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全有一个很历害的外姓弟子是谁

一个家族和一门绝艺:陈氏太极拳400年的传承与断裂
[导读]从那时起,陈照丕把太极拳编成了语录拳,一边练一边唱。崔春冬记载了这段故事:“红军不怕远征难”,太极拳起势;“万水千山只等闲”,“嗵”,一个金刚捣碓。“陈家沟根本不在山沟里!”看完梁家辉主演的《太极》系列电影,广州陈正雷太极会馆的几位河南籍教练幽怨道,“拍得还不够精彩。”这是陈家沟和陈氏太极拳第一次以电影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讲的是陈氏太极拳门派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传拳杨露禅的故事。关于陈家沟的电影故事,本来应该再早30年——如果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的时候,电影《陈家沟》也能如期一起推出,陈氏太极拳门派的历史也许会早一点改写。1979年前后,廖承志向香港电影界人士建议,可以拍拍少林寺。当时香港导演陈文接了招,在准备《少林寺》的同时,他也看中了陈家沟的故事。接待陈文的是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陈正雷和温县体委的王庆太。“我们给陈文讲了三天陈家沟的故事,最后他选中了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申如、陈恂如‘双英破敌’的故事。”日,陈正雷给四百多名弟子学员讲完太极内劲的理论课后,讲起了这段往事。陈家沟拍摄计划,砸在了《少林寺》的选角上。《少林寺》试片时,陈文所属机构的负责人请来一堆武术界、影视界的人试片,大部分都说好,只有武术界的人不同意,原因是演员打的少林拳,“没有一点少林拳的味道”。“陈文说实话了,用的全是河南京剧团的演员。他们负责人一听,恼了,拿起火机,把拷贝片烧了,罚了陈文5000港币。”陈正雷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来的时候,充满了各种遗憾。《少林寺》重拍,导演换成了张鑫炎,《陈家沟》项目泡汤。“难道我们真的就做活化石、大熊猫,守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过日子?” 日“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赛前,陈正雷的儿子陈斌在“弟子理事会”上探讨陈氏太极拳的未来。陈斌出生前一年,即1978年,陈正雷在湘潭初见顾留馨时,曾做过邓颖超等人太极老师的顾留馨,还以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这一脉已后继无人。2009年6月,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的陈正雷和陈小旺一起入选陈氏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次的“太极拳交流大赛”,除了两位“非遗传人”,同为“四大金刚”的朱天才也来了,独独缺了王西安。几天前,他刚在距离焦作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温县县城,做了七十大寿。看到三位站在台上,台下一片叫好。传承,是陈氏太极拳四百年的关键词,而七十多年前,陈家沟的太极拳的确曾走到断裂边缘。 不回去传拳就断了“我1949年到这个村时,就没见着谁练拳。”张蔚珍是1964年之后担任陈家沟支书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讲述:1941年,陈家沟遭蝗虫灾害,两年绝收,人们吃草根、树皮,为了活命,青壮年大多跑去西安逃荒要饭,“穷习文,富习武”,肚子都吃不饱,太极拳就完全衰败了。没人练拳还与时局相关。“1945年这里第一次解放”,八路军赶跑了国民党,开始搞土地改革。不久,“还乡团又回来了”。共产党上太行山,到1946年,才“二次解放”。1949年,打土豪地主,分田地房屋,逃荒要饭的看情况好些了,到土改时回来了一些,有了快700口人。“那时也没什么人练拳,都是开荒地,搞生产自救。有些地主被打死了,群众有点害怕,政策还不稳。”张蔚珍说。直到1953年,张蔚珍在陈家沟学校上学,几个老师请村里一个叫王雁的老头到学校偷偷教拳,那是他第一次看到什么叫太极拳。对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来说,195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年份。这一年,陈氏太极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回到了村里。陈照丕的经历颇传奇。他1893年生人,自小跟父亲陈登科、叔祖陈延熙、三叔陈发科练拳。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成立中央国术馆。据《太极往事》一书作者季培刚记载:许舜生特意到南京征求同意,成立北平国术馆。原来在北京教拳的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如杨少侯、杨澄浦,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吴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等人,纷纷南下。陈照丕便是此年到北京授拳。不久,陈照丕因为要去南京授拳,兼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推荐其三叔陈发科来京。陈氏太极拳由此在北京生根、传播。1938年南京沦陷,陈照丕曾返过家,在地方抗日武装范庭兰的部队里教大刀。《温县志》记载:平时,陈照丕教授战士们武术,训练战士们的近战本领,尤其是大刀用法。作战时,陈照丕亲率敢死队出生入死……河南不少省级机关在洛阳,1940年,陈照丕又被好几个单位请去洛阳教拳。两年后,被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张含英(1949年后曾任水电部副部长)请到西安。张含英给陈照丕安排的职务是保管员,有工作,开工资,拳是业余时间教。一直到1948年,西安黄河水利委员会迁到开封。陈照丕随着机关“参加了革命”,连人带马,全部被红色政权接收了。陈照丕也就一直在开封工作,直到1958年回家探亲。回家一看,几乎没有人练拳,陈照丕心急如焚,向单位提出,要退休回家传拳。“管人事的干部告诉他,你现在回去,只能拿40%的工资,按新政策,再等三四个月,就可拿到60%。我五伯说,你不给我钱我也要走,不能让太极拳在陈家沟断了。他退休工资才拿16块钱。”陈正雷回忆。陈照丕回家,马上在家里成立了一个练拳点,开始教太极。“那时得有三十多个青年跟他学。老头子分文不取,教得很认真,他怕太极拳在陈家沟失传了。人多了,他就给取了个名字,叫业余体校。”张蔚珍对当时学拳的人如数家珍:“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陈德旺、王天宝……那时也不分陈姓、外姓,只要你愿意学他就教。”不过,温县的作家、太极拳研究者崔春冬的记忆是,陈照丕教拳时,村里人会自动在大门口设个岗哨,不许外村人入内。陈家沟出来在国内外传授陈氏太极拳的人,“现在55岁到75岁的这拨人,大部分都是跟我伯父练的。”陈正雷说。2013年的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前一天,陈正雷领着弟子学生三百余人回到陈家沟,摆上祭品,双膝跪地,专程祭拜了陈照丕。 “打太极拳不犯法了” 1958年,陈照丕回家这一年,陈正雷9岁,陈小旺13岁。陈正雷的父亲陈照海跟陈照丕是亲兄弟,都是陈登科的儿子。陈照海在1945年前是温县保安大队队长,掌兵权,参与抗日,一直到日本投降。共产党在当地成立政府后,陈照海写了一个报告,和手枪一起,交给了一个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便出门到郑州去经商。1949年郑州刚解放,陈正雷出生在郑州。“那年阴历十月,我四个月大时,有人去叫我父亲,说你回去到县里把你过去的事说清楚。他说,我已经把枪交了,材料都写得很清楚了。郑州很多朋友都不让他回去,还有人让他去台湾,他说,我又没血债,而且也没参加三年内战,我怕什么?”没想到一回去就被关进了温县城法院。陈正雷的妈妈听说丈夫回不来了,找了个毛驴,把行李服装一装,包着四个月大的陈正雷就送回了陈家沟。陈父捎话说,要看看孩子。“我父亲大我五十岁,我们家乡有种传说,如果是老来得子,看到后他要咬掉一个手指头。”家里人担心他咬掉小正雷的指头,没送。陈照海被关进去一年后,赶上大镇反。“当时的政策是,只要保长、宪兵连长以上的,统统枪毙。结果,拉出去就崩了。”回忆这段往事,陈正雷心下黯然:“我对父亲一点印象也没有。”陈小旺的父亲几年后也遭遇不幸。张蔚珍说:“他是1955年被逮捕的,四五年后,死于狱中。”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太极拳成了大毒草,陈家祠堂被拆,祖宗牌位被砸。74岁的陈照丕被扣上一堆帽子,翻他跟国民党的旧账,一起练拳的人,被批为“搞小集团”,搞家族、宗派组织,说他们“夜聚明散”。“我是村支书,成了走资派;斗陈照丕,抓到公社批斗多次,老先生实在受不了,跳井自杀了,井水浅,没淹死,又把他抢救上来。开始王西安还是一般群众,在生产队开小机器,当技术员。”张蔚珍的村支书当不成了。陈照丕遭的罪更大,1967年初春跳井自杀不成,虽然被救起来,但是脚被井底的竹筒尖尖的斜茬刺穿。因为他是批斗对象,大队卫生室的医生不敢给他看病,陈正雷和陈春雷跪在医生面前求情,医生经不住,让他们回去用先盐水洗一下,等到晚上,才拿着碘酒偷偷去给他擦了包住。结果,没消好毒,陈照丕瘸了一年多。即便一只脚不能挨地,膝盖跪在凳子上,老先生还要讲太极拳。从那时起,陈照丕把太极拳编成了语录拳,一边练一边唱。崔春冬记载了这段故事:“红军不怕远征难”,太极拳起势;“万水千山只等闲”,“嗵”,一个金刚捣碓。在毛语录的庇护下,人们又开始练拳。村里的批斗会也照开。陈正雷和陈小旺为了避人耳目,只能偷偷跑到乱坟岗苦练。1967年,清理阶级队伍。张蔚珍说,“过去没当过国民党,就是历史清白的。当过了,跟政府交代过,就是历史清楚的。”当时,给陈照丕数出四条罪:第一是地主;第二条伪国术教官;第三条,在国民政府教推拳时,他们集体参与入过国民党;第四条参加过还乡团。陈照丕好不容易熬到1968年落实政策,老爷子平反:参加国民党这些事,都交代清楚了。参加还乡团,没有的事。这一年,张蔚珍又当上了支部书记。一天早晨,陈照丕去问张蔚珍:“你说太极拳我还敢教吗?”张蔚珍想了下,说:“太极拳是好东西,它没有阶级性,谁掌握它为谁服务。”陈照丕接着问:教拳再出问题怎么办?张蔚珍说:“我负责。”当时陈照丕年龄已大,决定重点培养几个人,把拳传下去。张蔚珍说自己列了四个人:“一个是陈正雷,他亲侄子;陈小旺,他堂侄。他俩也练得比较好,另外就是王西安,这人爱好太极拳,跟我关系也不错,保护我的;朱天才是民办教师,在陈家沟小学教书。陈氏太极拳以前是传内不传外,现在解放了,人家愿意传。”1969年,《人民日报》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陈照丕凑巧看到了这条消息,拿着报纸去找陈正雷:“小雷你看毛主席号召打太极拳了,打太极不犯法了!”陈照丕不仅让村里的年轻人继续去练拳,一高兴,还说要写书。于是开始整理资料,“理论十三篇”就是从这时开始的。陈正雷从中获益匪浅:“快80岁的人,写字有点发抖,怕人家不认识,就让我来抄,那时没有复写纸,都是一本一本抄,我整整抄了五本,四本分别寄给国家体委、省体委、地区体委、县体委,我们留了一本。我全部都会背了,后来我教学、写书都派上用场了。”1970年,陈正雷开始教学,两年后,23岁的陈正雷收了第一个学生。 陈照奎三回陈家沟 1972年4月,国家体委武术处的张山从待了三年的山西屯留县“五七干校”回到北京重操旧业。他刚回来,就遇上件让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的事:中央办公厅给国家体委发函,要求国家体委派人给日本友好人士古井喜实教太极拳。张山和同事李天骥一起,在北京饭店七楼顶,用一周时间给古井喜实教授了杨氏太极拳、太极剑和24式、88式太极拳。原来,1960年代周恩来曾当面向他推荐过中国的太极拳。整个国家的气氛似乎都有所缓和。这年的5月12日到18日,安徽合肥举行了“文革”以来首次武术邀请赛。张山去观摩后,向国家体委提议,11月在山东举办“全国武术表演大会”。河南也决定在9月份举办省武术运动会,陈家沟组队代表新乡地区参加。陈正雷、陈小旺兴高采烈,参加培训,到新乡接受“检阅”。出发前两天,他俩的名字却被刷了下来。原因很简单,是“黑五类子弟”。济南举办全国武术表演大会时,陈照丕已经卧病在床,最后只能由其族孙女陈爱英一个人去。也是这一年12月30日,陈照丕在温县医院去世,享年80岁。伤心之余,陈正雷和陈小旺一起发愁,该不该去找他们在北京的十叔陈照奎继续学拳?陈照奎是陈发科的幼子。陈照奎所传的拳架,用崔春冬的话说,“是陈发科穷毕生心血在老架的基础上修改定型的,此架姿势低,发劲多,难度大”,更多地在外形上体现了松活弹抖,一般被外界称为新架,陈照丕所传的拳架,一般被称为老架。无论新老,同属陈长兴所传的大架。“新架二路是最难练的。”陈正雷在日的弟子培训班上,这样评点其入室弟子王海军主教的新架二路“提高班”。在广州开馆的陈正雷长女陈娟说:“海军哥是我们的大师兄,我们就跟一家人一样”。(见《名师不是有名的师父,是明白的师父》)1928年,陈发科被陈照丕推荐进京,即以其精湛的拳艺征服北京武术界,被誉为“太极一人”。陈照奎得其传,照丕先生去世后,是当时陈氏太极拳仅存的硕果。跟陈照奎继续深造学拳,对陈家沟的小伙子们而言,是最佳选择。张蔚珍等村里的掌权者也想到了他。“我跟王西安等一起想办法,通过焦作矿务局物资供应处处长吴秀宝,请吴在北京跟陈照奎讲好条件,他答应在陈家沟教拳。”吴秀宝是个关键人物,他找陈照奎学拳,“给我们村里批了50吨硝酸铵,用他们的拖拉机来给我们耕地,那时我们村大丰收,吃上馒头了。村里看到好处,支持太极拳。”陈正雷的回忆,补充了张蔚珍的讲述。陈照奎回到了陈家沟教拳,他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他离婚了,和孩子两个人生活,一个人教拳,村里面得管两个人吃饭;第二,管来往路费;第三,拿工资,那时一个月给80块钱工资,“都赶上县委书记了!”那是1973年春。第一次,他大概教了半年,谁都可以去学。随后,他应顾留馨之邀,到上海去写书。第二次,几个月后,他从上海回来了。张蔚珍跟他商定,晚上其他人不能学,专教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四个人。陈正雷的记忆与张蔚珍略有出入:“大队定了,晚上重点培养八个人,其中就有现在的我们四个、我大师兄陈德旺、陈立洲,另外两个早都不练了。”为了把太极拳推广下去,村里规定,白天在大队有个大舞台,陈照奎在上面教,谁来学拳都计工分,等于参加劳动,教到吃早饭时间,算2分,可参加分配。教了一段时间,陈照奎又去了郑州教拳。据张蔚珍回忆,陈照奎第三次来,村里负担不起工资,是县体委给工资。牙膏、牙刷、香皂,都是体委买。一直到1981年,陈正雷等四个人跟陈照奎学了陈氏太极拳的新架一路、二路。那年,几个人请陈照奎去焦作教拳,不久,他在焦作去世。至此,陈正雷等人算是将陈氏家族家传的功夫,比较全面地继承下来了。 耍老虎到武术外交 陈正雷对“家庭成分”带来的压力感同身受。他和陈小旺都曾因“黑五类子女”出身,长期不能参加全国各项太极拳比赛。转机还是太极拳。1973年,通知下来,要各乡村准备文艺活动,春节将在温县县城汇演。陈家沟最有名的老传统是“耍老虎”。有几个高难动作,非要真功夫不可。“钻刀门、钻火圈、钻锡桶学不会,谁也不敢‘上山’,上去以后又不敢倒立,最后这两幕戏找不到人。”陈正雷对耍老虎的事记得非常清楚。本来,“黑五类子女”是绝对无缘“打虎英雄”这个主角的,问题是,最后发现除了以陈正雷的功夫和体格可以完成那几个高难动作,其他没人能成。村里犯了难。崔春冬介绍:耍老虎之于陈家沟,犹如乒乓球之于中国,是断断演砸不得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就陈正雷了。结果,这成了陈正雷改变命运的契机。演出大获成功,被外村外县的请去表演成了家常便饭。陈正雷成了当地名人。1974年,河南省新乡地区为参加第三届省运会选拔参赛队员,地区领导点名想看“耍老虎”。主角陈正雷得以随队前往。表演结束,领导和评委一致认为小伙子有真功夫在身,在定参加省全运会比赛的人选时,从领导到裁判异口同声地推荐陈正雷。结果,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获得太极拳的最高奖。“就这样才闯出来了。”陈正雷舒了一口气。1978年10月,陈正雷参加在湘潭举办的全国武术运动会,再获最高奖,给他颁奖的,正是1972年教古井喜实太极拳的李天骥。陈照奎去世那一年,正是陈家沟陈氏太极拳走向全世界的关键年份。温县1980年成为国家首批甲级开放县后,日本武术界的元老级人物三蒲英夫多年心愿终于得偿。1981年3月份,他带着摄像机,率团访问陈家沟。3年前,他请邓小平提下“太极拳好”四个大字。1979年邓小平访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外交局面时,日本方面随侍左右负责保卫的,正是三浦英夫。“鬼子又来了!”日本人的到访,引起了整个温县的轰动。陈正雷等人打了一套老架一路,表演了一些太极器械。就这,被日本人在电视上向全球播出去了。从1981年4月一直到1982年下半年,陈家沟接待了27批国外代表团,分别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等。这一下惊动了省领导。“领导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小乡村,会在全世界这么有名,能招来这么多外国人。”陈正雷笑着说,“趁此机会,河南省武术处、河南省武术协会、河南省武术馆,分别以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三位一体的方式成立了,三个招牌一套人马,向省政府要了25个招工名额。就把我们四个、登封六个,共十个人调到省里当教练了。”陈正雷一下从工人阶级变成了“吃皇粮”的教练员,后来到郑州,省体委直管,“工资待遇都是省体委给开”。1983年,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正式走向世界。这一年,朱天才被派往新加坡,陈正雷首次访问日本。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宫殿下跟三蒲英夫学过太极拳,邀请陈正雷去皇宫做客。在三笠宫的客厅里,陈正雷第一次看到电视机:“乖乖,那么大,简直就是电影银幕了。”三个星期,陈式太极拳在日本播下了种子。武术外交始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年2月底,基辛格在江青等人的陪同下第一次观看中国武术表演,当场向体委副主任李青川提出:“我们想邀请中国武术团到美国去访问”。1974年,代表团成行。时任副团长张山回忆:“我首先来到北京市什刹海业余体校武术队选拔队员,这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露脸了,一阵疾风般的刀术练习后,我当场拍板选上这位少年。”这位少年,就是今日正在大力推动太极禅的李连杰。那一年,李连杰10岁。近40年后,昔日的少年表示,希望在2022年至2026年,太极推手能出现在奥运会。“现在全世界已经有145个国家和地区有武术协会,已经是一个中上的水平了,还要去发展更多会员,曾有计划,要到180个左右。”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申奥的过程,就是一个扩大中国武术影响力的过程。”据陈国荣介绍,四百多个孔子学院将配备武术教练,“我们现在已经在研究,不能什么都上,可能先选择三种拳,长拳、太极拳、南拳,太极拳肯定是从24式、48式这条脉络走,大家统一……同时要把段位作为核心,你练完,我给你段位。”推手进奥运不容乐观,国家层面,推手比赛已停止有年。主要原因还是推手比赛像“拳击加腿”,顶牛现象严重。陈正雷的入室弟子、曾多次获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的傅能斌建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应尽早恢复推手比赛,不能等规则完善再去恢复,应先恢复赛事,慢慢去完善规则。”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观众最爱看的还是推手,看对抗项目。我跑了二十多个国家,你推手不行,别人不会佩服你。”师徒制与学员制政治的压抑一旦消隐,太极拳的生命力就迅速迸发出来。张蔚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村里现在在国内外教授太极拳的拳家,“不下60个人”。从1972年第一次收徒,陈正雷的弟子也越来越多。直到1999年,他们在郑州开了第一家太极拳拳馆,才改变了免费教学的惯例,开始摸索市场化的传拳模式。陈正雷的观念转变,是他在河南省武管中心工作后。“每年春节,我们买些礼品,封个红包,去拜访老拳师。很多老拳师家里都非常可怜,为武术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教了那么多徒弟和学生,老了生活那么清贫,几乎连自己都护不住。这些老拳师又没有文化,不能把自己的武术整理出书,拍录像带,没能力把无形资产转换一下。我想,我以后也要变老,要带这么多徒弟,难道以后我带领一帮乞丐,当丐帮帮主?”出国授拳是陈正雷的工作内容之一。领导布置任务,让他出去教学的同时,调查国外武术市场,思考中国武术怎样才能走出去。到欧美国家一看,全部练的都是日本的空手道、柔道、剑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甚至法国武术。哪有中国武术?原来,喜欢中国武术的人,根本找不到人教!陈正雷总结了几条。第一,人家有个崇高的信仰,把祖师爷像都挂着,每天上香,把练功场所看得非常神圣,让你肃然起敬,出出进进都要鞠躬。但那时中国不让搞个人崇拜,认为这是精神领袖;第二,人家有一整套场馆模式,有规范的教学模式、竞技模式和服装模式。回来后,陈正雷打了个报告,建议定点定期去给外国人上课。一个年龄大的副主任说:你定期去了,人家要是不来呢?陈正雷又说:主任,你要想让人家花几千美金来这里学习,首先得让他上瘾。开个玩笑,就像卖大烟一样,首先你得免费送他点。“他哈哈笑了。我连续打了三年报告,石沉大海。”后来,这套想法,陈正雷用在了自己的武馆事业上。十多年来,在郑州、上海、广州、合肥、克拉玛依和欧美等地,众多分馆或加盟馆慢慢多起来。主持各地馆务的,多是陈正雷的入室弟子。2013年,其长女陈娟又在广州开办了一家陈正雷太极会馆。1979年出生的陈斌,已是陈正雷太极体系的“少帅”。他的危机感很强烈,从英国留学回来后,更倾向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发展:“师徒聚在一起就是一家人,其他学员来学习,就是消费者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我们就得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在太极拳的发展上,大家都跟政府站在同一条船上。太极拳是温县乃至焦作市的一张绝佳名片,让太极拳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成了当地官员时时刻刻念叨的口头禅。他们认识到,这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有利于社会和谐,还能带来经济发展。对在全球传播陈氏太极拳的老一辈“四大金刚”,温县“父母官”李英杰、张金太表态:以后要叫“一代宗师”或“杰出代表人物”。按早就排好的日程,日,陈正雷赴美传拳讲学。“30年来都是这样,有时半年在全球各地巡回教拳。”日,陈正雷去参加2013年焦作市旅游转型项目签约会,签了一个价值不菲的“陈正雷国术院”项目。虽然还只是一个意向,但陈正雷早已想在陈家沟办个太极拳的教学研发基地:“全世界那么多学生,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进修机会和场所。”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转载]国际太极大师王西安弟子个个身手不凡!
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大师
王西安,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十九世传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一级裁判员。中国武术八段。他的功夫具有迅、猛、灵、脆、闪惊弹的特点。演练套路似行云流水,连绵起伏,舒展大方,形神兼备。他曾经连续四次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均获第一名,1982年参加北京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赛荣获第一名,1985年参加哈尔滨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名家激请赛荣获第一名。
1983年以来,先后8次赴法国,7次赴日本,以及美国、西班牙、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讲学授拳,并在国内外创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太极研究、训练中心,并同时但任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及国内的香港、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江西、焦作等地的太极拳组织的教练和顾问,轰动国际武坛,被美国的《美国新闻》誉为“国际太极拳王”;日本大阪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法国巴德纳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西班牙帮布鲁纳市政府授誉“有突出学术贡献金钥匙”。在国内更是桃李满天下,有王占海、王战军、张保忠、阎素杰、张福旺、陈大冠、陈二虎、陈三虎等等……
& 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
-----王西安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代表性传承人证号:01---43
太极拳风靡了世界,拳师们纷纷远渡重洋讲学传拳。对王西安来说,出国定居,谋求发展可以说是易如反掌。然而,王西安却毅然拒绝了一个月10万美金的诱惑,拒绝了出国定居的机会,选择了在故乡温县陈家沟开创太极拳事业。他留在了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他留在了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他成了“四大金刚”里唯一留在家乡传授太极拳的大师。
王西安常常这样说:无论何时,陈式太极拳都不能离开陈家沟,这里是根,让这条根粗壮起来,是我的责任。
多年在国外奔波教拳,让王西安体会最深的就是陈家沟名气大,许多习拳的外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到陈家沟看一看,实地学习太极拳。为此,他决定用自己大半生的积蓄在陈家沟建“陈家沟武术院”。
2001年,他筹集800多万元在陈家沟创办了陈家沟武术院,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题写院名。这个武术院古色古香,占地2万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教学楼、综合训练房、公寓楼、现代化餐厅、大型室内练武厅(近千平方米)、操场、微机室、语音室;另配有医疗室、浴室、服务部。武术院的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并于2001年1月1日剪彩开学。这个武术院是豫北地区最大的封闭式、寄宿式私立武术学院。为了建好这个武术院,王西安耗费了全部积蓄。他说服大儿子王战海卖掉了刚建成的楼房,把款投向了武术院;他劝说二儿子王战军把盖新房的款用于兴办武术院。
王西安在积极兴校传拳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太极拳技法的研究和应用。2004年9月1日,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在温县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团结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踊跃参与王西安拳法的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进行王西安拳法的挖掘整理,丰富陈式太极拳武术宝库,收集国内外王西安拳法武术运动的信息和资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太极拳交流活动,推动太极拳事业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发展分会主要有:法国王西安拳法研究会、美国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意大利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日本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希腊王西安拳法研究会、西班牙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以及国内香港、广州、郑州、深圳、山东、登封、郑州、桐乡、濮阳、新乡、鹿邑等分会。
多年的教拳实践,王西安培养了众多优秀太极拳人才。他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有480人次获得第一名。2007年康龙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大赛的四个擂主全部是王西安的弟子,总擂主是他的儿子王战军。2010年淮安武林大会全国太极拳六大流派比武,进入决赛36人,王西安的弟子达到18人,决赛前三名都是王西安的弟子,总擂主还是他的儿子王战军。目前,他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在宣传、推广太极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王占海(大毛)
有道是"将门出虎子".王西安的长子王战海,1967年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代传人,河南省武协委员,焦作市太极拳协会总顾问,1997年被《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上卷收编。现任中国陈家沟武术学院副院长兼总教练。
&&&&&&&&&&&&&&&&&&&&&&
&&&&王占海自幼喜爱武术,随父王西安大师习武。精通散手、推手、新老架拳术及各种器械。在实战技击方面颇有造诣,他的功夫具有迅、猛、灵、脆的特点,尤其擅长太极推手、擒拿技巧,演练套路舒展大方,形神兼备。多次获得河南省太极拳、剑和推手比赛冠军,三次蝉联全国武术锦标赛推手冠军,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擂台推手赛80公斤以上级擂主,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无差别级推手冠军。
王占军(二毛)&
王战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王西安拳法第二代传人,2008央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年度总冠军,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全国武术锦标赛蝉联冠军,吉尼斯世界纪录(丹田弹抖---2公斤重物弹出102公分)获得者,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霸天王。
王战军自幼随父―国际太极拳王王西安先生习武,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国家规定竞赛套路及所有器械,推手及散手,在实战方面颇有造诣,尤其擅长太极推手、擒拿技巧。他热爱中国武术事业,致力于中华武术的研究和探索。他通过长期练习切磋感悟,渐渐突破了传统流派的限制,博采众家之长,广涉诸家之忧,在结合实际变通创新之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风格,创编太极功夫架,传帮带徒。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创造性地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传承和延续了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民族文化。在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促进国际武术交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了示范和表率作用。
自1988年起,他多次在各种太极拳大赛中荣获冠军,1996年至今,他培养的运动员在国内外各类武术比赛中,荣获500余枚金牌。他还多次赴马来西亚、日本、法国、新加坡、美国、意大利、香港、广州、山东等地讲学,并以其浑厚的内功,超群的技艺,在河南省多届太极拳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以及国际太极拳年会(交流会)比赛中屡登冠军宝座,因而在国内外武术界还享有“常胜将军”的美誉。此外,他还被海内外多家武术机构、赛事聘为顾问、会长、裁判长等。
<img STYLE="TexT-ALiGn: WiDTH: 464 DispLAY: HeiGHT: 400px" TITLE="日本相扑鈥溄暇&#9321;澲泄Ψ&&wbr&王占军打败日本人!" ALT="日本相扑鈥溄暇&#9321;澲泄Ψ&&wbr&王占军打败日本人!"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4ce264ddtc18f" WIDTH="468" HEIGHT="366" />
&&&&日本第64代相扑横纲曙太郎,身高
2.03米,体重223公斤,《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让与他与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的霸天王王战军站在了比武台,这是日本相扑“较劲”中国功夫。
<img STYLE="TexT-ALiGn: WiDTH: 492 DispLAY: HeiGHT: 391px" TITLE="日本相扑鈥溄暇&#9321;澲泄Ψ&&wbr&王占军打败日本人!" ALT="日本相扑鈥溄暇&#9321;澲泄Ψ&&wbr&王占军打败日本人!"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4ce264ddtc18f85e" WIDTH="400" HEIGHT="319" />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TITLE="日本相扑鈥溄暇&#9321;澲泄Ψ&&wbr&王占军打败日本人!" ALT="日本相扑鈥溄暇&#9321;澲泄Ψ&&wbr&王占军打败日本人!"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4ce264ddtc18f7db95ac9&690" WIDTH="500" HEIGHT="333" />王占军打败日本人!让日本第一武士俯首称臣!
张保忠,男,河南省武陟县人,一级拳师。自幼跟舅父陈照森练拳习武,后拜著名太极拳大师、河南省高级武术教练王西安为师,擅长太极散手及推手,多次夺得冠军。与王占海、王占军合称“太极三杰”。自1992年以来,与王西安大师一道,应邀出访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授拳,学生遍及浙江、海南、山东、湖南、杏林等地。1993年加入省武术协会。1994年评为温县太极拳十杰之一。同年被聘为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1995年聘任浙江龙港镇大极拳协会总顾问。1998年被温县政府选为十佳拳师之一。现任河南省温县太极武术培训中心主任、温县太极武术馆武校校长兼总教练。
199470199580
1996| 100&&
太极名家、太极铁娘子、王西安大师高徒、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阎素杰。
从一个羸弱的纤纤女子到一个叱咤拳坛的太极拳师,从一个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拳师到一个使命感驱使下的太极拳爱好者的管理人,从一个拳师、管理人再到一个已经超越太极拳传授的一般内涵而坚定地走出一条弘扬太极文化、沟通世界友谊、打造陈家沟、温县乃至焦作品牌的代言人,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王西安国际陈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国家武术六段、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阎素杰,在12年的太极人生中完成了惊人的三级跳。
  她是一名拳师
  成长的辛酸锻造了她坚强、刚毅、不屈的性格
  从中学开始就爱看太极拳方面书籍的阎素杰,并没有意识到今后的人生之路会和太极拳难舍难分,更没有想到能够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拳师。
  说起练习太极拳,她的经历充满了传奇。
  1989年大学毕业后,阎素杰走上了工作岗位。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她这个在小学、中学时就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变得与运动陌生起来,身体也变得虚弱。她开始思索如何让身体强健起来。
  当时阎素杰在沁阳市工作,一次她到温县办事,看到大街上人们在三三两两地练太极拳的情景,就不自觉地停了下来,跟着他们比画了起来。从此,只要有时间她就会骑车到温县跟太极拳爱好者学拳。后来,她渐渐知道了温县陈氏太极拳的“四大金刚”,并了解到“四大金刚”中只有王西安一人在温县授拳。她暗暗下决心:找王老师学真正的太极拳。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阎素杰来到王西安的授拳处——温县体育馆,默默地走进体育馆的练武大厅,场内的情景令她惊呆了。她看到练太极拳的有60多岁的老年人,有七八岁的小孩子,更有一些大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她大胆地站在一个女老外的身后加入了练拳的队伍,可她的一招一式引得人们哄堂大笑。女老外也注意到了身后这个太极拳动作笨拙的女子,就主动上来为她指导,两个小时下来,她们成了朋友。原来女老外是美国人,叫金太阳。看到金太阳不远万里到温县练习太极拳,阎素杰深受感动。她想:外国人这样迷恋太极拳,自己离太极拳这么近为啥不能练好它?这次练拳结束后,阎素杰主动来到王西安面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成为王西安大师的学生。王西安打量了一下这个莽撞而又显得羸弱的女子,无声地离开了。
  老师的冷落并没有让她灰心,倔犟的她从每个星期天到温县体育馆练拳,改成了每天下午下班后到温县体育馆练拳,无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在练拳的过程中,人们嘲笑她的情景渐渐少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她讲解动作要领。最令她激动的是,一次练拳后,王西安主动找到她说,愿意接受她这个学生。这是数十天来,王西安同她说的第一句话,从大师关切的目光中,她感到了大师对自己的期望。
  一次,她练拳不小心摔伤了腰部,拍片子一看,医生说骨头有一点移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少活动多休息,慢慢恢复。
  练拳人都知道,拳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他人知道。阎素杰想,自己在博大精深的太极拳面前,只不过才初入门槛,还是个靠老师拉着走路的孩子,练拳是绝对不能停止的。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她骑车来到黄河滩边坚持练拳。
  12年下来,在王西安的指导下,她的拳术突飞猛进,学习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刀、枪、剑、棍、推手等。2000年8月,在焦作举办的国际太极拳年会上,她获得剑锦标赛传统套路成年女子单剑一等奖、太极拳一等奖;2001年5月,获河南省体育运动会传统套路第一名,并成为国家武术六段、国家武术高级教练。
陈氏太极拳
 她是一名管理人
  人生之路充满荆棘,坚定了她规范管理太极拳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次,阎素杰观看了一位已经练习30年陈式太极拳的60多岁老人表演的太极拳后,感到非常疑惑,这个老人练了几十年太极拳,竟然套路混乱、毫无长进。这种把太极拳与太极操混为一起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在少数。通过这件事,阎素杰下决心要做消除拳术不规范、门派林立、互相争吵等拳术界不良风气的带头人。
  为了规范陈式太极拳,她成立了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成立的目的是要打造规范的练拳套路,为太极拳爱好者练拳创造良好的氛围。
  为提升各地分会总教练的综合素质,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实行总会对各分会总教练进行统一培训制度。为加强拳师交流、提升学员素质,今年起,总会又对各分会推介知名拳师,将知名拳师在各分会所在地进行挂牌,并实行会员自选拳师制度,凡要求名师授拳的分会会员达30名,总会将派出拳师到分会所在地进行培训。
  管理规范化使得太极拳由松散型管理变为紧密型管理、有章可循、操作规范。如对于分会学生实行积分制,达到一定积分可参加王西安的培训。学员采用等级考核颁证制度,同时,进行入网管理,达到学员层次分明,教练与弟子关系明晰,拳法准确无偏。
  规范化的管理让王西安拳法研究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得到良好发展。目前,该会已相继在国内外发展分会30余个,吸纳会员800人。规范太极拳套路成为阎素杰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她协助王西安修订并再版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编纂了已成为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教材——《陈式太极拳械动作名称汇综》,策划并纂文已发行全世界的《太极神功——王西安大系》系列光盘。同时,她在焦作电视台黄金时段讲授《跟我学太极——每日十分钟》,还出版了《太极拳老架》、《太极单剑》、《太极养生增气功》VCD等。
  随着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在国内外的开展,阎素杰的管理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经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员公开选举,她成为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王西安国际陈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陈家沟武术院院长助理、法国Association
EBENE永久太极拳教练、焦作陈家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
  她是一名经纪人
  充满挑战的职业,她真心把自己当成沟通世界的一分子
  随着阎素杰的名气大增,她被邀请出国讲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001年7月,她应邀赴法国、西班牙讲学授拳,并受到法国Parthenay市市长的盛情款待,获赠银钥匙一把,这在武术学界是很高的荣誉;2003年至2006年,她5次接受法国王西安拳法研究会邀请赴法国讲学;2004年5月,应美国加州武院邀请赴美国讲学;2004年3月应香港王西安拳法研究会邀请赴香港讲学;2006年接受美国加州武院邀请赴美国加州、奥里港州讲学;2007年1月接受香港王西安拳法研究会的邀请参加香港“首届太极推手嘉年华”担任副总裁。
  每次出国,她都要收集焦作市的合资项目,为的是通过以拳会友,增加交流,推进项目合作,为家乡引资作贡献。10多年来,她向国外推介了5个合资项目,目前一些项目已经开花结果。今年,在她的运作下,法国的一个城市与温县成为友好城市的计划正在有序进行,不久的将来,两个城市的友谊将会为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
  为了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2006年,阎素杰通过考试取得了经纪人资格,这为她今后把太极拳推向世界,以太极拳为舞台,搭经济引资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阎素杰发起成立了焦作陈家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拳会友,搭武术台,打‘太极’牌,唱经贸戏”成为该公司的发展宗旨。在她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一个经营太极文化产品的公司,专职研发、生产、包装、销售太极文化附属产品。阎素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项落实各附属产品的生产和包装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理顺生产与销售渠道等方式打造了一个个太极文化的拳头产品。
  目前,已经功成名就的阎素杰没有丝毫止步,她最大的愿望是完善太极养生的理论,推广太极养生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太极养生的健康和快乐。
张福旺,1971年出生,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中国武术七段,武术一级裁判、一级拳师,河南省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现任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副主任、温县武协常务理事,陈家沟功夫馆馆长兼总教练。其自幼习武,师承当代太极拳大家王西安先生。多次在各类国际国内大赛中夺魁,获国际太极拳年会推手三连冠及其他冠军30余次。1998年起在各类武术大赛中担任裁判工作,历任编排记录长、裁判长、总裁判长等。并多次在各类赛事及重大活动中进行名家表演。
多年来,其应邀到各地传拳授艺,并出访美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地,于2003年在陈家沟创办陈家沟功夫馆,培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各地。出版发行有《陈家沟太极功夫》教学光盘、著作《陈式太极拳释疑》书籍。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王西安大师高徒陈大冠
陈大冠,又名陈冠军,男,汉族,河南温县陈家沟人。1974年出生。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河南省一级拳师。自幼习武,1989年拜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太极大师王西安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和掌握陈式太极拳套路、器械和太极交手,拳架工整,功力淳厚,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巡回授拳。
  1994年在温县太极武术馆任主教练。
  1994年8月中国温县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获60kg级推手冠军;
  1994年8月,在温县举行的百名拳师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拳师;
  1995年4月获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65kg级太极推手亚军;
  1996年4月获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65kg级太极推手冠军;
  1996年8月获中国温县第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B组65kg级推手冠军;
  1998年开始,在国内外太极拳大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陈氏太极拳
  2000年2月,担任温县第六届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裁判员;
  同年8月,在焦作市参加中国焦作(温县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任太极推手擂台赛 执行裁判;
  2001年2月,担任温县第七届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裁判员;
  2001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武术一级裁判;
  2002年3月,担任温县第八届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裁判员;4月,参加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担任太极推手擂台赛场上执行裁判;
8月,在焦作市参加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担任太极推手擂台赛场上执行裁判。年会期间参加在陈家沟举行的名家表演。
  2003年3月,担任温县第九届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裁判员。
  4月在开封举办的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担任太极推手擂台赛执行裁判并获河南省优秀裁判员称号
  2004年3月,担任温县第十届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裁判员。4月,在安阳市参加河南省太极拳锦标赛,任推手裁判员;
5月,参加河南省传统太极拳比赛暨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任裁判员,并在闭幕式参加名家表演;10月,参加在马鞍山举办的“恒生杯”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担任太极推手擂台赛执行裁判;
  2005年5月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理事;
  2005年3月,参加温县太极拳春季比赛,任裁判员。7月,任温县武术协会常务理事;
  11月,参加陈家沟传统太极拳邀请赛 ,任太极推手擂台赛执行裁判,并参加闭幕上的名家表演;
  8月,参加焦作市举办的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任推手擂台赛场上执行裁判,期间,参加在陈家沟举行的名家表演;
  2006年5月,参加在温县举办的“正雷杯”河南省传统太极拳交流大赛暨“红棉杯”陈家沟太极拳推手擂台赛,担任推手擂台赛执行裁判,并在闭幕式上做名家表演。
  2007年、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选任为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太极推手擂台赛场上主裁。
太极拳名家陈二虎表演
&& 陈二虎,别名(陈振)1975年12月生,省温县陈家沟人,陈氏第十二代正宗传人,国家一级裁判、省一级拳师,江西省赣东北气功武术学校特骋总教练、广东省江门市太极拳联谊会特聘总教练、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焦作市公安局太极拳协会特聘总教练。自幼在陈家沟太极拳学校习武,后随陈素英习练陈式太极拳,1992年拜太极大师王西安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新、老架一、二路、太极刀、枪等器械。较系统掌握了太极拳理论与太极内功,擅长太极散手。
  1997年参加第一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锦标赛,获男子太极交手擂台赛65公斤级冠军;同年和翌年分别获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赛80公斤级冠军;年蝉联两届省“武协杯”推手赛75公斤级交手擂台赛冠军,分别又获得陈氏太极拳剑冠军;1997年参加湖北省“单刀会”97香港回归邀请赛,获得太极推手重量级冠军;1998年参加省太极拳剑推手赛获80公斤级推手冠军、四项全能冠军,同年10月在哈尔滨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获太极推手80公斤级冠军;1999年参加省太极拳剑推手赛分别获男子传统拳和国家规定陈氏56式太极拳冠军。陈二虎的事迹被收编入《中国武术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陈氏太极拳志》等书,电视强、韩城电视台、河南日报、时代青年杂志、焦作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做过专访,现任温县太极武术馆学校校长兼总教练。
叱咤风云陈三虎
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擂台争霸赛上年度总亚军(冠军王占军)
陈三虎,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王西安大师入室弟子,国家武术一级裁判,一级拳师,自幼习武,精于陈氏太极拳套路、器械及推手,尤其擅长太极散手与擒拿。2008年力挫群雄,荣膺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冠军争霸赛单周擂主,现任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太极武术馆太极拳培训中心总教练,温县形真文武学校副校长兼总教练、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培训中心总教练,广东汕头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惠州陈式太极拳培训中心、福建石狮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特邀总教练。自1994年参加比赛以来,获得省级以上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冠军二十余次,多次出访泰国、柬埔寨、香港,常年在国内巡回授拳。是当代陈家沟太极拳传人中佼佼者之一,他的事迹被收录入《陈氏太极拳志》、《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中卷、《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书。
  出生在陈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陈三虎,在家里排行老三,家里还有两个哥哥都习练太极拳,再加上对陈式太极拳极度痴迷的父亲,一直以来的耳濡目染,陈三虎喜欢上太极拳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村里的习武氛围很浓厚,在这个环境里面,自己从小就非常喜欢太极拳。但是因为小,还要上学,想要系统地学习也没有条件,所以只是跟着村里的人练习一下。”
  1991年,初中毕业的陈三虎也跟两位哥哥一样,正式拜了太极拳界响当当的“四大金刚”之一的为师,开始一心一意地练习。这让喜爱太极的父亲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
  习武过程中吃苦受累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却至今让陈三虎记忆犹新,也正是这件事,让他坚定了练武的决心。“有一次到永年参加比赛,晚上吃饭的时候,一个不认识的湖北朋友来敬酒,对我们说:‘我什么也不说,感谢陈家沟,感谢太极拳’。”
  后来,陈三虎才了解到,这位湖北朋友在一年前还是重病在床,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来自陈家沟的太极拳师,当时也是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学习太极拳,谁知道锻炼加上药物的配合,竟然奇迹般地帮他捡回了一条命。
  这件事让陈三虎触动很大,一方面为自己生在太极拳发源地而自豪,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需要更加努力地将太极拳传播给更多的人。
  到了2002年的时候,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太极梦,转而从商,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当时肯定是非常舍不得的。但是这么多年来,虽然四处比赛获得了不少荣誉,可是自己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比赛的路费、食宿都是父母赞助的。自己实在是不忍心让父母因为自己而外债累累。”
  当他收到了陈式太极拳全国选拔赛的报名通知时非常犹豫,因为公司刚入正轨,不能没人管理。陈三虎正准备咬咬牙放弃比赛的时候,父亲却强烈要求他一定要参加比赛。“他希望我能够通过这次比赛重新拾起太极拳,一方面是想还父亲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心里对太极拳放不下,最后还是参加了比赛。”
  从全国选拔赛到全国总决赛,陈三虎过关斩将,并顺利登上了第四周擂主的宝座,可是他却对自己在擂台的表现打了零分。“并不是擂台上战胜了对手就表示自己好。5年的时间没有练习,我的体力和技术各方面都大不如前。在擂台上为了节省体力,很多动作都没有做到位,陈式太极拳非常有特点的发力、擒拿都没有能漂亮地展示出来。所以很不满意。”陈三虎说。
  目前,陈三虎终于带着两代人的梦想,重新习练。他说:“我现在在一家武术学校里面当太极拳教练,一方面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太极拳,一方面也是让自己慢慢地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能一分钟劈砖60块、数次获中国吉尼斯肉掌劈砖比赛冠军的“中国掌王”林一先生千里迢迢来到温县陈家沟,在王西安大师新落成的故居里,遵循传统的拜师仪式,虔诚叩首在王西安大师门下,圆了数年的拜师梦。
(马权友向恩师王西安赠书法)
马权友,从师王西安大师。系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滨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从师世界太极王、太极金刚王西安大师,习练陈式太极拳,现已练太极拳20多年,培训学员2000多人,多次在天津和国际太极拳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播出“太极爱好者马权友”,天津滨海电视台曾播出“太极高手马权友小试身手”,人民网报道了“武术冠军马权友免费传递太极拳艺高义更高”,北方网介绍了“天津文武双全的民警马权友,中国太极网报道了“马权友用武术传递着健康快乐,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今晚报》报道了“身边好人马权友,太极高手艺高义更高”。现马权友每年都在工作之余开班传授太极拳。
(太极四大金刚左起: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
马权友与老师王西安大师师徒合影
(马权友与42式太极拳剑、陈式56式太极拳创编者、太极名家门惠丰、阚桂香教授合影)
马权友表演陈式太极拳
马权友演练太极剑
马权友教武警消防官兵时,两个200来斤重的小伙子试验其内功
马权友实战:海南三亚用太极功夫大战跆拳道高手
博主马权友欢迎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氏太极拳口诀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