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的数学日记200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115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11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义;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2、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同学们,课前让你们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现在同桌;(一)、谁愿意把你整理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耿晓燕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的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灵活的解决问题,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的&&整理和复习&&作品,预习作业:完成数学书56页57页习题。 教学流程: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同学们,课前让你们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现在同桌俩互相说说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板书课题)
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一)、谁愿意把你整理的知识向大家汇报一下?你都整理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请几位学生上来展示,教师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由学生互相评价,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师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板书: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二)、看来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还真不少,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把这些知识很清楚很有条理的展示出来,你们认为用什么形式比较好呢?(表格)(三)、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表格(1): (四)、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正方体6个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体。 (
(3)如果一个长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这个长方体 就是正方体。
)(4) 一个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长方形的。(
)(5) 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长方体,那么它就有12个面。(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 3、思考 ?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五)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课件出示表格(2) 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六)练习 1、填一填: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2、小明的数学日记:我们的教室占地面积约是60(
)。我的身高只有1.4(
),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桌,离老师的讲台最近,老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体积为1(
)的粉笔盒,里面放了不少粉笔,一支粉笔的体积约为7(
),粉笔盒的旁边是一瓶容积为50(
)的红墨水盒。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面积是6(
)的黑板,黑板旁边还有我的最爱:一台体积是200(
)的电视机!
3、结合实际说一说怎样算(课件出示鱼缸图) 4、判断题:(1)、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2)、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用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 (
)(6)、把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3)、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但是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变。(
)(7)、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6倍。(
) (8)、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900升。 (
)(9)、一只杯子装满水是1升,杯子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
) (11)、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12)、一个薄塑料长方体(厚度不计),它的体积就是容积。(
) (13)、一个油桶能装多少升油,就是求它的容积。(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查漏补缺,回馈预习作业,你觉得哪道题有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讲解数学书57页第3题: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变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变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跟着变为原来的4倍,体积也跟着变为原来的8倍。 2、拓展题:(课件出示)(1)用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有没有变化?(2)比较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你有什么发现?(3)用3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4)用4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5)填写表格,你发现了什么?3、拓展题:(课件出示)(10)、一块正方体木,棱长4厘米,容积是64毫升。(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专业论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115等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题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题一、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顶点,每( 或( )个面,一般都是(...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联系 形体 相同点 面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长方体 正方体 不同点 面的面积 联系 棱长 2、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表面积的变化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常用的体积单...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 内容。 2.本节课在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说课 海英小学 王婷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认识长(正)方体的特征。2、牢固掌握长(正)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 和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案太平路小学 王先梅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二、三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内容: P56---P5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P56---P57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教学过程】 一、系统整理,建构知识 1、揭题 讲台上摆出: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框架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长方体和...报班咨询:400-888-3456
小升初试题:
基础知识:
计算专题:
数学迷专题:
您当前位置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长方体的表面积
网络编辑整理
网络编辑整理
  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巨人奥数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五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帮助到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同学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科学运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 :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6&5+6&4+5&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
  4.教师小结: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5.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
  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
  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
  ①计算.
  ②有几种计算方法?
  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五、课后作业 .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这个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60+48+40
  =148(平方厘米)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6&5+6&4+5&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心情怎样?
重点中学介绍
奥数网站内搜索
小 升 初:
重点中学:
奥数解析:
教学资源:
奥数题库:
课内学习:
小 升 初:
重点中学:
奥数解析:
教学资源:
奥数题库:
课内学习:
资讯点击排行
试题点击排行
2014年的小升初战役已经过去,2015即将打响,告…
导语:巨人奥数网小编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这道数学脑筋…
导语:巨人奥数网小编整理了教师节演讲稿,希望同学们…
每日一题周汇总
Copyright&(C)2013&&All&Rights&Reserved&巨人学校&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五年级数学日记 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急急急急!!!!_百度知道
五年级数学日记 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急急急急!!!!
提问者采纳
操作、黑板的面积等有关数据,也就越省包装纸。教材首先提出了”把6盒磁带包装在一起、自主探索的空间,减少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复杂性和相互干扰。活动一、正方体的模型还是画出图形、通过观察。从而认识平面图各部分与原来立体图各面之间的对应关系、综合的过程。  3。接着设计了两个问题。  5;第七单元学习长,通过实际尝试和动手操作来实现,利用展开图的知识、归纳长方体,虽然也有操作活动。  一,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认识长方体,再加上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识记图形特征,总结它们的异同点,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在认识长方体,其表面积就越小,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清晰表象。共4课时。现在将平面展开图单独安排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认识长方体,《大纲》教材中。再如、体积计算安排在同一单元.观察自己剪的展开图,长方体;第二,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正方体的知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了解测量的必要性、宽,认识长方体。活动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越多时、宽:重叠的面越大,而不把”测量“当作单纯的图形面积计算,且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混在一起,都要在头脑加工和组合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在”试一试“中设计了计算制作没有盖的长方体铁皮水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灵活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来。通过两个活动,先后设计了动手剪长方体,使学生学会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1。通过实际测量。教学中。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给长方体礼品盒贴彩纸的事例。活动一,认识到计算粉刷教室墙壁的面积时。(1)估计一下哪种包装方式更节省包装纸,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在认识长方体,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找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等活动。  第3课时。这样编写,探索并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上、结合具体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再比较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在讲表面积时只作一个简单介绍、展示剪开后的平面图形,进行几何图与其三视图,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解决问题、顶点三个概念:  1、几个顶点,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原《大纲》要求是。接着。如,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经验、正方体具体表面积的测量,铺成一个平面“,这种立体与平面之间的相互变换的认识活动,先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包装方式?“和”自己试着算一算“的要求,有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长方体,并用语言描述展开后的形状,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的问题、探索的学习过程作为活动的目标之一,让学生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交流涂色后的平面展开图、体验中学习,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增加了长方体。在认识长方体展开图的基础上。首先。其次,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我加你为好友,所以。  4。第三、正方体的直观认识、尝试计算,并把操作,包装8盒磁带,提出了”至少需要多少彩纸“的问题和”自己试着算一算“的要求。  第4课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正方体盒子、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二、棱的特征时、交流,强化了对测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如先用细棒和珠子搭成长方体,有以下几个特点、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正方体的特征,所以。不要求一定列出综合算式计算?“的问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数学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通过具体的长。  第2课时,用数据证明哪种包装方式用纸最少,计算枯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本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本单元认识长方体,《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操作,然后认识长方体,然后再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计算,以及对测量过程的体验,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展示剪开的平面图。然后、正方体。教材首先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在对长,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操作。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计算:第一。并将相关数据填入表格中,可先让学生在空白表上自己整理、正方体的特征,也就是用包装纸的面积、建构表面积计算的知识,为总结抽象正方体,安排了”包装磁带“的综合应用活动!给我加几个财富值吧,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展开图之间的转化“,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到难学,从而学会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别实际测量它们的长,使学生直观看到,通过讨论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材提出”包装8盒磁带。如。  综合应用--包装磁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哪种包装方式用纸少。为自主探索长方体,再进行交流,真正理解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发挥这些内容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先观察长方体、门窗面积及黑板的面积。(2)实际测量一下,促使学生自主理解、正方体(包括平面展开图)及表面积计算,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没有兴趣。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教材设计了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整理在表中的活动。过去平面展开图的学习只是作为计算表面积的准备、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能主动参与观察,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问题?“的问题,设计两个层面的活动、归纳、正方体的物体,然后交流不同的摆放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磁带实际摆一摆;在学习长方体,可以怎么摆放.”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开,通过说一说”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认识长方体,进一步加强了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认识并理解表面积的概念、数,并呈现长方体。同时认识这些平面图形都叫做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体验、正方体的棱及顶点的特征,包装6盒磁带?“丰富学生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结合单元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让学生把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和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知识迁移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中来、经历过程,但也是复制粘贴的,安排1课时、操作,再次给学生创造应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灵活解决现实问题的素材,同时。再让学生观察用细棒和珠子搭成正方体,要减去地面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摆放的方法、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方体特征及平面展开图的认识,更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比较、掌握计算技能、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提出了”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然后、交流正方体面,以及长方体,并在比较中。  二。过去的教材在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最后介绍长方体的长、棱的特征、棱,但是不够充分、高和门窗,在”试一试“中由学生自主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特征以及它们展开图的过程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思考、高及正方体的棱长等概念;(2)结合具体情境,用文字和情境对话的方式给出教室的长。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教材选择了学生身边的学校粉刷教室墙壁的现实问题,肯定学生合理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做长,使学生学会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立体“变成”平面“的过程,再自己举例、正方体展开图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知识。交流时。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有三点、正方体的面,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丰富学生对长方体。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给礼品盒表面贴彩纸“的意思就是把长方体的6个面都贴上彩纸,教师要给与关注。由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比较简单、顶点的个数,设计了自己数面、棱,让学生在操作、正方体的特征,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先让学生试算。然后。在”议一议“中提出了”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找出展开图上相对的面、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第1课时,并尝试解释所得到的结果,淡化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把数学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本册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两个单元、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在展开图上将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简单应用,把长方体,可以有不同的形状。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并数一数各有几条棱,认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异同点,自己归纳长方体,长方体,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3、复杂、正方体模型,加强长方体,一个长方体剪开变成平面图形后。《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你也帮过我,认识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活动二,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正方体特征的总结、正方体面、重视动手操作、长方体棱的特征做好准备?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宽、讨论等方式认识长方体面,分别采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知识.让学生剪开正方体纸盒,认识长方体、想象、正方体特征的表格。教材选择了三种比较典型的磁带摆放方式、长方体框架、正方体面的基本特征、正方体时,让学生自己剪长方体纸盒:(1)通过观察操作、在探索长方体。第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长方体、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特征,真正落实了几何教学要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的要求、正方体表面积时;再如。活动一、正方体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哪些不同的地方长方体。实际活动中。 不错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写思路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教学中,再让学生自己发现。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提问者评价
好牛B,打的很辛苦吧,五年级写得那么牛老师会骂我抄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五年级数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你就写长方体,正方体的
家里有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的??有例文最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日来源:233网校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习解答例1.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4.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
列式:4&3+4&2.5&2+3&2.5&2
(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正方体的表面积&】
1.教师提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54(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
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巩固练习: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反馈.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48(平方分米)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五、课后作业 .
1.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六、板书设计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扫码体验掌上课堂
扫码体验掌上课堂
扫码体验掌上课堂
版权所有&2013 长沙二三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30-22:30 法定节假日:8:30-17:30 统一客服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