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池塘养殖溶氧的昼夜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律,并简述维持池塘溶氧稳定的方法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智能监测溶氧水温 让鲫鱼养殖变可控
文/图 成都通威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杨阳 刘匆 文加林 匡小玉 何雷 刘红雨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朱泽闻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通过使用水质在线监测仪对试验塘溶氧和水温的监测,了解风向、气候、池塘环境等因素对鱼塘溶氧高低、分布的影响,以及溶氧和水温的变化对于鲫鱼摄食和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苏北地区是全国主要银鲫养殖区域,塘口面积大(多在100亩以上),养殖密度高(2000尾/亩),增氧机配备不足或者无增氧机(每千瓦增氧机负荷50亩以上),换水不方便。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风浪。增氧机只起到一个搅水、救急的作用。通过使用水质在线监测仪对试验塘溶氧和水温的监测,了解风向、气候、池塘环境等因素对鱼塘溶氧高低、分布的影响,以及溶氧和水温的变化对于鲫鱼摄食和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池塘养殖进行调控。
二、溶氧与养殖情况相关性分析
1、池塘溶氧的昼夜变化
各池溶氧水平尽管有高有低,但其昼夜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高、天气晴朗,溶氧的昼夜差异大,反之则差异小。每天凌晨4-5时池塘溶氧最低,天亮后水中的浮游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氧,溶氧开始上升,到下午18时左右池塘溶氧最高,此后,水中溶氧量逐渐下降,到早上日出之前减到最小值,所以凌晨易出现缺氧泛塘。
2、池塘溶氧的垂直变化
由于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均有垂直梯度变化,白天上层辐照度大,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产氧多,溶氧量可达l0mg/L左右。下层正好相反,产氧少而耗氧量大,加之白天由于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在没有人工增氧的池塘中,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
池塘溶氧垂直变化曲线
3、气候对池塘溶氧的影响
一年中溶氧量的最高值往往发生在高温的夏季。而夏季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快,耗氧大。再加上浮游生物的数量多,故溶氧量的最低值往往也是出现在夏季。池塘水体溶氧在晴天中午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在夏秋季,高产鱼池经连续晴天之后,午后突然有阵雨,打破了原有水温、溶氧分层,而提前对流呈现水体翻匀,便出现鱼浮头现象。
4、池塘溶氧水平变化
溶氧的水平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向、风力以及浮游生物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水平分布差异的综合作用所致。
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氧和从空气溶入的氧气都比上风高,风力越大,上下风处的溶氧差距也越大。因此下风口鱼的吃食明显好于上风口,且在料台摄食范围也大于上风口。但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恰与白天相反,这是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在夜间的耗氧比上风高。故清晨鱼浮头,一般总在池塘的下风处开始。
5、增氧机对于池塘溶氧的影响
进入6月份以来,绝大多数鱼池在夜间需开动增氧机增氧。从每日溶氧变化来看,增氧机运转开始后1-2小时内,溶氧水平可上升1-1.5mg/L,至日出之前,基本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当增氧机开动后,池内的鱼全集中在增氧机周围5-10m范围内。
开机前,池塘溶氧只有垂直分布的变化,而垂直分布的变化与白昼相比,溶氧水平从表层到池底呈直线型平缓下降。开机以后,池塘各水平溶氧基本上趋于一致。夜间开机以后,如果停机,即使较短时间,也会导致整个池塘溶氧急剧下降。当溶氧值降到2 mg/L 时就要立即开启增氧机,直到第二天日出后水温上升。
6、溶氧对鱼摄食的影响
溶氧在2mg/L左右的时候,料台只有很少的鱼在水底下吃料。3-4mg/L左右的时候,只有少量的鱼在水面,游动也缓慢,并且容易受惊。一直到溶氧达到8mg/L之前,都能明显观察到随着溶氧的增加,吃料过程中鱼游动更迅速,抢食更凶。
当投喂饲料时,大量鱼聚集在投饵机周围抢食,会造成局部溶氧明显下降。通常在投料30分钟的时候,溶氧就会下降3mg/L左右。所以会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开始投料的时候鱼吃料较好,随后摄食鱼减少甚至散去。过一段时间又回来。所以,料点处溶氧应尽量保持在6mg/L以上,并且投饵机分散开,使得每个投饵机负荷的鱼的数量较少更好。
7、总结与建议
(1)一般溶氧在3-4mg/L以上时,鲫鱼才开始吃料。考虑到鱼集群会消耗氧气,建议投喂饲料前,料点溶氧应在6mg/L以上。
(2)通过变换投饵机位置,使投饵机尽量处于池塘高溶氧区,能有效增加投饵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生长速度,减少鱼病。延长投饵机伸向塘中间的长度,以消除背风的不利影响。清除鱼塘周边阻碍风的不利影响,如提高水位,降低堤坝,清除周围杂草芦苇,树木等。
(3)虽然现在鲫鱼养殖基本上都采用投饵机驯化的方法投喂,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候会出现鲫鱼不上浮集中摄食的情况。在料点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根据鲫鱼大小,水温等情况通过投饵率计算出投喂量,再加上人工查料等措施,也能准确确定投喂量。
(4)通过多个鱼塘测量数据的总结,阴天、雨天、雾天等天气,即便有风,溶氧也是很低的。上风处溶氧明显低于下风处溶氧。水底层溶氧明显低于上层溶氧。鱼集群摄食,会使局部溶氧降低。藻类光合作用,是水体溶氧主要来源。
(5)单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池塘溶氧的高低。采用溶氧仪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应大力推广溶氧仪等先进仪器,以便能有目的的采取增氧措施,尤其是有增氧机的池塘,才能有目的的发挥增氧机作用。
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公司提供的水质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监测测鱼塘中不同位置、深浅的溶氧和每天池塘水温
三、水温与养殖情况相关性分析
1、池塘水温季节变化
在 5月份水温开始随着气温上升。夏季高温期出现在 7月中下旬。所以要依季节不同调节水位以控制水温,在春季水温较低时,鱼池水位要浅,以利于池塘水温的提高,这对鱼类的摄食、生长和池塘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都有利。随着季节推移,水位应逐渐升高,至夏季加至最高水位,使下层水温不致过高而影响鱼的栖息和生长。冬季加高池塘水位以保温,若遇寒潮来袭,更应预先加深池水,以免寒潮到来时因水浅而使水温降得过低。晴朗天气则适当降低水位加快水温提高,有利于鱼类生长。
2、池塘水温昼夜变化
夏季晴朗天气日温差较明显,冬季昼夜温差较小。每日最高/低水温较气温滞后 2-4小时,水位越深,滞后时间越长。白天平均水温一般低于平均气温,而晚上则高于气温,水温最高时间是14-15时,清晨水温最低;白天水表层温度一般高于水下层温度,之差可达2-3℃或更高,晚上则相反。无风闷热的天,池水上下层水温之差过大时,一般在下午3时左右,采取人工搅水或增氧机搅水的办法,调和温差,打破热分层现象。
3、池塘水温和水质指标的关系
在适合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进食量增加,生长也快。常见池塘养殖品种适宜水温为 18~26℃。最佳繁殖水温通常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随着高温期的到来,投料增加,鱼的消化率增加,池塘底部残渣,粪便等都会随着水温的增加分解速度加快,造成池塘的溶氧也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使得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而影响鱼的生长,而且水温上升鱼类代谢增强,呼吸加快,耗氧量增高,因而容易产生池塘缺氧,这种现象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明显,必须引起注意。
4、总结与建议
据池塘水温的变化特征,建议:池塘面积不能过小,小面积水体其水温变化幅度与气温相差不大,缺乏缓冲温度剧变的能力;池塘水深不宜太浅或太深,较深的水体易形成热分层现象,对养殖极为不利,一般以1.5-2.5m为宜。
依季节不同调节水位以控制水温,春季浅水位,有利于池塘水温的提高,夏季深水位,以利鱼避暑;冬季深水位,以利鱼越冬。池边不宜有高大物体,池中不宜有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以免遮光,影响升温。冬季在挡北风的池边搭防风棚,以防塘中水温降得过快;风力较大地区,在池塘挡风面栽种树木以挡大风,保持池中一定水温;用温度较低的溪水或井水时,应加长流程或在贮水池存段时间以提高水温;池塘中越冬,采取越冬前多投喂精料、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其体内的含脂量。
(文章来源:水产前沿)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精养虾池溶解氧变化规律的研究
溶解氧(DO)含量是精养虾池最主要的、变化最大的生态因子,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生长。池塘溶解氧含量从高到低变化时,池水和底质从氧化状态转变为生物生存不利的还原状态。在溶解氧充足时,生物进行有氧呼吸,能较彻底地氧化有机物,产生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硝酸根、硫酸根和磷酸根,对水体无害。如果相反,水中微生物进行厌氧呼吸,产生对对虾生存十分有害的氨氮、硫化氢和沼气等。因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607—89对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明确规定,在24h中,16h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此外,水体中溶氧量含量的多少也与对虾的健康有直接关系。近几年,对虾疾病的频繁爆发,使得精养虾池日益向封闭或半封闭养殖方式转化,从而使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变化规律的研究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南美白对虾池塘不同时间溶解氧含量的测定,探讨了精养虾池溶解氧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了解精养对虾池生态系统的特...&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虾池造礁养参在我国北部沿海迅速兴起,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成为废旧虾池资源开发 利用的一个热点。根据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精神 和市、县两级政府的安排,我局于2003年改造高标准海 参养殖池塘1 .3 hmZ(20亩),进行了虾池造礁养参示范 试验,经过l年多的精心管理,泥滩造礁养参试验在我 省西部首获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 现总结如下: 1场地选址及自然条件 根据海参的生态习性,结合本地实际,试验场地选 择在沽化盐场以南潮上带废旧虾池,通过高标准改造建 设。试验池底质为砂质泥,试验用水由江河纳人,年水 温变化在1.5一28℃之间,池水盐度在12~45之间, pH7.8一8.6,溶解氧sm岁L以上,无工业污水和生活污 水注入,无油污污染,水质清新,饵料生物丰富。同时, 试验场地水电设施齐全,交通通讯便利。 2池塘建设及改造 2.1养殖池塘 2.1 .1池塘改造 根据海参健康养殖技术要求和试验示...&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处理亚硝酸盐过高当虾池亚硝酸盐逐渐累积到0.1毫克/升,会形成对虾慢性中毒。因此,即使池中溶氧充足,虾也会浮游水面呈现病态,回转浮动或紧靠浅水岸边游泳。当虾池浓度达到0.25毫克/升以上,虾身发红,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狂躁或反应迟钝,甚至死亡。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办法是:①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流动及提供充足氧气。②使用生态水质处理剂,如:生态护水灵或绿威王1千克/亩·米。③5小时后每亩泼洒生石灰2.5~3.5千克/亩·米,以提高水体pH值。④第二天上午如果天气晴好,则应及时补施水产专用肥水剂和施有益菌培水。方法是:先施肥,2~3小时后再施有益菌。如将水剂的复合EM菌(5千克/亩)和粉剂的复合芽孢杆菌(1千克/亩),混合浸泡3~4小时后泼洒,效果更佳。泼洒后为了防止生物缺氧,同时应注意增氧。一般经过这样处理3~4天后,池水会恢复到原来的良好水色,亚硝酸盐消失。若亚硝酸盐未能完全消失,要考虑重复泼洒有益菌一次。二、处理氨氮过高正...&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水环境中养殖[1,2],并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和产量高的特点,其养殖面积和产量近年来已超过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成为我国对虾主要养殖品种。随凡纳对虾淡化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产量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富营养化及虾病爆发日益严重,淡化养殖亟待规范化,因此,对淡化养殖健康虾池各生态因子的量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珠海市斗门区凡纳对虾淡化养殖虾池广泛调查基础上,选择了部分高产健康虾池,对其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初步整理出淡化养殖健康虾池理化及生物因子量化指标,对凡纳对虾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材料及研究方法1 1 虾池理化因子测定方法1 1 1 溶解氧、水温、pH、盐度和透明度测定 虾池溶解氧、水温、pH、盐度和透明度采取现场测定,测定时间(北京时间)为10∶00,溶解氧和水温的测定用JPB_607型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pH测定用Model6010便携式微电脑型酸碱度测试器;盐度用折光仪测定;透明度用透明度板沉入水中至恰...&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图2管式射流驱动装置Fig.2 Tube jet driving devicewith the number of holes.近年来,我国陆基海水对虾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养虾池的型式也发展迅速,且样式各异,一般可分为长矩形、圆形、长圆形、跑道式等。普遍认为,采用跑道式的养虾池养殖效果较好,其优点是可使养殖池内水体单方向循环流动,一方面可使池内水质达到均匀分布,另一方面也可将虾粪便和残饵及时排出池外,保持池内水质良好[1]。而且特定方向的水流也符合对虾的生理及行为特性,有利于对虾的生长。虽然近几年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及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2-6]。赵乐等[7]研究了方形圆切角对虾养殖池管式射流集污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进水口方向的改变会影响养殖池内的流场特性。但是,针对跑道式虾池的驱动方式改良以及虾池内断面的流速分析等迄今报道很少。国内绝大数对虾养殖场中的循环装置依然采用旧式单纯的水泵驱动[8],旧...&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0引言细菌是虾池养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一方面,有益细菌分解有机质,降低虾池有机物负荷,为浮游植物提供大量的无机营养元素,促进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病源性细菌在虾池环境恶化时可能引起对虾病害暴发流行.因此,研究细菌密度变化对认识该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指导养殖生产有重要意义.高位虾池是一种位于潮上带需要依靠动力提水的对虾精养池,因其能抵御风暴潮的袭击,清淤、排污、晒塘方便彻底,易于日常管理,且单位面积产量高、效益好,是现代对虾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1].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关于虾池细菌的研究[2-5],但都集中于传统池,而关于高位虾池细菌的研究报道较少[6].本文研究了高位虾池从放苗到收虾的养殖过程水体细菌密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指导高位虾池的科学养殖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虾场概况研究的虾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临海的北寮村(20°56.92′N,110°31.53′E)和庵里村(2...&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
水产养殖对池塘水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强调池塘水溶氧量的合理性。阐述了池塘水溶解氧的水平、垂直、昼夜变化及调控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季节变化、日变化2个方面,阐述了氧盈与氧债的变化规律及调控对策,旨在强化对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变化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从而推动水产养殖技术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江川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江川,6526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