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ppt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 2HI(g) - 26.48 kJ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I2(g)+H2(g)?2HI(g)△H1=-9.48kJomol-1(ii)&I2(S)+H2(g)?2HI(g)△H1=+26.48kJo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27g&I2(g)中通入1gH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74kJ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C.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高D.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小雪wan867
A、氢气与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1 g H2(g)通入127 g I2(g)中不能全部转化为碘化氢,则放出的热量小于4.74 kJ,故A正确;B、已知(Ⅰ) I2(g)+H2(g)?2HI(g)△H=-9.48KJ/mol(Ⅱ) I2(s)+H2(g)?2HI(g)△H=+26.48KJ/mol;则(Ⅱ)-(I)得:I2(s)?I2(g)△H=+35.96KJ/mol,所以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 kJ,故B错误;C、产物相同,放出的热量越多,则反应物具有的能量越高,反应(i)的产物与反应(ii)的产物为同一物质,反应(i)放热,反应(ii)吸热,所以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高,故C错误;D、反应(i)的产物与反应(ii)的产物为同一物质,具有的能量相同,则稳定性相同,故D错误;故选A.
为您推荐:
A、氢气与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完全进行;B、根据盖斯定律结合方程式求出,固态碘转化为气态碘的热效应;C、同一物质稳定性相同;D、产物相同,放出的热量越多,则反应物具有的能量越高.
本题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的特点,盖斯定律的应用,物质稳定性的判断,物质具有的能量高低的比较;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扫描下载二维码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I2(g)+H2(g)?2HI(g)△H1=-9.48kJomol-1(ii)&I2(S)+H2(g)?2HI(g)△H1=+26.48kJo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27g&I2(g)中通入1gH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74kJ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C.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高D.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考点】.【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先假设体积增加倍若平未移动B浓度为原来的0%,实际平衡时B浓度是原来的60%比设大说平衡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b,据结合选判断.【解答】解: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衡时B的浓是原的60,比设大,说明衡向生成B的向移动即减小强平衡向正反方向移,a<b,假设体积增加倍时若平衡未移,B浓度应来的0实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向生成的方移,即向正反应移动,故A误;衡正反应移动,B的质量增大,混气的总质量不,故物质B的量分大,故错误;根据A的断平衡向正应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B确;故选.【点评】本题考查化平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不,注通过体积浓度的化判断平衡动的向,此为解答该题的关.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随风老师 难度:0.73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22434知识点梳理
反应热:是等温下反应释放或吸收的。反应热的测量:反应热原则上可用两种实验方法测定:(1)用量热计直接测量,例如使反应在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通过能量衡算便可算出反应热;(2)先测定不同下的反应平衡常数,然后用关联反应热、反应平衡常数和温度的热力学公式计算反应热。对于难以控制和测定其反应热或平衡常数的化学反应,可根据1840年T.H.盖斯所提出的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的热效应与其途径无关)。利用生成热(恒温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化合成1 mol某种化合物时焓的变化)或燃烧热(1mol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焓的变化)间接计算。焓变:焓是一个状态函数,也就是说,系统的状态一定,焓的值就定了。焓的定义式(物理意义)是这样的:H=U+pV [焓=流动内能+推动功],其中U表示热力学能,也称为内能(Internal Energy),即系统内部的所有能量 ;p是系统的压力(Pressure),V是系统的体积(Volume)。作为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函数,焓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Δ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 :ΔH=ΔU+Δ(pV) 在恒压条件下,ΔH(焓变)可以表示过程的热力学能变。等压,只做体积功条件下(化学反应通常属此种情况),体系焓变(ΔH)在数值上等于等压热效应(Qp)。焓变是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状态,终止状态有关,与物质所处环境的压强,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化学反应的过程无关.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反应热与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时,可以不注明)(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固体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例如S(斜方),S(单斜),C(石墨),C(金刚石)等。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 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其单位一般为kJ/mol。同一化学反应,若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的值不同。若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生成物状态不同时,△H的值也不同。(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6)不标“↑”或“↓”(7)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需要写反应条件,例如:△(加热),因为聚集状态已标出。(8)有机热化学方程式用“=”,不用“→”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焓变(或能量变化;热量变化)。
盖斯定律:定压或定容条件下的任意反应,在不做其它功时,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几步完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反应热的总值相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I2(g)...”,相似的试题还有: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I2(g)+H2(g)?2HI(g)△H=-9.48kJomol-1②I2(s)+H2(g)?2HI(g)△H=+26.48kJo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比反应②的产物稳定
B.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①I2(g)+H2(g)?2HI(g)△H=-9.48kJomol-1②I2(s)+H2(g)?2HI(g)△H=+26.48kJo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
B.I2(s)=I2(g)△H=+17.00&kJomol-1
C.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I2(g)中通入1&mol
E.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kJ
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①I2(g)+H2(g)?2HI(g)△H=-9.48kJomol-1②I2(s)+H2(g)?2HI(g)△H=+26.48kJo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
B.I2(s)=I2(g)△H=+17.00&kJomol-1
C.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I2(g)中通入1&mol&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kJ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 2HI(g) - 26.48 kJ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 2HI(g) - 26.48 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这个D项 1减2得I2(g)=I2(S) +35.96 不是说明2反应比1反应能量高吗
sunze226mKk
选D.1是放热反应,2是吸热反应,这个与热化学方程式的△H不同.A.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进行完全B.相差9.48-(-26.48)=35.96kJC.一样稳定,都是HI的气态D.正确,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
可是第一个反应减去第二个反应 得到I2(g)=I2(S)
+ 35.96 kJ 是怎么回事 生成物减反应物代表反应热
这不是矛盾了吗?
这个与热化学方程式的△H不同。
+ 35.96 kJ 不是△H
I2(g)=I2(S)
+ 35.96 kJ
可以写为I2(g)- 35.96 kJ =I2(S)
明显是放热反应,证明气态物质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原来是这样 不代表△H
怪不得没写△H
这样我才弄明白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反应1放热得到 2HI(g),反应2要吸热才得到 2HI(g),当然反应1的反应物能量较高1减2得I2(g)=I2(S) +35.96 ,就是I2(g)-I2(S) =35.96J, 说明1的能量比较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