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人民大学化学系的化学系较好

我比较喜欢化学,哪所大学的化学专业比较好...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我比较喜欢化学,哪所大学的化学专业比较好?
+ 加入我的果篮
整理强迫症
  北大当之无愧在高校化学排名第一,各个方向都不错。
  2-5 南大,复旦,南开,清华
  南大,复旦,南开,清华处于第二梯队,其中复旦上升速度非常快,光从这两年发表的论文高分子和物化都处在最前列。南大,南开都是传统化学强校,南开的有机,南大的无机都是强势学科,南开的无机上升很快Inorg.Chem.。清华也是强在物化,清华高水平的文章不少,但相对规模较小。
  6-7 吉大 科大
  科大化学因为内乱,IF&7的文章不多但整体实力还是挺强;吉大化学不如从前但整体实力还是不错,尤其是理论计算化学。
  8-9 厦大 浙大
  厦大化学的年轻院士很多,文章却不是很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批评浙大高水平的文章不多,但IF&3的化学文章远多于厦大,而且高分子发展神速,仅次于复旦。
  10.中山
  应该是中山大学,不温不火。但中山大学是大陆化学学科明显的分界线,中山肯定不如前9所学校,而又比后面的学校强不少,后面学校唯一的特色是兰大的有机。
  11-14 上海交大 山大 武大 兰大
  上海交大不仅工科好医学也有了,理科文科都飞速发展,大概工科发展高分子比较容易,像浙大一样高分子不错。山大IF&3的化学文章是非前十名学校里最多的,和厦大差不多,但好像没什么特色,武大的理科一直没有起色,文科也越来越差,如果没有合并学校武大就变成3流了。理科除了生物外,就算分析化学还行。兰大化学出去的牛人太多了,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不少兰大毕业的,这点和吉大很像,有机很好。
  15-17 华东理工 川大 北师大
  华东理工 川大 北师大都一般化,华东理工的化工还是很强,北师大的化学不想数学和 物理那么强。
  新一轮重点学科遴选:
  高分子
  复旦肯定没有问题,浙大科大南开属于第二梯队,然后上交大、北化工、南大、北大、吉大都不错,中山比较够呛,在广州华南理工和中山差不多。
  分析化学
  北大应该是第一,其他的几个学校武大、复旦、南大、厦大都差不多,接下来湖大,然后南开的分析也有所起色。   无机化学
  南大以前是绝对第一,但现在南开可以与之一比高低,吉大也很强,接着是北大,再下来科大和苏州大学都有一定的竞争力,然后东北师大,山大,厦大都差不多。   有机化学
  前三名优势明显,北大和南开并列第一,感觉北大稍强,第三兰大。
  接下来应该是浙大和清华,再次厦大和科大。
  物理化学
  物化强校很多,因为物化是化学最容易发好文章的方向,处于上升期的学校也不少。
  第一梯队的数量就很多:科大、北大、清华、吉大、南大,复旦也很好,浙大物化处于其下。接下来南开厦大,厦大物化以前不错,但近几年很一般,感觉名大于实,姑且放在这一档次。然后山大武大上海交大都不差,福大也还行,整个福建的物化还是不错的。大连理工、北化工也过得去。
  重点学科预测:
  无机化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
  候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候补:复旦大学、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候补: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
  候补: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开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候补: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参考:
松鼠会成员,环境研究人员
作为化学系毕业的,有必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从化学系毕业的,继续从事化学相关工作的,一般小于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磨灭了对化学的兴趣,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当年我的一个同学,化学奥赛金牌,在毕业的时候对年级主任说的。其次,如果你真的喜欢化学,跟我当初一样,那可以提前考虑一下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化学,化学主要分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当然,还可以根据应用分为:药物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材料化学,农业化学等等。还是按照第一种分类(如果你进的是化学系,一般是按照第一种分类来的),有机化学是有名的脏乱差,因为基本是在做合成,可以想象成炒菜;无机化学,这个接触得比较少,不是很热的学科,做材料的涉及得多一点吧;高分子化学,跟有机化学差不多吧;分析化学,是最好找工作的化学,物理化学是最好出国的化学。至于哪所大学的化学比较好,上面有人总结得挺好了。我觉得吧,选哪个大学都差不多。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如果说有机化学,最强的是兰州大学,然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都不错。无机化学好像是北京大学最强。
科学松鼠会成员,化学博士
其实只是喜欢化学的话,并不是必须选择化学专业。有很多学科都需要学习化学的。现代热门的几个研究领域,制药,材料,能源,环境,都与化学密切相关,也大都需要学习化学知识,不过具体的方向不同,要求的深度和具体的化学学科不同,一些传统领域,比如生物,农,医,也都需要化学。此外别忘了工科,化工本身与化学关系很密切,任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生产也与化学密切相关,都会要求一定的化学作为基础。如果还不知道自己对哪个领域的工作感兴趣,可以到一所学科比较均衡的大学学习化学,到本科高年级或者研究生阶段选择一个可能的方向,如果对自己以后想从事的领域有些想法,其实可以直接进入这些领域学习,这样更加专门一些。因为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两种做法各有利弊。看个人的情况。学化学的以后专门从事化学的人比例不高,因为直接从事传统化学的工作真的好的不多,钱途并不乐观,必须转到这些新兴学科或者工业领域。实际上,看好的大学的研究领域,就可以发现学科交叉的很严重,能够得到资助的领域大多也是与制药材料环境能源这些学科挂钩的。另一方面,大学阶段培训的主要还是一个学习能力,具体的专业方向并不是这么重要。好的学校的化学专业对于理论和动手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培养的学生比较容易适应其他领域的工作,为了钱途,改行的也很多。事实是化学专业的大多数毕业后都改行了。当然其他学科改行比例也不低。最后想说,除非你想留在高校作研究,那个拿论文排名列出来的学科排名对自己并没有多大意义。本科选个好学校比选个好专业更重要。当然这个排名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至少没上榜的,化学专业就不要考虑了,但是在榜上的,对本科阶段没多大区别。
无机化学博士生,天文爱好者
欢迎报考厦门大学~~优势项目物理化学(电化学、催化、物质结构、谱学)
生化硕士,有机博士在读
南大的话,无机应该是最强的,毕竟有个配位所。分析物化都还行,国内也是前几的吧。分析好找工作,物化文章多。高分子就相对来说弱了点。有机是南大最弱的一门。我自己就是南大本科毕业的,现在有机博士在读。前段时间申请博士面试的时候,好几个professor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南开,而在南大读本科呢。南开有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是很欢迎的。。。。内牛满面中。。。。
南大和厦大都不错。
科幻的虎鲸
顶一下同济的海洋化学
有机所 应化所的电分析化学感觉还是科大比较适合科研什么理工类的学校多半偏工程应用比较多,而一些综合大学中理论研究。看个人发展方向吧。
电子工程师
果断南京大学啊。
化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alone_together
难道没有人提中国农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这个是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不过cau。。。名声实在不怎么响亮,找工作或许会受影响。能上北大,南大,南开这样的或许对以后找工作更有帮助吧
电化学达人
应用化学的话,哈工大也不错
应用化学北化很不错的。。。我就是北化应化的。。。
果壳网副主编
唉,北化应化默默飘过。
其实本科都彼此彼此,研究生的话可以把中科院几个所考虑进去。
能源工程硕士,油藏工程师
北大,吉大,南大,搞过化学竞赛的都知道……还有就是,楼主需要确定是学化学还是化工,因为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二等兵士,九等天使
工大材化的飘过……表示本学校本专业不是一个好选择。
车辆本科在读。学过医。
提醒楼主一句,一个学校的某个学科的强弱,在本科阶段体现的并不多。
当年一好友高考考上郑州大学的本硕连读,可他的哥哥就是天大化学毕业的,说化学没前途,别念了,结果这哥们回去又参加了一次高考,现在在某沿海城市一所高校里都当上领导了......唉.....
塑料成型工艺及机械硕士,姓氏漫谈小组组长
这里说的是化学,属于基础科学。如果讲化学工程类专业的话,实际上即使很多不知名的高校的化学工程类毕业生,才是我们国家各类化工企业员工的主力军,不管是领导层还是职工。所以像北化,论化学,实力比较一般;但论化学工程,或者其出身就是以化工为专长的,这还是比较强的。
我来歪个楼,不是说学化学打断腿么
中国有一座大学叫中国科学院大学
吉大化学本科的默默飘过。。。虽说好像各种排名里吉大化学排的挺靠前但是我真心没觉得哪里好。。。老师上课讲的都很一般,给本科生上课的只是副教授,唯一觉得比较不错的就是实验室了,然后有点后悔吧,本科可能学校比专业重要,地点也很重要。。。
码农预备役
吉大的化学。。。唉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查看话题
讨论国内锂电池比较强的高校及牛人
我先来一个:
中南大学轻金属及工业电化学研究所、粉末冶金、化工院,各种电池,应用最广;有胡国荣、李新海、黄克龙等;
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组,属于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主要成员包括,陈立泉院士、黄学杰研究员、李泓研究员、王兆翔研究员、胡勇胜研究员、肖睿娟副研究员、孙春文副研究员;
电子集团天津18所,不过有人说他们拿的经费最多,给国家做的贡献最少;
清华大学 应皆荣,还有核能所的姜长印、万春荣;
复旦大学 化学系 夏永姚、吴宇平、傅正文;
上交大 化工系 马紫峰、杨军、杨立;
中科大 陈春华;
南大 周豪慎;
北理工 孙克宁
哈工大 应用化学系 尹鸽平、史鹏飞;
南开的陈军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 唐致远;
厦门大学 化学院 董全峰、孙世刚、杨勇;
武汉大学 化学院 杨汉西 、周运鸿;
吉大&&陈岗
锂电池863,973经费申请牛人:北理工的吴锋,上交的马紫峰,清华的毛宗强,北航的张世超等;
长江学者:南开的陈军;哈工的孙克宁;
杰青:有厦大的杨勇;
电化学院士:武大有查全性(理论电化学);应化所有汪尔康(电分析化学);复旦有吴浩青(理论电化学);物理所有陈立泉(锂电池);浙大有曹楚南(腐蚀与防护);厦大有田昭武(理论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田中群(光谱电化学,电分析化学);大化所的李灿(电催化),衣宝廉(燃料电池,电催化),防化所的杨裕生(超级电容器,锂电池),中南的刘业翔(冶金,工业电化学,熔盐电化学,电解工程)
清华大学 应皆荣,还有核能所的姜长印、万春荣(两人已退休);接班者何向明,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长
中科院化学所 郭玉国,方向:锂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发表高档次文章较多;
南开大学 陈军,方向: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高能化学电源、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在日本大阪国立研究所任NEDO研究员3年;头衔:杰青,长江学者,973首席,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理工 孙克宁(哈工大),在北理工拿到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电化学关键技术与化学电源创新团队,方向: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头衔:长江学者,环境学院院长。
南大 周豪慎 方向:气体传感器,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共同研发出锂空气电池,头衔:第三批国家千人,长江教授,973首席,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大连理工 施志聪 方向:能量转换器件,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电催化和电合成;纳米材料
湘潭大学 王先友 方向:新型化学电源与电极新材料、太阳能-氢能-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极材料,
北航 杨树斌 方向:锂离子电池,锂-空电池,锂-硫电池,发表高档次文章很多,头衔:千人
西交 丁书江和周桂江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专做锂电池介孔的负极材料,发表高档次文章较多
中科院化学所的郭玉国老师发文章较多 清华大学核能所的姜长印、万春荣两位老师貌似已经退休了,现在接任的何向明老师,他目前还是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的创始人及首任院长。 : Originally posted by zhangtieha at
清华大学核能所的姜长印、万春荣两位老师貌似已经退休了,现在接任的何向明老师,他目前还是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的创始人及首任院长。 何老师课题组发的文章也很多 黄老师都走那么久了,还列名字啊。 : Originally posted by hnzndx at
黄老师都走那么久了,还列名字啊。 在中南担任十六年院长的黄可龙功不可没,使化学化工系发展突飞猛进。
2009年至2011年,他先后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威斯康辛大学、阿克隆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引进了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值得怀念! 不错不错,楼主涉猎的很广嘛!!! 厦门大学没有杨勇老师? : Originally posted by ywuweizi at
中科院化学所的郭玉国老师发文章较多 妹纸真漂亮:hand: 是LZ照片吗,如果是还真不错。 : Originally posted by 米开罗那 at
厦门大学没有杨勇老师? 杰青中已列出,不再重复 南开的陈军老师也不错,准备评院士呢:cool: 南开大学的陈军老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还是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在日本大阪国立研究所任NEDO研究员3年,这些都很牛! 哈工的孙克宁离开后,到北理工2年后就拿到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电化学关键技术与化学电源创新团队。
这个人还是很牛的 了解一下,挺好! 妹子好漂亮 我也是做电化学储能的 想认识一下:jok: : Originally posted by ywuweizi at
中科院化学所的郭玉国老师发文章较多 郭老师他们锂硫也做的很好啊,南大的周豪慎的锂空也很厉害 : Originally posted by jsyczhu at
郭老师他们锂硫也做的很好啊,南大的周豪慎的锂空也很厉害... 楼主涉猎很广,在下佩服。楼上的说的周豪慎确实很厉害,看过他发表的几篇文章,很有见解。另外,孙克宁在哈工大还有自己的科研团队。 赞LZ,对国内电化学和锂电科研知晓很多,应该也是未来的学术新星,期待你的成长和成功,为电化学和锂电作贡献!
总体而言,国内的电化学科研相比于美国和日本,还是比较弱,尤其是电化学工业。
锂电池科研方面,国内发表的多是材料方向的文章,电池机理、电化学综合体系研究及电池系统研究的文章偏少,尤其是突破性的创新研究,及一些理论和机理的深入研究占比很小。参加过一些国际会议之后,总体感觉是,中国是锂电大国,但不属于锂电强国。对于国内科研工作者,依旧任重道远!
另外,备注一下,锂电池工业方面,小兵接触过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为锂电研究和工程化作出很大的贡献,而且对电化学和锂电池的研究很深入,远不亚于上述高校的牛人,只是因为在企业,很难&出名&,那些人,同样值得同行的尊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大学化学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