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水稻稻瘟病收割机那种最不撒稻

『双鸭山水稻收割机』相关搜索
(C) 列表网&琼ICP备号-12&琼公网安备08题目:水稻联合收割机为何迈不开大步
水稻联合收割机为何迈不开大步
  新华网湖南频道8月9日电(记者段羡菊 陈澎)七、八月的中国农村是收获的季节。当现代化的联合收割机张开大口把北方的麦子“吃”得干干净净时,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民还靠弯腰挥动原始的镰刀,在烈日下承受“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记者从农业部前不久在湖南省宁乡县召开的全国跨区机收水稻现场会上获悉,今年全国约有1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跨区机收工作。机收小麦面积达到2.3亿亩,占收获面积的74%,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另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是:目前全国水稻机收水平仅为15.4%,约为小麦的五分之一。今年全国预计参加水稻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不会超过4万台。
  农业部准备大力推进水稻收割机械化。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业内人士认为,机械化收割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每亩约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30-40元,增强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水稻比小麦对收割机的要求更高。据记者调查,我国水稻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复杂,栽培工艺多变,再加上土地园田化水平低,机耕道建设不配套,致使水稻收获机械不能很好地适应农艺的要求。我国水稻主产区在南方,南方多丘陵、高原,地形多样,地区和季节性差异大。水稻较之小麦,机械化收割的作业条件恶劣、品质多样、对联合收割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此外,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偏小使得机械化效率低,水稻价格近几年走低使农民调减水稻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都影响了联合收割机的应用。
  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拖住水稻联合收割机步伐的最大绊脚石,并非外部因素,而是自身缺乏质量稳定、价格适宜的机具。国产联合收割机的新机具研制、开发滞后,适用机具少。虽然价格农民能承受,但质量不能让农民满意: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对地表的破坏严重;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技术状态不稳定;双季稻地区的农民为了种晚稻,多有存留稻秆的要求,而国产的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却无法做到;吉林省十多年来曾引进7种国产割晒机在示范点上作业,通病是适应性差、易出故障、不坚固,可靠性差,难以大面积推广。
  进口的半喂式联合收割机能适应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收割要求,目前最受农民欢迎。据记者了解,日本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株式会社久保田,在苏州投资生产的久保田牌半喂式联合收割机更是大出风头。它效率高,每小时能收割3到6亩,倒陷在烂泥田里的稻谷也能收割得干干净净。据调查,日本、韩国近年来在国内投资生产的半喂式联合收割机,脱净率、损失率、防陷性能等主要技术指标性能优良。这些机型价位多在15-30万元左右,据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前不久在湖南、四川等南方水稻生产八省调查,投资水稻联合收割机超过20万元,进行收割社会化服务,投资回收期长达8-15年,加上昂贵的零配件和维修费用,投资回报期将更长。“洋机械”好用不好买,让人望而却步。
  可靠性好的收割机价位高,购机者亏本经营;可靠性低的收割机价位低,但故障多,购机者无利可图。业内人士认为,谁能较好解决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这一尴尬,谁就将执这一市场的牛耳。(频道责编 金林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86-731-4406229 技术支持:(
制作单位:新华网湖南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稻瘟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