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作文提纲怎么写?

查看: 6507|回复: 0
怎么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写详细?
怎么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写详细?
1、少用“美丽极了”这样的形容方式。
为什么许多同学写不具体?就是因为他爱用“美丽极了”、“感动极了”、“太让人伤心了”、“痛苦死了”等这样的形容方式。
有位老师很幽默地说:朱自清写扬州瘦西湖,如果开头就来个“美丽极了”,我看就可以用“流连忘返”或“依依不舍”结束了。这样,一篇文章还怎么写?
我们要把“美丽”的特征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景物描写出来,把“感动”之情通过一件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展现出来。我们要让你的描写和叙述把读者带去同你一道感受。
2、少用“做了”这样的叙述方式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在作文中写的句子多是“我做了……”这样简单的叙述。这些人没有写“是怎样做的”。
请你比较:①艾丽丝没有发现我在支吾搪塞或隐瞒欺骗。②艾丽丝来来回回好几遍地搜索着我的目光,想看看我在支吾搪塞,还是在欺骗隐瞒什么,但是这两样她都没有发现。注意带点的部分:第一句只讲了“没有发现”,却没有像第二句那样讲清了“怎样没有发现”。
3、少用“遇到了—道难题”这样的叙述方式
同学们在叙事的时候往往很着急,一心一意急着往下说。“星期六晚上,我遇到了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后来,我在爸爸的帮助下终于做出来了。”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难题啊?他忘记说。请你比较《美丽的北海公园》修改前后的不同:
修改之前:
星期天早晨,我来到风景如画的北海公园游玩。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了北海公园的大门。我们来到玉带桥上,玉带桥的栏杆是汉白玉做的,可精美了。向北看,可以看到高高的琼岛,琼岛上的景物美丽极了。向东边看,是一个大荷花池,那里的荷花真漂亮。玉带桥的西边是北海湖,湖水很平静。
北海公园可真美啊!
修改之后:
星期天早晨,我来到风景如画的北海公园游玩。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了北海公园的大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架在湖面上的玉带桥。远远望去,它洁白如玉,状如飘带,所以人们称它为“玉带桥”。
玉带桥的旁边各有一座五彩缤纷的牌楼,牌楼顶上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走上玉带桥,可看到汉白玉的桥栏上刻着精美的花纹。
站在玉带桥向北看,可看到高高的琼岛。琼岛上的树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还可隐约看到绿树掩映的弯曲的小路和小亭子。琼岛上面耸立着一座白塔。远远看去,白塔宛如一位身披白纱的仙女,在万绿丛中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
玉带桥的东面是一个大荷花池。池内盛开着美丽的荷花,粉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些荷花在肥厚而油绿的荷叶衬托下,显得格外娇媚。微风吹过,荷花微摆,恰如少女翩翩起舞。阵阵清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玉带桥西边是北海湖。湖水碧绿,水面平静,把琼岛环抱其中。有时微风乍起,波纹涌动,使这湖水更有一种诱人的魅力。偶尔,几只小船划破了水面的平静,船上的游客欢歌笑语,尽情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北海公园可真美啊!
在修改之后就写清了“什么样的玉带桥”、“什么样的琼岛”、“什么样的荷花池”、“什么样的北海湖”。这样写,就具体了。
4、事情的过程不能用一两句话就讲完了。
记事的时候,事情的过程是文章的中心部分,不能用一两句话就讲完了。我们要把事情的发展经过分解成几步,一步一步地描述。请看病例:
绿梳子的故事
一次,我和好朋友炎炎从公园里玩耍回家。
马路边,有人卖梳子。我选中了一把粉红色的梳子。那个老爷爷以为我付了钱没拿梳子,又把一把绿色的梳子递给我。回到家,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你白白地得到了把梳子,可你丢掉了什么呢?”
我一听,是呀,我丢掉了诚实!这把绿梳子时常鞭策着我一定要诚实地做人!
事情的过程写得太简略了。可以把事情分成几步来写:①看见小摊贩:②选梳子;③好心人又递过来一把梳子;④犹豫后拿着跑了:⑤告诉妈妈后挨批评:⑥还梳子;⑦内疚和鞭策。
修改后的作文,内容就具体多了。
绿梳子的故事
一次,我和好朋友炎炎从公园里玩耍回家。
马路边,一群人正围着一辆手推车看。我挤上前去一看,原来是卖梳子的。好不容易,我从千万把梳子中选中了一把粉红色的,印有卡通人物小兔子的梳子。
我付了一元五角钱,正要走,就听见那个卖梳子的老爷爷喊:“哎,小朋友,你怎么不拿梳子就走了?”说着,顺手拿过一把绿色的梳子递给我。我愣了一下,只见后面有人碰我,一见是炎炎,她努努嘴,示意我收下。我一狠下心来,就拿过梳子转身跑了。
回到家,我给妈妈看两把梳子,并给她说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妈妈一听,虎下脸来:“这么大个人了,也不懂人情。人家老爷爷一天才挣几个钱呀!你拿了把梳子,可你丢掉了什么呢?”
我一听,是呀,我丢掉了诚实!
我推开门,出门去寻找那位老爷爷。可是他却是像蒸发似的不见人影。
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至今,这把绿梳子还在我的抽屉中。我经常看着它默默沉思着……
这把绿梳子时常鞭策着我一定要诚实地做人!(汤逸飞)
5、一个活动的过程不能用一小段笼统叙述,而要把活动分分阶段,每个阶段用一个自然段来叙述。
写活动要想写得具体生动,就要把活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用一两个自然段来描述。如记叙一个实验活动,可以把实验过程分成“实验的准备”、“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三个部分来写。选一个部分写详细点。记一次联欢活动,就可以分成“准备”、“活动进行”、“结果”。其中,“活动进行”写详细:选几个人、几类的情况分人、分类写。在每种情况中加进旁观者的表情、动作。注意,一定要有“开始”和“结束”这两个词,给别人留下有始有终的印象。
6、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
所谓点,就是局部的情况:所谓面,就是整个的场面。我们也可以把一个大场面看作几个小场面来写。
7、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组动作。
同学们写人物的动作往往过于简单,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如写炒菜:“我先用抹布擦,擦不掉。我又用清洁球来擦,可是把桌子上的红油漆都擦掉了。我冷静地想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样写,比较简单。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后,就具体多了。
我拿起抹布,在水池里将抹布打湿后,来到桌子旁,用力地擦,可是擦不干净。于是,我拿起清洁球,选中桌子的一角,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用力地擦。过一会儿,我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把我给吓呆了,被擦的那一角,红油漆都快给擦掉了。我想:这种办法可行不通,要是把桌子上的油漆给擦掉了,不是给爸妈骂死了吗? “怎么办?”我走来走去,焦急的地自言自语。“高欢,你要冷静下来,仔细地想,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妙计。”我促使自己冷静下来。我坐在椅子上,绞尽脑汁地想。我又挠了挠头。“有了!”我惊喜地喊道。(高欢作文片段)
& &8、写人物不下“评语”而要让事实说话。
& & 有些同学用一两句评语就给人物下了定论。他们的作文不需要读者自己来判断,来思考。因此,他们作文中的人物,读者无法感受到人物的具体形象,而只有空泛的“特点”。这样写,其实是作者没有抓住特点。我们应让事实说话,让人物在他所做的事情当中变得鲜活起来,变得感人。试比较:
& & 白求恩从小热爱学习。他勤于钻研,不怕吃苦。他甘于寂寞,不贪玩。他积极思考,敢于求证。他对动物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心。他小时候也不知做了多少解剖实验。正是他的这种探究精神使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
& & 这段文字几乎都是“评语”,没有一点具体的事例。我们再读一读下面的这段文字,全文只有一句“评语”,作为总起式的开头,其他的句子都用来记叙白求恩所做的事情。
& & 白求恩从小热爱学习。六七岁的时候,他就自动学习解剖甲虫、青蛙和小乌。
& & 有一天,他悄悄躲进楼上一个房间里,关上门不知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妈妈闻到一股血腥气味,赶紧推开门进去,只见白求恩一本正经地站在桌子旁,桌上大盘子里盛着一条刚从食品店买来的牛腿,他正聚精会神地用小刀解剖着牛腿呢。“我想知道这里面血管、肌肉和骨头的位置。”他向吃惊的母亲这样解释着,“我愿意长大能像爷爷和爸爸一样,成为一个外科大夫。”
& & 母亲疼爱地说:“好孩子,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再学吧!”白求恩严肃地回答说:“应该从小开始!”说着又认真地解剖起来。
9、写不具体,不能胡乱“扩充”,要选准重点部分,作到有的放矢地详写。
写不具体的同学因为作文的字数不够,往往胡乱扩充,这里放大写几句,那里放大写几句,结果,字数差不多了,好像也具体了。其实,这不算具体。真正的“具体”是,该具体的地方一定要具体起来,不该具体的地方千万不能啰嗦。“该具体的地方”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我们要把重点部分——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也就是该具体的地方,然后作放大描写,能细致就细致一点,力求让这一部分成为文章的主干,最好还能写出一个或几个生动的细节来。这就像打蛇要打七寸一样,选准重点部分,就是打到了作文的“七寸”。
10、细节是最生动的。
细节是情节和场面的最小单位,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或景物的某一细微特征所作的具体描写。细节是作文当中最生动形象的部分。细节虽小,往往可以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能突出作文的主题,能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要写好细节,是非常容易的事。只要平时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时时刻刻“拿着放大镜”去观察生活和大自然,我们一定能够写出令人感动的细节。最生动的细节,需要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去体验,去提炼。同学们要写细节,也要做好选择。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紧的细节就是无用的,我们要舍去不写。
11、描写与叙述的差异。
把故事的经过讲出来,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讲清楚,就是叙述。叙述就是讲故事。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几种。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地描绘出来的一种写法。比较:①叙述式: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②描写式: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不一会儿,那红色的火苗就腾腾地窜起来了。再比较:①叙述式:马路上过来一辆小车。②描写式:马路上吱吱呀呀地过来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车。叙述式的句子只写出了“事情”,描写式的句子不但写出了“事情”,还写出了事情的具体情状。叙述式句子只是告诉读者结果,描写式句子还引发读者的想象。
同学们在作文中要不要多用一些描写式的句子?描写有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对比描写等。
12、忘记所有的写作技巧,让人物、事情的本来面貌来说话。
最高的写作技巧是把所有的技巧都烂熟于心,而表达时好象不露痕迹。
有些同学被知识,被章法,给迷住了,给捆绑住了手脚,不敢下笔。方法是为谁服务的?是为我们知道的,看到的,怎么想的服务的,其实,许多文章很感人,并不是作者写得好,而是人物或事情的本身就非常感动人,无论是谁去写,都能写得感人。因此,抓到好的素材,用最有效的手法,让人物和事情的本来面貌来说话。
13、把厨师带到原料间搜索以后,再构思出好菜单。
拿到一个作文题的同学,就像拿到点菜单的大厨师。厨师看着菜单来选菜、配料。我们写作文也是按照题目来选材、构思。厨房里如果已经没有西红柿了,你怎么有办法烧出西红柿蛋汤啊?只能改换别的菜。
我们在构思“菜单”时,不要匆忙,应该带领“大厨师”来到原料间盘点一下,有哪些材料,然后再动笔。只有构思出原料充足的菜单,我们的作文才会好写哦!
14、把好的嫩芽嫁接到老树枝上,凭想像来点虚构。
有些材料很好,可又感觉到它的内容不够充足。怎么办?最好换掉不写它。但是,有时在考场上已经写了一半了,才发现材料不够,那只有采取“嫁接法”了。把别的树上的嫩芽嫁接到你家的树上来。你把玫瑰的芽嫁接到柳树上,那肯定不行;但是,把玫瑰芽嫁接到野蔷薇树上,反而长得更好,因为蔷薇的具有更强的抗病性,而玫瑰花比蔷薇花更漂亮。这真是完美的结合。
作文的选材也可以来个嫁接。虚构不是不真实,关键合情合理。想象作文不是也能得高分吗?《西游记》不是也是名著吗?
再说,你要写远方的表哥在课堂听课开小差的情景,可是,你并没有看见过表哥上课。天下上课开小差的情景都差不多,难道你自己没有开过小差吗?把你开小差的情状写在你表哥的身上准没错!
15、反复修改,不断删添,向“不具体”开炮。
只要不是课堂作文和考场作文,我们可以把作文稿子放在家里慢慢地修改,慢慢的冷却思维后再读再改,慢慢地请教别人的感觉再改。即使是课堂和考场作文,我们也应该多修改几遍,除非时间不够。
16、避实就虚,发动优势兵力攻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优势和表达优势。在一个班的同学,有的善于议论,有的善于叙事,有的善于表达感情,有的善于写想象作文,有的善于写游记,有的善于写……你应该发挥“优势兵力”对作文题发动攻击。
一旦写不出来,就要采取“避实就虚法”,不能正面描写,就侧面描写。要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朦胧自有朦胧美。
17、遇到名词(表示名称的词),想办法在前面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语。如“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燕子”这句话对不对?对,但是不具体,不生动。看《燕子》这篇文章怎么修饰名词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加点是名词)
18、遇到动词(表示动作的词),想办法在前面加上“怎么样地”。如“他走了。”(加点的是动词),要使这句话变具体,可这样写:“他背着书生气地走了。” “他双手捧着书,一蹦一跳地走了。”等等。
19、用上比喻、拟人、联想、夸张、排比使句子活起来跳个舞。
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实际上都要记事。记事的核心是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观察不细致,体验不深刻,思考不充分,事情的过程就写不具体。观察、体验、思考,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只有“思考”一项还能补救一点。我们不能到写的时候才想到要去观察和体验,而且,这里的“思考”原指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的思考,并根据思考,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更加深刻地体验。
& & 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认真的观察。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而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却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对熟悉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杆+枝+叶+花+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克服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细心体会,时常练笔,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作文的基本写法
我的图书馆
作文的基本写法
作文的基本写法 &
一、开头的写法
扣&&&题&&&&&&&&&&&&&定&&&位&&&&&&&&&&&&引&下&文
把题目中重点的字&&&&&&&&&&&确定写作范围;
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完成情感定位&&&&&&&&&&&&&&&&&&&&引出下文 1、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主要是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
3、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例1、初中课文《往事依依》的开头: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扣题: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定位:开头有感而发,“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引下文:为何作者会对往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了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 例2、初中课文《故乡》的开头:
扣题: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扣题:故乡
定位:小说开篇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可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却是一片凋敝的景象:阴冷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风,苍黄的天底下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美丽的,但此刻又说不出它的美丽和佳处来。故乡是美丽是记忆中的虚幻,而故乡的萧瑟,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正是在这种心绪中,“我”踏上了回乡之路。故乡萧瑟的景象和叙事主人公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引下文:“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是怎样的?引出了下文。 开头的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小,小文就应单一地去写。
如写《我的爸爸》,开头:
我的爸爸的字写得特棒,真是人见人夸。 下文只需要单一地
写“字”&&&&&&&&&→&&这就叫“单一写” & & &字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写“字”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可写爸爸是怎么想起练字的,他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到底有多棒,都在哪些场合受到了什么人的夸奖,他们是怎么夸奖的。这样,要写的内容就比较单一。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下文就要分多个方面去写。
同样写《我的爸爸》,开头若这样写: 我的爸爸不仅字写得棒,还会绘画、唱歌,还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个多面手。& & & & & &字 & & 画 & & &歌 & & & &提琴
下文要分四个来方面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下文就要分别写他的“字”写得怎么好,“画”绘得怎么好,“歌”唱得怎么好,“提琴”拉得怎么好。也就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写。
再如,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的美景很多,但我独爱它的水……
&&&&&&下文只需要单一地
&&&&&&写“水”→这就叫“单一写”& & & & & & &&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我独爱它的“水”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写它的“水”如何美,我如何爱,要写的内容就很单一。
同样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是杭州最美的地方,它的水美、树美、桥美、路美,一切都美得叫人留连忘返。& & & & & & & & & & 水美&&树美&&桥美&&&路美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就需要分别从“水美”、“树美”、“桥美”、“路美”多个方面去写。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这就告诉我们,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得准准的,不能随便乱写一气。 二、中间的写法 承&&头&&&&&&&&&&&&&&&&&&&&顺 & 写 & & & & & & 详 & 重 & 点
接续开头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详写重点部分
1、承头,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因为开头是要求“扣题”的,当然就不会跑题。中间部分,我们“承头”,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也就能保证不会跑题。不跑题,是很重要的。
举例:课文《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开头: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第三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承头:第2段就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接着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扣紧“繁星”,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况。
再如课文《珍珠鸟》:
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承头:作者接着记叙了小鸟怎样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从中能感受到作者用爱心营造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这种氛围是作者用宽大的爱心为鸟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温暖的空间制造出来的,人们不禁还会想到人与其他动物、植物、人与人之间是不是也要充满爱心呢?
2、顺写,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写。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顺序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存在于时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时空的变化,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因此,我们说作文的行文顺序一般有以下3种:
①时间顺序
写事情的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写,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条理一清二楚,让读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如课文《故乡》,就是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来写的。
②空间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游览或目光移动的空间顺序来写。游记文、写景文和说明文多采用这种方法。
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顺序:
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活。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
&“从……到……”点明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的生活,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③情感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对事物的情感、认识的变化顺序来写。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的情感、认识往往是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如课文《最后一课》,就是按照时间和情感的顺序业写的:
课前:幼稚、怕提问,这是故事的序幕。
上课:悔悟(吃惊-诧异-难过-懊悔),这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
下课:懂事(悲愤),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3、详重点,就是详写重点部分。
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观点,就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对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详写。
如果只写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要详写。
如果写两件事,就要详写一件事,略写一件事。
如果写三件事,可以详写一件事,也可以详写两件事,其余的则略写。
例如初中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曾从采访所得的100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20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后来只选了5个例子,最后成文时又删掉了两个,终于取得成功。
第一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刻骨的仇恨,体现了战士们意志的坚忍刚强。这就需要详写。
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高尚。
第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气质的淳朴。
第三个事例,着重揭示战士的心灵美。
三个事例所写的内容共同表达了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观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松骨峰战斗(第一个事例)是这一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所以这个激烈的战斗场面自然应当放在首位来写。
马玉祥救朝鲜小孩(第二个事例)本身表现的是战争的另一个侧面,与第一个事例相比,自然应当放在后面。
作者与战士的谈话(第三个事例),揭示了战士们的幸福观、苦乐观,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
三个事例的内存联系,决定三个事例的顺序不能颠倒,决定了三个事例在文中的详略写,决定了作者按现在的次序安排材料。 三、结尾的写法 照 & 应&&&&开&&&头&&&&&&&&&&&&&&&&&&写&&&出&&&所&&&感
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1、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在结尾写出了“所感”,就能起到点明观点或升华观点的作用。
例1、&&&&课文《海燕》:
&开头扣题:“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照应
结尾照应上文,再次描写海燕战斗的环境。点出海燕是“预言家”的本质特征。“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例2、初中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开篇扣题。
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结尾再表哀痛之情,照应开头,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感情。
例4、高中课文《花未眠》:
开头: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结尾: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一的缘故吧。
你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不也是在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所感吗?结尾为我们指点了发掘美的方法和途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例5、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更为特别的首尾照应的名作: 春天已经到来
扣题 & & 真正的春天到了。
早晨,灿烂的太阳升起来了,迅速地吞噬了水面上薄薄的浮冰,温暖的空气带着大地的水蒸气晃动着。刚出土的嫩草一片葱绿,月季花和杨柳树都生意盎然地萌芽了。金黄色的花朵累累的枝条上,一只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看不见的云雀在田野上空歌唱;鹤和雁发出春天的欢呼,高高地在上空飞过。牧场上,脱毛还没有长好的牲口嚎叫起来;羊羔咩咩地叫着,在掉了毛的羊妈妈周围欢蹦乱跳;活泼的孩子在留有赤脚印迹的刚干的村路上奔跑;从池塘旁边传来洗衣女快乐的谈话;家家院子里响起了农民修理犁耙的斧声。
真正的春天来到了。
大家看看这篇名作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它们近乎一样!结尾比开头仅多了一个“来”字,那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
例6、再看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绿》:
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这篇名作的结尾和开头也近乎一样,仅多了“不禁”两个字,也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
以上两篇名作的写法启示我们,结尾和开头的文字,有时可以是近乎一样的,只需在结尾的文字中添加一个加强语气的字词即可! 由此,我们说,一个好的简妙结尾,须具备以下要素:
①照应开头: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的重点字词。
②写出所感:即写出感想、感受、感悟。只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开头和结尾,就是这么简单! 本节回顾及练习:
我知道,本节的内容非常重要。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会了开头的简妙写法(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扣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下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位小,下文_______写;定位大,下文______写。
3、学会了中间部分的简妙写法(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承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顺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白了作文的行文顺序一般有3种: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5、关于详写和略写,我明白了:
①如果只写一件事,这件事一定要_______写。
②如果写两件事,就要_______写一件事,______写一件事。
③如果写三件事,可以_______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事,其余的则_____写。
④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_______写。
6、我学会了结尾的简妙写法(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①“照应开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所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要欢呼:我会简妙作文了!我要用简妙写法写好第一篇作文:《难忘的______老师》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伤感爱情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