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战胜挫折的作文能力,学校能做些什么

您的位置: &
提高初中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优质期刊推荐淡初中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
淡初中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
番禺区象圣中学& 江志良
[内容提要]& 要培养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首先应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是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还要确定合适的目标,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最后活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
[关键词]&& 耐挫折能力&& 心理准备&& 挫折情境&& 人际关系
自我期望水平&& 心理障碍
&&&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任何使痛苦或不快得不到排除的因素都可称做挫折。挫折对人构成一种感情上的打击与威胁,使人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严重的会使人损伤自尊心,丧失自信心,形成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不良心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人们遭受挫折情形越来越多,尤其是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加之缺乏克服困难和忍受挫折的锻炼,经不起挫折、打击者大有人在。调查研究表明,在初中生不良的行为表现中,对挫折的适应力较弱占很大的比例。这直接影响了初中生个性的完整和心理的健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初中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引导初中生善于适应挫折,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交往。
一、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古语道“人之逆境十之八九”,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是曲折的。”这都说明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呢?首先,我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演讲会、讨论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展望未来,面对现实、未来对我们的要求”等主题。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普遍性,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其次,组织学生开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如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对待挫折的态度。让学生知道他们成功之前的艰辛历程,使学生懂得人生之路不可能是笔直平坦的。如:爱迪生试制电灯时,为了找到理想的灯丝,先后实验过六千余种不同的物质,但大多都失败了。第一盏电灯的灯丝是用缝纫线做的。仅仅为了把那短短一小截线放进玻璃炮内,爱迪生和他的合作者失败了无数次,最后整整干了两夜一天,用光了一轴线,才取得成功。但这盏灯的寿命是短暂的,只亮了45个小时就灭了。爱迪生并不就此罢休,继续试验用哪种合适的纤维有机物来做灯丝,爱迪生说:“我对电灯问题,钻研最久,试验最苦,但是从未灰心,更不信试验不成!”确实,在挫折面前是不能灰心丧气的。一根灯丝要试验六千多种物质,这是何等的艰难!要经过何等的挫折!然而,最后的成功,不是孕育在那几百次、几千次的失败之中吗?
二、提供适度的挫折情景,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当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后,就要注意让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自如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正确对待各种紧张的刺激,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如:学校举办乒乓球赛,班里的女同学都不敢报名参加,说很怕,我不行等,为此,我对打乒乓球好的女同学说:“你不妨试试吧,你肯定行的,就算失败也没关系,吸取经验吧。难道你们都是胆小鬼,不敢去参赛吗?”经过一番激励与激将的语言,部分女同学拍拍胸膛说:“好,让我去吧。”这样,难题就解决了,也就让学生战胜了挫折。学校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均对其进行一次短期磨练意志的军训,都是为了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的具体做法。在课堂上,我还经常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出几道难题,磨练他们的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敢于参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精神,更让优生在学习上出现挫折时不妥协、不气馁,刻苦攻关,勇攀高峰。有时候,我还组织学生登山、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适度的挫折体验有助于学生积累挫折经验,学会应付挫折,提高挫折耐力。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才能有所裨益。有的心理学家把挫折当作“精神补品”,因为每经受一次挫折,都使人的意志和能力得到一次强化,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精神力量和经验教训。
三、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目标,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确定合适的目标,对中下生或成绩差的班级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些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往往也偏低。它影响学生的成败体验及其程度。目标过高,则压力过重,难以达到,目标偏低则松弛懒散,缺乏意义。如:我现在所教的初二(5)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一般,学习成绩较差,我刚接手时,问他们:“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及格”,我说:“你们没想争取前几名吗?”他们说:“我们班那么差,哪有可能拿前几名,及格都开心了。”原来,这个班的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看得那么低,目标也偏低了,怪不得全班的纪律那么散,成绩那么差。据此,我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施了“成功教育”,立足于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根据学生经努力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把教学要求按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改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当学生确定合适的目标而又取得成功的同时,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珍惜并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让学生逐步提高自我期望水平。通过教育,学生进步很大,每一次测验平均分都达70分以上,及格率达95%。研究表明:面对同一挑战和竞争条件,充满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通过肯定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心理耐受力的重要环节。
四、活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记得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诸葛亮之所以能“气”死周瑜,关键在于抓住了周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致命弱点,运用激将法而轻而易举地克敌制胜。记得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智明,他经常不完成作业,就算做也很马虎。有一次,他又不完成作业,我就对他说:“智明,你又不完成作业,你去当老师,我来当你,看你怎么办?”话音刚落,他“砰”地走去课室,把课室门也关了,我立刻追出去,已发现他正准备跳下楼去,我赶快把他拉回来,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他,他无脸子,所以想死。这都是初中生因心理障碍不能缓解而作出的表现。此时,我认为空洞的说教、生硬的训诫不行了,而是要冷静的头脑来对待学生,帮他认识危害,找出原因,提出补救的办法,帮助他排解心理障碍。事后,我还利用班会教育学生换个角度来看自己的挫折。让学生明白:生活犹如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回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生活的温暖和愉快;如果我们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着生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最后,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宣泄,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取得帮助,或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学生心理上的平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的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或消除心中的积郁。我认为,学生受挫折后,最需要的就是安慰、关心、理解,所以教师平时也要注重感情投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手段灵活,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用感情的钥匙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理大门,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挫折能力,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耐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系统工程,必须有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强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导全书》
2、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
3、《心理学报》《教育研究》
浏览 (532) |
(0) | 评分(0) | 支持(0)
| 发布人: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城区教育指导中心·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1
联系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南珠路63号&& 技术支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 20:56:14 阅读次数:3031
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林海梅  
当前,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当代中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担,致使他们产生学习焦虑情绪。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一帆风顺,家长过分宠爱,部分学生依赖性很强,承受能力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居两地,得不到家庭的温暖,长时间导致心理比较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有的由于某些体育动作完不成或科目考试成绩下降或不及格而闷闷乐,先是恐慌、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有的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或在竞选班干中受挫,就认为同学、老师不公平,自我心理失去平衡,轻则回避现实,重则自暴自弃;有的由于家庭变故或意外事件的打击(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家庭受灾等),导致心灰意冷、不思进取,从而放弃学业,以至消极厌世;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甚至出现轻生行为等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大城市。他们常年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其子女或留给老人,或托给亲朋管护,或上寄宿学校。这些被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全国有这样的学生1.3亿。他们的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我校1286名学生的家庭生活结果调查发现,其中父母外出打工的69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4.199G,,缺夫缺母的和孤儿的4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7G,还有离异的家庭也占了很大比例。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这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我校学生群体中最为突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学生“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思想负担重,学习困难,遇到困难一蹶不振,心理比较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有的由于某些体育动作完不成或科目考试成绩下降或不及格而闷闷乐,先是恐慌、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有的自暴自弃,偷偷出校上网,老师多次教育,效果不佳。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一帆风顺,事实上没有哪个人一生顺顺当当、毫无挫折。既然人生挫折不可避免,对学生挫折教育当然也应成为孩子的重要一课。而体育课能对学生进行挫折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地作用。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心情。所以,我们把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思想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化蛹为蝶,健康成长。这对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让我们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的学生在家庭宠爱、社会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可谓一帆风顺。大多数学生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自尊自信,调节情绪状态,使其懂得如何对待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渗透挫折能力思想着眼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在体育课上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百折不挠、不向挫折屈服的顽强精神,从而获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抗挫折能力思想的渗透来提高中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3、寻找抗挫折的方法与策略,丰富挫折教育的理论。  
(一)理论依据  
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至此,为本课题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  
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坏境的能力。”至此,为本课题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研究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经常应对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坚韧不拔,而那些毫无挫折经历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当代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尤其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发展,在他们不断向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自主探索时,会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矛盾,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集体的温暖和请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内容:  
1)培养抗挫折教育能力要以体育实践活动课为主阵地。采用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情境体验、磨难训练、活动竞技、模拟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创编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抗挫折活动练习。  
(2)培养抗挫折能力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体育以外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渗透抗挫折教育,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育与培训。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康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成绩,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与家长联系,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与教师及时沟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得 ,探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2、组织亲子趣味运动会。另外,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步骤  
1、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不同的指导与行为的矫正。   
2、发展性原则   
我们充分认识到抗挫折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为主、治疗为辅。   
3、实践性原则   
针对当今孩子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等因素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实践性原则,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增强学生的果断性和自制力培养学生意志坚强。  
&4、实效性原则   
在教育过程注重实际效果实效就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课题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实效性来进行达到真正的有所成效有所提高。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有重点地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DD2011年7月)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收集有关抗挫折教育的资料。  
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理论。  
4、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5、做好前期课题的研究收集整理。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3年7月)  
1、根据调查问卷 进行情况统计和分析,掌握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状况。   
2、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心理咨询、个案调查与分析等。为下一步研究掌握应对的度。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性经验交流研讨活动,通报研究进展情况及布置下一步的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  
4、开展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活动。  
第三个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收集整理、汇编课题相关资料、论文集,对课题进行后测和终结性评价,完善课题档案。  
2、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1、成立课题组,加强课题管理
2011年4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实验教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度,确保按照预期方案顺利实施。
、制定课题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由林海梅、龚荣兰等同志负责课题论证、立项申请,并于6月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大家学习了课题方案和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加强实验教师培训,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3、作好研究准备
确定首批研究对象,作好摸底情况统计,并作好课题的研究宣传工作和发动工作。
我校于2011年4月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开题会上,课题组长林海梅代表课题组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与会成员对实施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的选题角度新、有创意,具有现实意义,论证充分、措施可行。同时,明确指出课题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强调内容要细化,方法要具体,措施要落实。会后,课题组召开了会议,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实施方案及相关理论知识。
(1)课题组第一次调查表:目的是搞清学生挫折来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耐挫力心理问题的主观原因是现代学生面临激烈、高压的学习竞争,主体地位被弱化、忽视,形成自闭孤立的人际关系。客观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家庭生活物质富裕,对学生学习的高期望值,隔代抚养较多,教育方法不良,一旦遇到突然、意外的刺激,将引发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些心理问题是发展性心理问题,有些是障碍性问题,而心理障碍是动态性的,如果发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积累变化成心理障碍。因此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必须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培养耐挫能力。据此筛选出研究的重点,初步建立了挫折教育目标,为后一阶段的研究典型和全面研究确立方向,做好铺垫。
4、探索中小学生抗挫折的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活动磨练法。
(3)、榜样学习法。
(4)、心理咨询法。
(5)、学科渗透法。
5、自我学习和收集《中小学生抗挫折教育资料》。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提供活教材,以便巩固前期取得的教育成果研究。
6、再一次调查,再测试。
六、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等形式分步骤地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以体育教育为主要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与学校德育目标有机结合  
通过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管理,特别是通过体育活动,创设挫折情境,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如 龚荣兰 老师在班级设立的“悄悄话信箱”;  周伟平 老师开展“名人效应”活动;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如 乔千红 老师班级开展的“模拟咨询”活动,通过以活动为载体的典型实验,为耐挫能力的培养探索方法、积累经验。通过提高学生抗挫折认知能力,培养积极的耐挫行为技能,提高耐挫力。  
(2)与学校德育目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周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忍耐挫折的理性教育,如举办的耐挫心理知识讲座,以及通过大型的文娱、体育、游乐活动,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识、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等基本知识,提高抗挫折意识,自觉增强应挫的心理和能力;聘请有经验的心理教师,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步定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大型抗挫折教育活动: “障碍比赛”、“冬季长跑”、“踢毽子、跳绳”、“歌咏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都很成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实践性很强。  
(2)将抗挫能力培养渗透到各科教学  
学科教师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心理辅导资源来教育学生。特别是在体育、思想品德等学科中,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人物身上感受他们的心理品质、顽强的意志获得情感体验,通过刻苦的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忍耐力。如在体育健康课中,用名人的事迹和作品感染学生,如贝多芬耳聋后作曲用勺子弹琴去感受音高,阿炳双目失明却有《二泉映月》的不朽艺术。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征服了世界。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最终成为了文学家。爱迪生的制造设备被一场大火严重毁坏,他损失了约100万美元和绝大部分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工作记录。第二天这位发明家说:“灾难有灾难的价值,我们的错误全部烧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爱迪生的成就实在令人佩服,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面对挫折的勇气。人生旅途,难免会有困难、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些,你可以伤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要有勇气战胜自己等。  
在各科的作业、考试评价中,树立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体育课有意识布置抗挫折情感体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游戏中、宣泄自己的各种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课堂教学过程,好比是一个化学反映堆,师生、生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时产生突然裂变,有时又吸引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头脑清醒,把握局势的变化,有意识地影响每一个教育对象。例如,当某学生举手发言、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培养学生求凝思维的兴趣与习惯;当某学生不能完整回答提问或答非所问时,教师应给予体贴和温暖,给予点拨,或者用安慰、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受到激励和增强自信心  
(3)面向全体与照顾个体差异相结合  
对心理问题严重,意志力和忍耐力特别薄弱的学生展开典型研究,分析问题原因,寻求个别方案,进行心理疏导,创设抗挫折情境,观察挫折反应,提高耐挫能力。根据心理教育中“适应个体差异的原则”,对那些因受挫折后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的策略。落实该策略要做好以下的两项工作:第一要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挫折教育的理论学习和方法指导,使其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具体的表现及有关的特征,学会如何指导学生防卫挫折,战胜挫折。第二是做心理咨询工作,搞好宣传,鼓励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胆前来咨询,通过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以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可以指导他们正确的认识挫折,掌握抗挫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七、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通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明显提高,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与教学案例。   
成员论文发表   
&&&& 论文名称   
刊物和获奖   
林海梅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争强自信提高抗挫力》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学生将变得健康可爱》   
《阳光总在风雨后-浅谈小学生耐挫力教育》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考试周刊》发表  
县课题阶段性成果一等奖  
省“师陶杯”论文评选三等奖  
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2012.29期  
2012.12  
2011.11  
2011.12  
龚荣兰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提高学生抗挫能力育时代英才》;  
此刊在举办论文评选大赛中获二等奖   
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成才之路杂志社》发表  
2012.12  
2013.5  
乔千红  
抗挫能力的培养  
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2012,12  
蔡海燕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2012.12  
成员研究课、实践案例和教学故事  
林海梅  
教学故事《放手让孩子去做》  
2011、10  
林海梅  
抗挫折能力的问卷调查  
2011、4  
周伟平  
主题班会《跌到了 爬起来》  
2012.8  
周伟平  
建立学生挫折档案集  
2013,、4  
徐海平  
教学故事《对学生一视同仁》  
2011、10  
乔千红  
亲子运动会活动方案  
2013、4  
蔡海燕  
《耐就跑》教学案例  
2012、5  
乔千红  
冬季长跑活动方案  
2012.12  
徐海平  
让体育课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窗口  
2012.5  
王珊珊  
教学故事《润物细无声》  
2011、10  
孙德誉  
提高抗挫能力指导案例  
2011、10  
乔千红  
调查报告提高中小学生抗挫能力  
2013、6  
徐海平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012、10  
蔡海燕  
教学故事《我错了吗》  
2012、10  
乔千红  
乒乓球比赛活动方案  
2013、4  
周伟平  
家长座谈会  
2012、12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我们在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也体会到一些不足与难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参研教师科研能力相对差异大,同比困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的案例心得希望整理后能更多在刊物上发表。   
2、部分教师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较弱,有的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较少,特别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少,知识面窄,心有余而力不足。  
3、本课题研究涉及面太广,后期研究需要作适当调整,使研究的切入点更具体、更科学、更有力度。  
4、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少。  
5、本课题组突出的科研尖子人才少,整体突破力还较弱。  
6、学校的课题检查评价体系和教师在研究中的创新特点还有待加强。  
7、家长支持力度不够,如果能得到家长的支持,效果会更好。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抗挫折教育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下阶段研究主要措施有一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中渗透抗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正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挫折是正常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滋味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也曾走过一段艰难坎坷的道路,英雄、伟人也都经历过挫折的考验,教师将这客观存在的事物讲给同学们听,使他们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人生哲理,要同学们正确对待。  
(二)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的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三)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把握准目标的量与度  
在挫折训练目标的量和度上,可以采用“篮球架法则”,即“跳一跳有抓得着也有抓不着”、“有投入篮时也有投不中的”。让孩子明白任何成功都要付出努力,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希望的结果”。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样,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责任编辑:xh_ycg】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建议您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主办单位: 苏ICP备: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胜挫折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