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等比数列求和依次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

 5.【例题】-2,6,-18,54,(  )
  A.-162    B.-172    C.152    D.164
  6.【例题】0,1,3,7,15,31,(  )
  A.32    B.45    C.52    D.63
  7.【例题】12,36,8,24,11,33,15,(  )
  A.30    B.35    C.40    D.45
  8.【例题】7,16,34,70,(  )
  A.140    B.142    C.144    D.148
&  5.【解析】在此题中,相邻两个数相比6&(-2)=-3,(-18)&6=-3,54&(-18)=-3,可见,其公比为-3。据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54&(-3)=-16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解析】从题干中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到一个新的数列:1,2,4,8,16,可以看出新数列是一个公比为2,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因此下一个差数是32,括号内的数为31+32=63,这就是二级等比数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但仔细分析可得出这是一道两个数为一组的数列,在每组数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15&3=4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解析】仔细观察,本题既可以通过三级数列变化,即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等比数列9,18,36,所以下一个数为72,因此答案为72+70=142;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来解,即后一项都为前一项的2倍再加上一个常数2。
  等比数列也是数字推理中的一种基本数列,它是指数列的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值为一个常数K的数列,即an+1/an=R(R为常数)。在实战练习中要注意掌握多级等比数列,或加减一个常量以及混合等比数列等一些变式。
 9.【例题】22,24,27,32,39,(  )
  A.40    B. 42    C.50    D.52
  10.【例题】1,1,2,3,4,7,(  )
  A.6    B.8    C.9    D.11
  11.【例题】4,6,10,14,22,(  )
  A.24    B.26    C.28     D.32
  质数是指整数中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即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的约数。质数数列是整数数列中的一个基本数列,实战中往往以多级数列等变式来考察,练习中要多加注意。
&  9.【解析】通过观察,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质数数列2,3,5,7,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11+39=5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实际上是一个质数数列的变式,即原数列中相邻两项相加得到一个质数数列2,3,5,7,11,下一项为13,所以括号中填6。
  11.【解析】仔细观察,本题的各项除以2得到一个质数数列,因此正确答案是B。
 12.【例题】2/51,5/51,10/51,17/51,(  )
  A.15/51    B.16/51    C.26/51    D.37/51
  13.【例题】20/9,4/3,7/9,4/9,1/4,(  )
  A.5/36    B.l/6    C.1/9    D.l/144
  14.【例题】1/2,2/5,3/10,4/17,(  )
  A.4/24    B.4/25    C.5/26    D.7/26
  15.【例题】3,2,5/3,3/2,(  )
  A.7/5    B.5/6    C.3/5    D.3/4
  分数数列的特点是各项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分数,一般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分开考察,分母相同看分子,或者分子相同看分母;分子分母不一致则采用通分的方法,考察分子项。实战中要注意一些分数数列的变式,比如分数数列中夹杂着整数,这时往往要把整数还原为分数;又比如一些分数项经过约分简化,要注意适当还原;对一些混合分数数列也要关注。
  12.【解析】本题中分母相同,可只从分子中找规律,即2、5、10、17,这是由自然数列1、2、3、4的平方分别加1而得,括号内的分子为52+1=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解析】这是一道分数难题,分母与分子均不同。可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通分后分子形成一个新的数列80,48,28,16,9,经观察该数列的规律是第1项等于第2项与第3项之差的4倍,依此规律,括号内分数应是16=(9-?)&4,即(36-16)&4=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本题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求解: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分子各项组成一个新数列80,48,28,16,9。80=5&16,48=6&8,28=7&4,16=8&2,9=9&1,依此规律,下一个为(5)=10&O.5,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4.【解析】该题中,分子是1、2、3、4的自然数列,括号内分数的分子应为5。分母2、5、10、17一下子找不出规律,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到3,5,7,这样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则为9,括号内的分数的分母应为17+9=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5.【解析】通过观察发现,本题数列中各项既有分数,又有整数,一般方法是将其复原为分数,把分母结合项数n来考察,各项还原为3/1,4/2,5/3,6/4,可以发现分子各项为3,4,5,6,分母各项为1,2,3,4,所以答案是A。
16.【例题】1.1,2.2,4.3,7.4,11.5,(  )
  A.15.5    B.15.6    C.15.8    D.16.6
  17.【例题】1.16,8.25,27.36,64.49,(  )
  A.65.25    B.125.64    C.125.81    D.l25.0l
  18.【例题】0.75,0.65,0.45,(  )
  A.0.78    B.0.88    C.0.55    D.0.96
  小数数列是数字推理题中的常见数列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考察方式:把每一项作为整体考察;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拆分考察;还要注意整除等一些变式的考察。
&  16.【解析】此题初看较乱,又是整数又是小数。遇到此类题时,可将小数与整数分开来看,先看小数部分,依次为0.1,0.2,0.3,0.4,0.5,那么,括号内的小数应为0.6,这是个等差数列。再看整数部分,1,2,4,7,11,通过二级数列变化是一个自然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的整数部分应为11+5=1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7.【解析】此题应先看小数部分,16、25,36、49分别是4、5、6、7自然数列的平方,所以括号内的小数应为82=64,再看整数部分,1=13,8=23,27=33,64=43,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整数就是53=1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8.【解析】在这个小数数列中,前3个数皆能被0.05除尽,依此规律,在4个选项中,只有C能被0.05除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2【例题】1,0,1,1,2,(  ),5
  A.5    B.4    C.3    D.l6
  23【例题】4,3,1,12,9,3,17,5,(  )
  A.l2    B.13    C.14    D.15
  24【例题】22,35,56,90,(  )
  A.162    B.124    C.145    D.128
  25【例题】44,24,13,7,4,2,(  )
  A.2    B.1    C.0    D.一1
  和、差数列的一般形式是前后相邻的两项相加或相减得到下一项,其变化的形式包括连续的若干项相加或相减,以及交叉或分段的加、减,移动求和与求差等。
  22【解析】通过观察,本题可用加法数列解答。前两个数之和等于后一个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3【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3个数字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字就是17-5=1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4【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前两项相加得到57,恰好比后一项多1,依此类推,该关系在后续项的变化中也成立,本题是和数列的一个典型变式,即移动求和再减去一个常数得到下一项。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为56+90-1=14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解析】仔细观察,本题是连续的三项相减得到后一项,所以括号中的数为1。
 26.【例题】2,5,2,20,3,4,3,36,5,6,5,150,8,5,8,(  )
  A.280    B.320    C.340    D.360
  27.【例题】6,14,30,62,(  )
  A.85    B.92    C.126    D.250
  28.【例题】12,2,2,3,14,2,7,1,18,3,2,3,40,10,(  ),4
  A.4    B.3    C.2    D.l
  29.【例题】3,4,6,12,36,(  )
  A.186    B.100    C.216    D.232
  乘、除数列是通过乘、除运算变化得到的数列,一般表现为相邻两项相乘或相除而得出后一项。其变式表现为相邻的几项为一组,一组内的各数符合乘或除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的变式还有乘、除之后再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等。
    26.【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后便发现,这是一道4个数字为一组的乘法数列题,在每组数字中,前3个数相乘等于第4个数,即2&5&2=20,3&4&3=36,5&6&5=150,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则为8&5&8=32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7.【解析】本题仔细分析后可知,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2,14=6&2+2,30=14&2+2,62=30&2+2,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为62&2+2=12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8.【解析】本题初看很乱,数字也多,但仔细分析后便可看出,这道题每组有4个数字,且第1个数字被第2、3个数字连除之后得第4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字应是40&l0&4=1。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9.【解析】本题前两项之积再除以2得到后一项,所以括号内数字应为12&36&2=216。
30.【例题】2,3,10,15,26,35,(  )
  A.40    B.45    C.50    D.55
  31【例题】3,7,47,2 207,(  )
  A.4414    B.6621    C.8828    D.4870847
  32.【例题】66,83,102,123,(  )
  A.144    B.145    C.146    D.147
  33.【例题】4,11,30,67,(  )
  A.126    B.127    C.l28    D.129
  常见的幂数列是平方、立方数列,变化形式是平方、立方再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在数字推理中,考察幂数列各项的底数和幂指数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类数列往往与项数结合的较为紧密,因此,对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立方值要熟记,对an与n的平方、立方之间的联系要有一定的敏锐性。
  30.【解析】本题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试着用平方与加减法规律去解答,即2=1&1+1,3=2&2-1,10=3&3+l,15=4&4-1,26=5&5+1,35=6&6-1,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72+1=5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1【解析】本题可用前一个数的平方减2得出后一个数,这就是本题的规律。即7=32-2,47=72-2,22072-2=4
870 847,本题可直接选D,因为A、B、C只是四位数,可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2.【解析】本题的规律是一个平方数加上常数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3.【解析】这道题有点难,初看不知是何种规律,但仔细观察可知,4=13+3,11=23+3,30=33+3,67=43+3,这是一个自然数列的立方分别加3而得。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53+3=128。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4【例题】10,29,(  ),127
  A.66    B.74    C.83    D.38
  35【例题】0,1,2,9,(  )
  A.12    B.l8    C.729    D.730
  36【例题】0,6,24,60,120,(  )
  A.186    B.210    C.220    D.226
  37.【例题】16,27,16,(  ),1
  A.5    B.6    C.7    D.8
  34【解析】这是典型的立方数数列再加上常数2形成的数列。选A。
  35【解析】本题的规律是前项的立方再加上1得到。选D。
  36.【解析】通过仔细观察,数列通项是n3-n。故选择B。
  37.【解析】本题用加减乘除法都找不出正确答案,可试着用幂数列来解答。规律是24,33,42,51,6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7.【例题】2,12,36,80,150,(  )
  A.250    B.252    C.253    D.254
  38.【例题】1,6,27,108,(  )
  A.214    B.324    C.405    D.504
  39【例题】101/100,19/9,4,11,41,(  )
  A.75    B.87    C.98    D.131
  混合数列是指在一个数列中包含着两个规律,或者说是两个数列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般需要按照奇偶项拆分成两个数列,或者每一项拆分而组成两个数列来考察。混合数列变式较多,是数字推理题中的重点和难点。
&  37.【解析】这是一道难题,通过排除,可以尝试从混合数列的角度求解。仔细观察,可以把各项拆分为2=2&12,12=3&22,36=4&32,80=5&42,150=6&52,各式中右边部分前后两个因数拆分组成两个数列2,3,4,56……;1,4,9,16,25……,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7&62=25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8.【解析】仔细观察,该数列是一个整数数列,项数不多,各项数值呈单向增长,排除倍数关系之后,尝试将每一项拆分考察,把各项拆分为1=1&1,6=2&3,27=3&9,108=4&27,将各式中右边部分前后两个因数拆分组成两个数列l,2,3,4和1,3,9,27,依此类推,括号内之数应为5&81=40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9【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各项既有分数,又有整数,尝试从混合数列的角度解题,把各项拆分为1+1/100,2+1/9,3+1,4+7,5+36;前一个加数构成一个自然数列,后一个加数构成一幂数列10-2,9-1,80,71,62因此下一个数为6+53,正确答案为D。
&  40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数列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银行招聘复习题目资料等差数列及其变式a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2:12: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银行招聘复习题目资料等差数列及其变式a.DOC
官方公共微信一道数列题把数列{2n+1}依次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二个数.循环下去,如(3),(5,7),(9,11,13).,则第104个括号内各数字之和为?_作业帮
一道数列题把数列{2n+1}依次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二个数.循环下去,如(3),(5,7),(9,11,13).,则第104个括号内各数字之和为?
这题这样算:首先只要找出第104个括号里第一个数是多少就可以了.那么怎么找呢.可以看出:第几个括号就括进多少个数,而且还是顺序递增的.也就是说第一个括号里有一个数,第二个有二个数.第104个里就有104个数.那之前1到103个括号里就括进去了:1+2+3+……103这么多数.这个数字好计算1加到100是5050,那这个数就是5356,那好了,第104个括号里第一个数就知道了.也就是第5357个数.等于2*715那么这第104个括号内的数字之和就是+……1+2*103)
第104个括号内各数字为(1,......,10921),其和为104*()/2=1125072
第103个括号有103个数,所以在第104个括号之前总的数的个数为[1+103]*104/2=5356,所以第103个括号的最后一个数为2*13所以第104个括号的首位数为15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得到结果为 {}*104/2=1125072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比数列求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