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平面面之间的线是什么?

海平面 和 水平面 有什么不同?那地平线呢?_百度作业帮
海平面 和 水平面 有什么不同?那地平线呢?
海平面是全球统一的唯一的尺度,目的在于确定地面某点的相对高度 水平面只是相对于垂面的反义词,没有高低概念 地平线是人眼见到的最远陆地处所形成的线指北针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指北针[zhǐ běi zhēn]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指北针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向判读,譬如航海、野外探险、城市道路等领域。它也是登山探险不可或缺的工具,基本功能是利用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它与的作用一样,的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指示方向。但是在世界一些地方,指南针也叫做指北针。
指北针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美式指北针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
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
二、根据所在地的情况,适当修正度。
目标方位角
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后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即为目标方位角。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从市售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图号、、与方位偏角度。
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计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分,对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地图比例实地距离(公尺)地图距离(公分)1:25,:50,:100,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一、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称并标示,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它是介于计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表(一)表示各种比例尺等高线。表一、地图的等高线之间隔实际距离单位等高线实际距离比例尺计曲线1:50,000100公尺20公尺1:25,00050公尺10公尺1:10,00025公尺5公尺。
二、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坡度是最易辨识地形特征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2.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于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
坡度的计算是根据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tan-1(垂直距离÷)=角度以五万分之一地图为例:(如表二、三),其坡度,实际距离与曲线间距的关系。()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状况与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状况步行程度1°~5°平缓山坡车行容易5°~15°缓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断崖须借助器材攀登表三、以五万分之一地图表示坡度、实际距离与地图的关系坡度实际垂直距离(公尺)距离(公厘)5°204.610°202.215°201.520°201.130°200.745°200.4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征,(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球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将指北针水平放置。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于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于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于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于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于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熟练地掌握使用国际图与指北针的各种方法,在定向越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认识越野图是为了正确地使用越野图,因此,在学习定向越野技能的阶段,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场地、用较多的时间去进行使用越野图与指北针的训练。下述内容中,有的是属于最基本的和必须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的,有的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选择一两种最适用的方法进行训练,以便收到触类旁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一、标定地图
标定地图就是为了使越野图的方位与现地的方向相一致。这是使用越野图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标定
越野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现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越野图的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地图即已标定。 这种方法简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赛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线(MN线)标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针圆盒内的定向箭头“↑”朝向地图上方,并使箭头两侧的与越野图上的磁北线重合(或平行),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正磁北方向,地图即已标定。
3.利用直长地物标定
利用直长地物(如道路、土垣、沟渠、高压线等)标定地图,首先应在图上找到这段直长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与现地各地形点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直长地物与现地的直长地物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
4.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
当你位于明显地形点上,并已从图上找到该地形点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点)时,可以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远方明显地形点(目标),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与现地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相重合,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二、对照地形
对照地形,就是要通过仔细的观察,使图上和现地的各种地物、地貌一一“对号入座”,即相互对应。对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赛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站立点尚未确定时——只有正确地对照地形,才能在图上找出正确的站立点位置;二是在站立点已经确定,需要变换行进方向时——只有通过对照地形,才能在现地找到已选定的最佳行进路线。 对照地形一般应先标定地图,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对照方法:
1. 在站立点尚未确定前: 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迅速地观察一下周围,记清最大或最有特征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从图上找到它们,此时站立点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确定。若想较精确地确定,则需按下节中所介绍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点已经确定之后: 同样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从图上查明自己选定的运动路线上近前方两侧的特征物,同时记清他们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将它们在现地辨别出来,然后再前进。 如果因为地形太复杂,如山丘重叠、形状相似等,不易进行对照,可以先采用较精确的方法标定地图,然后用带的指北针的长边切站立点和特征物,并沿这条直长边向前瞄准,则特征物一定在此方向线上。如此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应变换对照位置,或者登高观察和对照。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现地对照地形,都必须特别注意观察和对照地形的顺序与步骤问题。现地对照地形的顺序一般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由近及远,由左至右;有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段分片,有地进行对照。在步骤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图方位与现地方位的一致,然后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
三、确定站立点
熟练地掌握在图上确定站立点的各种方法是学习使用地图的关键。对于这些方法,除了要记住它们各自的步骤、要领,尤其重要的是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选择使用和结合使用。
1.直接确定
当自己所处位置是在明显地形点上时,只要从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站立点即可确定。这是一种在行进中,特别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采用直接确定法的困难在于:在紧张的进程中,怎样才能很快地发现可供利用的明显地形点?当同一种明显的地形点互相靠近的时候,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区别他们,防止“张冠李戴”?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物主要有:
——单个的地物;
——现状地物的拐弯点、交叉点(呈“十”字形)、交汇点(呈“丁”字形)和端点;
——面状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征的边缘。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洼地;
——特殊的:陡崖、冲沟等;
——谷地的拐弯、交叉和交汇点;
——山脊、山背线上的转折点、坡度变换点。
2.利用位置关系确定
当站立点位于明显地形点附近时,可以采用位置关系法。 利用位置关系法确定站立点主要是依据两个要素,一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方向,二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距离。在地形起伏明显的地方,还可以结合高差情况进行判定。
3.利用“交会法”确定
当站立点附近无明显地形点时,可以利用“交会法”确定站立图3-17利用90°法确定站立点点。按不同情况,它又可以具体分为90°法、截线法、法和交会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判断或测量距离也能确定出较为准确的站立点位置,这对于初学者学习、巩固使用越野图的训练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它们中的一些方法,要么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要么就是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赛中一般较少使用。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包括道路、沟渠、山背线、谷底线、坡度变换线等)上时,如果在与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找出一个明显地形点,那么确定站立点就简单得多:线状地形符号与垂直方向线的交点即为站立点。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但在其与相垂直的方向上没有明显地形点,可以采用此法。在线状地形的侧方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
利用指北针的直长边缘(也可用、铅笔等)切于图上明显地形点的定位点上(为便于操做可插一细针),然后转动指北针,使其直长边照准该地形点;
沿指北针的直长边向后画方向钱,该方向线与线状地形符号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同时待测的位置恰好是在某两个明显地形点的连线上,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确定站立点。
后方交会法、磁方位角交会法
这两种方法只在下述情况下使用,即在待测点上无线状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图与现地相应地都有两个以上的明显地形点。
法通常要求地形较开阔,通视良好。其工作步骤如下:在图上找到选定的方位物之后,标定地图;然后按照截线法的步骤分别向各个方位物瞄准并画方向线,图上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如图3-20。 图3—20 利用法确定站立点
磁方位角交会法
既可以在地形开阔时使用,也可以在丛林中使用。但是,在丛林中需要攀爬到便于向远方观察的树上或其他物体上进行。其步骤如下:
——选择图上和现地都有的两个明显地形点,并用指北针分别测出至该两地形点的;
——标定地图。 将所测图解在地图上。图解时,要先转动指北针的分度盘,让指标分别对正所测的方位角值,再将指北针的直长边分别切于图上被照准的两个地形点符号并转动指北针;待磁针与定向箭头重合后,分别沿直长边描画方向钱。两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一般要按行进的顺序,分段地记住路线的方向、距离、经过的地形点、两侧的辅助(参照)物。通过记忆,应该使自己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现地的情景能够不断地与记忆的内容“迭影”、印证,即“人在地跑,心在图上移”。
拇指辅行法
先明确自己的站立点和将要运动的路线,到达目标,然后转动地图(身体要随之转动),使地图与现地的方向一致,并用拇指压于站立点一侧,再开始行进。行进中要根据自己所到达的位置,不断移动姆指,转动地图,保持位置、方向的连惯性与正确性。
当位于线状地形或其附近时,可以采用此法。行进时,要先明确站立点,尔后利用易于辨认的线状地形,如道路、围栏、高压线、山背线、坡度变换线等,做为行进的“引导”,使自己运动时更有信心。由于沿着线状地形前进犹如扶着楼梯的栏杆行走,因此国外称这种方法为“(Handrail)”。
当附近有高大、明显的地形点时,可用此法。行进前,要先将目标辨认清楚(亦可用其他物体佐证),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前往。
当站立点距离较远,途中地形又很复杂时,可以采用此法。行进过程中,要多次利用各个明显地形点,确保前进方向与路线的正确性。但需注意:切勿将相似的地形点用错。迷失方向怎么办?当在现地找不到目标,同时又无法确定站立点时,就是迷失了方向。下面介绍的是寻找正确方向的几种常用方法。
沿道路行进时
标定地图,对照地形,判明是从哪里开始发生的错误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后根据情况另选迂回的道路前进。如果错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进。
越野行进时
应尽早停止行进,标定地图后选择最适用的方法确定站立点,然后尽量取捷径插到原来的正确路线上去,不得已时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进时
根据错过的基本方向,大概距离,找出最近的那个开始发生偏差的地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如果错得太远,确定不了站立点,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图上看一看,迷失地区附近是否有较大型或较突出的明显地形(最好是线状的),如果有,就要果断地放弃原行进方向向它靠拢,并利用它确定站立点。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就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待途中遇到能够确定站立点的机会后,再迅速取捷径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进,最忌讳在尚末查明差错程度和正确的行进方向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忙而轻易地取“捷径”斜插,这样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如果在山林地中迷失了方向,甚至连“总的正确方向”都无法确定,那么就需要使用指北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东方地平线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东方地平线是什么?
地平线不在中国
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
海平面。。。
地平线:古人叫它天涯。  英文中“地平线”是horizon ,sky line。英文中horizon又用来表示海平面、海拔0,引申义是某某是的起点、最初。  《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平线的解释: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  1. 从地面上一点所看到的形成地球表面部分的限界的圆周  2. 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地相交的地方  3. 距天顶90°的大圆圈...qnh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qnh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993年,一架MD-82型飞机在进近过程中,因飞行员混淆了高度基准,高度表拨正错误,造成飞机下降高度过低,触地坠毁。1998年,因管制员使用高度基准错误造成空中危险接近。 场面气压(QFE)修正海平面气压(QNH)还有QNE的区别
一、 前言:
二、 高度的测量和名词定义:
1、 高度的测量与名词定义
确定航空器在空间的垂直位置需要二个要素:测量基准面和自该基准面至航空器的垂直距离。在飞行中,航空器对应不同的测量基准面,相应的垂直位置具有特定的名称。
高(Height)是指自某一个特定基准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高度(Altitude)是指自平均海平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飞行高度层(Flight Level)是指以1013.2百帕气压面为基准的等压面,各等压面之间具有规定的气压差
使用气压式高度表表示高时,必须使用场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高度时,必须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飞行高度层时,必须使用标准大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
·场面气压(QFE):是指航空器着陆区域最高点的气压。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是指将观测到的场面气压,按照标准大气压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
·场压高度(场高):是指以着陆区域最高点气压,调整高度表数值为零,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修正海压高度或海压高度或海高):是指以海平面气压调整高度表数值为零,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标准气压高度:是指以标准大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修正高度表压力值,上升至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2、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 标准大气压(QNE)的适用区域
航空器在不同飞行阶段飞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高度测量基准面。
在地图和航图上,地形和障碍物的最高点用标高表示。标高是指地形点或障碍物至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了便于管制员和飞行员掌握航空器的超障余度,避免航空器在机场附近起飞、爬升、下降和着陆过程中与障碍物相撞,航空器和障碍物在垂直方向上应使用同一测量基准,即平均海平面。因此,在机场地区应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QNH)作为航空器的高度表拨正值。
在航路飞行阶段,由于不同区域的QNH值不同,如果仍然使用QNH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航空器在经过不同区域时需要频繁调整QNH,并且难以确定航空器之间的垂直间隔。若统一使用QNE作为高度表修正值,则可以简化飞行程序,易于保证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
为了便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明确不同高度基准面的有效使用区域并正确执行高度表拨正程序,高度表拨正值适用范围在垂直方向上用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作为垂直分界,在水平方向上用修正海平面气压适用区域的侧向界限作为水平边界。
(1) 修整海平面气压适用区域
过渡高度:是指一个特定的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在此高度或以下,航空器的垂直位置按照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表示。
过渡高度层:是在过渡高度之上的最低可用飞行高度层。过渡高度层高于过渡高度,二者之间满足给定的垂直间隔。(300米)
过渡夹层:是指位于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之间的空间。
在修正海平面气压适用区内,航空器应采用修正海平面气压QNH作为高度表修正值,高度表指示的是航空器的高度。航空器着陆在跑道上时高度表指示机场标高。
(2) 标准大气压适用区域
在未建立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区域和航路航线飞行阶段,航空器应当按照规定的飞行高度层飞行。各航空器均采用标准大气压,即 1013.2百帕作为气压高度表修正值,高度表指示的是飞行高度层。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海平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