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形容圣诞节的词语活动口号结合现在流行的词语

基督教口号
基督教口号
【口号标语】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基督教基础名词解释 福音:救恩的好消息,神救人的好消息 十字架:救恩的标记(原为罗马的刑具) 因信称义:有罪的人,因信耶稣基督而蒙恩,罪得赦免,被称为义 登山宝训:太5-7章,是主在山上教训百姓的话,是论天国子民的生活原则 圣礼:基督教神圣的礼节,包括洗礼和圣餐礼 十诫:神在西奈山启示摩西的诫律 尼西亚会议:在教会历史上,教会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尼西亚城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主教会议,分别称为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第一次,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召开,由西班牙主教何西乌主持,经过激烈的斗争,排除异端,制订了尼西亚信经,第二次,787年由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六世召开,主要是圣像破坏运动 奥古斯丁:是北非拉丁的一个基督教主教,基督教的神学家及领袖 最后的晚餐:耶稣被钉十字架前和十二门徒举行的最后一次进餐,立了新约 天路历程:是英国的约翰·班杨所著的书 救赎: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代死,从罪恶里把罪人赎回来 重生:新生,再生,从上头而生,从神生的 天国:亦称神的国,指神的居所和得救灵魂的居所 成圣:是成为圣洁之意,达到成圣的地步,过圣洁生活的人 也里可温:元朝时代中国基督之称 利玛窦:()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他容忍尊孔祭祖等社会风俗,因而和在华教士引起了中国礼仪之争,1610年死于北京 马礼逊:第一个来中国的新教传教士,中国伦敦会的创立者,英国人,1814年完成《新约译本》,1818年译成旧约,并出神圣天书 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 最后审判:指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得救的信徒已进天堂,指对不信的定罪,下地狱,撒旦被丢进火湖 教牧学:指培养教牧人员做好教牧工作的学科 马丁·路德:16世纪新教改革家,路德宗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新教在信仰和制度方面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592年他编写的《教理问答》和1530年他参与制订的《奥格斯堡信纲》均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他也将圣经译成德文 箴言:处世为人的格言,让人增长,获得智慧 圣诞节:普世教会记念耶稣降生的日子,是每年的12月25日 复活节:记念主复活的日子,是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逾越节:记念由于羔羊代赎,以色列人得以出埃及 除酵节:记念他们急促的出埃及,离开为奴之地 初熟节:记念他们进迦南之后,特将初熟的土产献给神 五旬节:又叫收割节,在收割庄稼之后向神感恩 吹角节:是犹太人的元旦,是除旧换新的日子 赎罪日:是大祭司每年一次为百姓赎罪的节日(七月初十) 住棚节:又称收藏节,大家在一起快乐的(七月十五) 所罗巴伯:他是被虏时期的犹太人,是位省长,领归回的百姓建殿 使徒信经:传说主被钉十字架后,他的十二使徒在五旬节聚会祷告时,圣灵充满,集体制订出来的,是基督教古老信经之一,由公元2-3世纪形成,6-7世纪立型 尼哥底母:法利赛人,犹太人官长,曾夜里拜见耶稣,主被捕时,毅然为主辩护,主安葬时,用没药乳香膏主的身体 尊主颂:耶稣母亲马利亚受圣灵感孕后所唱的歌 会堂:被掳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远离耶路撒冷,因此建造会堂,作为会众集会敬拜神及宣读圣经的地方,后来会堂仍成为活动中心 第二圣殿:公元前538波斯王古烈允准被掳的犹太人归回重建耶路撒冷圣殿,被称为第二圣殿 法利赛人:在西方语言中是伪君子,假冒伪善者,原为犹太教里的一些宗教狂热分子,在创造犹太教方面曾起过主导作用,原意为“与异徒分开的人”,严守规条,竭力维护犹太民族的纯洁性,是一帮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撒都该人:是贵族祭司,控制了公会和圣殿的政牧大权,只信摩西五经,不相信复活 三自宣言:1950年以吴耀宗先生发起的三自爱国运动起草了“中国基督教在中国建设中努力途径”之简称 吴耀宗: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发起人 贾玉铭:中国基督教著名牧师,安丘老乡 《米兰敕令》君士坦丁和李锡尼颁布法令(1)宣布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2)释放被捕教士与教徒(3)无条件的归还被没收的教会财产 会幕:古代以色列人未定居并建造圣殿之前,在旷野安放的约柜和举行宗教仪式的以歌帐篷 道成肉身:基督教基本信条之一。即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圣子通过童贞女马利亚而去肉身成人(313年由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的敕令,敕令宣布帝国境内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初期确定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与其他宗教享有同样权利,各地发还财产,该敕令通常被视为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由迫害改为利用的转折) 三位一体:基督教基本信条之一。上帝只有一位,但包括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三者虽有特定位格,却完全是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一真神 景教:唐代对传入中国基督教聂斯托利派的称谓。428年该教派与当时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正教分裂后,日渐向东传播,约5-6世纪,经叙 利亚从波斯传入中国浙江,7世纪传入内地,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合称公教。原意出于希腊文,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通的”。天主教自称是唯一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 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亦称(意为正统)原因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而来。故有称希腊正教 新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派,以及这些宗教中不断分化出来的众多 宗派的统称,亦译抗罗宗或更正宗 中国礼仪之争:17-18世纪,四方教会及其在华传教士关于在华传教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礼仪问题的争论。这场争论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礼仪世俗的矛盾和各殖民国 对在华传教领导权的争夺 教案:19世纪下叶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纵容和包庇在中国各地的一些传教士强买土地、包揽诉讼、 欺压人民,从而引起中国人民反抗而酿成的案件。 耶稣上帝独生子,由圣灵感孕童真女马利亚所生,取肉身为人的救世主。 保罗:原名扫罗,1世纪生于小亚细亚省利家的大数,幼年受教于耶路撒冷的伽玛列,原为犹太教徒,逼迫新教教徒后在大马色的路上蒙主光照悔改,传扬福音于外邦。写了许多书信,为新约的主要组成部分。 君士坦丁:罗马帝国皇帝,生于尼什,306年继于父君士坦提乌之位该皇帝曾颁布《米兰敕令》,并于325年在尼西亚召开第一次普世主教会议,颁布《尼西亚信经》 亚他那修:基督教希腊教父,埃及亚历山大成主教,以维护圣子、父同性,同本的教义,反对阿里乌派著称,主著《驳异端》《论道成肉身》等 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经院哲学家,天主教官方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 茨温利:瑞士宗教改革家,强调以圣经为依据,否认罗马教会权威,主张得救唯靠信心,反对崇拜偶像,提出简化崇拜仪式,以讲道为中心等,主要著作有《67条论纲》《始与终》《真伪宗教评述》等 加尔文:()瑞士宗教改革家,新教归正宗创始人,他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同路德宗相同,强调圣经是唯一信仰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不能靠行为得救等,其主要著作《基督教原理》 徐光启:()明末天主教徒,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一生著作甚丰,近年出版的有《徐光启工集》《农政全书》等 梁发:()新教第一个中国籍传教人,广东人,代表作为1832年集9册为一书的《劝世良言》,由马礼逊校订印行 吴耀宗:中国基督教爱国领袖,广东顺德人,于1950年9月发起三自爱国运动,主要著作《黑暗与光明》《基督教时代悲剧》等 贾玉铭:中国新教牧师,神学家,山东安丘人,著有《神道学》《圣经要义》《完全救法》等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分新旧约 次经:圣经中属于“第二次正典”的经卷,天主教特兰托公会议审订圣经正典后,把一些历史上无争议的,为整个教会接受的称为正经,而把一些在内容、年代、文字和作者等方面有争议的书称为次经 死海古卷:1947年在巴勒斯坦死海北部发现在一批犹太教古代的书卷,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库兰山谷间的另外10个洞穴里,发现大批古卷和蒲草纸卷宗。类别多达6000余种。碎片残篇数以万计,这些古卷被统称死海古卷 信经:基督教权威性的基本信仰纲要,拉丁文原意为“我信”,一些古卷信经的经文常以此词开头,后衍化为这类经文的称调,在个派流行最广的由《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塔那修信经》。三者称普世信经 教理问答:基督教各派教会对初信者传授基本教义的简易教材,又译要理问答,要道问答或教会问答。大都采用问答题,故在中国都以问答之称。希腊文原意为使人听见,由口授的涵义 教父:对基督教古教会一些著名神职人员的尊称,他们的著作一般被认为代表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如主教奥古斯丁,他用了12年的时间写成了一生中主要的著作《上帝之城》等,称为阐释基督教教义的主要著作。 清教徒:基督教新教的以派,起源于英国,由于要从英国教中彻底清除罗马天主教的一切礼仪和影响而得名 宗教裁判所:又称“异端审判法庭”是欧洲基督教为镇压反对或改变教会信条,教义和仪式的人们所设立的一种秘密法庭,遭到这种秘密法庭逮捕,监禁,判处死刑的人多至难以计数,其中的科学家,哲学家也被法庭判死刑,如:意大利的布鲁诺等 圣像破坏运动。亦称“反拜像之争“4世纪以后基督教的圣像供奉甚兴。反对正统教会的各派势力常以反对圣像供奉为口号进行争斗。故名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基督教碑刻,唐德宗建中2年(781)立,明天启三年在今西安周至县出土,碑文计1780字概述大秦景教于唐贞观9年(635)从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教义 十字军示侵: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罗马教皇会同西欧封建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从年的近20战争期间,共有8次。1095年11约,教皇乌尔班二世召集克莱蒙会议。号召示侵。 希伯来圣经:犹太教《圣经》原文版本,分三集计《律法书》5卷《先知书》12卷《圣文集》13卷。共20卷。约在主前四世纪以后陆续汇编成集,用希伯来文写成七十子译本:《希伯来圣经》最早的是希腊文译本。据传其中《律法书》部分由七十二为犹太学者应埃及法老之请。在亚历山大城翻译的。 忏悔录:基督教拉丁教父奥古斯丁的著作,月在347-400年之间成书,用拉丁文写成,共13卷 塔马斯·厄·肯培:中世纪后期基督教神秘主义作家,曾抄写古代经书,写有不少神秘主义著作。代表作《师主篇》新教译作《效法基督》,在天主教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 邓斯·司各脱:中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苏格兰人反对塔马斯·阿奎那,主张哲学不从属于神学其学党被称为司各脱主义,主要著者有《彼得·郎巴德(教女集)论谎》《论第一原则》等 经院哲学:西欧中世纪主要哲学思想的总称,因产生与天主教的学院,“故称经院哲学”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爱国组织。1950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基全国会议时正式成立,会址设在上海 中国基督教协会:全国性教务机构,1980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基第三届全代会时成立,会址上海 金陵协和神学院:中国基督教在南京(古称金陵)设立的神学院。日正式成立。在吴耀宗先生倡导下,由当时华东地区12所神学院和圣经学校联合组成 诺克思: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根据加尔文教义,制订教会组织条例和信条,召开苏格兰长老会第一届全国会议。1561年国会定长老会为苏格兰国教主要著作《苏格兰宗教改革史》 阿明尼乌:()基督教新教神学家,阿明尼乌派(即抗辩派)创始人,在神学思想上主张实行宽容,允许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对信经教理持不同意见观点,由于反对加尔文主义观点,曾受攻击,18世纪后期教义为新教一些宗教接受 符类福音研究:新月四 福音书,可、路、约中前三赴英在记事次序用子结构、内容观点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和约有明显差异,故称前三福音为符类福音或同关福音,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材料来源等方面的争讨,称符类福音研究。 基督教神学:基督教的信仰内容作者系统的研究和进行理论化说明的宗教学科,神学一词源自希腊文,由神及道理,言论或学问两词组合而成,指研究有光神的道理或学问。 凯撒·亚古斯都;罗马的帝国的第一个皇帝,统治时期为公元前31年至公元14年,通明 “屋大维“他是第一个获得“奥古斯都”称号的人,耶稣降生那年下令统计人口 教会:蒙神选召,以信奉耶稣基督为主的会众所组成的团契 弥赛亚:是希伯来译音,“基督”是希腊文译音,二者都是受膏者之意,救世主 挽回祭:耶稣用自己无罪的身体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代赎世人的罪,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 艾赛尼派:意为“圣者”或“虔诚者”,主前2世纪至主后1世纪犹太教的一个派别,主要由下层群众组成,政治上反对哈斯蒙尼家族的统治,宣传弥赛亚的即将来临,宗教观点接近法利赛人,严守律法、教规,过严格的禁欲生活,但容许婚姻,视肉体为灵魂的监狱,希望早日解脱 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基督教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由此产生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教会,同时亦有与之对立的反宗教改革,15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主义走向崩溃,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教廷亦开始衰落,阿维尼翁教皇和天主教大分裂,使教皇威信大大下降,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以及残忍的宗教裁判所显示了教皇的错误 十字军:公元第11世纪至第13世纪(),罗马教皇以“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路撒冷圣地”为号召,煽动法、意、德、英等国家的封建主进行了八次十字军战争,因参加者身佩十字,由此得名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城市,它也是圣殿的所在地,以色列民族守节献祭等重大宗教活动的中心,基督教兴起后,它成为基督徒朝圣的圣地,伊斯兰教也把它作为圣地 修道院:天主教或东正教修道士和僧侣进行修道的场所或机构,也是天主教培养神甫的地方 布鲁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他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的无限的,1600年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在罗马被烧死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绘画的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的代表作有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等 威克里夫:()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行者,英国人,曾任牛津大学神学教授,他反对教皇权力至上,反对教皇在英国收取贡赋,要求简化教会仪式,用本民族语言做礼拜 使徒时期:在公元约33至约100年间,为当时耶稣的使徒进行传教,创建教会的时期,是基督教教会历史的第一时期 君士坦丁赠礼:天主教会于8世纪下半叶伪造的文件,其形式为君士坦丁大帝致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一世的信,内称:感谢治好他的麻疯病,并使他皈依基督教,把罗马以外的四个宗教区,一切信仰事物的宗教管辖权以及对罗马和罗马帝国整个西部地区的世俗统治权,授予西尔维斯特及其继承者,史称“君士坦丁赠礼” 锡安: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城的一座山名,传为大卫王建王宫和所罗门建圣殿的座落处 查斯丁:基督教早期教父,被后世教会称作护教士,著作仅存两篇,《护教文》《与特里风谈话录》 但丁: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诗人,出身于佛罗伦萨旧贵族,代表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原罪: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因始祖的违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故名 犹太复国主义:犹太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末,由匈牙利犹太人赫茨尔兴起的犹太民族主义运动,1891年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第一次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起草巴塞尔纲领,运动中心设在维也纳,出版机关周刊《世界报》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崇拜耶稣,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起源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为耶稣所创立,最初为犹太教下层派别,1-2世纪同犹太教分裂,本词最初出于2世纪安提阿的伊纳爵《致马格尼西亚教会书》,4世纪成为罗马国教,11世纪分裂为罗马公教和东正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又从罗马公教分裂出来新教,以后又分为路德、归正、安立甘宗三大派别,逐渐传遍世界各大洲,对欧美各国历史、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明末天主教三杰: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篇二:基督教的组织 基督教的组织
一般说来,基督教组织比其他宗教(如佛教)更为严密梵蒂冈是天主教的世界中心。教皇自称是天主教的最高首领,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有权任命各级主教,实行教皇终身制。东正教会在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会中心和统一的首脑,实行的是牧首制。
按其传统,君士坦丁堡教会牧首享有东正教“普世牧首”的尊号,但对其他独立自主教会没有管辖权。基督新教从天主教分离出来后,其组织形式多样化,比天主教会松散、自由,强调各教会独立自主地进行传教、礼拜、管理和行政方面的事务,实行主教制、长老制、公理制等。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六百多个新教组织。 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信仰人数和地域分布情况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公元1世纪,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在罗马帝国后期流传于帝国全境。继承犹太教的《圣经》,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同时又提出只有信仰上帝及其独生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相信耶稣乃上帝的道成肉身 ,通过马利亚受圣灵降孕而生于人世,故为神子和救主。耶稣降生牺牲自己,救赎人类,标志着上帝与人类重立新约,带来上帝救世的福音,宣告《旧约》时代的结束。耶稣在宣道过程中招收12个使徒,后来以在十字架 上的牺牲,为世人赎罪。耶稣死后3天复活,复活后第40天升天,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1世纪30一40年代由其使徒以领受圣灵为“灵召”,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开始传教,建立初期基督教教会,史称早期基督教 。这一阶段的基督教分为前后两期。反映基督教从产生到定型的历史发展及演变。其前期即原始基督教 时期,处于原始状态中的基督教刚从其犹太教母体分裂出来,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体态尚不完备,其宗教信仰上的“自我意识”亦不明显。最初其信奉者多为犹太人,曾被视为犹太教的异端派别,因而具有浓厚的犹太色彩。教会成员则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现为被压迫者的群众运动。40年代后期,随着保罗等人向非犹太人的传教,教会突破犹太民族之限而走向世界化,相继在叙利亚的安提阿、埃及的亚历山大、罗马、君士坦丁堡等地建立教会,形成各自的文化背景,在受罗马帝国统治的古代各民族中广泛传播,由此开始早期基督教后一阶段的发展,即在思想信仰上逐渐建立起独立的理论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形成日趋完备的教会制度。
基督教或基督徒之词始见于2世纪初早期教父依纳爵(安提阿的)所写《致马格尼西亚教会书》和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的《编年史》等文献中,由此表明此乃以追随基督为特征的新宗教,从而与犹太教明确区别开来。早朝基督徒大都是贫民和奴隶,曾受到罗马帝国的10次大迫害。后因教会提倡的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基督再临人世伸张正义、实行审判等主张得到注重和理解而使罗马执政当局开始对其改变态度,并最终取消反教政策。随着社会知识阶层和较富裕者不断入教,教会的社会成分及其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对罗马帝国统治上层的影响亦不断扩大。此时基督教遂进入其古代公教会 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基督教逐步建立其稳定的教会组织及领导体制,开始向主教集权制过渡。在古代公教会后期,基督教已逐渐受罗马帝国当局利用,并于392年被定为帝国国教,由此完成了基督教的国教化。
教会因与罗马帝国政权相结合而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神学亦成为一切意识形态的核心和各门学科及其众多理论的基准。在继承、扬弃犹太宗教传统和结合、改造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较为完备的教义神学体系,其内容包括上帝论、三一论、基督论、救赎论、圣灵论、创世论、人性论(原罪论)、末世论 、教会论、圣事论、恩宠论、圣母论等,并将信、望、爱列为其三种神学美德和耶稣的三大纲领。其中,“信”关涉人与神的关系,指世人接受上帝的感召、对上帝启示和耶稣教诲表示信奉和遵从;“望”即表现为对基督复临和最后审判所迎来的新天新地和信者永生之希望,其基础是对上帝普世救赎之意志的确信;“爱”则指上帝对人之爱和人在信仰中所表现的对上帝及世人之爱,以爱上帝和爱邻人为其最根本准则,称爱之律法为最大律法。在与国家政权结合形成正统教会及其正统教义过程中,内部出现神学争论、兴起各种异端 教派运动。其神学上的异端、人学上的异端和基督论上的异端等受到正统教会的谴责。其教会体制的一大特点,是在原始基督教社团隐修生活的基础上于3世纪逐渐发展出隐修制度,建立起各种修院。基督教创立的初期,即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东部希腊语地区的东派和西部拉丁语地区的西派。325年尼西亚公会议后两派分歧加剧。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君士坦丁堡后,两派又公开争夺全教会的首脑地位。罗马帝国39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古代公教会时代也随之结束。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根据罗马主教乃耶稣第一个门徒彼得的继位人、具有教会首席地位,发展出其教皇制。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正教传统,根据古代教会在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五大教区设立的牧首,构成其牧首制。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牧首曾为各正教会的最高首领,享有“普世牧首”的尊号。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正式分裂,东派 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 自称公教(即天主教)。 在天主教与东正教各成体系、分别发展的过程篇三:基督教的七大超越性 基督教的七大超越性 “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祂创造诸世界。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祂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祂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来一:1-4) 有些学者认为新约希伯来书是写给犹太人的福音书,有的认为是一本护教的书;但我们若从另一角度看,不难发现希伯来书是一本“宗教比较”的书。 作者从各方面论辩,证明基督教远比犹太教更超越、更完美、更值得接受信靠。
作者不但从历史、人物、启示、教导、权柄、位份,以及救恩成效,生命影响力等各方面将两者比较,更强调耶稣基督“取代”犹太教旧约的礼仪,祂更“成全”(太五:17)旧约的律法和先知,祂实在是一位“无比的基督”。 因此作者间接的婉言劝勉犹太人“也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来一三:13)即离开他们旧日传统的信仰,归信耶稣基督。 为帮助一些被其他异教异端所困惑的人,若能运用希伯来书的一些原则作为进路,可把宝贵的福音真理带出;下列几个“比”字,可作参考的重要字眼。 “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阿,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祂为那设立祂的尽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荣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来三:1-3) “并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来一二:24) 中文的希伯来书讲到耶稣基督是“更美”的,就是更好,更超越之意。 “更美”两字出现于书中达十七次之多,“更完全”的、“更尊贵”的、“远胜过”等等,也出现了七、八次,显见作者在此是要突显“耶稣基督”是何等的不凡,何等伟大,何等奇妙的一位救主。 希伯来书的思路,有明显的五条路线: 1.耶稣基督“比”灵界中的天使更高更强,祂更是天使天军所服事的主! 2.耶稣基督“比”旧约时代的任何一位先知或神仆摩西,“更超越”! 3.耶稣基督“大祭司的职份与贡献”“远超越”旧约时代的“大祭司亚伦”! 4.耶稣基督“献上自己为祭物”,“比”五经中的“献祭制度”以及一切祭物具有“更完全”,“更美”的救赎果效!5.耶稣基督“用自己的血”所立的约即是新约,“比”旧约的任何一约“更美”! 接下来我们从希伯来书看基督教的七个“超越性”: 一.“更超然”的根基──圣经 首先本书讲神藉着祂的独生儿子耶稣基督“晓谕”我们。所以这是神特殊的启示,这特殊启示的圣经非常宝贵;因为: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四:12)这指出神的道之功效,世上没有任何的,可以比拟。 基督教的圣经虽常被人误解,认为就这么一本太简单了。所讲的就是神造万物,耶稣为救人牺牲,神要人悔改得永生,几句话就把道理讲完了。而佛教的经典深奥无穷,浩如烟海,令人叹服。(有说在日本的大藏经共一万六千多卷) 其实“多”并不等于好,也不等于对。“多”即是讲不清楚的表现,越讲越糊涂。神的道一言九鼎,单刀直入即把人心剖开,叫人有得救的智慧,解决人一切的问题。 神的道──圣经虽然只简单的一本,但有二千多年来许多学者发掘不完的宝藏,穷毕生精力研究不完的圣训,正如使徒约翰说:“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二一:25) 研究圣经的,最要紧的是要用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来四:2) 二.“更超然”的人物──救主耶稣基督 “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作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祂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来二:9) 耶稣是一位在历史上曾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与我们认同的主,“为人人尝了死味”,为罪人付上生命代价的死,乃是重逾泰山的死。 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祂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来八:6)单单这一节经文,就提说三次“更美的”;祂得“更美的”职任,作“更美的”中保,凭“更美的”应许立约。这一连串的“更美”无非表明祂实在是独一无二的救主。 为表明祂的“独一性”,作者接下来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一三:8)这宣告让人知道,祂的权柄、慈爱和能力,从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不改变。除了祂,世人世事那一种不变﹖十年五十年不变吗﹖百年以后又怎样﹖因此作者在希伯来书第二章三节警告说:“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作者盼望劝醒我们,免得失去这么宝贵的福音和救恩。祂的救恩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永不改变,所以人若忽略失去这救恩,于耶稣无所亏损,作者强调:而我们的损失与后果将是何等的大呀! 三.“更超然”的信息──赎罪的福音希伯来书强调耶稣基督,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请注意下列经文中的“血”字。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旳?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么!”(来九:11-14) “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这是神的救法,也是神爱的显明,当日信守犹太教的人不明白;今天信奉“自力”宗教的人也难以了解,等到有一天被主的爱摸到,主的灵感动,才会撇下旧有的信仰,对主的爱有相逢恨晚的感觉。 若仔细唸希伯来书“血”字也是一钥字,共有廿五次之多,而其中第九章的“血”字,若用红笔圈出,竟有十二次之多。这告诉我们:救恩是靠耶稣基督为我们牺牲,宝血流出,付上极昂贵的代价,把我们从死亡中买赎回来,从罪恶的权势底下抢救过来的。我们如何得到这样宝贵的救恩呢﹖那是罗马书所说的“因信称义”,以及希伯来书第十一章专门讲“信”!只要“信”耶稣基督宝血所完成的救赎工作,就可得着这样宝贵的救恩了,不是靠自己的行为,也不是靠自己的义,这“信”字在本书第十一章出现了廿九次之多,可以证明。希伯来书作者勉励我们,“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来三:14) 四.“更超然”的果效──一切更新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祂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旳身体。”(来一○:19-20) 人因罪已与神隔绝交通往来,神子耶稣以十字架为我们打通一条又新又活的出路,也是新生之路。信主以后的人,从此就踏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这如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五章十七节所说的,一切都更新了。 信主以后,一个人的生活、言行、思想、嗜好,各方面都要更新;悲观变为乐观,消极变为积极,黑暗变为光明,被动变为主动。蒙恩的人,都有这些特别经历。作者劝勉犹太信徒,信主后不要再回到犹太教的旧律法下受压制捆绑,若如此乃是走回头路。这劝勉对那些从异教迷信中得释放,刚转向主基督的人特别有进益。 五.“更超然”的能力──圣灵的同在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来六:4) 我们竟然有分于圣灵,实在难以想象,这是神格外的恩典。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来三:7)圣灵常常对我们说话,感动我们、引导我们、指示我们。这是旧约时代的犹太人所不能领会的,也不是一般宗教所能渗透了解的。 “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二:4)一个人信主的同时,圣灵就赐下来住在他的心中,每个真正悔改信主的人,都会得到圣灵的恩赐。这是圣灵同在的能力,除了在传福音为主证道时彰显以外,另一方面常被忽略的,即圣灵所赐更坚韧的生命力,叫信主的人能胜过疾病患难。最著名的过去有“暗室之后”蔡苏娟小姐,目前仍有一位身患顽疾的杏林子姊妹;她们靠着主的恩典所发出的光芒,在其他宗教信徒里难以找到的。 六.“更超然”的盼望──复活与主再来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来二:14) 主耶稣藉着从死里复活,败坏那魔鬼的一切的权势,因此基督徒可以向死亡夸胜说: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那里﹖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林前一五: 55)“像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来九:28) 第二次显现,就是指主耶稣基督的第二次再来,身体得赎是基督徒完全的救恩。本书清楚肯定这方面的真理。如:“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来一二:22)祂是永生的主,是复活的得胜主。 当本书的读者已有离开福音真理,回到犹太信仰迹象时(来四:14),也可能受到一些异教的影响,故此作者写这本书为他们解惑,更缕述以基督为中心的美好信仰与更美盼望。(来七:9)这指望通向天上更美的家乡。 犹太教也好,其他宗教也好,没有一个宗教有“复活节”,只有基督教才有“复活节”,这是基督教超越一切的凭据,也是我们应加以强调的。 七.“更超然”的荣耀──新天新地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豫备了一座城。(来一一:13-16) 作者最后提醒我们,如今基督徒来到的不是以往旧约的西乃山,而是来到了新约的锡安山。这两座山的形状现象内涵却不同,因此也代表着两个不同的生命层次。西乃山有火焰、密云、暴风、角声与说话声音令人震慑惧怕。但是锡安山却有天使(转载自: 千 叶帆 文摘:基督教口号)、教会、上帝、义人、耶稣令人欢乐舒畅喜爱。这是何等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属地的,另一个却是属天的;地上的是那个旧约,现在不再有效的体系,天上的是这个新约,大有功效的。因此这个属天的锡安又被称为“永生神的城邑”、“天上的耶路撒冷”、“是不能震动的国”(来一二:18-24),也是将来我们要进入更美的荣耀里,就是新天新地。启示录第二十一章对这荣耀的圣城有鲜明详尽的描述。 这荣美的天家,不是幻想虚构,乃是实实在在的。因主耶稣基督从天降下(约一四:2-3),而使徒约翰则被提到天上亲眼目睹后记录下来的,因此希伯来书作者说这是“可夸盼望”。(来三:6)旧约对“天家”的启示还是模糊不清,有些宗教对“天堂”虽有传说却虚幻无把握;有的不但不可夸更难以启齿不敢提,优胜劣败,慎思明智的人自可好好的选择。小结:作者劝勉读者们要坚守信仰,仰望耶稣,最后说:“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来一三:9)教会历史中,改教家马丁路德的口号是“惟独圣经,独尊圣经”(Scriptura Sola and Scriptura Tota)!篇四:基督的明星 基督的明星 经文:马太福音2:1-12 今天晚上是我们基督教普天同庆的圣诞节之夜,我们深深地感谢行政首长来祝贺我们的节日,我们也同样感谢各界朋友们如此热情地光临我们的教堂观礼,与我们同喜同乐。
在这几天,有些不相识的教外朋友们向我们提出了热情的批评,指出我们的节日布置还不如某些单位的圣诞晚会,连棵圣诞树也没有。的确,我们准备得很差,有点近乎草率;而且复堂六年来,连那位教内外都感兴趣的圣诞老人还没有在这里出现;这就扫了大家的兴致,辜负了大家节日中的期望。希望明年的圣诞节,我们能准备得更好一些,答谢大家的盛情。
今晚的聚会是一个很奇特的聚会,这么多不信教的朋友们和我们教内的信徒同聚一堂。双方的会场习惯又很不相同!信徒们讲究虔诚,安静,肃穆,青年朋友们则是热情奔放,边听边议。我们很缺乏掌握这类会场的经验;请弟兄姊妹谅解来宾们的热情,也请来宾们协助我们保持会场的秩序。 关于圣诞节的来历,以及有关的故事,诸位来这里之前,肯定都已有所了解。因为进入了十二月份,许多报章杂志和广播电视节目中,都介绍了不少。这是我国开放政策的又一体现。
然而,在教堂里,我们三句不离本宗,在圣乐崇拜的当中,还是要讲一些耶稣基督降生的事。根据刚才读的这一段圣经记载,我在今年圣诞节要向诸位讲的思考中心是:《基督的明星》。 基督降生的时候,东方的夜空中出现了一颗新的明星,被常年观察天文而又具有预言知识的东方知识分子发现了,并且判明了这颗明星是基督的明星。这星不但传报了无声的信息,更是以它的动态激发了他们追求探索的雄心壮志。他们豪迈地宣告说:“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在国际上,有些神学家认为,这些东方博士是中国汉朝的学问家;而我们还没有从我国的古书中发现印证。但至少说,作为东方人,我们对于东方博士万里朝圣的壮举是可以引以为荣的;因为,东方人有这样的学问、智慧、心志和虔诚! 如今,我们通常以明星这个词来比喻一些具有杰出成就和美好品质的,令万人瞩目景仰的人物,如体育明星,电影明星,学术明星??等等。圣经上说:“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来的!”(雅各书1:16-17)因此,我们基督徒尊重人世间一切闪烁出真善美的光彩的事物!不论哪一个领域,只要真是发光的明星,都能向沉沉黑夜投入一分毫光。 对于今天晚上光临本堂的朋友们,我提出一个: 一. 要找基督的明星 诸位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赶到我们这里来;不怕拥挤,不怕劳累,要看什么?要找什么?我们礼拜堂的妆饰很简朴,我们献出的圣乐节目也不够出色,诸位为什么还乐于逗留在这里?我想,你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有所追求的。不疲倦地探索真理,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这个精神的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表现。你们在众多星群中看见了各种类型的明星,有些明星和你关系不大,有些明星却在你的生活中心灵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最关系人们的生命与永恒前途关系最大的只有一种星,一种能将你引荐到耶稣基督面前的那种基督明星,你找到没有?
圣经上说“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19:1)人的作品、作风,显扬人的智慧、才能与德性;上帝的作品当然也在不断地宣扬造物主的美德。(彼得前书2:9)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意识得到与意识不到,都无损于星光的灿烂。 ? (此时断电,全场灯灭。) 如果说,慧眼识英雄,那么,也可以说慧眼识明星。东方人的祖先,两千年前,以他们的慧眼在众星争辉的夜空中能够找到基督的明星,我们今天的东方人也能有这样的慧眼在明星之群中找到基督的明星。 诸位来宾,我看到你们这样巨大的热情,心里很受感动。我们教内的信徒坐着,你们有许多人从开始到现在都是站着,而且站得那么高。我们的弟兄姊妹默默无声,你们却是又鼓掌又欢呼。虽然这不符合我们礼拜的习惯,但我想,我们的弟兄姊妹是不会见怪的,我想,上帝也不会见怪的。有许多教外人士常常念叨:上帝保佑!我们要祈求上帝保佑!今天晚上为了耶稣的生日而来的每一位朋友。你们有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开端,那就趁势追求下去。耶稣说过,“寻找的,就必寻见!”不满足于热闹一阵的人,不甘于浅尝辄止的人,你一定能找到足以帮助你进一步找到天国君王的基督的明星。 任何明星,都只能是个见证,是个激励,是个中介。明星永远不能作为我们崇拜的对象;我们乃是要从明星所显示的信息中去寻求那更大的本源的那一个对象。因此,我们的追求就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死抱住成见,犯买椟还珠的错误。 东方博士的万里西征,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要早几百年。历经千山万水,诸多艰难;终于随着明星的轨迹动态,来到了异域京城耶路撒冷。但他们由于世俗之见的顽固影响,简单地认定:君王当然诞生于京城!于是他们的眼目就离开继续前进的基督明星,满城询问。结果,找到的不是天国的君王,乃是地上的君王;不是和平的君王,乃是残暴狡诈的君王;不是耶稣基督,乃是老狐狸希律。 ? (此时电灯复明!) 诸位,上帝的国与人间的国,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不能混为一谈。上帝的国是宗教问题,人间的国的政治问题,我们务必不要搞错了。 当年,有些跟从耶稣的人,以世俗的观念来理解天国的君王;因此,就热衷于追求君王之下的席次,确定身份的高低,进行操权弄权。耶稣末次进京,前呼后拥;高喊口号的人群,也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但当他们看到他们寄予无限希望的天国的君王,却忽然成了被官兵衙役捆绑凌辱的囚犯;于是希望就破灭了,失望就变成了忿怒。在一些人的耸动之下,又转到除掉耶稣的行列里去了!其实耶稣不是一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么?! 所以,一切追求救恩真理与人生真缔的人们,都当善于区别发光的众星,从中找到基督的明星,并以此为契机,进而至于找到基督本身那个真光,大光。这才不至于徒然地庆祝圣诞。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门道就在这里,诸位都可以成为内行。 如果你们周围有基督徒,你们有权利问他:“你是基督的明星吗?你能让我看看你的光华吗?你的人生往何处去?是往基督那里去吗?我可以信赖你的脚踪吗?” 讲到这里,我也向我们的弟兄姊妹提出一个建议: 二. 要做基督的明星 基督的明星是一种不仅发光,并且见证基督的又新又活的明亮的星。在当年,仅仅是一颗;在今天,不是一颗,而是一个类型。这一个类型的星就是散居在普天之下各到各处的基督徒。基督徒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义不容辞的基督的明星,但我们有没有认认真真地做基督的明星呢? 我们弟兄姊妹在社会各阶层中,都有各自的岗位,各自的社会身份!我们希望基督徒都能发出与自己身份相应的光,都能成为各自生活领域、事业领域中的明星;以求服务人群,造福人群,欢娱人群。让人们看见了,如经上所说:“就大大地欢喜!”而我们如果光中增光,又成为基督的明星;那么,对永生之道感兴趣的有心人看见了,就更会大大地欢喜了!因此── 1.基督的明星,除了具有光的共性而外,还要有光的个性。那就是独特的救恩之光,生命之光,信望爱之光!那就是在自己所发出的光的成份中有那么一种成份的光质,不仅是耀人眼目,不仅是动人心弦,更是象激光来那样带着能量透入人的心灵。深深地激动什么,激发什么,激活什么。你这颗明星可能转移或消逝,但你的光却能留在你所不知道的人心中多少年。就如司提反人生最后的一束光,埋在扫罗心中;这与他日后的悔改回归,不是没有影响的。有一位中年弟兄,谈他信主的经过。他在人生的最低潮中,在灰心失望的彷徨中,忽然在他幽暗的心灵中出现了一线亮光,出现了一位已经去世多年的老太太的形象,就是他少年时代的对门邻居。虽然没有什么来往,但那位老基督徒的的音容笑貌却栩栩如生,??。他由此而默默祷告,立志寻求,终于在教会被封闭的岁月里就找到了基督。 弟兄姊妹,你不是体育明星,不是科学明星,不是电影明星,??这都不要紧;人家也不会在这些方面苛求于我们。但如果期望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明星那种特有的光华,我们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2.基督的明星,可不能放射那种一闪而过的流星之光,也不能放射那种东闪西烁的流萤之光。就象讲台前的节日灯泡,五彩缤纷,忽闪忽闪;除了好看,一点也不能解决道路问题。
我们基督徒的发光,要有始有终,要有坚定的轨迹,要负地将追求者带到主基督面前。 基督的明星,一莫半途而废,自我毁弃;二莫中道停止,自立为王;三莫借主之名,领入歧途。诸位弟兄姊妹,在纪念基督降生的时候,我们既要意识到做基督明星的使命如何神圣尊荣,又要意识到做基督明星的责任如何严肃沉重! 比如,上海的市内交通近年来变化很大,我一个人去办事,借了车,走了弯路,可以设法弥补;如果我后面有三十位外地旅游者,以我为响导,浩浩荡荡地走弯路,这怎么得了?! 3.我们做基督的明星,是个比喻的说法。东方博士在寻访基督,朝拜圣者的事上,相对于熟读圣经的当地的人来说,他们是远方的人、外乡的人、教外的人、后来的人。然而,焉知后来者不能居上呢?焉知在后的不会在前呢? 伯利恒的人,耶路撒冷的人,即便是虔诚朝见了圣婴耶稣的人,向主献的礼物有多少呢?根据圣经所记,没有一个超过东方博士所献的黄金、乳香、没药。而他们所献的礼物,恰恰供给了约瑟、马利亚怀抱圣婴紧急逃难的需用。 我们也记得使徒保罗,他在使徒中也是最末后的;但他日后向主所献上的礼物看来,却未必是最小的。 所以,父老弟兄姊妹,我们万万不可轻看教外人士。许多追求人生价值的朋友,他们今天和我们同聚一堂却并没有信耶稣;但你焉知道他明天不信呢?你焉知道他下一个圣诞节还不信么?十年、二十年、或许三十年之后,他们当中某一位博士经过长途跋涉,方始找到基督,方始在寻找基督的途中被主所找到,这难道是不可能的吗?完全可能!但我们还当知道,他们向主所献的礼物,也完全可能超过我们今天的信徒和传道人。因此,我们应该向一切真理的追求者怀着衷心的敬意,为他们祷告,为他们祝福;体谅他们的心情和人生努力。 值此普世欢腾的圣诞之夜,愿我们都能在主面前庄严地立下志愿:在众星争辉的万里夜空中,更好地做一颗基督的明星,缓缓地升华生命,升华生活,向追求生命之道的人们放射出贯透心灵,引人入圣的光华。 谢谢诸位如此耐心、如此安静地听听完我的和祝愿。 .圣诞夜讲, .根据讲章追记篇五:论基督教的原罪观 论基督教的原罪观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广编三班
内容摘要:在历史的潮流中,宗教意识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其中间或有流血,时代的声音是:顺应历史潮流,要么湮灭,要么自我修正。路德新教的出现将原本一人独大的原罪观一分为二,进而间接推动了君主立宪制的发生。可以说,公元十六世纪的一种意识改变,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命运。罗马天主教的原罪观仍旧是君权神授的理论支撑,路德新教又喊出了“每个人天生都是无辜的”的口号。基督教的原罪观在这一个时代发生转折,一分为二。
关键词:基督教、原罪观、罗马天主教、路德新教、君权神授、君主立宪。
一、基督教原罪观的出现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信徒众多,宗教版图也是遍布全球。几乎每个语种都有各自的《圣经》译本,每个语种的翻译者也都是呕心沥血,期望达到“信、雅、达”的层次,虽说随着翻译与传播,很多版本的译文与原文发生了些许变化,可基督教的支撑理论之一——原罪观,还是没有发生改变。可以说,原罪观支撑着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承。
而据资料显示(我并没有通读《圣经》),《圣经》中并没有直接提到“original sin”或者“原罪”这个词语,而是后世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的论作中开始大量强调的。而《圣经》的原文中只是提到“上帝对亚当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张楚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市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纪》3:16)”
那么,在一部经典中并没有提到的概念,为何会如此大肆流行并成为基督教的支撑理论呢。我个人愚见,应该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宗教教皇的私心而得来的。《圣经》中将人的罪一分为二,一为原罪,就是始祖的罪与恶根;二为本罪,即每个人人生中所犯下的罪行。
在基督教最初发展的几年内,一直被古罗马视为异教。信封基督教的教徒们在这一时期备受迫害。人们熟知的古罗马斗兽场内,除了无数野兽和角斗士丧命,也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此殉教。虽然没有历史证据显示确实曾有基督徒在此殉教。[1]但众多学者根据留下的历史史料和遗迹,大多认为曾经确有基督徒在罗马斗兽场内殉教。
在基督徒们认为荒芜的日子无穷无尽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突然发生了。君士坦丁大帝,当时西方世界最有权势的人,在戎马一生的弥留之际,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也就是说,当时罗马帝国的最上位者受洗了,并在日记中虔诚祈祷,希望能回归到上帝的荣光之中。 [1] 百度知道回答。但在图书《罗马斗兽场》中有记载曾有数位基督徒在罗马斗兽场内殉教,并留下珍贵的日记,记录殉教前的心路历程。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一夜之间,基督教徒们从原本的冷漠避世,地位突飞猛进,成为了沐浴着上帝荣光的侍奉者。而早期基督教的中心,也就定在了君士坦丁堡。就是这么一个事件,让原本岌岌可危的基督教得以喘息,进而休养生息发展壮大。
信徒的不断增多,主教开始希望借助某些理论将其他的异教给大打压下去。于是原罪理论开始大行其道。在圣奥古斯丁时期,也就是公元二世纪左右,这种精神控制开始形成气候。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观点,并因为各种情绪,加入了基督教那不断壮大的队伍。平民们或是害怕自己的罪洗不清,或是希望能回到“主的袖子里成为羊羔”。而这样一个聪明的理论,给基督教带来了绵延十数个世纪的生命力,至今任然鼎盛。
二、基督教原罪观的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天主教的精神统治达到了巅峰。客观说来,这种巅峰状态让中世纪的人们迅速落入黑暗的宗教领域内,并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
罗马天主教在解读原罪时,强调了传承性这个特质。亚当是上帝直接造出来的人,原是完美的、无罪的人。而在亚当背叛上帝,吃了智慧果实之后,就成了罪人。而亚当的后人,也就顺理成章被理解成了一种堕落后的生命形式。
但与此同时,罗马天主教廷也费尽心思将主耶稣解读为一个完美的、无罪的人。他们认为夏娃是亚当第七肋骨所化,本质还是亚当,是上帝将她许配给亚当的,她只能听命于亚当。进而理解为夏娃并非亚当般的罪人。而主耶稣又是处女所生,主耶稣的生命是直接由神而来的。主耶稣本身就是神,所以他即便是有肉身也没有原罪,也不会犯罪。
众所周知,罗马天主教是不允许平民任意解读《圣经》的,这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对上帝极大的亵渎。只有获得了天主教官方授权的神职人员才可以解读《圣经》。这种措施强硬地限制了信徒们的精神领域。而罗马天主教对原罪观的解读,客观将来是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但同时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罗马天主教认为社会地位的排序是根据原罪的大小而决定的。他们认为,社会地位越低的人,原罪就越大;反之,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原罪就越小。而处于社会地位顶端的帝王、人皇,可以说七样原罪都只是因为血液里有了亚当的血而已,几乎可以忽略。
这样的解读方式让社会分化更为严重。处于社会地位低端的信徒们每日因为自己的罪责而惶惶度日,更有甚者,接受了苦行曾一般的狂热赎罪。他们终日穿戴着用荆棘制成的束腿,荆棘刺入肉内,痛苦不堪,更不会用任何伤药去治疗。他们很少进食,害怕触犯“贪食”的原罪,还要从事十分消耗体力的工作。夜里也不得安睡,因为他们认为整夜向上帝祷告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在医疗条件并不是那么高超的当时,无数信徒因此而送命,他们当时称之为“殉教”。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沉默,一些琐碎的声音终于开始兴起,教皇感受到了那种暗暗涌动的杂音,开始取用其他更为“温和”的方式让信徒们赎罪。与此同时,著名的十字军东征也开始了,人们开始渐渐看到了宗教远征的本质,也不是那么圣洁与崇高。[2] [2] 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著作《欧洲中世纪史》中认为“十字军元整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赎罪券”就是主教们温柔的杰作。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劵。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行赎罪券的本意原本是好的,只是后来因为教皇利奥十世的腐败,使赎罪券发生了变质。教皇宣城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罪责”。在《新约.约翰福音》中说,耶稣在复活后对门徒们显现,并向他们吹一口气,指示说:“你们受圣灵。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罗马天主教廷宣城,耶稣及后来殉教的圣徒的血,用以赦免人类的罪孽绰绰有余,积累下来形成“圣公善库”,由罗马教皇代表的天主教会来执掌,代表上帝来赦特定任务的罪孽,开启从炼狱到天堂的大门。[3]
随着“赎罪券”的温柔攻势,与教廷审判的强硬攻势,双管齐下的局势暂时平定了当时社会中反对的声音。信徒们开始大量购买赎罪券,以希望自己的罪责得以减轻。
三、基督教原罪观的分化
教皇的荒淫无道和信徒们的水深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纸术、印刷术等重要科技传入了基督教的版图,十字军东征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时光推移,启蒙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曙光,也给信徒们带来了更多的内心的疑惑。终于,有人站出来大声地说了出来。
马丁路德在其著作《九十五条论纲》中深刻地斥责了教皇的无耻行径。并由此引发对现在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改革运动。[4]
而原罪观也在这个时刻悄然发生了分化。罗马天主教廷认为,原罪的大小决定了社会地位的高低,因此君权神授一直是那个年代的主流血统。而路德新教则认为,原罪是每个人对上帝的原罪,而不是对其他人的原罪。因此,路德新教说出了“每个人天生就是无辜的”口号。
罗马天主教廷与路德新教在“人为何会犯罪”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也能让后人感受到当时宗教的精神控制之深重。罗马天主教廷认为,认为不是因为人们犯罪才成了罪人,而是人们本身是罪人才犯罪。“出生之前本就已在祖先亚当身上存在了的原罪,亚当与他们具有种的统一性,所以亚当犯罪,他们也就参与了。这就是原罪。原罪带来的原责,如死这一惩罚,就是他们要负的原责。他们既与亚当在种上统一,那么既在亚当里犯了罪,也跟亚当一样拥有了肉欲,不信上帝。”[5]罗马天主教廷控制下的神学语境里,原罪意味着人一出生,就处在与上帝隔绝的状态下。与人性本恶的推论类似归一,是一种不断强调人们罪孽的“罪感文化”。
路德新教认为,人的原罪是人与上帝之间的私事,是人对上帝有了原罪,这种私事是可以根据祷告而与上帝沟通的,不需要被罗马教廷控制,更不必去购买所谓的赎罪券。
可是事情又似乎在冥冥中发生了改变,路德新教的观点在得到了一部分自己信徒的承认 宗教、战争和贪欲”。 [3] 资料源自百度百科“原罪”词条。 [4] 摘自百度百科“赎罪券”词条,“消亡”部分。 [5] 原罪观推广者,圣.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语。后,似乎也开始改变了。宗教改革运动时期,原罪观发展到极致。马丁路德认为,不仅人们的意志完全败坏了,连人的理智也完全败坏了;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罪,所有的人类理智活动都是虚妄的。进而,在利玛窦时代,新教比罗马天主教廷更加强调原罪。
“人类本身被判定在本质上有局限性而且并不完美。他身上带有原罪。偶尔他也能完成一些带有完美特征的事来,但是他本人永远不是完美的。......人在本质上是坏的,他只有在伦理上和政治纪律的约束下才能完成任何有价值的工作。因此,制度是必要的。”[6]
但是即便在这般看似消极颠倒的话语之下,一种崭新的政治形态因为宗教的变革而诞生了。君主立宪制在这个时期取得了理论的基础与萌芽。基督教的原罪观悄然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政治进程的向前。
四、基督教原罪观近代的作用
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数次巨大的瘟疫席卷了这个孤零零的岛国,即使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即使它拥有跨越晨昏线的辽阔版图。但在疾病的肆虐下,它还是显得那么单薄。基督徒自然包含在其中,一起接受着疾病的肆虐,期盼自己能够得到上帝的救赎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
单从精神世界看来,基督教的原罪观起到的作用其实是一个负重的作用。给人心里以压力,从而让人习惯这种压力,进而给人以或麻木或升华。在黑死病与各类流行疾病肆虐的年代,信徒们相信这是上帝给予人的惩罚,或者说,是给罪人的惩罚,给义人的救赎。修女修士们每日祈祷,不进水米,企图用最原始的苦修来洗清自己的罪孽。但是本罪或许可以洗清,原罪是无法洗去的。人们开始认为这是《启示录》中的天启的预兆,天启四骑士开启了天启,撒旦路西法将从地狱被唤醒,与大天使长米迦勒展开大战,人类从而灭绝。因为人类的始祖亚当犯了原罪,有了死这个惩罚,于是人们开始消极抱怨。
当时忽然冒出来众多占星家,预言家,预言各类末日情节。信徒们信以为真,认为上帝的审判日终将到来,开始做出了很多荒唐事情。有的好的荒唐,散尽家财救济穷人;有的则刚好相反,穷凶恶极,反正原罪已经洗不清了,不如贪图现世的安稳。
客观说来,原罪观在近代很多时候是功过参半的。这也导致了一种有趣的情形。世界上最大的善人是基督徒,世界上最大的恶人也是基督徒。进而这也在狭义上增加了基督教徒的范围。
原罪观之所以能够支撑基督教这么多个世纪,是因为它是基督徒心中的根本,也是基督教延续的根本。因为有了原罪,所以需要赎罪。进而需要救世主的出现。救世主基督在肯定了门徒的赎罪权之后,教廷得到了赎罪权。因此,基督教得以延续。
[6] 艾略特在(T.S Eliot 1888——1965)《波德莱尔》一文中引用休姆(T.E Hulme 1883——1917)的一段话。相关热词搜索:
[基督教口号]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口号标语】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流行口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