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巴黎墓地的安全感三国演义读后感30字字

来自巴黎墓地的安全感_新华每日电讯
来自巴黎墓地的安全感
日 08:19:27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5版
【字号 】【】【】【】
  我仿佛看见寂寞的老巴尔扎克坐在墓地的阳光下发出意味深长的叹息:邻家的房屋空置多年,怎么一直没人来住呢?
  许多东方人无法理解,在巴黎这样世界独一无二的大都会竟然会有拉雪茨神父、蒙巴那斯和蒙马特等大型公墓,让死人挤占活人的地盘。然而,每当我路过那些墓园,想起那里依然屹立着几百年前的坟墓、栖息着无数我对其生平或许一无所知的思想巨子与市井凡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便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今日巴黎之伟大就在于它不但让活着的人有安全感,可以诗意地栖居、自由无拘地写作,而且它还让死去的人有安全感。
没有天堂、地狱和死亡
  巴黎的公墓像是一座座微缩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在这里,没有地狱,没有天堂,甚至没有死亡。当你在墓地里徜徉,就像走在一座安静的尘世之城里。它全然不像中国人印象中的坟岗,灵火飘荡,骷髅出没,让胆小的人纷纷敬而远之。
  巴黎不只是一座城市,它让我时常想起那些偎依着祖坟的村庄。不同的是,居住在巴黎的人们从不畏惧“与鬼为邻”。在蒙巴那斯公墓,法国发明家查理·皮永一家的墓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墓床,在岁月雨水的侵蚀之下虽然早已泛满铜绿,却经年不改地为过往行人展示往日的尘世。就这样日复一日,陷入沉思的皮永半身斜卧手持纸笔,靠在尚未入睡的妻子身边。他们的墓床紧靠着公墓的外墙,与一幢居民楼正好连在一起,让你觉得这是邻居家的露天卧室。
  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徘徊在拉雪茨神父公墓里寻找圣西门与肖邦最后的安身之所,忽然听到墓园外面的居民楼里有人朝我大喊,一位中年人手握吉他正站在自家的阳台上轻轻弹唱——希望我能与他分享欢乐。
  在拉雪茨公墓,诗人阿波利奈尔的墓是一块棱角嶙峋的长条大理石,墓台上面镌刻着一首诗,其中一句是“我将含笑而死”。一年四季都有人为他送来鲜花。巴黎蒙巴那斯周围,由于聚集了更多的电影人与画家,墓地因此更富有想象力。
  有位墓主的墓地既没有墓碑,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生平介绍,然而它出类拔萃。一位设计师好友用金属箔片与铁丝在墓石上支起了一只巨大的飞鸟。墓台上端端正正地写着“致我的朋友让·雅克,一只飞逝太早的鸟儿”。此时,关于逝者的献词与伤感都化作了一座令人回味无穷的城市雕塑。
墓挨着巴尔扎克,人还活着
  巴黎人不仅在生活中爱书,给所有爱好读书与写作的人以自由,几大墓园里“书墓”同样随处可见。比如在拉雪茨神父公墓,我曾无意中撞见一位社会学家的墓,它是一本打开了的书。墓主马德·多甘教授今年已经85岁高龄。我曾冒昧地与他通了一次电话,电话那头多甘先生神闲气定,他说这墓是七八年前请人修建的,目的是想提前知道自己将来栖身拉雪茨公墓里时是什么样子。
  由于多甘的墓穴紧靠着作家巴尔扎克,以致我在写作此文时眼前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幻觉。我仿佛看见寂寞的老巴尔扎克坐在墓地的阳光下发出意味深长的叹息:邻家的房屋空置多年,怎么一直没人来住呢?恍惚之中,我似乎又听见了多甘先生的回答:墓里墓外幸福安康,我何必着那份急呢! 
    (熊培云)来源:《意林》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登录龙源账号
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50.100或500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文章或杂志的电子版
4.购买后文章可打印,杂志可在个人中心的订阅/零买找到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我们为什么鄙视内心年轻的人
在欧洲厮混多年,发觉欧洲人的审美观与我们恰好相反。像他们认为旧的房子是优雅的,我们则认为新的楼盘才是体面的。在这一点上,近些年我们正在部分接受他们的观念,可参考价格体系,老房子里的酒吧和餐厅普遍菜单比较贵。但是如果有选择,我们自己是不会愿意常年住在老房子里的。对人的审美也是如此。他们认为人外貌上的衰老可以是优美的,人内心的衰老是可耻的。(剩余1118字)
( &&&欢迎:,,)
畅销排行榜
意林 2013年03期
意林 2015年15期
意林 2014年19期
意林 2003年11期
意林 2017年08期
意林 2017年08期
意林 2017年08期
意林 2017年08期
意林 2017年08期
意林 2016年17期
邮箱/用户名
还没有龙源账户?《意林》新阅读时代系列1——《从巴黎墓地到世界名校》
努力行走,不忘初心最真
向往 王 飙/001
这里的一切慢吞吞 未 知/002
日本老人,生命最后文艺一把 蒋 丰/004
在丹麦聆听“叶特尔法则” 高荣伟
“一人活”的生活美学 唐辛子/008
来自巴黎墓地的安全感 熊培云/010
在日本倒垃圾 彭 晋/012
走进那些作家的故居 鲁 敏/014
一个人的报社,孤独半世纪的报纸 佚 名/016
如何在葡萄牙收获一瓶阳光 张佳玮/018
人生的图书馆 刘 进/020
谷歌互动墙为你作诗 孟 月/005
会“变身”的韩国电话亭 蓝梓匀/007
名作家们的“无厘头”临终遗言 佚 名/005
德国的下水管道旅馆——新鲜感的三天极限 佚 名/009
可供参观的巴黎“城下之城” 张达明/011
在瑞典丢垃圾要排队 陈 洁/013
被贬斥的名人们 傅伯宁/015
古代匠人守则 舒 草/017
生活不贵,欲望很贵 子 沫/019
二战中的意大利,就是来卖萌的 佚 名/003
外国名人墓碑上的中国风 佚 名/011
作家们的书房名 高俊林/015
只卖一本书的森冈书店 流念珠/017
公园里的莎士比亚 佚 名/020
求知的心,带你去看世界
生命力来自哪里 黄小平/021
无法被遗忘的捷克小村 李 涵/022
为何英国频出“文学特工” 栗月静/024
诗人们在文艺之外的“正职” 谭山山/026
那些参选过美国总统的“奇葩” 侯 涛/028
我们还缺怎样的博物馆 陶短房/030
写一封信需要几只羊 石 年/032
一人是虎,三人成猫 (韩)金文学/034
没有军队的国家 温 莎/036
地图上没有的国家 佚 名/038
长得“丑”也要坚持出去“吓人” 袁应笑/040
有些作家一辈子就写了一本书 钱 好/042
不控制的智慧 
罗振宇/044
书刑 彤才录/046
七种颜色的伦敦火车站 头发乱了/048
因战争而闻名世界的14个小地方 佚 名/023
英国上议院:羊皮纸,太贵了 佚 名/033
韩国的“包装马车” 王玉龙/035
画给流浪汉的“冬衣墙” 夏生荷/041
佛罗里达动物园开在监狱中 佚 名/045
只建半套住宅 姚秦川/047
胖子们钟爱的航空公司:论斤卖机票 童雨航/048
宋代文豪们的另一重身份 吴 钩/025
“哈利·波特”住了七百年的家 六 六/031
匈牙利的免费“促读”广告 王 欣/033
纸片“炸弹”换来真战机 徐牧牧/039
拍一部电影下辈子看 王玉龙/043
拿破仑不让学生上前线 张达明/045
阿西莎和她的“集装箱”学校 湫 添/047
中国古代诗人也有“娇媚”外号 佚 名/027
不想当发明家的农夫不是好总统 Paul/029
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那么喜欢戴口罩 佚 名/035
盘点那些袖珍小国 佚 名/037
“花哨”的纳帕尼消防车 张珠容/039
舌尖记忆,最真实的生活
完美的缺陷 王 芦/049
一个人的美食,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蔡 澜/050
冬天我们爱吃的美食,起源都跟他有关 马红丽/052
元首的餐桌 陈杜梨/054
舌尖上的天地缘 于 丹/056
在日本酗咖啡 苏 阳/058
普鲁斯特的羊角面包 周惠民/060
咸菜为媒,管窥日韩性格 (日)金两基/062
巴尔扎克的煎蛋
 周惠民/064
黑泽明的餐桌 蔡 澜/066
比起“吃货帝国”,简单的美国餐饮让你乐玩人生 苏 苏/051
西班牙随处可见的“DEA”:珍惜身边人 
何 湾/053
“泡”在咖啡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叶书宏
赵燕燕/059
埃及处处“粗线条” 秋 池/063
躲在厨房里的总统 夏生荷/055
“吃货”上下五千年 曹亚琴/057
爱沙尼亚:人人都是“光盘族” 夏爱华/059
古今作家最爱美食之写在笔头吃在筷头 佚 名/061
韩国泡菜为何能“入遗” 李 强/063
莎士比亚是科学家吗 曹 玲/064
最大牌味蕾:夏威夷为一道菜立法 张君燕/051
《琅琊榜》中靠谱的医学细节 佚 名/053
吃货必看的12部经典美食电影 佚 名/066
抽丝剥茧,世界如此美妙
房子没地方安放了 (印度)安东尼·德·梅勒/067
从国旗来看这个世界 高晓松/068
总统图书馆,收藏白宫记忆 凌 云/070
“亲吻礼”那些事 张悦悦/072
茶根本就是英国病 张佳玮/074
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 张经纬/076
从马桶看文化 龙应台/078
 贾平凹/080
400年前的东京,够奢侈,够任性 裴宇翔/082
日本人的狠 侯思铭/084
从“火腿”到“厕所” 安 静/086
二十一年未变的价格表
 孙 曼/088
一间名叫亚特兰蒂斯的书店 杨懿馨/090
维罗纳的乞丐图书馆 陈亦权/092
斐尔坝拉人不弯腰 周 礼/073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苏 阳/077
英国母鸡也“选美” 田 野/081
牛津的家庭读书会 柯 玲/083
芬兰人:地球上最看重私人空间的物种 董 婧/085
俄罗斯人名这列“火车” 佚 名/087
爱心冰箱 郭旺启/089
比利时的“邻家外卖” 王玉龙/091
比利时现“低头专用道” 佚 名/092
不做低头族:伦敦地铁拒绝手机信号 潘高峰/069
在日本“跪”着喝茶 柳 莺/075
“马桶”与“大炮” 
许家祥/079
读书,英国乞丐的另类本能 王 刚/083&
美国总统与读书 练小川/071
中国古代的常用礼节 彭 林/072
口才是英国人的必修课 任惠兰/075
漫谈美国“丐帮”派系 王玮楠/077
为什么非去日本买马桶盖儿 佚 名/079
竞选奥巴马的司机就这么简单 赵胜基/081
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到了什么程度 佚 名/085
追根溯源,我们原本精彩
如果你看见果子才认识树 潘紫径/093
三保太监vs葡萄牙王子:
& 同样航海,不同结局 张国刚/094
史上最疯狂的四大战争计划 刘秉军
 南 木/096
不生病,中国历史或许会不一样 周 峰/098
路易十四与康熙的“精神交往” 夏 至/100
历史的大转折,
& 也许都来自看似偶然的灾难 李 淼/102
17世纪不炒股,炒郁金香 &
(英)迈克·达什/104
如果拿破仑赢了滑铁卢战役 敖 军/106 
埃及狮身人面像没鼻子,和拿破仑有关 佚 名/107
改变历史进程的动物 奇 文/099
一本书改变了日本史 佚 名/103
文豪郑振铎也被股市套牢 龙振昼/105
胡椒和苏木:终结郑和下西洋的幕后杀手 佚 名/095
战争史上最不靠谱的战争 佚 名/097
错误翻译改变中国历史 姚 慧/099
震撼世界的“文明冲突论” 佚 名/101
成长话题,绕不开的烦恼
教与不教 张亚凌/109
拿乒乓球与橄榄球比 方柏林/110
国外名校的“致青春” 胡 澜/112
在美国上大学要遵守多少规矩 闾丘露薇/114
英国的“娃娃监狱” 闫文泉/116
愤怒的诺贝尔奖
唐辛子/118
罗德奖学金:一半是学霸,一半是情怀 龚龙飞 刘禹彤/120
从“学霸”手里买二手书 乔 宇/122
美国高中里的“罪与罚” 汪英伦/124
美国式亲情:有一种爱,叫分离 武宝生/117
免费的柯柏联盟学院 刘雨桐/121
美国有个辍学俱乐部 尹清婉/124
古人也要修学分 张 勇/113
新德里:帮助浪子回头的“杀人犯餐馆” 张达明/117
千万别以为美国家长就不焦虑 安拉吉/119
巴西地铁站的“车票书” 瑜智杰/123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 余未名/111
唐代一次“零录取率”的考试 郭华悦/113
美国名校恩怨录:去别的大学千万不要穿错衣服 佚 名/115
我们的未来,用生命守护
泥土与母亲 静 水/125
变废为宝的奎尔公园 王高岩/126
假如世界上只剩你 
佚 名/128
世界末日种子库 佚 名/130
不干涉 佚 名/132
卫斯理小镇:
& 不仅有宋庆龄母校,更有社交垃圾场 六 六/134
一百多年前,
& 英国作家们是这样吐槽雾霾的 邢春燕/136
恶海捕蟹记 佚 名/138
钻石之眼 毕淑敏/141
英国的生物环保“便便车” 吴玉琴/127
假如全球继续变暖 高 峰/129
一个创造幻想空间的树屋建筑大师 吴呈杰/142
&可供参观的巴黎“城下之城”
前不久,我去法国看望在巴黎务工的外甥,问他:“这里除了埃菲尔铁塔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一看?”他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下水道!人们都叫它‘地下宫殿’。”
我有点不屑:“不就是臭烘烘的下水道吗?还‘地下宫殿’呢?”
外甥也不辩驳,只是说:“您看后就明白了。”好奇心驱使我决定去看看所谓的“地下宫殿。”
外甥驾车载我来到巴黎塞纳河畔的灌木丛边停下,指着一个不起眼的入口说:“从这里就能进入下水道。”
入口处站着两名工作人员,礼貌地对我们说:“欢迎光临地下宫殿。”又指着一架螺旋铁梯,提醒小心经过。几分钟后,我们就来到总长为2300多公里的巴黎下水道。
一名身着白色服装的导游迎上来为我们讲解,并自我介绍:“我叫亚伯拉德,是这里的下水道工人。”又一招手,一辆马车便来到面前。待我们坐好后,他边让车夫慢慢前行,边开始讲解:“巴黎下水道距地面50米,建于19世纪中期,它和隧道一样高大宽敞,每天有1.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从这里排出。”
导游继续介绍:“整个下水道有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你们可亲眼看到,下水道四壁整洁,闻不到一丁点儿臭味,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从1867年向游客开放至今,每年有10万人来参观。”
我发现,每隔百米就有一个通往地面的铁梯,亚伯拉德解释说:“顺着铁梯上去,就是街边的阴沟盖。专业维护工每天都要爬几次,查看阴沟盖有无破损,以便及时更换。”
一名男子拦住马车,问亚伯拉德是否捡到一串钥匙。亚伯拉德安慰他:“不会丢的,您可根据地漏的位置找回钥匙。”不一会他就找到了钥匙,高兴地说:“这是我第3次遗落东西了,每次都能顺利找回。”
我问亚伯拉德:“失主凭什么找回物品?”他一脸自豪地说:“这就是巴黎下水道与众不同的地方。”又指着墙壁上的阿拉伯数字说:“这些标注的是街道和门牌号码,和地面相对应,如果遗落了东西,只要打个电话,就会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这项服务完全免费。”
亚伯拉德说:“几乎每分钟,就有人不慎将物品落入家用马桶和路边的井盖,下水道博物馆隔段时间就将失物公开展览,让失主认领,诸如刀剑、手袋和假牙等。更有趣的是,1984年,维护工在下水道抓住一条身长81厘米的鳄鱼,它目前生活在巴黎一家动物园。”
外甥插话道:“我游览过那家动物园,还和那条小鳄鱼合过影呢。”
马车行进了约30公里,忽听前面人声鼎沸,近前了才看清:一名男子正单膝下跪向女友求婚。女友被突如其来的幸福险些震晕,泪流满面地对男友说:“我愿意一辈子做你的妻子!”
我被这对情侣的特殊订婚仪式所感动,小声对外甥说:“别光顾看热闹,也该考虑你个人问题了。”
外甥打趣道:“您是不是也想让我来个下水道订婚呀?”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转眼3小时过去了,亚伯拉德看出了我的疲惫,建议说:“游览完这一段,就基本了解到下水道的全貌,您如果有兴趣,欢迎下次从其它地方开始参观。”
从下水道出来,我禁不住感慨道:“法国文学巨匠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巴黎下水道不仅是座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更是这座城市的良心!”
外甥若有所思::“‘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话真是恰如其分啊!”
&拿破仑不让学生上前线
成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理工学校,是法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该校的宗旨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1804年12月3日,是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第二天。这天,巴黎理工学校的学生奉命参加了三军检阅队,拿破仑亲手将一面“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锦旗,授予1804年第一名毕业生阿拉戈(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并命令该校队列紧跟在禁卫军之后通过检阅台。如此莫大的荣耀,使这批热血青年激动不已,发誓要用所学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1814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的学生纷纷请缨参战,并选派代表觐见拿破仑,慷慨激昂道:“我们没有忘记那面大旗上‘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赠语,巴黎此刻危在旦夕,是我们该抛洒热血的时候了!”望着眼前这些因激动而面色涨红的学生,拿破仑的眼睛湿润了,沉声道:“你们是法兰西的未来,我没有权力将你们送到前线!”无奈,学生代表只好悻悻离开。
几个参谋对拿破仑说:“我们守城的兵力不足,现在正是让青年们拿起枪的时候,您为什么要拒绝他们呢?”
拿破仑一字一顿地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
后来,这句名言,被镌刻在巴黎理工学校荣誉大厅的天花板上,成为该校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拿破仑以一个政治家深邃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宁肯自己陷入灭顶之灾,也绝不让学生上前线。正是他的果敢决断,保住了这些有志青年,使巴黎理工学校在后来为法国培养出了上百名科学院院士、无数的工程师、实业家、将军和政治家,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法国强大的中流砥柱。
& &新德里:帮助浪子回头的“杀人犯餐馆”
在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西部,有一家名为“蒂哈尔美食广场”的餐馆,虽然只有100平米左右,但餐厅的陈设简朴干净大方,十几套木桌椅安放在大厅,六幅油彩画点缀于白墙之上,空调、电扇齐备,吧台、厕所一应俱全,还有印度餐馆中少见的自动饮水机。
如果告诉你餐馆的人员构成,你是否还会有勇气进去就餐?因为,餐馆除经理由一名警察担任外,厨师和服务员全是正在服刑的杀人犯!此时你一定会想,那些杀人犯雇员曾沾有鲜血的双手是否正在搅拌食物?他们是否会把牢中的怨气注入黄绿色的咖喱汤汁中?事实上,“蒂哈尔美食广场”是整个印度,乃至南亚最大的监狱——蒂哈尔监狱的一项试点工程,旨在为即将刑满释放的过失杀人犯提供一个更早接触社会的平台。
2014年5月,印度新任总统帕拉纳布·慕克吉在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的陪同下,视察了蒂哈尔监狱。在听取监狱方面在过去几年间,不断尝试用新方法管理服刑人员的做法,又实地查看了监狱的制衣厂、制鞋厂,以及用音乐疗法净化罪犯心灵而设立的“蒂哈尔音乐会”和“蒂哈尔电台”等成功做法后,慕克吉称赞之余又指示道:“还要设立一个特殊餐馆,让表现优秀、即将刑满释放的过失杀人犯当雇员,这样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早接触社会的机会。”内政部长辛格当即表示,一定尽快落实好总统的指示。
经过精心筹备,“蒂哈尔美食广场”于2014年7月26号对外营业,经理由监狱的优秀看守穆罕默德·阿希姆担任,两名厨师和5名服务员全是精心挑选的杀人犯,他们都具备高中文凭,拥有至少12年“完美无瑕”的服刑记录,并在两年内服刑期满。上岗前参加了新德里酒店管理学院的特别课程和烹饪、家务管理等技能培训,上岗后还能领到每天74卢比(约合人民币7.4元)的薪水。
开张第一天,引来许多看热闹的居民,但却没人敢进去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还是一个名叫普拉姆·米沙拉的附近居民壮胆走了进去。“您好,先生,欢迎来到‘蒂哈尔美食广场’”。虽然服务员面带微笑,还是吓了米沙拉一跳。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在一张餐桌旁坐下后,接过服务员递来的食谱细细浏览,最终选了一份价值15元人民币的“塔利”,这是餐馆的顶级套餐,包含两份不同口味的咖喱汁、一份凉拌辣豆角、一份米饭、一份薄脆、3张小饼和一个糖球。当他问是否有羊肉时,服务员微笑道:“对不起,这里只提供素食。”
十分钟后,饭菜就被均匀分配在白色的套餐盘中,一个戴白手套的服务员将食物放在米沙拉面前,微微弯腰道:“先生,请慢用。”
用完餐后,米沙拉对外面看热闹的人说:“这里的饭菜很不错,也有家里的味道,价格却只有其他餐馆的一半,大家为什么不进来尝尝鲜呢?”见大家仍半信半疑,米沙拉又鼓动道:“我没骗你们,这里不仅饭菜合口,环境和服务也很好,我没觉得这里的服务员有什么不同。”在他的现身说教下,人们打消了顾虑,“呼啦啦”一涌而进,餐馆顿时热闹起来。
一名记者抽空对服务员巴尔·克里尚·格罗弗做了采访,格罗弗告诉记者:“我是一名过失杀人犯,已服刑了12年,明年我被释放后,希望能进入大酒店工作。”得知记者想给他拍照时,格罗弗请示了餐馆的警察经理阿希姆,获准后,他换了一双新手套,又戴上餐厅专用的红色太阳帽,端着餐盘拍了一张标准照。
餐馆经理阿希姆也主动与记者攀谈起来,他说,蒂哈尔监狱有近50年历史,一度因监狱腐败而臭名昭著,但因实行新方法管理服刑人员而成为一个招牌,“这里的菜品不仅便宜,服务员也很努力,下一步,我们还要开分店,逐步扩大犯人的使用范围,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先热热身,出去后都能自食其力。”
已投稿到:巴黎墓地书(熊培云)
拉雪茨公墓(Cimeti&re du P&re-Lachaise),右上:常年铺满鲜花的肖邦墓;左下:法国意识流大师普鲁斯特之墓;右下:奥斯卡&王尔德之墓,其上都是热爱他的人们的唇印。本组图片来源于网络
蒙巴那斯墓园(Cimeti&re du Montparnasse),下左: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之墓;下中:萨特与波伏娃的合葬之墓。本组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东方人无法理解,在巴黎这样世界独一无二的大都会竟然会有拉雪茨神父、蒙巴那斯和蒙马特等大型公墓,让死人挤占活人的地盘,让&寸土寸金&的生意经变成不识时务的陈词滥调。然而,每当我路过那些墓园,想起那里依然屹立着甚至几百年前的坟墓、栖息着无数我对其生平或许一无所知的思想巨子与市井凡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便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今日巴黎之伟大就在于它不但让活着的人有安全感,可以诗意地栖居、自由无拘地写作,而且它还让死去的人有安全感。以我在巴黎的有限经历及感悟,很难想象有朝一日巴黎人会为了改天换地的理想,将这些墓园捣毁或远迁郊外有风有水却没有人的地方。&&& 有人将公墓比作&虚无的夜总会&,但是那些与巴黎结下不解之缘的人更愿意拿墓地与书相提并论。300多年前,索梅兹便在他的《女雅士大词典(1660年版)》里把书摊比作生者与死者相遇的公墓;波纳德同样把图书馆比作人类精神与思想的公共墓地,那里栖息着无数我们无法唤醒的逝者。待法国大革命这一页翻过去一个多世纪之后,同是作家的马尔罗更进一步。在他笔下,真正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没有时间去闹革命,他们的一生都在忙于修建图书馆或者公墓。&&& 巴黎的公墓像是一座座微缩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在这里,没有地狱,没有天堂,甚至没有死亡。当你在墓地里徜徉,就像走在一座安静的尘世之城里。它全然不像中国鬼魂缠绕的旧坟岗,灵火飘荡,骷髅出没,让害怕鬼打墙的人们纷纷敬而远之。对于这些活人而言,似乎除了自己的所谓祖宗,其他逝者都是孤魂野鬼。中国丧葬多排场,好哭棺材时的行为艺术,却很少有文化观念上的温暖与创造。&&& 巴黎不只是一座城市,它让我时常想起那些偎依着祖坟的村庄。不同的是,居住在巴黎的人们从不畏惧&与鬼为邻&。在蒙巴那斯公墓,法国发明家查理皮永一家的墓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墓床,在岁月雨水的侵蚀之下虽然早已泛满铜绿,却经年不改地为过往行人展示往日的尘世。就这样日复一日,陷入沉思的皮永半身斜卧手持纸笔,靠在尚未入睡的妻子身边。他们的墓床紧靠着公墓的外墙,与一幢居民楼正好连在一起,让你觉得这是邻居家的露天卧室。&&&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徘徊在拉雪茨神父公墓里寻找圣西门与肖邦最后的安身之所,忽然听到墓园外面的居民楼里有人朝我大喊,一个中年人手握吉他正站在自家的阳台上轻轻弹唱&&希望我能与他分享欢乐。也许他今天人逢喜事,或是因为他的住宅守着这片共和国一般壮丽的墓园&&这里栖息着巴黎人、外省人以及外国人。他们包括旧时的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德拉克瓦西、拉封丹、巴尔扎克、都德、普鲁斯特、被拿破仑家族刺杀的记者以及刚刚逝去不久的当代思想家布尔迪厄。&&& 在拉雪茨公墓,诗人阿波利奈尔的墓是一块棱角嶙峋的长条大理石,墓台上面镌刻着一首诗,其中一句是&我将含笑而死&。一年四季都有人为他送来鲜花。巴黎蒙巴那斯周围,由于聚集了更多的电影人与画家,墓地因此更富有想象力。有一位名叫Jean Jacques 的墓主,他的墓地既没有竖立的墓碑,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生平介绍,然而它出类拔萃。一位设计师好友用金属箔片与铁丝在墓石上支起了一只巨大的飞鸟。墓台上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你的梦宝宝已上线
时间教我学会珍惜?
你敢进来我就敢撩
互相伤害啊
想听歌找曦曦?
做你的小公主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意林:从巴黎墓地到世界名校(新阅读书系)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1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南旧事读后感3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