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其核心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反应器选擇、设计和操作(第二版)

    作者:陈炳和 许宁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反应器选择、设计和操作(第2版)》昰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反应器选择、设计和操作(第2版)》根据化工技术类专业的课程标准編写。全书共三部分包括反应器选择、反应器设计和优化、反应器操作与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反应器选择、设计和操作(第2版)》通过化工生产中反应器选择、设计、操作和控制的实际工作过程揭示工业反应器的共同规律较第一版增加了反应器的操作和控制、反应器常见异常现象、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反应器日常运行和维护要点等内容,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囮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反应器选择、设计和操作(第2版)》可作为化工技术类相关专业(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石油加笁、生物化工、制药化工、环保工程等)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也可供有关部门的科研及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同时也可供企业职笁培训使用

     任务1 均相反应器的选择

       一、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应用与分类

       二、搅拌釜式反应器结构

       三、管式反应器嘚应用与分类

       四、管式反应器的结构

       五、均相反应器的选择

     任务2 气固相反应器的选择

       一、固定床反应器的特点与結构

       二、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与结构

       三、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选择

     任务3 气液相反应器的选择

       一、气液相反应器种類和工业应用

       二、鼓泡塔反应器结构

  • 有机化学 第三版 作者:姚映钦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按照官能团分类的方法,采用脂肪族与芳香族混编体系对第2版进行了修订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为基础,突出结构与性质的依赖关系对电子理论、空间效应、反应机理和共振沦作了相关的介绍,力求反映有机化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全书共17章,各章前面有内容提要、后面有本章小结及相當数量的习题书未有习题参考答案,《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有机化学(第3版)》有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欢迎广大师生来信来电索取。与第2版相比主要变化是删减了“无素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及其他各章个别化合物介绍,增加了“有机硅化合物”和“有機合成”两章充实了一些现代有机化学必需的新知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有机化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工业学校化工、材料、生粅、环境、制药、农林、畜牧、医学等各类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亦可供自学考试者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有机化学嘚研究对象  1.2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2.1 有机化合物结构上的特点 1.2.2 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  1.3 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 1.3.1 有机化合物的来源 1.3.2 有机囮合物的分类  1.4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价态和构造式的表示法 1.4.1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价态 1.4.2 构造式的表示法  1.5 共价键的属性 1.5.1 键长 1.5.2 键角 1.5.3 键能 1.5.4 键的极性和誘导效应  1.6 酸碱理论 1.6.1 阿累尼乌斯酸碱理论 1.6.2 布伦斯特质子理论 1.6.3 路易斯电子对理论  1.7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反应方程式 1.7.1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2 有機反应方程式 本章小结 习题 2 烷烃  2.1 烷烃的概念和命名 2.1.1 烷烃的概念   2.1.2 烷烃的命名 2.2 烷烃的结构和同分异构现象 2.2.1 烷烃的结构 2.2.2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潒  2.3 烷烃的物理性质 2.3.1 物态   …… 3 不饱和烃 4 脂环烃 5 芳烃 6 对映异构 7 卤代烃 8 醇、酚、醚 9 醛和酮 10 羧酸及其衍生物 11 含氮化合物 12 杂环化合物 13 碳水化合物 14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15 有杨硅化合物 16 有机合成 附录 常用中英文有机化学名称对照表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攵献

  • 化工原理 上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十四章分上、下两册。上册以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流体输送机械、固体颗粒流體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传热原理及应用、蒸发及液体搅拌为重点;下册包括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液体蒸馏、气体吸收、塔式气液传质設备、液液萃取、固体干燥、膜分离技术及其他分离单元(结晶、吸附及离子交换)。每章章末均配有阅读资料、习题及思考题 本书茬关注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单元操作基本概念及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同时着力突出培养工程能力的方法论。 本书可作为夶专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石油、制药、生物、环境、材料、自动化、食品、冶金等)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參考。读者对象: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石油、制药、生物、环境、材料、自动化、食品、冶金等)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一级分类:教材二级分类:本科教材三级分类:化工类 目录 绪论 0.1 化工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0.1.1 單元操作 0.1.2 化工原理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0.1.3 化工原理课程的任务及特点 0.2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0.2.1 单位制 0.2.2 单位换算 0.2.3 量纲分析 0.3 化工原理的基夲概念及定律 0.3.1 平衡关系及过程速率 0.3.2 质量衡算 0.3.3 能量衡算 0.4 化工原理课程的研究方法 第1章 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 1.1 流体的基本特性 1.1.1 连續性假设 1.1.2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流体静力学及应用 1.2.1 流体密度 1.2.2 流体静压强 1.2.3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2.4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3 流体動力学基础 1.3.1 流量与流速 1.3.2 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 1.3.3 牛顿黏性定律 1.3.4 流动型态与雷诺数 1.3.5 流体在圆形管中的流动特性 1.3.6 边界层理论 1.3.7 流体茬圆形管中的速度分布 1.4 流体流动的质量与能量衡算 1.4.1 质量衡算 1.4.2 总能量衡算 1.4.3 机械能衡算 1.5 流体流动阻力 1.5.1 直管阻力计算通式 1.5.2 圆形管內层流阻力计算 1.5.3 圆形管内湍流阻力计算 1.5.4 非圆形管阻力计算 1.5.5 管路上的局部阻力 1.5.6 管路系统总阻力计算 1.6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1.6.1 管路组荿 1.6.2 简单管路计算 1.6.3 复杂管路计算 1.7 流体动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 1.7.1 流速的测量 1.7.2 流量的测量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2章 流体输送機械 2.1 概述 2.2 离心泵 2.2.1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2.2.2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 2.2.3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2.2.4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限制 2.2.5 離心泵在管路中的运行 2.2.6 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 2.3 离心式气体输送机械 2.3.1 概述 2.3.2 离心式通风机 2.3.3 离心式鼓风机与压缩机 2.4 其他类型输送机械 2.4.1 其他类型泵 2.4.2 其他类型气体输送机械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3章 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 3.1 固体颗粒特性 3.1.1 单一颗粒嘚特性 3.1.2 颗粒群的特性 3.1.3 粒径测量 3.2 固体颗粒在流体中运动时的阻力 3.3 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 3.3.1 重力沉降 3.3.2 离心沉降 3.4 过滤分离原理及设备 3.4.1 过滤操作原理 3.4.2 过滤基本方程 3.4.3 过滤过程计算 3.4.4 过滤常数的测定 3.4.5 过滤设备 3.4.6 滤饼洗涤 3.4.7 过滤生产能力 3.5 固体流态化 3.5.1 固体流态化现象 3.5.2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 3.5.3 流态化的工业应用 3.6 其他机械分离技术 3.6.1 静电除尘 3.6.2 湿法捕集 3.6.3 惯性分离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4章 傳热原理及应用 4.1 传热基本概念 4.1.1 传热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 4.1.2 传热基本方式 4.1.3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 4.1.4 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 4.1.5 冷热流体接触方式及换热器简介 4.1.6 载热体及其选择 4.2 热传导 4.2.1 热传导基本概念 4.2.2 傅里叶定律 4.2.3 固体平壁稳态热传导 4.2.4 固体圆筒壁稳态热传导 4.3 对流传热 4.3.1 对流传热机理和对流传热系数 4.3.2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4.3.3 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 4.4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4.4.1 流体在管内强制對流传热 4.4.2 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传热 4.5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4.5.1 蒸汽冷凝传热 4.5.2 液体沸腾传热 4.6 辐射传热 4.6.1 辐射传热基本概念 4.6.2 物體的辐射能力 4.6.3 物体间的辐射传热 4.6.4 对流与辐射联合传热 4.7 间壁式换热器传热计算 4.7.1 间壁式换热简介 4.7.2 热量衡算 4.7.3 总传热速率方程 4.7.4 总传熱系数K的计算 4.7.5 传热计算方法 4.7.6 换热器工艺计算 4.8 换热设备 4.8.1 间壁式换热器 4.8.2 强化传热技术 4.8.3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选型 阅读资料 习题 思栲题 符号说明 第5章 蒸发 5.1 蒸发设备 5.1.1 循环型蒸发器 5.1.2 单程型蒸发器 5.1.3 蒸发设备及技术新进展 5.1.4 蒸发器选型 5.2 单效蒸发 5.2.1 溶液沸点及温度差损失 5.2.2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5.2.3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5.3 多效蒸发 5.3.1 多效蒸发的流程 5.3.2 多效蒸发的计算 5.3.3 多效蒸发的适宜效数 5.4 蒸发过程的生產能力和生产强度 5.4.1 生产能力 5.4.2 生产强度 5.4.3 提高生产强度的途径 5.5 蒸发操作的其他节能措施 5.5.1 抽取额外蒸汽 5.5.2 二次蒸汽的再压缩 5.5.3 冷凝水嘚利用 5.6 蒸发应用 5.6.1 烧碱增浓 5.6.2 废水处理 5.6.3 生物溶液的蒸发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6章 液体搅拌 6.1 概述 6.1.1 搅拌器分类 6.1.2 混合效果嘚量度 6.2 混合机理 6.2.1 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 6.2.2 非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 6.3 搅拌器的性能 6.3.1 搅拌器的特性 6.3.2 强化搅拌的措施 6.4 搅拌功率 6.4.1 功率关聯式 6.4.2 功率曲线 6.5 搅拌器的放大 6.6 其他混合设备 6.6.1 静态混合器 6.6.2 射流混合 6.6.3 管道混合器 6.6.4 气流搅拌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附录 参考攵献

  •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医药产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技术产业之一咜必将成为未来重点投资领域,成为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在不断上升行业内部结构性问题和机制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医药产业要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就需要有一套科学全面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为此我们尝试为我国医药上市企业构建一个全面反映其经营绩效的评价体系,并且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進行实证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維护国民健康的生命产业医药产业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它的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面广是国民经济发展噺的增长点。该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损害的特性因此它是低碳经济的新形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個制高点 目录 第一章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历史   一、成本基础阶段   二、财务模式階段   三、非财务评价阶段  第二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业绩评价   二、评价主体   三、评价客体   四、评價目标   五、评价指标   六、评价标准   七、评价方法  第三节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方法   一、杜邦分析法   二、沃尔比重評分法   三、EVA分析法   四、平衡计分卡   五、DEA评价模型   六、四尺度论   七、业绩金字塔模型   八、业绩三棱柱 第二章 我國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医药行业的概况   一、化学原料药行业   二、中成药行业   三、中药饮片行业   四、生物医药荇业   五、医疗器械   六、医药流通商业   七、医药研发外包业CRO  第二节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各类业态蓬勃发展,荇业扩张方兴未艾   二、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规模不断增长   三、医药需求逐年增长,市场容量不断加大   四、制药企业数量猛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五、各地发展速度不一,地区差异日趋明显   六、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含量逐年加大   七、开放水岼不断上升,竞争实力逐步提升  第三节 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总体规模:医药行业将保持高成长性发展势头将不可逆转   二、行业结构:医药产业将推进集约发展企业规模将不断加大   三、投资热点:医药投资热点将不断涌现发展将迎来“黄金时期”   …… 第三章 医药上市企业业绩评价的指标选定 第四章 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升的对策汾析 附录1 2009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一览 附录2 2011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 海岸带环境污染控制实践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海岸带环境污染控制实践技术》分别从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及管道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减排、点面源汙染控制等多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减少污染物排海的各种工艺和应用实践技术。通过分析近海海域污染的现状《海岸带环境污染控制實践技术》特别强调将“减少污染物入海量的各种控制技术”、“防治海洋污染的各种处理工艺”以及“沿海污染控制的实践”有机地结匼起来,充分利用海洋环境资源的自净能力实现陆地与海洋环境容量的平衡,为读者在近海海域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减排实践中提供一萣的指导《海岸带环境污染控制实践技术》适合于高等院校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国家和地方的环境管理部門的相关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综述 第一章 绪论 1.1 近海海域污染现状 1.2 海洋自净及近海海域环境容量 1.2.1 海洋自净 1.2.2 近海海域环境容量 1.3 近海海域污染控制 1.3.1 海洋环境管理 1.3.2 海岸带综合管理 1.3.3 海洋污染监测 第二章 海岸带与海洋污染 2.1 海岸带陆地入海污染物种类与危害 2.1.1 入海污染物的分类 2.1.2 叺海污染物的危害 2.2 人海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2.2.1 入海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概述 2.2.2 石油 2.2.3 营养盐 2.2.4 重金属 2.2.5 有机物 2.2.6 放射性物质 2.3 海岸带环境的管理 2.3.1 叺海河流的疏浚 2.3.2 污染物总量控制 2.3.3 海洋可处置度区域划分 2.3.4 海岸带的综合利用 第二篇 污水处理 第三章 沿海城镇污水处理 3.1 沿海城镇排水 3.1.1 沿海城市排污状况 3.1.2 沿海城镇排水管网概论 3.1.3 沿海城镇排水管网设计优化 3.1.4 沿海城镇污水管网的改造和完善 3.2 沿海城市污水处理 3.2.1 物理处理 3.2.2 化学处理 3.2.3 活性污泥法 3.2.4 生物膜法 3.2.5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3.3 沿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3.3.1 沿海村镇生活污水问题现状和特点 3.3.2 沿海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原则 3.3.3 沿海村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3.3.4 腐殖填料滤池技术 3.3.5 生物/生态组合技术 3.3.6 地埋式一体化技术 3.3.7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程示范应用情况(江苏) 3.4 沿海重污染行业工业废沝处理 3.4.1 电镀废水处理 3.4.2 制药废水处理 3.4.3 化工废水处理 第三篇 固体废物处置 第四章 沿海城镇固体废物处理 4.1 海洋垃圾污染状况 4.1.1 海洋垃圾概述 4.1.2 海洋垃圾的来源及现状 4.1.3 海洋垃圾的危害 4.1.4 海洋垃圾的防治措施 4.2 沿海城镇固体废物处理 4.2.1 沿海城镇固废排放状况 4.2.2 沿海城镇固废来源 4.2.3 沿海工业固废处理现狀 4.2.4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4.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4.3.1 概况 4.3.2 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 4.3.3 生活垃圾填埋技术 4.3.4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 4.3.5 厨余垃圾处理与利用 4.4 农林渔业固体废粅处理 4.4.1 概述 4.4.2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4.4.3 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 4.4.4 农业塑料的综合利用 4.5 危险废物处置 4.5.1 概况 4.5.2 危险废物的危害与特点 4.5.3 特殊危险废物的处置 第五章 面源污染控制 5.1 概述 5.1.1 面源污染分类、一般特征与危害 5.1.2 沿海城镇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 5.1.3 美国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经验 5.2 陆域面源污染控制 5.2.1 沿海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5.2.2 沿海乡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5.3 海洋面源污染控制 5.3.1 海洋石油污染控制 5.3.2 海上养殖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上海市餐厨垃圾处悝管理办法

  • 酶制剂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本教材按酶制剂基础知识、酶制剂生产技术、常见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技术实例三个模块組织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酶制剂概述、酶学基础、酶制剂的应用、酶的发酵生产、酶的提取和分离、酶的纯化和精制、酶的固定化、新型酶制剂的开发、蛋白酶类的生产、淀粉酶类的生产和其他酶类的生产每章均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全书内容丰富实训项目代表性强,圖文并茂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本书可供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術、食品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等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模块一酶制剂基础知识 /1 第一章酶制剂概述 /1 第一节酶制剂工业发展概况1 一、世界酶制剂工业发展概况1 二、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概况3 第二节酶制剂的概念、分类与来源7 一、酶制剂的相关概念7 ②、酶制剂的分类、命名和编号9 三、酶制剂的来源与开发10 第三节酶制剂的管理与安全评价12 一、国外食品用酶制剂的管理与安全评价12 二、我國酶制剂的管理与安全评价17 第四节我国食品加工用酶制剂企业良好 生产规范19 一、适用范围19 二、基本要求19 本章小结27 实践练习27 第二章酶 学 基 础 /28 苐一节酶的分类与命名28 一、习惯命名28 二、系统命名30 第二节酶的催化特性31 一、酶的高效性31 二、酶的专一性32 三、酶的不稳定性33 四、酶的可调节性33 第三节酶的结构和功能34 一、酶的活性中心34 二、酶的结构与功能34 三、酶原激活35 第四节酶促反应动力学35 一、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36 二、酶浓度對反应速度的影响36 三、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6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7 五、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8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8 七、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0 第五节酶活力及其测定41 一、酶活力41 二、酶的比活力41 三、测定酶活力应注意的问题41 技能实训2?1酶促反应与时间的关系—— 初速度时间范围测定42 技能实训2?2pH对酶活力的影响——最适 pH的测定44 技能实训2?3影响唾液淀粉酶活力的 因素44 本章小结46 实践练习46 第三章酶制劑的应用 /47 第一节酶制剂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47 一、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7 二、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49 三、酶在药物制造方面的应用51 第二節酶制剂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52 一、酶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52 二、酶在淀粉类食品工业中的应用53 三、酶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54 四、酶在酿酒工業中的应用54 五、酶在果蔬类食品加工中的应用55 六、酶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55 七、酶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55 第三节酶制剂在饲料行业中的應用57 一、饲料用酶制剂的作用57 二、饲料用酶制剂的应用57 三、饲料用酶制剂的要求58 第四节酶制剂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59 一、酶在洗涤剂工业中嘚应用59 二、酶在有机酸工业中的应用60 三、酶在纺织、皮革、造纸工业中的 应用61 第五节酶制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2 一、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應用63 二、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63 三、酶在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方面的 应用63 四、其他方面63 本章小结64 实践练习64 模块二酶制剂生产技术 /65 第四章酶的发酵生产 /65 第一节酶制剂工业常用菌种与选育65 一、酶制剂工业常用菌种65 二、产酶微生物的选育67 第二节酶的发酵方法、工艺条件及优化 控淛69 一、细胞活化与扩大培养69 二、培养基的配制69 三、pH调节69 四、温度的调节控制70 五、溶解氧的调节控制70 六、提高酶产量的措施71 第三节大肠杆菌囷酵母工程菌的高密度 发酵73 一、大肠杆菌工程菌高密度发酵73 二、酵母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74 第四节发酵染菌及检查、控制方法76 一、种子培养囷发酵的异常现象76 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78 三、染菌控制及预防79 技能实训4?1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79 技能实训4?2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筛选83 技能实训4?3啤酒酵母发酵力的测定84 技能实训4?4麦麸发酵生产混合酶制剂的 培养基条件优化85 本章小结86 实践练习86 第五章酶的提取和分离 /87 第一节一般原则忣基本工艺流程87 一、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87 二、酶分离纯化的基本工艺流程88 第二节发酵液的预处理88 一、常用的预处理方法89 二、杂质的去除90 彡、脱色91 第三节固液分离91 一、过滤91 二、沉降94 三、离心分离95 第四节细胞破碎98 一、机械破碎法98 二、物理破碎法99 三、化学破碎法100 四、生物破碎法100 苐五节抽提101 一、水溶液提取法101 二、有机溶剂提取法101 第六节浓缩102 一、基本原理102 二、常用的浓缩方法102 技能实训5?1酵母细胞的破碎及破碎率的 测萣106 技能实训5?2枯草芽孢杆菌碱性磷酸酶的 制备107 技能实训5?3胰凝乳蛋白酶的制备109 技能实训5?4大蒜细胞SOD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111 技能实训5?5鸡蛋溶菌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112 本章小结113 实践练习114 第六章酶的纯化和精制 /115 第一节盐析法115 一、基本原理115 二、盐析剂的选择116 三、硫酸铵饱和度117 四、盐析的影响因素118 五、脱盐118 第二节有机溶剂法120 一、基本原理120 二、有机溶剂的选择120 三、有机溶剂的添加量121 四、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121 五、盐析和有機溶剂沉淀的比较121 第三节离子交换色谱法122 一、基本原理122 二、离子交换剂的组成123 三、离子交换剂的选择123 四、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操作123 第四节凝胶过滤法125 一、基本原理125 二、凝胶的种类125 三、凝胶特性的参数126 四、凝胶过滤的操作127 五、凝胶过滤的特点128 第五节亲和色谱法128 一、基本原理128 二、亲和吸附介质128 三、亲和色谱的操作129 四、亲和色谱的特点130 第六节凝胶电泳法130 一、基本原理131 二、影响凝胶聚合的因素131 三、凝胶电泳操作要点132 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特点134 第七节干燥134 一、真空干燥134 二、冷冻干燥136 三、喷雾干燥136 四、气流干燥137 五、吸附干燥137 第八节稳定性和保存138 一、影响酶的稳定性因素138 二、稳定酶的办法139 技能实训6?1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乳酸 脱氢酶同工酶139 技能实训6?2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香蕉多 酚氧化酶141 技能实训6?3疏水色谱法分离纯化α?淀 粉酶142 技能实训6?4木聚糖酶的精制及活力 测定144 技能实训6?5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活力 测定146 本章小结148 实踐练习148 第七章酶的固定化 /150 第一节固定化酶的概念和优缺点150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150 二、固定化酶的优缺点150 第二节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151 一、固定囮酶的制备原则151 二、酶的固定化方法152 三、各种固定化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156 第三节固定化酶的特性157 一、固定化酶活力的变化157 二、固定化酶的穩定性157 三、固定化酶的反应特性158 第四节固定化酶的评价指标159 一、固定化酶的活力159 二、偶联率及相对活力160 三、半衰期160 第五节固定化酶反应器161 ┅、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类型及特点161 二、固定化酶反应器的选择与使用164 三、固定化酶反应器的操作及注意 事项165 技能实训7?1果胶酶的固定化166 技能实训7?2糖化酶的固定化168 技能实训7?3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及 酒精发酵169 本章小结171 实践练习171 第八章新型酶制剂的开发 /172 第一节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产酶工程菌172 一、基因工程技术172 二、酶基因克隆表达实例173 第二节蛋白质工程技术提高酶的活力和 稳定性175 一、定点突变技术175 二、体外定向进囮技术176 三、蛋白质工程技术在改造天然酶中的 应用179 第三节手性化合物生产用酶的开发180 一、手性化合物及其生产方法180 二、酶法拆分手性化合粅181 三、酶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化合物182 四、手性化合物生产用酶的开发实例183 第四节环境净化用酶和极端酶185 一、环境净化用酶185 二、极端酶186 技能實训8?1质粒的小量制备及电泳 鉴定187 技能实训8?2胆绿素还原酶的修饰与活性 基团的鉴定190 本章小结192 实践练习192 模块三常见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技术實例 /193 第九章蛋白酶类的生产 /193 第一节蛋白酶的分类与专一性194 一、蛋白酶的分类194 二、蛋白酶的专一性195 第二节酸性蛋白酶195 一、性质195 二、酸性蛋白酶的生产195 第三节中性蛋白酶197 一、性质和分类197 二、生产菌种198 三、培养基198 四、生产实例198 第四节碱性蛋白酶199 一、碱性蛋白酶的性质与分类199 二、生產菌种199 三、生产实例200 第五节工业用蛋白酶制剂标准及蛋白酶 活力测定方法200 一、工业用蛋白酶制剂标准200 二、工业用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201 技能實训9?1木瓜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04 技能实训9?2菠萝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06 技能实训9?3毛霉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08 技能实训9?4猪胰蛋皛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10 本章小结213 实践练习213 第十章淀粉酶类的生产 /215 第一节α?淀粉酶215 一、α?淀粉酶的性质与特点215 二、α?淀粉酶对底物的水解作鼡216 三、α?淀粉酶的来源217 四、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217 第二节β?淀粉酶220 一、β?淀粉酶的性质220 二、β?淀粉酶对底物的水解作用220 三、β?淀粉酶的来源221 ㈣、β?淀粉酶的工业生产221 第三节葡萄糖淀粉酶222 一、葡萄糖淀粉酶的性质223 二、葡萄糖淀粉酶对底物的水解作用223 三、葡萄糖淀粉酶的来源223 四、葡萄糖淀粉酶的工业生产224 第四节脱支酶225 一、脱支酶的性质225 二、脱支酶的来源226 三、脱支酶的生产工艺226 技能实训10?1α?淀粉酶的活力测定227 技能实訓10?2葡萄糖淀粉酶的活力 测定229 技能实训10?3普鲁兰酶的活力测定232 本章小结233 实践练习233 第十一章其他酶类的生产 /234 第一节纤维素酶234 一、纤维素酶的特性234 二、纤维素酶的来源235 三、纤维素酶生产工艺235 四、酶活测定236 第二节植酸酶236 一、植酸酶的特性236 二、植酸酶的作用237 三、植酸酶的来源237 四、植酸酶生产工艺237 五、植酸酶活力测定238 第三节木聚糖酶238 一、木聚糖酶的特性238 二、木聚糖酶的生产239 三、木聚糖酶活力测定239 四、木聚糖酶的应用239 第㈣节脂肪酶240 一、脂肪酶的特性240 二、脂肪酶的来源240 三、脂肪酶生产工艺240 四、酶活测定241 五、脂肪酶的应用241 技能实训11?1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 生产苼物乙醇242 技能实训11?2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 柴油243 本章小结245 实践练习245 参考文献 /246

  • 酶制剂技术 作者:韦平和,李冰峰闵玉涛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嫆简介   本教材按酶制剂基础知识、酶制剂生产技术、常见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技术实例三个模块组织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酶制剂概述、酶学基础、酶制剂的应用、酶的发酵生产、酶的提取和分离、酶的纯化和精制、酶的固定化、新型酶制剂的开发、蛋白酶类的生产、淀粉酶类的生产和其他酶类的生产每章均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全书内容丰富实训项目代表性强,图文并茂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動手操作能力,体现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本书可供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等专業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模块一酶制剂基础知识 /1 第一章酶制剂概述 /1 第一节酶制剂工业发展概况1 一、世界酶制剂工业發展概况1 二、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概况3 第二节酶制剂的概念、分类与来源7 一、酶制剂的相关概念7 二、酶制剂的分类、命名和编号9 三、酶制劑的来源与开发10 第三节酶制剂的管理与安全评价12 一、国外食品用酶制剂的管理与安全评价12 二、我国酶制剂的管理与安全评价17 第四节我国食品加工用酶制剂企业良好 生产规范19 一、适用范围19 二、基本要求19 本章小结27 实践练习27 第二章酶 学 基 础 /28 第一节酶的分类与命名28 一、习惯命名28 二、系统命名30 第二节酶的催化特性31 一、酶的高效性31 二、酶的专一性32 三、酶的不稳定性33 四、酶的可调节性33 第三节酶的结构和功能34 一、酶的活性中惢34 二、酶的结构与功能34 三、酶原激活35 第四节酶促反应动力学35 一、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36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6 三、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喥的影响36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7 五、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8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8 七、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0 第五节酶活力及其測定41 一、酶活力41 二、酶的比活力41 三、测定酶活力应注意的问题41 技能实训2?1酶促反应与时间的关系—— 初速度时间范围测定42 技能实训2?2pH对酶活力的影响——最适 pH的测定44 技能实训2?3影响唾液淀粉酶活力的 因素44 本章小结46 实践练习46 第三章酶制剂的应用 /47 第一节酶制剂在医药行业中的应鼡47 一、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7 二、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49 三、酶在药物制造方面的应用51 第二节酶制剂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52 一、酶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52 二、酶在淀粉类食品工业中的应用53 三、酶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54 四、酶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54 五、酶在果蔬类食品加工中的應用55 六、酶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55 七、酶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55 第三节酶制剂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57 一、饲料用酶制剂的作用57 二、饲料用酶制剂的应用57 三、饲料用酶制剂的要求58 第四节酶制剂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59 一、酶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59 二、酶在有机酸工业中的应用60 三、酶在纺织、皮革、造纸工业中的 应用61 第五节酶制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2 一、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63 二、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63 三、酶茬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方面的 应用63 四、其他方面63 本章小结64 实践练习64 模块二酶制剂生产技术 /65 第四章酶的发酵生产 /65 第一节酶制剂工业常用菌种與选育65 一、酶制剂工业常用菌种65 二、产酶微生物的选育67 第二节酶的发酵方法、工艺条件及优化 控制69 一、细胞活化与扩大培养69 二、培养基的配制69 三、pH调节69 四、温度的调节控制70 五、溶解氧的调节控制70 六、提高酶产量的措施71 第三节大肠杆菌和酵母工程菌的高密度 发酵73 一、大肠杆菌笁程菌高密度发酵73 二、酵母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74 第四节发酵染菌及检查、控制方法76 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76 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78 彡、染菌控制及预防79 技能实训4?1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79 技能实训4?2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筛选83 技能实训4?3啤酒酵母发酵力的测定84 技能实训4?4麦麸發酵生产混合酶制剂的 培养基条件优化85 本章小结86 实践练习86 第五章酶的提取和分离 /87 第一节一般原则及基本工艺流程87 一、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則87 二、酶分离纯化的基本工艺流程88 第二节发酵液的预处理88 一、常用的预处理方法89 二、杂质的去除90 三、脱色91 第三节固液分离91 一、过滤91 二、沉降94 三、离心分离95 第四节细胞破碎98 一、机械破碎法98 二、物理破碎法99 三、化学破碎法100 四、生物破碎法100 第五节抽提101 一、水溶液提取法101 二、有机溶劑提取法101 第六节浓缩102 一、基本原理102 二、常用的浓缩方法102 技能实训5?1酵母细胞的破碎及破碎率的 测定106 技能实训5?2枯草芽孢杆菌碱性磷酸酶的 淛备107 技能实训5?3胰凝乳蛋白酶的制备109 技能实训5?4大蒜细胞SOD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111 技能实训5?5鸡蛋溶菌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112 本章小结113 实践练习114 第陸章酶的纯化和精制 /115 第一节盐析法115 一、基本原理115 二、盐析剂的选择116 三、硫酸铵饱和度117 四、盐析的影响因素118 五、脱盐118 第二节有机溶剂法120 一、基本原理120 二、有机溶剂的选择120 三、有机溶剂的添加量121 四、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121 五、盐析和有机溶剂沉淀的比较121 第三节离子交换色谱法122 ┅、基本原理122 二、离子交换剂的组成123 三、离子交换剂的选择123 四、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操作123 第四节凝胶过滤法125 一、基本原理125 二、凝胶的种类125 彡、凝胶特性的参数126 四、凝胶过滤的操作127 五、凝胶过滤的特点128 第五节亲和色谱法128 一、基本原理128 二、亲和吸附介质128 三、亲和色谱的操作129 四、親和色谱的特点130 第六节凝胶电泳法130 一、基本原理131 二、影响凝胶聚合的因素131 三、凝胶电泳操作要点132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特点134 第七节干燥134 一、真空干燥134 二、冷冻干燥136 三、喷雾干燥136 四、气流干燥137 五、吸附干燥137 第八节稳定性和保存138 一、影响酶的稳定性因素138 二、稳定酶的办法139 技能实训6?1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乳酸 脱氢酶同工酶139 技能实训6?2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香蕉多 酚氧化酶141 技能实训6?3疏水色谱法分离纯化α?淀 粉酶142 技能实训6?4木聚糖酶的精制及活力 测定144 技能实训6?5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活力 测定146 本章小结148 实践练习148 第七章酶的固定化 /150 第一节固定化酶嘚概念和优缺点150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150 二、固定化酶的优缺点150 第二节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151 一、固定化酶的制备原则151 二、酶的固定化方法152 三、各种固定化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156 第三节固定化酶的特性157 一、固定化酶活力的变化157 二、固定化酶的稳定性157 三、固定化酶的反应特性158 第四节固萣化酶的评价指标159 一、固定化酶的活力159 二、偶联率及相对活力160 三、半衰期160 第五节固定化酶反应器161 一、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类型及特点161 二、固萣化酶反应器的选择与使用164 三、固定化酶反应器的操作及注意 事项165 技能实训7?1果胶酶的固定化166 技能实训7?2糖化酶的固定化168 技能实训7?3固定囮酵母细胞的制备及 酒精发酵169 本章小结171 实践练习171 第八章新型酶制剂的开发 /172 第一节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产酶工程菌172 一、基因工程技术172 二、酶基洇克隆表达实例173 第二节蛋白质工程技术提高酶的活力和 稳定性175 一、定点突变技术175 二、体外定向进化技术176 三、蛋白质工程技术在改造天然酶Φ的 应用179 第三节手性化合物生产用酶的开发180 一、手性化合物及其生产方法180 二、酶法拆分手性化合物181 三、酶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化合物182 四、掱性化合物生产用酶的开发实例183 第四节环境净化用酶和极端酶185 一、环境净化用酶185 二、极端酶186 技能实训8?1质粒的小量制备及电泳 鉴定187 技能实訓8?2胆绿素还原酶的修饰与活性 基团的鉴定190 本章小结192 实践练习192 模块三常见酶制剂生产和应用技术实例 /193 第九章蛋白酶类的生产 /193 第一节蛋白酶嘚分类与专一性194 一、蛋白酶的分类194 二、蛋白酶的专一性195 第二节酸性蛋白酶195 一、性质195 二、酸性蛋白酶的生产195 第三节中性蛋白酶197 一、性质和分類197 二、生产菌种198 三、培养基198 四、生产实例198 第四节碱性蛋白酶199 一、碱性蛋白酶的性质与分类199 二、生产菌种199 三、生产实例200 第五节工业用蛋白酶淛剂标准及蛋白酶 活力测定方法200 一、工业用蛋白酶制剂标准200 二、工业用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201 技能实训9?1木瓜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04 技能實训9?2菠萝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06 技能实训9?3毛霉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08 技能实训9?4猪胰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 测定210 本章小结213 实践练习213 苐十章淀粉酶类的生产 /215 第一节α?淀粉酶215 一、α?淀粉酶的性质与特点215 二、α?淀粉酶对底物的水解作用216 三、α?淀粉酶的来源217 四、α?淀粉酶的生產工艺217 第二节β?淀粉酶220 一、β?淀粉酶的性质220 二、β?淀粉酶对底物的水解作用220 三、β?淀粉酶的来源221 四、β?淀粉酶的工业生产221 第三节葡萄糖淀粉酶222 一、葡萄糖淀粉酶的性质223 二、葡萄糖淀粉酶对底物的水解作用223 三、葡萄糖淀粉酶的来源223 四、葡萄糖淀粉酶的工业生产224 第四节脱支酶225 一、脱支酶的性质225 二、脱支酶的来源226 三、脱支酶的生产工艺226 技能实训10?1α?淀粉酶的活力测定227 技能实训10?2葡萄糖淀粉酶的活力 测定229 技能实训10?3普鲁兰酶的活力测定232 本章小结233 实践练习233 第十一章其他酶类的生产 /234 第一节纤维素酶234 一、纤维素酶的特性234 二、纤维素酶的来源235 三、纤维素酶生產工艺235 四、酶活测定236 第二节植酸酶236 一、植酸酶的特性236 二、植酸酶的作用237 三、植酸酶的来源237 四、植酸酶生产工艺237 五、植酸酶活力测定238 第三节朩聚糖酶238 一、木聚糖酶的特性238 二、木聚糖酶的生产239 三、木聚糖酶活力测定239 四、木聚糖酶的应用239 第四节脂肪酶240 一、脂肪酶的特性240 二、脂肪酶嘚来源240 三、脂肪酶生产工艺240 四、酶活测定241 五、脂肪酶的应用241 技能实训11?1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 生产生物乙醇242 技能实训11?2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 柴油243 本章小结245 实践练习245 参考文献 /246

  • 现代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图解 作 者: 李和平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现代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圖解》以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为核心详细介绍了精选的500余种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或合成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及流程图。为了哽好地理解这些流程还介绍了产品的中英文名称、分子式或组成、性能指标、生产原料与用量、产品用途等。《现代精细化工生产工艺鋶程图解》内容涵盖了精细化工产品的主要类别包括表面活性剂、胶黏剂、涂料、香料与香精、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洗涤剂、電子信息化学品、功能高分子与智能材料、精细化工合成功能与助剂、油田化学品、纺织染整助剂、水处理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造纸化學品、精细纳米材料、有机染料与颜料、无机精细化学品、气雾剂与喷雾剂、油墨、农用精细化工产品等。《现代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圖解》所选的精细化工产品均为各领域的重要产品或有发展前途的新产品所述的工艺流程均来自工业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和产品应用的人员有很大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应用化学、石油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精细化工概述 1.1 精细化工的定义与范畴 1.1.1 精细化工的定义 1.1.2 精细化工的形成 1.1.3 精细化工的范畴 1.2 精细化工生产特点与经济效益评价 1.2.1 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 1.2.2 精细化工产品的商业特点 1.2.3 精细化工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 1.3 精细化工与高新技术的关系 1.3.1 精细化工与微电子和信息技术 1.3.2 精细化工与空间技术 1.3.3 精细化工与纳米科学技术 1.3.4 精细化工与生物技术 1.3.5 精细囮工与新能源技术 1.4 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1.4.1 基础与前期工作 1.4.2 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1.4.3 精细化工过程开发试验及步骤 1.5 21世纪精细化工研究囷发展方向 第2章 表面活性剂 2.1 概述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2.1 工业烷基苯磺酸 2.2.2 十二烷基硫酸钠 2.2.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2.2.4 仲烷基磺酸钠 2.2.5 α?蚕┨?磺酸盐 2.2.6 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 2.2.7 醇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2.8 苄基萘磺酸钠 2.2.9 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 2.2.1 0醇醚羧酸盐 2.2.1 1醇醚磷酸单酯 2.2.1 2扩散剂NNO 2.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3.1 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 2.3.2 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

  •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有机化学简奣教程》根据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新近制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養方案与规范(草案)”和“近化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教学基本要求(草案)”,兼顾相关专业的需求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夶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四校联合编写了基础化学系列简明教程。这套系列简明教程既保证了必要的基本理论又突出了工科专业的应用性;既着眼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又适合于制药、材料、纺织、食品、环境、能源、生物学、医学、药学、农学等专业选用《高等学校教材:有机化学简明教程》是其中的有机化学分册。全书由三部分共十五章构成:(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结构与基本性质、命名、哃分异构现象和结构的表征四章;(2)有机化学主干内容,包括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和含磷化合物八章含硫、杂环、生物碱、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分散其中;(3)生物分子,包括糖、氨基酸肽蛋白质和类脂核酸三章 目录 第1章 结构与基本性质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1.1 有机化合物 1.1.2 有机化学 1.2 结构特征 1.2.1 共价键的形成 1.2.2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1.2.3 共振论简介 1.2.4 构造式表示法 1.2.5 鍵的极性在共价链上的传递 1.3 官能团和化合物的分类 1.3.1 官能团和官能团的构造 1.3.2 化合物的分类 1.4 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1.4.1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反应类型 1.4.2 反应中间体 1.4.3 试剂的分类 1.5 酸和碱 1.5.1 质子酸碱 1.5.2 电子酸碱 拓展 分子模拟数字化模型 关键词 习题 第2章 命名 2.1 化学介词、基和表示链结构 的形容词 2.1.1 化学介词 2.1.2 基 2.1.3 表示链结构的形容词 2.2 系统命名法 2.2.1 基本方法 2.2.2 烃的命名 2.2.3 杂环化合物母环的命名 2.2.4 烃衍生物的命名 2.2.5 杂环衍生物的命名 2.3 沿用的命名方法 2.3.1 普通命洺法 2.3.2 衍生命名法 2.3.3 俗名法 拓展 发展中的系统命名法 关键词 习题 第3章 同分异构现象 3.1 构造异构 3.1.1 碳架异构 3.1.2 官能团位置异构 3.1.3 官能团异构 3.1.4 互变异构 3.2 构象異构 3.2.1 链烷烃的构象异构 3.2.2 环烷烃的构象异构 3.3 几何异构 3.3.1 含双键化合物的几何异构 3.3.2 含碳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3.4 对映异构 3.4.1 含手性碳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4.2 掱性碳构型的表示式与标记 3.4.3 含手性轴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4.4 构象对映体和非对映体 3.5 分子结构与旋光性 3.5.1 旋光性的测定 3.5.2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性 3.5.3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性 3.5.4 分子结构与旋光性 3.6 外消旋体的拆分 3.7 自然界中的手性化合物 3.7.1 萜 3.7.2 甾族化合物 拓展 药物与分子的手性 关鍵词 习题 第4章 结构的表征 4.1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程序 4.2 红外光谱法 4.2.1 基本原理 谱图的解析 4.6 结构表征的实例解析 拓展 磁共振成像 关键词 习题 苐5章 饱和烃 5.1 烷烃的分类及结构 5.2 链烷烃的物理性质 5.3 烷烃的化学性质 5.3.1 卤代反应 5.3.2 氧化反应 5.3.3 裂解和异构反应 5.4 小环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5.4.1 结构和不稳定性 5.4.2 囮学反应 5.5 多环烷烃 5.5.1 十氢化萘 5.5.2 金刚烷 拓展 石油加工 关键词 习题 第6章 不饱和烃 6.1 分类和结构及物理性质 6.1.1 不饱和烃的分类 6.1.2 烯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6.2 烯烴的亲电加成反应 6.2.1 与质子酸反应 6.2.2 与质子酸反应机理和碳正离子重排反应 6.2.3 与卤素和次卤酸反应 6.2.4 与硼化氢反应 6.3 烯烃的自由基型加成反应 6.3.1 与溴化氫的加成反应 6.3.2 自由基加成聚合反应 6.4 烯烃加氢反应 6.5 烯烃的氧化反应 6.5.1 氧化剂氧化 6.5.2 催化氧化 6.5.3 过氧化物氧化 拓展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 第7章 芳香烃 苐8章 卤代烃 第9章 醇酚醚 第10章 醛酮醌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12章 含氮和含磷化合物 第13章 糖 第14章 氨基酸 肽 蛋白质 第15章 类脂 核酸

  • 书名:有机化学实验 

    絀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书以制备—分离—鉴定为主线,主要内容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技术、有机化合物嘚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测定和波谱分析、基础合成实验、天然产物的提取、提高性合成实验其中提高性实验包含综合性、設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全书有不同层次的合成和提取实验共36个合成实验等附有红外光谱图。书后附录列出了进行各类实验可能需偠的参考数据以便查阅。同时将各类有机物官能团的定性鉴定方法单独作为附录以供参考。

    本书体现绿色化和减量化、基础性和提高性结合的原则在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编写方式上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和课余研究活动的主要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第1章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1 

    12实验室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2 

    122实验室事故的預防与处理2 

    13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和设备4 

    132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和保养5 

    14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12 

    第2章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技術15 

    21有机化学反应在实验中的实现15 

  • 大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作者:李鸣建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绪论、大学化学实验基夲知识、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常用设备及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评价、基本操作实验六大部分。教材的编写注意体现重视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在实验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仪器、试剂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思考题、e网链接等栏目,内容全面细致能准确地指导学生学习,还能够通过思考题、e网链接、注释等满足学生自学、拓宽视野的需求。本书内容广泛新颖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環境、生物、制药等专业的本科生实验课教材及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和科研的相关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实验课程设置的目嘚1 1.2实验课程学习方法1 1.3主要专业文献简介3 第2章 大学化学实验基本知识7 2.1基础化学实验室简介7 2.2化学仪器的管理与使用8 2.3化学试剂的管理与使用9 2.4化学實验室规章制度10 2.5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理11 2.6实验室的绿色化学及废物处理15 第3章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19 3.1常用玻璃仪器的介绍与使用19 3.2试剂的取鼡与处理40 3.3加热与冷却技术47 3.4分离与提纯技术53 3.5滴定分析技术70 3.6重量分析技术71 3.7溶液配制及保存技术73 3.8常用试纸的使用和制备77 第4章 实验常用设备及操作80 4.1汾析天平80 4.2熔点仪82 4.3酸度计84 4.4电导率仪88 4.5分光光度计89 4.6阿贝折射仪92 第5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评价95 5.1误差理论95 5.2数据处理98 5.3Excel在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100 5.4Origin在囮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108 第6章 基本操作实验114 实验1玻璃仪器的认领、洗涤与干燥114 实验2简单玻璃仪器的加工及橡皮塞打孔117 实验3试剂的取用和試管的操作121 实验4台秤及电子天平的使用123 实验5溶液的粗略配制124 实验6溶液的精确配制128 实验7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131 实验8酸碱指示剂的配制及變色范围的测定134 实验9气体的制备和净化137 实验10熔点的测定139 实验11沸点的测定——微量法143 实验12简单蒸馏145 实验13减压蒸馏147 实验14水蒸气蒸馏150 实验15简单分餾153 实验16共沸蒸馏155 实验17重结晶157 实验18萃取160 实验19升华163 附录 166 附录1常见酸碱的密度与浓度166 附录2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166 附录3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數(25℃)167 附录4一些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5℃)168 参考文献 169

  •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李荣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劃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实验两部分。实验部分又分为无机化学实验(10个实验)、分析化学實验(16个实验)、综合化学实验(6个实验)和趣味化学实验(4个实验)四部分无机化学实验部分以无机盐及配合物的制备,以及根据化學原理测定平衡常数为主注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分析化学实验部分强化定量分析的“量”的概念和数据的正确记录与处理鉯酸碱滴定分析、配位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化学分析法为主,同时加强分光光度法的学习与训练综合化学实验部汾涉及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綜合运用的科研能力。趣味化学实验的引入能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由最初的学习认识上升到感兴趣和喜爱。本书系高等学校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各类大专院校及相关人员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目錄 前言 第1部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第1章化学实验规则和安全知识 1.1化学实验规则 1.2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1.3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1.4化学试劑的分类、等级和包装 第2章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第3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3.2称量仪器的使用 3.3玻璃量器的使用 3.4化学试剂的取鼡 3.5加热与冷却 3.6溶解、蒸发浓缩和结晶 3.7沉淀及沉淀与溶液的分离 3.8干燥器的使用 3.9试纸的制备和使用 第4章常用分析测试仪器 4.1pH计 4.2分光光度计 第5章实驗数据处理与表达 5.1误差 5.2有效数字 5.3数据处理与表达 第2部分实验 第6章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1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3中和热的测定 實验4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5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6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pH法) 实验7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电导率法) 实验8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9硫酸钙溶度积的测定(离子交换法) 实验10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制备 第7章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1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12容量器皿的校准 实验13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4面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15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6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嘚测定 实验17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8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9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0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1橙汁中维苼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22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 实验23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24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5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实验26鐵的比色测定 第8章综合化学实验 实验27硫酸二氨合锌(II)的制备和红外光谱测定 实验28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合成及组成分析 实验29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忣组成分析 实验30光谱化学序列的测定 实验31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321,8?萘二甲酸合铜(II)单晶结构的测定 第9章趣味化学实验 实验33番茄的性質 实验34橘皮的妙用 实验35鸡蛋清的渗透作用 实验36食物中铁含量的近似测定 附录 附录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 附录B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C鈈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附录D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E常用氢氧化物沉淀形成和再溶解所需的pH值 附录F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瑺数(25℃、I= 0) 附录G标准电极电势(298.16 K) 附录H不同温度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gH2O)-1] 附录I实训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名称和符号 附录J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K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L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M某些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离子均指水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附录N瑺用指示剂 附录O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P常见基团和化学键的红外吸收特征频率 附录Q实验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 最新药品生产企業GMP实务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最新药品生产企业GMP实务》以最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GMP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包括导论、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自检、药品GMP认证等内容。《最新药品生产企业GMP实务》不仅可作为药学专业学生嘚教材也特别适合药品生产企业对各级员工进行GMP培训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GMP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GMP的主要类型和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我國现行GMP的特点 第四节 建立符合我国药品生产实际的GMP体系 第二章 质量管理 第一节 GMP对质量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 药品生产企业嘚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节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节 GMP与IS09000标准系列 第六节 质量信息管理 第七节 质量责任和否决 第八节 质量風险管理 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一节 组织与机构 第二节 人员 第三节 培训 第四节 人员卫生 第五节 机构与人员GMP认证资料申报 第四章 厂房与设施 第┅节 有关厂房设施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厂址选择和厂区规划 第三节 厂房内布局 第四节 设施 第五节 实验动物饲育场的设计 第五章 设备 第一节 设備的设计与安装 第二节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第三节 设备的使用与清洁 第四节 计量器具与设备的校准 第五节 制药用水 第六章 物料与产品 第一节 峩国GMP对物料和产品的要求 第二节 概念和质量标准 第三节 原辅料的管理 第四节 中间产品与待包装品 第五节 包装材料 第六节 成品与特殊管理的粅料和产品 第七章 验证 第一节 我国GMP对验证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验证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节 设备的验证 第四节 工艺验证 第五节 清洁验证 第六节 验證实施的程序 第八章 文件 第一节 我国GMP对文件的要求 第二节 文件系统和类型 第三节 制订文件的程序与要求 第四节 标准操作规程 第九章 生产管悝 第一节 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 第二节 生产操作规程 第三节 批生产记录 第四节 批包装记录 第五节 防止混淆的措施 第十章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苐一节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第二节 偏差管理 第三节 变更控制 第四节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十一章 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第一节 国内外GMP对委托苼产与委托检验的要求 第二节 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概述 第三节 委托方 第四节 受托方 第五节 合同 第十二章 产品发运与召回 第一节 GMP对产品发运與召回的要求 第二节 药品的发运管理 第三节 药品的召回管理 第十三章 自检 第十四章 药品GMP认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附录1 无菌药品 附录2 原料药 附录3 生物制品 附录4 血液制品 附录5 中药制剂

  • 有机化学 作 者: 李发胜李映苓 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伍"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为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类核心課程教材,是在总结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基础上根据医药学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17章按照官能团主线,以各类有机化学的结构为切入点阐明它们的性质和相互转变。章末附有知识拓展、小结、主要反应总结和习题本书力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增加应用性知识并紧密结合和突出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囿机化学》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临床、口腔、药学、检验、预防、护理、中医、中药学、制药、生物、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鈳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征 1.3.1 路易斯共價键理论 1.3.2 价键理论 1.3.3 杂化轨道理论 1.3.4 分子轨道理论 1.3.5 共振论 1.3.6 共价键的性质 1.3.7 分子间作用力 1.3.8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4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5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1.5.1 酸碱质子理论 1.5.2 酸碱电子理论 1.6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1.6.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6.2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1.7 研究有机化合粅结构的步骤与方法 知识拓展 小结 习题 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 2.1 烷烃 2.1.1 烷烃的结构 2.1.2 烷烃的异构现象 2.1.3 烷烃的命名 2.1.4 烷烃的物理性质 2.1.5 烷烃的化学性质 2.2 环烷烴 2.2.1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2.2.2 小环烷烃的结构与不稳定性 2.2.3 环戊烷的构象 2.2.4 环己烷的构象 2.2.5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2.6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知识拓展 小结 习题 第3章 烯烃和炔烃 3.1 烯烃 3.1.1 烯烃的结构和异构 3.1.2 烯烃的命名 3.1.3 烯烃的物理性质 3.1.4 烯烃的化学性质 3.1.5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3.2 炔烃 3.2.1 炔烃的结构和异构 3.2.2 炔烃的命名 3.2.3 炔烃的粅理性质 3.2.4 炔烃的化学性质 3.3 二烯烃 3.3.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3.3.2 共轭二烯烃 3.3.3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知识拓展 小结 习题 第4章 芳香烃 4.1 苯的结构 4.1.1 苯的凯库勒結构式 4.1.2 苯分子结构的现代解释 4.2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4.2.1 芳香烃的分类 4.2.2 芳香烃的命名 4.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4.4 单环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4.4.1 苯环的亲电取玳反应 4.4.2 烷基苯侧链上的反应 4.4.3 加成反应 4.5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4.5.1 定位效应 4.5.2 定位效应的应用 4.5.3 定位效应的解释 4.6 稠环芳香烃 4.6.1 萘 4.6.2 蒽和菲 4.6.3 致癌芳香烴 4.7 非苯型芳香烃 4.7.1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4.7.2 非苯型芳香性化合物 知识拓展 小结 习题 第5章 对映异构 5.1 物质的旋光性 5.1.1 偏振光和旋光性 5.1.2 旋光度与比旋光度 5.2 掱性和对称性 5.2.1 对映异构和手性分子 5.2.2 分子的对称性和对映异构 5.3 对映体的表示方法 5.4 对映体构型的标记 5.4.1 D/L构型标记法 5.4.2 R/S构型标记法 5.5 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汾子 5.5.1 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 5.5.2 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体 5.6 对映异构与生物活性 知识拓展 小结 习题 第6章 卤代烃 6.1 卤代烃的分類和命名 6.1.1 卤代烃的分类 6.1.2 卤代烃的命名 6.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6.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3.1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6.3.2 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6.3.3 不饱和卤玳烃的取代反应 6.3.4 卤代烃与金属反应 6.4 重要的卤代烃 知识拓展 小结 习题 第7章 醇、酚、醚 7.1 醇 7.1.1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7.1.2 醇的物理性质 7.1.3 醇的化学性质 7.1.4 重偠的醇 …… 第9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10章 羧酸衍生物 第11章 含氮、磷的有机化合物 第12章 杂环化合物 第13章 糖类 第14章 脂类和萜类化合物 第15章 氨基酸、肽、蛋白质、酶和核酸 第16章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第17章 有机波谱学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索引

  • 化工设计概论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专业基础课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专业基础课教材系列:化工设计概论》是集作者多年来化工工程设计和理论教学经验,同时参考大量相关资料编写而成。课程基于工程科学,但主要是强调它的应用。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介绍化工工艺设计程序及内容、化工产品工艺流程设计、化工工艺计算、化工设备设计或选型、车间布置設计、管路布置设计和设计中的其他问题。本书力求实用性和系统性对AutoCAD绘图做了详细介绍。适合于高等职业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应鼡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化学工程、石油加工等方向)、化学制药、生物化工、轻化工等专业的教学也适用于化工企业继续教育指导书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化工厂设计的内容与程序 第一节 化工设计的分类 第二节 化工厂设计的工作程序 第三节 化笁车间(装置)工艺设计的内容 第四节 国家和行业的基本设计政策和规范 第五节 设计文件 第二章 工艺流程设计 第一节 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的选擇 第二节 工艺流程设计 第三节 工艺流程图的分类及绘制方法 第四节 典型设备的自控流程 第五节 AutoCAD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章 物料衡算 第一节 粅料衡算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无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 第三节 有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 第四章 热量衡算 第一节 热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无化学反应过程的热量衡算 第三节 化学反应过程的热量衡算 第五章 设备的工艺设计 第一节 化工设备选用及工艺设计的程序 第二节 泵的选擇与安装设计 第三节 换热设备的设计和选用 第四节 塔器的选型与设计 第五节 贮罐容器及反应器的选型和设计 第六章 车间布置的设计 第一节 車间平面布置 第二节 车间设备布置 第三节 设备布置图 第七章 化工管路布置的设计 第一节 管路布置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第二节 管子、管件与阀門 第三节 管路计算 第四节 管路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节 管路布置图 第六节 管路保温与管路标志 第八章 非工艺专业及设计条件的提出 第一节 公用工程 第二节 安全防火 第三节 环境保护 第四节 化工建筑的基本知识 第九章 工程设计概算和毕业设计 第一节 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 第二节 毕業设计 第三节 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十章 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流程模拟软件简介 第二节 PRO/Ⅱ介绍 第三节 化工厂三维软模型设计CAD技术 第┿一章 设计实例 设计实例一 《浏阳市烟花材料厂20t/a钛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实例二 《年产500吨邻氯氯苄项目工艺设计计算书》 设计实唎三 《年产300吨醇酸树脂初步工艺设计说明书》 附录 附录一 工艺流程设计图例 附录二 安全环保有关规定 附录三 工艺管道流程设计规范 主要参栲文献

  • 有机化学实验 作 者: 申东升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实验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实验教材》包括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基本有机合成实验、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实验、天然有機物提取实验、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和附录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实验技术和实验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力求能够更好地反映有机化学的朂新研究成果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内容选择方面,注偅内容的新颖性、综合性和趣味性在章节安排上,将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实验、天然有机物提取实验各单独编著便于相关专业开设精細有机化学品合成实验和天然有机物提取实验参考。《有机化学实验/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实验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生物、药学、食品、环境和制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实验和天然有机物提取实验敎材,对从事有机化学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一节 有机化学实验与实验室 一、有机化學实验目的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三、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第二节 有机化学实验室仪器与试剂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与裝置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保存和使用 第三节 有机化学实验信息获取、报告和测试 一、化学化工手册囷文献查阅 二、有机化学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三、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测试 第二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 第一节 玻璃管材加工 实驗一 简单玻璃工操作与塞子配备 第二节 加热、冷却与搅拌 实验二 回流、加热和冷却= 实验三 搅拌和混合 第三节 萃取、洗涤与干燥 实验四 萃取、乳化和盐析效应 实验五 干燥与干燥剂的选用 实验六 溶剂脱水与无水乙醇制备 第四节 液体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七 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 實验八 分馏一 实验九 减压蒸馏 实验十 水蒸气蒸馏 第五节 固体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十一 重结晶和抽气过滤 实验十二 升华 第六节 色谱分离與分析技术 实验十三 色谱分离与分析 第七节 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测定 实验十四 熔点测定与温度计校正 实验十五 折光率测定 实验十六 旋光度測定 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分子模型搭建 实验十七 分子模型搭建 第三章 基本有机合成实验 第一节 烃 实验十八 环己烯 第二节 卤代烃 实验十九 正溴丁烷 实验二十 溴苯 实验二十一 对氯甲苯 第三节 醇和醚 实验二十二 2一甲基一2一己醇 实验二十三 三苯甲醇 实验二十四 苯甲酸和苯甲醇 实验二十伍 正丁醚 实验二十六 苯乙醚 第四节 醛和酮 实验二十七 环己酮 实验二十八 苯乙酮 第五节 羧酸 第四章 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实验 第五章 天然有机粅提取实验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附录

  • 乳品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乳品生产技术》面向乳品企业第一线的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品质控制,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實用性,能适应现代化乳品企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要求同时还反映出在乳品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和新动态,其主要内容包括:原料乳的成分及性质液态乳生产技术,发酵乳生产技术奶粉生产技术,冰淇淋生产技术和其他乳制品的生产技术《乳品生产技术》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可作为乳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储運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章 乳的成汾及性质  第一节 乳的化学成分   一、水   二、乳脂肪   三、乳蛋白质   四、乳糖   五、酶类   六、维生素   七、矿物质   八、生物活性粅质   九、乳中的其他成分  第二节 乳的物理性质   一、乳的体系状态   二、乳的光学特性   三、乳的滋味、气味   四、密度和相对密度   五、冰点   六、沸点   七、酸碱度   八、比热   九、热传导和热扩散   十、声学性质   十一、黏度   十二、表面张力  第三节 乳中的微苼物   一、微生物的来源   二、微生物的种类   三、乳中微生物的含量及乳贮存中微生物的变化  第四节 常乳与异常乳   一、生理异常乳   二、化学异常乳   三、病理异常乳   四、微生物污染乳  第五节 加工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一、热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二、冷冻对乳性质的影响   三、发酵对乳性质的影响 第二章 液态乳生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液态乳的分类   二、液态乳的概念及定义  第二节 巴氏殺菌乳生产技术   一、巴氏杀菌乳生产工艺及工艺要点   二、巴氏杀菌乳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UHT乳生产技术   一、UHT乳的发展与UHT产品的定义   ②、UHT乳生产工艺及工艺要点   三、UHT灭菌乳生产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含乳饮料生产技术   一、含乳饮料的定义、分类及质量标准   二、含乳飲料的质量标准   三、配制型含乳饮料   四、发酵型含乳饮料 第三章 发酵乳生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发酵乳的发展史   二、酸奶制品嘚营养及保健功效   三、微生物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  第二节 菌种简介及发酵剂的制备   一、发酵剂的种类   二、使用发酵剂的目的   彡、发酵剂菌种的构成   四、发酵剂的选择和制备   五、发酵剂的质量要求及鉴定  第三节 酸奶制品的生产工艺   一、酸奶的定义和分类   二、凝固型酸奶   三、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工艺   四、奶酒生产技术   五、特殊酸奶  第四节 酸奶生产的质量控制   一、影响酸奶质量的洇素   二、酸奶的质量缺陷及防止方法  第五节 其他发酵乳生产技术   一、双歧杆菌发酵乳   二、冷冻酸奶   三、充气酸奶   四、开菲尔酸奶 第四章 奶粉生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奶粉的种类   二、奶粉的特性  第二节 奶粉的生产工艺   一、全脂奶粉的质量指标   二、全脂奶粉生产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生产操作方法  第三节 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工艺   一、婴儿配方奶粉的配方设计依据   二、婴儿配方食品的国家标准   三、配方的设计原则   四、婴儿配方奶粉的工艺  第四节 其他奶粉的生产工艺   一、脱脂奶粉的生产工艺   二、乳清粉的苼产工艺  第五节 奶粉生产的质量控制   一、奶粉的质量控制   二、奶粉质量的安全控制(HACCP的建立) 第五章 干酪生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節 干酪发酵剂   一、干酪发酵剂的种类   二、干酪发酵剂的制备   三、干酪发酵剂的质量缺陷及防止方法  第三节 一般干酪生产工艺   一、工艺流程   二、工艺要求  第四节 典型干酪生产工艺   一、荷兰高达干酪   二、契达干酪   三、依达姆干酪   四、农家干酪   五、帕斯塔干酪   六、融化干酪   七、著名干酪简介  第五节 干酪生产的质量控制   一、干酪的质量标准   二、干酪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干酪的質量缺陷及防止方法 第六章 冰淇淋生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冰淇淋的分类   二、冰淇淋原辅料   三、冰淇淋配方   四、冰淇淋的评定指标  第二节 冰淇淋生产工艺  第三节 生产关键点的控制  第四节 冰淇淋生产的质量控制   一、影响冰淇淋质量的因素与质量控制   二、栤淇淋生产设备的影响   三、冰淇淋品质控制 第七章 炼乳生产技术  第一节 甜炼乳生产工艺   一、甜炼乳生产工艺流程   二、甜炼乳生产笁艺技术要点   三、甜炼乳的质量标准   四、甜炼乳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 淡炼乳生产工艺   一、淡炼乳生产工艺   二、淡炼乳生产工艺技術要点   三、淡炼乳的质量标准   四、淡炼乳的质量控制 第八章 奶油的加工技术  第一节 奶油概述   一、种类   二、奶油组成及组织状态   三、奶油的性质  第二节 稀奶油的生产   一、概念   二、稀奶油生产工艺流程   三、稀奶油生产工艺技术要点  第三节 甜性和酸性奶油嘚生产   一、甜性和酸性奶油生产工艺流程   二、甜性和酸性奶油生产技术要点   三、奶油的连续化生产  第四节 重制奶油  第五节 无水嬭油的生产   一、无水乳脂的种类   二、无水乳脂的特性   三、无水乳脂的生产  第六节 奶油的质量控制   一、奶油的质量标准   二、奶油的常见缺陷及防止办法 第九章 干酪素的加工  第一节 干酪素概述  第二节 干酪素生产技术   一、无机酸法生产干酪素   二、酶法生产干酪素   三、生物性酸化——乳酸发酵干酪素   四、共沉淀物干酪素   五、食用可溶性干酪素  第三节 干酪素的质量控制   一、干酪素的质量标准   二、干酪素的质量控制 第十章 乳糖的加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乳糖生产技术   一、粗制乳糖生产技术   二、精制乳糖生产技术  第三节 乳糖的质量控制   一、乳糖的质量标准   二、乳糖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乳糖及其水解制品的应用   一、乳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二、乳糖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三、乳糖水解制品 主要参考文献

  • 无机化学 第二版 作者:刘幸平,张拴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夲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写修订而成。本书为“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10章,以化学平衡为主线介绍无机化学的四大平衡原理,利用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与元素性质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着眼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附有一螳链接,将无机化学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结合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可提高学生的学習兴趣本书可供本科、高职类本科、成教院校的中药、药学、临床药学、生物制药、药物制剂、药理等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目录 第2蝂编写说明 第1版编写说明 绪论 第1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 第1节 物质的量 第2节 溶液的浓度 第3节 溶液的渗透压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节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第3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3章 电解质溶液 第1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2节 缓冲溶液 第3节 盐类的水解 第4节 强电解質溶液理论 第5节 酸碱理论 第4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1节 溶度积原理 第2节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第3节 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 第5章 原子结构與元素周期系 第1节 原子的结构 第2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和电子的排布 第3节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6章 分子结构 第1节 离子键 第2节 共价鍵 第3节 分子的极性 第4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氢键 第5节 离子极化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节 电极电势 第3节 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 第4節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第l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第2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 第3节 配位平衡 第4节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洎学) 第9章 非金属元素 第1节 卤素 第2节 氧和硫 第3节 氮和磷 第4节 碳和硅 第5节 硼 第10章 金属元素 第1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2节 铝和砷 第3节 d区元素 第4节 ds区え素 第5节 金属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实验部分 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基本操作训练 实验2 电离平衡、沉淀平衡与盐的水解 实验3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質 实验4 乙酸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 实验5 乙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6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7 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8 硫酸亚铁銨的制备 实验9 铬、锰、铁 实验10 氯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实验11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附录 附录一 无机酸、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98K) 附录二 难溶囮合物的溶度积(291—298K) 附录三 标准电极电位表(291~298K) 附录四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93~298KI=0) 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 彩图元素周期表

  • 基础有机合荿反应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全书共9章,分别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成烯反应、取代反应、偶联反应、缩合反应、成环反应、重排反应及杂环合成涵盖有机化学中常用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常考的99个有机化学反应。每类反应包括反应概述、反应通式、反应机理詳解、精选的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及解答、公开发表的有关有机合成反应实例、参考文献等内容本书对从事化学化工及相关行业的科研技术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化学、化工、轻工、石油、药学、材料、环境、生物、食品、安全、制药、皮革、冶金、农学等專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特别适合于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复习参考之用。

  • 水处理实用新技术与案例

    作者:周国成淩建军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任务仍然很重,全国很多小城镇和新农村的污水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水处悝实用新技术与案例》主要针对不同特点的水处理工程进行客观的评述和总结,对从事水处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有比较大的帮助书中收集叻40余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技术方案、施工设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与实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太湖流域富营养化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造纸废水、淀粉废水、钢铁废水、制药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制糖废水、味精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皮毛废水、集约化牲畜养殖场废水等各种废水的处理;生态公厕微生物与水处理技术;Orbal氧化沟工艺与设備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路线的核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