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与正方体ppt和正方体口算 51分之17=多少...

五下口算专项训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五下口算专项训练
上传于||文档简介
&&人​教​版年​级​下​山​口​算​的​专​项​练​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奥数练习题:
奥数知识点: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卷
来源:宁波奥数网整理&&&&&& 11:18:04&&&&标签:
  一、填空
  1、用一个长36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时,它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
  2、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了3倍,表面积就扩大( )倍,体积就扩大( )倍。
  3、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2厘米,高2.5厘米,它的体积是( ),表面积( )。
  4、一根方木料长2米,锯成两段等长的长方体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原是( )。
  5、把棱长都是1厘米的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把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薯块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立方体,并把它们挨个排起来,可排( )米长。长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9立方分米=(    )升  8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9.4立方米=( )立方分米
  4.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40立方分米=( )升
  4.05升=( )毫升=( )立方厘米
  9.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 )瓶。
  12.至少要( )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4.一个表面积为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 )平方分米。
  二、计算。
  1、a=5米,b=3米,h=1.5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2、a=0.1米,求正方体的体积。
  3、S底=3.2平方分米。h=10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
  4、制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长宽高分别是30、15、8厘米,求纸皮用料。
  三、应用题。
  1、要制作10根横截面长2分米,宽1.5分米,管长3米的长方体通气管,至少要多少平方米铁皮?
  2、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方钢长2.4米,如果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重多少千克?
  3、一块长12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形铝锭,与另一块棱长3厘米的正方形铝锭,正好熔成一个底面是边长13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铝块。求熔成的铝块高是多少厘米?
  (列方程解)
  4、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高3米。现在要粉刷四壁和顶棚口,扣除门窗、黑板的24平方米,要粉刷的面积有多大?
  5、制一个长6.5分米,宽4.2分米,高2.6分米的长方体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每升汽油重0.73千克,这个油箱最多能装汽油多少千克?(铁皮厚度不计,得数保留整千克数)
  6、把一个表面积是142平方厘米的长方体从上到下垂直切开,已知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您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宁波奥数网,升学路上有我们相伴。五年级下册数学小数报第十册
篇一:北京课改版数学第十册(下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十册全册备课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3、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初步知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一)(二)及总复习八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认识体积、容积的含义;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提及的计算公式;掌握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间的换算。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较复杂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使学生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来自: 唯 才 教育 网:五年级下册数学小数报第十册)的倍数;认识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治印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把较小的合数分解质因数。使学生理解互质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人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在理解分数和小数关系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的顺序,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会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指导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掌握比较复杂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判断和预测。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4、通过学生主动地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该文件来源[一起学习网]
】 5、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数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归纳和应用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 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3、组织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统计意识。 4、通过“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事物是互相依存的,受到“对立统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5、结合计算和解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通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初步树立矛盾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容积)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利用体积(容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灵活地解决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问题。 2、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对分数意义的正确理解。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对新课标的理解: 数学应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该文件来源[一起学习网]
】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利用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1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求正方体和长方体棱长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长方体特征,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 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2.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或抽拉投影图)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投影片)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共分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提纲,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习,学生会看平面上的立体图,掌握长、宽、高。 第二部分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共分两个层次进行: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会看立体图;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篇二:数学五年级下册小数直接写得数题目100道 直接写出得数: 1)5.8+4.8=
40÷2.5=10-8.9= 0×62.5= 2)6.5÷5=0.26×0.3= 8.4+12.6=
11.4÷0.01= 3)40.8÷0.4=11.1-1.09=
34.1÷100= 4)25×0.07=0.32×99= 15.7-12.7=
0.05×4= 5)0.3×0.9=
6)0.125×4= 7)=
8)7.23+3.5=
9)1.4+6= 10)10×0.25=11)2-0.65-0.35= 12)0.4×0.3= 13)1.2×1.2= 14)0.4×0.6= 15)0.45+6.7= 16)5.9×100=17)12.4÷4= 18)2.5×4=
19)15÷0.5= 20)10÷0.1= 21)32.8-4.8= 22)0.08+5.02 23)95.6+3.4= 24)73.4+25.6=25)0.54+5.86=100×0.2=8.5×7=
95÷1.9= 0.8+12.2=5.2-2=12.5×8= 0.35÷7=
2.5×0.6= 6.09×0=1.2×9=0.8+0.8×7= 3.2×0.5=
2.8÷0.4= 5÷0.2=
13.7+5.3= 0.79+0.21=5.63+0.34=31.2-4.6=
0.5×0.6= 121÷1.1= 3.45+5.55=14.4÷1.2=89÷10=
8.8×0.1= 10-1.7-2.3=8.3-6.4=0.23×7= 5×2.5=
18.6÷0.6=
4.5÷0.15= 1.2÷003= 9.6×5=
75.5-14.5=12.13-0.03=
260.9-16.9=
958÷9.58=89.2+31.8=0.8×2.5= 4×0.25=
8÷0.04= 2-0.11= 100×3.3= 1.8÷6= 100×0.7=
0.16×0.5=
7.2÷0.9=1.7×6=
87.4-63.4= 59.35+8.35=3.03+3.1=
74.4-46.4= 10.32-3.2=
119.3+11.6=篇三: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
教师寄语:【亲爱的学子: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 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将小数化分数。 2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分数化成小数: 把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化成小数,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注意用≈)。 例1:4分之1=( )2又5分之1=( ) 10分之9=( )
1又5分之4=( ) 小数化分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先看是几位小数,用10,100,1000??做分母写成分数,然后再约分成最简分数。 例2: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教师寄语: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1 ①3 ÷ 10 =0.3( m )②3 ÷ 10 = 3/10( m ) 3 ÷ 5 = 0.6( m )3 ÷ 5 = 3/5( m ) 0.3=3/10 0.6=3/5 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练习: 1 、填空。 (1) 0.7 表示()分之() , 写作
(2)0.09 表示()分之() , 写作
(3)0.125 表示()分之(),写作。 (2)0.3表示( )分之(),写作。 2、0.07=7/(
0.04= 24/( )=( )/(
)/() 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 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 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约分的要约分。 知识点: 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2或5这两个质因数,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记住常用分数的大小: 教师寄语: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2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10= 0.1120 = 0.05 课堂练习: 1、把小数和分数相等的用线连起来. 0.125
14/50 2、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09
0.234 巩固提高: 一、填空。 (1)0.27的计数单位是( ),化成分数是( )。 (2)0.25里面有25个( )分之一,表示( )分之( ),化成分数是((3)3.57表示( )又( )分之( )。 (4)18厘米= ( )( )( ) ( ) 米;25毫升= ( )升;6分米= ( ) 米。 (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 )÷( )= =0.4==1.2= ― =6÷( )= =( ) ÷15 教师寄语: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3 。
) (7)在、0.67(7循环)、三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3113 (8)15,20,30 ,6几个分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个。二、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125
1.28 四、在里填上“>”“<”或“=” 7 0.3 8320 3 171 3.340.11 509 五、综合。 (1)一个分数化成小数后是0.25,如果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这个分数化成小数是多少? 教师寄语: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4 ,那么 (2)一个分数化成小数后是0.4,现将这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倍,变化后的分数化成小数是多少?
,分母扩大到原来的4 (3)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后能化成小数0.02? 后,化成小数是0.04,原分数的分母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4)把6.28(28循环)、1.357(57循环)、0.53(53循环)、0.231(31循环)化成分数。 教师寄语: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5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数学口算题卡
下载积分:2500
内容提示: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数学口算题卡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20:23: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数学口算题卡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