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程

视频: 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视频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视频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更多视频(火箭班学习网)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小学六年级ax±bx=c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器_急切网六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器解方程计算器方程:x +- x = 
小学六年级ax±bx=c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器
   ax±bx=c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器。
   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运用方程解决相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含详细解题过程与步骤)。
CopyRight & 201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复习教案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一元一次方程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
2.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解方程时所体现出的化归思想方法;
5.使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解法步骤,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主要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2、去括号-------------------分配律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4、合并----------------------分配律
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6、验根----------------------把根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边看求得的值是否相等
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1、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
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
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
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
6、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数
3、找相等关系
4、列方程
5、解方程
6、检验
7、写出答案
六、例题
例1、某班有50名学生,准备集体去看电影,买到的电影票中,有1元5角的,有2元的。已知买电影票总共花88元,问票价是1元5角和2元的电影票各几张?
  解:设票价是2元的电影票为X张,则票价为1元5角的应有(50-X)张。
  列方程:2X + 1.5(50 - X)= 88
  去括号:得
2X + 75 - 1.5X = 88
  移项、合并:得
0.5X = 13
  系数化为1:得
X = 26
  把X = 26代入50 - X,得50 - 26 = 24
  检验:2 ×26 + 1.5 × 24 = 88(元)
  ∴求的解是符合题设条件的或者符合题意的。
  答:......
  例2、一架飞机飞行在两城市之间,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3小时,求两个城市间的飞行路程。
  分析:设两城市的飞行路为X千米,则顺风、逆风飞行的路程都是X千米,顺风飞行的速度为千米/时,逆风飞速为千米/时,所以,应该在速度这个量上找相等关系:∵顺风机速 ― 风速 = 无风机速; 逆风机速 + 风速 = 无风机速
   
∴顺风机速 ― 风速 = 逆风机速 + 风速
(解法一):设两城间的飞机飞行路程为X千米,根据上述相等关系,
   得,
+ 24
   化简,得
= 48
   去分母,得
18X ―17X = 2448
   合并,得
X = 2448
   检验:解的合理性
答:......
(解法二):由你们自己课下完成(设无风飞速为X千米/时)
  
  例3、某校组织师生春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30个空座位。求该校参加春游的人数?
七、课堂练习与作业(一)
1、某工厂计划每月生产800吨产品,二月份生产了750吨,那么它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是_____________
2、A点的海拔高度是60m,B点的海拔高度是-60m,C点的海拔高度是50m,_____点的海拔最高,_______点的海拔高度最低,最高点比最低点高____________。
3、10筐桔子,以每筐15kg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标重的记录情况如下:+1,-0.5,-0.5,-1,+0.5,-0.5,+0.5,+0.5,+0.5,-0.5,这10筐桔子各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每筐重_________千克。
4、某足球协会举办了一次足球联赛,其记分规则及奖励办法如下:
胜一场记3分,每人得奖金1500元;平一场记1分,每人得奖金700元;负一场记0分,每人得奖金0元。
(1)当比赛进行到第12轮结束时,每队均比赛12场,A队共积19分,则A队胜_____场,平_______场,负_________场。
(2)若每赛一场,每名参赛队员均得出场费500元,设A队其中一名参赛队员所得奖金与出场费的和为W元,则W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元。
5、下表是六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cm),
姓名
A
B
C
D
E
F
身高
165
172
与平均的差值
-1
+2
(1) 平均身高是________
(2) ___的身高最高,____的身高最矮。
(3) 最高身高与最低身高相差_____
6、一块长方形铁板,长为1200cm,宽为800cm,则它的面积为(

A、9.6×104cm2 B、9.6×105cm2
C、9.6×106cm2
D、9.6×107cm2
7、要把面值10元的一张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的面值为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共有(
)种不同的换法
A、12 B、10 C、8 D、6
8、某股票的开盘价为19.5元,上午12点跌1.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0.6元,则该股票这天的收盘价为(

A、0.6元 B、17.4元 C、18.6元 D、19.5元
9、物体位于地面上空3米处,下降2米后又下降5米,最后物体在地面之下___米。
10、某地白天最高气温是200C,夜间最低气温是零下7.50C,夜间比白天最多低___0C。
11、某商品价格为a元,降价10﹪,又降价10﹪,销售量猛增,商店决定再提价20﹪,提价后这种商店的价格为(
B、1.08a C、0.972a元 D、0.96a元
12、已知光的速度为m/s,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500s,则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km。(用科学记数法)
13、某人用200元购买了8套儿童服装,准备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如果每套以30元的价格为准,超出记为正,不足记为负,记录如下:
  +2,-3,+2,-1,1,-2,0,2,
  当她卖完这8套服装后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元?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讲评
当前位置:>>>>>>>>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初一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二是对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方程,常常理不清楚基本量,也不知道如何用含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出这些基本量的相等关系,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
事实上,方程就是一个含未知数的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要将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数量关系用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而在这种等式中的每个式子又都有自身的实际意义,它们分别表示题设中某一相应过程的数量大小或数量关系。由此,解方程应用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基本量,找出相等关系”。
下面就一元一次方程中常见的几类应用题作逐一讲评,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1.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路程、时间、速度。关系式为: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速度=;③时间=。
可寻找的相等关系有:路程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在不同的问题中,相等关系是灵活多变的。如相遇问题中多以路程作相等关系,而对有先后顺序的问题却通常以时间作相等关系,在航行问题中很多时候还用速度作相等关系。
航行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其速度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①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②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由此可得到航行问题中一个重要等量关系:顺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逆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静水(无风)速度。
例1.某队伍450米长,以每分钟90米速度前进,某人从排尾到排头取东西后,立即返回排尾,速度为3米/秒。问往返共需多少时间?
讲评:这一问题实际上分为两个过程:①从排尾到排头的过程是一个追及过程,相当于最后一个人追上最前面的人;②从排头回到排尾的过程则是一个相遇过程,相当于从排头走到与排尾的人相遇。
在追及过程中,设追及的时间为x秒,队伍行进(即排头)速度为90米/分=1.5米/秒,则排头行驶的路程为1.5x米;追及者的速度为3米/秒,则追及者行驶的路程为3x米。由追及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追赶者的路程-被追者的路程=原来相隔的路程”,有:
&&&&&&&&&&&&&&&&&& 3x-1.5x=450&&& ∴x=300&&&&&
在相遇过程中,设相遇的时间为y秒,队伍和返回的人速度未变,故排尾人行驶的路程为1.5y米,返回者行驶的路程为3y米,由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总路程”有:&&& 3y+1.5y=450&&& ∴y=100
故往返共需的时间为& x+y=300+100=400(秒)
例2 汽车从A地到B地,若每小时行驶40km,就要晚到半小时:若每小时行驶45km,就可以早到半小时。求A、B 两地的距离。
讲评:先出发后到、后出发先到、快者要早到慢者要晚到等问题,我们通常都称其为“先后问题”。在这类问题中主要考虑时间量,考察两者的时间关系,从相隔的时间上找出相等关系。本题中,设A、B两地的路程为x km,速度为40 km/小时,则时间为小时;速度为45 km/小时,则时间为小时,又早到与晚到之间相隔1小时,故有
&&&&&&&&&& - = 1&&&&&&&&&& ∴ x = 360
  例3 一艘轮船在甲、乙两地之间行驶,顺流航行需6小时,逆流航行需8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每小时2 km。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讲评: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 km,则顺流速度为km/小时,逆流速度为km/小时,由航行问题中的重要等量关系有:
-2= &+2&&&&&&&&&&&&&&& ∴ x = 96
  2.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的基本量有: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系式为:①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工作时间=,③工作效率=。
工程问题中,一般常将全部工作量看作整体1,如果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为t,则工作效率为。常见的相等关系有两种:①如果以工作量作相等关系,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②如果以时间作相等关系,完成同一工作的时间差=多用的时间。
在工程问题中,还要注意有些问题中工作量给出了明确的数量,这时不能看作整体1,此时工作效率也即工作速度。
例4. 加工某种工件,甲单独作要20天完成,乙只要10就能完成任务,现在要求二人在12天内完成任务。问乙需工作几天后甲再继续加工才可正好按期完成任务?
讲评:将全部任务的工作量看作整体1,由甲、乙单独完成的时间可知,甲的工作效率为,乙的工作效率为,设乙需工作x 天,则甲再继续加工(12-x)天,乙完成的工作量为,甲完成的工作量为,依题意有& +=1&& ∴x =8
例5. 收割一块麦地,每小时割4亩,预计若干小时割完。收割了后,改用新式农具收割,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1.5倍。因此比预计时间提前1小时完工。求这块麦地有多少亩?
讲评:设麦地有x亩,即总工作量为x亩,改用新式工具前工作效率为4亩/小时,割完x亩预计时间为小时,收割亩工作时间为/4=小时;改用新式工具后,工作效率为1.5×4=6亩/小时,割完剩下亩时间为/6=小时,则实际用的时间为(+)小时,依题意“比预计时间提前1小时完工”有
-(+)=1&&&&&& ∴ x =36
例6. 一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加、乙是进水管,丙是排水管,甲单独开需10小时注满一池水,乙单独开需6小时注满一池水,丙单独开15小时放完一池水。现在三管齐开,需多少时间注满水池?
&&& 讲评:由题设可知,甲、乙、丙工作效率分别为、、-(进水管工作效率看作正数,排水管效率则记为负数),设x小时可注满水池,则甲、乙、丙的工作量分别为,、-,由三水管完成整体工作量1,有&&&&& +-=1&& ∴ x = 5
  3.经济问题
与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经济类应用题,是近年中考数学创新题中的一个突出类型。经济类问题主要体现为三大类:①销售利润问题、②优惠(促销)问题、③存贷问题。这三类问题的基本量各不相同,在寻找相等关系时,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去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正确列出方程。
⑴销售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中有四个基本量:成本(进价)、销售价(收入)、利润、利润率。基本关系式有:①利润=销售价(收入)-成本(进价)【成本(进价)=销售价(收入)-利润】;②利润率=【利润=成本(进价)×利润率】。在有折扣的销售问题中,实际销售价=标价×折扣率。打折问题中常以进价不变作相等关系。
⑵优惠(促销)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促销活动,不同的购物(消费)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优惠。这类问题中,一般从“什么情况下效果一样分析起”。并以求得的数值为基准,取一个比它大的数及一个比它小的数进行检验,预测其变化趋势。
⑶存贷问题。存贷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中考命题时最好选取的问题情景之一。存贷问题中有本金、利息、利息税三个基本量,还有与之相关的利率、本息和、税率等量。其关系式有:①利息=本金×利率×期数;②利息税=利息×税率;③本息和(本利)=本金+利息-利息税。
例7.某商店先在广州以每件15元的价格购进某种商品10件,后来又到深圳以每件12.5元的价格购进同样商品40件。如果商店销售这种商品时,要获利12%,那么这种商品的销售价应定多少?
讲评:设销售价每件x 元,销售收入则为(10+40)x元,而成本(进价)为(5×10+40×12.5),利润率为12%,利润为(5×10+40×12.5)×12%。由关系式①有
(10+40)x-(5×10+40×12.5)=(5×10+40×12.5)×12%&&& ∴x=14.56
例8.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七五折出售,则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是多少?
讲评:设定价为x元,七五折售价为75%x,利润为-25元,进价则为75%x-(-25)=75%x+25;九折销售售价为90%x,利润为20元,进价为90%x-20。由进价一定,有
&&&& 75%x+25=90%x-20&&&&&&&&&& ∴ x = 300
例9. 李勇同学假期打工收入了一笔工资,他立即存入银行,存期为半年。整存整取,年利息为2.16%。取款时扣除20%利息税。李勇同学共得到本利504.32元。问半年前李勇同学共存入多少元?
讲评:本题中要求的未知数是本金。设存入的本金为x元,由年利率为2.16%,期数为0.5年,则利息为0.5×2.16%x,利息税为20%×0.5×2.16%x,由存贷问题中关系式③有&&& x +0.5×2.16%x-20%×0.5×2.16%x=504.32&& ∴ x = 500
例10.某服装商店出售一种优惠购物卡,花20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在这家商店8折购物,什么情况下买卡购物合算?
讲评:购物优惠先考虑“什么情况下情况一样”。设购物x元买卡与不买卡效果一样,买卡花费金额为(200+80%x)元,不买卡花费金额为x元,故有
200+80%x = x&&&&&& ∴& x = 1000
当x >1000时,如x=2000& 买卡消费的花费为:200+80%×(元)
&&&&&&&&&&&&&&&&&&&&&&&&& 不买卡花费为:2000(元 )& 此时买卡购物合算。
当x <1000时,如x=800&& 买卡消费的花费为:200+80%×800=840(元)
&&&&&&&&&&&&&&&&&&&&&&&&& 不买卡花费为:800(元)&&&& 此时买卡不合算。
4.溶液(混合物)问题
溶液(混合物)问题有四个基本量:溶质(纯净物)、溶剂(杂质)、溶液(混合物)、浓度(含量)。其关系式为:①溶液=溶质+溶剂(混合物=纯净物+杂质);②浓度=×100%=×100%【纯度(含量)=×100%=×100%】;③由①②可得到:溶质=浓度×溶液=浓度×(溶质+溶剂)。在溶液问题中关键量是“溶质”:“溶质不变”,混合前溶质总量等于混合后的溶质量,是很多方程应用题中的主要等量关系。
例11.把1000克浓度为80%的酒精配成浓度为60%的酒精,某同学未经考虑先加了300克水。⑴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同学加水是否过量?⑵如果加水不过量,则应加入浓度为20%的酒精多少克?如果加水过量,则需再加入浓度为95%的酒精多少克?
讲评:溶液问题中浓度的变化有稀释(通过加溶剂或浓度低的溶液,将浓度高的溶液的浓度降低)、浓化(通过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浓度高的溶液,将低浓度溶液的浓度提高)两种情况。在浓度变化过程中主要要抓住溶质、溶剂两个关键量,并结合有关公式进行分析,就不难找到相等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本题中,⑴加水前,原溶液1000克,浓度为80%,溶质(纯酒精)为1000×80%克;设加x克水后,浓度为60%,此时溶液变为(1000+x)克,则溶质(纯酒精)为(1000+x)×60%克。由加水前后溶质未变,有(1000+x)×60%=1000×80%
&&&&& ∴x = >300&&&& ∴该同学加水未过量。
⑵设应加入浓度为20%的酒精y克,此时总溶液为(+y)克,浓度为60%,溶质(纯酒精)为(+y)×60%;原两种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000×80%、20%y,由混合前后溶质量不变,有(+y)×60%=1000×80%+20%&& ∴ y=50
5.数字问题
数字问题是常见的数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数字问题多是整数,要注意数位、数位上的数字、数值三者间的关系:任何数=∑(数位上的数字×位权),如两位数=10a+b;三位数=100a+10b+c。在求解数字问题时要注意整体设元思想的运用。
例12. 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和是17,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7,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求这个数。
讲评:设这个数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3x,百位上的数字为(x+7),这个三位数则为100(x+7)+10x+3x。依题意有(x+7)+x+3x=17& ∴x=2
∴100(x+7)+10x+3x=900+20+6=926
例13. 一个六位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如果把这个数字移到个位数的右边,那么所得的数等于原数的3倍,求原数。
讲评:这个六位数最高位上的数移到个位后,后五位数则相应整体前移1位,即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被扩大10倍,可将后五位数看成一个整体设未知数。设除去最高位上数字1后的5位数为x,则原数为10+x,移动后的数为10x+1,依题意有& 10x+1=10+x
&&&&&&&& &&&∴x = 42857&&&&&&&& 则原数为142857
  6.调配(分配)与比例问题
调配与比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合理安排工人生产,按比例选取工程材料,调剂人数或货物等。调配问题中关键是要认识清楚部分量、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调配问题中主要考虑“总量不变”;而在比例问题中则主要考虑总量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或是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14.甲、乙两书架各有若干本书,如果从乙架拿100本放到甲架上,那么甲架上的书比乙架上所剩的书多5倍,如果从甲架上拿100本书放到乙架上,两架所有书相等。问原来每架上各有多少书?
讲评:本题难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将另一书架上书的本数表示出来。在调配问题中,调配后数量相等,即将原来多的一方多出的数量进行平分。由题设中“从甲书架拿100本书到乙书架,两架书相等”,可知甲书架原有的书比乙书架上原有的书多200本。故设乙架原有x本书,则甲架原有(x+200)本书。从乙架拿100本放到甲架上,乙架剩下的书为(x-100)本,甲架书变为(x+200)+100本。又甲架的书比乙架多5倍,即是乙架的六倍,有&&&&& (x+200)+100=6(x-100) ∴x=180&&&& x+200=380
例15.教室内共有灯管和吊扇总数为13个。已知每条拉线管3个灯管或2个吊扇,共有这样的拉线5条,求室内灯管有多少个?
讲评:这是一道对开关拉线的分配问题。设灯管有x支,则吊扇有(13-x)个,灯管拉线为条,吊扇拉线为条,依题意“共有5条拉线”,有+=5∴x=9
例16.某车间22名工人参加生产一种螺母和螺丝。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丝120个或螺母200个,一个螺丝要配两个螺母,应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丝,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
讲评:产品配套(工人调配)问题,要根据产品的配套关系(比例关系)正确地找到它们间得数量关系,并依此作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本题中,设有x名工人生产螺母,生产螺母的个数为200x个,则有(22-x)人生产螺丝,生产螺丝的个数为120(22-x)个。由“一个螺丝要配两个螺母”即“螺母的个数是螺丝个数的2倍”,有&&&& 200x=2×120(22-x)
& ∴x=12&&&& 22-x=10
例17. 地板砖厂的坯料由白土、沙土、石膏、水按25∶2∶1∶6的比例配制搅拌而成。现已将前三种料称好,公5600千克,应加多少千克的水搅拌?前三种料各称了多少千克?
讲评:解决比例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按比例设未知数,并根据题设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进行求解。本题中,由四种坯料比例25∶2∶1∶6,设四种坯料分别为25x、2x、x、6x千克,由前三种坯料共5600千克,有& 25x+2x+x=5600
∴ x=200 25x=5000&&&&&&&&&&&&&&&&&& 2x=400&& x=200&& 6x=1200&
例18. 苹果若干个分给小朋友,每人m个余14个,每人9个,则最后一人得6个。问小朋友有几人?
讲评:这是一个分配问题。设小朋友x人,每人分m个苹果余14个,苹果总数为mx+14,每人9个苹果最后一人6个,则苹果总数为9(x-1)+6。苹果总数不变,有      
mx+14=9(x-1)+6 ∴x= ∵x、m均为整数 ∴9-m=1 x=17
例19. 出口1吨猪肉可以换5吨钢材,7吨猪肉价格与4吨砂糖的价格相等,现有288吨砂糖,把这些砂糖出口,可换回多少吨钢材?
讲评:本题可转换成一个比例问题。由猪肉∶钢材=1∶5,猪肉∶砂糖=7∶4,得猪肉∶钢材∶砂糖=7∶35∶4,设可换回钢材x吨,则有&&& x∶288=35∶4&&& ∴x=2620
7.需设中间(间接)未知数求解的问题
一些应用题中,设直接未知数很难列出方程求解,而根据题中条件设间接未知数,却较容易列出方程,再通过中间未知数求出结果。
例20.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43,甲数的2倍加8,乙数的3倍,丙数的4倍,丁数的5倍减去4,得到的4个数却相等。求甲、乙、丙、丁四个数。
讲评:本题中要求4个量,在后面可用方程组求解。若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如果设某个数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未知数表示很麻烦。这里由甲、乙、丙、丁变化后得到的数相等,故设这个相等的数为x,则甲数为,乙数为,丙数为,丁数为,由四个数的和是43,有 &&&+++=43&&&&&&& ∴x = 36
&∴& =14&&&&& =12&&&&&&& =9&&&&&&& =8
  例21.某县中学生足球联赛共赛10轮(即每队均需比赛10场),其中胜1场得3分,平1场得1分,负1场得0分。向明中学足球队在这次联赛中所负场数比平场数少3场,结果公得19分。向明中学在这次联赛中胜了多少场?
讲评:本题中若直接将胜的场次设为未知数,无法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负的场数和平的场数,但设平或负的场数,则可表示出胜的场数。故设平x场,则负x-3场,胜10-(x+x-3)场,依题意有 3[10-(x+x-3)]+x=19& ∴x=4& ∴ 10-(x+x-3)=5
8.设而不求(设中间参数)的问题
一些应用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不够满足基本量关系式的需要,而且其中某些量不需要求解。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设出这个量,并将其看成已知条件,然后在计算中消去。这将有利于我们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例22.一艘轮船从重庆到上海要5昼夜,从上海驶向重庆要7昼夜,问从重庆放竹牌到上海要几昼夜?(竹排的速度为水的流速)
分析:航行问题要抓住路程、速度、时间三个基本量,一般有两种已知量才能求出第三种未知量。本题中已知时间量,所求也是时间量,故需在路程和速度两个量中设一个中间参数才能列出方程。本题中考虑到路程量不变,故设两地路程为a公里,则顺水速度为,逆水速度为,设水流速度为x,有-x=+x ∴x=,又设竹排从重庆到上海的时间为y昼夜,有&& ?x=a&& ∴x=35
例23. 某校两名教师带若干名学生去旅游,联系两家标价相同的旅行社,经洽谈后,甲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1名教师全部收费,其余7.5折收费;乙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全部师生8折优惠。
⑴当学生人数等于多少人时,甲旅行社与乙旅行社收费价格一样?
  ⑵若核算结果,甲旅行社的优惠价相对乙旅行社的优惠价要便宜,问学生人数是多少?
  讲评:在本题中两家旅行社的标价和学生人数都是未知量,又都是列方程时不可少的基本量,但标价不需求解。⑴中设标价为a元,学生人数x人,甲旅行社的收费为a+0.75a(x+1)元,乙旅行社收费为0.8a(x+2)元,有&&& a+0.75a(x+1)=0.8a(x+2)&&& ∴ x=3
⑵中设学生人数为y人,甲旅行社收费为a+0.75a(x+1)元,乙旅行社收费为0.8a(x+2)元,有& 0.8a(x+2)-[a+0.75a(x+1)]=×0.8a(x+2) ∴x=8。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