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怎么打列表.例如...

A、B、C、D、E、F、G是常见物质,B是一种气体单质,E是红色的固体单质,D是浅绿色溶液,G是蓝色溶液,它们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关系:(1)推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Fe3O4、BH2、CFe、DFeSO4、ECu、FCuO、GCuSO4.(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E→F:&2CuO2Cu+O22CuO;A→C:&3Fe+4H2OFe3O4+4H23Fe+4H2O.(3)F转化为G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填“都是”、“不一定是”或“不是”).【考点】.【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D为浅绿色溶液可以知道D为亚铁盐的溶液,根据图框可以判断B为氢气,进而判断C为铁单质或是酸,但是酸不能燃烧,所C为铁单质,而A为四氧化三铁,E为红色固体可知E为铜,可以知道F为氧化铜,G为蓝色溶液可以知道G为铜盐的溶液,G和C反应生成了亚铁盐,与刚才的推断吻合,至此分析完毕,可以据此答题.【解答】解:(1)E为红色固体可知E为铜,E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F,所以可以知道F为氧化铜而G为蓝色溶液,可以知道G为铜盐,铜盐的溶液可以由F和酸反应值得,与图框相符合,为浅绿色溶液可以知道D为亚铁盐的溶液,根据图框可以判断B为氢气,进而判断C为铁单质或是酸,但是酸不能燃烧,所C为铁单质,而A为四氧化三铁;(2)根据(1)可以知道E为铜,F氧化铜,而A为四氧化三铁,C为铁,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转化为G的反应为氧化铜生成铜盐反应,只能通过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可能通过置换反应制得;故答案为:(1)A:Fe3O4、B:H2、C:Fe、D:FeSO4、E:Cu、F:CuO、G:CuSO4.(2)2Cu+O22CuO;Fe3O4+4H23Fe+4H2O.(3)不是.【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善于根据酸碱盐的化学特性来找准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顺推或逆推得出物质的名称,然后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豆豆的哥老师 难度:0.69真题:4组卷:29
解析质量好中差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2)E→F的反应方程式:___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由于A通电能分解可知A是水,则BC是氧气和氢气中的一种,C由F加稀硫酸制得所以C是氢气,则B是氧气,E能与红色固体反应生成F且F能与稀硫酸反应,则可知F为铁,红色固体是氧化铁,E由D燃烧制得且能够还原氧化铁,所以D是碳E是一氧化碳;(1)由分析知B是氧气,化学式为O2;(2)E→F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过程,方程式为:3CO+Fe2O3Fe+3CO2.F→C是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组成,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O2;(2)3CO+Fe2O3Fe+3CO2;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鉴别、推断【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鉴别就是指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物质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的作用.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4)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的是氯化钠溶液了.而物质的推断是指根据给出的某种物质的可直接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部分物质后,再地逐一推断出每一种物质的过程.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这类题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四种:1.反应式型;例如,2.描述型;例如, 3.网络型;例如,4.表格型;例如,
式的书写及意义【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_{2}};氮气的为{{N}_{2}};氢气的为{{H}_{2}};等等.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_{4}})、氨气(N{{H}_{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_{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_{2}}O)还可以计算出:a.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b. 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c.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H}_{2}}O(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常见物质,各物质间有如...”,相似的试题还有:
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常见物质,各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其中D不是盐,B不是气体(1)若A为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_____.(2)C→B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_____.C→B_____.
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常见物质,各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其中D不是盐,B不是气体(1)若A为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2)C→B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C→B().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为钠盐,B、C常温下是无色气体,X、Y均为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单质,F在常温下为液态氧化物,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A含有三种元素,则A的俗名是();F的化学式为:().(2)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B+X→C属于()反应类型.(3)指出C的一种用途(),写出C+Y→D的化学方程式().(4)若反应E→F为中和反应,应则E的化学式为().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化合物,它们各自由两种元素组成.A、B是两种常见的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据此,确定单质A的化学式是O2,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甲CO2,乙H2O,丙CH4,丁CO.【考点】;.【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做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突破口,此题的突破口是单质A→化合物甲→化合物丁,从这里可以推出两种情况:①单质A是碳,单质B是氧气,化合物甲是一氧化碳,化合物丁是二氧化碳;②单质A是氧气,单质B是碳,化合物甲是二氧化碳,化合物丁是一氧化碳.但是和后面的反应对照,可以发现只有②情况符合条件.【解答】解:此题的突破口是单质A→化合物甲→化合物丁,从这里我们可以推出两种情况:①、单质A是碳、单质B是氧气、化合物甲是一氧化碳、化合物丁是二氧化碳;②、单质A是氧气、单质B是碳、化合物甲是二氧化碳、化合物丁是一氧化碳.但是如果①的话,单质A和化合物丙生成化合物甲和乙则行不通,所以只能选择用②,这样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符合条件了.故答案为:O2,甲CO2、乙H2O,丙CH4,丁CO【点评】推导题目必须做到前后照应,同时记住一些特殊的反应.先推测,再验证.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ls0906老师 难度:0.31真题:3组卷:5
解析质量好中差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溶解性)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溶解性)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符号怎么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