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网友关于人民教育北京出版社教材中心的问题!

  本文从“标题规范性、内容科学性、语言严谨性、设问有效性”等四个层面对人教社修订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剖"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人教社修订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的问题与改进
2015年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本文从“标题规范性、内容科学性、语言严谨性、设问有效性”等四个层面对人教社修订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并提出相应修改意见,以完善教科书,使其更好发挥综合课程的特色和效用。 中国论文网 /9/view-6920297.htm  教科书 问题 改进   2012年秋季开始,人教社《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由修订版取代使用了近十年的实验版,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该修订版教科书仍存在瑕疵。我们在静态研读与动态教学的基础上,梳理出修订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在标题、导语、内容、语言、设问等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作出合理修正,以期完善教科书,使其在综合性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标题的规范性   1.内涵过大   如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页标题《明清帝国的兴替》,其中“兴替”二字意思是指“兴盛与衰废”,参见《新唐书?魏征传》中“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故而用在此处,意即明清帝国的兴盛与衰废。而无论如何教科书是无法用一课时内容承载如此宏大的命题的,课文也确实只着力论述了明朝的兴衰,然后再简单交代了清政权的建立及统治初期的社会面貌。   改进建议:本课标题可改为《明的兴亡与清的建立》。   2.概括不准   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综合探究三中的标题《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评析”二字不妥。理由:“评析”即有评价、有分析,而课文利用三幅图表――“南非的地形”、“南非的气候类型”、“有关南非的报道”来帮助我们认识南非的自然环境特征。教科书对三幅图和表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是不涉及对该区域自然条件的评价。   改进建议:该段落标题中的“评析”二字宜改为“分析”。   3.关系不清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2页标题《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从该标题呈现来看,编者认为是并列关系。但研读教科书可知,课文从文字狱、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大批书籍被销毁或篡改和八股取士三方面的内容说明了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见,“文化专制”包含了“八股取士”。   改进建议:标题应舍去“八股取士”,改为《文化专制》。   4.探究不明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8页,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下含《“西学东渐”寻踪》、《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两个目标题。其中,《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合适,与探究课不符合,也与课的导语不符。该课的导语是:“……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显然,课文用意是通过了解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进而探究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看了什么,有何发现与主张,影响如何,启发学生反思先辈的艰辛求索,使学生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路程的艰难。   改进建议:把目标题《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改为《“开眼看世界”觅迹》,从而与前一目标题《“西学东渐”寻踪》相得益彰,契合了探究的主题。   二、内容的科学性   1.政权误用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6页隋朝疆域图中的“高丽”和第88页“炀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中的“高丽”,均应改为“高句丽”。   理由是:高句丽统治年限为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高丽统治年限为公元918年-1392年,隋朝统治年限为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可见,与隋朝同期存在的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应为高句丽。   2.局部遗漏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8页,《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列举了四位生活在晚明的科学巨匠,课文对他们生活年代的描述如下:徐光启,明朝后期;宋应星,明末;徐霞客,与宋应星同时;唯独缺少对李时珍生活年代的说明,这不符合目标题的关键词“晚明”。   查阅资料可知,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是在1578年完成的《本草纲目》,课文对其的描述是“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他最终写成《本草纲目》”。我们可以把“1578年”放入该描述中,以体现“晚明”。   改进建议:课文上述描述改为“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他在1578年最终写成《本草纲目》”。   3.张冠李戴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2页图1-16中,“刀”字的甲骨文写成■,事实上这是金文的写法。金文是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而甲骨文则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最早的甲骨文随着商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   改进建议:编者应注意材料的出处,建议选用正确的甲骨文“刀”字写法:■。   4.观点争议   修订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9页指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在桃花峪,而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则认为在孟津。在网络上查阅得知:日,洛阳孟津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地理标志图稿,准备建主题公园。而几年前,郑州荥阳的桃花峪就竖立起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界牌。我们认为应该是两地在涉及经济利益等方面考虑而出现的分歧。   改进建议:对于此类在社会上有争议的话题,教科书最好以设置阅读卡或备注等方式呈现分歧点,而不是搞一个折中意见,新旧版本各采用一种观点。   5.图文不搭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2页针对台湾人文环境的思考题:阅读上面的文字说明,在下页中寻找合适的图片搭配起来。其中,关于“新竹”的文字说明:被称为台湾科技起飞的发动机,以高新技术开发而闻名。选用的图片是B:几棵树、一点草坪、一处房子局部、一块立着的牌子,图中文字模糊。显然这样的图片是无法与新竹这个城市的“科技”特点联系起来的。   改进建议:选用典型的能较好体现新竹“科技”特点的图片。
  三、语言的严谨性   1.逻辑不符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1页:“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统帅,……”学生容易困惑:宋军士气大振是因为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的行为本身,还是宋真宗亲征澶州前线的英勇行为?   根据史实,可修改如下:“当宋真宗下定决心、御驾亲征到达澶州城后,宋军士气大振”。   2.跨度过大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页:“17世纪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准格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统治下,发展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屡次向清朝政府挑衅。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格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该段落文字对于噶尔丹挑衅清朝政府的结果也即康熙帝是如何应对的并无交代,直接就从17世纪下半期带到了18世纪中期,显得比较突兀。   根据史实,上文中“挑衅”两字后可修改如下:“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1697年,内外交困中的噶尔丹暴死。但直到18世纪中期,清朝才平定准格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3.交代不明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页:“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清廷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其中,对于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是谁并无交代,这是不应该的。   根据史实,可修改如下:“1713年,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4.前后不分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2页:“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如此明确的两个史实发生时间,怎么能用模糊的时间“前后”来描述。   改进建议:删去“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   5.英汉混淆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出现了不少历史人名、地名、族名等,编者给出了注音,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读。如:李悝(kuī),张骞(qiān),大月氏(zhī),许攸(yōu),贾思勰(xié),张??(jì)。但也有许多注音不规范,如:纣(Zhòu)、镐(Hào)、偃(Yǎn)师、赢(Yíng)政、骊(Lí)山、垓(Gāi)下、氐(Dī)族、澶(Chán)州、郾(Yǎn)城。这些字词并非是在英语情景中作为专有名词,它们的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   改进建议:把以上不规范的字词注音的第一个字母均改为小写,如:纣(Zhòu)改为纣(zhòu),镐(Hào)改为镐(hào)。   6.单位不明   人教社各版本教科书对《南京条约》赔款一项的描述如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89页:赔款2100万元;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赔款2100万元(备注:这里的货币单位元,是指西班牙银元。每枚重量在7钱2分至3分之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赔款2100万银元。   可见,人教版各种教科书对于《南京条约》赔款数额无异议,但是单位显然不统一。《历史1(必修)》认为是银元,初中历史教科书备注中明确指出是西班牙银元,而修订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则干脆没有写明单位。据网上查阅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南京条约》原件,清廷赔偿英国“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由“洋银六百万元、洋银一千二百万元、洋银三百万元”三部分赔款组成。可见,赔款2100万元应是洋银无疑。另查阅资料可知,清代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元。19世纪中叶以前,在中国流通的洋钱以西班牙银元为主。而清朝官铸银元则始于1890年的广东省。因此,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备注是可信的,《历史1(必修)》和修订版历史与社会则不妥。   改进建议:“赔款2100万元”改为“赔款洋银2100万元”。   四、设问的有效性   1.无视课标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而严格制定的,教科书的问题设置也应尽可能体现课标要求。   如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5页《语言与宗教》,针对图2-40世界语言的分布,设置问题: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对应的课标是:1-1-3描述世界语言、宗教的分布。显然该处两个设问均与课标无关。   改进建议:如设问“英语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2.展“标”不足   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9页针对图2-47亚洲的分区,设问:读上图,找一找下列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哪一个区域。对应课标:1-2-7综述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可见,该设问以亚洲为例,部分体现了课标指向,但不全面。   改进建议: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8页图2-46国家与国旗的思考题后增加设问:依据上图并结合图2-8七大洲和四大洋,说出英国、俄罗斯、中国、埃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阿根廷等国家分别属于哪个大洲。   由于中考考点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而制定的,因此,加强对教科书的问题设置与课标对应性、对应度的研究,对于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中考考点、提升学生应考能力都有裨益。   3.图非精问   如针对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5页图3-69以色列的地形,问:“在左图上找一找以色列有哪些河流”。此处“哪些”二字不妥,因为图中只有约旦河。可见,对于教科书的图片素材,我们的设问应该精确。   改进建议:此处设问改为“在左图上找一找以色列有什么河流”。   本文是笔者近两年来对人教社修订版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存在问题的思考,期待同行们能深入研读教材,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发现不足,完善课程,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课程教材研究所,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王 颖】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用户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em id="authorposton14-9-3 19:20
查看: 1047&
求!初三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单词听力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9-5 13:19
去资料小屋找版主问问
Powered by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晨光新视界]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教材出错问题通过官网致歉
24小时排行榜
编辑:刘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