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 格式与课题设计论证 格式活页有什么不同

开题报告_开题论证书_基于电梯专业需求的中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_课题专栏_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校外版
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热门信息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
| 日期:日 |
浏览967 次]
《基于电梯专业需求的中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一)各级教育部门指导要求
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该决定明确指出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 ,特别是针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提出: “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2005年12月《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科技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以及学习者发展要求,构建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相衔接、与行业企业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相融合、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
(二)常州市文化课课程改革要求
2007年7月《关于常州市职业教育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常州市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特别在文化课课程改革中提出“文化课应基本保持学科体系框架,使用省定规划教材,重点改革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和专业需求不相适应、教学模式与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不相适应、评价方式与实际应用和素质提升不相适应、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和教学投入不相适应的问题,并与专业课课程改革配套进行”的课程改革方向。同时在中职学校课程结构调整中提出:按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需要、素质提升要求,合理调整确定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以实用、够用为度。三年制中职的课程结构按“基础部分+与专业结合部分”、“1+0.5”构架,即第一、二学期开设文化课基础部分,使用省定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第三学期根据专业教学、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开设与专业结合部分,开发相应的学习标准和学习材料(学习包)。职业学校要梳理专业教学中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内容,加强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开发设计文化课与专业结合部分教学内容,提高文化课教学效果和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效能。与专业结合部分内容应充分利用基础部分内容,与基础部分适当衔接。
(三)校本课程观的实施要求
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要求,中职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按照有利于专业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和学习者发展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发掘和衔接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借鉴和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以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为重点,形成与国家和省规定课程有机统一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诸如活页讲义、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音像制品、教具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校本教材。
(四)当前中职学校教学实际要求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有的因此辍学;且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望数生畏”,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特别是近两年办学模式实行“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在校的2年中,专业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对数学课而言已经难于保证了。现在,大部分中职数学课还是以琐碎的知识性传授为主,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而现在的数学教学轻视了数学的工具性功能,使学生感受不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不学无所谓,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是当前中职普遍现象,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单一思维方式培养为目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影响了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中职学校规定的培养目标。因此,加强中职数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并实用于教学工作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教育社会重视起步较晚,从2005年后才逐步引起学者针对性的研究。而早期的中职(中专)学校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习素质都还比较强,伴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加以普通中学的增招及高职院校的参与,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大多数中职校每年能够完成既定的招生计划已属不易。所以现行的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合当前学校教学的要求。国外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教育制度相对完善,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相差甚远,所以对于国外的研究现阶段我们只能欣赏,而不应模仿。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及专业课课程改革,当前国内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
&&&&& 2007年7月,常州市根据《关于常州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常教发〔2006〕30号)精神,就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三门文化课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 一、基本原则
&&& 1.遵循国家规定。文化课课程改革必须在国家、省对职业学校文化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使用的规定要求下,按照文化课管理权限,遵循文化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由市教育部门具体指导,各职业学校组织实施,科学设计,稳步推进。
&&& 2.明确改革方向。文化课应基本保持学科体系框架,使用省定规划教材,重点改革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和专业需求不相适应、教学模式与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不相适应、评价方式与实际应用和素质提升不相适应、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和教学投入不相适应的问题,并与专业课课程改革配套进行。
&&& 二、主要任务
&&& 1.明确课程目标。文化课应发挥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功能,贯彻先进思想道德教育和基本人文科学素质养成要求,摆脱应试目标和普教模式,注重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突出文化课为专业文化建设和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服务,突出文化基础知识能力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实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
&&& 2.调整课程结构。按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需要、素质提升要求,合理调整确定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以实用、够用为度。三年制中职的课程结构按“基础部分+与专业结合部分”、“1+0.5”构架,即第一、二学期开设文化课基础部分,使用省定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第三学期根据专业教学、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开设与专业结合部分,开发相应的学习标准和学习材料(学习包)。职业学校要梳理专业教学中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内容,加强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开发设计文化课与专业结合部分教学内容,提高文化课教学效果和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效能。与专业结合部分内容应充分利用基础部分内容,与基础部分适当衔接。
&&& 3.(略)
&&& 4.转变教学模式。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教学摸式,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突出学生实践活动,形成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任务驱动、实践体验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能转化,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与专业结合部分的教学活动应将课堂情境与职业情境紧密结合,并尽可能与专业教学配合进行。
三、实施措施(略)
&& 常州市文化课课程改革要求较细致,在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中特别提出要“合理调整确定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精选教学内容,梳理专业教学中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内容,加强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开发设计文化课与专业结合部分教学内容,提高文化课教学效果和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效能。”这些内容都是加强数学内容与专业课课程衔接的政策依据,充分说明衔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近些年常州各校对文化课课程改革主要是从文化课本身的教法学法上进行研究,而对内容的改革研究较少。
(二)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1.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不仅与数学教学有关,而且与社会文化、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哲学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取向”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而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改革应顺应国际潮流,结合职业活动的固有特点,课程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注重数学的应用。
2.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将数学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须掌握的且符合大多数学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以公民文化素质培养为主,体现教材的基础性。另一部分是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的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确定教学内容,突出体现其应用性、工具性。具体做法是,在学习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数个可供选择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内容――应用数学知识,各专业的数学教学可根据专业方向灵活取舍,同时还要为有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愿望的学生留有更深知识相衔接的接口。根据上述思路,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可构建为两块内容:基础教学――必学部分,应用数学――具有若干个应用数学知识组成的选学部分。一年级必须完成基础数学的教学,二年级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应用数学中的内容教学。
基础数学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体现中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的内容应注重体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体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基础数学知识的安排应具备相对的系统性和简洁性,可安排集合、基本初等函数、三角、不等式、数列、平面向量和平面解析几何等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鉴于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要把握好内容的难易度,尽量降低要求。
应用数学知识要与专业课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教材内容要包含专业学习必备的数学知识,并根据专业特点分成若干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平台。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可根据专业选择所需的内容教学。这部分课程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探索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每个所学内容要针对不同类专业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每部内容还要有相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便于教师运用教材完成教学。例如:计算机及管理专业:可安排计算器操作,函数及反函数,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据处理算法逻辑等知识,注重学生数据逻辑及函数方面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机电类(机械、电工、汽修等专业):要安排计算器操作,巩固加深解方程,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的应用,向量,&坐标参数方程,特别注意立体几何的教学,要注意识图及画图的教学,可安排几何模型的制作,注重点线面性质的认识,注重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以上研究内容突出了中职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特别是对数学课程内容改革进行了阐述,也提到了“应用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相结合”。但是研究仅仅局限于数学内容的选择,选择范围仍为下发的《数学》教材。这种改革只能说是完成教学任务,因为知识不全面,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认为仅仅是数学与专业结合,数学服务于专业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的是衔接知识,编写各专业的校本教材,既要大胆删减,又要大胆添加。
除此之外,对于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各个学校还有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很多是成功的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也有部分我们认为是不可取的。例如武汉一中职学校《取消数学课,让中职文化课靠边站》。该学校“因噎废食”的做法实在是过于大胆和不怎么样。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旨在形成一套能为职中专业教学所服务的数学教材体系,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通过本课题研究做到更好更全面地揭示出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职中数学专业教学模块。提高职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掌握各专业课程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需求所在。通过研究,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进行衔接研究,使得数学课程的在必须够用的前提下,能更好的让数学课程为专业课程所服务,将数学课程作为工具课程能够更好地为专业课所服务,同时也为开发中职数学课程的功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中职数学课程能够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从而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思想、发展目标和办学宗旨,从理论和实践上来推动学校特色化的进程,率领、影响和带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中职数学与电梯类专业的衔接研究
通过考察、交流、资料收集等形式,对我校电梯类专业课程进行深入了解,挖掘电梯类专业对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顺序上的要求,立足我校的校情、社会实情,借鉴已有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适合一定地区和我校实际情况的课程设置方案。譬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电梯类专业对数学学科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的运用,电焊加工中对坐标轴的变换、参数方程以及极坐标的应用,复数在电学中的应用,开关电路中所用到的逻辑运算等,以上一些数学内容就是通过研究发现电梯类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通过这个研究,数学教师可以先向专业教师请教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在通过自己的理解衔接,将数学知识根据专业的要求很好的融合进去。譬如根据专业课程如何更好的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如何更好地调整数学内容的教学步骤等等。通过数学教学方案的设计,真正将中职数学与电梯类专业衔接起来。
子课题二:中职数学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衔接研究
(1)通过考察、交流、资料收集等方式,研究中职数学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结合点。
(2)对中职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类方面进行师资培训。
子课题三:中职数学与旅游类专业的衔接研究
(1)通过考察、交流、资料收集等方式,研究中职数学与旅游类专业的教材内容结合点。
(2)对中职数学教师在旅游类专业方面进行师资培训。
五、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主要观点
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衔接,所谓衔接就是依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根据各门专业课中对数学内容的需求为依据,对目前中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衔接,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显示模块的、弹性的、互动的、多层次的特性。通过衔接,将数学教学内容围绕电梯、电子、电焊、计算机、烹饪、旅游等职业岗位群的一线技术操作工人的需求进行衔接设计。
这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专业课中的数学内容的研究,能有效转变职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视野,用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数学教学方式工作的实施,从而凸显个性化、创新性的教学风格;能有效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优化校本教材、优化教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方法;在课题的行动研究中,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科研能力与意识,使教师(或学生)更好的选用合适的方式组织教学(或学习),以实现教学(学习)的最优化效果。
在课题研究进程中,由于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而对数学教学内容所作的研究,一是提升了数学课程在中职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改变目前职中数学教学的尴尬处境;另一方面更能有效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课题组将广泛查阅大量中文期刊、书籍、重要文献资料,尤其是关于数学在各科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献,确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遗漏不偏颇,做到有所创新与突破。
(二)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将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对数据处理。课题组将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没有学习专业模块的10级学生中做一份《你认为数学对你的专业课学习是否有用》的问卷调查,然后在教授专业模块后的11级学生中再做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通过前后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要提高职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有效性,还得依靠多挖掘数学知识在专业中运用这一模块。
(三)访谈法
对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后,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课最真实的想法和需要。同时听取两三个新老教师的数学课以了解数学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实施教学改革的操作情况。另外再访谈个别几个教师,了解他们对职业中学数学课最真实的想法和建议,以及如何更多地了解专业知识,让数学课与专业课很好的融合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课所服务,使得职业中学的数学课真正体现出职中特色。
(四)行动研究法
课题立足本校教学实际,依托专业教师的帮助与数学教师的努力,根据汇编成的专业数学教学模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进行细致,科学的数学教学,对整个数学知识运用到专业教学中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反思和改进,从而探索出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教材。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
主要任务:筹备开展课题,进行课题规划、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主要任务:以11级各班为课题实践的班级,展开课题实践研究,主要汇编职中数学教材中的专业模块;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开展教学调查,研究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渗透以及运用。,专家引领,理论学习,完善研究内容以及方案,深化研究进程。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主要任务: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与鉴定,汇编出中职数学专业模块教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系列,课题成果鉴定。
八、课题研究基础
(1)本课题在前期酝酿阶段已经多次在本校数学教研活动中经过多次商讨,走访了大量的专业教师、深入各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多次到各技术中心进行考察学习,积累了大量实践资料。
(2)邀请专家、领导对我们课题改革进行指导。
我校周伟林副校长对中专数学课程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3)许多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如《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等。
&& 九、研究条件保障
(一)课题组人员结构及分工
1.课题组人员结构
实施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由我校数学组教师组成,课题组有校级骨干教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2名,中级职称教师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所有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在教育一线工作,教科研意识强,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工作责任心强,为科研工作能深入开展提供了人员保证。课题组人员充足,有的参加过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有的教师在省、市、县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及在省、市、县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课题组人员分工
(1)、吴富松:对研究的课题进行全局筹划,负责课题的研究、设计、调整等过程的阶段安排,对课题研究成员进行分工、管理,并负责课题的实验总结;
(2)、史华锋:负责子课题一的研究;
(3)、钱桂鹏:负责子课题二的研究;
(4)、刘颖:子课题一的教学研究;
(5)、冯兴栋:负责子课题三的研究;
(6)、邹永平:子课题二的教学研究;
(7)、史烨俊:子课题三的教学研究;
(8)、周伟林:负责课题实施指导工作;
(9)、吕建平:负责全面协调工作。
(二)课题研究经费的保障
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每年都有单列的课题、经费预算,对于不同的层次、不同级别的课题下拨相应的经费,课题经费的管理将严格按照学校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执行,课题主持人也会认真研究,科学合理的确定课题,研究所需费用,细化经费开支科目,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本课题申报成功后,经学校研究,将会列入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热门文章:
&? [369350]
&? [172024]
&? [169104]
&? [167799]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无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溧阳市歌岐路120号 邮编:213300
电话:5&邮箱:
页面执行时间:250.000毫秒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主题性阅读《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PDF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主题性阅读《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84|
上传日期: 08:42: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主题性阅读《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PDF
官方公共微信课题负责人:
学校单位:
课题组成员:
教育发展战略
经费类别:
专家科研指导
申请经费:
预计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承担相关课题
编辑:管理员?大华二小
点击:9634
宝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10 重点项目)
项& 目& 名& 称 经典诵读学习指导与儿童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 &&&&&&&&&&&&&&&&&&&&&&&&&&&&&&&&&&&&&&&
项 目 负 责 人&&&& &&&&&&&&&&王明龙&&&&&&&&&&&&&&&&&&&&&&&&&&&&&&&&&&&&&
负责人所在单位& &&&&&&&&&宝山区大华第二小学&&&&&&&&&&&&&&&&&&&&&&&&&&&&&& &&&&&&&&&&
填& 表& 日& 期&&&&&&&&& &&&&&2010.2&&&&& &&&&&&&&&&&&&&&&&&&&&&&&&&&
宝 山 区 教 育 局
填 表 说 明
一、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人。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二、每一申请人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教育系统区级重点研究课题。
三、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指除课题负责人之外的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与子课题负责人等,人数不得超过11名。
四、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五、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填写。
1、& 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的代码填入前方框内。(封面上方两个代码框不用填写)
2、& 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32字(包括标点符号)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通讯地址:按所列的三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成果形式,限选报两项。
六、本表用计算机和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交送纸质申请书一份(包括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活页单独装订),请用A4打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并通过宝山教育科研网上传申请书和活页论证的全部电子文本。
一、&&&&&&&& 数据表
A德育(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班主任、少先队)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科学(理化生)& F史地政 &G音体美 &&&&H劳技、信息 &&I教育管理& J综合&& K幼儿教育& L其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校外教育等)
A高中B初中√C小学D幼儿园E其它
是否愿意参加网上学科组协作研究 &√是&&& 否
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简述: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和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负责人姓名
1963年10 月 14日
宝山区大华第二小学
宝山区(县)&&& 大华街(路)863&&& 号
(单位)&&&&
(家庭)&&&&
主& 要& 参& 加& 者
宝山区大华二小
宝山区大华二小
宝山区大华二小
宝山区大华二小
宝山区大华二小
宝山区大华二小
宝山区大华二小
宝山区大华二小
预期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2012 年12月31&& 日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第一作者)
发表刊物和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以读激情 以读促悟》
上海市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上海教学研究》
《读、悟、练一体的教学模式初探》
《上海教学研究》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前期承担的研究课题
《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中国小语会
2010.7结题
《开展剪纸艺术教学活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实践研究》
宝山区进修学院科研室
2009.12结题
四、课题设计论证
1. 选题:选题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 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3. 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关键问题。4、研究基础:研究人员自身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
一、选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本着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为孩子点亮阅读的心灯。学校把“儿童阅读”与“培养习惯”“自主教育”“开发能力”联系起来思考,“在童话中成长,在阅读中创新”的理念,已贯彻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将阅读氛围的营造归入校园环境建设的规划之中。学校开展了“听老师讲图画书故事”活动、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制作书海淘宝小报”、“推荐孩子心中的书本排行榜”、“童话作品表演大赛”等读书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活动中塑造心灵,丰盈生活,了解世界。还开设了“班级读书会”和“童话表演班”。汇编了《坚持梦想,才会成功》的师生阅读心得集,学校在把儿童文学引进校园的过程中,对阅读活动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承办上海市第二届儿童阅读论坛,成为上海市首批“儿童阅读实验基地”,连续2次被评为“阅读作文”优秀组织奖,多名学生和老师分获“阅读作文等第奖”、“阅读作文优秀指导奖”,获上海市首届阅读表演大赛金奖,第二届儿童阅读表演大赛银奖。
(二)目前的现实背景:
何谓“经典”?经典就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和精神发展。
面临全球化、资讯科技数位化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二十一世纪是重视阅读素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竞争时代。对这一点,越来越引起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没能转变,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还在泛滥,导致人们把教育的主要功能放在应试方面。重视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潜力的开发和全面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大众阅读取代经典阅读的时代。青少年对经典的日益疏离,对经典阅读的缺失,对流行文化的热心追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景观。经典文本所追求的思想内容的超越性、反思性、批判性,艺术形式的独创性、实验性、先锋性,以及充盈其间的忧患意识、苦难意识、神圣意识,在大众阅读中统统抛弃犹如敝屣。
(三)为什们要进行经典诵读学习指导和阅读素养的培养?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其主旨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有以下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
&& (1)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 (2)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 (3)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也有助于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胸有万书,自然下笔如有神!语文程度的提升,也会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 (4)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各方面知识。
(四)阅读素养概念的界定
1、PISA对阅读素养作了如下的界定:阅读素养是指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
2、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说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本课题中的阅读素养的内容: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吸收知识、理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营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具有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提高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质。
二、&&&&&&&&&& 研究方案
(一)&& 研究目标:
1.&&&& 归纳阅读素养的基本内涵,构建评价体系。
2.&&&& 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适切科学的指导策略。
3.&&&& 通过实践检验经典诵读学习指导对儿童阅读素养的有效性。
(二)& 研究内容:
1、& 儿童阅读素养的基本内涵与评价标准
(1)&&&&&& 儿童阅读素养的界定
指学生通过阅读,吸收知识、理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营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具有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提高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质。让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自主阅读能力,全面养成儿童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等基本阅读素养,为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2)&&&&&& 评价标准:
A、建立以“熟读”为主要评价指标的阅读素养评价体系。这一过程主要是评价学生读会,通过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形式,逐渐使所学的阅读方法转化为读书能力。包括认读读正确;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赏读有情感,培养感情;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B、朗读的能力建立以“全”为主的学生阅读素养评价体系。阅读素养的评价更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更要评价学生道德情操、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完善。
2、& 如何进行阅读指导?
(1)&&&&&& 学习方法的研究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2)&&&&&& 指导策略的研究
教师可通过示范策略、支架策略、启发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等方法手段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3、& 通过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1)&&&&&& 经典诵读学习指导,提升儿童阅读素养的有效性研究。
(2)&&&&&& 基于PISA的阅读技能测试,作定量分析和研究。
(三)、研究方法:
&&& 本项课题的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即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这三种方法交叉使用。
1、 调查法
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专门设计了一份《小学生阅读学习策略能力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学生阅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策略意识等方面。在学区学校中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2、 行动研究法
&&& 为了制定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实施方案,研究小组多方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讨。
3、 经验总结法
对小学生阅读学习指导策略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写出总研究报告及若干分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2010年2月――2010年6月)
1、搜集关于“经典诵读学习指导、阅读素养、学习策略的研究”的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全校教师学习。
2、 完成较大规模的调查,取得详实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3、 完成学习策略培养训练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培养方案(2010年7月――2012年6月)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1)制定学习策略培训计划。(2)在试验班中实施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计划。(3)根据实施效果对培训计划进行第一阶段总结,并对计划中部分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或修改。(4)进入第二轮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 写出若干篇经验总结文章。
2、 写出研究总报告。
三、研究价值
1、借鉴PISA的理论,构建与丰富了儿童阅读素养的基本内涵与评价内容。
2、通过以学为中心的阅读指导,建构能力为主导的阅读素养培养模式。
四、研究基础:
学校汇编了《坚持梦想,才会成功》的师生阅读心得集,在把儿童文学引进校园的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承办上海市第二届儿童阅读论坛,成为上海市首批“儿童阅读实验基地”,连续2次被评为“阅读作文”优秀组织奖,多名学生和老师分获“阅读作文等第奖”、“阅读作文优秀指导奖”,获上海市首届阅读表演大赛金奖,第二届儿童阅读表演大赛银奖。本着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为孩子点亮阅读的心灯。学校把“儿童阅读”与“培养习惯”“自主教育”“开发能力”联系起来思考,“在童话中成长,在阅读中创新”的理念,已贯彻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林.由关注技能到关注素养一从PISA看学校中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J】.人民教育,2008,(05).
2、刘洁玲.从香港学生在 PISA2006 的表现看课程、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EB/OL 】. http:// www. fed. cuhk. edu. hk/iso/calender/2008 - 2009/ Chinese/ research - institute & html ,2008 - 09 - 11/2009 - 03 - 01.
3、曹文轩.经典阅读是阅读的基础【J】.合肥晚报,2007,(08).
4、徐冬梅& 刘永春q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研究和实践【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5、 史玲玲.【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8)6、 万国琴.【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6,(03)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成果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力量和时间保证;资料占有;科研经费支持。
学校汇编了《坚持梦想,才会成功》的师生阅读心得集,在把儿童文学引进校园的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承办上海市第二届儿童阅读论坛,成为上海市首批“儿童阅读实验基地”,连续2次被评为“阅读作文”优秀组织奖,多名学生和老师分获“阅读作文等第奖”、“阅读作文优秀指导奖”,获上海市首届阅读表演大赛金奖,第二届儿童阅读表演大赛银奖。本着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为孩子点亮阅读的心灯。学校把“儿童阅读”与“培养习惯”“自主教育”“开发能力”联系起来思考,“在童话中成长,在阅读中创新”的理念,已贯彻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
(一)领导支持
学校的行政领导为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调节控制工作。教导处为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检查反馈、总结推广等工作。全体参研人员为研究系统,做好阶段计划、实验探索、阶段报告、成果提炼等工作。
(二)领导小组
王明龙、成根娣、刘海筠、任黎
(三)专家指导小组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天蓉、周龙兴、冯吉
(四)研究时间
准备时间:2010年2月―2010年6月&& &&论证课题
研究阶段:2010年7月―2012年7月&&& &实施课题
总结阶段:2012年 8月―2012年12月&& &结题鉴定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师生经典诵读心得集》
小学生阅读技能测试
《经典诵读学习指导教案集》
《经典诵读学习指导课例集》
《经典诵读学习指导与儿童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论文集
最 终 研 究 成 果(最 多 限 报 2 项)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经典诵读学习指导与儿童阅读素养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研究》
七、推荐单位意见和评审意见
申请人单位意见和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 年&&&& 月&&&& 日
区县有关管理部门推荐意见
单位(盖章)&&&&&&&&&& 审批人(签章)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必须填写)经典诵读学习指导与儿童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
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一、关于阅读素养文献的述评:
阅读素养是学生在早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它是学习各种学科的基础能力,是学生进行创新和个人发展的能力,也是儿童必备的充分参与社区活动和进一步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为了让广大教育者、家长以及其他参与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的人员系统地了解阅读素养的知识及相关研究状况,本课题将首先对阅读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讨论,然后对几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研究项目及其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的实践,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教育的状况,认为我国在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缺少理论方面的研究,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和缺少阅读课程等。在文章的最后,借鉴国外阅读素养教育实践,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统一管理,对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进行调查和研究,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设阅读素养方面的课程,提供更多的图书和设施等。
1、& PISA中阅读素养概念的界定
PISA对阅读素养的定义又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理解、应用和思考”是指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已有的经验、经历和思想与所读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和思考文本的内容、结构及形式。“书面材料”是指所有的印刷文本,手写材料以及电子文本。不仅包括书面语言,还包括可读的图表、图片、地图表格等,但不包括电影、电视、动画等。“实现自己的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是指阅读素养可使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如完成学业、从事工作,丰富个人的生活、扩展个人的生活空间以及进行终身学习,使人们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去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活动。
由于各个研究项目和组织调查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各不相同,它们对阅读素养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这些定义多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念:阅读是理解、思考和使用各种文本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因此,综合上述观点,可以将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应用和思考书面材料,以获取信息,实现自己的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和履行社会生活职能的能力。PISA所指的“阅读素养”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2、语文新课程中的阅读素养论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说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通常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1).认读能力:是指对文字、数字、符号等作出辨别并基本理解其表面意义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处于最低层次的能力。
(2).理解能力:是从文本中获取讯息的能力。即在认读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领会文本的内容。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理
解能力是衡量阅读素养的基本标准。
(3).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游泳的信息,比如好的词句、新颖的观点、艺术表现手法等储存在大脑中。这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阅读经验,
有利于形成阅读迁移能力,是阅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莫定接见的基础。
(4).鉴赏能力:是读者对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的理性的评价能力。图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将阅读素养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阅读流畅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
3、我们对阅读素养的理解
面临全球化、资讯科技数位化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二十一世纪是重视阅读素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竞争时代。如何提高国民的阅读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已引起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国在关注国民阅读素养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国民阅读素养的提高要从中小学生抓起。为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并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调查和研究,与此同时,国际性的跨国界、跨语言的合作项目和研究活动也纷纷展开。
我们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是希望学生能够快速而流畅地阅读,并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材料的意义上;能理解阅读材料,能扩展和详细描述材料内容,并能客观地判断材料的意义;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去帮助理解阅读内容和计划,处理和检查他们所读的材料内容;应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理解他们所读的内容;能因不同的目的阅读各种不同的文本;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学生通过阅读,吸收知识、理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营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具有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提高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质。
二、关于语文阅读策略与指导策略的文献述评
1、语文阅读学习策略述评
在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学习策略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至今任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被用来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被用来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领会、监控等;有的被用来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相互重叠。概括起来,对学习策略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 它不是简单的事件,而是用于提高学习效率,对信息进行编码、分析和提取的智力活动,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
  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
  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计划。
  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
 所谓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1).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当前,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阅读教学的高效关系已经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我们知道,教材文本是一个常例,并非就是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这就涉及到培养学生养成选择有效学习内容的思维习惯。 如何确定有效的学习内容呢?按照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引导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主要内容,包括文本和作者的情感。这是从内容(情节)的角度关注学习内容,属于整体性的,是阅读的第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属于阅读的第一回合,是必要的,但却是浅层次的。属于小学中年级重点关注的阅读策略。二是语言特点,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如此感人的情节和内容的。这是阅读理解的第二个回合,是较高一级的阅读策略,属于小学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重点关注阅读策略。
(2).阅读目标指向要集中
阅读内容确定后,就需要确定阅读目标。我要通过文本的阅读明白什么道理,得到什么启示,习得什么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这些问题属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内容。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则属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清醒的目标意识:我为何要读这篇文章?是为了完成阅读题,还是为了习得某些表达方法和技巧?是因为文字优美醉人,还是因为结构安排精巧跌宕?学生心理要有数。这个“数”从何而来?我以为,如果是课堂阅读,就从教师的提问中来,阅读始终指向于教师的有效提问,集中在最能凸显教师问题的段落进行精读理解。如果是课外阅读,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这篇文章为何能吸引我?是因为情节感人,还是因为文字优美,表达方式清新独特?如果是考试阅读,那么阅读题目就是最好的阅读目标指向。一般来讲,阅读考题的目标和课堂阅读的目标指向比较接近,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将课堂阅读目标和考试阅读题目标进行整合思考而已。这样,集中目标进行阅读,有限的阅读时间在选择性极强的集中注意下,就有了深、准、精的可能。
(3).阅读指向要维持到一定时间
维持是选择性阅读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随时可能遇到各种阅读干扰,比如近似内容的干扰、情节的干扰、意志力的干扰等。要提高阅读效率,就必须将选择性阅读注意维持到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语言形式(修辞、描写手法、结构特点等)感悟到作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匠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使言语形式和人文情感在选择性阅读中融汇贯通。学生在体会到阅读的种种乐趣后,其选择性阅读的时间自然会维持下去,阅读也就有了实效性。
2、阅读指导策略述评
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的操作机制,是对研究的调控与保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为“经典阅读”指导设计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即:他我―――自我―――自主。也就是由开始的一切阅读都需在别人指导下进行到后来的在别人提示下的自我阅读过程,最后发展为没有任何人指导的自主阅读活动。这是一个诱人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为此,我们实施了“课内外、校内外、学科内外”联合互动的个性化阅读指导的操作体系。以课本为凭借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就小学生来讲,他们学习阅读的首选材料必定还是教材,这一点不容置疑,因此我们要进行“经典诵读”的学习指导,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宝贵的资源,以让学生求得阅读之法,打好放飞阅读的基础。对此,根据教材有“预习”、“正文”“插图”、“思考”等要素构成的特点,在充分探究要素之间关系及其对学生学习阅读影响之后,我们提出了一套指向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由学生主控的操作程序。即“学前预读―――整体初读―――重点深读―――通篇反思―――读后实践”。这个过程主要表现出两点,一是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因为即使学习阅读方法也必须是在学生自己的反复阅读实践中才能获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个性化阅读”指导。个性化阅读指导的课堂要以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阅读为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于传统教学的8个操作要素。1?心理自由,开放时空; 2?精选内容,突出重点;3?感官参与,注重实践; 4?师生合作,互动阅读;5?质疑文本,尝试评价; 6?崇尚读书,着力感悟;7?广泛收集,开放阅读;8?整体会意,学习欣赏。具体操作上要求视课文特点,有侧重地突出几个操作要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了阅读的主人,他们体验到了阅读价值,享受到了阅读的成功感。学校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年龄特征,通过课程板块的分类(阅览课、阅读活动课、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实践证明,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阅读、用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广阔空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课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通过对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我们对我市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也反映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针对这种现状,加强小学生阅读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当前小学生阅读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在当今社会,“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类知识的传递的确出现了如某些未来学家所预言的‘后喻文化’的特点,即年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在“流行”与“时尚”方面,这一点便很明显。在对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现状,阅读热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这只能进一步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深入学生,躬身下问,读一些学生中阅读面最广的书籍,则是我们取得指导权的第一步。同时,我们不妨大胆拿来,从畅销书切入,审慎地、有选择性地将这些书籍纳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之中,师生共同解剖一两只“麻雀”,鉴别、判断、分析、阐释,对大众文化时尚读物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从而形成师生对阅读目的、价值取向的共识。
2、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
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把阅读当作一种纯智力活动,较多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以致于学生阅读心理的马达根本未能顺利开启并运转。马达不能提供强劲的动力,无论车手的技术多么精妙,无论教练的指导多么得法,所有的东西只不过是附着在马达这张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最为有效的阅读指导莫过于直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开足阅读心理的马达。一是阐明阅读的意义。“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对于读书的认识。阅读之于人的意义,先贤多有精辟的论述,学生可能也会有所知晓,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不遗余力地宣讲,既要讲深、讲透,让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更要讲活、讲美,让学生有清风拂面之爽。尤其是阐析阅读对于现代公民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理所当然地把阅读作为人生的第一大事,义无反顾地萌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阅读内驱力。二是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净化阅读的目的小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消遣休闲型、猎奇觅艳型、了解信息型、增长学识型、涵养精神型。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效果则迥异。调查情况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属于前三种类型,增长学识型和涵养精神型的阅读的比例远远不足。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指导中,我们应该尽量引导并帮助学生净化阅读的目的,过滤、剔除那些错误、杂散、低俗的阅读目的,树立正确、纯粹、高雅的阅读目的,从而增强阅读的科学指向,以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与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有积极作用。心理学实验证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程度明显优于成就动机弱的学生。也就是说,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积极的阅读兴趣,不仅有利于读者自觉地、有效地、持久地投身于阅读活动之中,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孕育创造,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促进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启迪学生感悟“书是甜的、书是美的”,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进而增长知识、涵养精神。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查尔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为此,我们在开展阅读指导时,应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敦促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指导学生快乐阅读。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是产生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十分显著。二是指导学生有意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同一件事情,有意与无意去做,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意阅读由于精神较为集中,注意度较高,信息刺激也相应较深,其效果也就显著优于无意阅读。三是指导学生专注阅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尽量少受外界干扰,即使受了干扰,也要抵制诱惑、纯净大脑,专注于“别问我是谁,请让我面对”的书香世界。四是指导学生持续阅读。清代学者陆陇其指出:“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工夫只在绵密不间断,不在速也”。读书在于积累,一滴水不可能穿石,一日之功不可能砌好长城,唯有锲而不舍,方能金石可镂。四是是指导学生强化阅读理念。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是一种生命行为、一种生存状态的理念,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生存方式。五是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有研究表明,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子女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的行为会带动或影响孩子阅读,家长以身作则的阅读能有效地带动和促进学生的阅读,家长的积极配合可经形成强有力的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合力。
5、培养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一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以好书为师友。“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二是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和精深阅读相结合。广泛阅读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加人生感悟,但容易导致肤浅;精深阅读有利于拓展思维的深度,培养钻研的意识,积淀人生智慧,但容易限制眼界。三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读而不思则惘。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谈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读书就是要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思考,不加辨别,“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相反,如果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四指导学生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只求一目十行,不求学有所得,只是盲目地追求知识的数量,而不重视学习的质量,那些暂时掌握的东西,那些最有用的东西,往往很快就会忘掉。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读书须动笔,无笔不读书”的理念,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划一划(划精彩处)、摘一摘(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五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读而致用,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让书籍成为灵魂的营养液,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生命行走的能量,让人生变得更加轻灵、丰润、华美、高尚。
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养成良好、有效的阅读习惯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书香弥漫学生的心田。
研究方案(课题设计论证)
1. 选题:选题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 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3. 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关键问题。4、研究基础:研究人员自身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
一、选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本着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为孩子点亮阅读的心灯。学校把“儿童阅读”与“培养习惯”“自主教育”“开发能力”联系起来思考,“在童话中成长,在阅读中创新”的理念,已贯彻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将阅读氛围的营造归入校园环境建设的规划之中。学校开展了“听老师讲图画书故事”活动、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制作书海淘宝小报”、“推荐孩子心中的书本排行榜”、“童话作品表演大赛”等读书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活动中塑造心灵,丰盈生活,了解世界。还开设了“班级读书会”和“童话表演班”。汇编了《坚持梦想,才会成功》的师生阅读心得集,学校在把儿童文学引进校园的过程中,对阅读活动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承办上海市第二届儿童阅读论坛,成为上海市首批“儿童阅读实验基地”,连续2次被评为“阅读作文”优秀组织奖,多名学生和老师分获“阅读作文等第奖”、“阅读作文优秀指导奖”,获上海市首届阅读表演大赛金奖,第二届儿童阅读表演大赛银奖。
(二)目前的现实背景:
何谓“经典”?经典就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和精神发展。
面临全球化、资讯科技数位化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二十一世纪是重视阅读素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竞争时代。对这一点,越来越引起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没能转变,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还在泛滥,导致人们把教育的主要功能放在应试方面。重视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潜力的开发和全面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大众阅读取代经典阅读的时代。青少年对经典的日益疏离,对经典阅读的缺失,对流行文化的热心追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景观。经典文本所追求的思想内容的超越性、反思性、批判性,艺术形式的独创性、实验性、先锋性,以及充盈其间的忧患意识、苦难意识、神圣意识,在大众阅读中统统抛弃犹如敝屣。
(三)为什们要进行经典诵读学习指导和阅读素养的培养?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其主旨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有以下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
&& (1)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 (2)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 (3)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也有助于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胸有万书,自然下笔如有神!语文程度的提升,也会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 (4)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各方面知识。
(四)阅读素养概念的界定
1、PISA对阅读素养作了如下的界定:阅读素养是指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
2、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说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本课题中的阅读素养的内容: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吸收知识、理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营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具有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提高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质。
B、朗读的能力建立以“全”为主的学生阅读素养评价体系。阅读素养的评价更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更要评价学生道德情操、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完善。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归纳阅读素养的基本内涵,构建评价体系。
2.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适切科学的指导策略。
3.通过实践检验经典诵读学习指导对儿童阅读素养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儿童阅读素养的基本内涵与评价标准
(1)儿童阅读素养的界定
指学生通过阅读,吸收知识、理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营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具有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提高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质。让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自主阅读能力,全面养成儿童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等基本阅读素养,为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2)评价标准:
A、建立以“熟读”为主要评价指标的阅读素养评价体系。这一过程主要是评价学生读会,通过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形式,逐渐使所学的阅读方法转化为读书能力。包括认读读正确;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赏读有情感,培养感情;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B、朗读的能力建立以“全”为主的学生阅读素养评价体系。阅读素养的评价更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更要评价学生道德情操、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完善。
2.如何进行阅读指导?
(1)学习方法的研究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2)指导策略的研究
教师可通过示范策略、支架策略、启发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等方法手段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3.通过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1)经典诵读学习指导,提升儿童阅读素养的有效性研究。
(2)基于PISA的阅读技能测试,作定量分析和研究。
(三)、研究方法:
&&& 本项课题的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即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这三种方法交叉使用。
1、 调查法
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专门设计了一份《小学生阅读学习策略能力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学生阅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策略意识等方面。在学区学校中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2、 行动研究法
&&& 为了制定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实施方案,研究小组多方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讨。
3、 经验总结法
对小学生阅读学习指导策略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写出总研究报告及若干分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2010年2月――2010年6月)
1、搜集关于“经典诵读学习指导、阅读素养、学习策略的研究”的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全校教师学习。
2、 完成较大规模的调查,取得详实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3、 完成学习策略培养训练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培养方案(2010年7月――2012年6月)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1)制定学习策略培训计划。(2)在试验班中实施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计划。(3)根据实施效果对培训计划进行第一阶段总结,并对计划中部分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或修改。(4)进入
上海市宝山教育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电话:86(21) 传真:86(21)
书香校园的构建及儿童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