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形式的三种基本运动形式都意味着一定的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刑公畹(1)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词就是一种符号。每个符号都是交际双方谈到的事物或事物的代表,说者用它来代表自己所说的事物或现象,听者听到它就能知道说者所说的事物或现象。例如,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的双方,一方说“火”——“火”这个符号就代表“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焰”这种现象;听者听到“火”这个符号,也就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现象。语言就是由这种代表事物或现象的符号构成的一个系统。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一个人掌握了某种语言符号,又掌握了符号的组合规则,就可以运用它来同别人进行交际了。(2)每个语言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的内容,即语义。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语言符号就不存在了。(3)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是所有符号的共同特点。但是语言符号跟其他符号比较起来,除了共同点外,它们之间还有些重要区别。首先,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语言中的一切都是在它的运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别的符号都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由人们经过一定的程序创制的,是人工符号。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人工符号,但不能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语言符号。其次,人工符号一般都是封闭的系统,都是为了完成某些特殊任务而创制的,活动范围大都比较狭窄,例如,交叉路口的信号灯,只是由三个符号构成的简单系统,使用范围只限于在路口指挥交通。而语言符号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活动范围几乎是无限的。因而,在所有的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4)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如,现代汉语中用“rén”这样的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样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为什么是这样结合,而不是另外的结合,其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汉族社会一种习惯,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当初汉族人不用“rén”这种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种意义相结合,而用别的什么声音,那么表示“人”的意义就是别的什么声音了。这也就是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可误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以为谁都可以随便,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就错了。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语言符号也是如此,按照某一种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小题1:下列关于“语言符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符号如果被一个人掌握,这个人就可以运用该种语言符号和他人进行交流。B.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音就是它的形式,语义就是它的内容。C.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具有开放性的符号系统,它的活动范围是无限的。D.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符号,并且和其他人工符号互为条件。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人们利用说和听的形式通过词这种符号进行交流。B.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同中有异,相同点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C.一般而言,人工符号都是封闭的系统,因而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修改、废除。D.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并不能随意更改它的组合规则。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B.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等都属于不同的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系统中,如果音和义的组合是必然的,那么我国就不会出现多种方言。D.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是语言符号系统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刑公畹(1)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词就是一种符号。每个符号都是交际双方谈到的事物或事物的代表,说者用它来代表自己所说的事物或现象,听者听到它就能知道说者所说的事物或现象。例如,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的双方,一方说“火”——“火”这个符号就代表“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焰”这种现象;听者听到“火”这个符号,也就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现象。语言就是由这种代表事物或现象的符号构成的一个系统。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一个人掌握了某种语言符号,又掌握了符号的组合规则,就可以运用它来同别人进行交际了。(2)每个语言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的内容,即语义。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语言符号就不存在了。(3)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是所有符号的共同特点。但是语言符号跟其他符号比较起来,除了共同点外,它们之间还有些重要区别。首先,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语言中的一切都是在它的运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别的符号都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由人们经过一定的程序创制的,是人工符号。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人工符号,但不能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语言符号。其次,人工符号一般都是封闭的系统,都是为了完成某些特殊任务而创制的,活动范围大都比较狭窄,例如,交叉路口的信号灯,只是由三个符号构成的简单系统,使用范围只限于在路口指挥交通。而语言符号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活动范围几乎是无限的。因而,在所有的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4)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如,现代汉语中用“rén”这样的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样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为什么是这样结合,而不是另外的结合,其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汉族社会一种习惯,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当初汉族人不用“rén”这种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种意义相结合,而用别的什么声音,那么表示“人”的意义就是别的什么声音了。这也就是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可误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以为谁都可以随便,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就错了。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语言符号也是如此,按照某一种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小题1:下列关于“语言符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符号如果被一个人掌握,这个人就可以运用该种语言符号和他人进行交流。B.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音就是它的形式,语义就是它的内容。C.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具有开放性的符号系统,它的活动范围是无限的。D.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符号,并且和其他人工符号互为条件。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人们利用说和听的形式通过词这种符号进行交流。B.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同中有异,相同点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C.一般而言,人工符号都是封闭的系统,因而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修改、废除。D.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并不能随意更改它的组合规则。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B.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等都属于不同的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系统中,如果音和义的组合是必然的,那么我国就不会出现多种方言。D.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是语言符号系统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刑公畹(1)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词就是一种符号。每个符号都是交际双方谈到的事物或事物的代表,说者用它来代表自己所说的事物或现象,听者听到它就能知道说者所说的事物或现象。例如,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的双方,一方说“火”——“火”这个符号就代表“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焰”这种现象;听者听到“火”这个符号,也就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现象。语言就是由这种代表事物或现象的符号构成的一个系统。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一个人掌握了某种语言符号,又掌握了符号的组合规则,就可以运用它来同别人进行交际了。(2)每个语言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的内容,即语义。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语言符号就不存在了。(3)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是所有符号的共同特点。但是语言符号跟其他符号比较起来,除了共同点外,它们之间还有些重要区别。首先,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语言中的一切都是在它的运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别的符号都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由人们经过一定的程序创制的,是人工符号。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人工符号,但不能创制或者修改或者废除任何一种语言符号。其次,人工符号一般都是封闭的系统,都是为了完成某些特殊任务而创制的,活动范围大都比较狭窄,例如,交叉路口的信号灯,只是由三个符号构成的简单系统,使用范围只限于在路口指挥交通。而语言符号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活动范围几乎是无限的。因而,在所有的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4)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如,现代汉语中用“rén”这样的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样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为什么是这样结合,而不是另外的结合,其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汉族社会一种习惯,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当初汉族人不用“rén”这种声音和“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种意义相结合,而用别的什么声音,那么表示“人”的意义就是别的什么声音了。这也就是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可误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以为谁都可以随便,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就错了。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语言符号也是如此,按照某一种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小题1:下列关于“语言符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符号如果被一个人掌握,这个人就可以运用该种语言符号和他人进行交流。B.语言符号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音就是它的形式,语义就是它的内容。C.语言符号是最复杂的、具有开放性的符号系统,它的活动范围是无限的。D.语言符号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符号,并且和其他人工符号互为条件。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人们利用说和听的形式通过词这种符号进行交流。B.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同中有异,相同点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C.一般而言,人工符号都是封闭的系统,因而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制、修改、废除。D.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并不能随意更改它的组合规则。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B.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等都属于不同的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系统中,如果音和义的组合是必然的,那么我国就不会出现多种方言。D.各种语言不同的重要原因,是语言符号系统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科目:最佳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A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转载]物质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的“静止”和“运动”都是物体的存在状态。一般来说,人们把“静止”看成是“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样就可以仅用一个“运动”的概念来解释所有与物体的存在状态(运动和静止)相关的物理学问题了。可是,运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至今这还是一个在教科书上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运动”这个概念就会一直含糊不清,因此而导致每个人对运动的理解各不相同。我想,不知道“运动的本质是什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物质的基本属性是什么”还不十分清楚的缘故。不过,随着质量场的发现,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同时具有实体和场的属性。从这两个基本属性上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揭示出运动的本质是什么了。
物质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与静止的关系。众所周知,任何物体都具有“质量属性”,但很少有人知道物体还具有“质量场属性”。实际上,任何一个物体都是一个由“质量属性”与“质量场属性”形成的“统一体”。“质量属性”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并表现出来的,而“质量场属性”是以“空间场”的形式存在和起作用的,但人却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的存在。质量场是一个球形场。在静止状态下,它的场心与质量中心(质心)重叠在同一个点上。反过来说,因为质量场的中心与质心重叠在同一点上,而且质量场是一个球形场,因此,质量场与质心之间处于绝对球形对称状态。“对称”就意味着“平衡”。绝对的平衡在运动形式上就表现为绝对的静止。所以,“静止”就是物体的质量场与质心之间处于对称时的客观存在状态。
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之间的本质不同。在牛顿力学理论中,“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基本上是被同等对待的。其实,所有的人从直觉上就会知道,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同的。但离开质量场的话是很难说清楚它们之间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就在“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和不对称上”。上面讲了,当质量场与质心之间处于对称时的运动状态就是静止。这就不难理解,“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状态在物体的存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当然就是运动了”。“匀速直线运动”就是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状态保持不变情况下的运动形式。当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状态发生变化时的运动就是加速或减速运动。质量场与质心出现不对称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物体的运动不会出现在质量场与质心对称的方向上。因为绝对静止的物体在它的任何方向上质量场与质心都处于对称状态,因此它是绝对静止的。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仅在它的一个方向上存在质量场与质心不对称,其他方向都是对称的,而且这种状态保持不变,因此才会表现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也正是“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之间的本质不同。
物体运动的物理机制。一般来说,当静止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运动,运动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就会改变运动状态(速度或方向)。物体一旦运动起来之后,如果不再受到任何力或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那个物体就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一直运动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造成物体自身的质量场与质心之间出现了对称性上的改变而产生出了不对称状态。“力”是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场并不直接产生作用,因此,受力后物体的质量场就会与质心之间产生不对称状态。不对称状态导致的就是不平衡。不平衡导致的就是运动。物体通过运动来平衡它自身物质属性之间的不对称性。这就是物体运动的物理机制。所以,可以说,物质运动的本质就是抵消物质属性之间不对称状态的一种自然的动态平衡机制。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就是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物体受力的过程就是改变质量场与质心不对称程度大小的过程,用现有的力学理论来说就是产生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过程。当物体一旦运动起来之后,也就是质量场与质心之间处于不对称状态之后,如果不再给这个物体施加任何外力或施加的外力合力为零的话,这个物体的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状态就维持原样不再改变,这时从外观上看就是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牛顿说的匀速直线运动就是这个状态。如果继续给这个物体施加外力的话,这个物体的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性就会不断发生改变,表现为不断的加速度运动现象。所以,物质运动的物理机制是由物质属性的对称性决定的。
自由落体运动也是物质属性的不对称导致的。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有“惯性运动”和“引力运动”之分。在运动物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惯性运动中的加速度是由力的大小决定的:a=F/m。但“引力运动”中的加速度却是由质量场密度决定的:g=GmD。虽然“惯性运动”与“引力运动”在力与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上正好相反,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有着相同的物理机制。需要指出的是“引力运动”这个说法不准确,应该叫作“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所描述的一定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物理现象,而惯性运动所描述的是“一个单个物体”的运动现象。本节之前讲的主要是关于惯性运动的机制问题。那么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机制又是什么呢?当然也是物质属性之间的不对称导致的。不过,与惯性运动不同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物质属性的不对称导致的。具体说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质量场与质心的相互不对称导致的,而不是由物体自身的质量场与质心的不对称导致的。例如,地球的质量场对地球表面的苹果质心来说就是不对称的。同样道理,地球的质量场对月球的质心也是不对称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质量场与质心都是相互不对称的。就是因为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质量场与质心都相互不对称,因此才可能在物体之间有这种“万有性”的现象存在。除此之外,自由落体运动的其他方面与惯性运动基本一样: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导致了物体存在状态的不平衡。不平衡导致了物体的运动。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物体按照另一个物体的质量场预先决定的加速度运动的,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状态不是由外“力”决定的,而是由外部的“质量场密度”决定的。从力与运动的因果关系上看,惯性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正好相反。这说明,虽然在运动的本质上自由落体运动与惯性运动之间是相同的,但从力学关系上来看,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两个。牛顿力学认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力”。而从上述对惯性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力”以外,质量场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物质是实体属性和场属性的统一体。因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是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是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力改变运动状态的过程,而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一个物体的质量场来改变另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过程。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质量场实现的。因此,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两个,而不是牛顿说的只有一个。
“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在牛顿力学中,“运动”与“力”的关系非常不明确,甚至可以说是把二者混为一谈。其实“运动”和“力”是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力是物体的实体之间直接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而运动是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状态在物质存在形式上的一种表现。力与运动之间是因果关系,而不是等同的关系。并且,力与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力既可以是运动的原因,也可以是运动的结果。在惯性运动现象中,力是运动的原因,但在自由落体运动(重力现象)中,力是运动的结果。只有当自由下落的物体与阻碍它下落的物体之间发生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时才会产生出力来。但不管是作用力还是重力,它们都是在物体的实体与实体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因此,相互没有碰撞的天体之间是不存在任何力的,只存在运动。所以,用“力”去解释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恰当的。天体之间的稳定关系是通过运动形成的动态平衡来维持的。而力所维持的平衡是静态平衡。
“运动”与“质量场-质心对称性”之间的关系。从上面的解释已经可以知道,运动与质量场和质心的对称性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只要有质量场与质心之间不对称,就一定有运动。但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性来自两个方面:1)物体自身的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性,2)一个物体的质量场与另一个物体的质心之间的对称性。无论是那一方面的对称性都与相应运动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就一个物体而言,运动速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自身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状态。运动的方向就是质量场与质心之间出现不对称的方向。运动中的加速度就是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性发生变化的过程。在两个物体之间,质量场与质心相互不对称的程度大小决定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对称的方向决定运动方向。不对称的变化快慢决定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这些种关系告诉我们,只要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性不发生任何变化,那么那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无论那个物体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在做非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如此。
非直线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情况下也可以一直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非直线运动的主要代表形式是旋转运动和圆周运动。就旋转运动而言,一个铁球围绕自身的一个轴自转的过程。就其整体的质量场与质心的对称性来说旋转与静止状态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如果我们在外太空释放一个让它处于自转状态下的铁球,那么,那个铁球将会以释放当时的状态永远旋转下去,直到与另一个物体碰撞(受到外力的作用)为止。虽然旋转运动从表面上看并不是静止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因为在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性上没有任何变化,所以维持这种运动是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同样道理,一个天体在轨道上围绕另一个天体的圆周形旋转运动也不需要外力来维持。这是因为做圆周运动的天体处于质量场与质心的对称性不发生任何改变的缘故。因此,虽然天体的运动状态并非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在天体的运动过程中,只要它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它就会永远保持原有的圆周运动状态,直到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从这一点上讲,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是不完善的。
天体之间的稳定关系是靠运动产生的动态平衡而不是靠力来维持的。对一个物体而言,它的质量场与质心的对称性完全由它自身的质量场和质心的状态所决定。但是,在两个天体之间,决定天体质量场与质心对称性的因素有两个:1)天体自身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性,2)这个天体所在的另一个天体的质量场与这个天体的质心之间的对称性。这两个因素同时影响天体的运动状态。以地球与月球为例,月球本身做惯性运动。因此,在月球的运动方向上存在月球自身质量场与质心的不对称性。与此同时,月球因为位于地球的质量场中,因此,地球的质量场对于月球质心而言也是不对称的。地球质量场对月球质心的不对称与月球自身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刚好在地月质心连心线上对月球的质心而言刚好相互抵消。因此在这个方向上,质量场与月球质心之间的综合关系处于对称状态。在力学上表现为:刚好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所产生出来的离心加速度与它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互相抵消,结果月球就既不会飞走也不会掉下来,与地球形成了稳定的地月动态平衡关系。所以,天体之间的稳定关系是靠运动所产生出来的动态平衡维持的,而天体的运动又是由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状态决定的。因此天体之间完全不存在也不需要“力”的相互作用形式。天体的运行虽然需要不断地改变方向,但并不需要所谓“切线力”的作用去改变运动方向。天体完全是按照质量场与质心的对称状态所决定的运动形式运转。只要天体在的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状态不发生改变,它就会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到质量场与质心的对称状态被某种原因改变为止。所以,天体的圆周运动是永动的。当然可以想象出在宇宙进化的过程中,一定也有很多在两个天体连心线方向上的质量场与质心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出现过。但这种情况导致的结局就是天体之间撞击到了一起。因为这个过程是短暂的,因此我们无法直接看到那个现象发生的过程。
牛顿定律的局限性。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都仅仅是对物理现象所做出的表面描述性定律,并没有从本质上说明这些现象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因此,这些定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并无法解释为什么随时改变方向的旋转和天体的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一样都可以在外力为零的情况下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牛顿的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于人类身边的物理现象,而不适用于质量巨大和速度超快的物理现象。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描述的是实体碰撞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而不适用于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实际上描述的仅仅是“力”的现象,而不是“运动”现象。用这个定律显然不能解释那些由质量场发生作用的运动现象。因此,把这个定律叫作“运动定律”是很不恰当的。牛顿在他的引力定律中用“力”而不是用“运动”去解释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造成了物理学概念上的极大的混乱。因此导致了人们对“力”的理解十分困难,并影响了物理学理论的正常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牛顿并不知道物质还有一个“质量场属性”。牛顿的力学理论都是以实体属性为基础、以局部性的观察结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并没有触及到物理现象的本质。而基本物理现象的本质都在物质属性当中。
小结:我们观察到的“物质运动”实际上是对物质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称性的反映,也是维持物体动态平衡的一个机制。只要在质量场与质心之间有不对称性出现,就一定伴随物质的运动现象。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不对称可以出现在物体自身的属性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两个物体的属性之间。运动与力是不同的物理现象。运动与力可以互为因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除了“力”以外,质量场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天体之间不存在“力”的相互作用,而是通过质量场相互影响而达到动态平衡的。只要质量场与质心之间的对称性状态不改变,物体就会一直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这种运动状态并非局限在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上。天体的圆周运动就是如此。
本文引用地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会稿件诗歌形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