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高一化学 cu题 1常温下,Cu-Zn原...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题九年级化学试卷及答案.doc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7:17: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人教版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题九年级化学试卷及答案.doc.DOC
官方公共微信江苏省东南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化学试题_化学试卷_高考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江苏省东南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化学试题
&&&&&&&&&&★★★★★
江苏省东南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化学试题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7:57:55
东南中学二O一三年高考化学考前辅导东南中学高三化学组
一、避开题设“陷阱”,巧解选择题 在中学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怎样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1、正确理解基础概念避开“陷阱”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例1、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
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②D、②③分析: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以此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选B,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1)改变反应速率;(2)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此得出本题答案C。例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且是非电解质的是A、CuB、NH3C、NaClD、CH3COOH分析:此题很容易错选A,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A选项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在被选之列,本题答案为B。例3、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A、NH4CNB、SiO2C、C6H5NO2D、Cu答案:C例4、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个水分子内部含有2个氢键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C、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和分子稳定性的关系,分子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而氢键是一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影响分子的熔、沸点,所以A、D错。而气态时分子间距离较大,不存在氢键,B错。C答是概念关系,没有氢键就没有液态水,没有液态水就没有生命。2、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物质的性质不能单单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例1、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量为A、2molB、3molC、4molD、5mol分析:该题利用稀硝酸的性质,设下了“陷阱”,很多同学只考虑到Cu与稀硝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很快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3Cu 8HNO3=3Cu(NO3)2 2NO↑ 4H2O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u在反应中过量,按稀硝酸计算,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这样,就恰好掉进了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错选了答案。事实上,Cu与稀硝酸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中还有硝酸根离子,在硫酸中具有强氧化性,仍可以和过量的Cu粉反应生成NO气体,该题最好写离子方程式计算:3Cu 8H
2NO- 3=3Cu2
2NO↑ 4H2O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时按Cu2 、H 、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2进行,而题中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6:4。显然,H 不足量,按H 计算,生成NO气体物质的量为3mol,因此,该题答案为B。例2、某溶液中含HCO3-、SO32-、CO32-、CH3COO-等四种阴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足量Na2O2后(设溶液体积不变),溶液中上述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A)A、CH3COO-B、SO32-C、CO32-D、HCO3- 3、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们的这一弱点,常常在命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例1、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A、6.02×1023B、4×6.02×1023C、4.11×6.02×1023D、4分析:该题很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H2SO4分子中的O原子,却没有考虑到水中同样含有O原子,而掉进了“陷阱”,错选选项B,本题正确答案为C。例2、在①NH4NO3中氮元素显 5价②4FeS2 11O2=2Fe2O3 8SO2反应中 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③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分析:该题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NH4NO3中氮元素显 5价和-3价,而②、③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已成了不变的事实,所以错选人其实若仔细审题就会看出,②中的硫元素并不是-2价,而是-1价,③中的还原剂也不是得电子,氧化剂也不是失电子,而应是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因此在解题中要注意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D。例3、将pH为5的硫酸溶液释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c(H )约为A、1:1B、1:2C、1:10D、10:14、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开“陷阱”化学虽不像语文在语法上那么讲究,有时正确运用语法,则完全可以避开“陷阱”准确答题。例1、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A、丁达尔现象B、布朗运动C、渗析D、电泳现象分析: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是胶体的3个化学性质,而不是化学中的操作,故本题答案为C。例2、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答案:C。5、谨防因一之差落入“陷阱”在审题时,看清题干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关键信息,谨防粗心大意,而落入“陷阱”。例1、在25℃时,将2个铜电极插入到一定的Na2SO4饱和溶液中,通直流电解并不断搅拌,当阴极上收集到a mol的气体的同时,溶液中析出了b mol的结晶水合物Na2SO4?10H2O,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所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b/(b 18a)B、b/(b 36a)C、71b/(161b 18a)D、71b/(161b 9a)分析:电解发生的电极反应:阳极为Cu - 2e=Cu2 阴极为2H
2e=H2↑电解时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 2H2O=Cu(OH)2↓ H2↑阴极逸出amolH2,水被电解了2amol,根据溶解度知识,不难求出答案为C,如果将此例题的铜电极换作铂电极,只改一个字,其电解的总方程式即为:2H2O=2H2↑ O2↑阴极逸出a mol H2,水被电解了a mol,其答案为D。可见因一字之差(“铜”与“铂”),答案各异。二、化学用语考核例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
B.-OH 与
都表示羟基C.氯化铵的电子式:
D.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为:E.CO2的比例模型:F.乙炔的分子模型示意图:2s
↑↑↓G.N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H.苯乙醛结构简式:
I.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J.H、D、T表示不同核素K.(CH3)3COH的名称:2,2-二甲基乙醇L.2一甲基苯酚结构式:例2.右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对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A. 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 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 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例3:正误判断1.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2AlO2-+CO2+2H2O=2Al(OH)3↓+CO32-F2.向NaHS溶液中滴加少量CuCl2溶液:S2― Cu2 =CuS↓ F3.在银氨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溴酸:[Ag(NH3)2] +OHD+3H +BrD =AgBr↓+2NH4 +H2O T4.水杨酸(
)与足量的Na2CO3溶液混合:
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TBa2
+2OH-+NH4
+HCO3-→ BaCO3↓+NH3?H2O+H2O6.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FCa2
+2HCO3-+2OH-→CaCO3↓+2H2O+CO32-7.向Ag(NH3)2OH溶液中加足量稀硝酸:Ag(NH3)2
OH- 3H =Ag
H2O T8.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2H218O+2O22-=4OH-+18O2↑ F9.AgCl沉淀在氨水中溶解:AgCl 2NH3?H2O==Ag(NH3) Cl 2H2O T10.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2H5Br
 CH2=CH2↑ Br- H2O
F11.用侯氏制碱法制得NaHCO3:
H2O = HCO3-
F12.用铜片作阴、阳极电解硝酸银溶液:4Ag 2H2O4Ag O2↑ 4H F13.用铜作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2H2O
F14.1 mol/L的NaAlO2溶液和2.5 mol/L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2AlO2- 5H
→ Al(OH)3↓ Al3
H2O T15.1mol Cl2和1mol H2O充分反应,生成的H+离子数为NA
F16.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g?L―1的某气体纯净物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T17.常温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F18.常温下,0.05mol CO2和S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1NA
T19.常温常压下,46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物中含3NA个原子 T20.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mol
T21.两份2.7g铝分别与100mL浓度为2 mol?LD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3NA
F22.常温常压下,100g含乙醇46%的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总数是6NA
F23.3.2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是0.1NA F24.  (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中含有的N―N键数目为1.5 F25.只有在标准状况下NA个氧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才是1mol F26.向0.01mol/L的NH4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C(Na )>C(SO42-)>C(NH4 )>C(H )=C(OH__)三、化学原理的考核例1、常温下,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 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 c(Na )>c(CH3COOH) >c(H ) > c(OH-)B.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H) >c(Na )= c(CH3COO-)> c(H )= c(OH-)C.点③所示溶液中: c(Na )
c(H+)= c(CH3COOH) c(OH-)D.在整个滴定过程中:溶液中
始终不变例2、N2(g) 3H2(g) 2NH3(g)
△H=-92.4 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20分钟反应内放出的热量为46.2kJB.第25分钟改变的条件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C.若第60分钟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Ⅲ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D.时段Ⅰ仅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例3、一定温度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 / s0t1t2t3t4n(SO3) / mol00. 81. 41.8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t1 s 的平均速率v(O2) = 0. 4/ t1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大于10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n(SO3)/n(O2)增大例4、在重水中存在下述电离平衡: D2OD +OD-,因此,对重水(D2O)可采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那么pD=-lgc(D )。己知在某温度下D2O达电离平衡时,c(D )? c(OD-)=1. 6×10-15,则在下列叙述中:①用0.01 mol NaOD和D2O配成1 L溶液,其pD值等于2;②用0.01 mol DCl溶于D2O中,配成1 L溶液,其pD等于2;③纯净D2O在此温度下的pD大于7;④用 D2O配制0.2mol . L -1FeCl3溶液,溶液中CI-浓度是Fe3 浓度的3倍。其中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
D.②③例5、在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某师生共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常温下,向20.0mL,0.1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 NaOH溶液,并在滴加过程中不断用pH计测量混合溶液的pH,绘出pH―V(NaOH)图像,如右图所示。请分析: (1)在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过程中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2)在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过程中的溶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a、b、c、d各点的溶质各是什么?(3)CH3COOH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在图像中的位置在
区域内。(填:pH>7或pH<7或 pH=7),由此可验证CH3COOH为
(填:弱酸或强酸)此时共滴加V(NaOH)=
mL,(4)、若将此实验改为中和滴定实验应用
作为指示剂。(5)、随着NaOH的加入,水的电离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水的电离达到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并绘出水的电离程度随NaOH溶液加入的大致变化图像。(6)、当测得pH为7时共用去V(NaOH)=VmL,请用V的表达式表示此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1)(共4分) ①c(CH3COO-)>c(H )>c(Na )>c(OH-)
②c(CH3COO-)>c(H )=c(Na )>c(OH-)
③c(CH3COO-)>c(Na )>c(H )>c(OH-)
④c(CH3COO-)=c(Na )>c(H )=c(OH-)
⑤c(Na )>c(CH3COO-)>c(OH-)>c(H )
⑥c(Na )>c(CH3COO-)=c(OH-)>c(H )
⑦c(Na )>c(OH-)>c(CH3COO-)>c(H )(2)(共4分)a点的溶质为CH3COOH。b点的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c点的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点的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或CH3COONa或CH3COONa和NaOH。(3)(共3分)(pH>7;弱酸;200.0mL(4)(1分)酚酞(5)(2分)(6)(3分)K=10-9V/(2-10-2V)例5.日,我国成功举办国庆六十年阅兵活动。其中阅兵仪式上9辆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车辆的亮相,展示了综合国力、国防科技发展水平。同时也说明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⑴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g) + 2H2(g)
反应Ⅱ: CO2(g) + 3H2(g)
 ΔH2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
_____(填“Ⅰ”或“Ⅱ”)。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K2.0410.2700.012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
0 (填“>”、“=”或“<”)。③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为
(从上表中选择)。⑵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2CH3OH(l)
3O2(g) = 2CO2(g)
ΔH1=-1275.6 kJ/mol②2CO (g)
O2(g) = 2CO2(g)
ΔH2=-566.0 kJ/mol③H2O(g) = H2O(l)
ΔH3=-44.0 kJ/mol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⑶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⑴①Ⅰ
(每空1分)⑵CH3OH(l)
O2(g) = CO(g)
ΔH=-442.8 kJ/mol
(2分)⑶①O2
4e- = 4OH-
(2分) ②2CH3OH
4OH-= 2CO32-
(2分)例6、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其单质在常温下都
是无色气体,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在适当条件下三种单质直接化合,可发生如右图所示变化。已知一个B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C分子中的Z元素的原子个数少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
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正极通入的物质名称是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C在适当条件下被W溶液吸收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水溶液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已知Y的单质与Z的单质生成C的反应是可逆反应,△H<0。将等物质的量的Y、Z的单质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催化剂和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 a. 达到化学平衡后,再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b. 达到化学平衡时,Y、Z的两种单质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反应过程,Y的单质体积分数始终为50d. 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e.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4)若在另外一个2 L的容器中只发生2A(g)+X(g)2M(g)反应,其中A、X、M的起始浓度依次是0.2 mo?L-1、0.1 mo?L-1、0.2 mo?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选填字母代号),对于可能的情况,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为
,该反应的ΔH
0(填“>”、“<”、“=”)A.c(A)=0.3 mol?L-1、c(X)=0.15 mol?L-1B.c(M)=0.4 mol?L-1C.c(M)=0.3 mol?L-1D.c(X)=0.2 mol?L-1或c(A)=0.4 mol?L-1【参考答案】(1)氧气(1分)
H2+2OHDD2e-=2H2O(2分)(2)>(1分)
NH4 +H2ONH3?H2O+H+(1分)(3)cde(2分)(4)AC(1分)
20/27(1分)
180(1分)(5)<(1分)【使用与讲评建议】(1)本题通过元素原子结构及其相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来推断确定元素和物质种类,并就相关的物质考查燃料电池、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化学平衡常数、焓变与熵变等化学原理的主干知识。(2)讲评时要特别注意(3)中的c项,即当合成氨反应的N2与H2的体积比为1:1时,平衡进行到任何时候,N2的体积分数都为50。(3)讲评时要结合本题对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判断、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与计算、焓变与熵变的判断进行归纳与延伸,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7、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KHC2O4溶液呈酸性。向10mL 0.01mol?LD1的H2C2O4溶液滴加0.01mol?LD1KOH溶液V(mL),回答下列问题。①当V<10m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当V=10mL时,溶液中HC2O4D、C2O42D、H2C2O4、H 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当V=a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c(K )=2c(C2O42D)+c(HC2O4D);当V=b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c(K )=c(C2O42D)+c(HC2O4D)+c(H2C2O4);则a
b(填“<”,“=”或“>”)。④当V=20mL时,再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中n(K ) / n(C2O42-)的值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原因是
。【参考答案】①H2C2O4+OHD=HC2O4D+H2O (1分)②c(HC2O4D) >c(H )>c(C2O42D)>c(H2C2O4)  (2分)③a>b (2分)④变小(2分);因为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2O42-+H2O HC2O4-+OHD,当增大c(OHD)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n(C2O42-)的值变大,而n(K )的值不变,故n(K ) / n(C2O42-)的值变小。(2分)例8、 “嫦娥一号”登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1)“嫦娥一号”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
。(请写两条)(2)下列是298K时,氢气(H2)、碳(C)、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学化方程式:H2(g) 1/2O2(g)
H2O(l);△H=-285.8kJ/molC(g) O2(g)=CO2(g);△H=-393.5kJ/molC8H18(l) 25/2O2(g)
8CO2(g) 9H2O(l);△H=-5518kJ/molCH4(g) 2O2(g)
CO2(g) 2H2O(l);△H=890.3kJ/mol相同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
(保留1位小数)。 (3)已知:H2(g)=H2(l);△H=-0.92kJ/mol
O2(l);△H=-6.84kJ/mol
H2O(l)=H2O(g);△H=44.0kJ/mol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如果此次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燃料为45吨,液氢、液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
总共释放能量
kJ(保留3位有效数字)。(4)氢气、氧气不仅燃烧时能释放热能,二者形成的原电池还能提供电能,美国的探月飞船“阿波罗号”使用的就是氢氧燃料电池,电解液为KOH溶液,其电池反应式为:负极:
;总反应式:
。(5)若用氢氧燃料电池电解由NaCl和CuSO4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Na )=3c(Cu2 )=0.3mol?L―1,取该混合液100mL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收集到0.112L(标准状况)气体。(写出计算过程)
①若溶液体积仍为100mL,此时溶液的pH为多少?(不考虑硫酸铜水解)
②此时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H2和O2的质量各是多少?(保留2位小数)【参考答案】(1)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1分);产物为水,无污染(1分)(2)H2(1分),4.4:1(1分)(3)H2O(l) 1/2O2(l)
H2O(g);△H=-237.46kJ/mol(2分) 5.94×108(2分)(4)负极:2H2 4OH―-4e―
4H2O(1分)正极:O2 2H2O 4e―
4OH―(1分)总反应式:2H2 O2
2H2O(1分)(5)(①3分;②3分) ①阴极反应为:Cu2
2e―=H2↑当阴极收集到氢气0.112L时,铜已反应完全,共转移电子0.03mol,此时阳极2Cl―-2e―=Cl2↑反应恰好完全。溶液中剩余的[OH―]=0.1mol/L,溶液PH=13。②设消耗H2和O2的质量分别为x、y。2H2
0.03mol解得:x=0.03g
y=0.24g所以,消耗H2
0.03g;消耗O2 0.24g。四、对有机的考核题型1、阿司匹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医药之一。它可由下列方法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邻羟基苯甲醛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B.用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邻羟基苯甲醛可实现反应①C.反应②中加入适量的NaHCO3可提高阿司匹林的产率D.与邻羟基苯甲酸互为同分异构体,苯环上一氯代物仅有2种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3种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C.该化合物能溶于水且无手性碳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3.已知苯酚钠能与卤代烃(R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酚醚(C6H5OR)。ATBS是一种阻燃剂,可由双酚A(BPA)经三步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P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B.ATBS的分子式为:C21H19Br4O2C.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物分别为NaOH、 ClCH2CH=CH2、Br2D.由苯酚和丙酮(CH3COCH3)合成BPA可能生成和副产物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的同分异构体中,有醇、酚、酯类物质B.1 mol 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C.纯净物C4H8的核磁共振氢谱峰最多为4 D.化学式为C8H8的有机物,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吡啶甲酸酯可作为金属离子的萃取剂,2-吡啶甲酸正丁酯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同分异构体中吡啶环上只有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吡啶甲酸酯类同分异构体有A.4种B.8种C.12种D.16种6.原儿茶醛()是治疗或预防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9 molB.原儿茶醛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原儿茶醛又可命名为4,5-二羟基苯甲醛D.1 mol原儿茶醛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7.在设计合成农药1,3,4―噻二唑类衍生物时,发现其具有荧光特性,其中某蓝色荧光材料B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Ⅰ.Ⅱ. (1)写出CH3NCS的结构简式
。(2)①、③的反应类型为
。(3)反应②另一产物为甲醇,其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物质B的结构简式
。(5)与具有相同的含氮六元杂环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包含本身。已知含氮六元杂环与苯环结构相似)。(6)利用题给相关信息,以和为原料,合成,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OH H2C=CH2
BrH2C-CH2Br
【参考答案】17.(15分)(1)(2分)(2)取代、加成(2分)(3)(2分)(4)(2分)(5)10(2分)(6)(5分)8.17.(15分)硝酸酯类化合物BHDBT具有低熔点、高能量的特点,有望代替TNT成为新型熔铸炸药,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1)(将中硝基换为醛基,也能发生类似反应)(2)1 mol R-NH2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1 mol H2。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
。(2)设计反应②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另一产物为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物质B的同分异构体
。(不要写出-OH、-NH2连同一个碳原子的结构)①具有五元环;
②属于α-氨基酸;
③1mol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3 molH2;④分子中有7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5)以乙醛、甲醇为原料,合成聚2-丁烯酸甲酯(),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OHH2C=CH2BrH2C-CH2Br
【参考答案】(1)CH3NO2 (2分)(2)保护分子中的两个羟基(1分);H2O(1分)(3)(2分)(4),(4分)(5)【使用与讲评建议】本题提供两条信息,理解其原理对于解答本题有重要作用,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应用。通过的训练,复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对框图变化关系的理解,巩固掌握有机物官能团转变的基本规律,并在解题中能灵活应用。在讲评时应注重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结合复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加聚和缩聚反应,注重规范性,对于同分异构体的认识应重视。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分析原料物与合成产物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性、合理性、洁简性,要结合题目信息,应用掌握的有机知识进行答题。五、加强实验的复习与操作训练例1、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D)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D)A.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 C.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3
D.装置④模拟铁的腐蚀 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
图4A.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并收集NOB.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D.用图4所示装置检验电流的方向六、物质结构例1、(1)金属钛(22Ti) 将是继铜、铁、铝之后人类广泛使用的第四种金属,写出Ti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__;(2)COCl2俗称光气,分子中C原子采取
杂化成键;其中碳氧原子之间共价键含有
(填字母):a.2个σ键;b.2个π键;c.1个σ键、1个π键。(3)①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逐级电离能情况如下图A所示,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族②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下图B所示,其中序号“8”代表
(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图B中的序号)。(4)由C原子跟Si原子以1 : 1相互交替结合而形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Si相同。两者相比熔点更高的是
(填化学式)试从结构角度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化合物的晶体中的晶胞堆积方式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参考答案:(12分) (1)1s22s22p63s23p63d24s2 (2分)
(2) sp2 (1分)
c(1分)(3)①ⅡA
②Si(1分);2(1分) (4) SiC(1分);因SiC晶体与晶体Si都是原子晶体,由于C的原子半径小,SiC 中C―Si 键键长比晶体Si 中Si―Si键短,键能大,因而熔沸点高(2分)
(5)CaTiO3(2分) ,例2、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的所有能级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由B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为易挥发的液体,可从海水是提取,C的外围电子构型为3d104s1。D位于A的下一个周期,是构成地球上矿物界的主要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A能形成多种单质,其中的一种单质能用作电极、润滑剂与制造铅笔等。A与D所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晶体,其中心原子是以
杂化成键;(2)B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向含有C的硫酸盐中逐滴滴加氨水,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乙醇,有
;(4)A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相比,熔点高是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岩浆晶出规则是晶格能高的晶体最后才析出b.钾型与铜型都是密置层堆积方式c.在干冰晶体内,每一个CO2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d.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要高参考答案、(1)原子晶体
(各1分,共2分)
(2)[Ar]3d104s24p5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1分) (3)开始有蓝色沉淀生成,随着氨水的滴入,沉淀的量逐渐增加至最多后开始溶解,最后蓝色沉淀完全消失,形成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2分) 深蓝色晶体析出 (1分)
[Cu(NH3)4]SO4?H2O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较小或非极性溶剂
(4)SiH4 (1分)
CH4与SiH4是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而CH4比SiH4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所以熔点要低
(5)c(1分)例3、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1)水分子中氧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写出与H2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写两种)
。(3)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氧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4)下列是钠、碘、金刚石、干冰、氯化钠晶体的晶胞图(未按顺序排序)。与冰的晶体类型相同的是______(请用相应的编号填写)
E(5)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如图所示),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除氢键外,水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则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_________kJ/mol;(6)将白色的无水CuSO4溶解于水中,溶液呈蓝色,是因为生成了
一种呈蓝色的配合离子。请写出生成此配合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1)1S22S22P4;(2分)(2)H2S或NH2-;(2分)(3)A;(1分)(4)BC;(1分)(5)20;
(1分)(6)Cu2
4H2O=[Cu(H2O)4]2
(2分)例4、.顺铂是美国教授B Rosenberg等人于1969年发现的第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它的化学式为Pt(NH3)2Cl2。(1)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
(各举一例)。(2)碳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其他毒副作用低于顺铂。碳铂的结构如下图:碳铂中含有的作用力有
(填字母)。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G.π键(3)碳铂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4)铂(Pt)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晶胞中铂(Pt)原子的配位数为
。Ⅱ.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B比A多1,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请写出A2+在基态时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 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参考答案、(1)PH3 或AsH3 、H3O+或CH3-(2分)(2)ABCFG (2分)(3)sp3和sp2(2分)(4)12(2分)Ⅱ.3d6(2分)
第四周期Ⅷ族(2分)例5.CuCl和CuCl2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催化剂、颜料、防腐剂和消毒剂等。已知:
①CuCl可以由CuCl2用适当的还原剂如S02、SnCl2等还原制得:②CuCl2溶液与乙二胺(H2N-CH2-CH2-NH2)可形成配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H、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2)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与SnCl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3)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的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②中所形成的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填字母)
d.非极性键(5)CuCl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其中Cl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 4s1(2分)
O >N >H(1分)(2)V形(1分)
SO42-、SiO44-等(2分)(3)sp3杂化(1分)
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1分)(4)abd(2分)
(5)4(2分)七、瞄准试卷方向,强化应试的针对性1、解剖高考试卷的结构,进行专题强化根据2013年《考试说明》,试题将保持稳定性,试卷结构不变,题型有可能调整,但大体结构变化不大。其中选择题15道,非选择题6道;第Ι卷的15道题分布分别是: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化学用语,离子共存,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装置的识别与应用,物质的转化,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化学原理中和,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和性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电化学,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第II卷的6道题分布分别是:以简单实验为主要考查内容的工业流程,有机框图流程,设计简单计算的流程,综合实验,化学原理综合,物质结构。在复习的后期,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自主地归纳整理一些小专题,如从高考热点上:与NA有关的计算类小问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了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混合液pH计算;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有机新信息题;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方案的选择、评价等。从教材的重点、难点上:元素化合物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导致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专题: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理及应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化学键理论;四种晶体的有关知识;勒沙特列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电离理论;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从学生的知识、能力薄弱环节上:简答题的解法研究;选择题的巧解与速解;与成环有关的有机合成题;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讨论型计算题等。2、尽量减少失误,力争多得分数纵观历次考试,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这谅是很大的进步,通常易失误的方面有如下几点:(1)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2)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3)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 = ”、“→”、“↑”,电荷与标价、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4)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准确①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溶与熔、戊与戍、催与崔、苯与笨等。②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5)有序演算,以便复检开考前,学生可以大致将草纸分好区,按题号较整洁地列式求算,保留好原始反应式和分析过程、乘除算式等。这样在逐题核对时才有原始依据,又快又准。免费下载完整版试题: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u zn so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