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学院好吗 听说今年又招外交官了 而且在国际报告厅...

大家快把同声传译围住,别让他从大外跑了!!_大连外国语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814贴子:
大家快把同声传译围住,别让他从大外跑了!!
11月11号星期二半,2教304开英语学习方法交流大会。 联手中国首届同声传译,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先生Bill先生随身翻译,多家外企高级面试官李奔老师来跟大家交流如何学好英语。华丽的美音,诡异的语法,洋气的俚语,还有外国大学的学霸揭秘。身为外交官的洋气老师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英语视角!!欢迎各位同学踊跃参加。老师去清华北大的时候窗户上都挂满了慕名而来的学霸啊!!!要多有料有多有料!!PS.前50名来的同学有棒棒糖敬上!没来的同学哭瞎了不要管我们要医药费!!!一定要来哦,双十一跟我们一起做学霸啦!!!欢迎强烈围观哦!!!
我大外院的妹子们呢,都...
多美~多美~多美~
进来处一下又不会怀孕
为什么获得好评的永远是别人的PPT?想让自己变成别人嘛!
嗯嗯,,,这个特别好,,听说了
好想去啊,不知道下课能不能赶上    握不住的沙,           干脆扬了它。来自还不知客户端为何物的客户端(^з^)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大外:5年走出37名“外交官”
大外:5年走出37名“外交官”
大学生记者团聂蕊 尚玉飞 本报记者任晶惠
来源:大连日报
大外毕业生、原驻埃及大使刘晓明。徐丽摄&& 从2002年到2006年,大连外国语学院共有37名毕业生成为“外交官”,创造了全国京外院校之最。从1973年至今,它的69名“外交官”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我国驻外总领事、参赞。
  “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功底扎实,在同等院校中被录取人数遥遥领先。”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刘光源、新闻司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刘禹同这样评价大外的毕业生。
  “听说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外交部。”外交部干部司考试录用职称处处长张伟向大外的毕业生发出了邀请。
  外交官的“扫雷”嗜好
  李嫦竹是大外2005届法语系的毕业生,现就职于外交部高翻部,不论现在工作多么繁忙,她依然坚持早起听法语广播RFI,这对她来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我大学的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早上定时起床听广播、晨读。”李嫦竹说。
  说起大学时代的晨读生活,现在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的刘经伟记忆犹新:“那时我们这些大外的学生总被附近的居民称为‘扫雷工’,因为学校东山宿舍到教室之间是一段长长的山路,为了充分利用这段走路的时间,很多学生都塞个耳机,手里拿个收音机,拉着长长的天线,目不斜视,神情专注地听外语广播。居民说,我们的神情就像抗战时期的扫雷工作者。他们开玩笑地说,大外学生天天都‘扫雷’!”
  当上外交官的刘经伟现在的工作强度很大,值夜班也是常有的事,可不论工作强度多大,他也没扔掉在大学时养成的“扫雷”习惯,听外语广播已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回想起来,在大学养成的‘扫雷’习惯对我在外交部的工作帮助很大,就是因为天天都‘扫雷’,才让我们有了良好的听说能力,为现在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语言就得多听多练。”李嫦竹虽然只有不到一年的工龄,但她已经完全适应了外交部高难度、高强度的工作。很难让人相信的是,在上大学之前,李嫦竹一直学习的都是英语。能在四年时间里熟练掌握另一门外语,并且考进外交部,这不能不让人称奇。而李嫦竹却说,她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在学校时,我们寝室的人经常是5点多就起来晨读,每天早上校园里都挤满了人,花坛边,草坪旁,图书馆前,甚至是墙角旮旯,到处都是抱着外语书放声朗读的人,不论是炎热夏天,还是数九寒冬,这种盛况从不会间断。并没有人要求我们这样做,可看到身边的师哥师姐一个个都这样,我们也就养成了晨读的习惯。后来才知道,这种传统在大外已经有几十年了。”李嫦竹说,那时候觉得挺苦,现在才知道,这种习惯让我们受益终生。
  想念十来斤重的书包
  同为大外2005届的毕业生,刘思攀现在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面对每天厚厚的待处理文件,刘思攀很少愁眉苦脸,她说,在大学每天都背着十来斤重的书包,一门课的教材我们有三套,这让我在大学就练就了超强的阅读功力。和上大学时的阅读量相比,现在这些已不算什么。
  刘思攀的专业是日语,回忆起大学的学习生活,刘思攀说:“本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可是没想到比高中时还累。”
  刘思攀和李嫦竹一样,上大外以前一直学英语。四年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且成为外交官的看家本领,这不能不让人称奇。问起原因,刘思攀告诉记者:当其他学校日语专业的同学还在为一套教材抓耳挠腮的时候,她们用的却是三套教材,这是学校为了扩大知识面,锻炼阅读能力而专门设定的特殊课程体系。“想想一个科目同时用几套教材学习,真是很累。”刘思攀告诉记者,“因为教材多,我们只能自己挤时间学习,刚上大学时,我每天都要学到晚上11时,在大三和大四的时候更加紧张,差不多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一两点钟。我们每天上课时都要背上一个大书包,除了装一本两斤左右重的字典,还有三四套教材、练习册、练习本,整个书包加起来有十来斤重。”
  “通过对三四套教材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明显增强了,知识面也自然而然地拓宽了。”现在外交部礼宾司的大外毕业生张军鹏说。
  37位大外毕业生走进了外交部,工作上他们渐渐步入正轨。当很多在校大学生对他们的工作投来钦羡的目光时,他们还怀念着大学的吃苦生活。在电话采访的过程中,受访的六个人共同强调了一句话:学外语是件苦差事。
  受益最大的是语文课
  “很多人认为,做外交官一定要精通外语,而无需精通中国文化。可是进入外交部才知道,其实部里非常重视个人的中国文学修养。”外交部礼宾司的大外毕业生张军鹏说,现在想想,能进入外交部,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语文课。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我们大外,每周有四个课时的“大学语文”,超过了外语听说和外语写作等专业课所占学时。这对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起了很大作用。
  工作近一年,刘经伟意识到:想做好外交工作,一定要打下中国文化的根底。他想起了母校对他的培养。刘经伟说,在大外,几乎所有老师都有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他们在向我们介绍国外文化风情的同时,还不断向我们传授中国文化对从事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记得当时我们学校还专门组织老师编写了英文版的《大学语文》,里面的内容都是讲中国的文化,包括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外语学习当中,我有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就是从这本书上学的。
文章引用自:.cn/gb/news//content_1276157.htm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连]80余大外学子任职外交部--辽宁省就业网
& 一线传真 & 正文
访问人数: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80余大外学子任职外交部 (《半岛晨报》A18版)--大外人物--大外新闻网--大连外国语大学
 &  & 
&&&&&|&&&&&&&&&&|&&&&&&&&&&|&&&&&&&&&&|&&&&&&&&&&|&&&&&&&&&&|&&&&&&&&&&|&&&&& & &&&&|&&&&&
80余大外学子任职外交部 (《半岛晨报》A18版)
稿件来源:&&&图片来源:发布时间:&&&访问次数:
&&& 从1973年至今,大连外国语学院的80多名毕业生先后进入国家外交部工作,被誉为“京外高校中考取外交部公务员最多的高校”。外交部干部司的有关人士认为,大外毕业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功底扎实,在众多的参试者中胜出乃属常事。  &&& 母校教育  历练基本功  &&& 每天早上走进外交部的大门,刘思攀都会感觉到一种神圣。这位2005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外交官,认为母校的教育是她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保证。& “没来外交部的时候觉得很神圣,很光荣,真正来了之后才发现光环是表面的,背后有很多辛酸,需要很多付出,牺牲,承受很多压力。”刘思攀说,大外的学习对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最突出的就是打下了语言基础,还有学生会4年时间所积累的与人协调和沟通能力。刘思攀在大外时学的是日语,当其他学校日语专业的同学还在为一套教材抓耳挠腮的时候,大外为他们安排了三四套教材。“当时学习真是很累,本以为来大学就可以轻松点,可是我们学外语的比高中还累。”刘思攀说,“因为教材多,我们只能自己挤时间学习,刚来大学时,我每天都要学到晚上11点,在大三和大四的时候更加努力,差不多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一两点钟。每天上课时都要背着大书包,除了装一本两斤左右重的字典、还有三四套教材、练习本,整个书包加起来得有10来斤重。除了我们苦,我们的老师也很苦,我们的报刊选读是活页教材,老师每周都要阅读大量的最新的报纸,为我们编写下周的教材。”  && “我参加外交部考试时,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外交部很重视个人的中外文学修养,而我的母校就很重视中国文化的教育。”工作于外交部高翻部的2005届法语系毕业生李嫦竹说,大外每周有四个课时的《大学语文》,这超过了外语听说和外语写作等专业课所占学时,这对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起了很大作用。   &&& 大外2005届毕业生、同样供职于外交部的刘经伟说,在大外练就的良好的听说能力,为在外交部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 兼容并蓄 打造多元化  &&& “崇德尚文,兼收并蓄”是大外的校训。“兼收”意味着学校不仅要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最大程度地吸纳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用语言和语言所承载的人类文化架起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 &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院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打造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办学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学校与世界上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交流院校由单科性院校发展到综合性院校,由一般性院校发展到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合作中,由单一的语言专业向“语言+专业”成功对接;由单一的互派学生发展到多元化的联合培养,进而延伸到博士生培养,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 外交部考点  就在大外  &&& 近几年来国家外交部招考公务员,东北考点便设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外交部干部司官员说,大连外国语学院是目前京外高校中考上外交部公务员最多的一所。大外建校40周年校庆,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破天荒地亲自为这所省属外国语学院题词,激励和鼓舞大外学子“时刻准备,维护祖国的利益、民族的尊严”。  && 这所1978年晋升为本科院校时仅有日语、英语、俄语、法语4个专业的外语学院,2002年以来,新增了15个本科专业,有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非外语类硕士点。  && 大连市长夏德仁曾说,大连市各个岗位主要的外语人才都是大外输送的,大外对于大连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化城市建设功不可没。&&& 一名优秀外交官需具备的素质——  &&&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认为:第一:爱国。第二:了解世界,了解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关切的问题,了解对方的思维逻辑。第三:懂得中国。&&&外交官是这样炼成的——  &&&大连外国语学院提供了这样一份名单:  &&&陈乃清,英语系74届毕业生,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 郑祥林,日语系74届毕业生,中国驻尼泊尔大使;  && 廉长刚,英语系83届毕业生,中国刑警学院副院长,曾任联合国派驻东帝汶维和部队警察总部行政总长,被誉为“中国维和第一人”。&& 这里有大外学子的身影——  &&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大连夏季达沃斯、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等国内国际大型活动上都活跃着大外学子的身影。尤其是2008年残奥会上,学生引导员灿烂的微笑、112名志愿者流利的外语、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成为残奥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
校内网站:
学生工作部
国际交流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学生公寓民主管理委员会
兄弟院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
四川外国语学院
天津外国语学院
媒体链接:
大连新闻网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版权所有&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外国语学院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