跑步者的膝盖健康水平不相上下,跑了多少步与关节疾病并没有关联。
“研究对象中,有人每年平均跑200英里,有人平均每年跑2000英里,但是他们的关节情况是一样的。”斯坦福医药名誉教授、该项目团队带头人詹姆斯·弗莱斯说道。与此同时,这项研究还进一步总结道,跑步者经历了较少的运动缺陷,他们的死亡率将比非跑步者降低39%。这一系列成果发表在2008年的《国际医药档案》(Archivesof Internal Medicine)上。
跑步还会“减少”关节炎
同年,澳大利亚研究员在《关节炎与风湿病》季刊 (Arthritisand Rheumatism)上撰文写道,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惯于久坐的同类人群相比,大体量运动者拥有更健壮、健康的膝盖软骨,而关节炎正是由于软骨的缺失和衰退所致,换句话说,运动者身患关节炎的比例会由此降低。
“事实上,一个正常运作的关节可以承受大量的‘磨损’,并且在‘磨损’中变得更强。”弗莱斯指出,由于软骨是一种在骨关节处包裹在骨头外的软性连接组织,它没有动脉来为它输送血液, 而是完全依赖于运动释放能量,得到它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当你承受重量时,(关节)就会被‘压扁’,并且‘挤出’流体,当你脱离重物,那么关节就会‘吸进’流体。”弗莱斯由此解释了为什么日常跑步,或者其他运动对于保持健康软骨的有益作用。
跑步不是没有“风险”
当然,这并不是说跑步不会带来任何风险。有时,它会导致软组织受伤或者受压性骨裂,也被称作极细骨裂,这是由于骨头上长期积累的细微裂缝所致。实际上,一些长期承受重物的骨头,比如位于小腿内侧的胫骨,它们上面出现微小裂缝并不罕见。不过,通常这种裂缝可以非常迅速地自我愈合,人往往不知不觉。也有一些重压性骨裂是因为骨头突然遭遇重击,它没有足够的时间马上愈合。举例来说,在整个暑假停止训练的高中生运动员,随着新学期的到来,突然开始每天去参加训练,那么他们得骨裂的可能,要高于在假期里保持日常锻炼的同学。
现在的好消息是,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重压性骨折。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与骨头相连的肌肉。“所以,简单的小腿肌肉训练,比如每天用你的脚尖站立一段时间,就足以增加胫骨的强度。”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团队带头人克里斯特·波普指出。
二,如何应对长跑造成的运动损伤
加强关键部位的肌肉力量,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时肌腱、骨骼和关节损伤的几率。从这个思路出发,跑友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锻炼,即可有效防范长跑带来的运动损伤。
如果长跑过后感到大腿外侧不舒服,很可能是你的髂胫束出了问题,而我们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训练臀中肌,使它能与阔筋膜张肌共同承担日常繁重的工作。
训练臀中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腿的外展,具体方法有侧卧外展和站立外展两种方法。
侧卧外展可以使用自身下肢体重作为阻力,也可以用弹力带作为阻力,如下图。
用自身下肢体重当阻力,侧卧在垫子上,下面一条腿膝盖略弯,以稳定身体,然后将上面一条腿伸直,向身体后上方抬起,然后慢慢落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整个躯干,尤其是胯部不能晃动。
除了侧卧姿势的这种训练,我们还有站立姿势下使用弹力带的外展训练,腿伸直向身体后侧方抬起,然后慢慢落回。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整个躯干,尤其是胯部不能晃动。
这些训练我们建议12-15个为一组,每次完成3组,每周进行3-4次。训练结束后屁股两侧臀中肌的位置有微酸,但是不出现明显疼痛。
是“后伸肌”,它的共同作用是使大腿向后伸展。在跑步的过程中,臀大肌和股四头肌要配合起来完成两个重要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共同完成大腿的蹬伸动作;第二个任务是,单脚落地时共同完成退让缓冲,良好的缓冲可以保护脚踝和膝盖这两个重要关节。
当臀大肌没有力量,或者没有激活的时候,所有的任务就都压在股四头肌身上,这就直接影响到膑腱和髌骨周围的软组织。
训练臀大肌最好的方法就是深蹲了,俗话说:“无深蹲,不翘臀。”
深蹲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保证双腿尽量指向正前方,避免外八字脚和膝盖内扣;二是下蹲时腰部要向前挺直,不能弯腰下蹲;三是下蹲时要做出“屁股向后坐”的动作,膝盖不能向前顶得太多,膝盖顶端向下引出的垂线不能超过脚尖。
除了深蹲,还可以选择固定的蹬伸器械。另外,还有一些更简单,更易于实现的臀大肌训练,比如仰卧抬髋:仰卧在垫子上,屈髋屈膝,然后脚跟用力,把胯部抬升起来,使得整个躯干和大腿成一条直线,然后缓缓放下。这个训练的重点是发力点在脚跟而不是脚掌。
同样,这些训练我们建议12-15个为一组,每次完成3组,每周进行3-4次。调整合适的负荷,使得训练结束后屁股两侧臀中肌的位置有微酸,但是不出现明显疼痛。
小腿比目鱼肌
不管是行走还是跑步,每一步最终的蹬出,都要由小腿三头肌来完成,小腿三头肌的过度疲劳,直接会导致与之相连的跟腱产生疼痛。
如何解决疼痛呢?除了在运动后进行直腿和弯腿的牵拉,我们还要进行小腿三头肌的训练。小腿三头肌可以分成两层: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而比目鱼肌更虚弱,也是产生疲劳的重灾区,所以我们的训练也优先安排针对比目鱼肌。
坐位提踵,是针对比目鱼肌的训练,坐在椅子或瑞士球上,大腿与地面平行,将重物放在膝盖上方的肌肉上,快起慢落地完成提踵(也就是踮脚)的动作。
这种训练尤其要调整合适的负荷,踮脚的过程中,跟腱部位不能出现疼痛,训练结束后小腿肚子靠下方的位置有微酸,但是不出现明显疼痛。同样,这些训练我们建议12-15个为一组,每次完成3组,每周进行3-4次。
另外,针对疼痛、损伤的跟腱,我们推荐做一些“离心训练”,具体方法就是踮起双脚,然后下落,这个踮脚的过程我们称为“向心训练”,下落的过程就是“离心训练”。
我们可以找一处有扶手的台阶,像下图那样,踮脚的时候用手扶住扶手,用力下压以减轻跟腱的压力,然后下落的过程松开手,只是轻轻扶住扶手维持平衡,这时跟腱就会受到稍大一些的压力。如此一来,体重的压力更多地加在“离心训练”的过程中,这对肌腱的康复是有促进作用的。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前位置: >
跑步真的伤膝盖吗?如何跑步不伤膝盖?
16:22  来源:www.hongyesw.net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跑步百利唯伤膝盖&的说法。经常跑步是否容易导致关节炎,也一直有争议。那么跑步真的伤膝盖吗,下面好问为什么网小编谈谈如何跑步不伤膝盖。
跑步真的伤膝盖吗?如何跑步不伤膝盖?
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医学权威期刊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JOSPT)在刚出炉的2017年6月这一期上,给这个争议的话题画上了一个句号。《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指出,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会引发关节问题,但对于普通健身跑步的人来说,跑步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对于普通人来说,那么如何跑步不伤膝盖呢,跑步锻炼一定要遵循三个原则:
1、锻炼前,一定要先进行热身;
2、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尤其是没有运动基础的人,不要想着在短期内达到过高的目标,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符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量力而为,千万不要超负荷锻炼。
健身跑步对膝盖健康有好处
《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得出的这个结论,来自这一期的一篇荟萃研究&&《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健身跑步、竞技跑步与髋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的联系》。
荟萃分析是指科学家们系统、科学、全面地评估许多针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论文,把那些质量不高或者不符合条件的研究去除掉,再将那些高质量的研究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整合评估,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建议。
这篇研究由一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瑞士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负责,从25项总计12.581万人的研究中,选取了17项总计11.4829万人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研究发现,只有3.5%的健身跑步者有膝盖或者髋部的关节炎,不论男女都是这个数据。那些喜欢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10.2%的人有膝盖或者髋部的关节炎。那些参加竞技跑步的人(包括经常参加竞技比赛和专业水平的运动员),膝盖或者髋部关节炎的发生率稍稍比普通人高一点,但也不算特别高,为13.3%。
研究人员指出,长年的健身跑步&&10年,15年,甚至更久,是一项健康锻炼,对膝盖和髋部的健康有好处。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膝盖和髋部的关节炎风险将提高。而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也会引发关节问题。男宝宝两个月 眼睛里红了...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科学跑步不会伤膝盖 减少损伤姿势最为关键_新浪四川_新浪网
  三大好处催生跑步热
  马拉松热的背后,是人们对跑步有增无减的热情。近年来,跑步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参与度最高的一项运动。人们爱上跑步,一方面是因为跑步不仅帮助提升身体机能,还能提升脑力、智商和意志力的益处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跑步运动门槛低,不需要有特定场地、器械,换上运动服,走出家门就可以了。
  此外,很多人爱上跑步后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特别享受跑步带来的快感。确实,多项研究发现,跑步能给人带来愉悦感,有助摆脱负面情绪。跑步过程中,大脑会分泌一些神经化学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可帮助消除疲劳感、疼痛感,使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变得更积极、更有意志力。其中,内啡肽被称为“快感荷尔蒙”,能帮助止痛,产生欣快感;多巴胺则能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
  科学跑步不会伤膝
  虽然跑步有以上诸多好处,但也“跑步会损伤膝盖”的说法也让很多人心有余悸,认为跑步会让膝盖承受过多的冲击力,甚至造成膝盖过度使用而退化。
  其实,有研究表明,正确、科学、适量地跑步非但不伤膝盖,反而有益关节健康。瑞典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一组有关节炎风险的人每天跑步,通过核磁成像技术,发现跑步者的软骨健康得到明显提升,表明跑步有利关节健康。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为期21年的跟踪研究也表明,跑步者与非跑步者的膝盖健康水平不相上下。但跑步者经历了更少的运动缺陷,他们的死亡率比非跑步者降低了39%。因此,跑步是否伤膝盖,取决于运动方式是否科学,和跑步运动本身并没有必然关联。
  减少损伤,姿势最关键
  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能有效减少跑步带来的运动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急性运动损伤,髌骨劳损、跟腱炎等慢性劳损等。科学跑步,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告别错误跑步姿势最关键。动作不协调或错误不但会影响运动效率,还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劳损性运动损伤。常见错误姿势如下:1。脚落地时在膝盖前面,易造成膝关节过伸,会使身体向前的力量大部分会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脚落地时,应尽量控制脚踝在膝盖正下方或略偏后一点。2。身体左右摇晃,重心位置不断改变,会增加膝盖侧向冲击力。膝盖正面的承重能力最强,因此,在跑步过程中不要过度摆臂,过度向前跨步,要努力控制身体稳定。
  第二,长期跑步首选塑胶场地,尽量不选较硬的路面,以减少对脚踝、膝盖等关节的冲击。
  第三,选择缓冲能力较好的运动鞋。鞋底有弹性、有横向防滑纹、鞋尖微微上翘的运动鞋更符合人体结构。若鞋子搁脚,可能是缓冲变差了;鞋帮有坏损,保护和支撑能力会下降;感觉脚在鞋里打滑,或鞋底磨偏比较厉害,甚至单纯觉得穿上脚不舒服了,都建议淘汰。
  第四,用前1/4里程放松跑来热身,当感觉身体轻盈,协调后再进行正常节奏的跑步训练。训练后要充分拉伸肌肉、韧带、筋膜等,能帮助其快速从疲倦状态恢复。跑后长期不拉伸,肌肉延展度会变小,使步幅减小,影响跑步姿态。
  第五,当觉得落地变重,或是膝部感觉不适时,应马上减量或停止运动。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极大,而且跑量基数不同,因此每次跑步时,不应一味追求5公里、10公里的距离,而应关注自身肌肉和身体的疲劳程度。因为肌肉越疲劳,半月板承受的冲击力越大,当超出了其的缓冲范围就会伤害到关节。
09-26 08:38|分享
09-26 04:45|分享
09-24 07:36|分享
09-23 07:36|分享
09-23 06:48|分享
09-22 07:55|分享
09-22 07:51|分享
09-22 07:01|分享
09-22 06:38|分享
09-22 06:31|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时间长了膝盖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