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一百米栋距 拉宽长十米宽的三米深的水库多少钱

中国杨派风水网
{网站标志}
联系电话:
邮编:530019
或:中国杨派风水网&
或:直接输入本人名字
&王贞佳 在“百度”搜索即
堪舆神州行
&堪舆神州行
留下了寓所。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里那些发黄的照片,证明着这个小桥流水的地方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中的地位。
、,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
随军学堂监督、湖南教练处帮办、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学堂堂长、陆军小学总办等职。
生于1907年,四川潼南人(今属重庆)。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转入中共,并入上海大学学习。1926年11月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共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上海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9月至10月任红中社主编。1933年到瑞金,先后任中共中央局党校副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34年1月,接任红三军团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后任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部主任,陕北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并协助朱德、彭德怀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外事组副组长,中央警卫司令员,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协助周恩来等处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文革”期间被撤销一切职务,被监禁达十二年之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其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1978年12月至1980年底,相继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兼任广东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9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秘书长。1981年7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7年11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8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89年11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杨尚昆之弟杨白冰,大学学历,原名杨尚正,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中国军队高级将领。早年曾就读于陕北公学。1938年1月参军,1938年3月加入。1988年被授予军衔。曾任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杨白冰曾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担任过中国中央军委兼总政治部,北京军区等职。
(5)、松桃行
2011年8月底,我到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为龙先生选地葬父。
广西南宁有开往湖南张家界的火车,我从湖南的怀化转车去贵州铜仁市,再从铜仁坐快巴去松桃。龙先生大儿子在县城某单位上班,在县城有套房,老家离县城有约四公里,平常龙先生住在老家。
龙先生已六十出头,他自己说是苗族,我问他祖籍,据他说是江西,我说,祖上从江西迁来,应该是汉族才对呀?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一早,龙先生一个在县城某单位上班的远房外甥来和我们一起去走山头。龙先生先带我去看他母亲墓,墓离公路边不远,就在一片稻田上面的小山脚下。墓立丁山癸向,左右两边空旷。前面逆水朝堂,从右后方流去。前面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
看完以后我对龙先生说,此地初时能发点财,但久后对后代不利,主要是来水欠佳。
眼下,沉甸甸的稻穗挨挨挤挤,黄里藏青。龙先生说,这里每年只种一季中稻。这里的山青水绿、水稻金黄,好一派田园风光。跟广州附近的所谓的农村比较,坐车几个小时都看不到一块农田,看不到一点农作物,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接着去卡他爷爷的坟墓。墓就在他家对面的小山脚下,墓的旁边就是一个村寨,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坟前。见有人前来看墓,不约而同地聚集了好些男男女女。墓碑上刻着立戌山辰向,但下罗盘一看则是辛山乙向。
勘察过后,我对他们说:“此墓的后代人丁兴旺,发中等富贵,目前,有人从事地理等工作,有医生,有文职人员、教师,有在工商或税务、金融部门工作,小房特别旺丁财。美中不足的是,高寿者有,但也代代损嫩丁,即男子不正常死亡,也有男女风流韵事。”龙先生说:“你说的都对,我们家族在当地算是比较兴旺的,当大官的没有,但一般小官小贵就不少。大富的没有,但一千几百万是有人有的。”我扫视一下围观的人们,一个个投来赞许的目光,一些人窃窃私语。
我们又准备去看龙先生父亲的坟墓。有两个中年男子一同前往。墓就在百米开外的山脚下,穿过一丘丘荒废的梯田来到了墓地。一块不规则的石板做的墓碑被坟头的泥土压得往前倾斜四五十度。墓立坤山艮向,但并无可取之处:首先是没有穴情,次是左右皆空,三是来去水都不合法,煞峰虎视眈眈。
我对龙先生说:“此地不宜久留,应迅速选地搬迁。如果不迁,定会后继乏人。”龙先生说:“这就是此次我请你来的真正目的。不瞒你说,我正为此是忧心忡忡,我大儿子刚下调令到教育局工作,还没有去报到,儿媳妇是教师,现在已经生了两个女孩,大的都上四年级了;二儿子三十出头,生了一个女儿三岁多了;小儿子在广东打工,快三十了还没有娶老婆。我俩老均年过六十,目前还没有孙子哪!我的弟弟才五十多岁,于前年去世了,他只有一个儿子,今年十来岁,才上初中,孤儿寡母的,够可怜的。”
接着我们往山冲里走,试图找一块合适的地方。
下午,我们走过早上看他母墓穿行的田径,沿着东南方向的山脚走去。走到一个山脚,龙先生随手一指说,那就是他弟弟的坟墓。我们穿过村寨,淌过小河,越过小山,走过田野,就在一条像“U”字形的公路前面站定,龙先生说,大路底下就是他祖母的坟墓。一看,一条小水渠饶过墓碑前面,把墓向里半包起来。我说:“此是下山蛇之嘴上穴。此处一虎一龙,你们家得了一蛇,也就是龙了,你们看对面那猛虎下山多真呀!山水那么好,你们家一定人丁兴旺啊!”
我们下得陂圳,下罗盘一看,我说奇怪,现在立的是壬山丙向,从你奶奶到目前已经见五代人了,依照此立向和来去水,一定损丁破财,一定会人口逐步凋零,但是,他们家族现在人丁兴旺呀?我把这个疑问直接告诉龙先生他们,龙先生说:“此墓碑是前年清明日扫墓时立的,我们也没有请先生,也没有下罗盘,就搞上了。”我说:“立此碑后,必定损丁破财,申子辰命人首当其冲。”龙先生接着说:“我弟弟于前年去世,他就是属龙的,先生,你看我们该怎么办?”“你赶快跟兄弟商量,选个日子修山,改回乾山巽向就会平安无事了。”
我们又在附近转了一下,没有找到合适的,就回去了。
第二天,龙先生又邀上自己的亲外甥,一行四人往村子西边的山沟里走去。他外甥五十开外,头发花白。功夫不大,我们就找到一出比较理想的地方了。我说:“此处虽然在山沟深处,但山环水抱,对面山脚的那座土坟,来龙生动,只见水来不见水流去,可惜面前水现出反弓水……”话没说完,龙先生接着说:“此坟就是一个大财主的,他曾是本县首富,他家牛马成群、仆人成队,但德性极差,横行乡里。有一年,来了一个风水先生,对那财主说,老爷呀,你现在都富甲一方,就是缺当大官的,如果把坟前那溪水改动,流到坟前这边来,不出数年,你们家定能出大官。”说干就干,该财主立即让人把小溪弯向外边,向自己坟前抱过来的卫身小溪,改成冲向自家坟墓,又向外折去的反弓流水,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据说改水之后,该财主立即死牛死马,接着死人,紧接着官司缠身,一败涂地。再后来,也不知道是搬迁外地,还是死绝了人丁,我们从小就没见有人来扫过墓。
龙先生的亲外甥说,外面有一大片山是他们家族的,他老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如果合适,也想找一块地留给父亲。
我们沿着半山林中小路往南行,走过几个山梁之后下山,快到山脚时,眼前一片开阔地,起了一仰掌形平地。平地的外侧,有移动公司建的数米高的铁架信号发射塔,塔旁有一变压器房,变压器正发出连续不断嗡嗡嗡的声音。眼前的山平坡靠山根一边埋葬有数座坟墓。龙先生的外甥说,这些都是他家的祖坟。如果可以,就在旁边找一块。我浏览一下,只见最下端靠近平地的正中间,有一座坟,正对着前面的铁塔。铁塔离坟墓至多三十米,抬头看看太阳,大概坐北向南,我看后稍微皱了一下眉头,指着那坟对他们说:“此坟本来龙真穴的,小有钱财,但去年他的后人一定会出大事,轻则破财官非牢狱,重则人丁不保。”
龙先生的外甥说:“此坟葬的是我堂叔,几个兄弟侄儿也可以,其中一个侄儿去年刚刚结婚,在和几个小伙子玩牌时,由争吵发展到打架,最后我那侄儿把人家给打死了,结果被抓,前个月才宣判,被判十五年劳改,老婆也就离了婚。”边说边摇头叹息。
我对他们说:“此地方不能找穴位了。”
(三)、花都行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即古时之花县,位于广州市区北面五十多公里处,广州白云机场与广州火车北站都坐落在该区。花县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诞生地,因此人们并不陌生。
2011年8月下旬,我应花都区花山镇罗先生之邀,我到他家相宅起楼、堪墓、选址安葬其父。
21日早上,罗先生兄弟开车到省站接我,进入机场高速,时间不长,我们就来到花都区。首先到罗先生家在花都前些年买的商品房察看,他们的房子在一个小区临街一栋房子的五楼,一厅三室,显然,这些房子当初是请懂风水的设计师设计的。套房的大门、卧室、厨卫、饭厅等设计都很合理,并不需要修改。罗家人全都住在老家――花县的旧县城,现在的花山镇。我们稍作休息,一同回他们老家花山镇。
名为乡镇,实际举目四望,水泥马路四通八达,遍地是各式的楼房,坐车十几二十分钟,未曾见到一块长着庄稼的农田。所见就是街道比城市道路狭窄一点、楼房矮一点。
罗家的房子坐落在一条街道旁,临街有两个门面,租给别人经营生意,靠南端一个门面作为通道,进入住宅楼及后楼,住宅楼是一栋三层的小楼,一楼是商铺,一家人就住在二楼和三楼,靠南面一间只有两层,包括通道,是此次计划建新楼的地方。前栋楼后面,有个约二十米长,十多米宽的空地,空地往后是罗家新起的三层楼房,计划是作为厂房用的。目前尚未装修。住宅楼立辛山乙向兼酉卯,向上是花山镇粮食储备库;北面临街全是商住楼,丙、午丁方约五十米开外分别是七、八层新修起的楼房,其中,丙方楼房尚未完工。午丁方楼房盖起来已有三四年了。
南方的楼房不但比罗家的高几层,它的外墙全用的是白瓷砖,最要紧的是他们的楼梯为了采光,在朝着罗家楼房一面,留了一个约宽两米多,高三米多像门一样的洞,层层如此。而罗家楼房南面没有一栋房子超过三层,站在罗家房子的三楼看过去,那些张开的“口”都向罗家楼房噬过来。
我看后,对罗家兄弟说:“你们家在他们修此楼后,会每况愈下,会有血光之灾甚至出现人的不正常死亡”。我一边说,一边手指南面那栋楼。罗家老大说:“这是真的,这几年,我家确实不顺,原先开有一个小超市,现在已经转给人家,目前我无事可做,特别是我父亲,以前是单位职工,前两年得了糖尿病,住院治疗后眼看都有所好转,去年底,突然浑身浮肿,再度住院,于今年正月不幸去世,才五十九岁啊!”
“王先生,这次请你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你帮处理这件事情。”
第二天,由罗家老二开车,载上我和一个年近六旬的他父亲生前好友(他们管他叫二叔,可,他们并不同姓)一同去看他们家的祖墓,老大自己开一辆摩托车,是准备小车去不了的地方,他骑车载我上山的。
车子出镇上不到十分钟,就进入弯弯曲曲的水泥山道,一路上,周围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山脚下小溪潺潺,山深林密,真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巴。车子大约走了不到一个小时,最后在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旁边停下来,水泥路也到此为止。一路上只看到路旁有一个养猪场,并没有一个村子,他们都说,人们早已经迁到山外去了。下车以后,山路荒芜崎岖,我没有乘罗家老大的摩托车,大家一起徒步登山。
走到山上,他们都不知道此处叫什么地名,只知道是广州花都区与清远市交界的地方。
我们来到一个叫“娥眉月”的地方。据他们说,是从前,一个江西来的先生,为他们家葬祖时起的名字。现在到处是直径十几二十厘米粗的大树,大的要一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浓荫遮天蔽日。我们只好在他们祖坟前后左右的树下游走,试图大体了解山砂情况。通过察看并向他们打听后下罗盘,测得立艮山坤向,没有墓碑,不知道葬于何年,是几代的祖坟。我对他们说:“此处是有一处佳穴,当初地师起这个名字也对,这个地理师有一定的能耐,但是不知是舍原因,把你们的祖坟葬高了,这样就会人丁不旺,会亏小房。”罗家兄弟也弄不清自己究竟是哪一房,后来,同行的他们父亲的生前好友才想起,他父亲以前说过的事:这是罗家兄弟父亲的爷爷坟墓,是说他爷爷有个弟弟,但是在是几岁的时候挨颠狗咬伤,后来象狗一样叫了几天,不治身亡。
罗家兄弟说,他们家人丁不旺是事实,到他们父亲这一代,已经五代单传了。既然有佳穴,祖坟又葬高了,何不在下面找?而且,他们的爷爷奶奶坟墓在前两年在搞开发时已被移出寄葬,现在也得找块地安葬。我们只好在树丛中左右上下穿行,然后确定穴位的大概位置,定好向,一行人依原路下山。
下到停车的地方,已经晌午,老大骑摩托车到山外十几公里小镇买来快餐和当地特产――花都豆腐花。稍事休息后,由“二叔”带路去找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祖坟。
下山几百米,我们把车停在路边,“二叔”说,四十多年前,他跟别人步行来看过,凭印象找找看。在公路上去只有二三十米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座古墓,墓碑和小,大概是三十厘米宽,高约五十厘米,碑上字迹已经分辨不清,只是隐约看到正中上方有一个“清”字,应该是清朝的墓葬或清朝期间重修的吧!
在墓地看不到龙的起顶过脉,只见明堂宽阔雄伟,旗鼓也有,但是缺乏王者之气,按照本人所见,纵然就是洪家祖墓,此并非诞生洪秀全的佳穴。(见图)
我们驱车往回赶,到他们家的对面山下,他们带我去看罗家兄弟父亲的暂时寄葬地。此处离镇很近,山坡不高,山坡从上到下新坟旧冢密密麻麻,难以计数。罗家老大说,此处历来都传说为鲢鱼上水地,因此墓葬特别多,他带我到山坡脚下,看到一个骨缸安放在一个小土坎下面,罗家老大说,这就是他父亲的骨灰缸。如果此地可以,就选日把它修成坟,如果不行,就另选地安葬。但是,老大说,此处很快就要开发了。我决定让他们把父亲的坟墓安葬于今天选好的地方。
看不到洪秀全的祖坟,我心有不甘,他们虽然生在花都,长在花都,竟然不知道当地名人的祖坟在哪里。通过网上搜索,终于知道了――就在十多公里外的芙蓉水库里。
第二天,由罗家老大开车,载上我与他弟弟,直奔芙蓉帐水库,我们首先来到大坝,整个水库周围山水尽收眼底。(此为作者在大坝拍的照片)
&&& 芙蓉水库是1958年修的,近年在水库区建成了度假区距广州市车程约一小时、白云国际机场
左、右两边相距各几百米处,有名叫“狮”、“象”两山,均以形似而得名……
  清朝嘉庆年间,广东梅县石坑镇有洪族一支全家迁来花县福源水村定居,不到两年,洪老汉逝世,初葬于福源水村附近。洪老汉的二儿子洪英伦稍懂风水相术,他得知芙蓉嶂的风水诗后,便按照诗中所指,到芙蓉嶂察看,见果然为风水宝地。于是选定位置,把父亲尸骸迁葬到此,重建了坟墓。
墓形像一座太师椅,用青砖砌成,正中有花岗石造的墓碑,碑上刻“嘉庆二十年秋谷旦吉日重修”,正中是“清显祖考讳公三洪公大人墓”,落款是“祀男英绎、英伦、英缄、英纬,孙会玄同立”
  除洪三公之墓外,还有洪三的夫人叶氏,洪门谭氏十五世祖洪梧杨公、洪云辉公等四座洪氏祖墓,以洪三公墓为顶点,成菱形排列。
我同罗先生兄弟沿环山蜿蜒的水泥公路,穿过别墅群,来到正中“土地坛”,一下车,就看见路旁外侧树下,有一块一米多高的水泥碑,仔细一看,上面刻着绿色文字:“洪三公墓”,刻在上面的副标题是:“风景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下面是落款与时间。(见图)
下图是在公路下面墓碑下的一片平地拍摄的水库与大坝中偏左侧的“
据说,洪三公墓在此水下三四十米处,墓的明堂因为修了水库,水口塞了大坝,不能复睹当年龙穴的内外明堂与水口,对于洪秀全的成败无法从其祖墓来考证。有传说是清朝当局挖了洪家的祖墓,有说清廷断其祖坟及故居龙脉,这些都难以得到证实。
看过土地坛,我们驱车往左右两边浏览,特别留意洪家祖坟龙脉入首处,它给我的印象是:入首不美,散漫无力,局秀而龙无力少生气。(见下图)
在入首处,抬头可以看到芙蓉帐主峰,九脑芙蓉是水星体,水星下再起金星,金星下又起土星,土星下就平缓落脉了,落脉处漫漫长坡足有一两百米,没有收束起顶,所谓的起顶只有二三米高――气势太弱了。此为后枕三台,连续逆生,即土金水逆生,没有连珠五行逆生或顺生,对于要成就一个帝皇之地来说,这不得说不是一个缺陷。
猎猎旌旗殿后,鼓角列于左右,金箱玉印摆于案前,狮象守门楼,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陈济棠母亲墓。
就在公路旁“洪三公墓”碑左边约二十米处,一条逐级石阶路往上延伸,这是通往陈济棠母墓的小道。
陈济棠(1890年-1954年),字伯南,生于防城(今广西防城港市)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树,有南天王之称。
民国廿四年春,陈济棠主粤期间,胞兄陈维周,蓄一术士名翁半玄,他认为,广东花县芙蓉嶂洪秀全祖坟,是“龙口正穴”,应出真命天子,只是葬的位置和方向有误,才功败垂成。极力怂恿陈氏兄弟将母墓从防城迁来。
  他三十万两白银先将土地坛全山买下,雇工从他山挑土,加高土地坛,然后开山筑墓。由山脚至墓碑,共修成三层拜台,由底层至顶,有梯级墓道直接上登。每层拜台悉用石砌,横宽约三米,纵深八十多米。
祖上本有吉地,又得芙蓉嶂“王气”襄助,风水比蒋如何?陈维周专程见蒋并赴奉化溪口考察,得出结论:“蒋的祖坟不如芙蓉嶂的龙势远甚,而且蒋的气运将终,明年肯定要垮台,一蹶不可复振,代之而兴者便是伯南。”
陈济棠雄心勃勃,反蒋态度从犹豫转向坚决,义无反顾发起“两广事变”。但是,芙蓉嶂风水在奠定了洪秀全的“天王”历史地位后,没有再次给陈济棠成功的机会。陈母下葬后仅一年零三十三天,“两广事变”发起当月便告失败,广州空军全体驾机投蒋,一些军长也纷纷倒戈,陈济棠连夜逃往香港,多年经营的基业毁于一旦,再无翻身之日。
1954年,陈济棠带着满腹遗恨卒于台湾。
陈母墓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毁,1991年,陈树中先生偕夫人陈伟君女士到来拜祭先祖母,表达重修祖坟的愿望,后才重修复原,现已是花都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据墓碑记载,该墓立壬山丙向兼亥巳。(见下图)
我们接着驱车去洪秀全故居参观。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农民运动的英雄和领袖,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在这里,他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文献,为日后太平天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家乡创立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民间秘密组织“拜上帝会”。经常在官禄村后山的“三堆石”进行活动,立志披荆斩棘,在人世间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太平天国。他所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时14年,席卷全国18省,最终在天京(今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实属罕见。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洪秀全救国救民的精神永存,他激励和鼓舞了后世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东省花县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 month="1" year="年1月1日,洪秀全在花县福源水村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到这里定居。洪秀全曾在这里读书、教书、耕作并从事早期的反清活动,故居是当地农民平常居住的普通泥砖平房,一连六间,分别陈列着洪秀全日常生活用品和文房四宝等物件。
&&& 卧室内有简朴的床具和木制的桌椅,墙上挂有洪秀全高祖洪英纶夫妇的画像,上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词:“祖宗积累在功仁,忠厚传家启后人;怵惕凄怆重绘像,螽斯麒趾咏振振” 以及“我妣徽客却似生,三从四德著芳声;母仪堪与周家并,定卜孙支奕世荣”。洪秀全早期的几部宣传革命的文献都是在这里居住时写成的,他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也出生在这里。
&&& 洪秀全当年在广西金田村起义之后,清政府于1854年和1864年先后两次到官禄布“诛灭九族”,烧杀抢掠,惨绝人寰,故居也在那时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洪秀全故居是1961年在旧址上复原的。同时复原的还有洪秀全青少年时期读书和教书的私塾“书房阁”。洪仁轩故居遗址和民房墙基等遗物。三块牌匾“广东省花县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书房阁”均为郭沫若先生题写。
近年来,人民政府复原了官禄的部分民房,增加了“官禄村民居展览”、“民俗展览馆”和“太平天国文书精选”等展览陈列,使人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亦可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洪秀全故居立乾山巽向兼戌辰,是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省和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故居的右侧是洪氏宗祠,现已辟为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的辅助陈列室。馆内有洪秀全高祖洪英纶夫妇的画像、洪秀全的半身塑像,还陈列了洪秀全、冯云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史迹。
洪秀全纪念馆建于1991年6月,占地1.3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715平方米,1991年11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 纪念馆除序厅外,共分四个展厅,主要展出反映洪秀全在花县生活、学习和领导太平天国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
展览馆序厅在正中,安放用白玉雕成的洪秀全坐像,背后是太平天国革命斗争故事木雕。第一展厅反映洪秀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整个成长过程,包括反清思想形成、创立拜上帝会、著述文献、确立理论等内容,同时根据洪秀全故乡民房建筑特点,采用仿青砖灰瓦墙为底板,突出其家乡特色。第二展厅反映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广西金田村起义过程,采用金田起义旗帜形状为底板,黄底红边,配以灯光衬托,重现了金田村起义当年那种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气势。第三展厅是坚持战斗。保卫天京,采用了天朝宫殿的样式,展览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第四展厅内容是悲壮奋斗,采用城墙破裂的形象,色调呈乌紫红色,以衬托出天京被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将士英勇作战的主题,这种战斗场景,真可以感天地、泣鬼神。
故居大门前还有一口呈半月型鱼塘,塘中能看到远处丫鬓山的倒影;附近有洪秀全族弟洪仁轩的故居遗址;村前有洪秀全读书、任教的书房阁;一棵他亲手种植的有100多年历史的龙眼树。(见下图)
&&& 据记载,洪秀全当年亲手种植的龙眼树枝繁叶茂,
就在太平天国失败,洪秀全病死那一年,生长得像龙一样的龙眼树被雷劈坏,奄奄一息,人们说是上天嗔怒,后来又慢慢恢复了生机。
浏览完洪秀全故居后,我们又驱车去盘古王公园去游览。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关于盘古其人其事,在《辞海》就这样解释:“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三国时期的徐整着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曰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干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曰,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花都狮岭盘古神坛,有这样的传说。
  传说中的花县,从前是靠近大海的,有一天,一对姓冯的中年夫妇带着三个孩子从北边逃难而来到狮岭,在狮岭北部的海边遇到一户靠打渔为生的夫妇,他们看到冯家落难,便留下冯家一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家人结为亲家,冯家的男孩与打渔夫妇的女子结为夫妻。一天突然从海面上刮来龙卷风,顿时刮得飞沙走石,乌天黑地,一条恶龙张牙舞爪地出现,说这两家人触犯了天条,要把他们淹死。冯家是拜盘古王的,在大难当头之际,便马上想到向盘王求救,呼声刚落,半空中便跳下一手拿板斧的巨人,将恶龙劈成两截,但海水并没有退去,盘古王就把身躯,化作了横垣几十里的山脉,档住了海水,这就是今天花山的山脉。不久又来了一头狮精,说恶龙是它的把兄弟,要替恶龙报仇,把冯家三兄弟都咬死,剩下孤儿寡母,躲进了山洞。在这危急关头,盘古王又出现,并请来其弟弟仙古王、妹妹仙姬姑娘,他们奋力把狮子精按在地上,使之不能动弹,后来狮精变成一座山,就是现在的狮岭。后来为了纪念这3位救命恩人,设坛祭拜,在炉山上建了盘古王庙,一直保留到至。
18山上古木参天,林茂丛深,二十多米高,三至五人合抱之粗的古树随处可见,一米左右宽的石阶路旁,古树密密匝匝的,一株株,竞相拔高,郁郁葱葱绵延数百亩。植物原生植被保持良好。
184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云贵总督期间曾亲临翠云山,见满山葱绿,风景秀丽,如诗如画,顿时触景生情,诗兴大发,留下了一首后人久久传颂的诗句:
&&& 远看翠云山上绿高峰,近看翠云山麓仙人洞。
&&& 不知翠云山中真面目,亲临其景犹如美画中。
&&& 林则徐的四句诗中有三句提到了翠云山,故此当地文人将此山定名为“翠云山”,并把“翠云山”三个字刻在了一块青石碑上,至今已有157年。
远观翠云山,如猛虎盘踞,跃跃然有下山之势。其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正中为何辅龙墓,墓下山脚有池,左侧为何桂珍墓)
葬此猛虎下山头上穴之人是是清代师宗进士、翰林院编修、咸丰皇帝老师何桂珍之父何辅龙。葬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茔墓前所建墓碑为三重檐牌楼式墓碑,面阔五间,通高3.7米,宽3.75米,前檐下雕斗拱,明间匾额镌刻篆书“云圭耸翠”,主墓碑文为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所题。门柱为石狮承托,柱上楹联篆书阳刻,上联是:千峰环拱仁山静,下联为:两水朝宗学海深。系何辅龙之婿、岳阳楼长联的作者窦撰书。其他为浮雕刻石,图案精美,特别是顶部的重檐、瓦当、滴水、檐下斗拱、阑额、檐柱等仿木结构建筑的雕刻,是墓碑石刻中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物。另有两侧墓表4块,主要记述何辅龙职衔、生平事迹、学识品德及其家族源流等概况,由荣禄大夫云南贵州两省总督贺长龄撰文,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清道光时全国著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祁隽藻书丹,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该墓被师宗县人民政府1988年8月19日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被曲靖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18日列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何辅龙(1777~1846),字君佐,号傅岩,清嘉庆十八年(1813)选拔贡生,诰封奉直大夫,晋封奉政大人,例晋朝议大夫,候选广西直隶州州判。他一生为官清廉,平易近人,竭力捐资办学及助修云南旅游地曲靖市师宗城池,于嘉庆至道光年间倡修“龙神祠”于城西胜境通玄洞,修葺被兵火毁坏的古刹西华寺,建造城东著名景观文笔石塔,筹办黉学及丹凤书院考棚……
据传说,此墓葬后,马厂村鸡狗不叫,接二连三死人,而且死的大多是年轻人,马厂人在惊恐不安中强度岁月,后来一风水先生指点道:此地为猛虎下山,须修一条路直指坟墓,此路似剑直指猛虎。路修成后,马厂村民每天早晨沿路到箐中的龙潭挑水,桶中的水淅淅沥沥地撒落在路上,折射的晨光如剑光眩目地直射猛虎,猛虎的眼睛被射瞎了,从此,马厂方得太平。
那条路用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石板铺就,宽一米多,长一百来米,从山坡往下倾斜延伸(见上图)直指那“虎头”墓穴山脚。
修了这条路,马厂村是平安了,但是也就破坏了猛虎下山宝地的风水,不但使其子何桂珍死于非命,还对其后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何桂珍是清末一代名士、咸丰皇帝老师、师宗县历史文化名人。何桂珍18岁中举,22岁殿试赐进士,24岁授翰林院编修,30岁任督贵州学政,33岁“以学问受上知”,“命在上书房行走”,38岁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员。道光皇帝亲授的大印“奉天诰命”,写了300多字碑文,咸丰登位时对他非常尊敬,曾亲手书写“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两块匾额赐给何桂珍。但他一身刚正耿直,疾恶如仇,在咸丰登位后,屡屡上书,指名道姓直指朝中多位一品大臣,奸臣对他恨之入骨,当时正值太平军造反,奸臣极力举荐他随军征战,在军中遭奸臣所害,时年只有三十九岁。后同治皇帝谥他为“文贞公”。
何桂珍死后,运回师宗,葬于翠云山猛虎下山之左畔,离其父墓直线距离约200米。
近年,马厂村人在翠云山前,按《易经》建造了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八卦图》和牛郎与织女相会的一座精美的天桥后,给森林风光和人文景观集一身的翠云山,又添了一层新的历史文化色彩和无穷的遐想。
到得卢家,已经是近中午。稍息后,卢先生兄弟三人与一个侄子一同到对面山去看地。
下午及第二天早上,选好两处地方后,他们带我去看他们家的祖墓。他们爷爷奶奶的墓在后山上,山坡长着密密的数米高的松林。山不高,只有三四十米。他们爷爷奶奶墓在山的上半部。一看墓碑,他们爷爷是1993年葬的,奶奶是2001年葬的。两墓靠在一起,都立壬山丙向。我察看一番后对他们说:“此墓生来破旺,定损嫩丁,亥卯未年或亥卯未命人见祸,八煞方位有恶石,申子辰人首当其冲”。老四卢先生沉思片刻,说:“首先出事的是胞兄的二嫂,她属龙,于2008年(丁亥)死去,今年(2011丁卯)农历二月中旬,我堂兄四哥也死了,他属猴的,才四十刚出头啊!”
我让他们改乾山巽向。
B、云南石林
4月13日早上,老四卢先生开自己的红色“长安铃木”小车载我去游览云南乃古石林。
才九点多钟,各种牌号的小车、队队旅游巴士等车已经把停车场挤满了。南腔北调男女游客中,既有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的青年,也有牙牙学语、步履蹒跚的小孩,更有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者。
大门外,到处都摆卖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顶戴、乐器、旅游纪念品、水果、当地风味小吃;“鸡汤过桥米线”的大小招牌琳琅满目;身穿云南各少数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在游客中穿梭招揽生意;大小不同的、造型精美的芦笙演奏的动听乐曲阵阵传来。
我们赶紧挤到售票处买票,散客每位是两百元,据卢先生说,如果是旅游淡季,每人次九十或一百元就可以了。
人真是太多了,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游客们纷纷忙碌地举起手中相机、录像机留下精美的瞬间。比较好的景点想照张相,往往要等很长时间。
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 2001年04月被批准为中国,2004年2月13日(UNESCO)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
这些奇峰异石是从哪里来的?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早很早以前,京城里有一个残暴的国王,他狂收暴敛,荒淫无度,独断专横,倒行逆施,闹得国家民不聊生。
  有一年,来了一个名叫天柱的青年,决心为民除害。他受神仙的传授,能撒芝麻变成兵。这天,他将一石八斗芝麻连夜撒在和摩站附近的大地上。按神仙的旨意,要他闭门苦读兵书和烧香叩头,百日之内不能开门方能成其大为,同时,神仙还答应百日后赐他三支神箭,这三支神箭一支射国王的咽喉;一支射国王的胸口;一支射国王的小腹。
  从此,他闭门苦读、烧香叩头。几十天后,案桌上的香炉里长出了三棵青翠笔直的无根草,天柱意识到这就是百日后的三支神箭了
光阴似箭,转眼就过去了九十九天。和摩站附近已是兵营相连,一望无际,交帅发令,兵跃马啼,讨逆大军已是万事俱备,整装等发了。
  就在这时,天柱住的隔壁,住着一个姓王的女人,大家不知她叫什么名字,都喊她王婆。这王婆养了很多鸡,常常是早放晚关。在天柱闭门苦计兵书、烧香叩头满九十九天的时候,王婆的鸡忽然不见了好几只。到了第一百天的早上,王婆的鸡仍然不见归家。于是,王婆就开始骂街了。她看到隔壁的门三个多月不开了,可人又在里面,就怀疑是天柱偷了她的鸡关门杀吃的。她先是骂鸡骂狗,天柱也克制住了。王婆见隔壁还是关门不作声,便认定鸡就是天柱偷的,便指名道姓地骂到了门上来。
天柱听到刺耳的咒骂声,屈辱交加,忍无可忍,竟忘了百日闭门之忌,只得开门与她进行解释。于是前功尽弃,香炉里青翠笔直的神箭草枯萎了,满山遍野的兵马将士,意然全变成了巨石,在高石梢的三位前锋大将军,本是天柱得力的大将,也变成了巨石,含恨默默而立。后来,人们就称之为“撑石腰”。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这样被葬送。但那些变成巨石的兵将雄心不死,它们拔地挺天,一日比一日高,这就使天神非常震怒,他们手持神鞭,对这群巨石狠狠地抽打,打得巨石再也不敢往高处长,直到现在,那此被神鞭抽打过的巨石,还深深地留着被抽打过的鞭痕。
阿诗玛的传说
  小石林有一个“阿诗玛”石,风风雨雨,她都在那里翘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来。
相传,从前彩云之南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撒尼族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
&&&&&&&&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让小伙子听得入了迷。她绣花、织布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英俊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由于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自己也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
  土司热布巴拉垂涎阿诗玛的美貌,遂向阿诗玛家提亲,阿诗玛死活不答应,热布巴拉趁阿黑哥出远门放牧的时候把阿诗玛抢走。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回去救阿诗玛。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到热布巴拉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和阿黑哥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条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了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两人迷了路。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走散了,谁也找不到谁。洪水渐渐退去后,阿诗玛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两人都已迷失方向。他们正犯愁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来。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于是阿诗玛同阿黑哥朝着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 ,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阿黑哥听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又翻过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条河,最后找来白公鸡,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猪。没办法,他只好找来一头黑猪,又到山上挖来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浆,涂在黑猪身上充白猪,这样白猪和白鸡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回石林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
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过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就永远粘在那块大石头上。天长日久,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阿诗玛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当时把白猪冲成黑猪的那场雨水积下的。
年),一座五层八角的锥形宝塔在郁江边立起来了。建成之日,童时明将塔命名为“承露塔”,并欣然提笔,撰写了一副对联:
年),永淳、横州一带发生百年一遇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地主却依旧催粮讨债。清咸丰元年(1851年),永淳十三屯佃户率先发起抗租斗争。永淳狮子塘村壮族农民李文彩随之率众于永淳平朗圩起义,几经周折,最终投奔太平天国将领李文茂,加入了太平天国在浔州建立的“大成国”,得授“陆路兵马大元帅”头衔。
年),李文彩率军攻下横州。五月下旬,乘胜前进攻克南宁,随即将南宁府改名为南安府,横州改名为槎州,永淳县改名为峦城县。
年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身亡后,李文彩仍率部转战黔东南地区。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文彩兵败贵州牛塘,从此销声匿迹,“不知所终”。
年)与相关人士“谋重建”承露塔。这次重建,又仿照当年童时明之举,重新相了一回风水。结果认为郁江边的龟山是风水宝地,而童时明所建之塔,虽靠近金龟,却只是压住了龟嘴,未能将龟山彻底镇住。而且塔身只有五层,重量不够,以致“金龟动,乱哄哄”,酿成“李文彩之乱”。这次重建,一定要移动宝塔位置、加大塔身重量,稳稳地镇住龟身。于是,决定“相地形之利”,将塔址后移,立塔于龟山上,寓意“镇金龟保安宁”。是年冬十二月动工,翌年秋九月落成。据记载,此次重建承露塔,共用去青砖34.9万块,耗资“通计金钱五千贯”。到光绪二年(1876年),承露塔又进行了第三次维修。
米,七层八角,底宽须24人才能合抱,塔壁厚24隅青砖。塔门南对郁江,门两侧花岗岩上镶嵌有童时明所题、道光二十六年重镌的对联,笔力遒劲。
蒙自县城的南湖有个湖心小岛,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总把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想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散热慢,把热量封存在汤内。
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杨秀才身体日渐恢复,大比时蟾宫折桂,中了头名状元。后来人们在赞赏杨秀才妻子贤惠的同时,纷纷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妻子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做法的米线称之“过桥米线”。
东山公园位于文山县城东部东文山,与西面的西华公园遥遥相望。它的周围还有罗汉山森林公园、头塘坝公园以及山脚下的盘龙公园等景点。是文山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以文笔塔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文笔塔登山道全长457 米,大理石阶宽18米,有999级台阶,共分三段,呈“之”字形。中间修建有草坪,种有花草。
年韩愈于今天的河南省孟县他二十四岁就高中进士,曾担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
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年),知州工涤迁至城南七里,苏轼为其撰写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庙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常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建于此,遂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调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年),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刑部侍郎(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的韩愈因为反对皇帝唐宪宗迎佛骨进京城礼拜而触怒龙颜,被贬到潮州做一名刺史(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远贬潮州是韩愈一生最大的政治挫折,从长安往潮州跋涉两个多月的旅程中,爱女又死于途中。但是官场失意的韩愈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更没有因为前途未卜而自暴自弃,而是致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潮州做官的短短八个月时间里,韩愈兴学育才、驱除鳄鱼,释放奴婢,关心农桑。所有这些,被历代封建官吏视为施行德政的楷模。并为潮州人民所缅怀和广泛传诵,获得了“功不在禹下”的评价。公元824年,韩愈病逝于都城长安,享年56岁。死后谥号为“文”,后人尊他为韩文公。
身体力行地推动当时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使到潮州在韩愈离任之后文风蔚起,人才辈出。韩文公的教化,不仅成就了潮州“礼仪之邦”之美名,更成为激励后代潮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陪伴着他们在潮州这片饱含历史积淀的神奇土地上,深情续写着“海滨邹鲁”的不朽传奇……潮州人民为了纪念韩愈,把潮州的江山都易姓为韩:
上边的一副楹联,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下联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嬴洲。上联说他来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的官,但驱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都没有忘记他。
当时的潮州,溪边常有鳄鱼出没,时常吞食民众的牲畜。韩愈做过一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这里恶劣的环境:“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韩愈一到潮州,就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的驱鳄行动,动员民众力量将鳄鱼驱出境内逾六十里,取得明显的战绩。韩愈为此而作的一篇檄文《祭鳄鱼文》也因之而千古留传。
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门。于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于城上造敌楼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座,雉煤二千九百三十二个,十分雄伟壮观。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拆除,现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米,保存城门四座,即上水门、竹木门、广济门、下水门,并建有城楼。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该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著名古桥。古人有“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之说。“广济桥”,初名“济川桥”,因韩湘子书“洪水止此”的石碑于桥畔的传说,所以又叫做“湘子桥”。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撰文指出: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这座古桥位于潮州市广济门外的韩江上,已历时832年之久,历经数次修建扩建维护,得以保存且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古代桥梁中最早的桥梁和浮桥相结合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潮州知州曾汪倡建,曾汪命人在韩江的江心建了一桥墩,然后造了86条梭船,分别连接东西两岸,成为独具一格的浮桥。这座桥从当年的六月动工九月完工,总共用了三个月。潮州人民看到夙愿成真,都很高兴,曾汪也自豪的说:“昔日风波险阴之地,今化为康庄矣”。因而把桥命名为“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康济桥的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该桥,并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康济桥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此后多位太守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接,形成了目前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后来,宋、元、明各朝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增筑桥墩,减少梭船。一直到了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对广济桥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重新修建”,建成后的桥,西边有10个桥墩,东边有13个桥墩,桥中间由24只梭船连接。又同时在桥上架建亭屋126间,并联屋构筑了24座风格不同的桥楼,并且把桥名定为“广济桥”。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伦又增筑了一个桥墩,减少6只梭船,最终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整座桥梁从1171年始建至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总共用了342年的时间,建桥时间之长在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
年,广济桥全面维修,年竣工。“广川利涉开新运,杰阁重楼见旧仪。”(饶宗颐先生联语)修复后的广济桥,梁舟结合,联阁重瓴,宛若长龙嬉水,复道行空。其独特之风姿与高雅之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而桥上琳琅满目的楹联亭匾,更让人恍若置身于诗文书法的艺术长廊中。
广济桥,是一座美轮美奂、活色生香的文化古桥。这桥还有一桩神奇的神话传说:
韩愈治潮八月,见恶溪溪面广阔,波涛汹涌,渡长而舟少,人多而舟小,人民过渡艰难,遂决定建一座桥横贯东西,使交通方便,减少民苦,造福后代。
&&& 韩愈因建桥之事,与侄孙八仙之一的韩湘商议。湘子道:“溪阔桥长,独力难成,我仅能营建一半”。韩愈考虑到:工程浩大,剩下一半桥梁,必须请潮阳灵山寺大颠禅师相助,才能解决。于是立即修书一封命人带去。大颠禅师接到韩刺史来信,得悉邀请协助造桥。“师本欲往,因求学者多,不能分身”。乃推荐潮州开元寺广济和尚担此任。韩愈便请来广济和尚,与韩湘共商良策。商议结果,在广济门楼前划定桥身线位,韩湘从东面起建,广济自西面而筑,并约定两桥合拢日期,看谁建多墩,谁就得胜,树碑流芳。
&&& 韩湘子请来七仙相助,广济和尚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各自分头施工,大显神通。东岸的八仙们,一个个龙上虎落,大显身手;西岸的众罗汉,一队队神出鬼没,争立殊勋。这是仙佛斗法,竞奇逞能,在运石、阻水、砌墩、架板的一系列过程中,光怪陆离,呈现了兴建大桥的精彩场面。
&&& 将到约定建桥合龙之时,双方各有一墩未建,仍各施法力,调运石头,定要使桥身衔接,不甘功亏一篑。
韩湘子星夜到凤凰山取石,他施展神通,把黛黑山石变成一群黑猪赶往工地。当赶至隍溪边时,迎面来了一队人马,敲锣打鼓,灯光如同白日,响着阵阵爆竹声,原来这是送葬队伍。韩湘子赶的那群猪,竟被吓得走不动了,霎时间,还其本来面目变成乱石滩。尽管韩湘子使劲吹仙笛,一遍又一遍地念咒语,石滩再也变不成猪群了。韩湘子弄得败兴而归。
现在,隍溪有一黑石嶙峋地方,名叫猪坑,传说是因此而得名。
&&& 广济和尚也是深夜赶到桑浦山移石,他运用佛法,把块块黑石变成乌羊群,一路赶来,到现在乌羊的地方,恰遇地主刘昌巡田,他一见羊群,存心夺为己有。说:“和尚!这群羊都是我家的”。广济与他争辩,但刘昌纠缠不休。广济和尚无可奈何,暗想此时鸡鸣已过,曙光将临,料定石头难以移至工地。便道:“羊是你家的,赶回去吧”!说后垂头丧气地走了。地主得意洋洋,把羊群赶到自己田里,此时晨光灿灿,那群乌羊变成块块黑石头,在田里堆起一座小山,刘昌懊悔莫及。从此,那座小山人们称为“乌羊山”。
&&& 约定东西两桥合龙日子到了,因韩湘子和广济和尚的石头都没有调到,江心还有半里远空白,此段桥未能衔接。韩愈、韩湘、广济等人,瞠目相视,束手无策。
八仙发挥智慧,众人献法,何仙姑拆下十八片莲花瓣丢于水面,即变成十八只梭船;曹国舅将云板放在船上,变成船板;李铁拐解下腰带,变成二条碗口大藤索,随潮水涨落伸缩,把梭船连结起来;藤索头尾结紧在东西两面桥的墩上,联成“浮桥”。在江面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规模,按日完成全桥工程任务。
&&& 此次仙佛用法造桥,韩湘子在东面共建十四墩;广济和尚在西面共建十墩
,虽然胜负分明,但其功绩不可磨灭的。由于有这种传说,潮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桥称为“湘子桥”,或称桥为“广济桥”,并在太平路旁树碑,刻着“广济桥”三个大字,以垂不朽。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始建时占地百亩,历代沧桑,隆替不常;迄今尚存不足四十亩。经宋元明清及今,先后十次大规模修建,其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三部:中轴为照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诸天阁、形成宠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经历一千二百馀年地震、海潮、台风、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战乱、人为摧残而又不断修建,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本寺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物,经文革十年劫难,大量被毁,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为五米八层、七米二十五层,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馀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
大雄宝殿前栏J和殿前月台围栏78块,分别雕刻“释迦牟尼出家”、“白马窬城”、“青山断发”等佛教故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触目皆是。栏正中“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栏板,每字如斗大,也是唐代佛教艺术文物。
大殿内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汉文“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即今之韩国与朝鲜),据传为唐代来此参学的韩国僧人所赠,1986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莅寺时,曾驻足观赏。
殿内东侧悬挂着重三千馀斤、高1.7米,口沿105公分的大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三月(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至今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
文物室中陈列着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似陨石雕就的大香炉,六层圆形,高1.4米,重950斤,底层以八个兽头作炉脚,第二层呈八棱形,分别雕刻八幅梅花鹿动物浮雕,三层、五层分别雕覆莲瓣,巧妙衔接呈球状的第四层金束腰,第六屠为炉体最上层,呈正圆形口沿,直径达84公分,口沿边高18公分。上刻飞天图纹浮雕,炉口阴刻铭文:“大元泰定二年,岁次乙丑二月八日奉政大夫连州知州兼农事徐震谨舍石香炉一座入于潮州路开元万寿禅寺永充供养”。整座香炉设计独特,线条流畅,素有“天上的材料,人间的工艺”之称。
大雄宝殿东侧通廊斋堂前,悬挂着铸于元代至正六年丙戌(1346年)的铜质大云版。上有铭文,工艺精美,经六百馀年风雨侵蚀,天天敲击,仍完好如初。
寺内还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口,塔高六尺,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栏循交错,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像,塔顶坚五层玲珑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结构复杂,精雕细刻,有很高的工艺和文物价值,是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此外,尚有长九尺,高五尺,多层相迭,雕刻奇花瑞兽的金漆木雕大香案,上刻“万历七年岁次已卯季冬朔旦东莆陈妙月喜舍”。
藏经楼中,珍藏着清代乾隆年间《龙藏》一部,系当时年居八十高龄的开元寺方丈静会法师餐风饮露,步霜踏雪,历尽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晋京所请,共7240卷,分装在724函中,当年只印100部,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屈指可数。1987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出版署批准重印“龙藏”,因乾隆下诏撤毁部分经版和经书,致全书残缺不全,为补齐全书,文物出版社派员走访全国十多个省区寻找底本,以补缺损,最后在这里找到被乾隆毁版的四函经书,得以补版,足见其珍贵之极。
寺中还有智诚法师抗日战争期间闭关三年刺舌血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八十馀万字,字字端楷,一丝不苟。时人赞曰:“三年般若心参透,一部华严血写成”。
寺内墙壁各处,镶嵌着众多官府文告和历代开元寺重修碑记石刻。1961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开放大寺。
改革开放后,住持慧原法师发大菩提心,多方奔走筹划经营,在海内外善信资助下,六载重修,使梵宇重光。1991年定然法师住持开元寺,订规立约,整肃道风。泰国华侨领袖、大慈善家谢慧如先生资肋七百馀万元在风光绮丽的韩江大桥东侧山麓兴建泰国式佛殿一座,每年均有数以十万计的侨胞、国内外高僧大德至此观光。1992年,定然法师在原来僧伽培训班基础上,恢复岭东佛学院(1933年太虚法师创办,1935年因经济困难停辨),礼聘德才兼备的法师任教,现已毕业三届学僧。1996年耗资五百馀万元,在开元寺西侧兴建占地二千馀平方米的园林式教学楼,其格调与开元寺主体古建筑相协调。
2001年06月25日,潮州开元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
&&& 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城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它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
这些牌坊,正背面均有额刻及对联,三层楼上则雕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特别是亭额题字及对联,均出自名家手笔。
潮州古牌坊类型多种,有府治县治、府学县庠、忠孝节义、功德、科举、赐封、记胜等等,或表明街道、集市名称的牌楼。据初步查考统计,潮州古牌坊共有152座。仅昔日繁华太平路,47座牌坊依次毗鳞。几乎是每巷一亭,百步一坊,为全国绝无仅有的石坊林、牌坊街。
为推动“文化潮州”的建设,提升名城的文化品位,潮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近两公里的太平路重新修复古牌坊中之22座的工程,以原址、原貌、原工艺为基本原则,力求恢复古牌坊的真实历史面貌和艺术特色。
这些古牌坊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或表彰科考状元,或赞扬忠孝节义,不一而足
21岁中状元坊与其它坊相比,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它的第一层承载全亭上部的坊梁是整条的,有国家栋梁的象征,而其它牌坊则不是整条横石。
七俊坊是为嘉靖甲辰科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建。嘉靖甲辰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俊”者,才智出众之谓。“坊”是为缅怀表彰七位明代才智出众的进士而立。
戊辰八贤坊又称盛世元凯坊,是为崇祯戊辰进士同榜八人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建,崇祯戊辰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他们就是被潮人尊称的后八贤。
唐代的潮州考中进士3名,宋代考中进士172名,加上推荐的19名合共191名。从宋代开始,潮州文风繁盛,考中进士人数激增,在广东省名列前茅,其中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广东考中进士14人,潮州籍就占了8人。在明代,广东考中进士905人中,潮州占了160名。清代潮州考中进士有116人。唐宋时还出现了“前八贤”,有唐代赵德,宋代许申、张夔、刘允、林巽、王大宝、卢侗和吴复古。他们都是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有高风亮节的饱学贤士。
&&& 明崇祯元年又涌现了“后八贤”: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八位同榜进士。
李嘉诚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作为潮商最成功的典范,一代超人李嘉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稳居香港首富,同时,他又是世界华人首富。2007年3月19日,李嘉诚荣获中国慈善事业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
李家终于得好报,找到佳壤后,李家把数代祖坟都葬在那里,其中有一坟立坤山艮向正针,坟之正前方的整个山谷中,从天盘的癸到卯均为池塘水,中间有一塘堤将水体分成前后两片。韩江从左流右,在穴前从天盘的子到甲可见韩江水面。本龙随龙水从左侧而来(干沟水),与右侧元辰水在正前方池塘汇合,从白虎方山脚的艮寅方往右流去,与白虎砂右侧之水汇合后从天盘的乙方汇入韩江继续往东南流去。祖龙从西北方远来,由潮州北郊转向东北而结作。&&
区凤江路8号东盟和城小区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网址: 或:中国杨派风水网
电子邮箱:& & &&
本网站备案号:桂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天水库钓鱼钓多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