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的脚第一步3.5脚长是指从哪里量起?

短跑技术与训练法
第一节 短跑技术发展简况
短跑技术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世纪末20年代初期,短跑运动员在“快”的思想指导下,采用的短跑技术是“踏步式”跑法,此技术主要特点是躯干前倾较大、步频快,形成大腿抬得高、脚落地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近、步幅较小的技术。后来芬兰人克里麦特率先采用了“迈步式”跑的技术,其技术特点是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大腿高抬并前伸小腿,用脚踵着地,脚的着地点离重心投影点较远,步幅较大,步频较慢,跑的动作较为自然放松。但由于“迈步式”脚后跟先着地,产生阻力较大,影响了步频的提高,于是,人们在“迈步式”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跑的技术,在高抬大腿的同时膝关节放松,使小腿处于自然摆动状态,并用前脚掌着地,脚着地点距人体重心投影点较适中,这种技术人们称为“摆动式”跑法,极大地促进了短跑成绩的提高。
60年代末期由于塑胶跑道的出现,使现代短跑技术跃入新的阶段,修正传统观念“后蹬是推动人体前进的唯一动力”的理论,提出了现代短跑新技术概念是“蹬摆结合,以摆促蹬”,形成现代“摆动式”跑法,其主要特点是:动作幅度大,频率快、高重心、高摆大腿,以及爆发式的后蹬和高度协调、放松动作的配合。强调摆动动作,强调前摆着地,强调整体用力的协调配合。总之,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是摆动技术得到了广泛重视,“屈蹬式”技术正在得到认可和运用。技术的演变,促进了短跑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短跑技术中,起跑是主要组成部分。在1936年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以前,短跑运动员是在跑道上挖穴起跑的。直到1938年,起跑器才被正式批准使用。几十年来,体育研究人员对短跑的起跑技术和起跑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还根据运动员的形态、技术和素质状况的差异,设计出“普通式”、“拉长式”和“接近式”等起跑器的安装方法,使运动员在起跑时能够迅速、及时地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尽量大的起跑初速度。
第二节 短跑的完整技术
短跑属极限强度运动,其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周期性运动。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径赛项目,是400米及400米以下距离跑和接力跑的统称。短跑比赛项目有60米、100米、200米、400米及4×100米和4×400米接力。短跑全程技术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
一、100米跑的技术
(一) 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得身体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 (1)起跑器的安装
田径规则规定,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运动员要按发令员的口令完成起跑动作。安装起跑器的目的是使脚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用力姿势,有利于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起跑器的常用安装方法,在短跑起跑技术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所谓接近式、拉长式和普通式三种。
拉长式:前起跑器距起跑线两脚长,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一脚长,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的夹角和两起跑器左右间隔与普通式基本相同。
接近式:前起跑器距起跑线一脚长,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一脚长,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的夹角
和两起跑器左右间隔与普通式基本相同。
普通式:前起跑器距起跑线一脚半长,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一脚半长。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夹角分别成45°左右和60°―80°,两种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为15―20厘米。
运动员采用哪种起跑器和安装方法应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型、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等情况来选择,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要符合一个原则:既在蹬离起跑器时能充分发挥肌肉的最大力量,从而获得向前的最大初速度,以有利于起跑后身体有较大的前倾角度。短跑运动员应当在长期起跑实践中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起跑器安装方法。
(2)起跑技术
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阶段。见图2:
(1)“各就位”:当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应一边轻快地走向起跑器前,一边做2―3次深呼吸,使机体获得足够的氧储备。当走到起跑器前面时,首先蹲下用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脚尖应与地面接触),然后,后膝跪地,两手收回并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形支撑,身体重心均衡地落在两手、前脚掌与后腿膝关节之间。躯干略微弓起,颈部自然放松,头与躯干保持在一直线上,两眼平视前下方约40―50厘米处,呼吸平和,注意听“预备”口令。
(2)“预备” :听到“预备”口令后,随之吸一口气,逐渐抬起臀部,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此时身体重量落在两臂和前腿之间,其重心投影点距起跑线15―20厘米。臀部抬起稍高于肩,使两小腿趋于平行。“预备”姿势时,不过分地把身体重量移向两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减少两手推地的困难,加快两手推离地面的速度。此时,膝关节角度有重要意义,适当增大膝角,有利于蹬伸。大小腿之间最佳的角度,前腿膝角约为90°―100°,后腿膝角约为110°―130°。
(3)“鸣枪”:听到枪声后,两手迅速离地,两臂屈肘作有力地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领先向前摆出,而前腿要快速有力地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后蹬角约为42°―45°,并把身体向前上方有力地送出,此时躯干前倾与水平线约成15°―20°角。如果完成这一姿势的动作过于僵硬,就会导致跳出,因此前摆的腿应迅速地落地,两臂继续摆动,以保证不出现跳跃式动作。
(二) 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前腿蹬离起跑器到进入途中跑姿势之前的一个跑段。起跑后的加速跑应尽快接近最高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的任务是:充分利用起跑获得的初速度,在较短距离内尽快获得更高的速度。
起跑的第一步和以后各步的步长动作,对起跑后加速跑的质量影响很大。步幅过小不能保证迅速增加速度,步幅过大则会导致“拉大步”而降低速度。起跑第一步的步长应为3.5――4脚,第二步为4―4.5脚长,依次到7脚(第七步)以后从第八步,步长增加一脚的三分之一长,第十二步至十四步增加一脚的三分之二长。步长的某些变化是由加速跑的速度决定的。但是,在训练中最好是按照上述步长的标记跑,使运动员能学会有力而迅速的后蹬。在起跑后加速跑的过程中,要注意步长逐渐地增加,躯干平稳地抬起。通常认为,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是在25―30米处(13―15步)结束的,这时运动员可达本人最高跑速的90―95%。
起跑后的加速跑同途中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存在。当运动员达到最高速度92―95%及适宜的步频和步长时,既可以认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已告结束。在加速跑过程中,动作结构有着重要的变化,如果说前2―4步起主要作用的是蹬地力量和速度,那么,以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节奏和步频。从第四
至五步到第十四至十五步这段距离是很难跑的,因为在这一段距离里要抬起上体并过渡到途中跑。所以,在训练中运动员应特别注意在这一段距离内要努力达到适宜的步长和步频。
起跑后的加速跑段身体前倾角度是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逐渐接近途中跑的姿势。一般运动员或运动新手在30―40米处就达到了自己的最高速度,随后的速度即开始下降。
运动员每一次成功地蹬地,都会增加速度直到最高速度。随着速度的增加,加速度下降,你会发现逐渐减少了身体的倾斜(见图4)。达到最高速度后,整个身体姿势是垂直的。
100米跑的加速跑,传统观念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最初的加速阶段(0―30米)和达到一定跑速后的加速阶段(30―60米)。作者对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各10米速度的研究后认为,百米起跑后的第二加速段应在(30―50米),并进一步指出了加速段是0―50米的科学意义。起跑后第一加速段具有两个特点:(1)身体较大幅度地前倾;(2)获得速度后上体逐渐抬起。起跑后第二加速段也具有两个特点:(1)上体呈较正直的姿势;(2)在后蹬前摆过程中,膝关节应上抬至大腿与地面呈平行的位置。美国的卡尔?刘易斯技术最为典型。
(三) 途中跑
途中跑的任务是继续发展和保持较长距离的最高速度。途中跑的每一单步结构均由支撑期和腾空期组成。支撑时期支撑腿的腿部动作可分为着地、垂直缓冲和后蹬;腾空时期的腿部动作分为随势动作、向前摆动和下放动作(图5)。
(1)支撑时期的腿部动作
着地:腾空结束时,摆动腿积极伸展下落,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着地点距总重心投影点为27―37厘米。着地角为65°―68°。着地动作积极,有利于缩短前支撑的时间和减小着地时的阻力。同时,另一摆动腿迅速以大小腿折叠姿势向支撑腿靠拢,摆动腿的膝折叠角逐渐减小,直至垂直部位时为最小,约28°―30°。着地距离与跑速和落地脚着地的时机相关。落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之前能否产生加速效果,这要取决于落地脚后扒动作的速度(指落地脚与身体重心的相对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脚的相对速度越快越好,提高脚的相对速度就是减小脚的绝对速度。因此,脚着地瞬间相对于地面的速度(绝对速度)越小越好,国外优秀运动员为1.15米/秒,而我国运动员为1.35米/秒,其它条件不变,我国运动员的制动力要大17%。
垂直缓冲:缓冲是蹬地的前奏,动作从支撑腿的脚触地开始到膝关节最大弯曲止,垂直缓冲则是身体总重心在支撑点垂面时各关节所处的状态。根据技术分析,在垂直瞬间不是膝关节的最大缓冲,而是在身体重心垂线移过支撑面以后(0.01秒),美国运动员膝关节角的变化是着地144.4°,垂直136.2°,最大缓冲134.2°,膝角的变化幅度是10.2°,而我国运动员着地时的膝角是152.2°,垂直150°,最大缓冲149°(九运会资料),膝角的变化幅度是3.2°。这样造成我国运动员在蹬地时后蹬角大,发力不充分,向前性差,延长了腾空时间。
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时,就进入了支撑腿的后蹬和摆动腿的前摆阶段。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大小腿成折叠姿势)超越支撑腿,开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抬至与水平面成15°―20°角。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依次伸展髋、膝和踝关节,直至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动作。后蹬结束时,支撑腿与摆动腿的两大腿间的夹角约成100°―110°;支撑腿的支点至髋关节的连线与地面约成55°―60°左右的夹角。 (2)腾空时期的腿部动作
大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膝关节被动的折叠屈曲形成随势动作。然后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至另一腿垂直支撑时摆动腿膝角屈曲最小,约28°―30°,大腿摆至最高点后,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随大腿
“鞭打式”着地,为了有利于着地时脚掌的加速,着地前踝关节背屈约成100°―110°角。
腾空阶段:腾空阶段是指支撑腿离地结束后蹬,即进入无支撑阶段的腾空期。腾空期的腿部动作分为随势动作、向前上摆动作和下放摆落动作。判断腾空阶段技术好坏的标准是看腾空时两腿的打开程度和上体相对垂直轴的位移大小。两腿夹角在100°―110°之间,上体相对垂直轴的位移越小,说明腾空技术越好。
在途中跑时,头部正直,微收下颌;上体基本正直或稍有前倾,含胸收腹,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轻快、有力地摆动。前摆时手掌打开或半握拳稍向内收,手的高度稍超过下颌,并伴随同侧肩前送和异侧肩后引的动作;臂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在身体垂直部位时,前、上臂角度为130°―150°。前摆时约为60°―70°角,后摆时约为90°角。正确的摆臂动作,不仅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而且有助于加快动作频率和增大步长。
(3)途中跑肌肉工作
①肌肉工作形式:在高速跑中,腿部肌肉参加工作的形式是以冲击式方式来实现的。即肌肉在很短的一段时间施力于动作环节上,随后的动作是靠惯性来实现的。在跑中,肌肉收缩有三种状态: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力时,肌肉收缩时肌肉缩短)、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收缩时肌肉拉长)、等长收缩(肌肉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短跑过程中肌肉总是处于三种肌紧张状态之一或松弛状态。
在着地瞬间,为了完成积极的着地动作和承受较大的着地瞬间的冲击力,伸髋关节的臀大肌、股二头肌,伸膝关节的股四头肌都做向心收缩,屈踝关节(背伸)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均做离心收缩。 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股二头肌做向心收缩,以使身体重心快速向前移,同时为了保持较高身体重心和积聚能量有效完成后蹬,股四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做离心收缩。
在后蹬阶段,伸髋关节、伸膝关节和屈踝关节(背伸)的所有上述肌肉均做向心收缩,尤其是屈踝(背伸)关节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做功最大,工作时间最 长,直至脚离地。
②肌肉工作的协调作用:在跑中各环节动作的完成往往都是对抗肌协调工作的结果。经测定股直肌积极活动时间占整个动作周期的80%,而股二头肌占75%。因此,在跑中对抗肌协调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而要完成对抗肌在运动中的协调用力,其伸、屈肌比例的适宜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起跑后加速跑和途中跑的速度取决于步长和步频的适宜比例。相同的跑速,其步长和步频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比例关系。因此,提高跑的速度可以有三种途径:(1)步频相对稳定,增大步长;
(2)步长相对稳定,提高步频;(3)跑的步长和步频同步增加。表1是优秀男子百米步频和步幅范围与跑速关系的模式表。
表1非常全面地反映了百米成绩和途中跑最大速度以及步长和步频之间的关系,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百米途中跑步长和步频特点,按照模式表的范围进行调节,使短跑成绩达到预定的目标。例如:要想使百米成绩从10.32秒提高到10.21秒,首先教练员就必须使运动员途中跑的最大速度从10.90米/秒提高到11.11米/秒。在最大速度的提高过程中,教练员要明白该运动员是属于步长型还是步频型选手,若是步频型运动员在加速段和途中跑段就要按照表1模型的范围对步频进行调控,适当降低步频增加步长,这样在最后冲刺阶段,才能保证速度下降缓慢。反之,对步长型运动员也同样按模型中10.21秒的成绩进行步长和步频的合理搭配。不同成绩的短跑选手经过步长和步频的调整后,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百米成绩。
(四) 终点跑短跑训练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短跑训练方法
上传于||文档简介
&&帮助你短期提高短跑成绩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基因与体育  勿庸置疑,在当今的世界赛场尤其是田径赛场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以黑人为多。在有些项目上,黑人几乎是一统天下。有人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在田径赛场上,100米短跑最快的前25名里没有一个白人;在200米短跑最快的前25名里仅有一名是白人;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男选手获得的14枚田径金牌中,仅有一枚属于白人。  可是,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奥运会第二大项目的游泳中,高水平的黑人运动员则寥寥无几,甚至没有一项世界游泳纪录是黑人创造的,美国的游泳好手几乎全是白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近年来科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黑人跟踺很长,皮下脂肪相对较少,骨骼密度高,髋部窄,大腿骨发达。他们的双腿比上身更长,能够跑得快,而且可以跳得高。专家们具体分析黑人的脚底屈肌后指出,黑人的肌强度高迭150~200千克,是白人肌强度的3~4倍。也就是说,他们用同样的腿步蹬力作用于地面,黑人所得到的反作用力比白人高2~3倍,从而使黑人在中、短跑比赛中一直称王称霸。  但由于黑人的皮下脂肪含量少,相应地在水中的浮力也小。这样,黑人在水中要比其他人种付出更大的气力来解决自身下沉的问题。这就是黑人在游泳项目上处于劣势的原因。  黑人与白人的差异主要在于基因。基因学家研究认为: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超过了其他人种的体内基因变异的总和。进一步的研究使他们认为:其中的一部分罕见基因可能会赋予黑人更为出色的田径竞技能力。尽管将基因同体育竞技联系在一起的观点还存在争论,但有些实例不容忽视。比如芬兰运动员埃罗·门蒂·兰塔在出生时体内就已经存在着一种可以使其血液的红细胞数比正常人多25%~50%的基因突变。这些红细胞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中去,他的肌肉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氧运动所需的氧气,从而使他滑雪速度快、耐力持久,在越野滑雪赛中一举夺得两块金牌。  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基因工程技术被滥用,就有可能通过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创造出“超级运动员”。比如,你需要更持久的耐力,可以增加一个能帮助血液向剧烈运动的组织输送更多氧的基因;你想拥有更结实的肌肉,可以注射促使肌肉生长的基因……比如你是举重运动员就把胳膊鼓胀起来,你是赛跑运动员就把大腿肌肉充实起来……也许基因技术的完善,真的会改变今后的体育运动状况。但那时,又该算是体坛的一大梦魇了!(选自《第二课堂》杂志) 1.下列对“基因”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基因是能够影响白人和黑人在体育竞技能力差异方面的基本因素。 B.基因是能够影响整个人类竞技体育能力差异方面的基本因素。 C.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 D.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的细胞上,作曲线排列。 2.对文中的“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超过了其他人种的体内基因变异的总和”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他们体内DNA的基因都会产生变异,只不过黑人变异得多而白人变异得少。B.世界上任何一种人种DNA的基因都会产生变异,但黑人DNA的基因变异是最突出的,是其他任何人种都比不上的。 C.一个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数量比一个其他人种的人体内基因变异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D.把世界上除黑人外的所有人种DNA的基因变异相加起来都比不上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数量。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黑人在中、短跑比赛中一直称王称霸,这与他们强劲的腿步蹬力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腿步蹬力所得到的反作用力比白人高2~3倍。 B.黑人之所以在田径场上跑得快,是因为他们的跟踺很长,皮下脂肪相对较少,骨骼密度高,髋部窄,大腿骨发达。 C.黑人的双腿比他们的上身还要长,这是他们能够跑得更快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能够跳得更高的原因之一。 D.科学家研究出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非常大,任何一个人种体内DNA的基因变异都无法和黑人相比。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改变黑人不善于游泳的现状,只有努力想办法解决增加黑人皮下脂肪含量少的问题。 B.黑人体内有着一种罕见的基因,恰恰是因为这种罕见的基因赋予了黑人更为出色的田径竞技能力。C.比赛中人的肌肉会自然地产生压力,或收缩或绷紧,从而使人消耗耐力和减缓速度,而人体内的红细胞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中去,从而又能增加耐力和速度。 D.人类掌握基因工程技术既是好事又可能是坏事,这就完全要看我们人类来怎样地对待和使用它了。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基因与体育  勿庸置疑,在当今的世界赛场尤其是田径赛场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以黑人为多。在有些项目上,黑人几乎是一统天下。有人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在田径赛场上,100米短跑最快的前25名里没有一个白人;在200米短跑最快的前25名里仅有一名是白人;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男选手获得的14枚田径金牌中,仅有一枚属于白人。  可是,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奥运会第二大项目的游泳中,高水平的黑人运动员则寥寥无几,甚至没有一项世界游泳纪录是黑人创造的,美国的游泳好手几乎全是白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近年来科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黑人跟踺很长,皮下脂肪相对较少,骨骼密度高,髋部窄,大腿骨发达。他们的双腿比上身更长,能够跑得快,而且可以跳得高。专家们具体分析黑人的脚底屈肌后指出,黑人的肌强度高迭150~200千克,是白人肌强度的3~4倍。也就是说,他们用同样的腿步蹬力作用于地面,黑人所得到的反作用力比白人高2~3倍,从而使黑人在中、短跑比赛中一直称王称霸。  但由于黑人的皮下脂肪含量少,相应地在水中的浮力也小。这样,黑人在水中要比其他人种付出更大的气力来解决自身下沉的问题。这就是黑人在游泳项目上处于劣势的原因。  黑人与白人的差异主要在于基因。基因学家研究认为: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超过了其他人种的体内基因变异的总和。进一步的研究使他们认为:其中的一部分罕见基因可能会赋予黑人更为出色的田径竞技能力。尽管将基因同体育竞技联系在一起的观点还存在争论,但有些实例不容忽视。比如芬兰运动员埃罗·门蒂·兰塔在出生时体内就已经存在着一种可以使其血液的红细胞数比正常人多25%~50%的基因突变。这些红细胞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中去,他的肌肉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氧运动所需的氧气,从而使他滑雪速度快、耐力持久,在越野滑雪赛中一举夺得两块金牌。  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基因工程技术被滥用,就有可能通过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创造出“超级运动员”。比如,你需要更持久的耐力,可以增加一个能帮助血液向剧烈运动的组织输送更多氧的基因;你想拥有更结实的肌肉,可以注射促使肌肉生长的基因……比如你是举重运动员就把胳膊鼓胀起来,你是赛跑运动员就把大腿肌肉充实起来……也许基因技术的完善,真的会改变今后的体育运动状况。但那时,又该算是体坛的一大梦魇了!(选自《第二课堂》杂志) 1.下列对“基因”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基因是能够影响白人和黑人在体育竞技能力差异方面的基本因素。 B.基因是能够影响整个人类竞技体育能力差异方面的基本因素。 C.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 D.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的细胞上,作曲线排列。 2.对文中的“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超过了其他人种的体内基因变异的总和”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他们体内DNA的基因都会产生变异,只不过黑人变异得多而白人变异得少。B.世界上任何一种人种DNA的基因都会产生变异,但黑人DNA的基因变异是最突出的,是其他任何人种都比不上的。 C.一个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数量比一个其他人种的人体内基因变异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D.把世界上除黑人外的所有人种DNA的基因变异相加起来都比不上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数量。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黑人在中、短跑比赛中一直称王称霸,这与他们强劲的腿步蹬力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腿步蹬力所得到的反作用力比白人高2~3倍。 B.黑人之所以在田径场上跑得快,是因为他们的跟踺很长,皮下脂肪相对较少,骨骼密度高,髋部窄,大腿骨发达。 C.黑人的双腿比他们的上身还要长,这是他们能够跑得更快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能够跳得更高的原因之一。 D.科学家研究出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非常大,任何一个人种体内DNA的基因变异都无法和黑人相比。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改变黑人不善于游泳的现状,只有努力想办法解决增加黑人皮下脂肪含量少的问题。 B.黑人体内有着一种罕见的基因,恰恰是因为这种罕见的基因赋予了黑人更为出色的田径竞技能力。C.比赛中人的肌肉会自然地产生压力,或收缩或绷紧,从而使人消耗耐力和减缓速度,而人体内的红细胞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中去,从而又能增加耐力和速度。 D.人类掌握基因工程技术既是好事又可能是坏事,这就完全要看我们人类来怎样地对待和使用它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基因与体育  勿庸置疑,在当今的世界赛场尤其是田径赛场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以黑人为多。在有些项目上,黑人几乎是一统天下。有人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在田径赛场上,100米短跑最快的前25名里没有一个白人;在200米短跑最快的前25名里仅有一名是白人;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男选手获得的14枚田径金牌中,仅有一枚属于白人。  可是,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奥运会第二大项目的游泳中,高水平的黑人运动员则寥寥无几,甚至没有一项世界游泳纪录是黑人创造的,美国的游泳好手几乎全是白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近年来科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黑人跟踺很长,皮下脂肪相对较少,骨骼密度高,髋部窄,大腿骨发达。他们的双腿比上身更长,能够跑得快,而且可以跳得高。专家们具体分析黑人的脚底屈肌后指出,黑人的肌强度高迭150~200千克,是白人肌强度的3~4倍。也就是说,他们用同样的腿步蹬力作用于地面,黑人所得到的反作用力比白人高2~3倍,从而使黑人在中、短跑比赛中一直称王称霸。  但由于黑人的皮下脂肪含量少,相应地在水中的浮力也小。这样,黑人在水中要比其他人种付出更大的气力来解决自身下沉的问题。这就是黑人在游泳项目上处于劣势的原因。  黑人与白人的差异主要在于基因。基因学家研究认为: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超过了其他人种的体内基因变异的总和。进一步的研究使他们认为:其中的一部分罕见基因可能会赋予黑人更为出色的田径竞技能力。尽管将基因同体育竞技联系在一起的观点还存在争论,但有些实例不容忽视。比如芬兰运动员埃罗·门蒂·兰塔在出生时体内就已经存在着一种可以使其血液的红细胞数比正常人多25%~50%的基因突变。这些红细胞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中去,他的肌肉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氧运动所需的氧气,从而使他滑雪速度快、耐力持久,在越野滑雪赛中一举夺得两块金牌。  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基因工程技术被滥用,就有可能通过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创造出“超级运动员”。比如,你需要更持久的耐力,可以增加一个能帮助血液向剧烈运动的组织输送更多氧的基因;你想拥有更结实的肌肉,可以注射促使肌肉生长的基因……比如你是举重运动员就把胳膊鼓胀起来,你是赛跑运动员就把大腿肌肉充实起来……也许基因技术的完善,真的会改变今后的体育运动状况。但那时,又该算是体坛的一大梦魇了!(选自《第二课堂》杂志) 1.下列对“基因”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基因是能够影响白人和黑人在体育竞技能力差异方面的基本因素。 B.基因是能够影响整个人类竞技体育能力差异方面的基本因素。 C.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 D.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的细胞上,作曲线排列。 2.对文中的“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超过了其他人种的体内基因变异的总和”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他们体内DNA的基因都会产生变异,只不过黑人变异得多而白人变异得少。B.世界上任何一种人种DNA的基因都会产生变异,但黑人DNA的基因变异是最突出的,是其他任何人种都比不上的。 C.一个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数量比一个其他人种的人体内基因变异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D.把世界上除黑人外的所有人种DNA的基因变异相加起来都比不上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数量。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黑人在中、短跑比赛中一直称王称霸,这与他们强劲的腿步蹬力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腿步蹬力所得到的反作用力比白人高2~3倍。 B.黑人之所以在田径场上跑得快,是因为他们的跟踺很长,皮下脂肪相对较少,骨骼密度高,髋部窄,大腿骨发达。 C.黑人的双腿比他们的上身还要长,这是他们能够跑得更快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能够跳得更高的原因之一。 D.科学家研究出黑人体内DNA的基因变异非常大,任何一个人种体内DNA的基因变异都无法和黑人相比。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改变黑人不善于游泳的现状,只有努力想办法解决增加黑人皮下脂肪含量少的问题。 B.黑人体内有着一种罕见的基因,恰恰是因为这种罕见的基因赋予了黑人更为出色的田径竞技能力。C.比赛中人的肌肉会自然地产生压力,或收缩或绷紧,从而使人消耗耐力和减缓速度,而人体内的红细胞可以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中去,从而又能增加耐力和速度。 D.人类掌握基因工程技术既是好事又可能是坏事,这就完全要看我们人类来怎样地对待和使用它了。 科目:最佳答案1.C 2.D 3.B 4.A 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79545 6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